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4500000058

第58章 武陵源纪行

初识武陵源

武陵源风景区地处湖南省大庸市(今张家界市,编者注)境内,由张家界、天子山、索溪谷组成。总面积为522平方公里,主要风景点300多个。景区内原始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7%,自然景观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峰为主体,只见石峰耸立,怪石嶙峋;古树参天,沟壑深幽;奇花异木,香风四溢;珍禽异兽时而出没其间。在这里山、水、林、禽、兽同生共荣,集“幽、野、神、奇、秀”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独具一格的天然画卷,是当之无愧的“地球纪念物”。

已经成为中国之宝、世界之宝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千百年来一直不为世人所知,湘西是我国有名的穷乡僻壤,交通闭塞。不仅历史上谢灵运、郦道元、徐霞客、李白、王维、陆游等旅行家、诗人都无缘识荆,古籍亦无任何记载,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也无人问津。直到1978年四月,《湖南林业》杂志记者陈平,随同湖南省林业厅长霍启明到张家界林场视察后,于年底《中国林业》杂志发表了陈平的《张家界纪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祖国各地》专题节目中,播发了陈平的《金鞭岩传奇》;1979年《光明日报》发表了老画家吴冠中介绍张家界的文章;198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张家界定为中国第一座国家森林公园,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83年开始接待游客。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自然风景区均属武陵山脉中段,其东邻就是古称武陵郡的常德市,而且唐代诗人王维在《桃源行》一诗中,也有“居人共住武陵源”的句子。故而,1985年,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到湖南视察工作时,为风景区题写了“武陵源”三个大字。

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自然风景区,原来分属大庸、桑植、慈利三县管辖。过去一直是彼此相安无事,和睦相处。一旦开发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区后,地界的划分、山林的归属、财产分割、户籍管理等诸多纠纷接踵而来,官司从县里、省里一直打到中央。看来,把三个风景区统一管理起来,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因此,1988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大庸市(地级),并将原来不同隶属关系的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合并,设立一个县级区——武陵源区,区政府设在索溪峪镇。从此,武陵源自然风景区的名字就中外闻名了。

现在武陵源风景区,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设施完备,陆上、空中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到20世纪末,已接待中外游客近亿人次。

武陵源风景区是一座自然迷宫,给人以扑朔迷离、神秘莫测之感。尽管许多景点已被开发出来供游人观光游览,但至今尚有许多地方还无人涉足,无法窥其真面目。比如那天桥遗墩;那四面万丈深渊,中间孤峰上的莽莽原始森林;那后花园下面的危石峰林……这些地方就是在直升机上,由于云雾缭绕,也俯瞰不清,更难拍摄出清晰的照片。尤其是神秘的神堂湾,峭壁底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那更深人静从谷底传出的金戈齐鸣、千军万马的喊杀声从何而来;那悠扬悦耳的古琴声,又是谁演奏的;真是异禽怪兽在看守灵芝仙草吗?真有野人在其中生活吗?……许多现象都无法解释,许多怪异的传说也无法证实。武陵源一些尚未开发的地方,诸多神秘诡异之处,自不必说了,就是已经接待游人的黄龙洞,也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黄龙洞是武陵源风景区的一大奇观。它坐落在武陵源区政府、索溪峪镇东10公里处,是1982年被当地农民偶然发现的。黄龙洞内面积之大,景观之奇实为中外洞穴之罕见。已供游人游览的景观就有“洞内洞”、“楼外楼”、“天外天”、“山外山”、“一库”、“二河”、“三瀑”、“四潭”、“十三宫”、“九十六廊”等等。洞内竟长达13公里,最大的厅堂竟达12000平方米,可容万人。洞内石钟乳高挂,造型多姿多彩,如帘似琴,似笋如莲,如雄狮,似火箭,石柱林立,色彩斑斓,争奇斗妍,美不胜收,奇不胜奇,故而有地下魔宫之称。

这些已与游人见面的景观,当然已无什么神秘可言。但是,这并不是黄龙洞的全貌。据勘测,黄龙洞的整个姿容还有三分之二以上没有同游人见面。要把它全部开发出来,还需要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很长时间。

