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8700000004

第4章 甲骨占卜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王朝晚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和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l世纪一前771年)使用的占卜文字,是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系统文字。

“甲骨文”这一名称是约定俗成的,仅是按这种文字的书写材质来称呼。其实,要全面、科学地给它定名确有难处。在甲骨文被发现、认识与研究初期,因为这种文字不见于典籍记载而产生了多种名称,如有按书写方式命名的,叫做“契文”、“殷契”、“书契”;也有按出土地点称呼的,叫“殷墟文字”;或按其用途命名,即“卜辞”、“贞卜文字”等,后来,才渐渐统一到“甲骨文”这个名称上来,意即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以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叫做“甲骨学”(现已成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最初接触甲骨文的学者,大多为它的缜密、流丽、工整所吸引,力图解读其中的奥秘,揭开这段上古历史的神秘面纱。要解读甲骨文,当然要从文字表面入手,由浅人深。从表面看去,甲骨文的表现形式是古人迷信活动——占卜的记录,它有一定的格式,颠来倒去,问这问那,虽然几乎任何一本《中国文学史》都要提到这最早的书面记载,有的将其视作中国散文的雏形,但表面读来却是有些单调枯燥的。

甲骨文的深刻意义在于透过表面的占卜形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比如,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甲骨文的由来,乃是古人占卜的记录,这样,就要通过其他资料,去了解古人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的种种情形,从而去读通甲骨文字的表面意思。

一、“神龟显灵”

龟,与龙、凤、麟曾并列为“四灵”,龟为神灵,史不绝书。如果从其自然属性方面去考察,无论长相、行为都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龟远不及龙、凤之昭明著切,麒麟之气宇轩昂,它只能匍匐在地,缓缓而行。但这类“手脚”不大灵便的爬行动物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出奇的长寿。据现代动物学研究,乌龟的细胞可以繁殖到一百代左右,寿命极限可达三百至四百年。另外,像其他爬行纲动物一样,龟作为冷血动物(变温动物),到冬季得钻人洞穴冬眠数月,休养生息。《史记·龟策列传》记载:“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龟的长生、忍耐等生理特性可能是古人崇拜它并产生龟灵观念的原由。

古人是怎样崇拜神龟并利用其灵性沟通天人关系呢?

首先,龟在远古是一种动物图腾。“图腾”两字,系从北美印第安鄂吉布瓦人(Ojlbwas)的方言转译而来,英文一般拼作“Totem”,原意是“他(们)的亲族”,由英国商人约翰·朗格在1791年出版的一本北美游记中首先给予记录,清末的严复又首先把它译介过来。一百多年来,许多人类学家、美术史家、民俗学家,历史学家都起劲地研究过图腾宗拜,产生了如泰勒(著有《原始文化》)、弗雷泽(著有《金枝》)、摩尔根(著有《古代社会》),弗洛伊德(著有《图腾与禁忌》)等名家。

现在一般都认为图腾有几个基本特征,比如,图腾的原意既是指人的亲族,那么,该图腾(不管是动物或植物)与崇拜它的部落成员间就有血缘关系,于是,人们就认其为自己的祖宗;图腾作为本氏族、部落的徽号,标志,在人们使用的器物,服饰等上面往往予以标明,《周礼》提到“九旗”图案,有交龙、龟蛇等,郑玄注解说“谓徽帜也,十分正确。商代青铜器上也有许多徽证,包括虎,象、羊、牛头、龟、蛙等,这些符号也是图腾记号;人们对本部族所祭拜的图腾有一套严格的祭祀仪式与禁忌。《古代社会》介绍北美易洛魁人的每个氏族中,一般都有近十个图腾,如塞讷卡氏族中就有狼、河狸,龟等八种图腾动物。总之,龟作为图腾,中外皆有。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看来,动物图腾种类极多,有些属于就地取材”性质,许多动物带有地域特征,如上面提到的河狸就是北美特产珍兽之一。上古先民如此一网打尽,反倒显示不出龟的神灵特性了。

然而,可能就在古人将龟作为图腾未久,又将它作为占卜使用的动物,这个角色就不是随便哪一种动物可以承担的了。关于龟卜的起源,《格致镜原》引《物原》的话,说是“伏羲始造”,这自然是传说,但从考古实物看,龟卜确实很古老。河南舞阳贾湖一处距今约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有龟壳随葬,龟壳一般放在死者头顶或胫骨部位,有三至八个不等,壳上穿孔,当可系饰物;有的壳上契刻似“目”、“日”字形的符号,更令人注意的是,龟壳内盛放着一些小石子,其数量、大小、颜色、形状都不相同。而在安徽含山一座距今约四千六百年的墓葬中则发现有穿孔的玉龟,内夹八角星纹玉片。

