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7600000004

第4章 生肖猪的历史起源

生肖猪普遍是指家猪,别看在属相里猪排在最后一位,但在现代人的眼里,猪是与人最有缘分、对人类贡献最大、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六畜之首。在南宋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里有这样的记载:“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其中豕指的就是猪。意思是说:马、牛、羊、鸡、犬、豕这六种牲畜是人所饲养、驯化出来的动物。经过人类驯化的六畜也叫六扰(“扰”字是驯服的意思)。这在其他的史书里也有记载。

在六畜中猪居首位,我们来追溯一下猪的起源。

(一)猪的最原始的祖先——古偶蹄兽

从动物学的角度讲,猪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猪科。野猪是家猪的祖先,而且是分布最广的陆地哺乳动物之一。无论是欧亚大陆地区,还是美洲、非洲、澳洲,都有野猪的踪迹。一部分野猪被人类饲养、驯化成家猪,而一些没有被驯化的野猪种群仍然非常繁盛。这在动物界实属罕见。动物学家们在古化石中发现了一种叫作古偶蹄兽的动物,这种动物是从踝足类动物分化出来的一种进步的有蹄类动物。它大约出现在5000万年以前,始新世的早期。这种动物具有五趾,生活于森林中,腿长,适于奔跑,可能是当时跑得最快的动物。它是已知最早的现代猪的祖先。

(二)猪的原始祖先——猪形亚目

经过漫长的时间,偶蹄目渐渐形成了三个亚目,其中包括猪形亚目。猪种化石首先出现于欧洲,形成于距今4000多万年前的始新世,它们大多是杂食性的,牙齿为丘形的丘形齿。犬齿大,肢骨短,多为四趾,有分离开的掌趾骨。

(三)家猪的直接祖先——野猪

猪科动物经过千万年的进化逐渐衍变出鹿豚属、林猪属、疣猪属等多科动物。其中猪属类中的野猪被视为是家猪的祖先。在新生代第二纪,欧洲、亚洲的地层中出现了野猪的古化石,在中新世非洲的地层中也发现了野猪的古化石。

野猪的主要分布区域是欧亚大陆,非洲北部的森林、草原、沼泽地区。后来有人把它们引进到美洲、澳洲等地区。野猪的外形特点是:头较长,耳小并直立,眼睛小,鼻子扁长,四条腿细、短小。野猪的鼻子和嘴巴很有特点,它的嘴巴长,向前撅起,犬齿发达,雄性犬齿外露并向上翻转,呈獠牙状,鼻子向前突出而且坚硬,可以用坚硬的鼻子挖出土里的食物,是重要的谋生工具。

野猪是杂食动物,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极强,能吃到它所能见到的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的繁殖力也很强,这也是野猪一直到今天仍然种族繁盛的原因。同时,野猪的体格非常健壮,奔跑起来速度非常快,平均每小时可达50公里。

(四)野猪是如何被驯化成家猪的

从混沌世界开始,人与动物之间的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争斗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了。而人对动物的驯化历史最多也就是1万多年。

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就开始对动物进行饲养和驯化,猪是被人类驯化的比较早的动物之一。大家都知道,原始社会初期,人类靠打猎维持生活,最初猎取的动物很少,够吃就不错了。随着生产工具的改善,猎取的动物越来越多,吃不了,特别是那些活捉来的动物,舍不得杀就饲养起来,野猪就这样被人类饲养下来。

考古学家研究认为,世界上野猪驯化最早是由亚洲中东地区原始的人类来完成的。后来,随着中东地区原始人类部落之间的交流和迁徙,野猪驯化才扩展到整个欧亚大陆。现在的家猪,也可以认为是中东地区最早驯化的野猪的后代。

1.野猪驯化为家猪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野猪能饲养驯化为家猪,需要几个条件。

首先,是有固定的食物来源和充足的水源。野猪吃得很多,必须有足够的食物供给它,它才能活下来。猪是杂食动物,要想让它健康的成长,食物的种类也不能单一。

其次,是对环境的要求。要在相对稳定封闭的环境中繁殖,最起码要有猪舍、猪圈,或是搭盖棚子等。

再次,优化品种也很重要。在饲养过程中,对生长速度是有要求的。对那些生长速度慢的野猪要及时淘汰,留下优良的品种。

最后,还要对野猪的野性加以驯化,改变它们的野性,使它们性情温顺、不易发怒、不易惊慌。

以上四个条件都达到了,驯化也就成功了。

2.谁是野猪驯化为家猪的驯化人

养猪始于农人,始于女人。在原始部落中,男子在捕猎时把活捉的小野猪交给在部落中负责采集、耕种植物的女人来驯养,所以是部落中的女人发明了农业、种植业。她们喂养野猪,负责把它们驯养成家猪,在这一驯化过程中做出了伟大贡献,是她们具体实施了野猪驯化为家猪的全过程。

