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6200000001

第1章 序言

1516年当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一书出版后,一个臆造而成且充满想象的新词如幽灵一样开始在欧洲流传,并招来了各种各样的首肯或批判。但无论人们怎样对待它,肯定也好,否定也罢,它都以自己的存在顽强地向各个领域渗透,并逐步成为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通行语,同时,它也以自己不可遏制的魅力向文学渗透,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形成了文学的一种类型,这就是Utopia(乌托邦),以它为意念所构造的文学就是乌托邦文学。

20世纪初,当严复通过翻译亚丹·斯密的《原富》将这一词语以概念的形式介绍到中国后,也引起了中国学界的注意,并得到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文化与革命先驱的重视,唤起了以他们为代表的那些深受传统“大同”思想影响人士的青睐,并由此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成为了先驱们构想未来中国社会情景与文化景观的理性依托及思想资源,也成为了像梁启超一样的文人们文学创作的审美想象依据。但,也许是汉语“乌有”的提示作用,也许是释义过程中理解的偏颇,也许是“词义在跨语际旅行中产生巨大的变异”的关系,也许是近百年来中国的苦难历史与现实实在无法容纳它虚构的“黄金世界”的客观原因,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发展与文化建构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随着现实给予人们的屈辱感、忧郁感以及与此伴生的不平、不满、愤懑、怨恨情绪的不断积累,乌托邦所寄寓的虚幻的“黄金世界”逐渐被否定的声浪所淹没,也被以鲁迅为代表的睿智的思想家和关注现实、关注人的解放的文学家所拒绝。鲁迅曾在《野草·影的告别》中说:“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明确地表达了对乌托邦的否定与拒绝。新中国成立后,对乌托邦的否定不仅是学术性的,也不仅仅是政治性的,而是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指斥一切不切实际的想法、言论及行为的代名词,并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价值立场的心理定势。在这样的社会与文化语境之中,以乌托邦为角度的文学研究也就自然地形成了一种“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局面。进入我们习惯地称为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文学研究的这样的局面也没有根本性的改观,人们固然不再如之前一样谈乌托邦即色变了,但否定性的思维及谨慎的态度仍是一种主导性的集体无意识,虚幻仍是人们对那些具有乌托邦特征的文学作品的美学与历史意义的基本界定,局部的研究和个体性的批评是其主要的格局。但,关于乌托邦与文学,关于乌托邦文学的研究毕竟破冰而扬帆了。正是在这样的社会与学术背景之下,本书的作者周黎燕也开始了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工作。

2004年,周黎燕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在我门下攻读博士学位,她勤奋好学,善于钻研又颇具慧心,不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投注了大量精力,而且广泛地阅读了中外哲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心理学、文艺学等方面的著作,从而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2005年5月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当她将一份博士论文构想的提纲交给我,在一瞥之间,我没有记住论文构想的题目是什么,但却被“乌托邦”三个字吸引住了,因为,在我的意识中,乌托邦不说是一个应该否定的对象,也起码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研究对象。于是,我也不管她还坐在我的办公桌前,拿起提纲仔细地阅读起来。一气读完,我陷入了沉思,我固然佩服她的勇气与智慧,但更多的是一种担心。我的担心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在乌托邦这样一个仍然存在争议的概念之下展开研究,是否能如愿呢?其次,乌托邦文学是西方文学的一种文类,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也形成了相应的艺术规范和理论的自觉,但它毕竟是一种外来的审美形式,是在西方文化环境,特别是宗教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中国实用理性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虽然也孕育出了陶渊明的《桃花源》之类的作品,但并没有文类的自觉,也当然没有完整的、关于乌托邦文学的理论表述。进入现代,中国文坛也没有这一文类的理论表述。也就是说,如果要研究中国现代,包括近代乃至于当代中国的乌托邦文学,就只能借用西方的理论资源,而在借用的过程中,中国学界每每表现出的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硬性框套的弊病,又不能不让我警惕。其三,即使按照乌托邦文学的规范,将她所认可的中国近代、现代的文学现象纳入其中,是否就能解读出新的意蕴、新的规范、新的景观呢?

