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3800000067

第67章 国际货币体系(二)

103 裴平、张倩、胡志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2007~2008年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8期。

104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105 赵彦云、甄峰、吴翌琳、王敏:《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中国31个省区市创新能力指数2008年实证和2009年展望》,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8期。

106 陈雨露、马勇:《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107 王立勇、刘文革:《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及其解释——兼论巴罗-格罗斯曼宏观一般非均衡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108 王立勇、李富强:《我国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109 刘凤良、于泽、李彬:《持续经济增长目标下的最优税负和税收结构调整》,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3期。

110 严成樑、龚六堂:《财政支出、税收与长期经济增长》,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111 吕炜、曾芸:《体制性约束、双重失衡与政策权衡——全球金融危机挑战与中国的财政政策选择》,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3期。

112 周光友:《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与货币供给的相关性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113 范从来、赵永清:《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1996-2008》,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114 卞志村、毛泽盛:《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研究》,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8期。

115 钟伟、张晓曦:《对“新共识”宏观货币理论的反思》,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116 李稻葵、汪进、冯俊新:《货币政策须对冲市场情绪:理论模型和政策模拟》,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117 欧阳志刚、王世杰:《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与产出的非对称反应》,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118 卢盛荣、李文溥:《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119 蒋益民、陈璋:《SVAR模型框架下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1978-2006》,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

120 韩玉军、陆旸:《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基于对CO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3期。

121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122 杨俊、邵汉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增长状况研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123 吴军:《环境约束下中国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124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2期。

125 吴利学:《中国能源效率波动:理论解释、数值模拟及政策含义》,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126 曲创、杨超、臧旭恒:《双边市场下大型零售商的竞争策略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7期。

127 岳中刚:《纵向压榨抑或市场治理-基于通道费规制失效的分析》,载《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10期。

128 胥莉、陈宏民、潘小军:《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中厂商定价策略研究》,载《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29 侯广辉:《企业边界的确定:“内部化”与“外部化”》,载《财经科学》2009年第8期。

130 尹莉、臧旭恒:《消费需求升级、产消者与市场边界》,载《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131 孙要中、魏剑锋:《基于信息空间制约的产业集群边界》,载《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2期。

132 黄玮强、庄新田、姚爽:《网络外部性条件下新产品扩散的赠样策略研究》,载《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33 鲜于波、梅琳:《间接网络效应下的产品扩散-基于复杂网络和计算机经济学的研究》,载《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34 孟大文、田国强:《网络外部性与补偿激励下的非线性定价》,载《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2期。

135 董长瑞、刑宏建:《网络投机消费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2期。

136 卢向华、冯越:《网络口碑的价值-基于在线餐馆点评的实证研究》,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7期。

137 张小蒂、王永齐:《融资成本、企业家形成与内生产业集聚:一般分析框架及基于中国不同区域的比较分析》,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9期。

138 彭向、蒋传海:《技术外溢、策略性选址与产业集聚》,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0期。

139 赵祥:《我国省区产业集聚:类型特征与形成机制》,载《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3辑。

140 朱英明:《区域制造业规模经济、技术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141 赵祥:《产业集聚效应与企业成长——基于广东省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载《南方经济》2009年第8期。

142 胡霞、魏作磊:《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8期。

143 闫彦明:《金融服务业集群的网络结构:上海案例的实证分析》,载《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144 谭劲松、何铮:《集群自组织的复杂网络仿真研究》,载《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45 陈国宏、李凯:《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逻辑:组织本质、效率与边界》,载《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1期。

146 孙军:《地区市场潜能、出口开放与我国工业集聚效应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147 杨玉桢、刘江萍:《以专业化市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个案研究》,载《经济纵横》2009年第2期。

148 陆立军、刘乃全、任光辉:《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互动研究:来自浙江的案例》,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8期。

149 陈赤平、丁建军:《基于中间性组织视角的产业集群三层次治理模式》,载《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150 李世杰、李凯:《产业集群治理逻辑:一个恩西框架》,载《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8卷第3辑。

151 杨在军:《产业集群风险及其治理的文献综述》,载《经济纵横》2009年第6期。

152 李树培:《我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原因与对策的博弈分析》,载《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153 李宏彬、李杏、姚先国、张海峰、张俊森:《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154 唐清泉、卢博科:《创新效率、行业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载《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155 余泳泽:《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

