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7200000009

第9章 服饰

服饰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也体现着人类精神生活的许多方面。中国古代的服饰,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古代社会的物质文明、礼仪制度、生活习俗、文化风尚乃至政治变迁等重要信息,在服饰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周秦汉唐是中国古代几个最为重要和辉煌的历史时期,周代奠定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基础,秦汉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唐代则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辉煌的顶峰。考察这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人们的服饰,有助于对周秦汉唐文明的认识。

一、周代服饰

西周服饰西周是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化的时期,在服饰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周代的服饰,古代文献有很多记载,尤以《周礼》《仪礼》《礼记》所载为详。三礼记载的服饰制度,许多是在西周时期形成的。

“服以旌礼”,依礼着服,等级有序,贵贱有别,是西周服饰制度的显著特点。西周以礼治国,各种社会活动均被纳入礼的范畴,形成了繁缛的礼仪。服饰从属于礼仪,适应礼仪的需要,参加祭祀、朝会、兵戎、婚嫁、丧葬等礼仪活动,应着相应的服饰。社会各阶层的等级序列和贵贱之别,通过服饰的质地、形状、尺寸、颜色、花纹等体现出来。

冕服即贵族的礼服,是西周最重要的服饰。冕服包括冠、上衣、下裳、腰带、佩饰、履等,是一套完整的服饰。服上饰有十二章纹,依次为日、月、星、龙、山、华虫(雉鸟)、宗彝、藻、火、粉米、黼(斧形)、黻等,名目繁多的衣物和附饰,以及服饰上绘画或刺绣的花纹,各有其功能和象征意义。冕服是士以上贵族穿着的礼服,天子、诸侯、卿大夫的冕服各不相同,有严格的等级区别,古代礼书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和考述。

除冕服外,还有弁服、元端、深衣、袍、裘等服饰。弁服是次于冕服的一种首服,冕尊而弁次之。周代的弁有爵弁、皮弁、韦弁之分,质地、形制及使用的场合各不相同。元端和深衣是除冕服之外用途最广的服饰。元端自天子至于士皆可服之,深衣自天子达于庶人皆服之。元端为国家之法服,天子服之以燕居,诸侯服之以祭宗庙,大夫及士则朝服元端,夕服深衣。冕服和元端服都是衣、裳分别而不相连属。

东周服饰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的主要服饰,如冕服、元端、深衣等,基本上沿袭了西周的服制而小有变化。同时,这一时期的服饰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差异,政治上的多元化,加之各地奢俭风尚的不同,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多样性的特点。晋景公时,楚国乐官钟仪“南冠而絷”,引起了晋景公的注意。所谓“南冠”,即在南方楚国流行的冠式,与中原之冠有别。吕不韦极力扶持为质于他国的秦公子异人,使其“楚服而见”华阳夫人。所谓“楚服”,即楚人的服饰。可见当时楚人的冠服异于他国,特点明显。

东周服饰最重大的变化,首推战国赵武灵王改易胡服。春秋时期,华夏诸国与周边戎夷等族虽有交往,但族类壁垒犹存,华夷有别的观念仍很顽固。其中服饰的差异是华夷之别的重要标志。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与东胡、林胡、楼烦等游牧部族相邻,这些部族经常以轻捷灵活的骑兵侵扰赵国。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力排众议,毅然实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命令军队采用胡人服饰,改穿短装,束腰带,用带钩,穿皮靴,以发展骑兵。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命将军、大夫、适子、代吏皆貂服”,将胡服进一步推广到上层人士。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打破华夷有别的界限,采纳和推广便于骑射的胡人服饰,在历史上是一件很有影响的大事。

头饰的变化和冠式的多样,是战国服饰的显著特点。《后汉书·舆服志》说:“古者有冠无帻”,“秦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绛癢,以表贵贱”。相传“秦孝公作武帻”。武将以巾帕为头饰,士卒以布帛裹头,是一种新的服饰现象。

二、秦汉服饰

首服首服即帽子和头巾之类的服饰,古时又称头衣、元服等。在等级比较严格的秦汉社会,贵族官僚平民百姓的首服有明显区别。贵族官僚所戴的首服为冕、冠、弁,平民百姓的首服为巾、帻。

