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4200000030

第30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史料介绍

第一节 史料概述

魏晋南北朝历史文献往往把历史、文学和思想观点编辑在一起,较多的保留了秦汉以来文学、史学、哲学合撰的史料学传统。因此,阅读这一时期的思想史料需参照当时的文学作品和史书。

首先要提到的是《三国志》、《晋书》、《宋书》、《梁书》、《魏书》、《南史》、《北史》等史学专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正史”,以及《高僧传》、《出三藏记集》、《神仙传》等佛教、道教史书。这一类史书记载了当时大多数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其中有玄学家何晏(《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爽传》并注引)、王弼(《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阮籍(《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注引《魏氏春秋》)、向秀(《晋书》卷四十九)、郭象(《晋书》卷五十)等人;有反玄学的思想家裴頠(《晋书》卷三十五)、欧阳建(《晋书》卷三十三)等人;有道教学者葛洪(《晋书》卷七十二)、寇谦之(《魏书》卷一一四)、陶弘景(《梁书》卷五十一、《南史》卷七十六)等人;有佛教宣传家道安(《高僧传》卷五)、慧远(《高僧传》卷六)、僧肇(《高僧传》卷七)、颜延之(《宋书》卷七十三、《南史》卷三十四)、郑鲜之(《宋书》卷六十四)、沈约(《梁书》卷十三、《南史》卷五十七)等人;有无神论者戴逵(《晋书》卷九十四)、何承天(《宋书》卷六十四)、范缜(《梁书》卷四十八、《南史》卷五十七)、刘峻(《梁书》卷五十)等人,以及著名的经学大师王肃(《三国志》卷十三),皇侃(《梁书》卷四十八,《南史》卷七十一)、徐遵明(《魏书》卷八十四、《北史》卷八十一)、熊安生(《周书》卷四十五、《北史》卷八十二)等人。

这一类史书还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文献。例如玄学家关于人的实际才能与道德品行关系的辩论,即所谓的“才性之辩”,大部分材料已经佚失,而在《三国志》的本文和注释中则记载了当时辩论的一些情况。《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的《王粲传》注和《傅嘏传》注所记关于王粲与傅嘏相互问难的对话,就是其中一个精彩的片断。再如,《晋书·裴頠传》中的《崇有论》,《欧阳建传》的《言尽意论》,《刘毅传》的人才思想,《梁书·范缜传》的《神灭论》等,以及《晋书·艺术传》、《齐书·高逸传》、《北史·艺术传》、《魏书·释老志》、《高僧传》、《神仙传》等记载的佛教和道教的流传历史,都是仅存的或是罕见的思想史、宗教史的原始资料。

除上述史学传著以外,像《世说新语》、《列子》这些带有文学性质的作品,也是应当注意的史料。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原为八卷,刘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全书分德行、言语、故事、文学、雅量、识鉴、赏誉、名藻、伤逝、任诞、假谲、俭啬、纰漏等36门,通过记载汉末至东晋年间士大夫们的言谈轶事,反映了魏晋玄学的清谈风气。

汉末魏晋以来,在士大夫中盛行品评人物、清谈玄理的风气。刘义庆之前,诸如三国魏徐?的《中论》、刘劭的《人物志》、东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就是专门记载他们思想和言行的著作。从《世说新语》里的一些观点、事件与文字来看,都述著作有若干相似之处,因此,《世说新语》很可能就是刘义庆及其门客采集纂辑旧文而成书的。

这部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第一,从中可以了解主要玄学家言行的大致情况,以及玄学在长江以南地区的兴起和当时学术文化中心从北向南的转移。第二,可以了解佛学与玄学合流的状况,以及当时般若学中即色、心无两派的基本主张。第三,刘孝标的注文,广征博引,补充了大量史料,所引书达四百余种,这些书现今绝大多数已经散佚,唯依据刘孝标的注文得以窥见一斑。因此,本书不仅是研究魏晋思想文化的必读文献,而且在稽核佚文、校勘古籍方面也必不可少。

现在流传的《世说新语》版本,有以下几种:一是明嘉靖年间袁氏嘉趣堂刻本;二是清道光年间周氏纷欣阁刻本;三是近代王先谦根据袁、周两本重加校订本;四是日本珂癑版影印宋绍兴刻本,即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广川董癒根据晏殊校定本刻印的。文学古籍刊行社于1955年、中华书局于1962年依据日本珂癑版出了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影印了王先谦的校订本。

