登陆注册
6447300000020

第20章 思想内容

现代文学史上,在旧体诗创作方面成就最突出的当首推鲁迅和郁达夫。鲁迅的旧体诗数量不多,但“偶有所作,即臻绝唱”(郭沫若语),感时抚事,寄概遥深,几乎首首可传,可谓以质量胜。郁达夫性喜吟咏,兴到挥毫,故所作甚伙,其中虽不免消极之音和香艳之作,但内容严肃、技巧上达的仍占多数。

郁达夫的诗词目前较全的版本当数周艾文、于听所编的《郁达夫诗词抄》,全书共有诗词505首(词仅11阕,质量也不如诗。其实郁达夫诗词远不止这些,因其奔波流离的生活,有许多已经散失)。“诗者,思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更能直抒胸臆,更能窥见作者的心灵,更能抒发作者的爱国热忱。因此郁达夫旧体诗也和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心灵的闪光、热血的喷涌……

从郁达夫诗歌的选材和作者的气质上来看,达夫应归属于抒情诗人。其旧体诗的特点为:“首首见风格,字字有真情”。所谓“首首见风格”,是指郁诗“以清新俊逸著称,然亦不拘一格:或沉郁顿挫,或奇警峭拔,或委婉哀艳,或痛快淋漓,杂然纷陈,有兼收并蓄之概”;所谓“字字有真情”,是说郁诗敢于大胆地抒写自己的真感受和真性情,能袒露着作者的灵魂、显露着作者的爱憎,并感应着时代的神经、生活的风雨和黎民的哀怨,能让人窥见那旧中国、旧时代黑暗社会的一角。也正因此,郭沫若在《郁达夫诗词抄·序》里说:“达夫的诗词实在比他的小说或者散文还要好。”其实以前很多人都持此议,如夏衍、刘海粟、汪静之等。不过郁达夫本人却自谦说,他的诗作得并不好,认为自己最好的作品还是小说。经过这几年来的研究和思考,我发现郁达夫的作品无论是诗、散文或者小说,归根到底都是“诗”,因为在他的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着“浓浓的诗情”在流淌……

郁诗在创作上的基本特征,属于浪漫主义类型,但也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有时还表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合。

郁达夫是现代有数的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一代名家之一。他的旧体诗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青少年时期(即学生时代,从富阳、杭州到日本)。这期间他已写下了300余首怀念祖国、思念家乡山水和亲人的诗歌,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情思。2.中年时期(即从日本归国到“七七”抗战前夕)。这段时间其诗歌大都如同他的小说、散文一样,充满着忧郁的情调,有婉约、阴柔、哀伤之美,这与作者的遭遇及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3.抗日战争时期(从“七七”抗战到日本投降)。由于国难当头、民族危机加深,诗人热血喷涌,爱国之情炽热奔放,因此郁达夫诗风也起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不再若隐若现、含糊其词,诗歌的情调变得高亢激昂,充满了悲壮、慷慨的阳刚之美。具体来说,郁达夫的旧体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思想内容:

一、思乡与伤别

1913年,郁达夫随长兄曼陀远渡重洋,去了日本(这是达夫走向成名道路的重要阶梯)。在日本,他处处受到异民族的歧视和社会的冷淡,他不能和同学平等相处,感受不到祖国的温暖,整天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这种非人的生活根源,在于达夫是弱国的子民,故而给他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委屈和心理上的自卑。他感到“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但现实又使他感到无能为力,因此,他时刻盼望着祖国能尽快“富起来,强起来!”或许是气质禀赋和个人经历的限制,达夫的诗和他的小说一样,易于表现自我的感伤和愁苦,却不善于抒发理想。因而他的诗也多为思乡、伤别之作,但不是只伤男女之别,也伤离京去国、友人往返之别,而且篇篇都能透出一个情字,其中有家国情、朋友情、夫妻情、闲情等等,读来可谓情深意挚、生动感人。列举几首以供欣赏。