秦汉时期的冠服,式样繁多,仅《后汉书·舆服志》记载的,就有冕冠、长冠、委貌冠、皮弁冠、爵弁冠、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武冠、建华冠、方山冠、巧士冠、却非冠、却敌冠、樊哙冠、术氏冠、癤冠等。

冕冠,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参加祭祀礼仪时的冠服,秦汉时沿用。汉明帝永平二年(59),初诏有司采《周官》《礼记》《尚书·皋陶篇》,依据欧阳氏、大小夏侯氏的解说,制定冕冠。天子冕冠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三公诸侯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冕冠在郊天地、宗祀、明堂等礼仪场合服戴。

长冠,亦称“斋冠”。因为这种冠服为汉高祖所造,所以后来被用作祭祀宗庙时的祭服,以表示尊敬之至。

委貌冠与皮弁冠形制相同,在辟雍举行大射礼时,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执事者冠皮弁。

爵弁冠也称“冕”,形状与冕冠相似,惟冠上不用旒饰。其用途是:“祠天地五郊明堂,《云翘舞》乐人服之”

通天冠为皇帝专用的礼冠。此冠创制于秦,为秦始皇所常服,汉代沿用。

远游冠,形制与通天冠类似,惟无山述之饰。此冠原系楚冠,秦代采用,汉代沿用。

高山冠又名“侧注冠”,原为战国时齐王冠服,秦灭齐,以其群冠赐近臣,汉代沿用。蔡邕《独断》:“高山冠,齐冠也,一曰侧注,高九寸,铁为卷梁,不展筒,无山。秦制行人使官所冠,今谒者服之。”

进贤冠,仿古代缁布冠,是文吏和儒士所戴的一种礼冠。冠上缀梁,有一梁、二梁、三梁之别,以梁多者为贵。

法冠,亦称“柱后”,又称“獬豸冠”。此冠原系楚冠,“楚文王好服獬豸冠,楚国效之”;“秦灭楚,以其群服赐执法近臣御史服之。”。汉代沿用,作为执法者的冠服。

武冠,一名“癤冠”。原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采胡俗所制,秦汉沿用。武冠又称“大冠”“武弁”“繁冠”等。除武官外,宦官、近臣亦可服此冠,但必须在冠上加黄金癥,并插饰貂尾,以示区别。

建华冠,是乐人在参加祭祀活动时所戴的一种礼冠。蔡邕《独断》:“大乐郊社祝舞者冠建华。”

方山冠,形制与进贤冠相似,分别以五种颜色的细睭为之,以象征东、南、西、北、中五方,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服戴。

巧士冠是皇帝身边的近侍宦官使用的礼冠,平常一般不用,只在效天时服戴。

却非冠,形制与长冠相似,为宫殿门吏仆射所服戴。却敌冠,形制与进贤冠相似,为卫士所服戴。

樊哙冠,为汉初猛将樊哙所创,故名。相传樊哙常持铁癦,鸿门之会,樊哙闻项羽有意杀汉王刘邦,遂裂裳以裹癦,冠之入军门,侍立于汉王身边,怒视项羽,使汉王化险为夷。樊哙冠的形制与冕服相似,在汉代为殿门卫士的冠服,以示勇武。

由以上所述可知,秦汉冠的种类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源于古制,既有华夏正服,也有异族胡服,不少冠服还有典制可考。就功能而言,秦汉冠服主要是作为身份和等级的标志,制度化和礼仪化的特征较为明显。

在秦汉时代,一般平民不得戴冠,而是以布裹头,称为“巾”。《释名·释首饰》:“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明确指出巾为庶人的首服。巾一般用布裁成三尺见方的一块,称为“幅巾”。秦朝许多王公大臣追求风雅,弃冠服而著幅巾;一些割据称雄的军阀也赶起了时髦,纷纷裹上了头巾。