那么,黄龙洞尚待开发的景物,将是什么样子呢?能否有震世骇俗的新发现呢?人们在议论着、猜测着、期待着……

溇水漂流记

听说酒店要组织一次去溇水漂流,大家都乐坏了,纷纷报名参加。早七时,我们怀着十分惊喜的心情,从大庸出发,汽车在崇山峻岭中爬行了四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溇水漂流的起点——桑植县的长山坪。这里住着土家、苗、傣等少数民族。中午,我们在溇水之滨品尝了土家族的竹筒饭。溇水发源于湖北省的江口,流向东南,到湖南慈利后汇入澧水。全长近200公里。水面最宽处有70多米,最窄处也在20米以上,水深50多米。稍事休息后,大家穿好了救生衣,根据编组,先后登上了橡皮筏子。按照组织者的意图,将筏子雁次摆开后,依次向下漂流。可是,这十五条筏子一上去人进入水中,就失去了控制,乱了阵脚。我们抚顺、南京、昆明的六个人乘坐的筏子,在水中转了几圈,就基本掌握了要领。只要左、右三只桨均匀整齐划动,筏子就可以不再左右乱摆了。所以,我们率先冲出重围,平稳地顺流而下了。虽然有几条筏子业已衔尾而来,但距我们仍在50米以外。前方,工作船经过的转弯处,水急浪高,惊涛裂石,好不怕人。大家都极为紧张。待进入急流后,六个人不约而同地一手持桨,一只手紧紧抓住什么东西,任凭猛浪袭击和筏子上下的颠簸,而一颗心却始终悬在嗓子眼上。此时的感受和飞机的起飞、降落时差不多,只不过速度更急剧,时间更短暂,而且还反复多次。也就二十多秒吧,就冲出了险区,漂入了平缓的水域中。尽管惊魂初定,我们还是萌发了漂流的惊险也不过如此的豪迈气概,相顾纵声长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两个年轻人情不自禁地哼起流行歌曲来:“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头!”好不惬意。我则悠闲地点燃了一支烟,饱览这远山近水各种奇妙的大自然风光。正是这溇水的存在,才使中国的汉字又增加了一个“溇”字。只有经历过溇水漂流的人,才能领略它那雄浑、庄严的原始野性,才能感受它那博大、豪放的惊人魅力,产生一种力的涌动。那两岸,时而山花烂漫,绿草如茵;时而怪石嶙峋,山峰嵯峨。溇水流淌着新绿,那绿色绿得人心旷神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诗情画意赋予我无尽的情思和遐想,似乎已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突然,身后隐约传来嘈杂的人声。不好,可能筏子翻了有人落水。我说:“咱们是不是先靠靠边停下来,一来可以看看是谁的筏子翻了,二来如有人漂下来,我们还可以扮演一下救生员的角色。”大家欣然同意。可是这小小的橡皮筏子并不听指挥,六支桨不是左边劲大,就是右边劲大了,弄得筏子东一头、西一头乱摆,几个人手忙脚乱,有两三次差点没自己把筏子弄翻了,只好改变初衷,继续任其向下漂流。