乡思

闻道江南未息兵,家山西望最关情。

几回归梦遥难到,才渡重洋已五更。

春夜初雨

小楼今夜应无睡,二月江南遍杏花。

笑我浮生真如梦,年年春到苦思家。

奉怀

帘外风声过雁群,登楼遥望暮天云。

行径故馆空嘶马,病入新秋最忆君。

知否梦回能化蝶,记曾春尽看湔裙。

何当剪烛江南墅,重试清淡到夜分。

前两首诗写达夫初到日本,人地两疏,听闻家乡兵匪相加、连年混乱,人民身陷火海,诗中语句表达了一个异国游子心中充满浓郁的离愁别绪,因而写下了怀乡、念国的诗篇。后一首诗写作者独居异国的孤苦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盼望着能与他的兄长早日团聚,抒发了兄弟之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情义。

寄内五首

昔日曾谈别后心,谈时涕泣已难禁。

当时只道难离别,别后谁知恨更深。

寄和荃君

客里逢春懒上楼,无端含泪去神州。

阿侬亦是多情者,碧海青天为尔愁。

这两首诗,表达了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郁达夫对原配夫人孙荃的深切怀念,离恨别愁、相思之苦洋溢于字里行间。达夫在写“伤怀感别”这类诗时,“尽管内心里有感情激动的湍流,而表面上仍保持沉着和宁静,并且‘用一种平静的、克制的语言来表达’,使诗歌在‘满肚皮不合时宜’的情绪下仍然具有一种幽雅自然的格调”。

二、忧国和忧民

郁达夫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他的一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吟咏;郁达夫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他永恒地在寻觅着使自己的祖国摆脱落后和贫穷的道路。因此,爱国爱民的思想是郁达夫诗作的重要内容。

爱国诗如:

改昔人咏长城诗

秦筑长城比铁牢,当时城此岂知劳!

可怜一月初三夜,白送他人作战壕。

日寇入侵后,国民党政府一再退让,致使“东三省一让几千几万里……而长城一道,本来是筑以防外国的来侵的,现在却作了外国人的堡垒和界线,总算是中国人替外国人费力筑成的防御工事了”(《一文一武的教训》)。在这首诗里,郁达夫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并寄寓着无比的沉痛和强烈的愤恨。

1936年3月,福州一批文化新闻界的人士请郁达夫吃饭,并索题赠。时日寇对中国全面进攻即将开始,国家存亡,迫在眉睫,达夫即席回敬了两首诗(《赠福州报界同人两首》)。

其一:

大醉三千日,微吟又十年。

只愁亡国后,营墓更无田!

其二:

闽中风雅赖扶持,气节应为弱者师。

万一国亡家破后,对花洒泪岂成诗!

郁达夫十分崇尚古代那些有气节的仁人志士,作者将古比今,要求福建的父老同胞记住南宋义士、著名的《心史》作者郑所南及明末抗清英雄黄漳浦的遗事遗训,希望他们能以风雅来维持气节,要为国效力,不能得过且过,否则国破家亡,将无营墓之地。也正因为郁达夫能以民族气节作为精神支柱,才使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向革命,成就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最后投身异域,以身殉国,完成了他那光辉的人格。

爱民诗如:

沪杭车窗即景

男种秧田女摘茶,乡村五月苦生涯。

先从水旱愁天意,更怕秋来赋再加。

在上海去杭州的路上,郁达夫从车中看见了田间男女农民在辛勤劳作,即有感成诗。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加上敌国外患,郁达夫感受到世界上的百姓,恐怕没有一个比中国人更吃苦的。此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广大农民饱受天灾、受尽阶级压迫的境况,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痛恶军阀战争、忧伤国事、关心人民的思想,在1921年郁达夫所写的《杂感》八首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诗人不惜一死,满腔悲愤地向天公泣诉:“一死拼题鹦鹉赋,百年几上凤凰台。问他白玉楼成未,欲向天公泣诉来”;他无情地指斥军人的残暴:“将军原是山中盗,只解营私不解兵”;指出他们是一伙掳掠成性的强盗:“诛求又掠旄倪去,风鹤重添妇女惊”。并道出,文官多无能,只知行私、利己、攫取爵禄:“策到和戎原辱国,功成不义反封侯!”为此,诗人不禁愤然诘责道:“中朝衮衮诸公贵,亦识人间羞耻否?”那么一些“社会名流”又怎样呢?忠贞之士固亦有之,但早已心灰意冷,剩下的是:“荒谬几人称陆贾,忠诚何处觅包胥?”以逞口舌雄辩为能事,徒知高谈阔论,何尝赤心为国。国家命运操纵在这般人手里,哪里会有好的结果,只是苦了老百姓:“又见军书征粟帛,可怜民命竭脂膏!”对此境况,诗人无可奈何,只落得一声浩叹:“国亡何处堪埋骨?痛哭西台吊谢翱。”