我虽然担心,但也不好断然否定她的选题,因为我毕竟在这些方面还没有系统地涉猎,更没有整体和深入的思考。于是,我告诉她,是否能列出一个更为详尽的提纲给我。她答应了,我们预定了下次再交换意见的时间。她走以后,我为了更好地履行我的职责,也找了一堆有关乌托邦与文学的资料来看,经过一番自我陶冶,对乌托邦及其与文学的问题也有了一些了解。大约一个月后,周黎燕将一份近两万字的详尽提纲交给了我,提纲论证较为充分,问题意识十分明确,我读完后终于首肯了她论文的选题,并引发了一个联想,我想,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所借鉴的是傅里叶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既然他们能在非科学的理论中发现合理的内核并创造出科学的系统理论,那么这也说明即使是非科学的理论也能成为创新的资源,更何况是有争议的理论(如乌托邦)呢?又更何况是关于乌托邦文学的问题呢?

暑来寒往,当进入2006年冬天的时候,周黎燕完成了她论文的初稿,后来又经过几次修改、充实、推敲,到2007年4月终于定稿,同年6月,她提交了论文,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而我先前所担心的三个问题,在她的论文中也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就乌托邦的所指及其历史来看,论文不仅进行了语义学的辨析,更进行了学理性的梳理与考察,既考察了其本体的意义,也较有说服力地论证了其指向未来又针对现实的价值追求,既分析了乌托邦本身所具有的“世俗化”倾向及积极意义,也分析了其消极的作用及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性,既注意了西方乌托邦的理论资源,也考察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思想中的乌托邦意识,从而为自己论文的展开打下了一个很稳妥的基础。就对乌托邦文学的规范、特点、意义的分析来看,论文较好地将中西乌托邦文学的传统进行了比较与辨析,对西方乌托邦文学理论的借鉴并没有生吞活剥,更没有削足适履地简单框套,而是侧重从艺术精神的层面和价值追求的层面借用其相关的理论资源展开自己的论述,显得较为得心应手。而我最为担心的第三个问题,即创新的问题,在论文中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关于中国近代语境中的政治乌托邦文学、现代语境中的乡土乌托邦文学和革命乌托邦文学的论述,所涉及的对象分别是近代“新小说”、科幻小说,现代京派小说和左翼小说,这些对象并不是到现在才引人关注,而是早已进入学界研究视野且研究成果相当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论文要创新,的确很有难度,但难度与机遇又是相联系的,当难度一旦被突破,也就成为了机遇。

论文的突破就在于以思想史的理论资源为先导,搜集、辨析、比照大量相关现代文学、史学资料,在此基础上,考察乌托邦想象的文学史意义。理论佐证与史料考辨为文学研究奠定扎实而严谨的学理基础,避免了文本研究“症候式”解读的空泛与单薄。而以史为证,论从史出,思、史、文三者的交融汇合保证了研究的朴实与稳固。如此,关于乌托邦在中国近现代小说书写的考察不再是为了单纯展现乌托邦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表征,也不是仅仅为了观照文学想象而寻找一种理论武器,而在于考察乌托邦在民国史的背景下,其具象表现以及与现代文学史之建构发生关系的方式和途径,解读乌托邦如何冲击与改变现代文学的文学理念、审美原则、艺术精神和表现形式,显示其吸纳与宣扬乌托邦思想特质的文学想象的丰富性与独异性,从而力图为“重写”现代文学史提供一份借鉴与启示。

后来,她又对论文进行了一定的充实和修改,其中,加入了一些内容,如第四章第一节中关于夏衍《上海屋檐下》的论述,第三节关于叶紫《星》的论述等。这些内容的加入在我看来虽然不足以提升关于中国近代、现代乌托邦文学书写的研究境界,却也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研究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材料,拓展了研究的视野,还是值得称道的。现在这本在原来博士论文基础上经过修改、充实的书稿就要出版了,我想这既可以看作是周黎燕“在路上”的学术生涯的一个小结,也是其学术追求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衷心希望她收获更多的成果。

许祖华

2011年9月29日于武汉

同类推荐
  • 飘过的一瞬间

    飘过的一瞬间

    本书是一本诗歌集。作者是一名基层团干,他热爱本职工作又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他用独特的视角和饱含深情的笔触,讴歌时代,欧歌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事业、对人生、对人性的深情博爱,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催人奋进,发人深省。
  • 古诗鉴赏金典

    古诗鉴赏金典

    该书是根据新课标高中教科书、新课标高考大纲“古代诗文阅读”考点编着的。该书从读懂古诗的各种有关知识入手,细致讲解,深入浅出;紧扣考点的各类内容,以历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为依据,总结出各种考查内容的答题方法和格式,可以使学生以简驭繁,以少总多。
  • 斑色如陶(在场主义散文丛书)

    斑色如陶(在场主义散文丛书)

