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经商或干事的游子最迟于除夕这天赶回家过年。借出或借来之物,务必于这天物归原主,所以兰州人有“三十晚上,笤帚枯爪子(老笤帚把把)都要回家”的说法。除夕午后,家家户户都把院落和大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打上井水,泼洒压尘,谓之“洒银水”,满缸满瓮早已挑满饮用水,称为“装财水”,寄寓人们致富的梦想。接着贴春联。门钱子、春联一贴,债主不再来讨账,只好在年后再讨。大门联一般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披为:“万象更新”。门面则贴持兵器骑马的门神秦琼、敬德,认为能祛邪;门头顶则贴一绺门钱子,上面刻有方胜、葫芦等吉祥图案,其下有流苏,五颜六色、随风飘浮,增添节日喜庆气氛。还贴二门联、屋门联,多为“抬头见喜”、“日进斗金”等斗方和福字。因为门是家的出入口,人来人往,是一个家庭的门面,要庄重大方,因此福字必须贴得端端正正,将福字含有的“迎福”、“纳福”之意,庄重地表达出来。近年来,都以倒贴为时尚,福字倒贴,谐音“福到了”,这是悖于中国文化意蕴的。老兰州人一向讲究正贴福字,决不许倒贴,福字倒过来,则是“祸”字,其意不祥。
兰州人讲究春节期间祭祀天地人及各种神祗,其意在于祈福、消灾、报恩。这一点在除夕表现得尤为突出。除夕黄昏,全家更换新衣,在爆竹轰鸣声中从大门外焚香磕头,将先人请进来,请出神主(祖宗牌位),供奉香烛果品,焚香叩首,缅怀列祖,激励儿孙。近年来,则将已故长辈遗照代替神主,供几碟果品,燃三炷香。由于兰州是明初的移民区,当时自江南等省的移民占兰州人口的十之七八,所以除夕,妇女在大门内跪哭,遥祭娘家亲属,“天涯望哭,遂以成俗云”(1)这种风俗一直传承下来,至今兰州农村仍有妇女除夕哭于大门内的习俗,当然已不存在“天涯望哭”的意涵,而是倾泻一年中的艰辛和不顺心。
然后全家老少共进年夜饭,觥筹交错,向长辈敬酒,其乐融融。年菜除凉盘、馏热的“碗儿菜”外,必定装一只什锦火锅,其中有豆腐、白菜、洋芋块、丸子、肉片、油炸湟鱼块、粉条,火锅沸腾,热气氤氲,预示来年日子红火。还有一道袁家湾百合炒肉片,寄寓来年百事合顺的愿望。最后每人吃一碗臊子面,也称长寿面,企盼家人长命百岁。宴后,娃娃们向长辈叩头,长辈则赠压岁钱。娃娃们放炮点花,大人则打牌、或围炉品茗话旧,共叙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