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整理完毕后,对其的分析就成为另一个关键问题。根据Robert K。Yin(1994)的观点,案例研究分析没有固定的模式,分析方法的选择有赖于研究者的个性、资料的状况以及其他文献的使用。Yin认为,分析之前应该先明确是想验证既有理论还是描述案例来发展新理论,出发点不同会导致后续分析方法的不同:验证理论可以选择类型比对(模式匹配),发展理论可以选择描述解释(内容分析),同时可以使用时间序列和逻辑推理方法。
本书在建立了基于访谈资料的企业案例后,对“裂变型创业”现象和情景给予了基本描绘,但是还没有建立一个分析性架构,还没有实现深入探讨研究主题并力求挖掘初步结论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引入合理有效的分析方法或工具,开展全面深入的资料分析以获取有价值的结论。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从现象中归纳理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实现本研究目标的一种较好选择。
一、扎根理论基本知识介绍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在推动定性研究方法发展上作出了很大贡献。定性研究方法萌芽于20世纪初叶,于六七十年代臻于成熟,是一组各类研究方法的统称,如民族志法、自然探究法、片段分析法、扎根理论研究法、生态样本记录及分析法等,都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定性研究是研究者通过访谈、现场观察及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经历、观点、见解、想法和感觉,并将收集到的资料按一定主题、类别进行编码、归纳和推理的过程。
对定性研究法产生巨大突破的扎根理论,最早由格拉斯(Galsser)和斯特劳斯(Strauss)于1967年在《扎根理论之发现:质化研究的策略》中提出。后来,斯特劳斯和考宾在《质化研究基础:扎根理论的程序和技术》(1990)一书中,迈尔斯和休伯曼在《质化资料分析:新方法手册》(1993)一书中,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斯特劳斯和考宾指出,扎根理论强调理论的发展,而且该理论植根于所收集的现实资料,以及资料与分析的持续互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个不断比较、思考、分析、转化资料成概念以建立理论的过程,其分析过程科学而严密。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特点在于认为社会学需要建立理论,认为定性研究或任何研究都应着重资料分析与理论建立。而且,扎根理论形成的理论被称为实质理论(Substantive),也就是对特定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深度揭示,这有别于定量方法的形式理论(Formal),后者是一种系统化的、超越具体情景的寻求普遍适用的理论。
扎根理论虽然属于定性研究方法,但是却克服了某些定性研究方法过分强调事实性描述而缺乏理论深度的缺点。使用这种研究方法的研究人员希望提炼出与其他学科理论相联系的结论来深入解释社会现象。当然,这种联系应该是累积或渐进式的,理论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构建。只有这样,理论才会是累积的,那些与数据不相符的理论解释才会被抛弃。扎根理论方法不是僵化的教条,它具有极强的“可调节性”。虽然扎根理论以归纳为特征,它同时也使用演绎法。“为了构建一个扎根理论,我们不必把所有的新范畴都找出来,同样也不能把相关文献中的所有范畴都加以忽略。我们的任务是在数据和已有的有效范畴之间展示出自然的相适性。”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核心是资料分析过程,该过程以理论归纳为主,理论演绎为辅。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是一并发生、同时进行、连续循环的过程。其资料收集方法与其他定性研究没有太大区别,而其资料分析则要求严格。扎根理论对资料的分析称为译码(Coding),指将所收集或转译的文字资料加以分解、指认现象、将现象概念化,再以适当方式将概念重新抽象、提升和综合为范畴以及核心范畴的操作化过程。该过程要忠实于资料,挖掘出资料的范畴,识别出范畴的性质和维度。范畴间复杂交错的本质关系就是研究所得的理论,扎根研究之目的在于从理论层次上描述现象的本质意义。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回顾,得出比较规范的扎根理论研究流程。
二、扎根理论的资料分析过程
扎根理论方法对资料的分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依次为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扎根方法的三重译码分析并不是完全分离、互不影响的,恰恰相反,每一个译码阶段都与其他阶段紧密关联,研究者也要不断地在各个阶段之间跳跃、往复。扎根理论的译码阶段内容。
(一)开放性译码
开放性译码指将企业资料记录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也就是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并把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综合的过程。开放性译码的目的在于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也就是处理聚敛(Convergence)问题。开放性译码的程序为贴标签(定义现象)—初步概念化—概念化—挖掘范畴—发掘范畴的性质和维度。对范畴性质和维度(指性质的连续性分布)进行界定,是为确保概念到范畴的提炼操作尽量科学、贴切。
概念和范畴的命名也有多重来源:有的来自文献资料,有的来自访谈记录,有的是笔者研讨的结果。同时,概念和范畴的得出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为了找到最能反映资料本质的概念和范畴,我们在资料和概念、范畴间不断地循环往复考察。
(二)主轴译码
主轴译码是指通过运用“因果条件?邛现象?邛脉络?邛中介条件?邛行动/互动策略?邛结果”这一典范模型,将开放性译码中得出的各项范畴联结在一起的过程。主轴译码并不是要把范畴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全面的理论架构,而只是要发展“主范畴”和“副范畴”。换言之,主轴译码要做的仍然是发展范畴,只不过比发展其性质和维度更进一步而已。典范模型是扎根理论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用以将范畴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挖掘范畴的含义。我们可以利用产生某个事件(主范畴)的条件、这个事件所寄寓的脉络(也就是该范畴在维度的位置),以及在事件中行动者采用的策略和采用后的结果,来帮助我们更多、更准确地把握该主范畴(事件)。因此,条件、脉络、策略和结果虽然也都是范畴,但都是与某一“主范畴”有关而用来帮助了解该主范畴的,将其称为副范畴。典范模型建构起了范畴/概念间的紧密关系,通过典范模型我们对主范畴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
