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7500000045

第45章 反对“批孔”(1)

从1968年夏天至1970年春天,梁漱溟写完《中国--理性之国》长文。全文共28章,17万多字。内容重点放在“怎样认识老中国的特殊”。文章并未批评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对中国造成的动乱和破坏,广大民众、老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受到冲击、迫害;相反,梁在文中对毛主席和诸如农业学大寨等社会运动予以赞扬肯定。梁的学生李渊庭读过此文后认为:“没意思,先生不该写!”并说:“或许是先生用自己的幻想--‘理性之国’--来启发毛的理性?!在当时那种高压政治形势下,不敢明言,而采取明褒实贬的寓贬于褒的手法,呼吁毛主席应走理性治党、治国之道。”

梁漱溟并未发表此文,而在1972年毛主席过八十岁生日那天,亲自将这篇长文送新华门传达室,嘱呈毛主席收阅。

据梁培恕回忆:1973年旧历除夕,梁漱溟给老友陈仲喻写信,说《中国--理性之国》“解答的是重大问题。问题是从马列主义来的,解答仍不离马列主义。然所伸张之义,不免惊俗。需十年二十年后再发表,我殆不及见矣”。何谓“惊俗”?梁培恕说他父亲议论了这样一个问题:依马克思主义原理,无产阶级革命本该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是没有发生,欠发达的俄国和更加欠发达的中国反倒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两国为什么能做到的呢?又为什么几十年后苏联“中途生变倒退,中国始终坚稳前进”?在讲了一番道理之后又据此而预言,中国将在这方面为全世界作出贡献。可是,他又说弄得不好中国同样有倒退的可能!

梁培恕认为父亲此文有三个重点问题:一、身先心后,就其发生和发展而言,不离物质基础,自是次第臻于成熟,社会革命不可率意逾越;二、俄中两党不同程度上提早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三、两场革命的分野缘于各自民族的历史进程有异。

梁漱溟在文中明确了一个观点:人的个体生命是怎样逐渐成长、成熟的,人类社会同样经由此一过程而发展。婴儿只有身,幼儿开始有心,但此时心和身浑然难分。随着成长心逐渐显露,渐至有可能转为身为心用。社会发展也是这个样子、这个过程。

梁培恕援引了文中两段话:从人类初由社会一直发展到社会主义出现之前,均属历史之自发阶段,对于此后著见其社会整体自觉心的社会主义来说,那只是个预备阶段,只相当于身。更要知道,在此自发性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其发展动力主要亦出自人身(个人的身体),临末慢慢地才转移到人心为主,自发势力渐次降低,自觉性有所抬头,而后社会主义乃得成功。

梁培恕分析了父亲文章中关于毛主席发动知识分子和广大农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析了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路径。认为父亲重申了一个观点:无论就一个民族而言或就一个伟人而言,都不能跳出、逃脱本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并援引原文:毛泽东是中国革命成功的第一因素。说列宁、说毛泽东,都不是指孤立的那一个人,而是一切环绕着列宁或毛泽东在其先在其后,从正面从反面,直接地、间接地有以助成这个人物的有关社会因素,一总括举在其中。社会为个人所自出,既制约那个人,亦成就那个人,而人物愈伟大,则成就其人者愈大于其制约之。成就列宁的主要是广大欧洲社会,而非止一俄国;成就毛泽东的近则中国社会,远则广大世界。《中国--理性之国》这篇长文后来收入《梁漱溟全集》第四卷中。

1970年8月初,经居民委员会介绍,梁漱溟租到东郊中街七号楼一层二号一套小两居室楼房。房间虽然狭小,但比铸钟厂那间小东屋还是好多了,可免受夏天烈日暴晒之苦。在李雪昭等人帮助下,梁漱溟夫妇于8月9日迁居新租的房间。

