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3400000002

第2章 学习幼儿文学鉴赏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幼儿文学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家庭幼儿教育和社会幼儿教育的总和。它包括入小学以前婴幼儿在家庭及教养机构(托婴托幼所、蒙养院、幼稚园、幼儿园等)所受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阶段,大脑发育非常快,六岁时大脑的大部分几乎成熟了。以后人的脑力、性格和心灵将永远不会再有如此迅速的发展,人将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奠定智力健康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五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以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将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五岁以前就已经绽蕾。”日本教育家松原达哉指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身心发育最显著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抓紧教育和指导,掉以轻心,放任自流,孩子的一生就毁掉了。”。

确实,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对幼儿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是为人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木村久一甚至说“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取决于幼年时期的教育如何。国民的道德如何,取决于对其子女的教育如何”;“人的命运,几乎取决于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孩子达到入学年龄,上学的时候他的命运大体上已经决定了。所以,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不佳的孩子,教师花费多大力气也难以收到太大的效果”。他还说:“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教育得如何,决定他的成就的大小。小孩只要从小教育,就可以成为音乐家、画家、诗人、学者等等。”。他还引用沃兹沃思的话“幼儿是成人之母”,强调“成人的基础是在小时候形成的”。

专家们的话振聋发聩。确实,幼儿教育太重要了。

为什么要进行幼儿教育?要说明这个道理,就要从儿童的可能能力谈起。木村久一打比方说:有一棵橡树,如果按照理想状态生长的话,可以长成30米高,我们就说这棵橡树具有长到30米高的可能性。同样的道理,一个儿童,如果按照理想状态成长,能够长成一个具有100度能力的人,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儿童具备100度的可能能力。可是,要达到理想状态,总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橡树虽具备长成30米高的可能,但真长成30米高是困难的,一般是12米或者15米左右。假如环境不好,只能长到6~9米高。但是,如果给它施肥,好好侍弄,则可长到18米或者20米,甚至也有长到24米或27米的。同样的道理,即使是生来具有100度能力的儿童,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充其量只能成为具备20度或者3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说只能达到其可能能力的两成或者三成。但是如果教育得好,就可能达到具备60度或者70度,乃至80度或者9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说,可能实现其可能能力的七成甚至八九成。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儿童的可能能力达到十成。

可是,儿童的可能能力有着递减法则。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可能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对他进行理想教育,那么极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5岁开始教育,即便教育非常出色,那也就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可能能力递减法则。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个动物的可能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很长,有的动物很短。不管哪一种,如果不让他在发达期发展的话,就永远也不能再发展了。例如,小鸡“追随母亲的能力”的发达期大约是出生后四天之内,如果在这期间不让它发展,这种能力就永远不会得到发展了。所以,如果刚孵出来的小鸡在最初四天里不把它放在母鸡身边,它就永远不会跟随母亲。小狗“把吃剩下的食物埋在土中的能力”的发达期也是有一定期限的,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把它放到一个不能埋食物的房间里,它的这种能力也就永远不会具备了。人的能力也如此。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其发达期给它发展的机会,就会一个一个地枯死。其结果,就会发生可能能力递减的现象。

教育孩子的最重要之点在于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发展能力的机会,而且要与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即让孩子尽早发挥其能力。幼儿时期是很多智力与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幼儿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二、幼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当前的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艺术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21世纪需要的人才,应当既有丰富而敏锐的感受力和直觉力,又有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能力。需要他们有更广阔的视野,有整体的、弹性的、有创意的思考能力;有应变复杂事物、善于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等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创造精神。一句话,当今需要得更多的是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能将诸多能力整合在一起。这不是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或者单项进行的活动可以承担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应该从小抓起,从婴儿开始教育。

人的大脑是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巨大系统,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两个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据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大脑左半球主要具有言语的、分析的、逻辑的、抽象思维功能;右半球主要具有非言语的、综合的、直观的、音乐的、几何图形识别的形象思维功能。两个半球处理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尽管如此,但由于脑胼胝体的结合功能及连接纤维的作用,左右两个半球能够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而且任何复杂的心理活动,都必须依赖两个半球不同功能、不同工作方式的互补和协调才能进行。为了开发脑功能,艺术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艺术家通过艺术创造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他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对艺术的不同功能进行分解,可以看出其优势: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不同于道德教育;艺术的娱乐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快感,它不同于生理快感。由于艺术教育的独特性,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种综合性艺术教育思潮得到逐渐发展和壮大,至20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美国乃至世界艺术教育的主流。实际上,它是对下面两种观点的综合和超越。

第一种观点认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从艺术中学生可以学到有关我们自身和世界的知识、观点、体验和意义,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因此,艺术教育是公民教育必不可少的、关键的部分。

第二种观点认为,开展艺术教育,不仅是因为艺术本身值得教和学,更重要的是它还为其他学科带来好处。一方面,艺术为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性冲动提供了一个出口,使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另一方面,通过艺术进行的普通教育,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得更自然、更愉快。这种观点进一步发展,人们又认识到,艺术教育强化了学生的知觉能力和表现能力,进而使其语言交际能力、表现能力、批评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大幅度提高。通过对以上两个观点的综合和提炼,加之这一时期许多艺术心理学家和艺术理论家对知觉问题、读者反映问题、交叉文化问题的系统和精密研究,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艺术不仅有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发展,还有利于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艺术教育不仅教会儿童画画和唱歌,还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人类迄今为止的大多数伟大发明成果,对这些伟大成果的知觉、理解、欣赏和评论,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全面文化素质”。