与巾相类似,帻也是一种束发包髻之巾。应劭《汉官仪》云:“帻者,古之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这种原本是卑贱者束发的巾帻,后来也成为贵族官僚崇尚的首服。汉元帝因额上的头发丰厚,担心被别人看见有失天子之威,遂用巾帻裹首。朝中群臣,纷纷仿效,以帻包头日渐成风。到了王莽时,这位新朝皇帝因为秃顶不雅,为了遮丑,又在帻上施以巾而戴之,将整个头部盖住。由于用帻成风,巾帻的式样和名目日渐繁多,如巾帻顶端隆起者称“介帻”,平顶者则称“平巾帻”或“平上帻”。巾帻的颜色也随之多彩。东汉时,巾帻成为官吏和儒生常用的首服,巾帻的式样和颜色各有寓意,标识服戴者的身份和等级。

上衣秦汉时期流行的上衣,有袍、癧衣、癨癩、襦、褶、褐等。

袍服源于深衣,故秦汉时代的袍服制同深衣,用作帝王的礼服、官吏的朝服及平民的常服,贵贱皆可服之,用途极广,《中华古今注》说,秦始皇规定三品以上服绿袍深衣,以绢为之,庶民只能穿白袍,汉代上自皇帝,下至贱吏,均可穿着袍服。妇女的袍服往往施以重彩,绣上各种各样的花纹,异常精美。贵族妇女婚嫁时,也常以华丽的袍服作为礼服。

秦汉的袍是上下通连的长袍。《释名·释衣服》:“袍,丈夫著下至跗者也。”袍有里有面,是一种夹服。有的还填有绵絮,用作冬装。

癧衣是单层的薄长袍,其形制与袍略同,只是不用衬里。癧衣简单随便,为日常居家时穿着的常服,与正式的礼服和朝服有别。后来,癧衣由居家常服变为武官的正式制服。

癨癩是一种类似于癧衣而更为宽博的长袍。癨癩与癧衣的区别是,癧衣为曲裾,制同深衣,而癨癩为直裾,腰身宽松。在西汉时,癨癩多为妇女穿着,男子偶尔着装,在正式场合被视为不敬而受到非议或处罚。西汉后期,癨癩普及开来,男子着癨癩外出司空见惯,已不被视为非礼之举。制作癨癩的材料,见诸记载的有缣帛、锦癬等,也有以貂皮为之者。

襦是短上衣,分为两类,有表有里,填充绵絮的夹衣,称为“复襦”,用作外衣;单层的薄襦因其贴身,故又称为“汗襦”。其功能与后世的汗衫差不多。

褶是短外衣,不著绵絮的外衣出自胡服,可能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引人中原的。

褐是贫穷者所穿的上衣。因其短窄粗劣,又称为“短褐”“竖褐”等。褐衣质地粗劣,做工简单,无样式可言,只能遮体御寒,与富贵者精致考究的服饰不可同日而语。

下裳所谓下裳,是指下身所穿着的服饰,包括裤子和鞋袜等。

秦汉人下身所穿的裤子,有无裆与有裆之别。无裆的裤称为“癮”或“胫衣”。汉代男子穿无裆之癮者居多,达官显贵子弟多穿绮襦纨癮,“纨癮”一词后来成为浪荡公子的代名词。

有裆的裤子称为“癰”。《急就篇》颜师古注:“癮,……合裆谓之癰,最亲身者也。”这种连裆裤最早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因穿癰便于骑马。汉代在下层社会流行一种形制短小的癰,因其形如牛鼻,俗称“犊鼻癰”。

秦汉时期的妇女起初也是穿无裆之癮,大约在西汉中后期,宫中女子开始穿有裆的“穷绔”。穷绔应是一种连裆的裤子。除着癮外,汉代妇女也常穿裙装。在汉代的乐府诗中,描写女子着裙装的诗句屡见不鲜。如《陌上桑》描写采桑女罗敷:“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孔雀东南飞》描写焦仲卿妻:“新妇起严妆,著我绣癱裙。”上述诗句分别描写了不同年龄和身份女子的装束,她们无一例外都穿着裙子,说明裙装在汉代妇女中已普遍流行开来。

秦汉时的鞋,有履、癲、屐等。

履是单底鞋。《急就篇》颜师古注:“单底谓之履。”履有革履、丝履、麻履、草履等。汉代妇女多穿丝履,《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的诗句。富贵之家的女子和妻妾,所穿的丝履上还常常绣有花饰文彩。名曰:“文履”。麻鞋和草鞋简单粗糙,为贫贱者所穿,麻鞋又称为“不借”。