《列子》是一部由许多寓言故事所组成的文学、哲学作品。《汉书·艺文志》曾著录《列子》八篇,名义上是周列御寇著,实际是经过刘向、刘歆父子改编的,但此书不知在什么时候散佚了。今本《列子》八篇,肯定不是班固所著录的原书。根据多数学者的考订,认为其书是魏晋时期的作品。由东晋张湛作注。今人马叙伦《列子伪书考》说:“盖《列子》晚出而早亡,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管子》、《晏子》、《论语》、《山海经》、《墨子》、《庄子》、尸佼、韩非、《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新论》之言,附益晚说,假为向(指刘向)序以见重。”这是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论断。至于它所聚敛的原始材料,除马叙伦列举的以外,其中还可能包括其他一些战国时写成的文字。

《列子》一书的内容比较庞杂,从《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八篇的思想倾向分析,大致有三种类型:《天瑞》、《说符》等篇中的反玄学思想;《杨朱》、《力命》等篇中的玄学思想;《汤问》等篇中承袭的佛学思想。同时各篇之间的内容也互相贯通,如《汤问》篇记载了“愚公移山”的寓言,表现出对自然和人事的积极进取精神;《杨朱》篇又对士族的放诞言行有所批评。这些思想和观点都是研究魏晋时期思想史和风俗史必读的资料。

《列子》一书的版本较多,有《道藏》宋徽宗义解本、宋江解本、元六子本、明世德堂本等。但元、明以后的刊本多以陆德明《经典释文》入注,遂使张湛注与《经典释文》不相别白,至清汪继培为之校正,刻入《湖海楼丛书》。当代学者杨伯峻参照北宋以来的若干版本,重加校订,名《列子集释》,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这是目前比较好的版本。至于《北堂书钞》、《群书治要》、《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白孔六帖》、《绵绣万花谷》、《事文类聚》等类书以及其他古籍所引录的《列子》本文与张湛注,共计不下二三千条,据杨伯峻先生考证后认为“未必全可凭信”,仅供校勘时参考。

这里还要提出《家训》、《家诫》一类的书籍,这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史料所不能忽视的。当时,这类著作虽然为数不多,但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书很著名,其学术影响较大。

《颜氏家训》7卷,共20篇。此书以“家训”的形式命名,不是偶然的,其宗旨不仅是为了教育颜门的子孙后代,而是依据儒家“修、齐、治、平”的古训,企图从整饬家庭关系入手,寻求摆脱玄谈风气的出路。因此,这部书的基调是对玄学采取批评的态度。在《序致》、《教子》、《兄弟》、《治家》、《勉学》、《文章》、《名实》等篇,主要是以儒家礼教与玄学思想相抗争。在《养生》、《归心》等篇中则提出融合儒、释、道三教的设想,以取代玄学在当时学术界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此外,这部书对古代的天体观(《归心》)、陶弘景、皇甫谧等人的医学(《养生》、《杂艺》)、祖冲之的数学(《杂艺》)、民间技艺(《省事》等篇),以及风俗民情(《后娶》、《治家》、《风操》等篇)都有介绍,它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是研究《后汉书》、南北朝史籍、《文心雕龙》等的参考资料。

《颜氏家训》版本较多,有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沈揆等人的刻本、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傅太平刻本、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颜嗣慎刻本、明程荣《汉魏丛书》本、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朱轼评点本、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卢文刻《抱经堂丛书本》等。当代学者王利器参照各本进行校订,辑《颜氏家训集解》一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