艺术教育对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如此高度,它当然备受重视。而且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所具有的特点也与我们新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暗合。新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完满型”人格的新型人才,而艺术审美教育在“完满型”人格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因为艺术教育有助于全脑功能的开发,全脑功能的开发是“完满型”人格形成的生理基础。二是由于艺术教育中所培养的对外部世界的整体反映能力是造就完满人格的基础训练。三是艺术审美连着情感,是心灵的活动,艺术教育能开拓和丰富心灵,鼓舞人们对美进行创造的激情和意志力,从而进入生存的理想状态。这些作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艺术活动是适合空间加工的、灵活和开放的创造性活动,是情感的接纳和表现活动,主要由右半球控制。从儿童智慧发展的顺序看,人的思维是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一顺序说明儿童的大脑发育是右脑先于左脑。该阶段儿童主要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对客体作出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经常进行形象的变形和重组。幼儿喜欢随意作画,能经常冒出“妙语”以及对音乐的敏感性等等,都表明他们的右脑功能很活跃。早期右脑得到充分发展,可以在日后逻辑思维加工的学习任务增加、刺激左脑功能的迅速发展之间,起平衡和谐调的作用;也为入学后右脑功能获得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早期儿童主要依赖右脑加工外部信息这一特点,与艺术家的加工特点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正是赶上右脑功能迅速发展的时期,如果艺术熏陶和教育引导得法,可以顺利地将幼儿的艺术潜能激发为现实的能力。

另一方面,任何艺术活动,又都是大脑两半球协同作用的结果。一般地说,语言的高级过程为左半球所控制,但是,右脑也有相当的语言能力。据新近研究表明:语音和句法的功能在大脑的左半球;加入词汇、语义的功能在左右两半球都有,右脑对具体形象的词汇有较高的储存和提取能力。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中还发现,在语言交往中,左半球只能表达和理解事实,但不能表达和理解情感,不能表明他对事实的情感和态度,也不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情感和态度。这一结果说明,以形象和情感为特色的艺术语言的加工,右脑半球起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无论从艺术加工过程还是从艺术成品来看,都是直觉与抽象、情感与理智、非理性与理性共同加工的产物。再结合脑的分工状况来看,可以认为艺术活动是以右脑功能为主的左右脑协同互补的活动。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的艺术教育中,只要坚持把对艺术形象整体布局的特征的认识与对作品细腻丰富的情感内容结合起来,坚持把整体知觉的形象思维和艺术审美的理性领悟结合起来,使左右脑不同的分工方式与艺术品中不同的结构要素的开展互相作用,就会有助于促进以右脑功能为主的全脑功能的开发。

三、幼儿艺术教育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通常说来,对儿童进行的艺术教育主要是指音乐、美术和文学教育,三种艺术形式虽然各有审美形态和不同的本质特征,但又相互交融,尤其是在幼儿文学里,三种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得最突出。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为满足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审美需要而创作或者改编的文学。它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审美趣味、教育要求等在艺术形象中的有机结合。幼儿期一般指儿童的3~6岁,但习惯上所说的“幼儿文学”,其接受对象也包括0~3岁的婴儿,并兼顾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这是因为,有一些可以供婴儿期孩子欣赏的儿歌、童话故事作品,一般都涵盖在幼儿文学之中,严格说来应称为“婴幼儿文学”。另外,幼儿文学涵盖的内容能够满足3~6岁孩子对文学的共同需求,因此也有“低幼文学”的提法,但论述时,还是着眼于“幼儿文学”的总体,为了方便和适应习惯的称呼,本书仍然称之为“幼儿文学”。

一方面,儿童在6岁以前很特殊,他们刚刚掌握语言,词汇还不丰富;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只能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产生基本粗浅的分析、综合能力;对艺术形象与现实易于形成对应关系,理解形象的本质和规律却很难;认识世界和理解事物的表面性特点突出。另一方面,此时期的幼儿还谈不上有什么真正意义的意志活动,活动往往凭个人兴趣,凭一时的喜怒哀乐和短暂愿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达到目的手段也是低能的,失败的情况很多。

为了适应幼儿特殊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幼儿文学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有的美学特征。它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形象描绘来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一些简单的道理,借此开阔眼界,有助于儿童的直觉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抽象逻辑等思维能力的形成;幼儿文学还特别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通过学习欣赏,可以使儿童的动作灵敏协调,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感情充沛,感悟力强;在结构形式上,幼儿文学的语言浅显、情节结构较为简单,体裁主要有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等。

幼儿文学自身的综合性使其具有浓厚的音乐性和美术性,而在幼儿园进行的音乐和美术教育中,也没有纯粹的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必然要与幼儿文学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幼儿文学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幼儿文学在当今学前教育整合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郑重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种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反映了新的幼儿教育课程整合观念的导向。该纲要具体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种整合课程理念的具体实施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活动媒介来完成。幼儿文学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这份重任,这是幼儿文学本身的特点和整合课程的目的、要求所决定的。

第一,幼儿文学是幼儿园整合课程实现诸多教育目标的平台。

幼儿园整合课程的具体内容是以核心经验为单元网络的方式来结构的,它把核心经验、五大教育领域、八大智能领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活动从内到外立体地呈现出来。核心经验是课程建构的核心圈,也是这个单元儿童经验的切入点,它的具体设计根据儿童年龄以及相关的智能因素来逐步提升。课程设计者的组织思路、课程网络树的规划、安排都体现了独特的匠心。但它最终都要通过活动方式向课程实践转化,否则,所有的设计和匠心都没有实现的可能。“活动需要中介因素,通过符号来帮助幼儿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在维果斯基的儿童理论中,符号是不可缺少的中介因素,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所说的符号包括了语言、图像、身体动作、音乐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符号,但是语言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符号。”