经过这一番折腾,使我产生了一种不安的预感。此时,只见右前方水急浪高,右侧的人要我们左侧的三支桨一齐划动,直奔急流漂去。由于右桨没有及时划动,筏子一下子就横了过来。不知是惊慌失措想跳水,还是想调整一下坐的姿势。右边的一个小伙子刚刚往起一站,筏子立即向左倾斜、晃动,我只看到,眼前白茫茫一片,不知怎么就已经翻到水里了。在这猝然变故面前,我仍然十分镇定。在屏住呼吸的同时,两脚用力一蹬,头就冒出了水面,左手紧紧抓住围在筏子四周的尼龙绳,右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心说,这水也并不柔情呵!这时从筏子的另一侧传来了惶恐不安的声音:“易先生在不在?易先生上来没有?”我连忙回答:“在这里,我没事!”六个人一个也没冲走,仍保持一边三个的队形,只不过是由水上变成水下了。我看了看四周,没有其他筏子,工作船也不见踪影,只好靠我们自己了。我告诉两个年轻人,看看能否将筏子拽到岸边上去。因为他俩的游泳水平不错,可是鼓捣了半天,不用说靠边,就连岸边的树枝,也够不着,拽不住。六个人只好护着筏子任其漂流了。我试图打破这沉闷不安的气氛,便开了句玩笑:“别人坐着筏子漂流,我们是在水下漂流,倒也别有一番情趣呵!”唉!说完并没收到预期效果。好在工作船过来了,有三个人急忙游了过去,爬上了工作船。船离我们很近了。有人伸过来一支桨,只要抓住,我就可以上船了。可是我并没抓桨,而是用手指了指筏子,意思是我还要乘筏子漂流。刹那间,工作船又被浪冲远了。当我试图用左脚蹬住尼龙绳,用力往上爬时,才猛然发现,筏子还底朝天地扣在水面上。天哪,真该死,六个大活人,竟谁也没想到把筏子翻过来,否则重新登上筏子不是轻而易举吗?我暗自责骂自己“老易头呵,老易头,说什么镇定自若,实际上你也慌神了”。我们三人将筏子翻过来,有人用力压住他那边一侧的筏子,我则蹬住尼龙绳,用手抓住横在筏子中间的一条一尺宽的软胶带,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终于又爬上了橡皮筏子,然后我又将另二人先后拉了上来。此时此刻,既有劫后余生之感慨,又有战胜自然的亢奋之情,实是无法用语言能描绘的。我们又正常漂流了,因为人少了,划桨动作整齐统一,他们二人在前边左右分开,我在筏尾居中策应,筏子平稳地缓缓漂流,显得非常温顺听话。我将湿漉漉的香烟和火柴精心地摊在橡皮上晾晒,能尽快吸上一支烟该多好呵!可是转眼间烟和火柴都被浪水卷走了。有人回过来问我:“你的墨镜哪去了?”我笑着回答:“我那戴了近20年的墨镜也正在溇水漂流哪,也许几百年之后,后人会视为重大考古发现呢!”说笑间,我们已进入一条狭长的山谷,晴朗的天空顿时幽暗起来。两岸峭壁,高耸入云,隔离天日,仰望蓝天,似一条宽不盈尺的淡蓝色缎带,冉冉向后飘动。倒映于水中,反射出一条跳动着的白色标志线,将溇水中分为二。真可谓是一首无言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多么神奇的自然景观呵!正当我浮想联翩之际,顿觉豁然开朗,我们已缓缓漂出了狭谷,进入了宽阔的水域,只见前面转弯处的山岩上,立有一块木牌,白底红字,上书“溇漂”两个大字。看来,那就是终点了。经过三个小时,漂完了22公里全程,爬上岸后,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我亦步亦趋地随着人群爬完了有50度坡度,300米的陡峭石阶。来到停车场时,只见席地而坐的人们,虽然个个都是一副丢盔卸甲,狼狈不堪的样子,但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是那样亢奋激越,神采飞扬,各自述说着筏翻落水的惊险故事与感受。56岁的杨某说:“我落水之后,至少漂流有40分钟,溇水真是清凉甘甜,任何饮料都不能与之相比啊!”一位女士说:“第一次翻筏子,真把我吓死了,叫不出声,喊不出口,一张嘴就灌水,心想,这回可完了。可是在水里闹腾了一阵子,一旦被拽上来之后,我觉得太好玩了。后来我们是哪里浪大就往哪里漂,真想再翻它一次,可无论怎样横冲直撞,它硬是不翻了,你们说怪不?”有位老兄指着我说:“咱们这次漂流活动,有两项纪录是这位老先生创造的。一者他是80多名漂流者中年龄最大的;二者他身着蓝色半袖衫,目标明显,眼看他翻落水中,真为他捏把汗,没想到他不但不上工作船,反而靠自己的力量,又爬了筏子,坚持继续漂流,真是老当益壮,精神可嘉!”听了这些赞扬的话,嘴里虽然说:“老了,不行了!”可心里美的真是飘飘然而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天津王先生操着一口浓重的天津口音讲他的故事。他说:“嘛呀,你们都是被翻下水的,可我们几位都是自己跳下水的。筏子漂到一个水深浪高之处,就在大家紧张得不得了的时候,就听扑哧一声,筏子突然沉了,好嘛!不知是当机立断,还是一种本能,反正我们是扑咚扑咚都跳下水了,您猜怎么着,原来是跟我一起来的小吴,手一使劲,把筏子上的气门塞给拔掉了……”话音未落,有的人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导游说:“我们之所以选择溇水,原因有二:一是溇水是今年三月才开辟的漂流点,正在举办‘中华百日溇水漂流节’,二是因为茅岩河水势平缓,漂流者会感到无惊无险,表现不出漂流者的拼搏精神。而猛洞河又水急浪高,对首次漂流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溇水则介于二者之间,是一个有惊无险的漂流点,很适合我们这个老、中、青三结合的群体。有人问:“昨天你怎么不说,早知如此,我何必担惊受怕呢?”“若是昨天告诉你们,就没有今天这么浓郁的漂流情趣了。”导游笑着做了解释。有人不无感慨地说:“没有体验到筏翻落水的滋味和感受,就无法领略漂流活动的神韵。”此论一出,博得了一片赞同声。

