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3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任继敏女士又一新著《幼儿文学鉴赏》将出版,嘱我为序。我对幼儿文学很不了解,下不了笔,原拟辞,未想女士坚请,也只好应了,心想说说题外话或许也行吧。

我与任继敏早就认识,算起来有十八九年了。那时她在云南教育学院中文系读本科,我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天任继敏来找我,说学院云帆文学社想办一个刊物,要我指导一下怎么编。我以前编过刊物,其时虽已洗手教书,看来学生还是知道的。那就指导一下吧,顺便多接触接触学生,对教学也有好处。但好像只“指导”过一回再无下文,什么原因想不起来了。不过我对那个脸圆圆的总带着微笑的文学社社长是记住了,记住了她爱文学,而且好学。

毕业后任继敏回了昭通,几年无联系。有天突然收到信,说写作的事。这让我高兴,看来她爱文学是真的。我一向认为大学中文系难出作家,即使像西南联大那样的精英摇篮也如此。但中文系的学生应该拿得起笔来,诗歌、小说、剧本不一定要会写,但要会写论文,会写散文。不会写论文怎么做大学老师?不会写散文怎么教中学生作文?这两样不会就说不过去了。如今见任继敏一边教书一边写作,能不高兴吗?当然回了信,说些什么忘了,大约鼓励之类的话是少不了的,记得好像还交代了些怎么投稿之类的细枝末节。

再后,时间相隔不太久,是任继敏在《新华文摘》上读了我的一篇论文后写信说感想,她很兴奋。那是1996年的事,那篇论文叫《论中国女性文学纵深意识的演进》,我在里面有意识地多用了一点云南作品为例证,其中有一位楚雄女孩的几句诗,任继敏一看就记得那诗出自她参与的一本叫《心手之间》的云南青年诗集,说没想到这本诗集还有这样的分量。我回信表示高兴,可能说了师生间的交流让人愉快一类的话,但主要讲读理论书刊的重要,希望她在学术上多下工夫,早出成果。

让我殊感意外的是,她的成果我先看到的是文学创作而非学术研究。我做过很长时间的文学编辑和文学批评,我不会轻视文学创作,但我知道,写诗写小说之类,在学校是不被视为“科研成果”的,别说诗歌、小说,两三千字的评论算不算“科研成果”都还是个问题。事情是这样的,大概2005年吧,我在昆明市文联主办的《滇池》杂志上看到一篇小说,叫《天绝》(中篇)作者就叫任继敏。这回该我兴奋了。小说我很快读完,是乡土文学,山村人物、山乡风情跃然纸上,而且很原生态,文字能力还透出些老辣,读后的印象,与十几年前班里那个脸圆圆的总带着微笑的女生,很有些距离了。我不免有点怀疑这个任继敏是不是那个任继敏。再看一遍,终于看出了一点蛛丝马迹,见小说里说那个山村在金沙江边,还有个情节提到村里两个姑娘商量着想悄悄过河去四川那边做手术。看来小说背景是昭通无疑了。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断定作者就是我知道的那个任继敏。且存疑。

存疑没多久就证实,写《天绝》的果然是她。那天《滇池》举行优秀作品颁奖会,我去了,真没想到任继敏也在,一问,原来她得了“滇池文学奖”的入围奖。这也不错嘛,我说了些祝贺、鼓励的话,然后在会场讲台前照了相,她把鲜花给了我。那天也真是高兴,心想,学生在校时老师形象高大些,学生以老师为荣;学生毕业后有了成绩、成就或贡献,老师就要以学生为荣了。还真是这么回事。