确实,幼儿园整合课程诸多目标的最终实现、如何实现、实现的多少都与活动,实际都与语言有关,其实就是与幼儿文学有关。因为在幼儿园里不可能单独进行纯语言的教育,语言教育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实现的,其实是在文学教育中进行的。准确地说,幼儿园整合课程的大多数目标都要借助幼儿文学来进行。八大智能中语言智能自不必说,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身体运动、音乐、空间、自然观察和数理逻辑等智能没有哪样不借助幼儿文学来进行。幼儿文学从来就是幼儿教育中诸多目标实现的广阔平台,这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中班课程“我喜欢”由“单元课程说明”、“课程单元网络结构图”、“教学活动”与“相关资源一览表”、“活动区域布置参考”、“课程生长树”和“课程活动”几个部分组成,最核心的部分是“课程单元网络结构图”。“单元课程说明”首先简单介绍如何让“狂野而美妙”的四岁幼儿“从观察自己的外貌、身体、情绪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开始,进而获得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建立与他人的友谊,并通过各种游戏,享受表达‘我喜欢……’时的那份愉悦”。接着展示“课程单元网络结构图”,其“核心经验”是“我喜欢”。由此辐射出去第二层是“五大教育”领域: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在此基础上辐射相关的“八大智能领域”: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它们分别与第二层形成对应关系,这些都是抽象的理论目标,提供给教育者构成宏观目标。第三层的教育目标是第二层次八大智能的具体体现,涉及四岁儿童教育的方方面面。如“语言教育”所涉及的相关“教育目标”是:“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运用颜色的已有经验,替换歌曲中的有关颜色的歌词;感受词语中的音韵、节奏;猜测、感知、理解红色的含义;学习正确地、按顺序翻阅图书;理解儿歌的内容;能够正确地描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想象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彩虹梦’;知道书有封面”等。其他各大目标的实现也有很多要借助儿歌、故事等体裁的文学作品来进行。而第四层的“教育内容与活动”则是实现前三层次目标的具体内容和手段,它就不再与前三层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宽泛的活动内容提示,儿童可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地整合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从而达到整体性发展的目的。这些内容几乎都要与具体的幼儿文学作品联系起来学习,因为任何理念的生硬灌输都是不适合于幼儿的。幼儿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较易认识,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必须借助具体生动的形象来理解客观世界的实际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使得幼儿教育必须适应幼儿的理解水平,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必须是形象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必须避免空洞生硬的说教和简单枯燥的训斥。幼儿文学形象生动的特点使它在幼儿教育中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二,幼儿文学作品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

“当代幼儿教育课程研究的另一个突出倾向,是关注课程的社会文化定义。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社会文化学派,反思以往教育为幼儿提供的学习环境,强调特别注意教育环境中的文化因素。这个学派的有关研究发现,优质的早期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体现幼儿所处的文化环境特点,给幼儿清晰的社会文化定义,并帮助他们在逐步积累中扩展对文化环境的认识。因为归根结底,儿童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发展,必然带有这样的文化特质。”

当代全球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高度发展,已经并继续打破教育的国家界限和族群界限,需要我们的课程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观念,从而培养对未来可以高度适应的人才。因此,幼儿教育的课程一方面应该有多元文化的教育目标,要求儿童能以崭新的观点看待各种知识信息,了解知识生产者本身的个人、社会、文化和性别的差异等经验在知识结构中所造成的影响。同时,更应该有本土文化的教育目标。这不仅只是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体现,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人终生发展需要的情感背景。儿童从出生起就是积极的自我成长参与者,但是其成长是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因而,他们受到来自于周围环境中他人携带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的指引。优质的早期教育要给孩子清晰的社会文化定义,在帮助他们认识不同的社会文化的存在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关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特定性的认识。

文学作品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幼儿文学作品因其艺术的综合性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对幼儿进行的文化教育。笔者曾采访过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当问到金波先生希望孩子们读了他的作品有哪些收获时,先生回答说:“我希望他记住故事,觉得这个故事很美,情感上打动他,这是我很看重的。第二个是从作品中学习一点语言。要培养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我希望孩子们喜欢祖国语言,喜欢自己的母语,能够培养一种语感:知道汉语可以这样奇妙,我也应该说得这样奇妙。然后慢慢领悟,学会欣赏作品。”

“培养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就是一种浓厚的本土文化教育目标。从小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就是从思维方式上培养孩子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现在学前整合课程的各个单元里,都给幼儿提供了与幼儿当前经验有联系的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独特性的内容,诸如各种节日、习俗等。设计者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从小建立“我是中国人”的认同观念,将来无论他生活在中国本土还是世界哪个角落,都会把中华文化的火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些教育内容在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中一般都是借助幼儿诗歌、幼儿故事、幼儿散文中的有关民俗、节日、传统美德等形式来表现的。如何处理这些目标与文学的关系,以及运用何种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目标就是每个教育者自己理解与运用的问题,它涉及如何进行文学欣赏和文学审美教育的观念与态度的问题。如果只是进行道德说教和灌输,其效果显然是不好的。作为教育者,应该充分挖掘幼儿文学的审美价值以及对人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孩子得到美的滋养,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五、幼儿文学作为文学的本体地位

前面从多方面论述了幼儿文学与幼儿教育的密切关系,这是不是说幼儿文学是幼儿教育的工具呢?当然不是。

幼儿文学与幼儿教育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致使很多年来幼儿文学承担着过重的教育任务,甚至迷失了自己的本真面目。幼儿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的本质特点,它以书面语言为媒介,传递的是对现实人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创造。对它进行的欣赏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而不仅仅是幼儿教育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和载体。前面说到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目的是引起大家对它的重视,但如果把它作为幼儿教育的工具来认识,就与本书的创作宗旨背道而驰,本书要强调的正是如何在幼儿教育中突出幼儿文学的本体地位,彰显其审美价值。

