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8500000011

第11章 创新与发展

忠信花灯的改革与创新

忠信花灯的原始用途是祭祖,祭祖结束后就要烧掉,这是几百年来的传统。一想到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花灯在村头祠堂才挂几天就要被烧掉,从艺五十多年的花灯老艺人赖明甫对此十分心痛。即使像他这么熟练的老艺人,单独做一盏灯,也要花上三四天时间,从削竹条、钻竹眼、搭架子、剪纸、刻纸、描画、着色、解花糊裱到最后的贴灯裙、写灯联,做一盏灯总共有几十道繁琐的工序。

有的花灯艺人抱怨,做灯不如剪纸和刺绣,做一盏,烧一盏,什么也没有留下。赖明甫对这个问题思考了许久:纸很容易破,外地游客想带也带不走,运出去卖也不可能,就是拿去展览,风吹一下就变形了,只能挂几天,往往被人误以为是劣品。能不能用琉璃纸来代替普通纸,用塑料杆代替竹篾?这对花灯的传统用途又是一个挑战。想保存最好的花灯,就要放弃烧灯的传统;想延续烧灯的传统,就没有人愿意做最好的花灯。对于付出大量心血和劳动的制作者来说,烧灯是一种成就感的破坏,因为艺术讲究灵感,很多即兴创造不可再现。尽力把花灯做好后,他们必然希望能够保存和推广。既要保持传统,又要保存花灯,这就要求在花灯的用途、材质和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

赖海明说,大约在2000年的第二届和2001年的第三届花灯节上,有一对年老的驻华美国记者夫妇,他们对忠信花灯极其赞赏,连续两年都来观摩花灯节。这对美国夫妇说,像这样精致漂亮的花灯,在美国最少可卖到一万美金一盏。他们还建议花灯师父对花灯进行创新,争取让它走出国门。在这件事的触动下,赖海明深切感受到美国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并相信作为民间艺术的忠信花灯终有一天会走出祠堂祖屋,登上大雅之堂。

赖海明独立做花灯,是自1975年高中毕业开始。他自小受到花灯艺术的熏陶,喜欢画画,用心去学习、收集所有与花灯有关的东西,他家里收藏的花灯印板、花种等仅次于赖明甫家。有一次,他陪一个老艺人送订造的花灯,买灯的人顺口问了句“花灯上画的是什么”,老艺人居然张口结舌答不上来。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和方言沟通不畅的原因,一些做灯的老艺人无法准确地表达花灯画面的名称与寓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决定自己画灯。华夏古风讲究“梅兰菊竹四君子,岁寒三友松竹梅”,赖海明依照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大胆创新,将这些具有浓郁中华文化特征的艺术意象一一画在花灯上。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赖海明现在可以在一盏灯上画几十幅不同的图画。在2007年连平忠信花灯展上,他制作出一盏四层六角的龙凤灯,花灯共有24个画面,分别画了不同的图案,名曰蝴蝶恋花、鲤跃龙门、荷花鲤鱼、雄狮滚球、双狮贺喜、双龙戏珠、双凤朝阳、单凤朝阳、龙凤呈祥、喜鹊登梅、宝鸭穿莲、雄鸡报晓、双喜临门、铁树开花、鸳鸯戏水、春梅、夏兰、秋菊、冬竹、国色天香、心中玫瑰、年年有余、一帆风顺、凤求凰。这盏花灯以丰富多彩的画面和精致的造型受到大家的赞赏。自1999年首届忠信花灯节以来,赖海明的创新图案花灯受到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的喜爱,许多人纷纷出高价钱向他购买。他曾以3000元的高价,卖出过几盏花灯。

连平县原政协主席余金照是忠信人,对忠信花灯情有独钟,是忠信花灯革新派代表之一。他认为,忠信花灯要改变上灯祭祖的单一用途,才能在活态传承和发展中得到保护。忠信花灯与上灯习俗是一种民俗事象,一般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形成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往往带有明显的历史性特征。但民俗事象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民俗变异性的规律来看,民俗的变异性是与传承性密切联系、相互适应而又在民俗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新的特征。它同时又与历史性、地方性特征有着紧密联系,标志着民俗事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流传中出现种种的变化。可见,民俗的传承性,绝不可以理解为原封不动地照搬,一成不变;传承不等于单纯的“复制”与“翻版”。民俗的传承性与变异性是矛盾统一的,只有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发展或变异过程中的传承,绝没有只传承不变异发展抑或一味变革而没有传承的民俗事象。