三、遁世、归隐之念

郁达夫是中华大地母亲孕育出来的骄子,是本世纪最有才华最有民族气节的诗人之一,爱国是他一生言行中最突出的品质。当然,爱国者不等于白璧无瑕。金无足赤,达夫亦非完人。在他感到现实腐恶、社会不公、到处碰壁、一腔热血不被人们理解而又报国无门的时候,他“有牢骚、有叹息、有彷徨、有感伤”,“有病态的自我嘲弄”,“也有沉醉于爱情和逃避到大自然怀抱中的幻想”,甚至还有过“出家遗世”之念(448)。只要读过郁达夫诗作的人(不仅仅是诗作,包括小说、游记等),我想,都一定会有上述的感受。隐逸思想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沉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也深深地影响着郁达夫。

郁达夫时常反省自己的人生历程,为爱情、事业和人生的失败、空虚与无意义而悲伤、绝望,他仿佛觉得自己真的是无路可走、无法可想了。因此,有一段时间他想逃避世俗,远离斗争。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对社会、政治及传统习俗的各种丑恶深恶痛绝;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性格相对怯弱,无力斗争,只好借隐逸、不与丑恶同流合污来表示自己无言的反抗。

试看他的《病中示内》诗: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

一样伤心悲薄命,几人愤世作清谈。

何当放棹江湖去,浅水芦花共结庵。

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白色恐怖异常严重,柔石、胡也频等左联五烈士的牺牲,潘梓年、丁玲等左翼文学人士的被捕,杨杏佛、应修人的遇难……政治黑暗,国势凋敝,民不聊生,使郁达夫颇为感叹,同时也使他极为不满。“而在文坛上,他一方面因同情左翼作家、呼吁建设无产阶级文学,竟被当局视为‘普罗嫌疑分子’,另一方面又因他并非是按照文坛左翼当时的那些理论去设计‘无产阶级文学’,进而被某些激进的左翼作家斥之为‘落伍’,致使他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在大革命失败后恶劣的社会条件下,在复杂的矛盾纠葛中,他感到了幻灭,遁世归隐的念头对他形成了极大的诱惑。1933年春,达夫终于由上海移居杭州,建造了“风雨茅庐”,准备过“安逸清闲”的生活。此后,他更多地接受了阮籍、刘伶等旧时文人的人生哲学,以竹林七贤和法国高蹈派诗人自比,每日浅斟低吟,寄情于山水之中。

看他移家后的《无题》诗:

背脊驼如此,牢骚发渐幽。

避嫌逃故里,装病过新秋。

未老权当老,言愁始欲愁。

看他经国者,叱咤几时休?

这首诗透露出了他当时为逃避现实“夹缝”那种万般无奈的心情,呈现出人物未老先衰的心理特征,诗中虽然也有对经国者的不满,但牢骚渐幽、装病避嫌的消沉思想已流露无遗。这段时间,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发生了由小说向游记的方向性转移,并且如前文所说,他游记中的写景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对郁达夫的移居杭州,鲁迅曾作了委婉而明确的规劝。人们一定还记得鲁迅先生的《阻郁达夫移家杭州》的那首旧体诗吧:

