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0800000009

第9章 坐禅方法

禅宗为加强悟心,创造了许多新禅法,诸如称游等,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足以悟道的敏感性。禅宗主张修行不见得要读经,也无需出家,世俗活动照样可以正常进行。禅宗认为要真正达到悟道,唯有避开任何抽象性的论证,凭个体自己亲身感受去体会。

禅宗的坐禅一般都是止观双修、定慧等持。懂得了“万法皆空”的道理,用功时就应多修空观,遵循一般的禅法修习方式,以达到不思善、不思恶的境地。

到这个时候,你的念头不求净而自净,自然而然地进入轻安自在,这时你就应该定住,越长越好。

怎么去学禅

学禅首先是要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所有的宗教都有戒,那是要求教徒遵守的规矩,也是爱护教徒的一种方法,戒就是警戒。

宗教的戒条是教化门徒,让他没有烦恼,而活得轻松,活得快乐,是让他免于毁灭。所说戒,是有所不为,不可为的事情都是负价值标准,而价值标准应该不是主观的,而是大众客观所公认的。既然如此,不必受戒,但起码要有个决心:“凡是怕别人知道的事情断然不为。”

学禅的第二步是求师。为什么要求师呢?在密教讲求种子,种子胜,要接受这个菩萨灌顶,跟这个菩萨结缘,就要观想这个菩萨的种子字。禅宗也特别重视求师,憍陈如见布大一星期就开悟,因为师的种子胜,而自己的法缘胜。

修行禅的第一个方法是要穷理。穷理,就是要看典籍,研读经书。这样很容易开悟。

修行禅的第二个方法是参话头。不参话头就不悟吗?没有这回事!临济、马祖、六祖都没有参过话头,他们也都是大澈大悟,所以参话头只不过是达到悟的方法之一。

修行禅的第三个方法就是观心的方法。有的人说观心进步慢,你要不观心,连慢的范畴都没法进入。如何观心呢?你每一个意念萌生的时候,你都要知道得清清楚楚。

所说本心,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摩诃般若,就是无相三昧,就是首楞严定,虽名词不同,但讲的都是本心。本心最真实、最可贵,所以参禅要恢复本心。

所说参禅,参就是参详,自己跟自己研究,自己和自己商量,这是修行的方法之一。

有很多人说禅有顿悟、渐悟之分,那是外行话,表示他没有入禅。你去看书、研究、请教;你去参一个话头,或者你去观心,行住坐卧不停的看自己在想什么,久而久之,你的本心就会出现,那就距见性成佛不远了。

坐禅的常识

参禅虽然不一定要打坐,但是对初学者而言,坐禅仍是参禅的重要入门。如何坐禅,有着一定的讲究,现将多种坐禅的方法与常识介绍如下:

要独坐静室:初学者参禅打坐,最怕干扰,因此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而且室内空气要流通,冷热要适中,光线要柔和,因为光线太亮了不容易安心,太暗则容易昏沉。

要盘腿结印:盘腿是禅坐很重要的一环,因为不盘腿,精神则难以集中。盘腿分为单盘双盘。初学者如果无法双盘,单盘也可,或将两脚交叉而坐,或挂腿均可。腿盘好了,双手抄手结印放在肚脐下,可使气血通畅。

要宽衣松带:坐禅时,衣著以宽松、舒适为宜,尽量避免穿著西装、牛仔裤、窄裙等紧身衣裤,手表、眼镜、腰带等束缚身体的物件,都要松开或去除,使身体松弛,这样才能不妨碍血液循环。

要摇身搓手:上座后,可以轻轻摇动身体,使身体保持在平稳舒适的姿势。两手可以交互摩擦,以提振精神。参禅不但要用心,还要用力,因为参禅打坐不是休息,不是睡眠,是用心用力参究真理要裹膝周全:坐禅时,可用毯子包裹膝盖,使其暖和,以防风寒入侵关节。

