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3100000014

第14章 二 塑造伦理型社会人的两种模式

古代中国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经由两种迥然相异的教育模式。

王公贵族、达官巨富、地主豪绅,包括一切自食其力而有盈余的各社会阶层,采用的是传统的书本教育的方式,即通过对当时社会公认的教科书的诵习,获得封建社会所流行的各种政治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其他一切为人处世的原则,成为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社会人。

书本教育方式,以其表现之不同,可分为若干个层次。

最上者王公贵族,其子弟一般都由国家特别设置的学校进行教育。如汉代的四姓小侯学(另一种名称未详),唐代的弘文馆和崇文馆,宋明的宗学,清代的宗学、觉罗学和景山官学等。这类学校,只收皇室宗族以及外戚勋贵的子弟,间或也接收个别外族贵族子弟来留学。历朝皇帝诸子,大都延请鸿博硕儒专门指导。这是我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通例。

各级官僚子弟,在封建国家开设的各种学校接受教育。如汉代的太学、隋唐以后的国子学(宋代官学以太学为重点)等。一般说来,封建时代的中央官学,都要七品或八品以上官僚子弟才有入学资格。唐代中央学校有六学二馆,规定最严。国子学,非三品以上高官子孙不能涉足;太学,必是五品以上子弟才能就读(二者实属贵族学校);四门学,需七品以上子弟方许入蒙。汉代太学生员虽自诩“不以贵族子弟为限”,给人一种似乎“专为平民而设”的假象。事实上汉代统治者设太学,目的在于“养士储材”,而“养士储材”就是为了补充封建统治机构的官吏。太学并非“专为平民而设”,更谈不上什么“平民化”。一些庶民富人的子弟可以在中央官府设置的较低层次的学校就读,如唐代的律学、算学,宋代的太学,明清的国子监,都招收少数“民俊秀通文义者”入学受教。

一般庶民百姓,凡力堪供读者,其子弟可在封建国家开设的地方学校,各类私人书院、私塾,或自己延师教读。由汉至清,封建官府都在各地开设有地方学校,但这类学校招生名额很少。以比较发达的唐代为例。地方学校有京都学,收学生八十人;都督府学,大、中都督府各收学生六十人,下都督府收学生五十人;州学,上州收学生六十人,中州收学生五十人,下州收学生四十人;县学,京县收学生五十人,上县收学生四十人,中县、中下县各收学生三十人,下县收学生二十人(《新唐书·选举志上》)。

封建时代各地官府虽然大都设有官学,但招生人数既少,作用式微。就明而言,陆容《菽园杂记》卷一三指出:“作兴学校,本是善政,但今之所谓作兴,率不过报选生员,起造屋宇之类而已……况今学舍屡修,而生徒无复在学肄业,入其庭,不见其人,如废寺然,深可叹息。为此者但欲刻碑以记作兴之名,而不知作兴之要故也。”故其非但不能兴学,反为民累。“其中起造屋宇,尤为害事。”因此,庶民百姓凡读得起书者,大多在各类私人书院或私塾就读。宋以后,私学和书院非常发达,招收学生动辄数十、数百,逾千者也不乏其例。如《元史·伯颜传》记载:伯颜创办私学,四方来求学者,“至千余人”。另有不少人,则自己延师或躬自教读。元代的唐仁祖、雷膺,清代的毛奇龄、顾凤毛等,都是由他们的母亲或祖母进行启蒙教育的。昼则奉事朝廷或躬耕?亩,夜则以诗书教诲子弟,是古人的一大乐事。

在封建时代,不论是国家设置的中央官学、地方学校,还是私塾、书院,以及以“耕读传家”的士庶之家,其所教所习,不外乎四书五经六艺,一些初级习字课本如《三字经》、《千字文》等,也无一不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指导编写的。此外,官僚士大夫、书香门第还往往把封建纲常的要旨,以及他们一生实践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制为“家训”、“世范”、“家范”、“戒子孙书”、“治家格言”等,作为训导、教诲子弟的经常性的补充。因此,按这种统一的儒家伦理模式铸造出来的“社会人”,几乎千人一面,万人同风,莫不以“孝亲”、“忠君”、“中庸”为为人处世的根本。你看:

九岁小孩服丧,“哀毁过礼”。《后汉书·申屠蟠传》记载:申屠蟠九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以后也不进酒肉。

八岁小孩“不敢毁伤”。《世说新语》记载:范宣年八岁,挑菜时不小心把手指弄伤了,号啕大哭。别人问他:很疼吗?他回答说:“不是因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所以我哭了。”(《孝经·广扬名》:“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六岁儿“母病辄不食”。《唐书·段秀实传》记载:段秀实六岁,母亲病重时,坚执不吃饭,直到第七天母亲病好了,才肯进食。时号“孝童”。

甚至五岁幼儿也知尽孝。《后汉书·朱穆传》记载:朱穆年仅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总要到病好后才如常饮食。

以上所举,不过是浩如烟海的孝子故事中的一粟。由此可见,从国家官学到家庭私塾,从四书五经到家训世范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合乎封建伦理规范的社会人的重要途径。然而,这只是王公贵族、官僚士大夫和富有阶级子弟的成长模式。至于下层百姓,由于贫穷,仰不足以事亲,俯不足以育子,根本没有进国家官学就教的福分,更不敢仰望宗学之灵光,甚至无法筹措一点延师进塾的“束脩”。

元明清时期官府曾在各地乡村设立社学,说是在农闲时让农家子弟入读习礼,但都是昙花一现,有名无实。贫苦百姓的子弟,基本上是从未进过校塾之门,不识一字。他们不能像封建官绅士大夫的子弟那样,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系统教育,受孔孟学说的直接熏陶,却同样成为完全合乎封建伦理规范的社会人。请看:

“负土筑坟”,“四年守丧”。《宋史·孝义列传》记载:应天府楚丘侯义,家贫无恒产,以佣耕供养老母。母亲死后,侯义自办葬事,不掩坟圹,白天则负土筑坟,晚上则痛哭守灵。因没去打工,妻儿因此缺食挨饿也在所不惜。《熙朝新语》卷一六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有一个叫徐守仁的孝子,四岁丧父,从未读过书,事母孝顺,早晚叩问“悉如礼”。给人帮工,稍得钱就买酒肉孝敬老母。母亲要他一起吃,总是以持斋谢绝。母亲七十六岁过世“孝子哀慕若儒子”。安葬后,露处墓侧十余日,虫蛇附体也不顾。乡亲们同情他,给他盖了个茅庐,孝子就在这里守了足足四十二个月,直到母亲满八十岁才回家,头发长尺余。

“割股舐目”。《宋史·孝义列传》记载:江陵人庞天祐,父亲生病后,无钱买药,天祐割股肉给父亲吃。病好后,眼睛又因病失明,天祐每天哭着给父亲舐目。

“从一而终”。《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记载:清代有一个仆役的老婆,也是个奴婢,丈夫死后,终身守节。又有一个叫柳青的奴婢,七八岁时,主人将她指配小奴益寿。到十六七岁时,益寿忽然因赌输钱出逃,久无音讯。主人要给她另外指配,誓死不肯。柳青颇有几分姿色,主人想把她收为侧室,也誓死不肯。

绝不事叛贼。《随隐漫录》记载,南宋末年,高邮守将荣全投降元军后,遣人召妓女毛惜惜。惜惜耻于服侍,怒斥荣全说:“我虽身为贱妓,绝不服事叛官!”荣全大怒,用刀将毛惜惜的嘴巴割裂,又残忍地将她脔割,毛惜惜破口大骂,至死不绝。