钱王登遐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诗中的意思很明白:在这样一个反动统治的年代,到处都是黑暗和血腥的压迫,想要找到一个安稳的地方是不可能的,还不如到时代革命斗争的大风浪中去经受锻炼。但陷于苦闷、迷惑中的郁达夫,没能听从鲁迅的劝阻,直到抗日战争爆发,郁达夫流落南洋,发生了家室之变的悲剧以后,他才痛感国事、家事的不幸,想起当年鲁迅先生对他的规劝,这才醒悟了,终于走出了“风雨茅庐”。

《论语·泰伯》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这说明隐士的那种类似宗教信仰的精神是一种执著的卫道精神。在郁达夫的内心深处,其实也是以“道”自任的,只是他的“道”与古代隐士的“道”不同。郁达夫尊崇的“道”是人道主义、政治民主、自由平等、尊重人权等,他要维护的,也就是亿万中国人民所要求的。因此我们应该了解郁达夫的归隐思想不是放弃追求,而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反抗的愿望,表达了对于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愤慨。

四、感事与遣怀

郁达夫为人爱憎分明,因而其诗作往往是有感必发,不敷衍、不搪塞、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如其人”。这些话如用在郁达夫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一般来说,感事与遣怀很难分开,不过也有点细微的区别:感事以事为主,感慨系之;遣怀以抒怀为主,自亦由事引起,离不开事。

郁达夫的感事诗往往独具慧眼,不落俗套,并且语出惊人。试看他的《题文姬归汉图》一诗:

朔风度雁门,雪没明驼足。

妾自恋胡儿,何烦千金赎。

从此诗可以看出,诗人的眼界已经超出了民族界限。如果说这些诗写于作者的青年时期,喜欢标新立异,那么在新加坡为刘海粟题《芦雁》诗,则表现出作者对故国的哀思和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叹:

万里南飞客感深,露香菰米费搜寻。

炎荒怕读刘郎画,一片蒹葭故国心。

画面是一只鸿雁踽踽踯躅于沙洲之上,背景是芦苇水荡。本是一幅平常的景物画,郁达夫的题诗把画意深深地表现出来,读之油然而起故国之思。它的家乡本在江南,万里投荒怎不产生飘零的客感?这里哪有江南水乡的露香菰米,求生的艰难可想而知。蒹葭、露香、伊人何在?祖国啊,你在哪里?这感情是多么苍凉而深沉。露香、菰米、蒹葭,虽然在诗词中常用,但用在这首诗里却别有意境,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郁达夫的遣怀诗数量颇大,感情也相当真挚,完全可以看成是现实主义的力作。如郁达夫应试外交官落第后,他失意到了极点,离京前过陶然亭,触景生情,引发了出世之念,于是吟诗一诗:

题陶然亭壁

泥落危巢燕子哀,荒亭欲去更徘徊。

明年月白风清夜,应有翩跹道士来。

1936年,郁达夫在福州时非常穷困,当地有一阔人以重金乞郁为其作传,郁达夫为此遂用《钓台题壁》韵写一诗,断然回绝。此诗形象鲜明,骨气棱棱,最能表现诗人的个性:

万劫艰难病废身,姓名虽在已非真。

多惭鲍叔能怜我,只怕灌夫要骂人。

泥马纵骄终少骨,坑灰未死待扬尘。

国门吕览应传世,何必臣雄再剧秦。

五、为表“应酬”

郁达夫一生还写过不少“应酬”诗,虽说意义不大,但有一点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即他的“应酬”诗几乎篇篇都涉及时事与国事。试举几首,以为例证。

为朱植生先生题画册时说:

手辟朱堤山万仞,防边端赖君输财。

为王声世先生祝寿时说:

仗朝约取还乡日,再赋新诗祝寿康。

与徐悲鸿等参加宴会时说:

身似苏髯羁岭表,心随谢翱哭严滩。

新亭大有河山感,莫作寻常宴会看。

为人题画的诗说:

顽石从来坚砥砺,汉禽自古薄夷酋。

中原尚有能言兽,朱耷当年涕未收。

黄花节日与星州同人游椰园时,遥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椰林风月比平泉,遥祭黄花海角天。

冯焕章六十乞诗为寿,适值皖南事变之后,诗人满腔悲愤,借此指控国民党:

抗战今年将胜利,加强团结全民意。

同室操戈大不该,先生呼吁声声泪。

徐悲鸿画梅,为其题诗道:

花中巢许耐寒枝,香满罗浮小雪时。

各记兴亡家国恨,悲鸿作画我题诗。

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郁达夫诗歌即便是些应酬之作,但也不乏有爱国的内容。

六、以示“恋情”

郁达夫还有一部分表达爱情的诗流传了下来,这些诗写得情真、词丽,格调高尚。诗人生活虽不免放荡,然入于诗词,则斥尽“庸陋”,偶尔语涉轻薄,往往反复自责不已。郁达夫与视异性为玩物之豪家公子完全不同,由于他能以平等态度对待异性,尊重异性之人格与个性,故其诗作能传诵至今。

下面一首诗,写出了郁达夫和孙荃未婚时初次相见的情味(和孙荃的订婚以及其后的往来,郁达夫曾写过很多诗,均收入《郁达夫诗词抄》):

奉赠五首:之一

许侬赤手拜云英,未嫁罗敷别有情。

解识将离无限恨,阳关只唱第三声。

以下三首“自叙诗”,记录了郁达夫初恋时的情事(时过境迁,无可奈何,只能以诗记情):

左家娇女字莲仙,累我闲情赋百篇。

三月富春城下路,杨花如雪雪如烟。

一失足成千古恨,昔人诗句意何深!

广平自赋梅花后,碧海青天夜夜心。

二女明妆不可求,红儿体态也风流。

杏花又逐东风嫁,添我情怀万斛愁。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时,与日本姑娘偶然相识,便以诗相赠:

留别隆儿

平生窃羡兰桥梦,略识扬州子夜春。

莫向杏坛题品弟,本来小杜是诗人。

留别梅儿

淡云微月旧时盟,犹忆南楼昨夜筝。

侬未成名君未嫁,伤心苦语感罗生。

以上诗歌,语皆雅驯,略无秽意。可以看出这是作者精心集撰的成果,与通常所谓的“香艳诗”大异其趣。

综上,郁达夫旧体诗从总体上说,爱国主义的思想始终是其重要的内容。诗人在塑造一个忧郁、孤独的自我形象的同时,又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主义的战士形象,是历史把作者推向了战斗的前沿。

同类推荐
  • 新生活:胡适散文

    新生活:胡适散文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诺贝文学奖候选人胡适的散文集,《新生活》《信心与反省》《文学改良刍议》《差不多先生传》等经典尽入本书。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其散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及文学价值,非常值得人们阅读。为适应当下读者的需求,本选集对我社2001年版的《胡适散文》进行了整理并重新出版。本书保留了原版对散文的分类方式,删除了一些比较艰深难读的篇目。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 失学之谜

    失学之谜

    本书精选了作者有关青少年生活或励志方面的67篇精彩小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既有童年生活的乐趣,少年读书的努力,青年职场的展示,又有友情、爱恋的描绘,父母对儿女无私的付出,更有同学、朋友、老师在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翻开此书,人生之旅尽收眼底;品读此书,生命养料尽情汲取。相信在与书中人物生命的对话中、启迪下,一定会为你的人生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 吐哈石油报优秀新闻作品集

    吐哈石油报优秀新闻作品集

    在《吐哈石油报》创刊20周年之际,吐哈石油报社收录从创刊到2010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作品,以纪念20年不平凡的历程。从《〈吐哈石油报〉获奖作品集》中,能够管窥吐哈油田开发建设的概貌,全方位、多层次、深刻地见证吐哈油田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辉煌夺目成就。从字里行间,我们也能够领悟和感受到作者、编者在采访、写作、编辑等新闻工作中所蕴含的坚忍不拔、不畏艰苦、呕心沥血、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精神。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农夫诙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农夫诙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冥界代理人

    冥界代理人

    在一次车祸中,让我精神临近崩溃边缘。但是死去的女朋友想让我活下去,我成为了谢必安的人间代言人,每次获得的宝箱让我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
  • 总裁的一号情人