由于受文以载道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对幼儿进行的文学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将文学作为教育的一种符号和载体,作为智育和德育的工具来使用。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在我国,教育资源的匮乏、教育观念的落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呆板这些自不必说,对幼儿文学教育的认识至今仍有很多误区,很多人以为幼儿文学教育就是教三四岁的孩子识字、写字、读读儿歌,纠正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这是错误的。识字和写字只是技能教育,不是审美教育,读儿歌只是文学教育的一种形式,文学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更多地体现在对人的情操的陶冶上。

而且,关于幼儿文学的地位问题也有很大误区。在幼儿教育的诸多教育手段中,幼儿文学似乎成为人们教育幼儿的一种很好的工具和手段,有人把它当成教育锤子、教育斧子、教育锯子甚至灵丹妙药,一旦孩子们出现什么问题或者有了什么错误,以为用它敲一敲就可以订正,砍一砍就能斧正或者干脆搽上一点,病症就完全消失,一好百好。其实,幼儿教育的内容比幼儿文学所能担负的教育内容广泛得多,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主流意识的控制,教育幼儿几乎成为幼儿文学的全部内容,误导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儿童文学就是教育儿童的工具,过分强调其教育功能,使儿童文学几乎迷失了自己本真的面貌。幼儿文学不是教科书,它必须与德育区别开来,把文学的全部属性作为自己的属性。“儿童文学虽然和儿童教育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两者在儿童文化的系统中却是两个平行的子系统,并不具有从属关系。”幼儿文学尤其如此。虽然幼儿、幼儿文学和幼儿教育三者的特殊性使它们紧密结合在一起:幼儿文学具有很强的幼儿性,幼儿教育离不开幼儿文学。但是,幼儿文学虽然有很强的幼儿性,但还是和所有文学一样只能根据生活塑造出一个个活泼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孩子,而不能强行成为教育的工具,借一个影子般的形象或者政治的唇舌去替政治教师做思想教育课上的说教,所以不能用一件教育的“罩衫”将其笼统起来。因此,幼儿文学和幼儿教育在儿童文化系统中也是两个平行的子系统,也没有从属关系,更不存在工具和手段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方面,幼儿文学要依赖幼儿教育才能繁荣和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幼儿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幼儿文学也不会得到相应的重视,更不会繁荣;同时,幼儿教育也为幼儿文学提供了广大的读者群,使幼儿文学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刺激,促进幼儿文学的产业市场不断繁荣(幼儿文学近二十来年的迅速成长即是例证)。

另一方面,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育很依赖幼儿文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总是充分理解幼儿的天性,努力描绘孩子与大自然、与现实生活天真无邪地和谐一致,以及孩子们心灵中那纯善质朴的想象和扑朔迷离的梦幻,让小读者尽情享受文学的乐趣,陶醉在对未知世界的神秘境界之中。因此,幼儿与幼儿文学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在自己所喜欢的文学欣赏和文字游戏中能同时发展知、情、意,培养最初的道德情操和审美体验。

同时,儿童文学包括幼儿文学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可以从文学的立场对陈旧的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教育理念进行批评和监督,不再像过去一样对教育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甚至还可以走到教育的前面去,以一种先验的姿态来引导教育。当然,不可否认,幼儿文学在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学性的同时,在其所表现的广大空间里,确实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具有巨大包容性的教育空间,建构起多层次、多立面的教育平台。这一方面是由文学本身所具有的认识价值决定的。作家在创作幼儿文学作品时虽然主要从“幼儿”和“文学”的本位去进行审美观照,主要表现文学层面上的生命体验,不把教育作为唯一的创作目的。但是,作品一经产生成为鉴赏对象进入文学欣赏领域,它自身存在的审美价值(指自然界的现象或人类劳动的产品由于具有某种属性而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实现,使得文学作品对鉴赏主体的需求有某种满足。而这些满足不外乎就是科学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等功利目的的实现,以及伦理的、宗教的、政治的功能等等。这样,作为鉴赏客体的幼儿文学作品实际上客观地存在有审美、认识、教育等功能。

幼儿文学作为文学有独立的品格,它对自己的欣赏主体——幼儿——的成长有着多方面而且重要的引领作用,这些是它作为文学客观存在的价值,就像成人文学一直以来从多方面引领着人的精神成长一样。只不过过去的幼儿教育只强化了其中的认识和教育功能而忽视了审美功能。现在,我们来正本清源,突出其在学前文学欣赏活动中的审美性。注意,这里说的是文学欣赏活动中,而不是所有的幼儿教育活动。在幼儿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等八大智能教育活动中,幼儿文学本身只能作为媒介存在,如果过分强调其审美性而忽视预设目标的实现,就本末倒置了,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们认为,在幼儿文学的欣赏中,应该突出幼儿文学的审美性,而在其他利用文学作品进行的智能和技能教育活动中,则不强求突出审美性,应视教育目标而定。

