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自大军溃败,羞惭悲愤,卧病在床,吐血不止。公元202年夏季,五月,病逝。
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最初,袁绍继妻刘氏,喜爱幼子袁尚,在袁绍面前不断赞扬,袁尚本人也长得仪表堂堂,深得袁绍欢心。袁绍想命袁尚当他的继承人,但并没有公开宣布,而只是先行布置。他命袁谭继承袁绍老哥袁成的香火,这样,依照家法制度,袁绍成了袁谭的叔父,袁谭成了袁绍的侄儿,不能继承袁绍的爵位,为幼子袁尚排除了一项最大障碍,并任命袁谭当青州刺史。
沮授当时进谏说:“一万个人追逐野兔,等到有一个人捉住,其他人都停止行动,为什么?为了是所得权已确定。袁谭明明是长子,应当作你的继承人,却把他逐出中枢,恐怕灾难从此开始。”袁绍掩饰说:“我打算教儿子们各自主持一州,考察他们的能力。”于是命次子袁熙当函州刺史,外甥高干当并州(山西省)刺史,而把幼子袁尚留在身边。
在袁家班的智囊中,袁尚最恨逢纪、审配,而辛评、郭图,则拥护袁谭,跟逢纪、审配,互相仇视。等到袁绍逝世,大家认为袁谭是长子,打算拥戴他继承袁绍的位置,审配等恐怕袁谭一旦掌权,会受到辛评等的谋害,遂假传袁绍的遗命,由袁尚继承。
袁谭奔丧而至,已来迟了一步,于是模仿他的老子袁绍当初那样,也自称车骑将军,驻军黎阳。兄弟两人之间矛盾的种子已深深埋下,只待时机成熟,便破土而出。
秋季,曹操大军横渡黄河北上,袁谭、袁尚还能相互救援,共同拒曹,一连串会战后,袁谭、袁尚不敌,退守自己阵地。
这年,曹操依照“任子”条款(汉王朝规定,部长、郡长级以上官,可以推荐同一母所生的兄弟或自己的儿子,到朝廷当官,称为“任子”。这在平时是一种恩典,而现在,曹操显然要孙权送出人质),要孙权送一个儿子到朝廷,孙权召集高级官员商议,最后听取周瑜的分析,决定不送质子。
公元203年,建安八年,春季,曹操再次北上,攻击黎阳。袁谭、袁尚联合起来在城下迎敌,大败,逃回邺城。夏季,曹操追到邺城,并不攻城,下令收割田间小麦,将领们都打算乘胜围城,谋士郭嘉说:“袁绍爱他这两个儿子,不知道教谁继承才好。而今,兄弟权力地位相等,各有党羽;如果我们攻击太急,兄弟就会合作自保;如果给他们一段时间,内讧一定会爆发。我们不如向南图谋荆州,等待变化,那时再发动攻击,可以一举而定。”曹操说:“对极!”遂率军返回许县,命部将贾信留守黎阳。
曹军一退,兄弟俩果然开始相互猜疑,两人的手下也开始说对方的坏话,以至于兄弟俩终于兵刃相接,大打内战。
袁尚亲自率领大军,攻击袁谭,大败袁谭军。袁谭逃到平原(山东省平原县),据城困守。袁尚把平原层层包围,攻击猛烈。袁谭恐惧,派谋士辛评的老弟辛毗,请求曹操救援。
辛毗抵达西平(河南省西平县)晋见曹操,转达袁谭求救之急。部下官员们一致认为:刘表强大,应先消灭,袁谭、袁尚不过是残烬余火,不足忧虑。此时谋士荀攸却不同意这种看法,向曹操分析道:
“天下正在互决胜负之时,刘表却坐在长江、汉水之间,只求平安,可见他无大志。袁氏家族盘踞四个州的广大地区,武装部队几十万,而袁绍又以宽厚著名,深得民心,如果两个儿子和睦团结,保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仍不能平息。而今,兄弟多恶,势不两全。如果一人把另一个兼并,力量便告集中,力量一旦集中,就不容易对付。现在正应该趁他们拼命内斗,下手夺取,天下可以安定,机会不容丧失。”
曹操赞同荀攸的分析。我们已经几次看到曹操手下的几个谋士荀彧、荀攸、郭嘉等每每到局面混乱、形势危急之时,头脑都异常冷静,不像一般将领那样为表面形势所惑,分析剖理,往往指出关键所在,提出一举定乾坤的谋略,更可贵的是曹操总能冷静地听从他们的建议,做出最后的正确决定,令人感叹,不得不佩服。