癲和屐是复底鞋。癲为履下有木底者,木底实心,用于需长久站立的礼仪场合或在泥湿之地行走。屐为木质鞋,下有两木齿,轻便防滑。屐也有以帛为面的,称为帛屐。屐用彩画漆饰,绘以五彩,精美华丽,可用作出嫁女子的新鞋。

裹足的袜子,秦汉时称为“足衣”。袜子的质地有皮革、布帛、丝绢等,以丝绢袜最精。袜高一般尺余,上端有带,穿着时用带将袜束紧,谓之“结袜”。袜子的颜色以白居多,在祭祀等礼仪场合则穿绛色袜。

三、唐代服饰

时代特征与服饰风貌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人衣着服饰的风貌,体现着大唐盛世的时代特征。

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隋唐是承前启后的时期,以官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多有创新,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本格局。作为政治礼仪制度重要内容之一的舆服制度亦不例外,唐代的官方礼服在继承秦汉以来传统服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民间服饰则较少受传统礼制约束,异彩纷呈,风格清新。

以丝织为重点的唐代纺织业堪称发达,织造、练染、印花等主要技术均有长足进步,织物品种之丰富前所未有。纺织业的发达为服饰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条件,使唐人的衣着打扮绚丽多彩。

唐都长安及其他商业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人,唐人谓之“胡人”。他们带来了域外的奇装异服,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唐人所赏识,“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模仿胡人衣着打扮蔚然成风。异域情调的胡服,成为唐人服饰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加之外来文化的融入,各种风格的生活习尚在唐代兼容并存,形成了较为开放的社会风习。唐代女子较少礼教约束,自由浪漫,衣着打扮随心所欲,追求时髦花样。天宝年间,宫廷女子喜着男装以为戏乐,此风逐渐流行民间,“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癳头、袍衫等传统男装也成为普通妇女的日常装束。胡服传入后,“女为胡服学胡妆”,不少女子对风格奇异的胡人服饰情有独钟,胡服在女流中盛极一时。一时开放的女子以薄衣露体为美,衣着轻薄,“粉胸半掩凝暗雪”,这种裸胸的开放衣着过去从未有过,是唐代妇女的大胆创新之作。妇女服饰的新奇浪漫,体现了大唐社会自由开放的时代特征。

男子服饰唐代男子的服饰,可分为朝服和常服两大类。朝服多承传统旧制,循规蹈矩,较少革新变化,形式相对呆板,常服为日常便服,不受制度约束,风格清新,富于变化,更能体现服饰的时代风貌。

唐初的朝廷官服,基本上因循隋朝旧制。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正式颁布车舆衣服之令,确定了唐代的冠服制度。此后虽有损益,但没有根本性的变动。唐代朝廷服制的基本格局大致如下——

天子冕服有六:大裘冕、衮冕、癴冕、毳冕、癵冕、元冕。其中最常用的是衮冕。冠二:通天冠、翼善冠。弁二:武弁、皮弁。帻二:黑介帻、平巾帻。帽一:乌纱帽。

皇太子的冕服有衮冕、玄冕,冠服有三梁冠、远游冠、进德冠、皮弁、乌纱帽、平巾帻等。

群臣的冕服有衮冕、癴冕、毳冕、癵冕、玄冕,冠服有高山冠、远游冠、进贤冠、獬豸冠、却非冠、爵弁、武弁、介帻、平巾帻、平巾绿帻等。官服因官员的高低和职事的不同而有别,饰物和颜色是区别品级的主要标志。

唐代男子的常服,式样繁多,其中以癳头和袍衫最为流行,是男子的主要服饰。

癳头是一种包头用的黑色布帛,是在东汉幅巾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癳头与幅巾的区别主要在巾角,从远处看去,背后似有两条飘带。癳头又称“折上巾”,其基本规制形成于北朝。癳头的质地过软,裹在头上不成形状,隋朝大业年间,开始在癳头的里面加一个固定性饰物,覆盖在发髻之上,以包裹出各种形状。这种饰物称为“巾”或“巾子”。