幼儿文学对幼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

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社会化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学习某一群体和社会的生活技能与行为规范,以使自己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是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在幼儿成长的社会化过程中,幼儿文学对幼儿的道德修养、知识获得以及能力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作为社会的人必须遵守这些规范以维护社会的有序性。幼儿由生物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必须要接受道德规范的教育,这种教育形式还必须是和颜悦色、形象生动的。因此幼儿文学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这个责任。幼儿文学大量地向幼儿传递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它所涉及的道德规范内容广泛而细致,从爱父母、爱家乡到爱祖国,从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心、依念感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从克服自私、褊狭、撒谎等坏品质到培养无私、宽容、诚实等好品质,从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到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等等。比如马雅可夫斯基的幼儿诗《什么叫好,什么叫坏》几乎概括了幼儿道德的全部内容,让孩子们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件中区分好坏,这种初步和具体的道德教育对于他们日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奠基作用。幼儿文学传达道德规范的比喻、拟人手法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它经常让动物或另外的什么物体代替人说话和行动,这种“替代”能对幼儿产生“暗示”效应,对思想道德、言行规范和教育意图的贯彻十分有效。小读者们从故事中看到某些小动物的缺点和不良行为,就会暗自比较,为自己也有这些行为而羞愧,在丝毫不会感到有损自尊心的前提下,悄悄地接受教育。因为,“那写的是小猴、小兔、小蚂蚁、小鹿,不是写自己”,就像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所说:“在幼童文学的宝库里,几乎全部是童话作品,固然是小猫、小狗,指的却是小读者自己,既然不是直言面斥,也就欣然领教了。”除拟人手法之外,幼儿文学作品还常常运用对比,形成一种简明的同时又潜在的讽刺力量,这也是一种暗示。这种暗示,不仅给作品带来含蓄的美,而且使作品的思想品格、教育力量显得温和而有力,迅速而牢固。例如“诚实”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抽象而朦胧的概念。孙惟亮在他的幼儿故事《花瓶打碎了以后》里就把关于“诚实”的品行通过一个故事生动地表现出来。妈妈武断地认为京京打碎了家里的花瓶还不诚实,想尽办法甚至差点动用武力让京京承认自己没有犯的错误,事情澄清后,京京告诉妈妈:上午老师才教过:“是自己做的就承认,不是自己做的也不要乱承认,那才叫诚实呢。”这个故事没有停留在“诚实”的表面意义上做文章,而是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在大人不正当的威力下,更应该坚持说实话,这才是诚实的表现。这个故事的深厚寓意,不仅对幼儿有启示作用,就是对成人又何尝不是呢?

除了道德暗示之外,幼儿文学还可以增长幼儿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

幼儿面对的几乎是他们完全未知的世界,而此时又是他们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他们的好奇心极为强烈。幼儿文学涉及大千世界中种种幼儿感兴趣的知识,恰好能以知识的广泛性和趣味性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扩展他们的眼界,使他们看到自己狭窄的生活圈子之外的广阔天地。同时,又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比如在幼儿接触最早、最多的儿歌中,几乎全是概括描绘事物特征和各种知识经验的,而且各种儿歌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审美和认知功能。儿歌中的数数歌,巧妙地把数字嵌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帮助幼儿记忆数字;绕口令用读音相近的字组成幽默的内容,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谜语歌能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其他各种体裁的幼儿文学作品也都从各个方面对幼儿进行认识世界的教育,同时让他们获得对生活的间接经验,来弥补其由于各方面能力的限制导致的直接经验的有限和不足。

幼儿文学作品带给幼儿大量的、新鲜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让他们以此为起点,循序渐进,不断丰富生活和知识经验。

(二)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发展思维和想象力

精神分析学家把儿童早期,特别是3~6岁看做人格发展的敏感期。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在敏感期内,儿童对一定的事物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学得快,过了这个时期,这种情况就会消失。儿童感觉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5岁;语言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后8个星期至8岁;动作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6岁左右。确实,儿童幼年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又多在幼年,因此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多种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语言能力在幼儿阶段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字欣赏能力和书面阅读能力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幼儿的语言学习通常是在日常环境中与人进行语言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的,但是日常环境中的语言学习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利于幼儿掌握和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学作品的学习则可以全方位地达到这些目的,因为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其浅显明白、优美规范的语言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极好范例。每一个具体的作品都含有丰富而独特的语言信息,他们可以从中学到大量的词汇、语法规范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比如幼儿诗歌,在语言形式上分行分节,有明显的韵律,并采用生动多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便于幼儿吟诵,有助于培养和训练他们表达感情的能力。如《小池塘》:

小池塘,/藏月亮,/鱼儿睡在蓝天上。

小青蛙,/抬头望,/乐得哇哇把歌唱。

风儿吹,/水儿荡,/摇得月亮轻轻晃。

这首诗歌以独特的视觉展现倒映在池塘里的夜景:在月光下的水波中,鱼儿安静地睡了,小青蛙却在欢快地歌唱。当风儿吹来时,水波荡漾,月亮也好像摇晃起来。多么美妙的夏夜池塘图啊!此诗在形式和音韵上采用民间传统儿歌的杂言形式,以三段“三三七”的语句组成,句式错落有致,整齐中透出变化;韵脚响亮、音韵流畅,语音上所构成的欢畅情调和优美意境谐和一致,可以使幼儿在轻松的咏唱中体会语言的优美。其他文体如幼儿散文,语言凝练、生动、优美,可让幼儿学会审美地观察人物、事物和景物的角度及方法;幼儿童话、故事等文学体裁可供儿童讲述,发展幼儿连贯的语言。

一篇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对于幼儿来说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它包含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信息。首先,幼儿必须理解一个个具体的语言符号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概念。其次,透过语言和概念去认识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认识周围的世界以发展思维能力。最后,来感受文学作品深厚的内涵和韵味,从中体会各种情绪。

想象是幼儿的首要乐趣,幼年期是培养和发展幼儿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而幼儿文学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最佳载体,作者所创造的那些丰富、新颖和怪诞的形象,含有丰富的感性想象,为幼儿的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幼儿通过语言表现的形象,逐渐可以达到从抽象符号向知觉形象的过渡,自由地想象和创造。

(三)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感受、认识和评价。它是一种审美体验,是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在审美对象的刺激下交织活动的心理状态。人的美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且随着实践的深入而越来越丰富、深刻。审美能力则是指人发现、感受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审美价值进行分辨、评定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它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

