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5200000015

第15章 二、“天之与人有以相通”

天人关系是关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问题的一个集中体现。在天人关系上,孟子提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的认识观念,荀子强调“天人相分”,并认为庄子忽视了人的认识自然的能动性,即“蔽于天而不知人”。而《淮南子》承认天人之别,但认为二者并非处于对立的状态,而是相通的,这就为天人感应说提供了可能性。

首先,要通达天地人三者,这是由汉初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和究天人之际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淮南子》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和行为追索天人相通之处,寻求天人的和谐与一致。《淮南子》中的“天”既有自然之内涵,同时又包含具有人格意志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但主张“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淮南子》一书是自然与社会知识的汇集,而能够贯通天地的认识和行为的主体是感性与理性并具的人。宇宙万物之中,以一贯之的根源是“道”,道具有通的特征与功能。“夫人之所受于天者,耳目之于声色也,口鼻之于芳臭也,肌肤之于寒燠,其情一也;或通于神明,或不免于痴狂者,何也?其所为制者异也”,人的感觉的相同说明天的公正性,而人的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的差异是人自身造成的。

是故圣人法天顺情,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

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是故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日中有?鸟,而月中有蟾蜍。日月失其行,薄蚀无光;风雨非其时,毁折生灾;五星失其行,州国受殃。夫天地之道,至?以大,尚犹节其章光,爱其神明,人之耳目曷能久熏劳而不息乎?精神何能久驰骋而不既乎?

从形体、数量、情绪等多方面进行天人间的主观比附,以天人相副证明天人之间的联系。将天的形象拟人化、具体化,认为由天的任何变化都能推测出人世间的变动。人是天地造化的产物,以天之所为暗示人之应为,天反映和决定主宰着人间的一切。但人在“天”的面前并非完全被动的,人若因循自然依天行事,则天自会降福于人。

《天文训》有多处关于“通天”的观念:

人主之情,上通于天,枉法令则多虫螟,杀不辜则国赤地,令不收则多淫雨。

然而专精厉意,委务积神,上通九天,激厉至精。夫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

并非人人都具有这种能力,人能通天的前提是君主或有高深道德修养和精诚之心以及专注精神的特殊人物。这主要看人的至精、至诚若能感动天,天则降福于人。

其次,天人关系的现实目的是要贯通道与事或理与事。作为全书总纲的《要略》篇有“中通诸理”、“通其志”、“通回造化之母”、“通同异之理”、“使人通回周备”、“通维初之道”、“通古今之论”、“通古今之事”、“通殊类”等语,表明此书力图打通万物间的种种隔阂与障碍,揭示天地之理、人间之事和帝王之道,将万千事物统合成一整体,并将这一主题贯通体现在前面二十篇之中,反对“塞”、“隔”、“曲”,以实现“大通”。反映出作者立于天地之间的雄心与胆识以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在政治上所主张的“通治”,是既有所本而又有因时而变博采众长的自觉的社会改造意识。《淮南子》以道统事、言事、论事,以事体道、明道、证道,从而将天道与人事相结合、理想与现实相统合,道事并举是此书写作的总的指导思想。二十篇的写作秩序符合由天道到人事的思维模式,而天道与人事是天人关系的具体表现。

《淮南子》是以道开显宇宙的本根,同时以事释道、明道不致使道沦于蹈虚空谈和空说无着的境地,从而将天地人贯通在一起。“故圣人所由曰道,所为曰事。道犹金石,一调不更;事犹琴瑟,每弦改调。故法制礼义者,治人之具也,而非所以为治也。故仁以为经,义以为纪,此万世不更者也”,道为行事的依据,事为具体的行为,是道的落实与表现,道不可变而事随时变动。相对于道来说,法制礼义是具体的强制的道德规范,是人道之工具,仁义是抽象的道德本原,是治之本。前一“义”应为“仪”,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而后一“义”则指抽象的义理,二者是本末的关系。“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故著二十篇”,此书的目的是通过道事并用达到一种介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理想的生存状态。“今谓之道则多,谓之物则少,谓之术则博,谓之事则浅,推之以论,则无可言者,所以为学者,固欲致之不言而已也”,以现实中谈论道与术过多,而言物事少的事实,表明此书要改变现状,所以书中用大量的历史事实阐释道理。将道事结合起来,更能深刻揭示要阐明的事理。

