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7500000021

第21章 唐词篇(20)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瞿塘峡口水雾气弥漫,贴近水面,所以说“低”。诗人在《夜入瞿塘峡》诗中曾描写过瞿塘峡险恶的地理形势:“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诗人写景,一定也联想到行舟人的命运,稍一不慎,就会葬身鱼腹。白帝城的上空,月儿已偏西了,将要落下去了。“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西汉末,公孙述据此,自号白帝,因此得名。刘备伐吴,败归死于白帝城。此句写景,亦有怀古之意。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闲鸟一时啼。”这两句由一、二两句写景转入写人,诗人从视觉的描写“水烟低”、“月向西”转入听觉的描写。从远处传来了唱“竹枝”的歌声,那歌声是那么凄苦,似人之哽咽,闻之令人肠断。“声咽”正是如泣如诉的凄苦声调。这声调,在深秋残夜,更显得凄惨,使猿鸟闻之,亦发出悲怆的啼叫。《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中记载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寒猿闲鸟一时啼”正是为了说明“竹枝声”之悲苦,而又衬托出人物内心的苦痛,“猿鸣三声泪沾裳”。“闲鸟”,一作阉鸟。

这首词完全是写实的。开头两句用了对偶句,一写“峡口水烟低”,一写“城头月向西”,一低一高,有水有月,似一幅明丽的风景画。三、四两句写人唱《竹枝》,声音哽咽,寒猿闲鸟也一齐啼叫,既有景,也有情。我们的脑际就浮现出一幅巴渝船夫唱着《竹枝》,与惊涛恶浪搏斗,在高峻的山崖上、在树林中,猿鸟在悲啼的画面。一个“咽”字,一个“啼”字,真能将诗人满腔的激情,人民的无限辛酸,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故王尧衙云:“瞿塘峡在夔州东(今四川奉节县一带),冷烟低,非朝即暮也。斜月向西,风景凄然之候,声悲凉故咽。猿鸟闻其悲唱,俱不胜情而一时啼唤。然则愁人听之,当何如凄怆乎?”(《古唐诗合解》卷五)这段话分析恰当,说明了这首词的主题,对我们理解其内容是有帮助的。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南病使君。

关于《竹枝》词的来源及其内容,我们在《竹枝》词的第一首鉴赏文章中已作了介绍,此处不必赘述。《竹枝》词(二)所写的也是巴渝的风土人情,不过与上首词比较,这首词主要集中写《竹枝》词声调凄苦,写诗人听到后的感受。这样,抒情就更直截,而感染力也就更强烈了。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这开头两句,诗人先提出一个问题,然而又不直接回答,发人深思。《竹枝》词是民间歌谣,它反映人民的欢乐、痛苦、希望和追求。人民的“苦怨”,总是与封建统治者的剥削和掠夺有关,因此它“怨何人”是十分明确的,诗人不必言明而读者自知。这《竹枝》凄苦的声调,在宁静的夜晚,在空旷的山城野岭之间,断断续续。“前声断咽后声迟”,忽停忽唱,正说明了人民的“苦怨”无穷无尽,他们正处于饥寒交迫之中。“歇又闻”,正说明了这个意思,这就显得委婉深沉了。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南病使君。”这三、四两句,一方面说明唱《竹枝》词人数之众多,一方面说明听《竹枝》的“病使君”的忧愁。“蛮儿巴女”,代男女老少,即人民。“齐声唱”说明个个有“苦怨”,无一例外。人民的痛苦的呻吟,使诗人深为感动,深表同情,因此就“愁杀江南病使君”了。这首词与《竹枝》词(四)意义、内容相同,是一首反映人民“苦怨”的作品。“愁杀”一词,表明了诗人与“蛮儿巴女”有共同的感情、共同的“苦怨”。

这首词结构十分严密,描写十分概括,感情很真挚,抒情性很强,从“怨何人”问题的提出,到“愁杀江南病使君”作结,中间叉以“夜静山空”的背景作衬托,更使闻者感到《竹枝》的苦怨,地域之广;以“蛮儿巴女齐声唱”,说明巴渝人民之多,人人都有“苦怨”,一气呵成。又从“闻”到“愁”,把诗人对人民深厚的感情,很真挚地表现出来了。这首《竹枝》悲咽之声,怨苦之情,真令人不忍卒读。

杨柳枝

白居易

依依嫋嫋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杨柳枝》本为隋代宫词,唐代洛阳地方的市民创为新调,所以白居易在《杨柳枝》组词的第一首中说:“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也说:“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他们对这种民间歌谣颇为重视。这种歌辞,都是七言四句的形式,但音节和绝句不完全一样。这种曲词,均以咏杨柳为主。白居易居洛阳时,十分重视民歌创作,他在《杨柳枝》的“翻新”上作过贡献。