冬季,十月,曹操大军北进,抵达黎阳。袁尚听到曹操渡过黄河,立刻解除对平原的包围返回邺城。此时袁尚的部将吕旷、高翔,背叛袁尚,投降曹操。但袁谭却秘密送给吕旷、高翔将军印信。曹操得知,知道袁谭并不是真心归降,可是,为了安抚他,仍替自己的儿子曹整,聘娶袁谭的女儿,随即班师。
曹操回军以后,为了振作士气,加速统一北方,彻底打垮袁氏势力的进程,对部队进行了整顿,颁布了《败军抵罪令》,规定:自我派遣将领出征以来,只赏有功的而不惩办有罪的,这是不符合国家大法的,从今以后,将领带兵出征,打了败仗要按法律治罪,造成损失的要免去官职和封爵。军令一下,众将领无不警惊,思想上有了压力。
同时因为此时曹操的统治区域迅速扩大,要管理、控制这么多的地方,只感到人手不够,便想从军队中提拔一批有战功、有才能的将吏,去担任地方行政长官。但有人却提出:“军吏虽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国之选”的论点,抵制曹操的这一措施。曹操于是颁布《论吏士行能令》明确提出“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的原则,驳斥持有上面那种论点的人是从竹管里看老虎。并于七月发布《修学令》命令各郡、国都要设置文学官员,满至百户的县设校官,挑选郡里优秀的学生来给予教育,以使仁义谦让的风尚不致消失,并为将来培养一批人才。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正月,曹操北渡黄河,阻塞淇水,使流入白沟,以便运输军粮。
二月,袁尚还不知道亡在眉睫,再向据守平原的袁谭,发动攻击,命部将审配、苏由留守邺城。曹操大军推进到洹水(流泾邺城南面)。苏皮打算作为内应阴谋泄露,出奔曹操。曹操遂抵邺城城下,堆筑土山挖掘地道,发动猛烈攻击,但是一时不能攻下于是留曹洪继续进攻,自己率军往毛城(武安县西)攻击武安县长尹楷,大破尹楷,占领武安,切断了西方并州援军及送粮的队伍。接着又攻击困守邯郸的沮鹄,很快便占领了邯郸,又切断了邺城与北方函州之间的联系,完成了对邺城的战略性孤立和包围。
此时,易阳(河北省牟县)县长韩范、涉县(河北省磁县)县长梁歧,献出县城归降。偏将军徐晃建议曹操:“两个姓袁的还没有铲除,所有的县份,都竖起耳朵,探听我们如何对待这两人归降的人物。因此,对他们两个应该特别奖赏,作给其他城池看。”曹操一听有理,遂封韩范、梁歧关内侯。
五月,曹操采用许攸计策,改变急攻战术,铲平土山,填满地道,另行挖掘壕沟,把邺城围绕一圈,长达40里。一开始挖得很浅,可以涉水而过。审配在城上望见,纵声大笑,没有出兵破坏,没想到半夜里曹操命令全军出动,到天亮时已挖出一条长二丈,深二丈的河床。然后把漳河的水引导注入。邺城跟外界的联系到此全部隔断。一粒粮食不能入城。不久城中便发生饥荒,饿死的百姓超过一半。
袁尚得知邺城被围,立即回军救援,不日便逼近邺城。曹操部下将领,都认为“归师”中人人将殊死作战,不可抵抗,不如避开。曹操却自有他的主张,说:“袁尚如果从大路而来,我们就躲开,如果沿着邺城西边的诸山而来,我们一举就可以使他覆灭。”曹操为什么这么有把握呢?原来他根据兵法判断,袁军若从大道,人怀救本之心,不顾胜负,有必死之态;若沿山而来,则可以前进,也可以后退,有倚险自保的愿望,便没有誓死牺牲决战的决心。
袁尚果然沿着西山南下,抵达城东东阳平亭,距邺城70里,紧傍滏水扎营。夜间,燃起烽火,通知城中守军。城中也燃起烽火呼应。审配于是率军开北门出城,准备跟袁尚内外夹击,瓦解曹操的包围部队。曹操立即攻击审配,审配不能抵御,撤退回城。曹操再回过头来攻击袁尚,袁尚大败,撤退到漳水转弯处筑营。曹操下令大军包围,包围圈还没有完成,袁尚心胆俱裂,不敢再战,派人晋见曹操,要求投降,曹操拒绝,攻击更为猛烈。袁尚乘夜逃走,据守保祁山,曹操穷追不舍,再进军,袁尚部将马延、张凯等,阵前投降,袁尚兵团霎时瓦解,袁尚逃往中山(河北省定县)。
