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7500000051

第51章 国事与家事(2)

赵朴初与梁漱溟的交往,缘于都关注佛教文化。汪东林担任学习组秘书不久,有一天梁漱溟在散会后对汪东林说:“今天赵朴老没有来,这是我向他借的两本佛经,请您替我还给他。”两人互借书籍时间较长。1974年春天,“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学习组大多发言,唯梁漱溟尚未发言(在家准备长篇发言),发言后,其中有一句毛主席的话,梁说我记得毛主席讲过,自孔夫子至孙中山,我们都要研究,这话就不是全盘否定孔子的意思。但我毛主席著作学得不好,一时没有查到毛选的出处。梁发言次日,赵朴初召汪东林过去,交给一个纸条,说:“你把这张纸条交给梁老。昨天我回家查了毛选,梁先生昨天讲的没有找到出处的毛主席语录,我给他找到了。”纸条上写着毛选第几卷第几页,题目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内容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梁漱溟接过纸条后深表谢意。

1985年,汪东林写的《梁漱溟问答录》开始在《人物》杂志连载。第一章刊出,梁漱溟告诉汪东林,说刊物如有富余,可每期送一本给赵朴初看。1986年,赵朴初又为《梁漱溟问答录》题写书签。

梁漱溟逝世翌年,汪东林的《梁漱溟与毛泽东》出版,汪给赵朴初送书,赵感慨地说:“梁老没有能看到这本书,遗憾,可惜了。梁漱溟与毛泽东之间,虽有争执,但他们是相识相知的老朋友,这已载上历史,你的书圆满完成了这个任务。”赵朴初并为山东邹平县准备建梁漱溟的墓碑题写了“梁漱溟先生之墓”。

1992年春,赵朴初为民主同盟纪念梁漱溟先生征文,在香港《明报月刊》4月号上,撰文纪念梁漱溟,文章回忆了几年前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时,梁漱溟以特约研究员身份,第一个出席,第一个发言,说自己是一个佛教徒,从来没有向人说过,怕人家笑话。一个人有今生,有前生,有来生,我前生是一个和尚,是一个禅宗和尚。然后拿出一篇论文。当时与会者均认为是一件异事。赵朴初便将此事写成一首诗:

梁老有以异于人,望之俨然即之温。

向不妄言但率真,是非功过公诸人。

昔年佛会邀众宾,翁先到席发高论:

我乃瞿昙弟子、达摩之裔孙,前身是一禅宗僧,三生有信去来今。语罢出示一卷文,言简意赅大小乘。

读者莫不叹其条达而深,出自九十四岁老人之至诚。

藏身人海最后露一鳞,不及期年翁遂行。

世人于翁多述评,独此一事知者无多人,吾今记之告后昆。

担任第四任学习组组长的程思远,1965年随李宗仁从海外归来,紧接着“文革”开始,1969年李宗仁病逝。70年代初,程思远参加政协学习组恢复的学习活动。因其特殊身份,除“文革”外未经历各种政治运动,初来学习组他是只听不发言,后来有了少数发言。在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高潮中,程思远在全组所有人都发言后,批判梁漱溟的会议即将由小组会转为大会批判时,才发言说:“……与各位相比,我还是一名刚刚启蒙的小学生,因此我没有勇气发言,更不可能像有的同仁那样出口成章,洋洋一大篇。对于梁漱溟先生,我一来这个小组就说过,他是我的乡长,是我们广西老乡中的前辈。众所周知,他是一个学问家,对孔孟之道深有研究,而不像我这样的知识浅薄,只知皮毛。但我以为,梁老的错误恰恰在于他太懂得孔孟之道了,反而被学问所误,而脱离了现时的政治运动,发展到成为政治运动的障碍。要批判梁老的学问,我才疏学浅,没有资格。要劝阻梁先生不要执迷不悟,而继续阻碍当前的政治运动,那倒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这也是我的态度。”梁漱溟认真听了程思远的发言,并点头示意。