156 官建成、陈凯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157 朱乾龙、钱书法:《基于网络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分析》,载《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158 高建刚:《市场结构与厂商产品创新动机研究》,载《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

159 高良谋、李宇:《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倒U关系的形成机制与动态拓展》,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8期。

160 庄子银:《知识产权、市场结构、模仿和创新》,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161 王林、顾江:《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载《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162 唐保庆、黄繁华:《国际贸易结构、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R&D溢出效应》,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163 周翼:《国际反知识垄断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164 杨玲梅:《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措施》,载《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65 文豪:《市场需求对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效应的影响》,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2期。

166 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R&D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167 杨蕙馨、权宗帅:《企业规模与R&D活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3期。

168 孙文杰:《外资研发与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基于产业层面的面板协整检验》,载《财经科学》2009年第12期。

169 李平、于国才:《有效需求、技术状态与研发投入》载《经济评论》2009年第1期。

170 唐要家:《行政性价格合谋与反垄断政策》,载《中国经济问题》2009年第5期。

171 王俊豪:《中国垄断性产业普遍服务政策探讨—以电信、电力产业为例》,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10期。

172 杨骞、刘华军:《中国烟草产业行政垄断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4期。

173 赵奇伟、鄂丽丽:《政性分权下的地方市场分割研究》,载《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11期。

174 吴清萍、忻红:《零售商买方势力定义辨析》,载《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175 付红艳、李长英:《国有连锁企业买方势力的福利分析》,载《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4期。

176 庄尚文、赵亚平:《跨国零售买方势力的福利影响与规制思路——以通道费为例的模型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3期。

177 石奇、孔群喜:《消费网络效应与专业零售商买方势力规制》,载《中国工业经济》第10期。

178 董维刚、张昕竹:《并购申报制度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5期。

179 田满文:《基于不同经济区域与行业的并购效率比较》,载《财经科学》2009年第9期。

180 曾亚敏、张俊生:《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看外资并购的信号传递效应》,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7期。

181 赵玻、陈阿兴:《主导零售商并购与市场势力研究》,载《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182 刘伟:《连锁家电厂商并购的竞争性效应分析》,载《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7期。

183 陈剑、夏大尉:《价格歧视、不对称竞争与不对称规制——以电信市场“单向携号转网”规制政策为视角》,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6期。

184 郭锐欣、张鹏飞:《进入管制与黑车现象》,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3期。

185 戚聿东、范合君:《放松规制: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的方向》,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4期。

186 范合君、王文举:《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改革时机选择与时序设计研究》,载《当代财经》2009年第7期。

187 陈志广:《反垄断机构自利与反垄断过度——基于预算最大化模型分析》,载《财经科学》2009年第1期。

188 石奇、孔群喜:《接入定价、渠道竞争与规制失败》,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189 陈富良、徐涛:《电力行业规制政策的变迁及启示》,载《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2期。

190 李鹏飞:《电力行业输配分开的福利效应》,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91 白让让、王小芳:《规制权力配置、下有垄断与中国电力产业的接入歧视》,载《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8卷第2期。

192 李永来:《市场化改革与电力行业效率:基于DEA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分析》,载《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1期。

193 林伯强、杨芳:《电力产业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7期。

194 唐根年、管志伟、秦辉:《过度集聚、效率损失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研究》,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1期。

195 吴安波:《中国制造业区域专业化程度的测度、特征及变动趋势》,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196 赵伟、张萃:《市场一体化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变化趋势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197 邓慧慧:《贸易自由化、要素分布和制造业集聚》,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198 毛艳华、李华:《区域制造业集群的结构特征与发展策略》,载《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8卷第4辑。

199 梁琦、张春叶、陈鹏:《广东省制造业集聚与扩散现状分析》,载《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8卷第4辑。

200 何骏:《探索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之路》,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2期。

201 孙永波:《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载《经济纵横》2009年第3期。

202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203 何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载《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8期。

204 张益丰、刘东、侯海菁:《生产者服务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载《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205 刘友金、赵瑞霞、胡黎明:《创意产业组织模式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12期。