同年5月28日,梁漱溟接到政协的通知,商议恢复政治学习事宜,乃于6月份开始恢复学习。学习人数约十人左右,有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溥仪、溥杰、于树德、赵朴初、王克俊、程思远和梁漱溟,于树德为学习组长。

梁漱溟在同年六七月的日记简要记录了当时学习情境:

6月1日:即到政协学习会。发言清楚,反响不佳。

6月4日:二时往政协,宋某出恶言。

6月8日:午后去政协学习。王克俊发言甚长。我不及发言。忘带毛选为发言依据,疏忽之至。

6月15日:午后去政协学习会,分两段发言。

6月18日:二时去政协,赵发言占据全部时间。

6月25日:二时去政协学习小组,末后李军代表来谈话,内容平常。

7月6日:午后去政协学习小组发言(列宁论同盟军;美国工人阶级何以无觉悟)。

7月9日:午后去政协学习小组发言(引据恩、列著作)。

7月16日:二时去政协学习小组发言未完而时间已到,下次再说。

7月27日:去政协参加讨论宪法,被推整理执笔。

7月28日:八时前去政协讨论宪法,提出八点意见。

期间,军代表到学习小组发布,说四届人大要召开了,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和中央文革已拟就“宪法草案”,现在发下来请各位内部学习、讨论,欢迎各位提出修改意见。

大家对军代表的话似有触动,这些多年无人理睬的政协委员们感受到自己还是可以关心、参与国家大事的;怎奈“文革”几年多数人都心有余悸,谨言慎行,不愿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新的“宪法草案”几经讨论没有人提出一条修改意见。

梁漱溟心里十分清楚,中国原有的宪法,已被“文革”撕成碎片。这新的“宪草”,又有多少意义?但既然征求意见,为什么不可以略说一二?“文革”进行了四年多,既无讲话的权利,又无讲话的机会,现在有了,却又不敢说,乃决定冒险进言。当学习小组组长于树德问梁漱溟是否发言时,梁从皮包里拿出发言提纲,发表自己的两点意见:

第一点,据我的浅见,近代的宪法最早产生于欧洲,首先是英国,其重要出发点之一是为了限制王权。换句话说,就是为了限制个人的权利太大。有了宪法,则从国家元首到普通公民都得遵循,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而不允许把任何一个个人放在宪法之上。如有把个人放在宪法之上,则宪法的执行便必定不完善、不彻底。因此,我认为,现在的“宪草”序言中,写上了个人的名字,包括林彪为接班人,都上了宪法,这是不妥当的,起码给人有个人高于宪法的感觉。接班人之说,是中国的特殊情况,而宪法的意义是带有普遍性的。不能把特殊性的东西往普遍性的东西里边塞。但我声明,我不赞同把个人的名字(包括接班人)写进宪法,并不是反对某个人当接班人。中国,历来有自己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现象。接班人之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客观存在,而不在于某个人的好恶,或赞成,或反对。

第二点,这次“宪草”的条文比先前那部宪法少了许多,条文少不见得就一定不好,但有的重要条文少了却不甚恰当,比如设国家主席。一国的元首,不能没有。设国家主席是一回事,选谁当国家主席合适是另一回事。现在的“宪草”没有设国家主席这一条,不知为何?

梁漱溟的发言震惊四座。因为其第一点意见就是针对当时“一人之下,几亿人之上”的副统帅林彪,确定林彪为接班人在1969年中共九大时写进党纲;关于第二点,毛泽东已看出林彪有“抢班夺权”的野心,一心要当国家主席,而坚决不同意设国家主席一职。梁漱溟不知道这些内幕而认为应设国家主席,与毛泽东的意见背道而驰。

会场沉静了一会儿,有个委员提出,这个梁漱溟放毒啊,这个毒放大了,这话你要在外头讲的话,要砸烂狗头的。正巧,当天军代表不在场,主持学习讨论的于树德说:“梁先生的意见我们负责记录好原话,向上反映,是不是要在小组会上开展批判,听候上级的处理意见再定;梁先生在这里说的话,出了这个门,大家就烂在肚子里,谁也不许向外扩散。”

梁漱溟亦感到自己的失言,连声说:“我的话我负责,我负责!与诸位无关,无关。我听候处理!”