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生理进化有很大关系,与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的关系更大。幼儿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限制,美感和审美能力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正是可以精心塑造的时期。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的途径很多,但欣赏幼儿文学作品该是最捷径的方式。因为幼儿文学是美的文学,是培养美感和审美能力的沃土。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常常用简明的文字为孩子们提供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使他们的审美理解达到奇妙的境界。童话就是培育孩子们这种心理能力的宝贵土壤:海底有“美人鱼”,天上有“玉兔”,森林里有“七个小矮人”,这为幼儿提供了无穷的美妙想象,世界也因此变得神奇美丽。就是非幻想类的幼儿文学作品,也往往在幼儿熟悉的生活中大胆地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幼儿的感受引导到更高层次的审美理解上。如林荫道上的树,像“热情的小伙伴,站成一行行,撑着一把把绿伞”,像“好客的小姑娘,排成一对对,举着一只只花篮”;大海的浪花,像“一队队手拉手的娃娃,走上岸来,又退回海里”……这一系列优美、新奇的比喻,可以使幼儿学会用美的眼光来打量常物和常事,让孩子们不仅能感受美还能清楚地意识到身边事物的美,以及为什么美。

当孩子们具备一定的道德感、美感和各种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之后,他们就完成了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四)为完满型人格的塑造打基础

在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各级学校的教育都存在着重理性教育,轻非理性教育;重理智、轻情感;重继承、轻创造的倾向。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成为一个“实惠型”的人。这是人格发展的基础,正如上面所阐述的是很重要的基础教育。但仅此是不够的。学前教育受影响曾一度非常强调尽早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强调发展智力对后期发展的重要性,较少强调发展艺术潜能的长远效果。在幼儿的实践教育中,总是试图将情绪化的个体培养成为理智的社会性个体,因此,教育过程中倾向于把完整的世界分割成条条块块,以这些条块分别与儿童的大脑发生作用,每个领域都强调局部的合理性而忽视或者干脆破坏了整体化的和谐完满。

其实,按照哲学范畴的人格发展要求看,人格的发展是有层次的,要经过两次超越:从“自然的人”到“社会的人”再到“审美的人”。“社会型”的人格总是追求实用目的,当个体都以实用功利为目的时,与社会、自然和自我的关系不可能总是和谐的,因此,这种人格不算是完满的人格类型。但是,“社会型人格”可以通过艺术教育完成对“完满型人格”的塑造。通过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发展、传播民族乃至人类的审美文化,还可以培养个体成为“审美的人”。这样的人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用崇高的审美境界和人生境界来对待生活、对待未来,他有美感,能从他所看到的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而不只是现实的价值;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创造美;对生活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更好的是他能用美的感觉来面对生活的苦难。这种“审美型人格”追求社会、自然与自我的和谐相处,追求“美”和自我知、情、意、行的统一,具有健康的身心。因此,“审美型”的人格是一种“完满型”人格。培养这样人格的人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是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战略基础。

幼儿文学审美教育在完满型人格的培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艺术审美连着情感,是心灵的活动。而心灵是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它可以自由驰骋,可以把眼前和未来、有限和无限、理智和情感、物质和精神加以协调和沟通,正如雨果所形容的“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类的心灵”。美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状态,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但是美并不经常出现,审美教育就是为了开拓人类的心灵,丰富人类的情感,鼓舞人们对美的创造激情和意志力,进入生存状态的理想境界。另一方面,艺术审美教育中所培育的对外部世界的整体反映能力是造就完满型人格的基础训练。

另外,写作都有宣泄功能。对作者如此,对读者也是这样。幼儿文学有助于疏导幼儿的情绪。快乐是人的共同需要,快乐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有着特别重要的积极作用。幼儿有追求快乐的天性,的确也很容易快乐。但现实环境中幼儿所处的弱势位置、成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诸多禁忌对幼儿的自由是一种无形的束缚和压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压抑和烦恼若不能及时宣泄和转移,久而久之会造成他们孤僻和内向的性格。如果随时让幼儿听赏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所描绘的境界中去,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角色的恣意狂放,将心中的压抑和烦恼在文学的广阔时空中释放出来,将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如童话中常出现的小人物打败巨人,小孩子战胜巫婆,小动物智胜强大对手的故事,就是童话宣泄功能的最好表现。同样,其他幼儿文学作品所构筑的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世界,也为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局限的幼儿提供了精神上的补偿,他们原本有限的活动空间和生命活动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扩展,满足了心理上和精神上对快乐的渴求。所以,幼儿文学的娱乐作用比任何文学更为突出,喜剧色彩几乎渗透在所有幼儿文学作品之中,构成幼儿文学特有的审美情趣。这为培养审美型的健全人格提供了教育资源。

第二节 幼儿文学鉴赏的重要意义

幼儿文学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成人,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教师或者小学教师,对幼儿文学进行系统和深入的了解,掌握一定的幼儿文学理论和鉴赏知识,能对幼儿文学进行科学的鉴赏,在实际生活中正确指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有着重要意义。

一、从父母培养孩子的长远利益来看学习幼儿文学鉴赏的重要意义

幼儿文学的读者虽然主要是幼儿,但因为幼儿不能自己阅读作品、需要成人帮助这一特殊性,使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因为“身份”的关系加入到幼儿文学的读者行列中来。绝大多数人都要做父母亲,这使绝大部分人天然成了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幼儿文学鉴赏上的知识水平和审美素养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至关重要。尤其是“母亲”的角色使每一位母亲都是幼儿的成长引路人。所有人都是母亲所生,并在母亲抚育下成长着,人类的命运其实操在母亲手中。因此,教育应该从母亲开始。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斯宾塞也说:“所有人都应当是教育者,至少所有母亲应当是教育者。教育不应在学校由老师开始,而应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做父母的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幼儿文学修养。遗憾的是,在中国,真正理解这一意义并且重视幼儿文学欣赏的人不多。