第二节 各学派的主要著作及其版本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与反玄学的思想方面的资料有:王弼的《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这些著作代表了玄学主流派的思想,以宣传“以无为本”为宗旨。《老子注》共二卷,有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晁说之刻本、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熊克重刻本、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张之象刻本、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武英殿活字排印本等,其中明张氏刻本和清武英殿本最为流行。另有《四部备要》本、《百子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诸子集成》本等。近人陶鸿庆《读诸子札记》附有王弼注文的校勘,可供参考。《老子指略》已经佚失,根据近人王维城考证,宋张君房编辑的《云笈七签》卷一中的《老子指归略例》和《道藏》998册中的《老子微旨例略》,可能就是王弼《老子指略》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全文(见北京大学《国学季刊》七卷三期)。王弼的《周易注》只为六十四卦作注,共六卷。后来,西晋韩康伯续为《易传》作注三卷,再加上《周易略例》一卷,就是现在通行的十卷本。此书有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掖县张氏癓忍堂摹刻蓝印《唐开城石壁十二经》本、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武英殿本、日本昭和三年(公元1928年)东京文术堂影印宋本等,另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其中王弼和韩康伯的注文被唐孔颖达收入《五经正义》作为《周易》的标准注解,后又编入清阮元《十三经注疏》。王弼的《论语释疑》已经佚失,部分散见于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和宋邢的《论语注疏》。清马国翰《王函山房辑佚书》和清和清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稿本各有辑本。

阮籍的《达庄论》、《大人先生传》和《乐论》等,嵇康的《养生论》、《声无哀乐论》、《释私论》和《与山巨源绝交书》等,都是讨论自然与名教相互关系的重要文章。

阮籍的文章被编入其论文集,称《阮步兵集》,一卷。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又称《阮嗣宗集》,二卷。有明万历、天启年间汪士贤《汉魏二十家集》本,清严可均《全三国文》有辑本,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也可参考。

嵇康的文章被编入《嵇康集》,也称《嵇中散集》,十卷。有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黄省曾刻本、明万历、天启年间汪士贤《汉魏诸名家集》本、清乾降三十年(公元1675年)《四库全书》抄本,以及《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清严可均《全三国文》中有辑本。鲁迅校本由文学古籍出版社于1956年出版。

向秀、郭象的《庄子注》是玄学“自生派”的基本理论著作,以反对“贵无”和“崇有”为宗旨。

关于《庄子注》的作者问题,历来就有争论,大致有三种看法:以侯外庐先生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庄子注》是向秀的作品,后为郭象窃为己注,其史料根据是《晋书》的《郭象传》和《向秀传》;以冯友兰先生为代表的一派认为,郭象的《庄子注》不是抄自向秀注,其史料根据是《晋书》二传中有自相矛盾之处,并引用《列子》张湛注和《经典释文》作佐证;还有一派认为,现在的《庄子注》是向秀和郭象的共同作品。这一派的史料根据是《世说新语》、《经典释文》等。

《庄子注》,十卷。有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郭云峰刻本、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四库全书》抄本、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4年)郭庆藩长沙思贤讲舍《庄子集释》本等。另有以《南华真经》、《南华真经注疏》命名的多种版本。现在通行的是1954年重印的《诸子集成》本。

裴頠的《崇有论》、欧阳建的《言尽意论》和杨泉的《物理论》等都是反玄学思想的理论著作。《崇有论》和《言尽意论》收入《晋书》的各自本传中,两文也都被辑入清严可均《全晋文》。此外,还有几种单行的本子。《物理论》在南宋以后就失传了。但在宋马聪的《意林》和宋初编辑的《太平御览》等书中都有引录。清孙星衍依据各书的引文,辑为一卷,即清嘉庆年间(公元1780~1820年)孙氏刊《平津馆丛书》本。但孙星衍所依据的《意林》是武英殿本,而武英殿本《意林》中杨泉的《物理论》与傅玄的《傅子》互相混杂,因而不可凭信。清严可均曾作校勘,辑入《全三国文》。清王仁俊辑的《物理论》较准确,是为《王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稿本。

现在还要提到佛教方面的资料。僧肇的《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是般若学六家七宗带有总结性的著作,编入《肇论》(见《大藏经》卷四五)。其著作的版本,除《藏经》本、《大藏经》本外,还有上海佛学书局影印宋本《肇论中吴集解》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附录本。

慧远的《沙门不敬王者论》是一篇从佛教立场讨论形神关系、佛儒关系的论文。收入《弘明集》卷五,另有清严可均《全晋文》本。

僧的《弘明集》,共14卷。这是一部论文集,以弘扬佛教为宗旨,收录了书启问答共120余篇,其中也收了范缜的《神灭论》等文章。这是研究神灭与神不灭之争的重要史料。

《弘明集》的版本有单刻本和《藏经》本各四种。单刻本有明吴惟明(误为汪道昆)在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两《弘明集》(即《弘明集》与《广弘明集》)合刻本等,《藏经》本有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的嘉兴藏本等。另有据吴氏刻本影印的《四部丛刊》本等。