1976年3月底的一次学习会上平素发言甚少的程思远,直言了自己对当前形势的不理解:“在理论上,有个问题我感到糊涂。根据毛主席的教导,党内有思想斗争,这毫不为怪。但党内斗争是否会一下子扩大到篡改党的路线,复辟资本主义呢?是依据哪些条件而由思想斗争上升到阶级斗争的呢?一个人思想认识上有错误,提‘三项指示为纲’,而没有提‘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人是否就一下子上升为敌我矛盾,成为无产阶级的敌人?我实在弄不清楚。第二个问题,‘三项指示为纲’里的三项指示都是毛主席的话,我过去认为很好,现在的‘文件’、‘社论’又告诉我,‘三项指示为纲’错了,而且是严重的方向性的政治错误,但是,‘三项指示为纲’的错误其要害究竟是什么?我实在搞不明白,这个思想弯子不容易转过来。第三,毛主席、周总理在去年四届全国人大,对国家领导机构已做了人事交替的安排,这是一件大事。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内政治局面仍不安定,特别是自周总理病逝至今,明确开展了这场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风起云涌,再度陷入混乱。像我这种不了解内情,心中又放不下,神经又脆弱的人,真是经受不了啊,我的血压也由原长期正常的130/80,升到160/90,那是夜不能寐的恶果啊!我家小孩子从外边抄回来的‘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最大走资派《一百例》’,说是反革命修正主义的纲领,我看了又看,就是看不懂,理解不了,何以它成了反革命的纲领?我还听来人讲,最近四川省大字报上街,炮轰中共四川省委,公开点了四川省委主要负责人的名,而且指名邓小平是后台,提出再度打倒邓小平。我听到这些消息,很不理解,心里非常难过!”程思远说到这里掉下眼泪,说不下去了。

赵君迈过来劝慰:“程公,你不必激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无回天之力,就顺其天意吧!”梁漱溟也对程思远说:“程公,你的问题提得好,但这是我们这些党外(指共产党外)之人无法知晓的难题!要解答,也得请共产党内的高人。我看现时今这样的高人难请……”会议休息后复会时,主持会议的于树德说:“程思远先生今天的发言提出的问题,所表示的困惑,我看可以理解。最近几个月来的政治学习,形势发展变化如此迅速,请问在座诸公有几位跟得上趟?又有哪几位能回答清楚程公今天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我认为,我看是内部学习,讲自己的心里话,提出自己解不开的问题,是允许的。我们能解决的,自己解决;我们思想认识跟不上,确实解答不了,那就向上反映,请高明的理论家帮助我们解答。当然,我们在学习组会上内部说的话,也不必到处随便外传,免得被人误会,引火烧身。”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60岁-70岁已被称为老人。据梁培恕记述:“父亲是83岁(1976年)那年才感到腿脚乏力的,这迟于许多人十几年甚至二十年。80年代初的一次体检,医生颇惊讶地说,他的心脏跳动差不多像年轻人那样有力。91岁(1984年)患肾功能衰竭之前,他仍可以说虽年高而不衰。即使进入九十岁以后,并非什么都不写,只是与过去相比差多了。勤于思考则一如往昔,如‘就欧洲文明濒末路写数语存之’。因此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来访者见梁老身体少见的好,为之欣然,他却淡淡地回答,没有什么病,但是头脑恍惚。他不喜欢不能工作的生命(梁培恕这样理解)。”

但1979年,对于梁漱溟来说,却是重要而特殊的一年,亦可说是梁步入晚年的开始。

这一年的2月14日,梁漱溟的夫人陈树棻不慎跌倒,致使左股骨折,卧床不起。为了照顾病人,梁家开始请女工。83岁的陈树棻骨折后身体加速衰弱,于9月7日病逝。

袁鸿寿曾回忆:“这位师母论学历是北师大中文系毕业,论品性狷介绝俗,结婚时年纪大些,无所出。梁老在小铜井住时,我见其督责保姆太严,又背着梁老说,梁老不太听话。其后‘文革’中,抄家时身受皮肉之苦,梁老认为她在街道开会时不慎失言,有所得罪,才遭此横祸。迁铸钟厂两间破屋时,尚能同舟共济,再迁至新中街,开始歇斯底里大发作。我建议就医,而师母坚定不肯吃药,我虽着急,但又无法勉强,只给她找了一位南方保姆,一直侍候她到死。梁老自身在被围攻之中,而室人又歇斯底里经常发作,所以丧偶之痛甚淡。”

梁培恕认为:“父亲的第二次婚姻不妨说是半个失败。因为同是北京的生活习惯,自结合以来父亲的饮食起居得到细心照顾,此外可肯定的就不多了。她的坏脾气使亲属和友人极小心地和她保持距离。和她保持距离的动机不是针对她,而是为了免生龃龉(龃龉),生龃龉则父亲便受影响。……然而,大家可以和她保持距离,父亲却没有可以和她保持距离的空间,不得不承受干扰,所请的保姆则往往是她发脾气的对象。数十年中经常换人。”

梁培恕引用梁漱溟的日记:“早二时半起,邀棻谈话,年纪已到,为日无多,相约不生气恼,对于连芬亦不吵闹。但于来后终又吵闹。至于走了不再来。”于连芬是赵凯、赵春生之母。“与继母有亲戚关系,尚且如此不能相容,其他可以想见”。

后来又请了女工孙梅娣,虽相处不很融洽,但经梁培恕一再挽留,孙梅娣亦念及“老先生是好人”而留下,一直照顾到陈树棻逝世。

同类推荐
  • 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本书从赵毋恤写到苏秦,揭示权谋学的三个阶段,揭秘权谋家成功的手段,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景再现战国中、前期群雄逐鹿的大国战略。
  • 千古一相:管仲传