    总裁的一号情人

    他是钟天国际集团总裁的小儿子,也是集团继承人,他在高中大学之间都是不受家庭经济资助的,在贵族学校里,他属于穷小子。她只是小企业的千金,单纯而不拜金,独来独往,全能、优秀,倒追男主男主三个月终于成功。六年前。“没错啊,我就是因为知道他是钟天国际继承人才追他的,怎么样?”赵歆语一句跟闺蜜的玩笑话,使她费劲心思追来的钟桐误会。和他激情之后,她被推下床,并被扔下一张五百万的支票,直接被赶了出去。六年后。“歆语,我说过的吧,你是跑不掉的。”钟桐突然大步上前,伸手抱住赵歆语的腰,一个用力就把她扛在了肩膀上。“你这辈子,只能是我的”。
  • 电视制作技术

    电视制作技术

    《电视制作技术(第2版)》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通过理论与训练相结合,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中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增加了关于媒介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电视网、三网融合等概述性内容,同时加强了对高清节目制作的理论与实践的论述。突出了新技术应用,紧跟传媒技术发展现实和发展前沿。内容深入浅出、难易结合,实用性、针对性强。
  • 太上三洞神咒

    太上三洞神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神阁

    星神阁

    大灾变之后,人类除了科技似乎又趟出一条上下求索的道路。心灵的力量铸就神明,肉体的星辉在枪炮中起舞。国与国,教与教,神权与政权,整个世界躁动不安。虔诚者,谎言者,都在努力地迎接众神的到来。当白路在寸草不生的无声荒原扯起一根青藤时,却发现前路已是悬崖峭壁。若有建议意见可加书友Q群:575822913
  • 摄政王的敛财妃

    摄政王的敛财妃

    华尔街超级“白骨精”黄一因救人而穿越,成了大夏国丞相嫡女,却爹不亲又没娘爱,还有奇葩后妈和兄妹,且先看她翻云覆雨,内斗奇葩,建立属于她的商业帝国;萧乾,大夏国摄政王,腹黑闷骚的战神。而当两人相遇,注定纠缠却发现有更多无奈和阴谋,且看两人如何在乱世携手,搅动这天下风云!
  • 盛世宠妻:王爷,慢慢来!

    盛世宠妻:王爷,慢慢来!

    以梦为引,牵你之心!执子之手,白头偕老……“苏容景!我好想你……呜呜……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某女扑进某男怀里。某男:“姑娘为何如此紧抱在下?”某女尴尬:“啊!对不起,认错人了……”某男伸手一捞,将逃遁的某女抱进怀里:“抱了在下就想逃,当在下好欺负?”
  • 无劫剑仙

    无劫剑仙

    无论是夏君、商主还是周王,或骄奢淫逸,或纸醉金迷,或英明神武,或荒淫无道。虽可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却都不过是上天的傀儡,要你兴则行,要你衰则衰,要你亡则亡。这一世,他一人一剑,仰望苍穹。他说,我要这天,再也无法左右我的命运,即使需要一剑将它捅个对穿。剑自逍遥九天外,三界红尘第一仙。少年从踏上修仙之旅的第一步起,便注定会迈向那无量无劫的三界第一剑仙,将所有的一切都踩在脚下。
  • 长生的古城

    长生的古城

    少年从梦中醒来才发现世界的真相,这是一个残破的世界,天骄林立,万族角逐,群雄争霸,仙魔纵横,圣人隐现,一百零八颗星辰照耀诸天。纷乱的世界,城池林立相互攻伐,小到一座百米小镇,大到万里巨城,更有禁忌古城恒古不灭。一座城池一个世界,主角长生一步一步开启了他的世界之路……
  • 葬天说

    葬天说

    当妖族大帝的墓穴渐渐苏醒,觉醒灵脉的人族后人发奋修炼,只求有一朝成圣唤醒十大古剑。古月青冥,无妄剑,天邪剑,五岳剑......传说此十大古剑曾镇压天地的邪魔妖族,主角很遗憾一把剑都没有得到,但他依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