历史在前进,人的思想观念、审美标准、生活需求等也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改变,传统的忠信花灯也不例外。现在,连平县政府和人民群众都已达成共识,要做好忠信花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使这一客家民间艺术奇葩在客家文化的百花丛中,再度绚丽绽放。

忠信花灯是客家人远离故土、长途迁徙、崇宗敬祖的历史产物。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忠信花灯的传统习俗也有了很大改变。

上灯习俗的改变与创新

客家人在严酷陌生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形成了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和一些陈规陋习。新中国成立后,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客家人也逐步接受了“男女都一样”的观念。如,过去长辈先人建坟立碑只刻儿子、孙子的名字,现在女儿、孙女也一样刻在碑上了;过去女儿不上族谱,现在也记上族谱了;只为添丁而上的花灯,现在也有人生男生女都上灯摆花灯酒了;从前男人到女家生活被视为是无能、丢人的事,现在被看作是很正常的现象。诸如种种,说明过去那种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物质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展进步,客家人也不例外。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给忠信花灯及上灯习俗赋予了新的意义。过去忠信花灯纯粹是用作祭祖、祈子、求福,现在在喜事庆典、节日娱乐等活动中都被广泛运用来营造喜庆祥和气氛。如今在忠信地区,生男育女、娶妻嫁女、长者做寿、乔迁新居、工程奠基竣工、商铺开张、儿女考上大学等,大凡好事喜事,常常都会选择上花灯以示祝贺。花灯作为一种观赏性的装饰物,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喜庆场合。

花灯文化的延伸

忠信花灯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了弘扬,忠信花灯和上灯习俗双双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忠信花灯还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客家民间艺术奇葩在客家文化的百花丛中绚丽绽放。连平县高度重视忠信花灯和上灯习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其传承和发展,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人士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制定了远景规划与近期目标,在传承中求发展,在传统中注入时代特色,切实做到“五个转变”。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我们应该在活态传承和发展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大胆剔除忠信花灯及其上灯习俗中的封建糟粕,突破历史局限性,树立新观念。要把忠信花灯单纯作为祭祖的载体,转变为现代文明娱乐、装饰喜庆活动广泛适用的载体。既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挽救、挖掘、保护和传承忠信花灯,又要把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品牌,作为一种大有可为的文化产业,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价值。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就要培育和催生文化消费力,锻造和提升文化持续力。要让忠信花灯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并存发展,既要培育“灯俗文化”,又要打造“灯俗经济”。只有不断提高忠信花灯的产品技术和艺术的含金量,树立质量上的“精品理念”,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最终才有竞争力。只有拥有广阔的市场,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只有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传承和发展忠信花灯文化。

三是转变用途。要从用途单一向用途多样化发展。要让忠信花灯广泛应用于节庆活动、喜庆红事、旅游观光、装饰观赏等。让忠信花灯走出祠堂,进入千家万户,进入公共场所,进入宾馆酒店等广泛领域。

四是转变品种。要从品种单一向品种多样化发展。除了传统的祭祖灯、添丁灯之外,要创新更多的节庆灯、喜庆灯、生日灯、升学灯、观光灯、装饰灯等。从外观上可向巨型灯、精品灯发展;从使用上可从单纯的吊灯向壁灯、座灯、手提灯发展;从使用范围上可从室内灯向廊柱灯、广场灯发展。

五是转变制作工艺。要从简单、粗糙、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向精细及流水线方式的生产转变。传统的忠信花灯制作工艺较为粗糙落后,且花灯难以携带,因此要从材料、结构、规格和外观上进行工艺革新。要努力打造“名灯”和“经典花灯”。要大力研发当地人喜欢、游客喜爱的便携式花灯,并可配以声、光、电技术,变静态为动态装饰观赏的工艺品,使忠信花灯进入市场,成为节庆商品、旅游产品和馈赠礼品等。