漂流者们逸兴湍飞,豪气干云,说着,笑着……

是呵!经过这次溇水漂流之后,不仅每个人都有一个惊险故事,而且,不管是抒情的还是哲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思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小时的漂流活动,正是我60多年人生旅途的缩影,这是我的感悟。

天子山传奇

乘车从大庸市出发,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天子山脚下。汽车开始进入了一条狭长的山谷,以10公里左右的速度,蜿蜒盘旋,向二千多米高的天子山顶峰爬行。我俯瞰来时的山路,像一条宽不盈尺的黑色缎带,曲曲弯弯。有几辆火柴盒大小的白色汽车,正艰难地蠕动着。坡度越来越陡,车速越来越慢,用了50分钟的时间,我们才到了天子顶峰。

在游览之前,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天子山的概况。她说,天子山是武陵源的中心风景区。九十华里的环山景台路,将石家檐、茶盘塔、老屋场、凤栖山、黄龙泉等五大风景区、84座天然景观台、千余个景点连接在一起。天子山地区,早在元代之前便有先民居住,至今山中古墓、古庙尚存。天子山在明以前同张家界同称青岩山。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土家族首领向大坤,率众揭竿起义,建立了以天子山为中心的根据地。由于他当时能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被当地人民拥戴为“向王天子”。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被明军五路围攻,经过40多天的浴血奋战,称向王天子32年的向大坤,战死在王子山。当地人民为纪念他,于1389年至1391年,相继建成上、中、下三座天子庙,将向大坤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均以“天子”名之。从此,青岩山就改为天子山了。

我来到海拔两千米高的天子山云青岩观景台上,凭栏远眺,放眼四顾,武陵源风景区的千山万壑,一览无余,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层峦叠翠,上出云霄;飞瀑流溪,下临无地。远山峰多、峰高,峰奇,峰上有峰,峰外有峰,层层叠叠,连绵不断。那峡谷幽壑中,怪石丛生,石峰林立,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有的如天女散花、西子捧心;有的如达摩面壁,高僧布道;有的像雄鹰展翅、骏马奋蹄;有的像千万铁骑、排兵布阵;还有的刀林剑立,列队出征。真乃森森然,威威然,使人感受到了金戈铁马古战场的氛围。

从云青岩的东侧,沿山间小路拾级而下,我漫步在曲折、幽静的诗画长廊中。两壁青灰色石灰岩、柱、峰,犬牙交错,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峰柱上青松冠盖,盘根错节;老藤缠绕,至死不休。山花烂漫,幽香袭人;清风徐徐,沁人心脾。峰间岩缝,飞瀑垂挂。无论是那高不过丈的低瀑,宽仅盈尺的石潭;还是那淙淙的小溪,汩汩的山泉,都是是含碧汇绿,清澈透明,都会发出有节奏的清脆、圆润的叮咚之声,我醉了,索性伸展四肢,躺在这厚厚的海绵般的地苔上悠悠然,飘飘然,进入了灵台空明,浑然忘我的境界之中了……

返程的车上,我默默品味着那些文人墨客的赞美:“不到天子山,枉到武陵源”、“不是黄山,胜似黄山”、“谁人识得天子面,归来不看天子山”……

魂归湘西——瞻仰天子山贺龙元帅铜像

凡是到武陵源天子山风景区的中外游人,无不前往瞻仰贺龙元帅铜像。

贺龙,本名文常,字云卿,1896年生于湖南省桑植县。这位中国当代历史上的传奇式人物,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1969年6月9日,含恨逝世。湘西人民决定在天子山为贺帅塑造铜像,以寄托他们崇敬、缅怀之情,并供后人瞻仰。