要平胸直脊:禅坐时,胸部要平正,背脊要直挺,不可弯腰驼背。坐垫要松软,厚薄随人而异,能坐得四平八稳即可。背部不可倚靠他物,以免阻碍气血畅通。

要出气和顺:调息是修定的入门方法,初学者依“毗卢七支坐法”做好调身的基础后,紧接著就是调息。息就是呼吸。一呼一吸,出气入气要均匀和顺;气息未调,不宜坐禅,唯有气息舒畅和顺,心境才能安逸平静。

要看心不分:就是要看自己的心,让心系于话头上,不要让心亡失了。如《佛遗教经》所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禅是健康之道,禅的功用可以开阔心胸、坚定毅力、启发智能、调和精神、净化陋习、强化耐力、改善习惯、磨链心志、理解提起、记忆清晰,禅尤其能令我们认识自己,所说明心见性、悟道归源也。

参禅的益处固然很多,但是有的人参禅打坐不得要领,有时候容易“走火入魔”,所以需要特别注意。

学禅的宝典

学禅者要想掌握一定的禅宗知识,达到一定的禅境修养,必须熟记并消化融通两本最宝贵的典籍,即《金刚经》与《六祖坛经》。

《金刚经》的可贵是“无住”两字,佛法的三藏十二部归纳起来,就是“以无住本,立一切法”。

什么叫无住呢?就是不让心停留在任何地方,不让任何事物缠住了自己的心,若能把无住彻底了解、体会以后,对禅就不感觉陌生了。

读《金刚经》,不是每个字都要求解,依文解义不是受持《金刚经》的方法。真正受持《金刚经》,是从头至尾要读诵出声,声音或大或小,但不能默念,诵经之前要沐浴、更衣、漱口,最好是清晨,精神好的时候可以一口气念三遍,念完了把经卷一合,看看自己的心态有什么觉受,不要向外看,向外找是外道,认为心外还有道理。

外道并不是个坏名词,所说外道只能说他认为心外还有道理可求。佛法讲觉、讲正受,都是注重心的觉受。你把念完经的觉受,感受得清清楚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后把它保持住,保持到什么时候?保持到赶都赶不走,然后把它忘掉,就成功了。

金刚心是刀枪不入、八风不动的,人若真正以金刚心抬头做主的话,一切得失、毁誉、称讥、利衰来了,根本不动摇,既不影响情绪、心理,也不影响生理,这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若不然,尽管数十年寒暑很短,却有很多人觉得很漫长,那么这个漫长的人生对你来说便是一种惩罚。

《六祖坛经》是非常重要的又一部禅经宝典。经书中的问答,比如“什么是佛?”、“麻三斤。”“什么是佛法?”、“庭前柏树子。”是都从六祖坛经来的。这些只要你入禅,你就会看得会心微笑。

《六祖坛经》不但要能熟背,而且要逐字逐句的消化弄懂,不可囫囵吞枣。倘若你把《六祖坛经》都明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五灯会元、碧岩集、祖堂录等,都不难理解了。

坐禅的特点

早在东汉末年时期,坐禅已开始盛行。安世高所译经典大多为禅数之学,即坐禅的方法。菩提达摩来华以后,尤重此道。几代相传,形成我国佛教的一个特有的宗派禅宗。

日本的笠松明和肥田富雄研究记录了45位禅者坐禅30分钟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坐妥后一两分钟α脑波就开始出现;而且随着禅定的加深,渐渐变强、变慢。最热烈的人,还会出现θ脑波。

α脑波是一种清醒、放松的脑波,若长时间出现α脑波,往往代表入睡的前奏,但θ脑波则是清醒、放松而又保持觉察的脑波。坐禅的人,对于外界轻微干扰的反应与瑜伽静坐的结果略有不同。若以每15秒响一声“咔嚓”来干扰他们,禅坐组的α脑波会阻滞几秒,继又恢复原来状况,他们开始保持警觉状态。瑜伽静坐组则在第二、三声后,α脑波减少阻滞,到第四声之后已不再受干扰。他们已经习惯了声音的干扰。禅者的报告是:在禅坐冥思时,对外界每一个刺激,感觉比平常更敏锐。但心灵一点也不受外在或内在刺激的影响。他感觉到什么就作出反应,接受每一个刺激的本来面目,而且任它流过脑际。此时,心灵状态就像走在街上,注意人潮中的每一个人,走过就走过,从来没有回看一眼的想法。