具体地说,玉龟放在死者胸口部位,分作背甲、腹甲两片,中间夹着一块长方形玉片,上面刻着表示八个方位的箭头图案,显然带有信仰方面的含义。据推测,这玉龟与装小石子的龟壳一样,用于一种冷占卜法,即不用炙灼的占卜,但具体怎么占卜,何以为凶吉,目前尚有许多疑问有待更多资料发现后才能解答。玉龟的冷占卜推测可能是这样:先由巫师(或祭司)口念占卜内容,然后在玉龟空腹内放入特定的占卜物品(比如八角星纹玉片),固定玉龟后再加以摇晃,最后倒出玉龟中的占卜物,根据其形式来定凶吉。

龟甲的灼卜比冷卜法出现得晚。从现有考古资料看,几种卜法出现的顺序是:龟甲冷卜、兽骨灼卜、龟甲灼卜、甲骨灼卜。甲骨灼卜相合流,成为古代中原文化的特征之一。在距今约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甲骨灼卜已并行使用。比如,山东泅水尹家城遗址龙山文化层中曾出土带灼痕的龟腹甲(但无钻凿),属于早期的灼卜龟甲。南京北阴阳营遗址也发现同样的龟甲七件,时间距今三千多年,相当于商代前期。在中原地区,也渐渐地由灼卜兽骨为主。偶用冷卜龟甲发展到井用灼卜甲骨的时期。

现在一般认为灼卜法起源于中国,然后才流传到周边地区以及北美。

从龟灵观念来说,在古人眼里,神龟长生不老,最有资格来转达上天对人们行为的指导和凶吉预测。冷卜法尚未揭秘,而兽骨灼卜似乎使先民了解到用龟甲来灼卜效果更佳。当用火炙烤龟甲时,炸然有声,据古书上说,这噼啪之声叫做“龟语”,即龟开始传达神的旨意了。但是,具体是什么旨意,靠瞬间即逝的“龟语”未免难以判断,于是,人们注意到与炸然之声同时出现的龟甲裂纹。这曲曲折折的纹路变化无穷,似乎有许多奥秘在里头,于是被作为一种兆象。在卜兆旁边刻写占卜的内容,便是卜辞了。

商周时代,人们对占卜非常认真、严肃,整个过程有一套规定。尽管《周礼》等古书的记载难免有附会、想象之处,但依据考古实物,大致对这过程还是了解的。龟卜的情形大致如下:

首先,自然是选取材料。当时是以水龟为主,而且还要求四方进贡,时间是在秋天。《周礼·春官·龟人》:“凡取龟用秋时”,郑玄注释说:“秋取龟,乃万物成也”。宋儒朱申《周官句解》说“龟至秋而坚成,可以取之”。秋龟好似“桂花甲鱼”,经过食物丰富的夏季捕食,正甲坚肉实,准备冬眠了,这时捉来使用,龟甲可能比较易于凿孔,契刻。当然,占卜随时都要进行,龟甲作为原材料不一定全部都靠秋天取龟甲备用,可能也有随时取用的情况。至于龟的品种,多数还是旧有的鉴定意见,系我国老一辈动物学家如卞美年、秉志、伍献文等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分布于福建、两广等地的中国胶龟,也有广布于全国的地龟、田龟,而特大型的可能来自马来半岛。据外国专家鉴定,大龟与产自缅甸、印度尼西亚的品种相同,这就涉及商代晚期的对外联系、交通问题,很有意思,值得进一步探讨。又据甲骨文本身记载,四方进贡的龟还真不少,推测下来,有人认为龟甲大小、来源也是按占卜者身份定的,远道进贡而来、尺寸大的供商王使用,本地所产、尺寸小些的则供一般贵族使用。

第二道工序是杀龟。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事,但在清末甲骨文大发现以前的朝代里,却有人不顾典籍中有关杀龟的记载,硬是提出了“生龟”说。比如,唐代李华《卜论》说:“龟,天下神物也。龟、龙、麟、凤谓之四灵。满尺二寸者,能知天道,故王者得之以为大宝。圣人好生之德洽于人心,庸忍杀至灵之物乎?”褚少孙说,宋元王对得到的大龟“以刀剥之,身全不伤;脯酒礼之,横起腹肠;荆支卜之,必制其伤”,实在是无稽之谈。不杀龟,怎么能占卜呢?