关于道教方面的资料,有《太平经》(两汉未列专章,特在此介绍),据《后汉书·李寻传》、《后汉书·襄楷传》、《道教义枢》七部义等书的记载,两汉时曾先后流传过三种《太平经》,后来都已佚失。明《正统道藏》所收的《太平经》,约成书于东汉中后期,原为170卷,现残存57卷,旧题东汉于吉著。另有唐闾丘方远编纂的《太平经钞》和《太平经圣君秘旨》。《太平经钞》是《太平经》的节书,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部,每部一卷,共十卷。《太平经圣君秘旨》是《太平经》的专题选辑。此外,伦敦大英博物院图书馆藏敦煌写经4226号,残存《太平经》的序文后半、全书目录以及“经曰”、“纬曰”各一卷,末题“太平部卷第二”。

《太平经》的内容庞杂,涉及天地、五行、灾异、瑞应、养生、巫术、医学、伦理道德、政治理论及当时的社会情况等方面。在《经》卷三十五《分别贫富法》、卷三十七《试文书大信法》、卷六十七《六罪十治诀》、卷一百零八《要诀十九条》、卷一百十四《大寿诫》等篇章,提出自食其力和周急救贫等主张,对于张角的太平道、张陵的五斗米道产生过影响。

《太平经》收入《道藏》第73~115册(其中有缺),现存唯一的版本,就是明《正统道藏》本。当代学者王明有《太平经合校》。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分内篇与外篇。内篇29卷,主要论述神仙方术、养生延年。其中《畅玄》、《至理》、《论仙》等篇,从宗教意义上论述“玄”、“道”、“一”等本体观念和有无、形神关系,以及学仙方法,成仙禁忌等。《金丹》、《黄白》、《仙药》等篇,研究用矿物炼丹,金银炼制以及植物治病等。此外,《内篇》对吐纳、导引、辟谷、房中、禁咒等方术也都有所论及。《内篇》收入《道藏》第868~870册,今有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外篇》50卷。主要内容是以复兴儒学为宗旨,把道教的神仙理论与儒学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反映了作者的内神仙而外儒术的学术观点。其中《君道》、《臣节》、《赏贤》等篇,主张举贤任能、崇礼严刑。《交际》、《名实》、《清鉴》等篇批评了当时颓废腐败的社会风气。《钧世》、《尚博》、《诘鲍》等篇非议汉代的清议、玄学清谈以及鲍敬言的无君论。《逸民》、《穷达》、《知止》等篇,提出了安贫知足的思想。

《抱朴子》的版本较多,有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卢舜治刻本、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四部备要》抄本、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朱氏槐庐家塾刻《平津馆丛书》本、《四部备要》本、《诸子集成》本等。

关于这个时期无神论者方面的资料,有戴逵的《释疑论》和《答周居士难释疑论》,这是批评佛教因果报应论的著作,收入《广弘明集》卷20.清严可均《全晋文》也有辑本。何承天的《答宗居士书》、《与宋居士书》、《达性论》、《答颜光禄》、《重答颜光禄》、《报应问》等文,是他三次反佛的理论总结。这些文章分别收入《弘明集》卷三、卷四,《广弘明集》卷20.清严可均《全宋文》有辑本。范缜的《神灭论》,除收入《梁书·范缜传》、《弘明集》卷九以外,清严可均《全梁文》有辑本。

§§第四编 隋唐编

同类推荐
  • 天可汗李世民之血色玄武门

    天可汗李世民之血色玄武门

    本书以玄武门之变为线展开隋末唐初生动的历史画卷,分为五篇。前奏篇介绍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讲述隋末乱世中李氏父子逐渐起家的过程,为之后兄弟争位埋下伏笔;开端篇描述秦王党和太子党的形成,从此双方壁垒分明;发展篇描述双方的矛盾如何随着一个个“小事件”——“刘黑闼事件”、“杨文干事件”而激化,最终演变成针锋相对;高潮篇是本书的核心“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最后的结局篇点出宫变之后两党参与者们最后的归宿与命运。
  • 黄陵文典(戏剧卷)

    黄陵文典(戏剧卷)

    公元2008年4月4日,时值戊子年清明佳节。由黄帝故里黄陵县组织编纂、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历史文化系列丛书—《黄陵文典》1—18卷
  • 犹豫为王