唐代盛行癳头,其样式富于变化。自唐初至开元的百余年间,癳头的形制经历了多次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巾子上。盛唐以前的巾子样式,主要有平头小样、武家诸王样、内样、官样等。这些不同时期流行的巾子样式,形态多异,各有其趣。除巾子外,癳头后面的两脚也有变化,唐代中期的癳头均以柔软的纱罗为之,统称“软脚幞头”;到唐代中晚期,在幞头的双脚之内加进丝弦之骨,使之坚挺,两脚上翘,称为“硬脚幞头”。

唐末五代,幞头的质地和形制又有重大变化。这时的幞头,式样随意,质地坚硬,取戴方便,已变成了一顶帽子。

唐代男子的服装,主要是圆领袍衫。作为朝服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重大的礼仪场合使用,平常则头裹幞头,身着袍衫,脚穿履靴。袍服流行于隋唐社会的各个阶层,天子百官,庶民百姓,均可穿着,甚至可以当做朝服穿用。《旧唐书·舆服志》记载:“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百官常服,同于匹庶,皆著黄袍,出入殿省。天子朝服亦如之,惟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盖取于便事。……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贞观四年(630)又规定官吏袍服的颜色:“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下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以青,带以癶石。妇人从夫色。虽有令,仍许通著黄。”后来又规定,除皇帝外,群臣百官士庶一律不许穿着黄袍。从此以后,黄袍遂成为皇帝的专用服饰。

女子服饰唐代女子的服饰,亦可分为朝服和常服两大类。朝服是帝王后妃及宫中女官在正式礼仪场合使用的服饰,名目繁缛,形式严谨。女子平时所穿的常服,花样极多,就其主要者而言,首服以睮睯和帷帽为主,上衣以半臂和披帛为主,下装则以裙服为主。睮睯是一种遮面之巾,巾幅宽大,不仅可以遮住脸面,还可以蔽障身体。睮睯一般用黑色纱罗制成,戴时覆盖于头顶,下垂于背后,在近脸面处开有孔,以便露出眼鼻。睮睯之制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其地常起风沙,出行时需用睮睯遮面以防风沙,男女均可用之。睮睯大约在北朝以后传入中原,到了唐代,睮睯已成为妇女的专用首服,男子很少使用。唐代妇女一般在骑马外出或远行时使用睮睯,其使用已不是防御风沙,而是为了不让路人窥见脸面。

睮睯大约从唐代中期开始,逐渐被帷帽所取代。《新唐书·五行志》:“永徽后,乃用帷帽,施裙及颈,颇为浅露。至神龙末,睮睯始绝。”帷帽是一种在藤席编成的笠帽上再装一圈丝网的帽子。帷帽与睮睯同为妇女首服,相比之下,帷帽的遮蔽面短而小,面部和颈部基本外露。

睮睯帷帽出现于隋代,唐代早期因睮睯的流行,帷帽曾一度废止。唐高宗时,帷帽再度兴起,并逐渐取代了睮睯。睮睯的衰落与帷帽的重新流行,与唐代社会习尚的变化密切相关。自中唐开始,妇女逐渐摆脱了传统礼教的约束,自由开放,头蒙睮睯外出显然不便,而帷帽简洁轻便,可将脸面和颈部裸露,自然被不受约束的女子所喜爱,尽管朝廷曾下令干涉,帷帽最终还是取代睮睯而成为妇女流行的首服。

大约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帷帽又被胡帽所取代。来自异域的各种胡帽,色彩艳丽,新奇浪漫,很快又被喜好时髦的女子所采用,成为新流行的首服,帷帽遂销声匿迹。

半臂是一种短袖上衣,类似于半袖,一般多做成对襟,长及腰间,两袖宽阔,长不掩肘。半臂的出现约在隋唐之际。在襦袄之外加罩一件半臂,是盛唐时期非常流行的装束。半臂虽多为女装,但个别风雅男子亦喜穿着,如来子癷“常衣锦半臂,言笑自若,朝士诮之”。男着半臂因不合世俗时尚,故受到朝中人士的讥嘲。

