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青春期到更年期,生殖器官出现周期性变化,称“性周期”。由于最明显的外在表现为月经,因而称“月经周期”。这种周期性变化,是通过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下丘脑、垂体、卵巢(称为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内分泌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作用来调节的。下丘脑位于脑底部,其中间隆突细胞能分泌肽类激素,具有高度生物活性,只需几纳克(毫微克)就可产生生物效应。这些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血管系统达到垂体前叶,促进或抑制其分泌各种相应的激素。起到促进作用的称释放激素(RH),起抑制作用的称抑制激素(IH)。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为调节月经的主要激素,于1971年人工合成,其化学结构为10肽化合物。此激素能使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LH),但主要为后者,故又称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它们究竟是一种还是两种激素,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2)催乳素抑制激素(PIH):下丘脑通过抑制来调节垂体催乳素(PRL)的分泌。脑组织中多巴胺即有此作用,故有人认为多巴胺就是催乳素抑制激素,但也有人认为是激发了另一种物质而起作用,至今尚无定论。
(3)下丘脑激素的释放与抑制调节:①神经递质。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促使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多巴胺对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和催乳素有抑制作用(或促进了催乳素抑制激素的分泌)。5羟色胺对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有抑制作用,但对催乳素则有促进作用。②反馈调节。卵巢性激素可逆向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称反馈作用。有促进性作用者,称正反馈,反之称负反馈。雌激素与孕激素协同作用时,负反馈影响更显著。垂体促性腺激素系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下分泌,但又可反过来对下丘脑起负反馈作用。③松果体。位于第三脑室顶部,是一很小的腺体。幼年时被破坏易发生性早熟。成年时被破坏,则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将受影响。发生肿瘤时,常伴有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功能状态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