这首词描写初春时节杨柳的风姿。她是那么袅娜、那么多情,在春风中飘摇,与春风同游。她的花絮,像白雪,在春天的天空中纷纷扬扬飞舞;她的嫩绿的枝条,那么鲜嫩娇弱,甚至连黄莺停一会儿都受不了。这样的描写,可谓写柳之极致了。

“依依嫋嫋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这两句既写杨柳的多情葱翠,又写杨柳的婀娜动人,无比妩媚可爱;写柳,也在写人,写美丽的女子。“依依”,形容柳枝柔弱,随风摇摆;也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依依”显然是拟人手法,将杨柳人格化了。“嫋嫋”,即嫋嫋,袅袅,形容柔软纤细的样子,像体态多情苗条的女子;也形容摇晃摆动的样子,“春枝晨袅袅”即含此意。此处也显然是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杨柳当作“袅袅婷婷”的女子来描写了。正因为如此,第二句说她(指杨柳)“勾引”起春风来,而且充满无限的情意。这“勾引”,显然不是杨柳所具备的能力,显然也把她当作人来描写了。杨柳的妩媚多姿,引起诗人多少的感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这两句是对偶句,一写柳絮、一写柳枝。写柳絮,诗人用了比喻。春天,柳絮在天空飞扬,轻轻的,像白雪,但最后飘落在地上。一个“空”字,包含着诗人多少痛惜之情!她无声无息,默默地消失了,谁也不会去理会,但诗人却注意到了,并且寄予深深的同情。描写柳枝的柔弱,诗人用了“不胜莺”的具体描述,说就连一只黄莺停在柳枝上,也像受不住它的重量。“不胜莺”不仅描写出杨柳的风姿,也写出诗人对她的喜爱,需加保护,充满着感情。

总之,这首咏柳词,不仅咏柳,也在咏美好的事物,诗人是带着对生活的热爱来写这首词的。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这是《杨柳枝》组词的第四首,描写在江桥边,酒店旁,馆娃宫前的柳树。暖洋洋的春天,日落时分,雨才歇,风已停,千万株柳树,在这充满着宁静的环境中,显得那么安谧,从容不迫,悠闲自得。

全词共四句,前两句描写杨柳生长的环境。那环境是十分优美、安静而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堤上,架着红色的木板桥,酒店张挂着青色的酒旗,斜阳暖暖地照着馆娃宫(古代宫名,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故址在今江苏吴县灵岩山上)。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颜色是那么鲜明,景物是那么美好!一“红”、一“青”的色泽,一江、一桥、一宫的景物,加上暖和的天气,斜阳的光辉,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景画。诗人在洛阳时,作《忆江南》三首,其三云:“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杨柳枝》(四)所描写的景物,正是诗人对江南秀丽景色梦牵魂萦的思念。“娃”,美女。“馆娃宫”,也称吴宫,在今苏州市郊灵岩山上,为吴王夫差贮西施处。

后面两句,在描写了江南秀丽的景物之后,就咏杨柳的风姿。不过,诗人的描写与往常有所不同:她没有“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的潇洒、妩媚和多情,她是安详而持重的;也没有任何东西去损害她。诗人对此是满意而安心的。“可怜”、不作怜恤解,应是可爱的意思。对“雨歇”、“风定”,自然界又充满脉脉温情,不对美好的事物进行摧残时,善良的诗人,当然会“可怜”,会发出欣慰的微笑。这“可怜”一词,包含着诗人多少真挚的爱。“万树千条”,指杨柳树的枝条。“各自垂”,说柳条静静地垂着,并非“勾引春风无限情”地在迎着春风飘舞。这是一种恬静的美、娴雅的美,她像一位“窈窕淑女”(《诗经·关雎》),就会成为“君子好逑”了(同上)。因此,诗人这样描写,并非仅写杨柳“各自垂”,而是另有寓意的。“雨”和“风”具有象征的意义。

这首词洋溢着诗人真挚的爱,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通过诗中美丽的画面,通过诗人对“雨歇”、“风停”的喜悦,是不难捕捉到这一主题的。黄白山云:“咏杨柳未有不咏其舞风者,此独从风定时着笔,是一种风致。只写景,不入情,情自无限。”(《唐诗摘钞》卷四)这一评论,有独到之处,抓住了此词写柳的特点。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

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唐孟棨《本事诗》说:“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这一记载,透露出白居易作《杨柳枝》词的信息,诗人是有所寄托的,非仅仅为写柳而写柳。从这首词来看,其寓意则更明显了。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这是一个对偶句,一写柳叶,一写柳枝,诗人均用了比喻,说露水凝结在柳叶上,好像女子啼哭时的泪眼;柳枝纤弱婀娜,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就像舞女的细腰。这显然将柳比作人了,写得如此娇媚、艳丽,使人销魂。这比喻是如此贴切,形象是如此鲜明,可见诗人观察之细致,并充满爱怜之情。