几天后军代表传达上级指示:因为是征求意见所以什么意见都可以提;个别人思想反动不足为怪,可不必纠缠。据说,军代表是向总理办公室请示得到这样的回答。

同年12月上旬,梁漱溟写出《我的思想改造得力于<矛盾论>》 -文,叙述自己过去为拯救国家,抵御外侮所怀主张和所取行动后,检讨了自己的错误,认为:“贯穿着我几十年全部主张和行动的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偏于强调中国历史社会构造的特殊性而忽视其一般性;这就犯了主观性、片面性的病……从上所说这一根本错误,就使我几十年所致力的工作,忽略阶级问题,站在民族立场为全中国人团结合作而奔走,恰好与毛主席共产党所走阶级分化而斗争的路相反。”

梁的这篇文章与其1952年写的《何以我终于落归改良主义》一文内容相近,但认识比前文系统、明确、深刻。特别是对乡村建设运动的阐述,更加简明扼要,文中说:“乡村建设运动在我来说,即是着手于社会基层,从下面求得联合统一以解决上面政权分裂问题的一件工作。其内容要在建设地方自治组织(政治性的)和农民合作组织(经济性的);当其从散漫进入组织之时,逐渐引进科学技术与生产上和生活上。”梁漱溟对照《矛盾论》中关于矛盾的对立统一;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以及分别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三个方面,检查了自己过去的错误,总结说:“错误不是单因我缺乏矛盾论的知识而错误的,乃是被自己阶级的局限性之所限,就没有正确的眼光见识去走正确的道路。”

12月14日,梁漱溟在学习小组发言,发言稿题目为《请王克俊同志再指教并望各位同志赐教的一篇话》,内容是讨论人心与人身关系的认识。梁认为:“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是站在事物旁边的,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是超居问题之上的。人类特殊发达的大脑,是人在其行动之前进行选择的机构,正为大脑的发达,人心与人身有很大的距离,身体时时在或顺或逆的种种感受中,而心思却有可能不被纠缠其中,冷静地自觉自主地由它的选择,卓然统帅着身体去行动……小孩病了,他怕药苦,常拒绝吃药。这不单为小孩子缺乏知识,亦因为小孩在身心间的距离近。在成年人就不然,既从实践得知识,又且心思较能统帅身体。于是身体与病的矛盾和口与苦药的矛盾,就能选择了吃药治病的行动。……现在常说‘人是活的,物是死的’。活就是能出能人,能超出矛盾来观察分析评量,进行选择;又能投入矛盾,依靠矛盾去解决矛盾。选择是心的事情,行动是身的事情。身心之间虽有距离而往返相通。”梁还认为:“人类过去的历史都是自发性的发展,其动发乎身,而渐渐上升到心;今后走向社会主义,正是到了人类自觉地创造历史时代。自觉能动性是人的特征;此特征随历史而步步发挥增高,卒能心明眼亮笼罩全局,身处现实环境而心怀高尚理想,行动从现实着手,而指导行动则在理想。这是我上面说的‘能出能人’的好例。”

1971年,梁漱溟阅读了《共产主义道德几个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历史研究》《人之奥妙》《唯识述义》《创化论》(英文本)《巴甫洛夫选集》《辩证唯物主义提纲》《形而上学》(伯格林著)《生理解剖》《罗念庵学案》《明道学案》《宋元学案》《阳明全集》《论语》《濂溪学案》等十多部书。