在杀龟前后,有时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叫做“衅龟”,是用牲血涂在龟甲上,祭祀的对象是“先卜”。但这事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有人认为“衅龟”在杀龟之前,牲血是涂在活龟身上。而“先卜”指谁,也不甚了了。郑玄认为是“始用卜筮者”,即指首先发明和使用卜筮的人。郑玄是东汉人,他尚未搞清“先卜”是谁,至于后来的《格致镜原》引《物原》说“伏羲始造龟卜”,就像把许多发明都推到黄帝、炎帝身上一样,说了等于没说。龟宰杀后,得将龟甲加以整治。腹甲形状本来比较规整、完好,只要去掉表面胶质,再锉平高厚不平之处即可。背甲较复杂,有两种加工方式,一是从中脊平分对剖,另一种是对剖之后又锯去近中脊的凹凸不平之处,首尾两端,使它成为鞋底形的改制背甲。经过加工的这些龟甲就可以储藏起来备用了。在殷墟曾发现过一处储存龟甲的场所,有腹背完整的未用甲片数百片。

龟卜开始,先要在龟甲背面用工具钻凿一下。钻是钻一圆洼,凿是凿一椭圆形槽子(西周卜甲多数是方凿)。这样,容易使龟甲正面呈现“卜”字形裂纹。钻凿数目或多或少,并不像《庄子》所说“七十二钻而无遗策”。目前发现最多的钻数是一版204个。

下一步“灼龟”是关系到结果如何的重要一幕,这在卜辞中称“示龟”,古书上叫“作龟”。灼龟时得有较高地位的官员到场,事实上,王室占卜时商王常常亲临命龟、占龟。

灼龟要用灼木,即一根一端削制成圆柱形的小木条,这圆的一端须放在炭火上烧炽,待烧旺后(称“契柱”),将此端放在龟甲被钻凿的凹槽里烫灼。此时龟甲受热,有燃爆之声发出(所谓“龟语”)。随之,龟甲正面出现裂痕,而众人正翘首以待,急于知道兆纹的吉凶。

根据兆象来断吉凶的程序叫“占龟”,由商王或卜官担任。但兆象何为凶何为吉却非常玄奥。《周礼·春官·占人》说:“凡卜筮,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可见,兆象有“体”、“色”、“墨”、“坼”四种特征。

郑玄说:“体,兆象也。”贾公彦进一步解释说:

兆体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其兆直上向背者,为木兆;直下向足者,为水兆;邪向背者,为火兆;邪向下者,为金兆;横者为土兆。”实际上,这也并不是什么具体明了的辨兆原则,临阵还得靠卜官的“悟陆”去发挥。《左传》记载,某次,赵鞅卜得“遇水适火”后,三位卜官对同一种兆象做出了不同的判断,想必多是附会之言。商代的情形大致也应该相似。

色,与“体”相对,也有五种。郑玄说:“五色者,《洪范》所谓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孙诒让解释道:“雨者,兆之体,气如雨然也;霁者,如雨止之云气在上者也;驿者,色泽而光明也;蒙者,气不泽郁冥冥也;克者,如复气之色相犯也。”但看了这番解释,令人如入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相形之下,“墨”似乎还比较实在,就是指卜。字形兆痕中的纵向裂纹,现在也称为“兆干”。“墨”粗大者为吉,细小者为凶。至于为什么叫“墨”,又有三说。一是认为古人占卜时先在龟甲上用墨画上自认为是吉利的兆象,希望灼龟后出现的裂纹与所画兆象相合。

二是认为兆干较粗大,很像以墨画画,故名“墨”。

第三种意见认为灼龟时那带火的小圆棍与龟甲相遇,必有墨色和炭灰粘附在兆纹上,所以要称“墨”。孰是孰非,就难以解说了。

“坼”是兆象中的横向裂纹,一般比“墨”要细小些。郑玄认为“坼者微明”,明者为吉,微者为凶。

当然,这是《周礼》所述的“占龟”隋形,商代是否也要辨别兆象之体、色、墨、坼,目前只能作推测。卜辞中的“王占曰”是商王审视了兆象之后作出的凶吉判断,而具体如何来断凶判吉,卜辞本身并未说明,我们只能依《周礼》的记述去推测殷商时期的辨兆方法。现在看到的卜辞,大多刻在相关卜兆附近,从理论上说,将卜兆与卜辞内容结合起来对比研究,应该可以明了卜兆何为凶吉了,实际上却很难。因为,这既要根据卜辞内容(况且有些卜辞并不完整),又要卜兆清晰,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否准确、带有普遍意义恐怕较难把握。