前苏联的《心理学问题》杂志曾发表一篇文章,对137位世界公认的古典作家与当代作家的传记和自传体作品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其中有这样一些结果令我们很感兴趣:从小学前开始阅读的28位作家中有5人在4岁,7人在5岁,2人在6岁,5人在上小学前,5人在幼年,2人在7岁,2人在7岁以后开始阅读。75位作家认为家庭教育在自己文学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2人幼年时有家庭成员(11位是父母)给他们朗读作品,30人家里有丰富的藏书,14人的家长或者家庭成员从事文学创作工作,11人的家长鼓励子女从事文学活动,6人的家长给子女讲故事(这个统计内有交叉情况)。作家受其他影响的情况是:受父亲影响的44人,受母亲影响的15人,受祖母影响的9人,受保姆影响的5人,受其他亲属影响的9人。

以上材料表明,在幼儿期进行文学欣赏教育对儿童的文学能力的发展,对一个人文学上的成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日本教育家根据大脑生长发育的特点,认为培养创造性的学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启蒙时期,一般是3到9岁的儿童;(2)培养时期,一般是9至22岁的青少年;(3)结实时期,一般是指22岁至28岁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实际上这也可以看做是艺术创造性学生发展过程的三个时期,其中儿童启蒙时期,显然在艺术创造力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在早期对幼儿进行文学欣赏和审美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我们重视幼儿早期的文学欣赏教育并不是要将每个儿童都培养成作家,而是要借幼儿文学这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使儿童得到艺术的熏陶。因为幼儿文学特殊的表现形式、内在意蕴和独特的美学特质是促进幼儿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而且儿童的文学欣赏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活动,在满足儿童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我们强调重视对幼儿进行早期的文学欣赏教育,实际是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从幼儿文学与幼儿教育的关系来看学习幼儿文学鉴赏的重要意义

幼儿文学在人的整个一生中起着“人生启蒙”和“奠基”的作用,它用自己多彩多姿的美学形态和内容为幼儿建造起一座立体的美学大厦,这座大厦用神奇的想象、动听的音韵、绚丽的色彩、飞扬的动感搭建起一个个平台,让幼儿教育的某些内容飞翔在幼儿文学这块明丽的天空时不会无依无凭,德、智、体、美都可在上面找到坚实的基础来展示各自的风采。

前面说过,幼儿文学与幼儿教育的整合课程有着密切关系,幼儿文学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幼儿教育整合课程理念具体实施的活动媒介这个重任,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对幼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有一定的了解,明白幼儿教育的特殊规律,掌握幼儿文学欣赏和创作的一般知识,充分利用幼儿文学构建的教育平台和空间,在文学属性允许的范围通过对幼儿文学作品的欣赏,引导孩子们探索人生的奥秘和真谛,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意识,净化孩子的心灵和情感,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我们希望幼教工作者重视幼儿文学鉴赏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幼儿对幼儿文学的欣赏有别于其他读者,他们对教育者的依赖性很强(因为幼儿不识字或者识字量少,只能被动接受和以“听”为欣赏方式),作为中介的教育者特别要重视自己的中介作用,认识到幼儿文学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用形象生动的手段将幼儿文学自身的魅力尽量传达出来的同时,引导幼儿从中得到多方面的艺术享受和美感熏陶,让“教育”在文学春雨般的时空中“无声”地浸润孩子的心灵。

三、从幼儿文学与幼儿教师的密切关系看学习幼儿文学鉴赏的重要意义

为祖国的明天培养栋梁之材,为民族的未来造就一代新人,是幼儿文学和幼儿教师的共同使命。幼儿教师通过对幼儿文学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站在鉴赏幼儿文学的高度去把握幼儿文学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完满型”人格的人才,是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幼儿文学与幼儿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幼儿文学作为幼儿审美需求的反映,通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每一个优秀的作品都是幼儿生活的写照,能唤起幼儿教师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加深对幼儿的理解和热爱。第二,幼儿教师是传播幼儿文学的生力军,幼儿文学只有被最广泛地传播开来才能发挥它的审美功能。作家将精神的思考用语言的形式物化为文学作品,只是完成了审美活动的第一阶段,其审美价值还是潜在的,“艺术作品尽管自成一种协调的完整的世界,它作为现实的个别现象,却不是为它自己而是为我们而存在,为观照和欣赏它的听众而存在……每件艺术品也都是和观众每个人所进行的对话”。幼儿文学作品只有经过小读者听赏、阅读、接受之后,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生活、热爱知识、乐观向上的种子,促使其人格健康发展,才能实现审美的现实价值。现代科技虽然可以用电影、电视、电脑等先进手段来拓宽幼儿文学传播的渠道,但是,只要有幼儿教育,幼儿文学的传播主要还是依赖幼儿教育工作者这一事实是不会改变的。第三,幼儿文学是幼儿教师的好助手。如前所述,不仅学前教育中语言教育的全部内容由幼儿文学承担,就是在幼儿学算术、画图画、唱歌、跳舞、做游戏时,幼儿教师也离不开幼儿文学作品。离开了幼儿文学,难以想象幼儿教育还能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第四,除了幼儿文学作家,幼儿教师还是最具有幼儿文学创作优势的人。幼儿教育的岗位为幼儿教师提供了创作的客观条件:首先,幼儿教师长期从事着幼儿文学的传播工作,必须对幼儿文学的创作规律有深入系统的了解;其次,幼儿教师直接生活在幼儿中间,能细致地感受幼儿的喜怒哀乐、所思所为,也最容易捕捉到幼儿思想上的火花,生活中的闪光点,具有丰富的创作源泉;再次,幼儿教师还有幼儿文学作家所不可比拟的条件:可以随时把创作的成果放到幼儿中去进行检验和修改提高。但是,创作必须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进行,通过鉴赏积累了感性认识和理性经验之后,才能更好地投身于创作之中,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

