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3100000005

第5章 方志发展

元朝建立起统一的封建帝国后,统治者十分重视编修方志工作,开创“一统志”之先例,并著称后世。

元世祖为掌握全国形势,显示国威,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令大学士札马剌丁和秘书少监虞应龙主持编修志书。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十月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国一统志——《大一统志》。由于该志缺漏较多,元成宗时决定重修,至大德七年(1303年)完成,定名为《大元大一统志》。除朝廷主持修“一统志”外,地方上还编修了一些省级志书。元代的方志编修,无论形式、体例还是内容,基本上继承、沿袭了宋代的成规,并无明显变化和发展。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即着手修志。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大明志》编写完成。天顺五年(1461年),《寰宇通志》成书,英宗为其作序且赐名为《大明一统志》,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部全国一统志。朝廷还诏令地方修志,如永乐十六年(1418年)“诏令天下郡、县、卫、所皆修志书”,并两次颁布了“纂修志书凡例”22条,规定内容应当包括建置、沿革、疆域、贡赋、古迹、人物等类目,还规定了每个类目下所收录的具体内容。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封建朝廷制定的全国修志条例。明代时宁夏编纂了6部志书,且为宁夏现存最早的优秀历史文化典籍。

明代修志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在以下3方面。

1.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许多乡镇也编修志书,并且向专志方向发展,如《崂山志》《崇正书院志》等。

2.许多志书中始定凡例,以交代该书的编纂宗旨和原则,这是明代方志的一个新贡献。

3.编纂者开始注意研究方志的性质,强调方志的作用。如“志,固一邑之史”,“夫志,郡史也”,“邑之有志,即国之有史”,等等,都是明代方志学者对方志的界定。他们还强调修志的目的性,即要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认为“志之为书,有关治体,有补风化,其为益也大矣”。他们把地方志的作用上升到理论高度,认为方志不仅性质与国史相同,而且作用也是一样的,只是范围大小而已,故在明代就有“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的名言。

我国封建社会的方志编修发展到清代进入了鼎盛时期。无论是志书数量、种类、编修规模及方志理论研究方面,都超过了前代。

1.朝廷重视,成效显著。在历朝历代中,清廷似乎更为重视修志,曾下令三修一统志。康熙十一年(1672年),要求各省按照河南、陕西通志的款式修通志,朝廷于乾隆八年(1743年)汇编《大清一统志》342卷,以彰“兴隆盛世”。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又编成《大清一统志》424卷。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最后一次编成《大清一统志》560卷。

清建立初年,有些地方官吏由于习惯,先自发编修本地方志,并令各府州县相继编纂志书。清朝也多次下令要各地修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礼部奉旨催促各地在3个月内完成通志编修。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针对修志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要求编修各地人物志要做到“详细查核,无阙无滥”。次年,又规定各州县志每60年修一次。为了编修地方志,地方官府中一般都设有志局(馆),把修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此外,清代私家撰修的方志、专志,数量也很多。

由于上下重视,清朝的方志发展处于鼎盛时期,省有通志,府有府志,州有州志,县有县志,还有各种专志。据统计,在我国现存的8300多种志书中,仅清一代就独占5700多种,其中以康熙、乾隆年间最多。就宁夏而言,自明至今传世的且以志而名的旧志有30种,其中清代的就有15种。

2.两个派别,针锋相对。由于方志事业的发展,许多著名学者开始对方志的性质、作用、体例及编纂方法等进行理论探讨,形成了两个派别,即考据派与文献派。

()考据派。考据派,亦称“地理派”“厚古派”“旧派”。代表人物是戴震、洪亮吉、孙星衍等。他们主张修志重在考证地理沿革,且又主张以考证历史为主,此派指导思想是崇古薄今,认为方志是地理书。

戴震是考据之风盛行时出现的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为一代考据大师,他认为“夫志以考地理,但悉心于地理沿革,则志事已竟”。洪亮吉是考据派中坚人物,他认为编修方志的重点在于地理,反对修志过程中的不良风气,主张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既不失之于简,又不失之于滥。