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道与事及理与事的关系。“故圣人不以行求名,不以智见誉。法修自然,己无所与。虑不胜数,行不胜德,事不胜道。为者有不成,求者有不得。人有穷,而道无不通,与道争则凶。故《诗》曰:‘弗识弗知,顺帝之则’”,“今夫万物之疏跃枝举,百事之茎叶条蘖,皆本于一根,而条循千万也”。认为事是有限的、人为的、变动的,而道是无穷的;表明道与事正如根与茎叶枝条,事是道的展现,事最终循归于道。因此,道为本,事为末,人不能弃道而从事。由此提出“举事顺道”。“是故事其神者神去之,休其神者神居之。道出一原,通九门,散六衢,设于无垓坫之宇,寂寞以虚无。非有为于物也,物以有为于己也。是故举事而顺于道者,非道之所为也,道之所施也”,行事要以合乎道为原则。“言帝道而不言君事,则不知小大之衰;言君事而不为称喻,则不知动静之宜”,就君主来说,既要懂帝王之道,又需要有切实的行动去落实帝王之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表明道与事是一体不分的。

在理与事问题上,提出要“循理举事”的原则。理是道的具体化,是道的一种表现,是事物的特殊规律。“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权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圣人之从事也,殊体而合于理”,“治由文理,则无悖谬之事矣;刑不侵滥,则无暴虐之行矣”。理用以指导事,而事以理为标准和目标。在具体的行事之时,应依理而行,处理事情的方式虽有很多,但始终应合乎理,这样才不会有悖谬之事发生。“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曲为伸哉?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应依循事物的实际情况,才能成就功业。理与事实际是道与事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化,是道与事的表现。

在天人关系上《淮南子》,提出了一个总的原则,即“不以人易天”。“故达于道者,不以人易天”,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而行事,只能因循自然而为。因此自然决定人事的方向,这是道的原则与要求。

同类推荐
  • 论语·孟子

    论语·孟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凡是能够以文字的形式留存到当代,都是经过几千年无数先贤圣哲们精挑细选并通过实践证明的,是对人的生存、行为规范、社会构造、民族发展、国家兴旺具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的经典。这些经典,在今天看来,就是浸透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中的文化因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根。传承民族文化,播扬人文精神,最好的方式和途径,莫过于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诵读这些经典,就是在和古圣先贤对话,就是在获取文化的精髓,就是在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灵之尘,就是在接近我们的自然之性,就是在回归我们的宁静 致远的祥和之境。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 中国哲学十讲

    中国哲学十讲

    本书先从整体上对中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性思想家加以对比,而后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九个流派思想,深入各派哲学文本,分别作详尽的评述,其援西入中的研究进路和精辟观点在同时期的中国哲学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热门推荐
  • 当痞子穿越成为帝师

    当痞子穿越成为帝师

    来自现代的痞子恰好穿越到一名世家弟子的草包身上,看痞子如何吊打各大天才,轻易成为王宫贵胄皇子皇孙的老师。狂妄嚣张自恋是他的代言词。看似自私自利,实则重情重义,为自己重视的人可以付出一切。痞子本以为来到古代能过上三妻四妾的生活,却不想不经意间爱上了一个与他的身份天壤之别的女子,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样的痞子,你喜欢吗。
  • 生之劫狱