这一年,梁漱溟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写《人心与人生》一书上。

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梁漱溟仍坚持每天早起床,到公园散步、习拳,与张申府、朱谦之、王星贤、鲜恒、岳美中等老朋友联系往来;与马仰乾、黄艮庸、田慕周、潘怀素、云颂天等通信联系,每月给黄艮庸、田慕周、潘怀素等四五人各邮寄二十至三十元生活补助费;李雪昭每月借六十至一百多元。而梁自己生活仍俭朴如常。

袁鸿寿后来曾回忆梁漱溟在“文革”中接济中国著名户口专家吴顾毓事,那时吴本人以历史反革命罪被太原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刑满释放后,又被押解回原籍管制。吴顾毓来信说,终日糊纸袋,但还是生活不够自给。袁告知梁,梁当即拿存折给袁,让袁取出二百元寄吴,袁顾虑一则存折只有数百元;二则一旦寄去较大数额汇款,吴之左邻右舍,必更施加压力,乃建议不如改为每月汇20元,如此既可长期接济,又不致给吴带来麻烦。梁欣然同意,此后梁每月领到政协委员工资后,必亲自到邮局汇去20元,一直到吴顾毓患脑溢血病逝为止。袁还回忆:“梁老最初工资三百多元,后来减为二百多元,但每领薪之日即汇寄亲友之贫困不能维持生活者,从五元至三十元不等者若干家,自己家用只留百元左右。这些布施,可能培宽兄弟也不太清楚。一次,我同梁老讲到吴顾毓的冤案应该得到平反,梁老不顾年事已高,多方奔走,设法把吴赞扬王笑一等革命者的有力证据找出来,并为之申诉,使吴终获平反。可惜佳音传来,吴已去世,不得知矣,然他在九泉之下,亦应感激梁老知遇之恩。梁老之慈祥正直,乐于助人,我们是万万不能及的。”

袁鸿寿还回忆:“文革”中最困难时,只给袁每月生活费9元,梁漱溟知道后,不让袁求助于袁妻,说:“妇女受不得大刺激,你还缺多少?”袁说:“我不能戒烟,每月还缺14元。”梁立刻给袁28元,并补充说:“我平时修养还不够,现在冤假错案如此之多,心中还有不平之感。”后来章士钊给周总理写信要求调袁鸿寿到中央文史馆,并每月寄袁农村插队地址20元,梁漱溟的14元就不再取了。及至袁恢复名誉,补发工资一万多元,梁漱溟却提及28元之事,袁立刻归还,并道歉。“盖梁老对孟子‘可以与,可以不与,与伤惠’高一层有所体会,他不直说:28元是小事,但自己脱离了困境,却忘了还有别人在困境中。这种不言之教诲,我受得很多。”

同类推荐
  •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本书是以作者踏上旅途开始,并以回到故乡作结。由于她的旅途主要是穿越广袤的俄国和俄领中亚,全书最初就是在对这一路的描写上展示了独特的风格。书中生动地描写了一个英国外交官家庭20世纪初在喀什生活工作的经历,其中讲到的一些喀什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在今天的喀什仍然能寻觅到踪迹。
  • 隋唐五代风云人物大观

    隋唐五代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

    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

    本书总共五章: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孔氏行辈与家谱、祭孔子文、黄河三峡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总体规划设计简介等。
  • 晋江当代著名文艺家述评

    晋江当代著名文艺家述评

    本书对在全世界各地的晋江籍文化名人、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活动进行系统的评价。
  • 李白(名人传记丛书)

    李白(名人传记丛书)

    李白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青年时成就诗名,壮志凌云,心怀匡扶社稷的政治热忱,却终因不能见容于权贵而落魄终老。他的一生既饱含着悲愁,也闪耀着不朽,确切地说,正是他对国家前途和人民疾苦的忧愁成就了他的不朽。该书讲述了李白从富商子弟成为一代诗仙的淬炼历程,有助于青少年读者认识这位并不完美,但却有血有肉的伟大诗人。
热门推荐
  • 太子追妻棒棒哒