曹操把袁尚大营中辎重,全部接收,得到袁尚的大将军印信、乡侯印信,符节、斧铖,以及头盔19620个,弓、箭、盾、戟,不可胜数。曹操命令拿着这些袁尚的东西向城中展示,守城军士士气崩溃,但审配仍作垂死挣扎。曹操出营视察阵地时,几被审配的伏兵射中。
审配的侄儿审荣,当邺城的东门校尉。八月二日夜,审荣私开城门,迎接曹操军进城。曹操进城后,把审配捉住杀了,然后传令三军,不准杀害袁氏家属,违令者斩。
曹操的长子曹丕从小跟在曹操身边,这时已18岁了。他早就听说袁府华丽壮观,很想去看个究竟,他径自来到袁府,令卫士守在门口,自己拔剑向屋里面走去。但见前厅冷冷清清,文书档案散落满地,再往后堂走去,忽见两个妇人抱头痛哭,曹丕上前问道:
“你们是什么人?”
“妾是袁将军之妻刘氏。”年长的妇人回答。
“那一个呢?”
“是我二儿袁熙之妻甄氏。”
曹丕见甄氏披头散发,哭得像个泪人,近前轻轻撩开散发,见她生得眉清目秀,十分漂亮,心中暗喜,便收起剑,轻声说道:“我是曹将军之子,是奉命来保护你们的,不必害怕。”刘氏一听,立即拉住甄氏向曹丕行礼。甄氏见曹丕两眼直盯自己,不觉脸一红,赶紧低下头来,曹丕立即上前将她扶起,正要向她讲话,忽听门外喊道:“大将军到!”曹丕放开甄氏,正起身往外走,曹操已站在门口,目睹了一切,他厉声问曹丕:“是谁叫你到这里来的?违犯军令,该当何罪!”
刘氏见是曹操,纳头便拜:“正是公子救了我们,愿献甄氏给公子……”曹操看看曹丕,再看看甄氏,便哈哈大笑:“这倒真像我的儿媳妇。”说着便让曹丕把甄氏带回去了。
曹操走出袁府,骑马巡视全城。走不多远,见一队士兵绑着一个人来,曹操近前一看,认得是陈琳,立即下令:“快放,快放!”
“报告将军,此人就是替袁绍写檄文骂您的……”
“知道,知道!”曹操跳下马,亲自给陈琳松了绑,并说道:“你给袁绍写缴文,你要骂就骂我一个人好了,为何把我祖宗八代都骂了?”
陈琳满脸愧色,低声说:“那时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今天我已经认罪,请明公发落吧!”
“算了,算了,过去的事别再提啦。”曹操爽朗地说:“你的文章写得好,那篇《饮马长城窟》我已拜读过,的确不错,以后你就给我写檄文吧。”
说着,叫陈琳也骑上马,与他并辔而行。走着,走着,忽听背后有人高呼“阿瞒!”曹操回头一看,是许攸。
“阿瞒!”许攸拉住曹操的马缰绳,得意地说:“要是没有我,你怎么能到这儿啊!哈哈哈哈!”
众人见许攸如此狂妄无礼,都大为恼火,都用两眼盯着他。曹操只是笑了笑说:“应当给你记头功,是不是?”
许攸听了,又哈哈大笑,转身得意扬扬地走了。这时曹操的近卫对曹操附耳说:“此人简直不像话,刚刚在城门口,他对我说,要是没有我许攸,你们这些将军怎么能在这里进进出出啊?”曹操仍旧笑了笑说:“许攸是我的老朋友,他是说着玩的,别介意。”话是这么说,曹操心里已不是滋味。不久,便发了一道密令,把许攸下了狱,后来又加了个罪名,把他给杀了。
曹操平定了邺城,到此算是占领了冀州,邺城为冀州州城。冀州在曹操所辖各州之中,户口与财富都居首位,曹操对之自然极为重视,便辞去兖州州长,自领冀州牧,经常驻扎冀州。
曹操亲自前往袁绍墓前祭奠,痛哭流涕。他和袁绍少时就已相识,彼此交为好友。方年少时,都是意气丰发,胸有大志,谁料命运之手在冥冥之中控制,两人竟成对手,相互厮杀,水火不容,曹操想起来都不无伤心,人生无常,自己也只是凭借运气才存活至今,稍稍偏差一些,也许就是袁绍在祭奠自己。随即安慰袁绍妻子,发还袁家的金银财宝,致送绸缎布匹,由政府供应生活费用。
当初,袁绍跟曹操一同起兵攻击董卓,袁绍问曹操说:“如果大事不成,什么地方可以据守?”