自那以后,对任继敏的创作情况渐渐知道得更多一些。原来早在《滇池》之前她就已在内蒙古的《草原》杂志上有小说发表。她散文写得更多,我看过一些,觉得她散文写得更好,潜力也更大。有些散文打字稿我还得先睹之机,觉得比好些已发表的更出色,更有意蕴和思想,尤其那些自传色彩重的篇章。她比那些插队的老知青几乎要晚一辈,按说不应该有那么多故事的,要有也该属于青春岁月多美丽那一类才对,然而不。我见一本昭通女作家散文集,里面有任继敏的五篇,第一篇《前尘》实际是一组系列散文,叙写金沙江边的板栗坪,这个她生活了许多年的小山村,这个她曾经拼命努力才离开的小山村,如今夜夜入梦,她忘不了那些恍若隔世的风物,还有那些已经作古的前尘旧事。看得出她下笔有些沉重。不沉重也不行。老一辈身上拖着“民国”的阴影,小一辈又不自然而然地被裹挟着“文化大革命”的“阳光”。在那亦阴亦阳,阴差阳错的日子里,要自由地呼吸显得多么奢侈。读罢这些散文,我才明白她脸上常带着的微笑是多么来之不易,那微笑表示着一种执著,一种自信,那是宿命被突破以后才会有的。别人收获果实,任继敏收获微笑。

在小说、散文之后,任继敏的学术研究我也渐有所知。知道晚了。知道以后才明白,任继敏的主战场是在学术研究方面,我津津乐道的不过是她的业之余。这其实正合我的本意。我原本就希望她在学术上多用力。方向呢,既酷爱文学,又从事教育,幼儿文学审美教育正好两者有交集,可以兼顾。但这样做好是好,却不易。关于幼儿文学的审美教育,关于幼儿文学的创作与鉴赏,我孤陋寡闻不得其详,只听说在高校还是门新课,提高些讲是新开一片学术天地。当然也不好说任继敏就是这片新天地的第一个拓荒者,我想拓荒者应该还有一些,她可能是这些拓荒者中比较年轻的一位吧。如果这个判断大致不差的话,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学科参照系尚在构建中,可资依傍者寡,只能自己急耕稼之业,致耒耜之勤,苦心劳作,敬业乐群。渐渐地,成果出来了,首先是有了自编的讲稿,学术论文也频频出手,常见诸《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外教育科学》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还有《中国教育论坛》、《中国科学学报》以及本校、外校的学报,先先后后已累计二十万字。在此基础上,两本厚厚的书稿终于摆在面前,上一本叫《幼儿文学创作》,连这本《幼儿文学鉴赏》,两本合共六十多万字。

这还不是全部。任继敏除教授教育系的幼教专业特色课“幼儿文学创作与鉴赏”外,还兼着中文系的写作课,这是中文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实话讲,这门课在一般人眼中分量并不重,似乎可有可无。何以故?原因可能不止一条,这里只说两点。根本的缘由是大学中文系历来厚古薄今,偏重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方面的课程,对与“白话文”相关的课程则有所轻视。早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文学家朱自清与语言学家罗常培就曾为此发生过冲突,还是在会议场合当着学生的面。朱自清教的其实并非“白话文”而是古代文学,讲宋诗和文辞研究,讲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但他看不惯有些同事对新文学、对写作的轻视,很不以为然。问题虽然已过去好几十年,大学中文系厚古薄今的风气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当然也不是毫无改变,改变还是有的,像文艺理论、现代文学这类课程的地位还是提高了不少,时代语境毕竟有变嘛。除中文系这个传统因素外,部分写作课教师资质上有所欠缺也是一个原因。

教写作课的教师应该会写作,这好像不是个问题。在艺术院校,比如说美术系,不会油画的教师能教油画吗?而中文系,不会写作的教师却可以去教写作课,讲些文体分类知识罢了。或者提升这门课的学术理论含量,向文艺理论、美学、心理学或其他学科靠拢,这么弄,理论倒是上去了,实践的可操作性就难说了,这还叫写作课吗?干脆叫“写作理论”、“写作美学”得了。倒也不是说只有像沈从文那样的作家才能教写作课,但多少总该拿得起笔来作一点示范吧?还说西南联大,这门课不叫“写作”叫“各体文习作”,由不同的教师分别教文言文写作和白话文写作,有些类似理科的实验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问题可以这样看的话,应该说写作这门课还是不好教的。所以有教这门课的教师说,写作这门课,水平高的不想教,水平低的教不了。虽语带调侃,却也是实情。