(三)选择性译码
选择性译码是指选择核心范畴,把它系统地和其他范畴予以联系,验证其间的关系,并把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补充整齐的过程。该过程的主要任务包括识别出能够统领其他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用所有资料及由此开发出来的范畴、关系等扼要说明全部现象,即开发故事线;通过典范模型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联结,用所有资料验证这些联结关系;继续开发范畴使其具有更细微、更完备的特征。选择性译码中的统合资料与主轴译码差别不大,只不过它所处理的分析层次更为抽象。
根据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围绕核心范畴、主副范畴以及所有范畴和概念而构建的立体网络关系,就是研究的结论。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的分析已经体现了理论的雏形,但“理论的扎根”还有待于运用所有资料来验证范畴和关系。理论扎根的过程是“保持资料与理论间来来回回的互动性,不断将来自现实世界的资料,转化成较高的抽象层次的范畴、维度与概念,并建构概念之间的关系,直到理论性饱和为止”。
三、扎根理论与个案、访谈结合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剧这一特殊历史背景,加上创业活动本身具有的动态复杂性,使得创业研究的难度越发加大,尤其是对于裂变型创业这一比较新、比较复杂的课题,更是如此。根据裂变型创业这一研究主题的特性,案例研究是一种比较合适的研究工具。案例研究适合我们选定的研究主题,不仅是因为我们可以找到裂变型创业的一些经典个案,更因为个案研究的优势使然。在试图研究真实环境中发生的现象时,特别是在现象及其关联的界限不是非常明显之时,个案研究是非常合适的方法(Yin,1981)。作为一种可以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可以描述事物在某一时点的特征,还可以描述事物在较长历史时空中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它不仅可以描述与现象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因素,而且可以分析这些因素在事物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作用的机理。个案研究可以处理多维、复杂和难以定量化的各种因素,是验证和发展理论的重要工具。因此,个案研究非常适合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的裂变型创业领域的研究,从而成为本书个案选取和资料收集、整理的基本方法。
同时,裂变型创业企业研究相对不足,缺乏可直接借鉴的理论成果供参考这一事实,使得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成为案例分析的最佳工具。扎根理论方法在社会学领域的运用较广,在企业研究领域则没有太多尝试,该方法的特点在于认为社会学需要建立理论。考虑到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所具有的“理论建构”特点,以及本书拟归纳提炼出裂变型创业有关理论结论的目标,决定以扎根理论方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只有当我们研究的主题方向比较新颖,比较有可能存在理论空白点的时候,才有必要去选择扎根理论方法。这不仅是因为扎根理论方法的运用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而且是为了我们的研究能够有所收获:我们不太可能通过一次扎根理论分析就归纳出一个成熟的理论,但我们的研究结论至少要能对现有理论体系有一个较大的突破,起码是有较好的补充作用。因此,识别、选择那些能够发挥扎根理论方法优势的研究主题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企业管理领域很难轻易找到等待我们去构建新理论的领域。为了能够找到理想的研究主题,需要扎根理论使用者对有关领域的既有成果非常熟悉,对该领域的实践发展非常敏感,而且能够积累经验,强化和提升自己的“理论直觉”和“理论敏感性”。
虽然扎根理论方法在本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资料分析上,但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个关键环节:资料收集。扎根理论方法是一个既包含理论演绎又包含理论归纳且以归纳为主的过程,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是一并发生、同时进行、连续循环的。具体而言,扎根理论的资料收集方法与其他定性研究法(比如个案法)的区别在于动态补充性以及重点调整性,也就是研究者要以研究过程中分析所得的暂时结论为指导,不断审查资料的储备丰裕度,不断校准资料获取的方向。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说,个案研究的资料收集一般是一次性的,而扎根理论的资料收集却是多次、重复、补充和循环的,是随着研究进展而进行的,这里面还可能会发生资料收集重点和方向的转移。扎根理论这种定性的研究方法,兼具了可以在研究中识别、洞察理论空白并加以追踪挖掘,以及资料分析中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这两大优点,从而弥补了定量方法不易于深入挖掘现象信息、其他定性研究方法(比如个案研究)的资料分析(译码)不很系统的问题。扎根理论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个案研究中资料收集和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得个案研究法得以再次复兴。扎根理论和个案研究两种方法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促进良好理论的产生。而深入访谈法只是我们获取资料的一种具体手段而已,是要服从和服务于诸如扎根理论或个案研究这类主要研究方法的,其自身不可能实现理论创新。
本章小结
个案研究法、深入访谈法和扎根理论法都是非常有效的定性研究方法,分别适合于不同的研究思路、研究类型和研究主题。本书在全面回顾这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深刻挖掘其内涵和优势,并遵循优势合并和嫁接原则,将方法中的优势整合进研究流程。在样本选取和标准设立等方面运用案例研究法,在资料收集方面运用深入访谈法,在资料分析和结论生成方面运用扎根理论法。在有效选取、运用各种企业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建立起了有效的研究架构。
§§第四章 蒙牛的高成长裂变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