    生之劫狱

    打破这人生枷锁,定要一统这朗朗乾坤。上古宇宙本为一体,曰劫狱时空流。奈何发生大爆炸,劫狱时代结束,入狱时代降临。从此宇宙四分五裂,而上古传承下来的基因血脉因其自私的本性,支配万物,折磨着人类终其一生,无一幸免,造化弄人,这样的时代要他何用?终于,打破这枷锁的人横空出世,走上一统宇宙之路,创造新的劫狱时代。天为链,地为锁,一生成狱,一斗一乾坤。笑苍生,未知情。受困人生狱,作茧自缚。饱尝辛酸,何曾离弃。笑看时,却乐得其中。苍天负我,怒斥苍穹。劫狱成,得苍生。昂首回眸时,时空宇宙王。
  • 唉这个班

    唉这个班

    有一个班,叫做6年4班,这里有着一群活宝,他们每天都有新花样!因为活宝的世界我们不懂,只好当旁观。。。
  • 世家

    世家

    颂银是佟佳氏正根正枝,佟家统管内务府八十五年,有几代君王,就有几任内大总管。佟佳氏子孙不兴旺,到了银子这辈四个闺女。老大殁了,银子行二,大总管的职务就落在了她肩上。行走紫禁城,银子游刃有余。能干的姑娘讨人喜欢,年纪大了没着落,不要紧的。上头发话了,王公贵族,随意挑选。内务府女总管x白璧儒雅侍卫,没有浓墨重彩,只有淡淡的温情。这世上什么最难得?是真心。能有一个为她赴汤蹈火的人,此生无憾。
  • 我在地狱爱你

    我在地狱爱你

    落凉山考古队,一个由有着各类特殊背景的一群人组成的考古队,意外发现地狱之门,一个地狱的世界呈现眼前,各种情感的纠纷,各种意想不到的惊人发现,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逐渐拉开序幕。。。。。。
  • 晋楚风云

    晋楚风云

    春秋时期,各国争霸,其中晋、楚两个超级大国人才辈出,冲突不断。两国亦开始了八十多年的争霸之战,道德与诡诈;忠诚与背叛;真实与虚伪;善良与残忍;阳谋与阴谋,在这段历史时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段尘封的历史背后则蕴含了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生存之道、治国之道、为人之道。
  • 总裁宠妻超甜蜜

    总裁宠妻超甜蜜

    在藿绍庭心里,苏蜜一直都是他的私有物,逃无可逃,避无可避。苏蜜17岁那年,父亲因被债务逼得跳楼,公司破产,母亲自杀,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事,逼的她走投无路,狼狈不堪时,她看见那个男人眉眼清冷,如神祗一般的温柔降临来到她身边向着她伸出手,对着她笑着道,“苏蜜,来,我背你回家。”藿绍庭是谁?南城最矜贵的男人,藿氏王国的首席总裁。成熟稳重,温柔内敛,却又深不可测的男人。他宠她宠的让全海城的人对她都羡慕嫉妒,在藿家任由她作为,谁也不敢说一声不是,极致宠溺。
  • 学困生转化技巧

    学困生转化技巧

    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阶段推行的道德教育活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而广义的德育则泛指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一种培养学生社会理想人格,造就优秀道德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教育活动。
  • 弗雷尔女皇

    弗雷尔女皇

    “我以为重生到这个和地球相似的世界后,我依然会平平碌碌的度过一生,直到一块石板砸在我的头上,我才明白,我将获得无与伦比的力量。那么现在,我将向你们展示我的力量,出来吧!我的英雄,为我而战——寒冰射手艾……希?咦,人呢?”一个以为可以召唤英雄作战的少年在召唤后才发现,这场弗雷尔卓德统治战竟然要召唤师亲自撸起袖子上战场
  • 超光速幻想

    超光速幻想

    人各有命,上天注定。有人天生为王,有人落草为寇。脚下的路,如果不是自己的选择。那么这旅程的终点,也没人知道。会走到哪,会碰到谁,都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