“你的意思如何?”
袁绍自信地说:“我南靠黄河,北靠燕、代,收容外族兵力,南下夺取政权,岂不是可以成功?”
曹操听了,笑笑,昂然说:“我不在乎土地,而只集合天下英才,正确领导,在什么地方都行。”
如今斗转星移,乾坤略定,两人年青时不在意的一次简短谈话,竟成各自命运的先卦,命运岂非不完全盲目?
曹操延聘崔琰当冀州行政官(别驾),对崔琰说:“昨天翻阅户籍,可以征召到30万人,冀州不愧是个大州。”崔琰回答说:“而今,全国九州,分崩离析,袁家两位兄弟,互相残杀,冀州人民,骨骸暴露在荒郊野外。现在没有听到朝廷的王师慰问民间疾苦拯救他们跳出火坑,却是计较武装力量,把武装力量摆到第一位,岂是冀州人民对你的盼望?”一席话,如当头棒喝,曹操连忙正色向崔琰道歉。
随即发布《蠲河北租赋令》和《抑兼并令》,规定:从曹军进城起,免除一年的田租和赋税;从第二年起,每亩地只准收谷四升,每户出绢二匹,棉二斤,其他不得擅自征收。郡守和国相要严格检查,不要让那些豪强有什么隐藏,致使那些没有权势的百姓替他们多交税。
命令颁布,百姓无不欢庆,民心迅速安定,同时横行不法的豪强也有所收敛,土地兼并也得到了抑制,社会生产开始步入正常轨道。
不久,曹操又颁布《赦袁氏同恶令》,规定:凡一切官员过去跟袁氏做过坏事的,允许他们改恶从善,又针对冀州在袁绍手下时形成的一种很坏的社会风气:结党营私,操纵舆论,排斥异己,颠倒黑白。又下达了一道《整齐风俗令》:
结党营私是古代圣贤所痛恨的,听说冀州风俗,父子分属两派,互相诽谤。以前直不疑没有哥哥,别人却说他与嫂子私通;第五佰鱼三次娶妻都是死了父亲的孤女,却有人说他殴打岳父;王风独断专权,谷永却把他比作忠于周室的申伯;王商忠诚地提了建议,张匡却攻击他搞歪门邪道。这些都是颠倒黑白,欺骗上天和蒙蔽君主的例子。我想整顿社会风气,类似以上的四种现象,若仍存在,我认为是耻辱。
从此,冀州的风气开始好转。
最初,曹操攻击邺城之时,袁绍的外甥高干恐怕曹操会将兵锋指向自己,遂投降了曹操,曹操仍命他当并州州长;而已投降曹操的袁谭此时却变了卦,并攻击袁尚据守的中山,袁尚不能抵抗,逃往幽州,投奔了二哥袁熙。袁谭便把他的部队全部接收,回军驻防龙凑(山东省德县)。曹操写信给袁谭责备他背叛誓言,宣布断绝婚姻关系。等到把袁谭的女儿送回,大军出动攻击袁谭。
这一年,曹操50岁。
次年,即建安十年,曹操率军攻击袁谭的根据地南皮(河上南皮县)。袁谭作殊死抗战,曹军伤亡惨重,打算稍向后撤,减缓攻势。议郎曹纯说:“我们孤军深入,难以维持太久,如果不立即克敌,一旦后退,威力便会丧失。”曹操于是亲自擂动战鼓,作猛烈进攻,终于攻下南皮,斩杀袁谭。青州遂被曹操拥有。
袁尚逃往幽州投奔袁熙以后,在袁谭被消灭的同一个月,袁熙部将焦触等响应曹操,攻击袁熙,袁熙、袁尚只得放弃幽州,逃奔塞外的乌桓部落,于是,幽州也属于曹操了。
袁熙、袁尚投奔乌桓后,鼓动乌桓向塞外侵扰。已经归降曹操的并州刺史高干乘机脱离曹操,想用奇兵袭取邺城,没料曹操早已有了防备,于是,高干又不敢轻率偷袭,只好派兵把守壶关(山西省长治市东南),提防曹操进攻。
曹操在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亲自率兵进攻高干,不久把壶关攻破,高干逃往平阳(山西省临汤县南),向南匈奴单于求救。南匈奴单于慑于曹操的军威,不敢接纳高干,高干只得带领几个卫士,抱头鼠窜,预备逃往荆州投奔刘表,途中被杀。并州从此也并入曹操势力范围之内。
至此,袁谭过去占有的冀、青、幽、并四州,全部落入曹操的手中。曹操自35岁陈留起兵,从最初的几千人,经过近20年的南征北战,终于统一了北方,成为中原最大的军阀割据势力。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春季,二月,曹操从淳于(山东省丘县)返回首都许县。此时北方已经统一,曹操统一全国的大志已经完成一半,不禁踌躇满志,为了奖赏和激励将士们为统一贡献的力量,曹操下令封赏功臣:
我起义兵削平叛乱,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每战必胜,难道是我个人的功劳吗?都是将士们的力量啊!现在天下虽然不完全平定,我应当同将士们一起平定它,而我却独自享受这些功劳,怎能安心呢?现在要赶快定功,进行封赏。
于是奏准汉献帝刘协,大封功臣20余人,全为列侯,其余各依次受封。同时,还下令免除死难将士子女的徭役,并把自己封地的租赋收入,分给他们以及众将、属臣和入伍早的士兵;又赞扬万岁亭侯荀彧的贡献,上《请增封荀彧表》,增加荀彧食邑1000户人家,又打算擢升荀彧为三公;荀彧命荀攸恳切辞让,几十数次之多,曹操才打消原意。
曹操取得冀青幽并四州以后,就直接与塞外的乌桓族为邻。乌桓是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当时还处在奴隶社会晚期,此时的乌桓首领叫蹋顿,势力很强大。袁绍当初为了笼络他,曾拜三郡乌桓的首领蹋顿为单于,并把本家的女儿嫁给乌桓的军事首长作妻子。所以袁绍死后,袁尚、袁熙在曹操作战失败后,就率领军民十余万户投奔到蹋顿那里,蹋顿也乘势和袁尚兄弟联合起来,侵扰中国边境。
曹操为了彻底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巩固河北的统治权,并阻止乌桓族的进扰边境,就决定出兵对乌桓进行反攻。
出兵之前,曹操动员人民,在河北地区开凿“平虏”和“泉州”两渠,使滤沱河、瓜水、沟河、潞河、滦河五条河从河北的饶阳县贯通到河北的东产县,以保证以后行军时粮食运输的畅通无阻。
曹操将向乌桓部落发动大规模攻击,将领们闻讯,纷纷反对,认为袁尚等不过是一群逃犯。乌桓贪得无厌,没有亲爱之心,岂会受袁尚利用?而今,远出塞外讨伐,刘备一定说服刘表,袭击许都,万一发生变化,我们无法反悔。曹操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南面刘表强大,是不能不防,正迟疑着,谋士郭嘉说:
“明公虽然威震天下,但乌桓部落仗恃远在北方蛮荒,一定没有戒备。趁他们没有戒备,发动突击,可以立即破灭他们。袁绍对本国人民及塞外民族,都有恩德,而袁尚兄弟还活在世间,四州人民只因畏惧我们的强大,不得不服。我们并没有恩德加到他们身上。假定放弃他们,大军南征,袁尚用乌桓部众,作为资本,号召所有愿为恩主效死的豪杰之士,到那时候,乌桓大军一旦出动,还有胡人,可能会全体响应,这种情势足以使蹋顿动心,激起他的非分妄想。恐怕青州、冀州将脱幅而去。刘表只是一个坐在那里发表高论的人物,深知自己的才能无法驾御刘备,重用刘备则恐无法控制,轻用刘备则恐刘备不接受指使。我们即使抽空全国兵力,也不要担心。”
曹操于是下定决心,发动大军。从沿海出兵,取道山海关,准备直捣乌桓腹地柳城(辽宁省朝阳县南)。
最初,袁绍几次派人去无终(天津市蓟县)征聘田畴,颁发将军印信,田畴都加以拒绝。等到曹操击败袁绍,曹操听人推荐,也征聘他,田畴立即嘱咐部属为他准备行装。部属说:“从前,袁绍仰慕你,曾多次礼聘,你都不肯去,而今曹操第一次派人前来,你却好像迫不及待,是什么原因?”田畴笑答:“这就是你们不知道了。”便随同使节前往曹操大营,曹操任命他当县县长随同大军进抵无终。