商周是龟卜的鼎盛时期,商王几乎到了每事必卜的地步,所以甲骨文涉及当时方方面面的众多领域,用甲骨文资料来研究商周历史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不过,另要说明,甲骨文的形式不限于卜辞,还有一小部分属于记事刻辞等其他形式,同样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原先属于高层特权的龟卜被卿大夫及以下的家臣看中,都来一试灵验与否,龟卜得到普及。如此一来,龟卜的严肃性也发生了问题,有人对之持“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态度。如执掌晋国朝政的赵简子每战必卜,可他仅将结果当做参考,当他想出兵的时候,即使卜兆为凶也照样出发。又如鲁国国君竟连续四次占卜同一件事,这是不合礼制的。当时的规定是“卜筮不过三”(商代常制是“三卜”,即同时用三块甲骨卜问同一件事),一般都只用一种方法卜一次,若是四卜被视为亵渎神灵的举动。这与当时人们对自身地位及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有关,对龟卜已不是盲日笃信,有人甚至已将其作为可资利用的工具。

到了封建社会,尽管某些王室贵族对龟卜仍有兴趣,偶尔一试,直到唐代以后龟卜才不见使用,但正正经经以神龟决定大事的做法,应当说在战国已经结束。

二、兽骨占卜

甲骨占卞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分布,并不限于商周的殷墟、周原。其中,骨卜的传播菹围更广。如果说,古人用龟卜是带了龟灵的观念在内,那么,用兽骨占卜则很难说也有同样的灵物崇拜。一般所用的兽骨大多是古人饲养的家畜肩胛骨,也有肋骨等其他部位的骨骼。至于动物种类的异同,应该取决于当地该部族的自然出产情况和人为饲养现状。而有些地方用鹿角等特殊骨料来占卜,是否具有灵物观念还需研究。

在殷墟卜骨中出现的刻辞虎骨、刻辞人头骨则是极个别现象,不在普通意义的讨论范围内。

目前所知最早的卜骨,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出土于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遗址,是未加整治而带烧灼痕迹的羊肩胛骨。

稍晚些的,距今也有约五千八百年历史,出土于甘肃武山傅家门马家窑文化遗址,共六件,分属于羊、猪、牛的肩胛骨,也未加整治,没有钻凿,仅施以烧灼,更有意味的是,卜骨上还有些阴刻符号。

到了距今约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卜骨也还是未加整治。这样,多少要受到骨骼厚度、骨质软硬等的限制,烧灼出来的兆痕就不那么清晰,从而给判断吉凶带来困难。

在公元前21-前17世纪二里头文化的一些遗址里,开始出现带少量钻凿的卜骨,说明其占卜形态有所进步。关于二里头文化目前还有争议,有人认为全部都属于夏文化,也有人认为其早期才属于夏文化。不管如何,在商代之前已有钻凿卜骨是可以肯定的。

进入商王朝时期,占卜方式渐渐规范。其卜用骨料以牛骨为多,在属于商朝前期的郑州商城遗址中,牛肩胛骨占大多数,另有少量猪,羊、鹿、狗肩胛骨;到商代晚期,牛肩胛骨占绝对多数。在占卜上,商代也有仅施火灼的做法,但大部分卜骨经过钻凿,有的先钻后灼,有的是既钻又凿,还有单钻、双联钻之分。商代晚期,对骨料的整治加工已成为必须进行的一道工序,有削、锯、切、错、刮、磨等多种加工方法,钻凿工整,兆象规范有序,纵横有致,完全不同于龙山文化时期杂乱无章的原始状态。

西周卜骨施以圆钻,在近骨边的一侧用长凿,灼后在骨面呈现出左右皆向内的兆痕。

兽骨占卜在中原地区渐渐被龟甲占卜所取代,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同类推荐
  • 华语电影的全球传播与形象建构