禅是一种内在效能的训练,从脑波的证据可看出,它是一种清醒的心理状态。禅是透过坐禅的训练,培养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清醒、放松和随时待动的状态。《六祖坛经》解释禅定时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当外界的种种刺激呈现在自己眼前时,只是觉察看得清楚,但不会被它给欺蒙或系缚,而内心仍保持清醒、明白而不紊乱,这就是禅定。

从禅坐的内在训练,迁移到日常生活动静的响应,是禅所说向内学习的要领。于是,坐禅成为习禅的重要训练,不只安定其心,而且包含了清醒的觉照。

坐禅使人安定下来,不过它比一般的静坐能使人更进一步达到觉察和清醒的效果,进一步讨论静坐冥思对生理机能的变化。

坐禅可以养心

养心是坐禅修道的最高级境界。坐禅者,以培养清净心为目的,借坐禅为方便入于心一境性之中。所以,先要去除世俗染着之心,做到少欲知足,离于贪,于世所有无争无求。

古之有言:无欲则刚,有容乃大。唯有如此能令一身正气充满。此即孟子所说:“长养吾浩然之气”也。离于嗔心,则心境平和,淡然宁静,这是得定的基本要素。

治昏沉病,要把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或起而径行再坐;或修数息观,从一至十,数至不乱,心息相依,绵绵密密,昏散两魔,皆难得入,则如修般若空者不见其身,或如观“当知此处,即为是塔”,莫不获得定功。

所说调身、调息、调心三法实可并用,不为文字所泥而意会。

可以调饮食

人身需饮食,生命始得活动,犹如机器需加油、加煤才能转动。饮食咀嚼,和津液混入胃中消化成糜,转入小肠化为乳状的滋养,入于血液,以供全身利用,故饮食与生命极有关系。

但食物不可过多,过多则胃肠消化不尽,不能吸收精华,反而排泄于体外,叫胃肠加倍工作,结果必气急身满,静坐不得安宁;若食太少,营养不够,体弱力衰,静坐也难致果。此于古语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可省之。

《天台小止观》中说:“夫食之为本,欲资身进道,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若食秽触之物,令人心识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使四大违反。此为修定之初,须深慎之也。故经称: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这里秽触之物,则指五辛。

五辛是指:葱、蒜、韭菜、薤、兴渠。《楞严经》说:“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恶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提,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

因此,于此五辛方便断除,除五辛外,肉食也应方便断除,以肉食有碍气机运行,也断诸佛大悲种故。上坐前一小时、下坐后半小时,不宜进食,更不可大量进食。

可以调睡眠

睡眠应适量,不宜多,能使自己精力充沛则可,不宜贪睡,贪睡易昏沉,难得定。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种方法,对于身心健康确实有益。以世法说:“年老者静坐,可以减少头痛腰痛、眼花心乱、血压高、麻痹症等疾病;年轻者静坐,可以减少欲念,静定有智,遇事不太冲动,避免与人争斗。所说血气未充、戒之在色,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还可从静坐得其好处。

以佛法说,佛教有经律论三藏,旨在戒定慧三学,而三学尤以定学为中心,定水不波,妄浪平息,智体澄清,见理分明,则是非明辨,邪正判然,由正思而趣向于正行。儒书有“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与静坐之理也近。

佛法是一门以实验的学问,虽诵经念佛等皆为实验方法之一,而莫如禅定重要,如今日之欧美人学佛,以佛法提倡慈悲和平,被厌战争者所追慕,以佛法之道理可从禅定中实验到。尤以美国人好奇,趋之者更多。如今美国各高等学府多有佛学研究会,多数是重于修禅定的。