唐代妇女还喜欢在肩背上披搭一条帛巾,谓之“披帛”。帛巾通常为轻薄的纱罗,下面印画各种花纹,故披帛亦称为“披画”。披帛的风习大约始于隋代,到唐代已非常流行。在唐墓壁画、陶俑和传世的唐人绘画作品中,常常可以见到妇女披帛的形象。

唐代妇女的下装以裙服为主。宽博冗长,装饰华丽,是唐代女裙的显著特点。女裙大多以六幅巾帛拼制而成,因而唐人有“六幅罗裙”“裙拖六幅”的说法。唐代的六幅,其宽度当在三米以上。宽大的裙子费料费工,有奢靡之气,一度曾受到朝廷的干涉,限定“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女裙不仅宽博,而且冗长,裙裾曳地成为时尚。

裙子的颜色以红、紫、黄、绿为多,其中红裙最受妇女喜爱,尤为流行。红裙色彩艳丽,灿烂如石榴花,故又名“石榴裙”。唐代妇女为使裙子鲜艳芳香,还常用芳草染裙。黄裙用郁金香染之,李商隐《牡丹》诗中有“折腰多舞郁金裙”的诗句。亦有用茜草染成者,谓之“茜裙”,李群玉《黄陵庙》诗:“黄陵庙前莎春草,黄陵女儿茜裙新。”除单色裙子外,还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衣料拼接成的多色裙,色彩相间,谓之“间裙”或“间色裙”。用多种色料拼合精制的间裙,因其靡费工料,在唐代被视为奢侈之服。

除间色外,裙衣上还有装饰点缀,装饰有多种多样,或施绣,或印花,或作画,或缕金,可穿珠,或镶宝,极尽华丽之能事。不同装饰的裙衣各有名目,施绣于裙衣者,谓之“绣裙”;印花于裙衣者,谓之“缬裙”;作画于裙衣者,谓之“画裙”。在绚丽多彩的各类女裙中,以百鸟裙最为奇异珍贵。百鸟裙是集各种飞禽羽毛织成百鸟之状的一种裙衣,相传由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所创。《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这种裙衣后来传到民间,士庶百姓纷纷仿效,风靡一时,为了织造百鸟裙,人们捕鸟采羽,山林间的奇禽异鸟被大量捕杀,导致朝廷出面干预禁止,这股由百鸟裙引发的猎鸟之风才逐渐平息。

同类推荐
  • 甜蜜哈密

    甜蜜哈密

    为了传承哈密绿洲的甜蜜传统,弘扬哈密盆地的甜蜜之风,歌颂哈密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甜蜜新生活,繁荣东天山文化,我们特编辑出版《甜蜜哈密》一书。文稿共收录各类书籍、报刊公开发表的有关甜蜜哈密的散文、特写五十三篇,歌颂哈密甜蜜生活的诗歌辞赋二十六首。选文和诗歌除几首古诗外,绝大部分皆为当代作者的作品,特别是土生土长的哈密作者的作品。愿此本集子为哈密的甜蜜事业、甜蜜生活增光添彩!
  • 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豆瓣超人气、嘴最贱、毒毒教大当家“毒舌奶奶CC”最辛辣观点。豆瓣上从未发表过的8万字内容首度面世。生活中的女汉子,写书时却是玻璃心,对于爱、背叛、受伤、柴米油盐霸气解读。言犀利却用轻轻的笔触修复你在社会丛林生活中遇到的伤。拒绝神秘主义,拒绝哄你开心,掏心窝地直言隐秘的生活真相,如果不能训练你内心更强大,至少给你安慰。天下万物来和去都有它时间,你若不伤,岁月无恙。如果世界上真有奇迹,那也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只是需要自己慢慢等待。读这本书能静下自己的心,充满正能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 倾听大地

    倾听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倾听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利比亚战地日记

    利比亚战地日记

    本书讲述的是记者闾丘露薇在当地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方式呈现,每一天遇到不同的人,事态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一天也在不断的变化。《利比亚战地日记》透过这些记叙,作者希望向读者呈现,在纷繁的国际事务中,不同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亚以及中东的变革中,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让读者看到,稳定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是如何的重要,战乱,冲突,人民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热门推荐
  • 聚心汇