贺龙铜像坐落在天子山的云青岩上,海拔高度为2000米。这是一块平坦的青色巨石,面积约为百平方米。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前朝巍巍昆仑峰,后临茫茫云海、滚滚雾涛。衔笔峰、擂喜升帐、将军列队、天女散花、石船出海、直指蓝天等自然景观环绕左右。四季风景如画,胜似仙境。这座铜像是由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潘鹤设计并泥塑成铜像模型,并由广东省佛山球墨铸铁研究所于1985年浇铸安装成的。铜像高6.5米,用铜9吨多(包括战马在内),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大的一尊铜像,也是世界上矗立在海拔最高处的一尊大铜像。铜像的西侧有一荷花池,这是根据龙喜水的特性,将云青岩下的清泉引进池里,形成一道瀑布,从铜像脚边落下,铜像的东侧,是中共桑植县委、县政府立的一块碑,记载了贺龙元帅光辉的戎马一生。

贺龙元帅铜像,高大、雄伟,身穿军大衣,伫立在湘西的天子山上。那双明亮而又深邃的大眼睛,正凝视着神州大地,似乎已陷入沉思之中。他右手仍然紧紧捏着那个时刻不离的大烟斗。人们仿佛看到了烟斗冒出的缕缕白烟,已与天子山的云雾融汇为一体,在千山万壑中缭绕。勾起我们对贺帅的不尽的怀念,他那极富有特征的音容笑貌,又呈现在人们的眼帘。那象征着贺老总戎马一生的战马,正紧紧依偎在主人身旁,似乎在倾诉离别的情怀和随时准备和主人杀赴疆场的壮志豪情。给人以无限悲壮之感。

游人们纷纷在铜像前摄影留念。双双对对的中青年男女,大都是以表现爱恋情意的各种姿态,记录下他们幸福而又难忘的时刻。而身着军服的官兵们,都首先为贺龙元帅敬一军礼,然后再以立正姿势拍照。更有四个解放军战士,分别立正站在铜像的两侧,拍下了为贺帅守卫、站岗的照片。面对此情此景,作为一个老兵,我不禁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我站在这天子山的云青岩上,眺望着烟雨苍茫、云雾缭绕的奇峰幽谷,心中暗想,这就是哺育叱咤风云的贺老总的地方。如今,贺龙元帅已魂归湘西故土,元帅的铜像已与武陵源群山融为一体,必将与天子山永世共存,流芳千古!

《职工报》1994年5月14日

同类推荐
  • 今宵月儿圆

    今宵月儿圆

    刘殿学的小小说取材日常生活题材,善于提炼,通过各种生活细节,展现生活的一个侧面,幽默、智慧处处可见,单篇不长,以一种轻松而又调侃的笔墨,勾勒出纷杂错乱的芸芸众生,让读者在笑声中去分析,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 安启元文集(上卷)

    安启元文集(上卷)

    本书收入了安启元同志1990年9月至2007年3月,在任陕西省委副书记、书记,省政协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三个时期的讲话、调研报告、视察工作中的随谈及撰写的理论文章共161篇。
  • 丹霞初映

    丹霞初映

    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新闻工作的回顾,有游走四方的见闻,有读人观影的笔录,有散文随笔的实践。体裁也是五花八门,有散记、随感、评论、语录等。我也想清一色,这样别人就好对你有个正规评价,包括人和作品。可我做不到这点。我说过,我一辈子常年奔波在新闻一文学这两座山峰之间,存在决定技能,所以,我写的东西就是这两种体裁杂交的作品。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写新闻特写时,文中会跳出几句文学语言;在写散文作品时,文中又会夹杂几句新闻评述。这是职业化带来的后果,没药可救。好在自己写的东西大多是写给自己看的,公开发表的不多。现代社会又是多样化的趋势,我这样的文章就是读者也是可以宽容的吧。
  • 大雅久不作

    大雅久不作

    《大雅久不作》系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自选杂文集。每一篇杂文均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直指社会及人性的“病症”。这些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呈现作者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 甜甜的苦井水

    甜甜的苦井水

    本书选取的故事人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小人物,所写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至神权

    至神权

    楚傲与圣女杨素衣的第一次见面是这样的。圣女问道:若天下大乱、苍生人人自危,汝手无缚鸡之力,当如何自处?楚傲看着宛若九天神女的杨素衣,皱眉问道:你们当圣女的,能嫁人不?!于是,一段逆天旅程就此展开!~
  • 水医孤女:异界女海王