    华语电影的全球传播与形象建构

    新世纪以来,影像、资本与文化的跨界流动构成了华语电影最为显著的存在生态。本书立足华语电影跨地域传播与形象建构这一主题,围绕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跨界传播与理论建构、合拍片、全球视野与产业实践等分支,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在场观察与理论思考,希冀探索华语电影未来发展新图景。
  •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韦君琳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 历史与当代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历史与当代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本文主要是对历史和当代的中国电影进行对比,反思不足,展望未来,研究电影发展走势等。
热门推荐
  • 万世独存

    万世独存

    不凡的地方,成长不凡的人,成就不凡的能力……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红颜三千

    红颜三千

    王彦,转生成了一个富家少爷,凭着一身不俗的武艺,在这大梁乱世,手持三尺青锋,胯下朱蹄扬尘,血染黄沙,且试天下!
  • 女帝追夫记

    女帝追夫记

    女为凰,男为凤。一朝帝崩,帝女登基成皇帝。民间公主回宫就称帝,上演一场宫廷追夫大剧。小煜子:陛下,您这追了这么久还没点起色,奴才看不如一道圣旨巧取豪夺算了吧!宫犹翎:强扭的瓜不甜你懂不懂?朕要让他心甘情愿做王夫……两国交战,成者为王败者送王子入邦……呃……来和亲,哟……这小王子看着还有点面熟。王子:陛下,咱俩是不是见过?小煜子:连自己喜欢的人是谁都没弄清楚,我的陛下,也就只有您了!宫犹翎:什么!!?追了一年才到手的王夫居然不是我的梦中情郎??!糊涂女帝强追夫,认错情郎闹乌龙,好戏如何收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御荒大帝

    御荒大帝

    大灭世时,太古龙祖的精魂精魄各化九九八十一缕散落世间各处。平庸少年任风野偶获其一,从此踏上了逆天强者之路。踏自傲天才、屠蛮荒兽人,七尺大剑所指之处,谁敢不服?!御兽荒芜行,我乃最强大帝!…………初荒新书,已完本《武裂天地》,入坑有保障,还望新老书友多多支持,初荒感激不尽!
  • 卑鄙兽祭司

    卑鄙兽祭司

    千奇百怪冒险无限的新奇游戏世界,哀怨纠缠的现实,而这就是全新的《弑神》带给你的震撼。一个全新刺激魔兽新颖层出不穷的旷世经典,职业繁多的网游世界,如果有勇气就来进行最惊心动魄的冒险吧。
  • 叶已落,君何求

    叶已落,君何求

    她,叶冰瑶,是战败国的公主,在国家面临毁灭之时,被人推出来作为求和的礼物;他,葳斯基,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帅气皇帝,深受全国少女喜爱,却偏偏对她一见倾心。第一次见到她,他坐在马背上看着她的眼睛,无波无澜,无欲无求。他心中的湖面,微微波动。第二次在宫里见到她:“叶冰瑶,朕告诉你,既然做了朕的皇后,就别妄想逃离朕的世界。”她笑了笑,转身离去。第三次见到她,是在墙上,她正在做着逃离运动,被他一吓,惊慌而落,他运气,抱住了她,在她的眼里,美若谪仙。他不等她解释,便甩了一个巴掌:“不知道这样是很危险的吗?”她愣住...
  • 花花校园之女生寝室

    花花校园之女生寝室

    刘诗涵,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平凡而不普通的女高中生,她,希望好好读书,从未将儿女情长绕上心头。但是因为偶然的意外,爱情来敲门,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她被驱逐,又被接纳,小小的心灵受创……何依依,性格开朗外向,愿意跟所有的人交朋友,但是背后总是藏着自己的小九九。为了让自己在寝室里有一席之地,她不惜出卖自己的朋友,在女生之间挑拨离间。为了爱情也可以恩断义绝。她不愿意随遇而安,只相信事在人为。叛逆的少女时代,热情的校园学生,喧闹的女生寝室密语不断。女生间的矛盾,学生间的纯爱,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青春时代。
  • 醉花记

    醉花记

    灵谷花妖痴等千年前所恋凡人,满怀希望放出的花魂却早已忘却她寻找良人的使命,一心投入另一段旖旎……莫家宛兰,身子羸弱,常常对着花木自言自语,被视作怪胎。运气在众人看来更是极差,无奈代嫁竟不是克死亲夫,就是令王朝覆灭,更是被匪人劫杀……重重磨难打不破的,是她求生和等待的心,当她成了崇元国第一大宗青岚宗弟子。武艺高强,风姿绰约。小小花魂在人间搭起她的台唱起她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