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稠带血,咳出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为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痰带血,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用方】
咳血方——《丹溪心法》
方剂说明
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适用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咳血属肝火犯肺者。
组成
青黛6g,瓜蒌仁9g,海粉(海浮石)9g,栀子9g,生诃子6g。
歌曰:咳血方中诃子收,海粉山栀共瓜蒌,青黛泻肝凉血热,咳嗽痰血此方投。
配伍说明
本方证系肝火犯肺,灼伤肺络所致。肺为清虚之脏,木火刑金,肺津受灼为痰,清肃之令失司,则咳嗽痰稠、咳出不爽;肝火灼肺,损伤肺络,血渗上溢,故见痰中带血;肝火内炽,故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火热炽盛之征。此证病位虽在肺,但病本则在肝。按治病求本的原则,治当清肝泻火,使火清气降,肺金自宁。方中青黛咸寒,入肝、肺二经,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山栀子苦寒,入心、肝、肺经,清热凉血,泻火除烦,炒黑可入血分而止血,两药合用,澄本清源,共为君药。火热灼津成痰,痰不清则咳不止,咳不止则血难宁,故用瓜蒌仁甘寒入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海粉(现多用海浮石)清肺降火,软坚化痰,共为臣药。诃子苦涩、性平,入肺与大肠经,清降敛肺,化痰止咳,用以为佐。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宁肺之功,使木不刑金,肺复宣降,痰化咳平,其血自止。本方的配伍特点: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虽不专用止血药,火热得清则血不妄行,为图本之法。
方剂制备
共研末为丸,每服9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使用注意
因本方属寒凉降泄之剂,故肺肾阴虚及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临症加减
1.肺热壅盛而身热咳喘者,可配合使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虎杖等药清热解毒。
2.咳势剧烈而痰少难咳者,可加杏仁、浙贝母、枇杷叶、天竺黄、南沙参等。3.伴有肺阴耗伤者,可加入北沙参、麦冬。
4.久虚者,可加百合、阿胶珠。
5.出血较多者,可加白芨、三七或混入云南白药。
典型案例
洪某,女,60岁。患者每日咳血5~20口,咳嗽,胸胁胀痛满闷约1月。该患者少量、反复咳血病史十余年。曾以胸部平片、支气管磺油造影及体征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每次病情发作与季节、气候无关系,但遇怒及情志不遂后,往往要咯血,小量咯血常持续数月。1月前因大怒后,即觉胸闷,频咳阵阵,牵连胸胁胀痛,随之咳出鲜血约100毫升。抢救给予脑垂体后叶素10U静脉注射后,大咯血止。但每日晨起咳血5~20口不等。曾用卡巴克洛(安络血)、维生素K3、青霉素、******等止血、抗炎、镇咳,血量仍不见减少,有时咳血量还增加。至今患者常为咳血不止所苦,同时伴有心烦、性情急躁等症。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数。血压:170/100mmHg。胸部听诊:右肺下可见小水泡音。胸片示:右肺下纹理增粗、紊乱,散在边缘不清的点状阴影。诊断:咳血(肝火犯肺型),处方:瓜蒌20g,诃子、山栀、海浮石、麦冬各15g,丹皮10g,青黛5g,冲3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