    水医孤女:异界女海王

    沧澜海界,现代大学生苏平平借尸还魂成为被苏家除族的苏婉儿。继母、继妹狠辣迫害,姑姑、姑丈翻脸出卖,幼弟懵懂年幼惨遭虐待。不屑于宅斗,耍小心机,没关系。姐有观音娘娘玉净瓶,一力降十会,建船帮,拓海图,创港岛海国。权势滔天时,谁与争锋!
  • 修罗霸帝

    修罗霸帝

    武阳一个停留在凡胎镜第三重的废材,最爱的女人因为嫁给冷月教的公子,服毒自杀。因为这件事杨家老祖追杀武阳,武阳远走他乡,不过却发誓一定要回来报仇。世界风云变化,试问武阳到底是否可以报仇,请看修罗霸帝
  • 斗破苍穹之炎帝主宰

    斗破苍穹之炎帝主宰

    大千世界,炎帝萧炎!自那卑微的下位面飞升至这广阔的大千世界!炎帝!这个下位面——斗气大陆!不可逾越的一代斗帝!大千万火,吾为大主宰!一丝幽幽火焰,万物化为虚无!这大千世界注定掩盖不了炎帝的光辉,前有不少天帝,今有炎帝武祖,后有少年牧尘!且看那大千世界之边的无尽火域。让域外邪族分外忌惮的势力。又见那神一般的男子,单枪匹马闯进冰灵族!寻找伊人轮回碎片!实现上天碧落下黄泉的诺言!炎帝萧炎!武祖林动!少年牧尘!【请各位看过斗破的,林动在《武动乾坤》,牧尘在《大主宰》免得书友们看不懂。】ps:吾为炎帝第二部。第一部写的乱。这一步认真写。
  • 葬妖记

    葬妖记

    小小医师,残忍灭杀老妖。医者,本是济世救人,但他,走上了另一条路。自此,踏入修炼界。天骄,道子,在我面前,都是土鸡瓦狗罢了。我是医者,生死,都在我一念之间。
  • 可爱吃货俏魔女

    可爱吃货俏魔女

    拥有着魔女血统的单纯善良的简微微,不顾奶奶的警告,闯进了她认为奇特的人类世界,歪打正着的进入了贝诺贵族学校,碰见了她认为最讨厌的毒舌美男高魏麟。在一次次的惊险中,简微微的魔女身份被高魏麟知道了,但,这一切都还没有结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大大大大大大

    大大大大大大

    人类即将殖民各星球,银河系却在一次某巨恒星的爆炸中被改变了结构……
  • 第一定律

    第一定律

    一场车祸,芝音失去了记忆,在家人的照顾下过了半年才好起来,在大姐的建议下去学了美容,并且很有天分,乐观,机灵的芝音总是给大家带来笑声,一次,大姐的朋友说去打桌球,她几下子就上手,这时,宇建的朋友为他接风洗尘后就带他来上大学时经常玩的桌球,那次,总在人群中焦点的他与她擦肩而过,但宇建总隐隐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加入他的开发公司,有天下雨,他们在桌球城又相遇了,可是芝音完全不记得,后来,因为公司的关系,他们的联系近了,慢慢的,她记起来了,在一起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他们懂得了第一定律的意义,也更明白了珍惜眼前人的重要性。
  • 创世少主宠废材妻:携手霸天下

    创世少主宠废材妻:携手霸天下

    她贵为黑道至尊,却天生有对活宝爹妈。她就说嘛,好端端的怎么被豆腐砸死了,原来有人搞鬼。暗暗不爽,算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穿越就穿越,穿越个废材,哼!废材又如何,我照样能闯出天下!一夕之间,废柴变天才,从此开辟上古空间,炼上古丹药,收上古神兽,斗渣男渣女,把天下搞得乱腾腾,只是—这位妖孽美男是哪里来的?——他贵为创世少主,结果被自己的爹妈卖到了神驰大陆,说什么不找到另一半不准回家!无意之间遇到了她,呵呵,算你们有良心,小绝绝,既然是命中注定,那就乖乖跟爷回家吧!(本文女强男更强,强强腹黑,强强对碰,身心健康无小三,大虐无,偶尔小虐怡情,欢迎各大读者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