    太子追妻棒棒哒

    她是阴差阳错穿越女,啥大抱负没有,偏生处处被逼婚;他是忍辱负重皇太子,万事运筹帷幄中,偏拿逃妻很没辄。今生到前世,若情到深处则天命亦可改,奈何玉帝老儿从中作梗,红线牵他人,惹她一世情债还不得;幸有痴情皇太子,护妻追妻任劳任怨,历经磨难终成眷属。民间传:太子治国棒棒哒?某宝答:爹爹追娘棒棒哒!
  • 快穿之我的命运我主宰

    快穿之我的命运我主宰

    一次意外,让古语涵从此踏上了快穿道路,她,只为可怜人逆袭,只为了让这个世界上更少一些可怜人,完成一次次任务,一次次超越极限,调战自我。当她意志昂扬地完成任务之时,却……不如生生世世,且归去,看青山隐隐,流水迢迢,望断天涯。暗香浮动、繁花落尽,花落之后,未必是安宁。――书记
  • 权倾天下之淡漠丞相

    权倾天下之淡漠丞相

    一朝穿越,竟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前的她,本是宽容大量,为何此般不再留情?以前的她,本是懦弱善良,为何此般冷心淡漠?以前的她,本是生性简单,为何此般复杂难懂? 她手握重权,权倾朝野,叱诧风云,无人能及。 她为护幼帝,毫无犹豫,斩杀隐患,暗建势力。她为了护国,身披重甲,亲自上阵,退敌千里。她一双淡眸,看穿所谓,至高权力,只是过眼。
  • 青春的举世葬礼

    青春的举世葬礼

    围绕一帮曾青春期当值的年轻人展开的初高中学生时代的感情故事,从青春开始到逝去,他们把青涩留给那年代,把自己各种第一次尝试不经意间献给那段青涩难忘的时光。
  • 登顶猎人

    登顶猎人

    这里是斗气与魔兽的世界,这里有极尽繁衍的斗气功法。功法层次:人、地、天、圣修炼层次:斗气、斗元、斗丹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走上大陆实力巅峰的精彩人生。
  • 梦罗城

    梦罗城

    几千年的梦罗帝国,帝国子民以黑色为邪恶,崇尚一切白色。然而,几千年之后.......
  • 叙事:中国版 第二辑

    叙事:中国版 第二辑

    本书收录了“叙事、病残与身份”、“短篇小说的叙事进程:语料库文体学方法初探”、“关于建构诗歌叙事学的设想”、“广义叙述学:一个建议”等文章。
  • 田宇歌词选

    田宇歌词选

    关于人生的抉择,关于岁月的流索。这里,全都拥有。
  • 蒙青天涯记

    蒙青天涯记

    讲述一个从小居住在深山之中,与世隔绝的深山小孩,出来寻找母亲,一路发生的,有趣故事,和如何从一个山野小子,变成一代武林大武?又是怎么和自己从小相识的心爱之人,明香会发生如何,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呢?又会遇到那些,生死困境呢?蒙青又如何化解呢?
  • 绝世神医:废材小姐惊天下

    绝世神医:废材小姐惊天下

    她,艳惊天下的绝世神医,一朝穿越成了南宫世家人人唾弃的废材大小姐。毫无修炼天赋?她五系元素外加一个强大稀有的空间系碾压一切天才!无法召唤?她随手一挥,一波神兽闪亮登场!容颜丑陋如鬼魅?黑斑一除,绝色容颜倾天下,世无双!白莲花妹妹装可怜博同情,未婚夫当众休妻一怒为红颜?在她面前处处秀恩爱,嘲笑她一个被休掉的废物今后没有好去处?某神医冷冷一笑,转眼被某霸气侧漏的大爷揽进怀里:“别理那些到处发疯狂吠的疯狗,你不是说想要个孩子吗?今晚咱们就再加把劲儿,争取明年抱娃!”……她何时说过想要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