无论一个人从事的是劳心或是劳力的工作,都必须有适当的休息时间,如此方能恢复精神,睡眠即最长时间的休息。睡眠时间应适当,不宜过多,一般以八小时为宜,睡得过多则精神困昧,不宜静坐;睡得过少则体力未复,精神恍惚,也不宜静坐。故须睡眠有节制,神志保持清明,静坐方易生效。睡前醒后,皆可起坐,起坐如觉得不够精神,中夜坐后仍可再睡一下。

坐禅的法门

禅宗注重实修与实证,其中坐禅为禅宗的主要实践方式。坐禅时,必须调节饮食、睡眠、身、息、心,并戒定慧三无漏学中实以定为中心。

禅宗认为,佛典浩如烟海,其中境界为超越世出世间法。非言语可及、推理可得,只有通过禅定才可证知。不过仍然有高僧反对坐禅,唐朝荷泽神会大师即极力反对坐禅。他认为坐禅沉空滞寂,不见自性。

圭峰宗实将禅定分为下列5种: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而主要的修行法门为数息法门、观心法门和圆觉法门。

数息法门即默数自己的呼吸。呼吸方法不须采用丹田,自然呼吸即可,只求细长松静,也不须刻意调控。数呼吸时,为单数呼气或者吸气之一。

只从一数至十,周而复始,循环不停。专心数息,排开杂念,记数分明,心依于息,息依于心,别无他念。即“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倘若刹那念起,进入六尘境界,即当将心摄来,回到数息中。

观心法门,则是先休心息处,让所有的心绪烦恼一概放下,所过的善事恶事都不思量,过去未来一概不想。内心直观当下念头,往来起灭。勿随顺,也不断除,只静静看着。妄念起时,一看不知去向。旋又后起,仍是看着,妄念复灭,念若不起时仍如是看着。久久纯熟,自然不会有念头生由,即与般若相应。即使看着自己的妄心妄念,也能做到“知而勿随”。

圆觉法门则是强调“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身心、事、物与及诸佛世界,有若梦幻空花,乱起乱灭,如是知幻即离,心无所取,也无住着,犹如虚空,妄念无从而生。此时,心境湛寂,分明清晰,便是本来面目。

以上三种法门,大小乘禅乃最上乘禅皆备。法无优劣之分,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即为良法。也不需拘泥,可同时修二法或三法。

禅坐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境界,而且必须常修定慧,与佛法相应,方才为真正坐禅。而坐禅摄心至澄明境界时,即应忘却坐禅,切不可自行得意或有分别心。

坐禅的调身要领

一于坐前,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常保持宁静安详,不可有粗暴举动,境粗气粗,心意轻浮,必难人定。两人坐时在床在凳,必须宽衣解带,从容入坐,腿或双盘、或单盘,或把两小腿向后交叉于两股之下、或双腿下垂足贴于地;要安置两手,把右掌的背叠在左掌上面,贴近丹田,轻放腿上;然后把腿左右摇动四五次,端正其身,脊骨勿挺勿曲、颈正、鼻与脐如垂直线始对,不低不昂。

开口吐腹中积气三口,把舌头抵上额,由口鼻徐徐吸入清气3次至7次,唇齿相着,轻闭两眼,坐久或觉身有俯仰斜曲,随时矫正之。

对身姿的要求是腰挺直,感觉上身稍后移,使头部百会穴、腰脊柱、下部尾闾穴成一直线。胸不要刻意前挺,但自然正坐。下颔微内收,两眼微闭,目光内敛,舌头抵住上颚,口微闭。

坐后,应用口吐气十多次,令身热外散,然后慢慢摇动肩颈,徐舒手脚;再以两手的大拇指背擦热来擦两眼皮,开眼再擦鼻两侧,再以双掌来回搓热,擦两边的耳轮以至偏抚头部及胸腹手腿至足心而止。

又坐时血脉流通,身热发汗,应待汗干,然后随意动作,此为坐后调身之方法。

手姿,结禅定三昧印。环于肚脐下方,两肩要舒展自然,不要高耸,两臂不要收缩夹紧,展如环状。

入禅则静,静中求纯,纯则为安。上身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舌顶上腭,意守丹田。初学者一次可先练30分钟,以后逐渐增至一小时。