所有原因综合起来,作为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成人掌握一定的幼儿文学鉴赏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同类推荐
  •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文革”前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白洋淀纪事》即是“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的作品。它从1958年问世迄今已有几个版本,多次印刷,成为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的作品集之一。今次新版,除了收入可以收集到的,“文革”前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外,还特地将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合在一起出版。《铁木前传》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全面了解和认知孙犁的创作风格,不可不读它。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孙犁的那些自述和评论文字,同时,对孙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的作者以真人真事为原型,从开掘、塑造“一个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河西马倌”着笔,艺术地再现了一群来自河西的铁血男儿,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新中国建设创造出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以文学形式为河西人民树碑立传,使作品有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 写给天空的情书

    写给天空的情书

    《写给天空的情书》:她是一位年届八旬的老人,退休后,一直生活在乡下的篱笆院里。她似乎并不缺少钱花,只是在闲暇的时候,侍弄些花草和果蔬…… 由朱丹崖编著的《写给天空的情书》共6篇,主要内容为花开是最好的借口,有月光,我们就不慌,不要等到机遇的柿子成熟,整只整只的忧伤,微喇的时光,有一种爱像海绵。
  •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多元化发展,不能一味地以欧洲为中心,就像我们评论一个作家是否伟大时,不能以他是否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准一样,西方殖民主义者硬说黑非洲没有历史、没有文化,企图轻轻一笔,把非洲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勾销掉,这当然是痴心妄想。由俞灏东、杨秀琴、俞任远合理变化组的《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辑录了非洲大陆上最富盛名的文学家的作品并加以评析,为你娓娓道来非洲大陆的文明历程。《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一套五册,并向全国各高校内部发行。
  • 李佩甫

    李佩甫

    《李佩甫》的主要内容是:为了展示建国以来文学创作的实绩,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们陆续编辑出版“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这套丛书,拟选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学创作上做出重要成绩的作家的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代表作(包括儿童文学创作),每人一集,每集大约二十五万字,并附有作家照片、手迹和主要作品目录,以便与我社同香港三联书店合编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相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丛书。读者从每一集里,可以看出某一作家的基本创作面貌及创作实绩;各集合在一起,大体可以总览我国当代文学创作(长篇小说除外)的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
热门推荐
  •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客户经理培训手册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客户经理培训手册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个多种形式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中国农业银行的“返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破土”、村镇银行的出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转轨、国家开发银行的介入、外资银行的渗透,使农村金融市场形成“群雄并立”的态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
  • 界之域

    界之域

    迷影重重是背叛?是希望?心中有魔,我自会斩灭。生与死,只在我的一念之间
  • 华严法界观门注

    华严法界观门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本倾城:妖孽驱魔师

    妃本倾城:妖孽驱魔师

    帝都的十里桃花之下,是她为保他成王的白骨。她,妖家最后一位驱魔师,天性烂漫他,惊才艳艳,天赋出众,却也心机深似海初识时,他说:保我成王,你便是我此生唯一的王后后来,他挽着佳人登上宝座,后宫佳丽三千,早已忘记曾经的诺言幸而苍天不负,她重生成深宫之人,嗜血成妖,才得知当时的一切真相背后的血腥
  • 爱愈生命

    爱愈生命

    本书讲述了一个叫天宝的女孩,她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不幸的是她突然得了严重的白血病,为了天宝,妹妹天贝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可惜,虽然亲人配对的指数比常人多,但也不是百分百。天贝和天宝的骨髓虽不相称,可是天贝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爱的力量,最终,姐姐天宝摆脱了病魔的折磨!
  • 吞噬六界

    吞噬六界

    风尘大陆第一高手叶剑星在穿越世界屏障时天道突然出现,降下界雷,叶剑星被界雷劈得粉身碎骨,重生在一个孤儿的身上并且获得了吞噬的能力看我们的主角如何大发神威吞噬六界。
  • 全民女神养成记

    全民女神养成记

    这是一个低EQ的妹子,在人生低谷之际,获得系统,过五关斩六将(雾),最终出任全(国)民女神,迎娶高富美(大雾),走上了人生巅峰的故事……
  • 婚情几许:老婆,劫个婚

    婚情几许:老婆,劫个婚

    在顾月汐眼里,吃穿住行没有钱重要;恩怨情仇没有钱重要;道德情操也没有钱重要。容昀谦问道:“那我呢?”顾月汐面露难色,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容昀谦只好使出杀手锏,掏出现金、支票,银行卡……顾月汐双眼一亮:“当然是你重要啦!”
  • 废材逆天小王妃

    废材逆天小王妃

    她,一代名医,却不幸惨遭毒手,得知自己是仙N代,得仙祖保佑,竟有重生之机缘,却时空错乱,重生在古代,竟变成了无法修炼的废材!成为整个帝都的笑话!谁知,废材竟是超级天才!废材重新崛起,她发誓,一定要让那些侮辱过她的人,全都付出代价!惩渣男,除恶女,却不小心惹到了妖孽王爷。某男邪恶的说:“小妖精,哪里逃!”
  • 四色狐

    四色狐

    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少年霍东野,身怀无敌的功夫,因父亲某一天莫名失踪,而与朋友叶宅——能通灵的异能少年,一起前去寻找。不想在飞往伦敦的途中坠落狐山,懵懵懂懂中开启了神秘狐界的大门,掀起"秘密"的风暴,经历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