(2)文献派。文献派,亦称“详今派”“历史派”“新派”。代表人物首推著名的方志学家章学诚,还有谢启昆、阮元等,他们认为方志是史书。

章学诚对方志研究提出了许多影响后世的理论。首先,他认为方志是史书,地理沿革只是方志内容的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志属信史”“志乃史体”,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其次,他认为一部方志要讲求实用,“修志者,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其主要作用在于“裨风教”。第三,在方志的体例方面,主张立“三书”定“四体”。“三书”,即将志书分为志、掌故、文征三大部分,另加丛谈。志包括记、表、考、传、图、略六体;掌故指档案材料汇编;文征是各类诗文汇编;丛谈即异闻、杂说。“四体”,即用记、年谱、考、传4种体裁记录方志的内容。他还强调在写作过程中要克服“五难”(修志中容易碰到的5个问题),排除“八忌”(修志中应注意预防的8种弊病),确立“四要”(编纂志书的标准,即简、严、核、雅)。

清代是方志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众家从方志的起源、功能、体例及编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推进了方志学体系的建立和方志学的形成。特别是章学诚系统科学地论述了方志理论,建立了较为完整、系统、科学的方志学体系。梁启超说:“方志学之成立,自实斋(章学诚的字)始也。”

民国时期,新旧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根本不具备修志的物质前提和社会条件,修志因此步入衰败时期。从全国范围来讲,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其间,北洋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也曾先后发布过编纂地方志的命令。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发文,要求各地纂修地方志。民国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修志事例概要》,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又公布《地方志纂修办法》,将地方志分为省志、市志、县志3类,并规定省志30年一修,市志及县志15年一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民政府重新颁布《地方志书纂修方法》,规定凡未设立修志馆的省、市、县,应设立文献委员会,负责修志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省当局对编修志书根本不感兴趣,只是为敷衍上级,筹措少量经费,临时找人兼职,修志馆大都没有从事地方志书的编纂,即使编志,也是抄袭旧志,没有体例创新。但是,一些从事方志研究的学者,仍笔耕不辍,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理论名著,如李泰芬的《方志学》、王葆心的《方志学发微》、黎锦熙的《方志今议》、傅振伦的《中国方志学通论》等。在方志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民国时期的志书也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和进步,比较注重国计民生的记载,提高了方志的使用价值,方志目录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国旧方志发展到民国时期,最终衰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形成,社会主义新型方志随之诞生了。

同类推荐
  • 穿越之王的宠妃

    穿越之王的宠妃

    染星辰,好不容易熬完大学课程,拿到毕业证书,终于可以向老爸提出环游世界的梦想,结果就在她的第一站西安兵马俑一朝穿越,从此梦想真就仅仅成为了梦~想!但是,染星辰是什么人啊,穿越就穿越吧,反正小说看多了,常常也幻想着要是有一天穿越了一定不像那些女主一样老想着回去,定要好好游历一番再做定夺。这下刚好正中她下怀。可是她却没逃脱一般女主都穿越到宫中的命运,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先看看古代的皇宫,看看自己的夫君,看看自己的容貌再说。。。
  • 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镜月寒霜

    镜月寒霜

    落凤岭下,颖水岸片,燕国王子慕容镜月看到惨死的皇姐绥阳公主,满眼血泪,起誓要荡平宋帝国。而颖水南岸据此30里处风霖渡口边太子刘寒诩正带着迎亲的队伍等待着绥阳公主一行的到来,而危机也即将开始,燕宋大战在即,或许还有其他力量的存在,将星云集,忠奸难辨,历史的车轮带着波澜壮阔的故事前行……
  • 明末铁血生涯

    明末铁血生涯

    莫名其妙穿越到明末,然后莫名其妙拥有了金手指,该干什么?妈的,当然是拳打天下不平事,脚踢世间魑魅鬼。说白了这就是一个人回到明末,暴打一切敌人的故事。
  • 百家三国

    百家三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热门推荐
  • 原来你一直住在我心里

    原来你一直住在我心里

    度过了初中生活,很快就进入到了高中。想不到这一次的升学,竟发生了一件改变了何晓淇一生的事···她爱上了腹黑的顾辰枫,却又迟迟不敢开口告白,最后她是否能拥有这份爱情呢?
  • 都市散花瞳