206 曾慧琴:《创意产业链:创新模式及价值创新》,载《中国经济问题》2009年第1期。

207 曾光:《创意产业城市集聚论》,载《当代财经》2009年第4期。

208 谭娜、高长春:《组织生态学视角的城市创意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与应用》,载《当代财经》2009年第5期。

209 曹锦周:《转型期民航产业组织分析框架创新》,载《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210 肖俊极、唐昕:《中国民航业价格竞争实证分析》,载《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211 黄庭、杜智涛:《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铁路产业结构分析》,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12 蒋媛媛、陈雯:《“网运分离”模式在中国铁路的可行性研究》,载《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213 陈甬军、周末:《市场势力与规模效应的直接测度》,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11期。

214 郎莹、王东杰:《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形势与动因分析》,载《经济纵横》2009年第2期。

215 蔡昉、王德文、曲玥:《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216 张涛、伏玉林:《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中西部发展的激励》,载《财经科学》2009年第12期。

217 冯根福、石军、韩丹:《股票市场、融资模式与产业结构升级》,载《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3期。

218 王娟娟、汪海粟:《工业设计服务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研究》,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219 路红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基于产业互动、融合的视角》,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220 娄峰、李雪松:《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动态实证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221 潘彬、徐选华:《资金流动性与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经济繁荣的不对称性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222 周建、杨秀祯:《我国农村消费行为变迁及城乡联动机制研究》,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223 杨汝岱、陈斌开:《高等教育改革、预防性储蓄与居民消费行为》,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224 尹志超、甘犁:《中国住房改革对家庭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载《经济学(季刊)》2009年10月。

225 周绍杰、张俊森、李宏彬:《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消费和储蓄行为:一个基于组群的实证研究》,载《经济学(季刊)》2009年7月。

226 刘靖、张车伟、毛学峰:《中国1991-2006年收入分布的动态变化: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分解分析》,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0期。

227 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228 田新民、王少国、杨永恒:《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229 王云飞、朱钟棣:《贸易发展、劳动力市场扭曲与要素收入分配效应基于特定要素的短期分析》,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期。

230 刘学军、赵耀辉:《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载《经济学(季刊)》2009年1月。

231 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怎样理解和运用财务数据

    怎样理解和运用财务数据

    本书共二十章,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数据信息平台是企业管理的最佳平台;资产负债表:企业家底状况;经济活动与资金周转;资产负债表是怎样记录业务活动、报表附注:报表的补充说明;决策未来:预测财务数据分析等。
  •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编中国经济改革的模式,下篇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内容包括: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感言、中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苏南模式的演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等。
  •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

    本书围绕货币政策有效性这一主题,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运行状况,系统评析了相关理论和观点,深入分析了当前的金融环境及其变化趋势,并在政策工具选择、传导机制、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金融调控等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不少重要结论和创新见解。
  • 微软的秘密

    微软的秘密

    本书以大量详实的材料为基础,对微软这个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将重点放在对微软内部运作机制和市场营销手段的分析上,为读者展示了每一个软件公司都想知道的秘密——软件开发和商业策略的之间的应该如可互动与协作,以赢得利润。专家评价“将成为计算机产业的标准参考书”。
  • 国富论

    国富论

    本书包括论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及劳动生产物自然地分配给各阶层人民的顺序论资财的性质、积累和使用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五章。
热门推荐
  • 诛天仙帝

    诛天仙帝

    有一个算命老头对我说,我注定一世孤独,亲人、红颜、好友必将离我而去或因我而死。他说这是命,是老天决定的。我本只想做个田园自在翁,但这却从我12岁遇到那个老头后成为遥不可及的梦。该死的老天,我既然下不过你,那我就掀了这棋盘,逆了你的意,我要世间在无人敢决定我的命。
  • 热血的时代

    热血的时代

    世人皆在时间的长河中争渡!试问?!谁主沉浮?!敢问?!谁舞天下!?
  • 你逃不开的

    你逃不开的

    滴答,滴答...潮湿阴冷的地牢里,一名瘦弱的男子备用铁链拴在墙壁上,身着单衣,龙邪御记得他最怕冷了,但是,他为什么要背叛他!他对他那么好。“苏子枫,为什么,难道我对你不好吗?你为什么要离开我!”“龙邪御,不是我背叛,是你疑心太重。。。”那男子说一次话就好像增进死亡时间“那一夜,是蓝凤凰陷害我,只可惜啊,你。。。。咳咳”砰!地牢的门被撞开“枫儿!”为首的男子大喊一声,“喂!你们给我滚,现在,我和他有事要说。”龙邪御皱眉怒道“御,你知道,小时候,救你的人是谁吗?。。。。。”
  • 炽炎灵帝