当时已逢盛夏,大雨不止,沿海一带,地势低凹,泥泞难行,而乌桓部落沿边严守险关,大军无法前进。曹操十分忧虑,便向田畴请教,田畴说:“这条道路,夏秋之间,经常发大水,水深不通车马,水浅船又难行,乌桓部落把主力军布防在无终对面,认为那是我们必经之路,不能前进时,自然会撤退。我们如果假装沮丧,宣称班师,另由卢龙塞挺进,越过白檀险阻,再北便进入乌桓部落空虚的后方,路近而行动方便,在他们毫无防备之下,可以不经战斗,生擒蹋顿。”曹操一听,说:“好计谋!”遂向后撤退,在泥沼地带的通路两旁,树立大木牌,宣称:“现在天气盛暑,道路不通,且等到秋季,再行出击。”果然,乌桓派出的探哨看到木牌,认为曹操真的撤退,就回去报告蹋顿,蹋顿也信了,于是对曹操的防御也松懈下来。
曹操在突袭前,征询郭嘉意见,郭嘉说:“军队一旦行动,就要迅速。远隔千里而进行奇袭,辎重太多,难以掌握先机。乌桓部众得到消息,一定加强戒备,不如留下辎重,减轻装备,一旦强行二日路程,急剧挺进,出他们意料之外。”
曹操会意,立即命辎重在后,轻兵在前,命田畴率领他的部众,充当向导,攀登徐无山,向北挺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凿山、填谷,几500余里,穿过白檀、平冈(辽宁省朝阳市),又穿过鲜卑部落王庭,向东直扑柳城。
这时,曹军离柳城只有200里了,乌桓蹋顿闻讯,大吃一惊,忙同袁尚、袁熙率领辽东、辽西和右北平三郡乌桓数万骑兵迎击曹军。
八月,曹操率军攀登白狼山(辽宁省朝阳市西南),突然跟乌桓军遭遇。乌桓联军军力强大,曹操军因系轻装,只有少数战士身穿铠甲,将士们不免心中胆怯。
“别忙,让我仔细看看!”曹操神态自若,登上高峰,往下了望,只见乌桓兵又挤又拥,阵脚散乱,纪律松懈,心里便有了底,于是命张辽、徐晃带领千余骑兵,乘其不备,猛冲下去。自己率军随后接应。乌桓联军措手不及,兵马乱作一团。张辽拍马上前,对准蹋顿,一刀把他斩下马来。袁尚、袁熙见势不妙,拨马往回飞奔。曹操乘胜追击。斩杀胡人、汉人20余万人,一口气占领了柳城。
辽东郡乌桓单于速仆丸,跟袁尚、袁熙一同逃亡,投奔辽东郡长公孙康,随行的仍有数千名骑兵,有人建议曹操追击。曹操说:“不必,我等着公孙康送来袁尚、袁熙的人头。”于是班师。
公孙康果然打算取袁尚、袁熙二人的性命,作为呈献给朝廷的一大功劳。于是在马厩之中,埋伏精兵,然后延请袁尚、袁熙进入。还没有落座,公孙康发动袭击,把二人生擒,立即诛杀,连同速仆丸的人头,一并送给曹操。将领们惊奇不已,询问曹操:“我们撤退之后,公孙康怎么会处决袁尚、袁熙?”曹操说:“公孙康一向畏惧袁尚、袁熙,我们如果急于进攻,他们势将结合在一起,拼力抵抗。只要稍为放松,他们就会自相残杀,形势如此。”曹操悬挂袁尚人头示众,下令三军,有敢哭一声者,处决。袁尚手下的参谋牵招却祭奠悲哭,曹操嘉许他的道德勇气,保荐他当“茂才”。
曹操平定了乌桓,派田畴镇守柳州,自领三军沿海回邺城。同时把被乌桓掳去的10余万汉人带了回来,又将边境上10余万乌桓人迁入内地,与汉人杂居,乌桓的骑兵也被编入曹军,后来随曹操东征西讨,号称“天下名骑”。
此时正值九、十月间,天寒地冻,又逢大旱,200里内找不到饮水,挖凿地面30余丈才见到水,又缺乏粮食,只得屠杀几千匹战马,权且解决缺粮之危。
由于军粮给养的匮乏,谋士郭嘉在途中殆去。曹操闻听后,不禁悲痛欲绝,对众将领道:“你们同我都是同龄人,惟有奉孝年龄最小,我正想派他大用,不料竟半途夭折,真使我伤心,伤心啊!”曹操哭祭后,便命人运送郭嘉的灵柩回许都安葬。
大军即平安抵达安全地带,曹操忽然下令调查最初规劝不要讨伐乌桓的人是谁?大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每人都深怀恐惧。然而,调查之后,曹操依照名单,重重赏赐,说:“我征讨乌桓部落,实在是危险万分,全靠侥幸,虽然成功,只能说是上天保佑但这不是正常行动。各位的意见,才是万全智谋,所以奖励,以后不要闭口不言!”