    千古一相:管仲传

    这是一部有思想、有智慧、有现实启迪意义的佳作。全书故事情节完整连贯,场景细节生动丰富,人物对话和独白口吻传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史专家陶文鹏作者对传主有着特别的喜爱与深入的了解,因而能以翔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推行法治、重视商业、发展经济、民本思想等,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遗泽后世的风范,还原出一个生动真实的名相形象。
  • 草根宰相诸葛亮

    草根宰相诸葛亮

    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这本李嘉诚的传记,尚未问世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引发出版界、财经界、网络世界的大震荡:各大出版机构重金预定,为获得版权展开激烈争夺;商业大佬争相试读,阅后一致强烈推荐、口碑传送;成千上万网友奔走相告,为一睹本书内容而绞尽脑汁、用尽办法……在这本书中,李嘉诚毫无隐瞒地、诚挚地透漏了他传奇而跌宕的一生,讲述自己从青年时代到成长为亚洲首富的全过程,包含人生转折点上每一个隐秘而关键的细节。
  • 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本书讲述了女娲、西施、钟无盐、窦太后、王昭君、蔡文姬、花木兰、长孙皇后、文成公主、黄道婆、孝庄文皇后等中国历史上38位传奇女性的故事与经历。
热门推荐
  • 恶魔在后面,甜心别想逃!

    恶魔在后面,甜心别想逃!

    初遇,他们互相看不顺眼;再遇,他偷听到了她的秘密;三遇,他们被订了婚。这是造孽还是造孽啊!未婚夫霸道,未婚妻冰冷而又不失阳光。当他表白时,她一再拒绝,可他还是不放弃,直到有一天……
  • 霸道竹马:萌妹青梅爱不起

    霸道竹马:萌妹青梅爱不起

    “轩,你好帅丫”“想吃什么”“轩,你好帅啊”“想买什么”“轩,你好帅哦”“想干什么”……
  • 超能兵王

    超能兵王

    他是恶贯满盈的佣兵之王,他是神秘莫测的贴身保镖。昔日的黑暗之子重归罪恶之都,带着无尽的传说与神话。兄弟与女人是他的逆鳞,背叛与欺骗是他的底线——触之必死。
  • 花都绝品狂龙

    花都绝品狂龙

    高手在都市,阴谋诡计算个屁!高手在都市,天下美女,来吧,我的怀抱很温暖!
  • 琅嬛记

    琅嬛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星格格驾到

    明星格格驾到

    这是个神马地方?言情举止风气大胆,舞池的女生一块烂布蔽体,搔姿摆尾。他们说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虾米?没听说过诶?此物不应现代有,是的没错,我就是咱们大清皇上最宠爱的十二格格樱言也~!喂喂喂……你莫不信,我可是真的是格格诶,还是正版。
  • 青春为谁

    青春为谁

    每个人拥有每个青春是萧瑟是甜蜜,好像很难知道.但我们喜欢自由,喜欢把自己的青春绽放.
  • 重逢99次:暴萌小仙,轻轻亲

    重逢99次:暴萌小仙,轻轻亲

    坐看人间双飞燕,不见天上云中仙。“什么?双飞燕,你是说这个吗?”剑长锋将手中的一只香喷喷的烤乳鸽递给了张紫琳。“剑长锋,你...你...你要是在吃我的同类,我让你直接做晕中仙!!!!”“啊啊,剑长锋,你咬我干嘛!?”“我不吃你同类,只能吃你了。”“剑长锋,你给我去死!”呜呜呜,好想把这把破剑去卖废铁。
  • 谁说爱情不要心计

    谁说爱情不要心计

    人人都说爱情天定不可强求;人人都说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也抢不来;人人都说在爱情中用心计就是自掘坟墓;古诗瓷说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心计被人看出来才叫心机,那是笨女人;聪明的女人从来都不会给别人看出来的机会古诗瓷看着林阳亮晶晶的眼睛清浅一笑。看青梅如何拉回竹马,这个世界上最棒的女生永远是她不用说一句诋毁别人的话,却自能收获欣喜。
  • 谪仙翎

    谪仙翎

    追溯洪荒时期,十二祖巫主掌一切,他们死后,身上力量逐渐凝聚,化作了一片翎羽,仙翎!千万年岁月变迁世界上逐渐诞生了修仙者,他们在仙翎下观摩悟道,最终创造出了一个个修真门派。而如今,因为诸族的贪婪,仙翎不知去向。一片翎羽可以令世间风云变色,又让世间几近灭亡。他难道其实是灾厄的起源吗?祖巫一族的血脉,不断传承这,直到一个大时代的来临……前世今生到底是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