这是成年人的情形。

贫苦人家的孩子也是如此。《梁书·冯道根传》记载:冯道根少小失父,家境贫寒,靠帮工养活母亲,每得佳食,一定带回家孝敬母亲,年仅十三岁,就以孝闻名于乡里。《宋史·孝义列传》记载:越州应元寺有个和尚,年幼时贫穷无以养母,靠给人剃发、乞讨维持母子俩的生活。《孝子传》记载:吴市有一个小乞丐,凡得酒肉,自己总舍不得吃,拿回家里跪着端给母亲,然后在一边唱歌跳舞说笑话,让母亲高兴。并且每天如此。《西樵野记》等也有类似记载。父母亲生了病,穷孩子们因为没钱买药,刲股剜肉以相救者,极其平常(古人认为人肉能治病,尤其是“羸疾”)。有的甚至断骨取髓以奉亲。倘若父母不幸中道相弃,这些穷孩子“哀毁循礼”,亦如成人。不少贫家女孩,也懂得“家有大小,礼无大小”的道理,当她们从小聘定的未婚夫婿因种种原因夭折后,往往坚决“不二适”,有的甚至自缢或投河自尽。

贫苦百姓及其子弟,其事亲之尽孝,恪守封建伦常之诚笃,与官绅士大夫及其子弟相比,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家贫出孝子”或“贫寒出孝子”的俗谚,正是这一事实的高度概括。那么,他们这种完全合乎封建伦理规范的“社会人”境界,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呢?归纳而言,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

乡绅士大夫的影响。在封建社会里,一乡之中,总是朴鲁之人多,“俊秀”之人少。但这些占人口大多数的“朴鲁之人”,却“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每每拿绅士的思想作自己的思想,间接受古书的影响很大。如果乡居之士“居家洁处”、“敬孝父母,友爱兄弟”、“纲纪督御,不失其理”、家庭和睦,一门蔼然,必然为乡里百姓以为贤能,称羡他们的行为而效法之。朝夕观感以致潜移默化,遂使这些“朴鲁无文”的平民百姓并其子弟,逐渐纳入“先王教化”之道。

乡规民约的强制性导向。由于宗法制度根深蒂固,许多村庄,事实上就是一个或几个宗法家族。加上经济利益的一致以及地缘的集中,不少乡村都订立了乡规民约或族规。这些乡规民约往往是封建伦理纲常的具体而微的表现。以宋代《吕氏乡约》为例,其“德业相劝”条云:

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

能治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僮仆,

能事长上,能睦亲故,能择交游,能守廉介,

能广施惠,能受寄托,能救患难,能为人谋,

能规过失,能集众事,能解斗争,能决是非,

能兴利除害,能居官举职。凡有一善为众所推者,皆书于籍,以为善行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饬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朋友教后生御僮仆,至于读书治田营家治物,如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皆可为之,非此之务,皆为无益。

《吕氏乡约》还把“酗博斗讼”,“行止逾违”、“行不恭逊”、“言不忠信”、“造言诬毁”、“营私太甚”六目明确列为“犯义之过”,把“怠惰不勤”,“用度不节”等列为“犯失之过”。仅此几条,就基本包括了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如忠、孝、信、义、悌、慈、友、恕、廉,以及重谨朴,轻义利,勤劳节俭等等。并且规定,凡乡民所为,善恶必书籍,给予相应的赏罚。这些囊括着几乎全部封建纲常伦理的乡规民约和族规,仗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威严,不断地并且是带有一定强制性地作用于下层百姓,使之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先王教化”,成为封建宗法社会所需要的“社会人”。

然而,尽管乡居绅士的影响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乡规民约和族规伴有封建宗法制度的威严,可较多地作用、影响于成年的下层百姓。对于未成年的婴幼儿童,却不宜作为一种经常性的启蒙教育手段,因为它们既不系统,也缺乏一种足以震慑其幼小心灵的神圣力量。实际上,封建社会下层百姓所用以教育、训导其子弟的手段,主要的甚至几乎是惟一的便是通过善恶报应。