回想几年前,袁绍不听从田丰的正确谋划,遭到失败,醒悟之时,反因羞愤,杀了田丰。而曹操在大胜之后,却奖赏开始反对他出军的谏士;愚人和英雄,在此可见。愚人是“智从己出”,“恩从己出”,要处处显示他比别人英明;而英雄则处处不如人,处处需要别人的意见。田丰在临刑时,叹息说:“给愚人划策,应该一死。”这是睿智之士的悲哀。曹操度量恢宏,头脑清晰,大胜之后,并没有沾沾自喜,还回顾忠言,无怪得部下为他卖命。愚人失败,英雄成功,岂是偶然?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河北省东亭县西南),山上有巨石矗立峰顶,高数十丈,曹操登山远眺,只见海水滔滔,波澜壮阔,一望无垠。近前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他不由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于是临海赋诗,吟了一首《步出夏门行》。
诗的开头,是乐章的序曲,叙述来到碣石之前自己心里矛盾至惆怅的心理。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译文:
云在走啊雨在下,渡过九江到原野。行前将形势观察,众人争论不相上下。我心里犹疑,不知当听谁的话,大军北征啊经过碣石山,心中忧郁啊来到东海涯。
引章一过,面对大海,诗人的豪迈情怀喷薄而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登上碣石山,把大海眺望。海水摇荡。山岛耸立在水中央。树木丛丛生长野草茂密盛旺。秋风飒飒吹来,大海涌起巨浪。日月运行,好像就在大海之上,星河灿烂,仿佛出自大海的胸膛。十分庆幸啊。用诗歌表达我的理想。
豪情一过,诗人激扬的心绪又转入凝结,回想起残酷的现实,诗人的心中泛起忧伤。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粮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乡土不同,河朔隆寒。流嘶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莑蔌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贤,勇侠者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初冬十月天气,北风吹个不息。天气肃杀冷清,浓霜皑皑满地。早上鵾鸡长鸣,空中鸿雁南飞,老鹰藏在窠内,熊罴躲在洞里。农具都已放置,庄稼场上堆积。客店修整开张,为给客商便利,十分庆幸啊,用诗歌表达我的心意。
各地风水不同,河北异常寒冷,河里漂浮浮冰,船只也难成行。地冻得锥扎不进,田里长满蒿草蔓菁。河水枯竭不流,冰坚能够踏行。坚贞隐士贫困,任勇侠士行非,心中常常叹怨,情绪郁郁伤悲。十分庆幸啊,用诗歌表达我的心情。
“好诗,好诗!”陈琳在旁听着,赞叹不已。曹操用手理了一下头盔里的头发,几根银丝掉在手里,他一惊,哦,毕竟岁月不饶人啊,自己已是53岁的人了,到人生中的晚年啦。可面对汹涌的大海,听着那雄浑的海涛,曹操心中的豪情又被激发出来,他那不甘心命运,永远抗争的心志又澎湃起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然长寿,还有死的一天,腾蛇虽能驾雾,终究化为土灰一团。伏在棚里的老千里马,仍想驰骋在千里关山;胸怀抱负的志士到了晚年,壮志还是丝毫未减。人的寿命长短,不仅在于自然,得到保养的好处,就以益寿延年。十分庆幸啊,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愿。
他那激越澎湃的心声,洪亮高亢的吟诵,掺和着风声、涛声、久久回荡在海空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