    炽炎灵帝

    在这片未知的大陆上,人类修士盘踞着小小的一席之地,到处充满着野兽及凶兽。且看主角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如何在绝境中成长!
  • 李嘉诚:成功没有偶然

    李嘉诚:成功没有偶然

    80载人生风云,50年商海沉浮,倾心讲述,娓娓道来。一直以来,亚洲首富的光环和“商业之王”的美誉掩盖了真实的李嘉诚,人们只见其圆融,不见其正直;只见其激进,不见其稳健;只见其商业,不见其慈善。近年来李嘉诚年事已高,深居简出,他知道再不述说或许就来不及了。《李嘉诚:成功没有偶然》从李嘉诚传奇神秘的一生入手,极尽真实、原本地讲述他的过往,囊括其人生转折的每一个关键点:如何获得第一桶金;如何从小老板变身“塑胶花大王”;如何依靠房地产使财富暴涨;如何连续多年稳居首富宝座……
  • 重生之学渣

    重生之学渣

    什么是学霸?就是站在学校金字塔顶尖笑傲群雄的人。就是让父母骄傲老师称赞同学羡慕嫉妒恨的人。什么是学渣?就是游走在学校底层游戏人生的人。就是父母不爱老师不夸同学“另眼相看”的人李清滢前世学霸之名扣得牢牢得,可重生回来,却被加上学渣系统一枚。学霸变学渣,看清滢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
  • 荒唐书

    荒唐书

    七夕之夜,当年的校园恋人在酒吧相逢。一场意外的打斗让时得生死未卜,李片片痛苦万分大雨天跌入执一湖,怎知命运弄人,一亿年发生一次的超自然现象竟然发生在此湖中,无人知晓李片片身处何方,而她却还活着。李片片醒来发现自己身旁躺着睡得正香的时得,而她的身份正是时得的妻子......
  • 长城记

    长城记

    长城,是保卫人类世界的,唯一屏障。以人类为食的恐怖凶兽—饕餮,每一个甲子便会集结到人类世界觅食,当战争来临,长城上的神秘军队—无影禁军便会悍然出击。他们不是拥有超能力的人类,只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是面对死亡的来临,他们义无反顾,和饕餮誓死拼杀。当远超以往的饕餮大军来袭,无影禁军在巨大的陆上航母上艰难对敌,牺牲无数。但饕餮却在不知不觉中打通了长城,前往了人群密集的汴京。无影禁军发现后,立即前往汴京,在付出了惨痛无比的代价后,斩杀了兽王。可是,浩劫真的结束了吗?无人知道,在长城外的巨漠中,还存在着一颗兽王卵。也许,真正的浩劫,才刚刚开始……
  • 龙之魇

    龙之魇

    武林九大神兵之首的天机盒重现江湖,引起了不少武林人士垂涎。天机盒是神界至尊天机尊者的镇山之宝,却不料被人盗走。可天机盒流落武林的消息却已经被传出,武林为此动荡了起来。一个看着不起眼的市井小混混居然与一切他所不关心的武林有着如此巨大的关联。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即将开始,他将走出深山探寻自己的身世。一次又一次的死里逃生将让他逐渐发现自己不可思议的潜力,不断出现的新线索将指引他一步步的找到真相。
  • 春尽江南

    春尽江南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江南三部曲3:春尽江南》主体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则长达二十年。可以说,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二十多年的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内在变迁,我们时代近20多年来的精神史情感和灵魂,在这部小说里得到极其深刻的呈现和审视。小说主体故事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却长达二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谭功达之子、诗人谭端午自我放逐到鹤浦,面对群体参与变动的时代,试图从《新五代史》找到解释;最初崇拜诗人的李秀蓉在社会剧变的潮流中成为律师,她改名换姓,以庞家玉的干练泼辣现身,最后却在虚浮而折磨人的现实中走向了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