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他人的便宜,而自己却不肯付出任何代价。要遵守要竞争也要合作的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而自己再强大,也总会有一天,沦为激战场上的弱者,付出惨痛的代价。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者计算为1分,而输棋者计算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 (——1)=0.这个等式表明,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原理。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
但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
彼特是一位会计师,满怀雄心壮志的企业新贵,凡事精打细算,不浪费任何资源,不放弃任何机会,要让自己随时保持在优势状态,无论大、小事情,绝不让他人越雷池一步!他甚至还运用了一些神不知、鬼不觉的手腕,把许多同业人士压在自己底下,以确保自己的地位。果然,彼特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占尽了所有的好处,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商场大亨。可是他并不快乐!总觉得生活中好象少了点什么,于是他越来越忧闷,越来越没笑容,最后,得了轻微的忧郁症。他去看一位心理治疗师,治疗师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写了一句话:“每天去帮助一个身旁的人。”然后,便要他拿去,两个礼拜后再来回诊。彼特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把处方单拿回家了。两个礼拜以后,彼得又来到治疗师面前,但这次却是堆满笑容地推开了门。“情况怎么样?”治疗师问,彼特开心地回答:“真是太奇妙了!当我肯用的时间、精力,同他人得到同样的东西后,居然得到一种说不出口的欣喜感呢!”
由此可见,即便一个人能够在竞争中回回占到上风,谋取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他也未必就是最大的赢家。而通过有效合作,通过帮助他人,皆大欢喜的情况便可能出现。
在企业中,老板要依赖员工,却也要管理员工;员工要依靠老板,却也要协助老板。所以说,老板和员工相辅相成的关系势必就注定了双方之间的博弈关系。跟老板开口,就是对这种博弈关系善加利用的艺术。如果在某些必要的时刻,你不得不和老板谈判,怎么样的博弈方法是最恰当最适用的?怎样将老板和员工之间原本对立的局面转换到“双赢”局面?
新华网《博弈:跟老板开口的艺术》一文,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David(法国人),某咨询公司IT工程师,随着老板到上海发展。公司刚刚起步,人手不够,他是新公司的第一名员工。他本身就很喜欢中国文化,考虑到以后可能会长久地留在上海工作,决定要把中文学好。在法国的时候,他就学过一年多中文,所以需要有中国人每天与他练习口语。但是随着老板来异国发展,目前也等于是“穷光蛋”一个,除去租房、日用开销,上中文课的费用就很不希望是自己来承担。
他跟老板沟通过,希望公司来支付语言课程的费用。由于老板本人也是一个中文爱好者,也正在学习中文,对此表示十分理解。在谈完条件后,最终达成协议:David以每天更多的工作时间来回报公司为支付他的学费。现在老板每天都有中文老师来跟他对话、教他单词,但是他所付出的代价是每天工作将近15个小时。由于公司在创立的初期,的确是一个非常时期,也需要人手来从事高强度的工作,所以David的贡献对公司还是很重要的。就这样,他以自己的时间实现了和老板谈判的交换条件。
可见,做事有时候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某一端高,另一端低,就是要高低交替,这样,整个过程才会好玩,才会快乐!一个永远不吃亏,不愿让步的人,即便真讨到了不少好处,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整个人际互动却失去应有的乐趣,对自己或对方都是一种遗憾。
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他人的便宜,而自己却不肯付出任何代价。要遵守要竞争也要合作的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而自己再强大,也总会有一天,沦为激战场上的弱者,付出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