3.野猪驯化为家猪的目的是什么

人类祖先驯化野猪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储备食材,在恶劣天气不能出去打猎时也能果腹,不至于挨饿,这是一种本能的需要。在原始社会的肉食品中,猪肉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个目的就是祭祀和做宗教仪式时当作祭品用。远古时代,先人们非常讲究祭祀活动,此时,宗教也慢慢兴起。不管是宗教仪式,还是祭祀活动,都少不了祭品。那时候的人们对神的崇拜非常虔诚,在仪式过程中所供奉的祭品,必须是他们生活中最好的。祭品中首选就是猪,然后才是牛、羊或其他动物。

第三个目的就是增添生活乐趣。让这些被驯化的动物作为宠物陪伴在身边,帮助人们做事情,或是和这些动物玩耍。部落中的女人通过饲养动物,激发她们的母爱,她们疼爱这些小动物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些小猪仔、小羊羔、小狗也渐渐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宠物。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4.野猪被驯化为家猪的饲养方式有哪些

野猪饲养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和稳定的环境。人类由游牧生活慢慢变成定居生活,这一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野生动物驯化起到了保障作用。

野猪的饲养驯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圈养,这是古代先民发明的一种野猪驯化的主要方式。中国的这种圈养方式对于世界驯养野猪的发展演变史具有重要贡献。在6000多年以前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原始村落遗址中,发现了两个圈栏,经过考证,极有可能就是先民养猪的地方。这个发现比《荷马史诗》记载的牧场养猪的情景早了3000多年。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对圈养猪的文字记载。《荀子·荣辱》篇注:“豢,圈也,以谷食于圈中。”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把“豢”字解释为:“豢,以谷圈养豕也。”古代著名的农业书籍北魏的《齐民要术》里也记载了农民圈养猪的情景。“圈不厌小,圈小则肥疾。”意思是说,猪圈不怕小,圈小猪肥得快。古人用小圈限制猪的活动的办法,使猪的野性慢慢磨没,使猪的性情变得温顺。在《三农纪》卷八里写道:“若广豢者,当选一大圈,上为蓬蔽,下用板衬,中分小圈,只容一猪一槽,难于转换,易肥。”意思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活动起来受限制,吃得多,运动少,容易长膘。

这种圈养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现代化的养猪场也仍然采用圈栏式的饲养方式,饲养出了大量的品种优良的猪种群。

另一种方式就是放牧式的,古代先人们放牛,放羊,也放猪。因此有牧童、羊倌、放牛娃、放猪娃的称谓。在古代文化中确实有把猪当牛一样放牧。像乌蒙山苗族人牧猪的场面就十分壮观,有几十头或上百头的猪由牧人赶着在宽阔的原野上奔跑。

在西方的神话和古希腊荷马史诗里都有对“牧猪奴”的描述,证明国外也有放牧式的饲养驯化野猪的方法。

现在我国的甘肃合作猪,高原型的藏猪,和云南的迪庆藏猪还都采用放牧式的饲养驯养方法。并且终年放牧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半农半牧区。这些地区非常寒冷,食物相对匮乏,与外界的猪种很少杂交。这种放牧式的猪群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都很强,获取食物的能力也超强。它们身材矮小,体格健壮,四肢很发达,心肺功能强,但是它们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不肥,繁殖能力也没有圈养的猪强。

野猪被驯化成家猪,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经过了8000多年的时间,猪这种牲畜已经远远背离了其野生祖先数百万年形成的生活习性、生理特征和进化轨道。

野猪与家猪有很大的区别,家猪被狭小的空间限制住了,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都有很大改变,四肢变得短而细,身体的前、中、后的比例与野猪正相反,性情变温顺了。家猪的警觉性也变得迟钝了,家猪的大脑半球的脑回和沟数减少,半球皮层的面积也变小了。经过驯化,野猪与家猪无论是体态、习性还是生理特征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别,俨然两种不同的动物。

(五)我国最早的家猪是在哪里发现的

我国境内考古最早发现的牲畜不是牛羊,而是猪。在8000年前,东亚农业文化兴起,长江、黄河、辽河流域发现了稻米和小米的人工种植,随后动物驯化开始,在河北武安、山东大汶口、福建闽侯、内蒙古赤峰、辽宁宁城、河南淅川、陕西西安、浙江余姚河姆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猪骨的比较鉴定,发现了大量家猪的骨骼化石,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家猪是距今8000年前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在这个遗址的穴中发现了完整的猪骨,上面还堆着小米,绝大多数的猪在1~2岁之间。猪上下牙齿的测量数据与新石器后期遗址出土的猪骨的数据相近,而且根据分析,当时的猪以C4类植物为主要食物,说明与饲养有关。此外在6000~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只人造陶猪,其腹部明显下垂,前驱与后驱的比例几乎相等,很像今天的家猪,这说明河姆渡人也有相当悠久的养猪历史。