善恶报应可说是伦理道德的全能载体。千百年来,民间都是利用善恶报应来教诲他们的子女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念之邪,天必降罚——善恶报应具有神灵的威严,使人们有足够的把握来恐吓、劝导他们的子弟。不孝亲尊,雷劈兽食;忘恩负义,断子绝孙;偷盗奸骗,减算夺禄;恃强凌弱,鬼神施罚;浪费粮食,报变猪犬;出语不逊,咒人亲尊,神灵见责——人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来实施他们的教育。在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就被反复不断地告知何者可为——它会使你获得神灵的佑护;何者不可为——它会让你遭致鬼神的责罚。特别是一些小孩子因做“坏事”而受“神罚”的事例,更是父母们训导其子女的绝妙教材。如《法苑珠林》记载:韦庆植与赵太之女,都是十三四岁,一个因为平常使用东西,不禀告父母,报夭亡;一个偷父母的钱去买脂粉,还没回到家就死了。死后都报变青羊,供人宰烹。以及宋代荆南查氏之女吃饼,取馅而弃皮遭雷击,等等。人们祖以传父,父以传子,子以传孙,由家庭而邻里,由邻里而社会,所闻莫非“因果”,所睹无不“报应”。这种寓伦理于报应的最初教导,被用来作为禁止人们做坏事的一种威慑力,往往决定了人们的命运,人们的情欲,人们的价值观念,人们自己对幸福所形成的观念,为获得幸福所使用的一些方法,包括人们的毛病以及美德,从而把一个混沌无知的自然人,逐渐塑造成符合封建伦理要求的社会人。

上层社会的子弟通过书本教育而识理,下层百姓的子弟通过报应告谕而明事,二者殊途而同归,都是培养、形成封建时代社会人的必要途径。比较而言,下层百姓的子弟难得书本教育的惠顾,上层社会的子弟却易受报应威慑的影响。因为封建时代不信报应者甚少,封建士大夫乐集、乐书、乐传善恶报应,意旨虽在“劝惩”,在于劝导普通老百姓弃恶向善,安分守己,笃守封建统治秩序和伦理纲常。但其既然乐道于人,必亦乐训于子。事实上,很多士大夫讲善恶报应,都是用来教诲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引以为鉴的。《司马温公家范》说:舜的子孙享国百世,周承统八百年,都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积德累功”,要子孙们谨守人臣人子之分,以免殃咎。朱熹在《治家格言》中告诫子孙:“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见色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要他们切勿胡作非为。南宋著名文学家叶梦得平常不喜谈神鬼幽怪,也不时将一些他认为是确凿无疑的报应故事记载下来,告诫子孙。北宋时,洛阳建造西内宫,宫室梁柱阑槛窗牖全用灰布,工期又紧迫,把洛阳城内外的猪羊牛骨都搜罗精光还不够用,具体负责此事的韩溶、李寔,便把漏泽园人骨挖来代替。没几天,李寔得暴疾死,还魂说冥司追证骨灰事,数百人讼于冥司。韩溶合门殄绝。总理此役的宋升则因小便不禁而毙。叶梦得“特书此事以示儿,以为当官无所忌惮者之戒。”(叶梦得《岩下放言》)

由此可知,封建时代塑造伦理型社会人的两种模式,在上层社会是以书本教育为主,辅以善恶报应,在下层社会是以善恶报应为主,辅以绅士的影响。

同类推荐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古代兵勇

    古代兵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为丛书之一,介绍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中卫年鉴(2014)

    中卫年鉴(2014)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通过对上海市电影产业的重点企业、机构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了解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个案和特点进行深入剖析,用比较丰富的材料和事实数据,全面概括和描述了上海电影产业在政策制定、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等产业链各方面的详细情况,评述了2011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状况。
热门推荐
  • 武侠之纵横天下