    都市散花瞳

    一个梦境,一幅古画,一朵桃花,演绎一段穿越古今的未了情缘。看林玉使用超能散花瞳,怎样纵横商海,游戏花都,御控生灵……——————————————————————————————散花瞳能力1,控制花木生长2,在有花香的环境中可以看透人的心思3,花香达到一定浓度可以控制人的意志散花瞳通过花香与周围世界产生联系,在有花香的环境中修炼,练到极致,即使花香浓度很低,也会控制人的意志!**********************************************************ps:几经磨难,强势出击,都市散花瞳,精彩无限,欢迎收藏+推荐!
  • 印法参同

    印法参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混沌初开之荆棘路

    混沌初开之荆棘路

    当大地不再平静,当苍穹不再宁静,当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哭号着,叫着天地的时候,是谁?是谁站出来,站在山巅,仰头咆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你?我不屑!”“是你?我不甘!”“是天?若天主沉浮!我欲掀翻这无道之天!”“是地?若大地主天下沉浮!我欲塌裂这无法之地!”“君不见,流血票奴三百里,君不见,独叹天下人生路!”路有悲歌呼:“美酒以饯行,歌之舞之,今君一别,再无相见之日!”“吾等先行,问天问地,尔等再行,披荆斩棘,开万族之路!”………………
  • 月如霜曲断肠

    月如霜曲断肠

    弄玉箫,与谁听,相思难遣,望断红尘路。三年前的荒原雪湮没了最初的爱情和最后的背叛,萧飞为救姐姐萧落和心上人杜若葬身荒原,萧落痛失至亲,加之爱侣背叛,负气出走,避世隐居于柳湖畔的听月水榭。心未死,犹可闻。萧落终受杜若之邀重返璇玑阁,却发现杜若即将嫁作他人妇,她又该怎样面对昔日的恋人秦焜和接踵而至的阴谋……千年前覆灭的天虞教重现江湖,上古失落的传说将众人的命运缠绕成线。当灵魂错置之时,轮回静灭之后,你可还记得,这一切是一唱惊天的阴谋,还是一个无尽的期许?原来,我们都逃不过宿命的安排。
  • 次元天选

    次元天选

    纪元前的一场爆炸给真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毁灭与动荡,方舟计划由此诞生——这是幻想起源之前的故事。PS:动漫类,PPS:新人新书,幻想起源系列,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 剑经

    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山海经(第九卷)

    山海经(第九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是对该书进行了解读。
  • 我的斗气装甲有点萌

    我的斗气装甲有点萌

    这是一个天赋树被点歪了的斗气世界。这里没有肉身成圣,有的只是斗气外骨骼延伸装甲,有会在天上飞的斗气战舰,也有会自我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还有地球人的入侵……诶,等等,地球人入侵了?我只能再活一年了,能明年再来吗?身患绝症,只余下一年寿命的王水因意外穿上了一件实验型的斗气装甲,从那之后,想谈一场恋爱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变成武器的人工少女,和来自术士位面的呆萌术士便从他的生活中接踵而至。“说实话,一开始上头说要让我开水晶宫的时候,我是拒绝的,但是……”王水看了一眼身后那群杀气腾腾的少女,立马转口说道,“开水晶宫,立马就开,马上就开,谁不让我开我跟谁急我跟你们说……”
  • 春安山

    春安山

    作品紧紧围绕大批现役军人开进山区后,开展治贫,治堵的故事而展开。现役军人敢说敢为,终于赋予了大佛团长他改变山区面貌的决心;而地方保守势力的阻挠,使他要冲破现有条条块块的界限;架桥开路,需要专业人才,使大佛团长要突破现行政策的屏障,请右派出山。军威赋予他的威严,但他又为人父亲,父爱使他面对女知青陈小娟家庭的困惑,伸出了救援之手,从此使他陷入了严峻的政治旋涡。最终道德与事实,使他获得了救赎。在他找回了失散20多年的儿子后,深感对家庭的愧疚,于是一个大家庭的重任赋予了他,展现当代军人全新的家庭观念和人性美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