    《斑色如陶》是作者近年来的散文优秀作品的结集。作者以朴实|智慧的语言,记述了往日的生活轨迹,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生活的深切体验。
  •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世纪的约会

    世纪的约会

    面对世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命感悟方式与生存审视态度。可以说,耿朝晖正是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出自身主体意识对客观现实的心灵回答。读罢《世纪的约会》,掩卷沉思,感触颇深。凭心而论,近年来,受社会商业化无情冲击,缪斯堡垒坍塌,新诗队伍萎缩,像耿朝晖如此钟情于新诗的探索者越来越少。
热门推荐
  • 最后,决定爱上你

    最后,决定爱上你

    卢杉:“初见,你是我的学长,新生见面会上,你站在讲台上演讲,那时心里“噗通,噗通”跳个不停,我想这就是一见钟情吧!”吴擎:“我是家族的继承人,为此不能有任何的弱点,预示着我不能有任何的七情六欲,“吴擎,无情”命中注定吗?”韩子韵:“卢杉,我曾说过我可以为了你倾尽我的所有,但卢杉啊!我喜欢上了一个爱你的人呐”韩子奇:“妹啊,你把哥喜欢的人带到了我身边,原来那个冷冰冰的人也会变啊!“卢杉”这次就让我守护你吧!”苏落:“很可笑呢?我你居然爱上了同一个人,这个名义上的妹妹真是让人恶心呐!”季乔帆:“呵,卢杉看见没,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权力,值得吗?到最后只换来了一声枪响,那绝望的滋味不好受吧!”
  • 中元开鬼门

    中元开鬼门

    一不小心穿了,醒来后发现这个世界真精彩,哪里都有惊吓等着她。
  • 流年,浮生若梦

    流年,浮生若梦

    年少时,我心目中有一位“青梅竹马”,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我终于明白那不是我的归宿。初遇霸道总裁,我便被宠了个透彻,谁知“青梅竹马”竟在此刻回心转意。好闺蜜竟喜欢上了我的霸道总裁。爱恨纠葛,我在友情和爱情里苦苦挣扎。浮生若梦,只愿似水流年我们各自安好。
  • 默守我心

    默守我心

    这个世界,被我称为守灵星,和地球一样,有人类、动物、植物,还有形形色色的生命,在那里,有一种人可以召唤出“兽印”。而我们的故事也将由此开始。
  • 相宗八要解

    相宗八要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始

    仙始

    楚天羽,出生在修神者达到巅峰的时代,不过他却不能够修炼,因为他的上丹田是封闭的,而修神者必须修炼上丹田,楚天羽注定了是废物。不过楚天羽并未被此打倒,而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新的流派,那就是修仙,既然我的上丹田不能修炼,那我的下丹田呢?那我的中丹田呢?故事由此开始。
  • 重生现代之佛镇苍穹

    重生现代之佛镇苍穹

    现代都市只有尔虞我诈?我的书就只有温暖!现代都市武术传承凋零?我的书给圆你一个江湖梦!现代都市文化入侵剧烈?华国文化五千年传承将在我的世界崛起!现代都市的传奇,巧合以108佛珠重生的木毅带着你走进他的世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生的座右铭!诸神的黄昏后,是长达千年的黑夜!木毅的出现,则让这黑夜有了光芒!千年黑夜后的飞升者,漫天神佛的最后祈祷,黑暗的镇压者,苍穹中最耀眼的金光!!,(ps:本文小白、小愤青、小猥琐,还有就是文中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不灭玄仙

    不灭玄仙

    玄幻、仙界,两大文明,在他们最强盛、辉煌的时代,碰撞在了一起。随即爆发毁天灭地,最残酷的战斗,战灭的界域,打破了日月星辰。最黑暗的时代来临,两大文明最终一起消亡殆尽,整个宇宙处于混沌之中。经过万亿年间的演变轮回,又重新诞生一个强大文明。聂凡遭好友迫害,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玄幻以及仙界传承,从此他的命运和两大文明无法分开。他从九重天开始,以符破天,以身进阶,踏遍星辰,寻找玄仙两脉遗留的人和物,为了传承,与天地为敌,也要重现曾经玄幻,仙界的辉煌。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狩猎神的巫师

    狩猎神的巫师

    林诺作为一位灵魂特殊者,有幸成为了第100800位死神意志的继承者(好吧其实是实验品),当他以为噩梦已经结束的时候,其实真正的噩梦还未开始,当他重新回到那个地方后,林诺微笑着流下了眼泪: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