坐禅的调心要领

放下万缘,诸事不入心中,如无事人一般,无念无想但求心中清清明明,自然安住,古人说:“心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此为调心第一要。

于四无量心生起爱乐,所说四无量心,即是慈悲喜舍。慈者,欲予人乐;悲者,欲济人苦;喜者,心常充满光明,于善净法起欢喜;舍者,于一切世法不起染着。

常行此四无量心之熏修,则心量随之不断扩大,心量扩大,心胸宽广,则一切烦恼不易动摇,烦恼不能动摇,则易入禅定。

坐禅的调息要领

鼻中气体出入呼吸,一呼一吸为息。呼吸有喉头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全体呼吸。

喉头呼吸:通常人不知卫生,呼吸浅短,仅在喉头出入,不能尽肺叶张缩的力量,因此达不到吸氧吐碳功用,血液循环不能优良。

胸式呼吸:此较前稍好,气体能达胸部,充满肺部,通常学生体操的呼吸运动,能做到此地步,但仍不算调息。

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气体能达到小腹,在吸气时空气人肺充满周遍,肺底舒张,把膈肌压下,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又呼气时腹部紧缩,膈肌被推而上,紧抵肺部,使肺中浊气尽量外散,这方算是静坐的调息。

全体呼吸:此为年久静坐功深,呼吸细,出入不知,如无呼吸,虽有器官,若无所用,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至此乃达调息之极功,可人深定,如鸟巢禅师之类。

初调息时,但以绵细自然为准,勿需刻意。

坐禅的注意事项

在坐禅的时候,修行者应端身正坐,身体保持正直,不要向前倾,或向后仰,或偏向右边、左边。头部颈部也要保持正直,眼睛轻轻闭着,在坐禅静坐的过程,眼睛最好不要睁开,因为睁开眼睛,容易使定力散失。这一点是应该注意的。

在修禅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痒、麻、冷、热、大、小、轻、重等感受,这是正常现象,说明禅相已发,不要害怕,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消失。这在禅经中称为八触,是禅相开发的表征。

在禅定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境相,或眼见,或耳闻。这种种境相是依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宿世因缘而呈现的。这些境相的种子深藏在每个人的八识心田中,在禅定静境时往往会被显发出来。

这些境相,切不可执着,切不可在此认为见佛见魔,见佛则喜,见魔则怖,见安乐境界就高兴,见可恶境界就恐惧。

《金刚经》记载:“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因此于禅定中,见诸境相,要做到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将此一切境相观空,了知这一切境相皆因缘而起,体性空无所有,不加理会,如此,境相会渐渐消失,这样才能更往前精进。

如果境相现前,确实无法把握时,则要配合持咒念佛,或念阿弥陀佛,或持楞严咒,楞严咒能摧一切魔网,成诸佛无量功德。

严冬寒冷的天气坐禅,要注意保暖身体,特别是初学者,否则易引发四大不调而导致疾病。或在禅定中有宿疾引发者,但在禅定中常观病相空寂不可得,寂然止住,则万病自消。

在坐禅过程中,若双足胀痛、酸麻等,可暂时下坐,不必强行坐下去。对于初学者,因双腿易胀痛、酸麻,影响禅定,因此一日中可分多次坐,每次坐的时间则可短一些,随功境日深,则可逐渐增加每次坐的时间,减少坐的次数。

随息观法,易发动体内气机,前所言八触即是气机发动之征兆。若气机发动后,修者但勿忘勿助,若存若亡即可,切不可专注于气机上或以意导之,否则易成偏差。

禅宗修持的最终目标

禅宗强调心性的运用,以明心见性为宗旨。所以禅宗修持以定慧一体为特色。

现在的我国佛学首推禅宗,而禅宗的修持方法就是禅定。禅定是佛教修持的最高法门和最高境界,是神识进入虚极静笃的境界。

般若经上说“一念不生般若生”,心清净至一念不生的时候,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花果,即心便是灵智。佛教认为这种境界“唯圣者所知”。