    聚心汇

    本书为类型心理类书籍,它包括了情感心理学,微表情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众多心理学积聚在一体的心理书籍,在本书籍里有一些简单,易懂,励志的心理小故事,在末尾章节添加了平时笔者生活所感悟的事情,是本书精华所在,如有问题可通过笔者QQ:2544859011与笔者取得联系。
  • 倾城凤凰劫

    倾城凤凰劫

    凤凰涅槃,五百年一个轮回。而我们的相遇却是一场无法更改的劫数。若此生悔悟的迟钝,我愿陪你一起轮回。
  • 倾城王爷强势妃

    倾城王爷强势妃

    一朝穿越,只因好管闲事救下要对自己以身相许的傻比正太,惹了横行江湖的傲龙堡被满城追杀,无奈躲进青楼被逼卖艺,原本平静的生活得知自己有丞相府千金的身份后被骗去与腹黑世王完婚,他不愿取姐不愿嫁,无奈斗争之路艰苦,还好横空出世霸气侧漏哥哥一枚,又有花满楼头牌痴心相许(姐不搞基-_-sb),还有信王暖男贴心。(幕后:主上,都被您玩坏了Q_Q。)(柳墨尘:来人,拖出去斩了!滥用职权biu倍儿爽^O^!!!)
  • 爱若初见

    爱若初见

    “放手!”乐欣的脸早已一片惨白。“给我一点时间,我会处理好。”男人紧紧不肯松开。“我不愿拿还未到世界的生命换回早已破碎的婚姻。”乐欣咬着嘴唇,忍着,不流泪。她的婚姻,不过一瞬。以为再次相遇是天堂,新婚夜竟意外成了“小三”,一场爱情和仇恨的较量,却是几代人错乱的爱恨纠葛。
  • 豪门重生:霸道总裁娇妻复仇计划

    豪门重生:霸道总裁娇妻复仇计划

    她,前世受尽侮辱屈辱。以一个陌生的身份重新归来,最侮辱的事发生在她身上,最不可思议的事发生在她身上,她,孤独了很久,受伤了很的,现只想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而他,愿意这样陪着她这一生……
  • 丞相的贪财小娇妻

    丞相的贪财小娇妻

    唐昕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很无助,小说里说的那些穿越来就有随身空间、金手指啥的对她来说也很遥远,她现在只想能有一个户口,能把家按下来,然后就是多多的想办法赚钱,只有钱才能给她安全感,至于萧逸小朋友说的让她嫁给他那个京城第一公子的哥哥,唐昕认为听听就好了,何必认真,就算他真的帅的天上有地上无,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呢,她不认为身份家世啥都没有的她能嫁给这样优秀的男人,所以我们还是安心的想办法赚钱吧!
  • 聚道记

    聚道记

    偶获秘宝,凝聚道丹,炼制法宝,收服妖灵……人生从此不同。快意恩仇,傲骨铮铮。顺我者生,欺我者死!
  • 魅惑王妃,倾城化妆师

    魅惑王妃,倾城化妆师

    奇葩的穿越后,慕容卉琳在古代重操旧业,并成为慕容公子,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便是世人眼中的慕容卉琳,在成为富可敌国的慕容公子后,一个个的美男争相表白,且看女主如何玩转古代,赢得爱情。<{本文男女身心干净,1V1,不喜勿喷,小槿第一次写作,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 异闻箓

    异闻箓

    新月如钩,残月如钩。钩不到,无尽相思离心头。今朝似梦,昔日成空。但使得,金风玉露曾相逢。
  • 用爱读懂孩子的心

    用爱读懂孩子的心

    当今的家长们正迷失在各种教育咨询的洪流当中,大多数幼儿家长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并不惜高投入,但很多孩子却并不快乐,甚至越教孩子问题越多。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本书阐述了家长在面临各种紧急的教养问题时,如何用引导式的教育来矫正自己的角色,从而能真正帮助孩子,避免错误的方法致使孩子受到二次伤害。不仅如此,作者将自己多年的幼教经验和心理咨询经验倾囊相授,让父母们了解幼儿教师在对教育孩子的整体性方面的技巧以及心理咨询师理解孩子行为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父母们既能摆脱教养焦虑,又能轻松帮助孩子,与孩子相处,做回真我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