这么看,任继敏教写作课的优势又出来了。她的散文、小说已发表二十万字,诗歌呢,涉笔更早,云南《青年现代诗选》里那五首就是证明,只是我见到的少些。有这样的写作实践和实绩,想必不会将写作课讲成空对空的写作理论了。

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印象会长期停留在学生在校那个时段上,尤其某件事某个细节上,且往往定格成为难忘的记忆。其实学生离校后人生际遇个个不同,会离老师的定格记忆越来越远,甚至难以重合。任继敏在学校留给我的记忆,除开头提到的找我问怎么编刊物那件事外,其他印象深的事却也不多,好些情形都是后来才知道,或直接或间接。她不甘于命运的摆布而奋起,她不安于小有所成而再接再厉,这些,都是她离开教院以后渐渐积成的新印象。冲出板栗坪到了昭通,又到了昆明,仍不以为满。她在昭通师专一边工作一边进修,先是参加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两年修完所有专业课程毕业。仍不止步,又到北师大文学院做高级研究学者一年,从事现当代文学主要是话剧文学的研究。四年前她就是副教授了,2008年接着又考入云南大学攻读文艺学硕士学位。我偶闻,昆明有的四十多岁的女副教授已放出话来,说是要“将副教授进行到底”!这种半是谐谑半是自嘲之语,虽未可当真,却也多少透露出少数中年教师的心态。任继敏不,她有她自己的路线图。

知识分子,尤其教师,历来都极看重个人的道德操守,此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者。而今世风如此,肯在正道上下苦功以求更上一层楼者已日见其稀。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几句。心想,当年那个脸圆圆的,很阳光的那个女生,如今会不会也偶感独上高楼的寂寞?

就算是序吧。

余斌

2008年12月于昆明大西门外

同类推荐
  • 古典情思

    古典情思

    从书中可以看出,“仙作”之美,美在材质,美在工艺,美在工艺中的文化内涵,三者缺一不可。传扬“仙作”之美,理所当然要向这三个维度深入,才可能直逼古典工艺家具之美的内核。在这一方面,志忠除了向各大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广泛报道“仙作”古典工艺家具的发展动态外,还深入研究,深度挖掘,试图全方位展现古典工艺家具的独特魅力。志忠虽不是工艺师,也不是专业的文化研究者,但他是明智的,也是用心的,以自己的悟性和才情,穿越古典工艺家具繁简不一外表下的迷障,向着这三个维度深入,把貌似简单其实复杂的“仙作”说得有眉有眼,有滋有味,颇为引人入胜。
  • 井底飞天

    井底飞天

    当知识界相当多的人谈“独立性”,都在号称“独立思考”,以至“独立”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口头禅时,你有没有想过“独立”已经异化,恰恰已经随俗了呢……在现今,主张独立的知识分子却在精神上极度依赖于那个规模不小的主张独立的圈子。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人在途中

    人在途中

    名曰《人在途中》,这是意韵深长的,这是一次人生旅程,也是一次诗创作经历的回眸。回眸是一种对生命无声的拷问,有深切的眷恋,有难以割舍的岁月印记,无法留住的时光的爱恋和无尽的思念会涌上心头。时光已经远去,然而踩在时光脊梁上的脚印会永存。重温那些值得回時的岁月和留在岁月上的情感烙印,会使内心充满月色般的柔情。令人心醉的回眸.是为了未来梦幻般的向往,是生命为了新的创造远景的倾诉。
热门推荐
  • 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