从禅宗思想体系来看,《般若经》描述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般若观自在,能除一切苦”,说明禅宗对般若空观表达了无限的景仰和绝对的肯定。般若无上尊贵,是诸佛之母。用般若智慧消除人生痛苦,就能够成就圆满的菩提。

所以,禅宗修持的最终目标就是佛祖所说的涅盘。涅盘是指灭除贪欲、嗔恨、愚痴、无明、邪见、是非、烦恼的一种寂灭无染、物我双忘、圆满光明、自由自在的世界,是超越生死的悟界。能达到涅盘的境界,人生自然能够获得解脱。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3

    圣经故事3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没有找到心灵的家,生命会在轮回中漂泊,四处攀缘,寻找依赖;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就能随遇而安,随缘自在。《问道》收集了济群法师对学佛者及困惑者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和解释。本书分八篇,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从皈戒、人生、信仰、闻思、修证、生死、抉疑、社会来回答学佛者的疑问,启发学佛者关于人生的大智慧,帮助现代人减轻烦恼,从此走上幸福人生的道路。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本书讲述了赵朴初先生的一生。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当代的佛教领袖、著名的书法家、诗词曲大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但他非常谦虚,自称一生只有三事值得挂齿,即送难民参加新四军、在印度纪念泰戈尔百年诞辰会议上和印度文化部长唇枪舌战、与日本佛教界发起了纪念鉴真的活动。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神奇宝贝之夏长欢

    神奇宝贝之夏长欢

    这部小说不定时更新,谢谢观看,有不好的地方请指出
  • 逆向记:绝地重生

    逆向记:绝地重生

    自下山以后,便来到了天翎国,而第一个城市却是首都天启市,一位平庸的少年穿着一身的休闲装却有着非凡的能力恶霸美女还有冥皇的位置他该怎样把握我们看看便知……
  • 修罗之圣

    修罗之圣

    一拳,碎山河,一剑,破苍穹。天赋,气运全不在话下。我白手起家,一人一剑,战天下
  • 梦之守望者

    梦之守望者

    钢铁一般意志、野性的回归,诸神也无法阻挡自由的心灵!
  • 冷酷美男恋上拽丫头

    冷酷美男恋上拽丫头

    凌氏集团千金被黑帮绑架,扔入海里,被正在游泳的四个美男救起,醒来后,失忆了,只知道自己叫什么,而凌氏集团的董事长和董事长夫人在一周后被人刺杀,凌氏千金无处可回,被四个美男收养,(四个美男住在一起),四个美男的老大在与凌氏千金的相处下,发现自己渐渐地爱上了她……
  • 南明国公传

    南明国公传

    “。。。明朝的历史,现在学术界公认以公元1644年为界限,从朱元璋开国到崇祯帝殉难,凡两百余年,自永乐之后皆以北京为都,故称之为北明。其后弘光政权确立,及至炎武一朝明朝中兴,到公元1911改制共和,皆以南京为都,故称之为南明。。。”选自《明史概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FBOYS之转身再遇王俊凯

    TFBOYS之转身再遇王俊凯

    本作品写的是帅气高冷的明星王俊凯和单纯可爱漂亮的韩莺瑶一段经过无数阻碍、挫折和波折的爱情故事,大部分以甜文为主,但不时的还会虐虐男女主角哦!大家一起跟梦瑶来感受这段爱情吧!
  • 请不要欺负我

    请不要欺负我

    “我,我可是很厉害的。”“所以呢?”“所以请...请不要再欺负我了。”“不行。”
  • 女鬼挡道

    女鬼挡道

    月下死猫产子,石洞妖猴再出世!我是一个平凡人,却遇上了不平凡的事,从以后不再平凡。这是鬼魅夜间横行的时代,这是法师抓鬼的时代。道士、和尚、鬼警、抓鬼人……喂喂喂,快出来抓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