    武侠之纵横天下

    地球一代商业奇才萧云海穿越了,可是这节奏不对啊!丹田被废?母亲惨死?这说的是我吗?!!等等、、、没有戒指、手镯、项链?这代表没有老爷爷啊!!这比退婚流猪脚还悲催了一万倍有木有?!!滴、、滴滴。。。检测到宿主,位面武侠系统融合开始萧云海。。。。。
  • 中介日记

    中介日记

    房子!房子!!房子!!!这是一个关于房子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家庭的房子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很多家庭的房子的故事、、、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房屋买卖过程,可是却包罗了人间百态世间万象、、、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不朽尊位

    不朽尊位

    洪荒大陆,世家林立,门派鼎盛。自远古以来各族战乱不断,毁灭与新生不断更替,唯独世代守护禁地的远古九世家不会不灭。杀父之仇,尚未报。今世之梦,未得了。若有来生,看君舞动乾坤!
  • 天醒涅槃

    天醒涅槃

    我来自遥远的泰玛利星球,我叫依玛。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空间风暴,我很不幸的被卷入其中,我吸附在一颗陨石上,漂浮在寒冷枯寂的外太空,漫长而又无尽的等待中,我终于盼到了回归星球的那一天,然而更加不幸的灾难又降临到我头上,罪魁祸首就是那颗美丽的蔚蓝色星球,这个拥有高科技发达的强大星球严重破坏了万物平衡之道而引发了巨大灾难,那些原本漂浮在外太空的卫星停止运作,化为一堆堆垃圾回归,数以万计的人造卫星如同一颗颗带火的流星一样坠落,改变了我原先的运行轨迹,就这样,我随着这群铁疙瘩一同坠落到这片废土之上。其实我最想说的是,我绝没有入侵地球的野心,我只是想……想回家
  • 津城11路:你好,渡魂师

    津城11路:你好,渡魂师

    机缘巧合之下,我坐上了开往地狱的11路汽车。从此霉运缠身,冤魂不散,百鬼随行。偶遇渡魂师席君,总想着夺去我的初夜。他道:“女人,站稳了,我带你纵横阴阳两界。”
  • 天妖奇谭

    天妖奇谭

    一个不顾一切想要变强的疯狂少年,一部诡异无比的血色妖书,两者相遇,便造就了冥冥中本不该出现的一尊绝世之妖。
  • 四爷牌贾赦

    四爷牌贾赦

    雍正皇帝在养心殿驾崩,这一辈子太累了。再睁眼,这里是哪?这个看着就尖酸刻薄的女人是谁?四爷很茫然,等到发现自己成为贾府大老爷之时,四爷崩溃了。又有一个偏心的亲娘,还有一个废材儿子,刁蛮儿媳妇。而这位正主吃喝嫖赌,无所不能。四爷皱眉了,还是死回去比较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代女琴师:舞清歌

    绝代女琴师:舞清歌

    异世重生,她不过是司徒家有名无实的六小姐。为了达成当初的约定,她不惜学习那人的琴技。琴弦一拨,伤人三分,琴曲一落,必取一人性命。古代豪门的司徒家,为求上位处处暗流涌动,甚至不惜毁人根基。皇室子弟,郡王之子,江湖侠客,不知何因聚首琴灵山庄,将本就浑浊不堪的水搅乱,更是令那蠢动的杀机渐渐浮出水面。是功成名就,或是功败垂成,又或是另一场波诡云涌的风云再现……
  • 凤凰落草记

    凤凰落草记

    我新新人类一枚,失恋后因一句玩笑话而重生古代。她本是娇贵无比的公主命,却阴差阳错流落民间。在民间她还乐的自在,可为什么这样也会被赐婚。高大上的太子,她可以抗婚嘛?某太子冷笑:太子妃,这辈子,你都休想逃离本太子手掌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