我们总结一下家猪的起源,家猪由野猪驯化成,野猪由原猪演变进化而成,原猪又由古偶蹄兽经过千万年变化而成,用一个简单的方式表达:古偶蹄兽—猪形亚目科—野猪—家猪(生肖猪),而这一演化过程经历了5500多万年,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啊。

同类推荐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三天读懂国学

    三天读懂国学

    本书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
  • 大科技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大科技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科学把我们推上天堂,还是把我们拉下地狱?无论是大思想家卢梭,还是声名赫赫的精神领袖伏尔泰,得出的结论也是截然相反的。
  •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历经沧桑洗礼的古民居应当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人类栖身居所的演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从居无定所到结庐而居,这一小步,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今天,面对仍有幸留存在大地上的一座座古民居建筑,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不免会想到,那是时间的积淀,是文化的积淀,是先人劳动创造的结晶。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爱上冷酷公主

    霸道总裁爱上冷酷公主

    一直以来生活在皇室的公主,性格却变得孤僻,等待着漫长的岁月,原来有些伤痛抹不去,直到后来转身来恒星高中,风筱遇见冰块脸冷亦寒,两人并且坐一排,冰块和冷酷公主会有怎么样的故事…………
  • 森罗异能

    森罗异能

    一家普通的的街边便利店,一过午夜,竟成了常人看不见的神秘商店,来往的竟都是身怀异能的顾客。贩卖的都是一个个穿越常理的情报与赏金任务。一位普通的大学生竟稀里糊涂的在这打起了暑假工,由此,进入了一个从未涉足的异能世界。
  • 仙人掌的回忆

    仙人掌的回忆

    寓言,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文学形式:说它古老,因为它产生的年代久远,最早的寓言——伊索寓言——诞生在公元前6世纪。寓言比其他许多文学门类更古老;说它年轻,一是因为寓言作家往往都有一个年轻的心态、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二是因为寓言特别受到少年儿童的青睐。
  • 真龙权杖

    真龙权杖

    萧忆飞一个16岁的职校学生,从一出生就没见过自己的父亲,13岁时母亲又离开了他。他曾经痛恨过自己的生活,也怨恨过自己的父母。但是他没有想到造成他现在生活状况的原因,居然会是一个叫做“真龙权杖”东西,而且这中间竟然隐藏着巨大的阴谋。从他知道这一切开始,野心家、阴谋家、黑社会、杀手,警察一一找上了他。从此,忠诚与背叛,逃亡与死亡,都在他的生活中循环的上演着。在经历这一切之后,萧忆飞的人生又要面对怎样的抉择呢?
  • 十二人生

    十二人生

    十二个出身不同的朋友,十年前莫名分别,十年后却重新相聚,十年中各自生活,闯出了不同的天地,相聚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呢?杀手,财阀,政客,军人,律师,黑客......站在世界顶端的他们究竟会如何玩转人生这场游戏呢?
  • 血瞳公主的紫色之约

    血瞳公主的紫色之约

    本应是开心快乐的小公主,却在一瞬之间被陷害,自己被迫离家。
  • 王源的邂逅

    王源的邂逅

    张艺兴的妹妹与王源的虐恋。————————
  • 都市之贴身神棍

    都市之贴身神棍

    一个从大山里出来的少年,会功夫,会道术,会算命。在敌人面前往往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却在转身的时候给别人一刀。唯一不擅长的便是与人相处,特别是女人。如果一个美女喜欢上他并且暗示多次怎么办?不好意思,请去教他如何泡你!
  • 封灵九天

    封灵九天

    “你?”无尽的黑暗中,一个小男孩惊呆地站在那里,看着一圈微弱的金色莹光飘来。在那圈莹光中,是一个如同瓷娃娃般精致的小女孩。小女孩也就三四岁的样子,身穿白色的睡衣,胖嘟嘟的小身子,头上面还奇异的漂浮着一只巴掌大小的小黑盒子。“我叫灵,是神的女儿”小女孩来到男孩身前,说道。“神的女儿?”听了小女孩的话,小男孩满脸的呆滞起来。“嗯,我是神的女儿,却被魔关在了这棺里面”小女孩指了指头上飘着的小盒子。“你能帮我把它打开吗?”……
  • 名侦探柯南之全能特工

    名侦探柯南之全能特工

    中国一个十分隐秘在的AS行动队中的一个SSS高级特工在一次日本的铁风行动中失败了,被迫吃了缩小药丸,也就是(APTX-4869)身体变小的他,无奈为了调查,只能借助柯南,毛利一家。为何行动失败?他到底何去何从?命运到底如何?让我们一步步揭晓。。。。。。。。。。。。柯南,韩这两个搭档在一块就是文武双全。韩:“柯南,这人交给我吧!”啪。。。唉!”手一抖又爆头了!”技术好到,记几控记不住几记几呀。。。”这是本书的读者交流群。恭候你的加入,我在这里等着你,QQ群60826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