    犹豫为王

    一段我要为王的人生经历,一段痛苦的挣扎。梦想的破灭,是失落,是恐惧,是犹犹豫豫!
  •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

    这里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看过高山大海,你却用他窥探肮脏交易任凭灵魂烂掉。这里给了你圣贤滋养的沃土,让你挺起民族的脊梁,你却用它掩埋你的罪行任凭良知丢掉。我坚信,有一种改写历史的责任,叫忘不掉,跑不掉。
  • 大明1630

    大明1630

    雪白的风帆像天空中的白云,高大的舰体如浮动的城堡,一排排的巨炮,喷吐着火焰和死亡,那高高飘扬的赤色旗帜啊,它象征着华夏的威严和荣耀,以及它给世界带去进步和恐惧。
热门推荐
  • 十二灵决

    十二灵决

    这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大陆,人们唯一的主调就是修炼灵气,成为灵者,站在大陆巅峰。大陆灵者等级:灵士,灵徒,灵师,灵主,灵王,灵皇,灵帝,灵尊,灵圣,灵神。
  • 平地龙王

    平地龙王

    一次意外,让冷鸿涛获得了一个蓝色的水球,从此,上帝为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 无限的无限的

    无限的无限的

    这不是游戏而是现实,当自己的世界进入末日后我们该如何面对?当未来还需要进入一个个末日后我们如何生存?你能想象进入一个满是变异生物的世界吗?能想象你刚进入就被以亿计数的食肉怪物包围吗?你能想象进入一个已经被外星人占领的世界吗?能想象刚进入就被当切片研究,猪狗不如吗?你能想象进入一个被核污染的世界吗?刚进入就核辐射笼罩被辐射侵入体内全是溃烂吗?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你是否会恐惧?是否会绝望?你如何生存下去?我们就是讲述这么一个普通人关于如何在无数末日世界生存的故事....
  • 超能力界风云之我为界王

    超能力界风云之我为界王

    五王战纪落幕后,各大势力暂时安分,超能力界终于迎来短暂的和平。然而好景不长,这时,一个名为“写影”的组织出现,他们靠着特殊药物和诡异的偷袭手段,接而使各大高手陨落。然后,这一天,就连界王,也中招了……
  • 心术上

    心术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帝子记

    帝子记

    帝子降兮北诸,目渺渺兮愁予。——屈原《九歌·湘夫人》他回到那个时代,山河震动,北辰夺目,却仍旧无法阻止岁月的滚滚车轮,最终只能一起与这个时代被碾压。他迷茫乱世,却不知如何改变。生与死,仇与爱,这些都不重要,心中唯有一个信念伴他前行。善者,须以身济世!明知不可而为之,若不一搏,何知命途!必定的天命又如何去打破,又一次的轮回却还是那样的结局,渺渺天地之间,又于何处寻那一丝变数?《山海经·洪荒古记》有云:"人者,天也,是有人定胜天者,逆天而行,为天地之念。"于是乎,一念天变。
  • 天启兽灵

    天启兽灵

    鸢飞戾空,巨猿撼山,蛟龙出海,腾蛇乘雾,血与义交织,生与死交替,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尊敬强者,践踏弱者,这便是玄黄混沌世界。仙腾九重天,冥威震地府。主角天曦便从厮杀中崛起,弑神灭佛无法阻挡,情与义,爱与恨,阴与阳,不断在他身上交替......兽灵的极限,将被探寻......
  • 混沌之双生缘

    混沌之双生缘

    祁连山下一处偏僻的村庄,有一正直有为的少年孤儿叫耳诗,经常旁听老人讲述鬼怪的故事。扮鬼惩恶扬善的耳诗,殊不知自己被来历不明两个鬼气缠身。山上的阿柔寺,却也无奈之计帮助他。在耳诗心灰意冷之时,听砍柴人说道一个神秘人,没想到后面发生一连串的故事,源头要追溯盘古时期了。
  • 校花的近身兵少

    校花的近身兵少

    校花高考之后离家出走,遇到军人家庭的少爷。
  • 魂武无间

    魂武无间

    苍茫大陆,谁主沉浮,乱世硝烟,英雄辈出,煎饼小贩,左右逢源,爱恨情仇,武道之巅,看小人物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成就一番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