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是规则的制定者,孩子做得好与坏是由父母的标准来判定的。父母的权力体现在孩子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而子女只能依照父母的规则来做,如果违规了可能就要受到处罚。子女一般不能参与教育和家庭的规则制定,但其结果往往不是子女无法接受父母所定下的规则,就是全盘按父母所说的去做,缺少独立性思考和参与。
美国学生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学习遵守校规和课堂守则,下面我们看一下美国一所小学的课堂学生守则。第一,不能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第二,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权利和财物;第三,按教师所下达的指示去做;第四,到校时准备好所有学习用品和课外作业;第五,在课堂提问时要先举手;第六,其他人在发言时要认真听;第七,遵守所有学校的规则;第八,在教室期间要有礼貌;第九,只有在必要时才可离开自己的座位;第十,不要轻易用手触摸他人肢体;第十一,在教室、走廊和厕所要保持安静。
下面是美国一所高中制定的课堂守则,我们看一下具体的内容。第一,要准时到课堂;第二,提问前要先举手;第三,认真听他人发言和参与课堂讨论;第四,在非教学时间里使用削铅笔器;第五,完成作业;第六,听从教师的指令;第七,积极参加小组活动;第八,不要打扰其他学生的学习;第九,不许在书桌或学校公物上涂写或刻字;第十,在厕所要保持个人卫生;第十一,离开教室时要有秩序;第十二,教室内学生不准喝饮料、吃食品和嚼口香糖;第十三,爱护校园内财产;第十四,尊重他人的观点。
让学生了解违反课堂守则的后果就如同制定课堂守则一样重要,因此,对违反守则学生进行处罚也成为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这是“严格但有爱心”教育的一种方式。
如果学生违反课堂守则,教师会如何做呢?我们看一下美国一名小学老师所列出的处罚违规学生的方式:第一次违规,将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次违规,学生需填写一张表格,上面会要求学生自己找出他违反了哪一条守则,以及他如何来改正;第三次违规,学生会在教室中被隔离;第四次违规,学生的名字将会报到校长办公室。
建立课堂守则,可以由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然后告知学生严格遵守,这是大部分人常采取的方法。但如果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观察,这种方法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对于小学生,让他们听话很容易,但让他们了解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的原因却比较难。因此,美国小学和初中的教师通常采取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守则的办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下面我们看一下美国得州特拉维斯初中教师玛丽·甘布尔是如何指导学生一起制定课堂守则的。在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玛丽会向班上的学生提出4个问题,即你认为我应当如何对待你;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他人;你认为你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对待;当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当如何相互对待。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这4个问题,然后全班进行讨论。这种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课堂守则的方式在开学初会持续几天,学生会对守则不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见。在课堂守则完成后,每一名学生都要在守则上签名,作为遵守守则的承诺。玛丽谈道,课堂守则很多内容与尊重有关,这包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按时交作业、预习功课等。尊重他人不光体现在遵守课堂守则上,它也是做人的守则,如果学生从小就能从小事做起,形成尊重他人的品格,这会终身受益的。玛丽说,她这样做已持续了几年,在她的班上很少有学生违反课堂守则。与学生一起制定守则,让学生有参与感,这比教师自己制定出守则,然后贴在教室墙上让学生遵守的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