    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

    方圆之道,自古至今便被视为生命之大道,做人之大智,做事之大端。方,就是做人要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融。在方圆之道中,方是原则,是目标,是做人之本;圆是策略,是手段,是处世之道。千百年来,“方圆有致”被公认为是最适合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成功心法,成大事者的奥秘正在于方与圆的完美结合: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方圆合一。
  • 第六空间:最强召唤师

    第六空间:最强召唤师

    第六空间,神、魔、仙、人、兽空间交汇的夹层,也就是空间缝隙。这里生活了几个人,靠执行任务获取钱财,随着一个接着一个任务的到来,几人的身世之迷,恩怨情仇,随之慢慢展开…场景1:小小凤淡淡的看了对面那位“弱女子”一眼,开口到:“去吧,叼毛兽!”而她怀里的小白球瞬间炸毛,突出一个泡泡…场景2:“呜呜,小小凤,让我再睡一下下,一下下就好”倾安闭着眼睛说到。于是小小凤愤怒了…场景3:“钱、钱、钱…”书璃在一边碎碎念,其余几人纷纷无视,几人心声:“淡定、淡定、无视、无视”…场景4:舞儿和小小凤认真无比的看着无殇,同时开口:“无殇,你是不是只对男人感兴趣啊!”两人说完,贼贼的笑着…
  • 封辰纪

    封辰纪

    一片星,一粒尘仰望星空的人,总是渴望守护,渴望长久然而,终究只是一粒尘
  • 不良帝

    不良帝

    善良那是强者对弱者的怜悯,邪恶那是弱者对强者的怨恨,什么正什么邪,都只是世人借口,只有足够强大便可以游离在一切法度之外,掌握一切。看少年如何一步步,一统人,神,佛,魔,妖,鬼,圣兽七界成为七界唯一的至高统治者。“这个世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是多么的美好呀,但我看未必吧只是世上的哭声你们选择听不到,世上的贫穷你们选择看不到,世上的疾苦你们选择不知道吧,没关系,那就让我来重新制定这里的规则。”
  • 墨空变

    墨空变

    他是一个普通的少年,无身世,无背景从小与父亲上山采山参为生。平凡的他要谱写一个不朽的篇章,他的故事开始了。
  • TFBOYS:梦想绽放

    TFBOYS:梦想绽放

    女主是普通的女生,而却遇上了TFBOYS,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进来看看吧,欢迎观看
  • 沐浴星宇

    沐浴星宇

    时光初见,你的那一缕阳光仍是我最初的爱恋!!
  • 最牛老师是阎王

    最牛老师是阎王

    包正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年纪轻轻、刚从大学毕业当上老师,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地府的新一任阎王?好吧,既然如此,那我一定要大干一场!一边教书育人,一边管理地府,还得和天庭搞好关系!包正的爆笑阎王生涯,就此开始!
  • 大明1629

    大明1629

    公元1644,华夏文明史上最大的劫难,竟由蛮夷统治中原大地!1629年,辽东尚有蛮夷虎视眈眈情势危急,山陕又起流贼攻掠州县如蝗虫泛灾,天灾人祸不断百姓如处水火;当此时局,却无人可力挽狂澜于即倒,框扶大厦之将倾。一支强军于大同破土而出,驱女真、平贼寇、转战南北,使华夏再度屹立世界之巅,看穿越者的明末成军路。这是一本由小人物书写的历史传奇。----------------------------新书《扫明》正在连载,更精彩的故事,另一个传奇画卷,已肥可宰!
  • 灾变之穷途

    灾变之穷途

    她本是富家千金,然而一场灾变让她开启了亡灵系统,随之而来的便是家人、身份、地位、财富统统在那场灾变中化为灰烬,现在她竟然要在别人的鼻息下生活,因为人情,她忍受着被打压被欺凌。可别忘了,她现在的种族是亡灵,将世界拖入地狱的亡灵啊!注意哦!本文非丧尸文,也不是末世文,属于都市异能灭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