在2010年广东连平忠信花灯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该县花灯产业化生产的初步成果。2009年,连平县从制作材料、规格、品种等方面对花灯进行了改进,并首次成批量生产了四千五百多盏花灯。改进后的花灯采用了钢、木、塑料等不同的材料制作,具有防水、不变形的功能,可以在室内外悬挂。有用塑料做的小巧玲珑袖珍式的龙凤灯,直径才5厘米,高9厘米;也有木质材料做的便携式花灯,可以折叠、包装、收藏,成为连平人春节送礼的佳品,并受到游客的青睐。

同类推荐
  •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的唱腔动人,身段曼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类型多样……这一切,都使中国戏曲成为回味无穷的艺术瑰宝,它纵横古今,让世界为之倾倒。本书就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剧作、人物,以及它们的时代特征和戏曲特点。同时,还概述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让大家看到,中国戏曲一直都没有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日益成为国际电影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 华语电影跨越地域局限、注重文化语言共同性的研究视角,呼应了两岸三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心理层面的多元互动。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本书立足当代华语文化政治与工业的“活实践”,以跨地产业合作、美学流变、独立影像与都市电影为研究切入点,以期推动华语电影的学术范式更新,促进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为读者奉上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创见。
  •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画家,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他的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无不令人叫绝。他将西方画坛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又在素描和油画中融八了中国国画的笔墨韵味,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热门推荐
  • 沐倾天下

    沐倾天下

    她,拖着病身跨过千年而来,为他肝肠寸断;他,世称战神王爷,以人血罐子续命,为她倾尽一切。当一切回到原点,是谁寻不回当年,一剪梅下倾世的容颜和完美的誓言......
  • 美悦之眼

    美悦之眼

    铁胆神警暮云霆最近遇到了一件难事。他那个染指抽烟、早恋、驾驶摩托车等一系列坏习惯的叛逆侄女,突然间成了一连窜杀人命案的重大嫌疑人。如果他想要证明侄女无罪,就必须推翻天才刑警廖信勇的缜密推理,并在众目睽睽之下利用伪造的证据骗过同事的法眼,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 总裁的契约宠妻

    总裁的契约宠妻

    她长相一般,一次意外,陌生男人竟然要她嫁给他,他当婚姻是儿戏么?但是走投无路的她只有答应。却没想到,她竟然是他报复另外一个女人的工具。呵,没关系,反正每天有工资拿,可是,他看自己的眼神怎么越来越不对劲了呢?喂喂喂,臭男人,别扯她的衣服好吧?
  • 靖海纪事

    靖海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震灵

    震灵

    愿引长弓,射万里箭,洞穿苍穹;愿执长剑,锋芒毕露,尽斩妖邪。安于浮生,何以问道?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这是一代人的故事。他们都是凡人,比凡人又多了些勇气与运气。他们在命运的指引下相遇,又在混沌的时代向命运奏鸣不屈乐章。他们是被后世成为传奇一代的人。这个我自认为漫长且宏大的故事不知不觉已经构思了整整十年,我将我全部的热血与情怀倾注其中,今天突然很想说与你听。希望你喜欢。
  • 富家女的超级高手

    富家女的超级高手

    高三小混混李星云偶得储物神石,从此气运加身,玩转校园和社会,肩负起了保护美女的重任……
  •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南京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南京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南京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EXO之权家妹子

    EXO之权家妹子

    本文只要写女主死后重生到权家当小姐然后邂逅EXO等等。第一次写文,请多见谅!有意见可以提出来滴!
  • 血巫行

    血巫行

    因开天耗尽精气的盘古不忍人族饱受欺凌,便将自己三魂七魄中的三魂化作上古大巫,分别为天巫,地巫,精巫,这三支大巫带领人族抵御鬼怪妖兽,匡扶正义救人族于水火之中,上古有大巫者以八千岁为秋八千岁为冬,谈笑间山川大河化为齑粉,弹指间上古异种灰飞烟灭。作为精巫后裔,吴天应当何去何从?
  • 我的诸神系统

    我的诸神系统

    在校大学生李志穿越末日废土,寻找求生之法,在依靠系统脱贫致富后才了解到系统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跨越万千世界,寻找世间不变的真理!我是李志,我为系统代言!PS:(本书为三无产物,无速度——更新速度不保证,无节操——主角非圣母,无人品——作者人品很差,指不定哪天就断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