“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这最后两句,仍然是把杨柳当作人来写的,诗人设身处地,站在柳的保护者的立场上,劝人们不要去损害她。他央求人们说:小小的杨柳树,它禁不起人们的攀折的痛苦,请求你们不要把它攀折光了。这里充满着同情和博大的爱,实际上也是对冷酷现实的一种感慨。古代送客,常折柳枝相送,以表惜别之情,故有“攀折苦”语。也意味着企求现实少一点离别之苦。“柳”谐音“留”。

这首词可以看作是诗人赠给小蛮和樊素之作,或者是为请这两位心爱的歌妓歌诵而写的,所以词中充满真挚之情。查慎行云:“‘小树不禁攀苦’两句,楚楚动人情。”(《白乐天诗集》卷五)此评论很能体现诗人苦心,也说明此词的艺术感染力,所谓“真”字是词骨,情真,才能动人情。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这首词写出了诗人与柳丝的共同命运,写出了诗人对柳的热爱,构思很奇特。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此两句用比喻写愁。首先诗人将柳叶比作“愁眉”,诗人内心之悲苦,不言而喻。但诗人指出这是“人言”,并非是自己说的,诗人毕竟还不能完全同意。前人有云:“桃花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是触景生情之语,人去物在,令人伤心,但诗人将柳叶比作眉并’无悲哀之意,只是形容女子美好的容貌。此处之“愁眉”已带上了悲哀之意,但这只是作为一种衬托。“更有”是对“人言”而发,直接写出诗人的强烈感受,把“愁肠”比作“柳丝”。“柳丝”是千千万万条,是难以数清的,因此“愁肠似柳丝”就极言内心的愁苦是无穷无尽,难以计数,难以诉说了。另外,这两句似从男女双方来写的,“愁眉”指女子一方,“愁肠”指男子一方,后者之“愁”,比前者更深、更浓、更苦。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这两句写出诗人与柳的同生死、共存亡的命运。如果“柳丝”断了,那他的肠也断,双方就没有接续的一天。那是一种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誓言,生同生、死同死的决心。从这首咏柳词中,读者可以窥见诗人的追求,诗人的爱;也可以看到“柳叶”和“柳丝”的衷情,他们的执着和无悔。因此,这首咏柳词,与其说是咏柳,不如说是咏人,咏那多情的女子和诗人自己,“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张先《诉衷情》)的深情。

这首词大概也是诗人赠樊素或小蛮之作,樊素善歌,小蛮善舞,词人对她们情意甚笃。此词以议论抒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得凄楚动人,情真意切。最后两句,自肺腑中流出,不加雕饰,自成绝唱,风格沉郁。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南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这首诗是白居易寓居洛阳时作。《乐府诗集》卷八十一云:“《杨柳枝》,白居易洛中所作也。《本事诗》曰:‘白尚书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乃作《杨柳枝》辞以托其意曰:‘永丰南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辞,帝问谁辞?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时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因东使命取两枝,植于禁中。居易感上知名,且好尚风雅,又作辞一章,云:‘定知玄像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河南卢尹时亦继和。”当时河南尹卢贞写了和诗,诗序云:“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白尚书曾赋诗,传入乐府,遍流京都。近有诏旨,取两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顾增十倍之价,非虚言也。”以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明确两点:一、白居易作此词是有所寄托的,不是仅为咏柳;二、白居易此词是写得成功的,“传人乐府,遍流京都”,极有感染力。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思说,写景物必须有寄托,不能为写景而写景。白居易这首词,是咏柳的,但同时也是咏人的,抒写诗人的胸臆的。也许是白居易游永丰坊里的一个荒园(在洛阳),见到过“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杨柳,但因是荒园,无人观赏,联想到自己已衰老,而心爱的歌妓正当青春,无限感慨,触发他写了这首词。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这开头两句就是描写杨柳树的姿色的。千万条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在空中飘舞,那么轻盈、妩媚,那么可爱诱人、充满生机。她新绽的柳芽,嫩黄的颜色,比金子还美;她的枝条,软软的,比丝还轻柔。那是多么美好的景象。但是这不也在写生活、写人么?不也在写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么?

可是这样美好的杨柳,却被废弃了。对此,诗人表现了无比的感慨。“永丰南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杨柳树命运的关怀。上两句描写的充满生机、婀娜动人的杨柳,却生长在一个荒园里,整天无人去理会她,究竟她属于谁呢?是谁让她处于这个寂寞荒凉的环境中呢?诗人没有回答,让人们自己去想像。这不说比说出更耐人寻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从这首词的构思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一是比喻。“嫩于金色”、“软于丝”,以“金色”比初绽的柳芽,十分形象;以“丝”比柳枝柔弱,也十分形象,而且用了“于”字,则具有夸张的成分了。二是对比。前两句的妩媚动人的杨柳的风姿,与后两句杨柳所处的恶劣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无比感慨惋惜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收到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因为诗人对“柳”倾注了真实的爱,虽无意求工,而自成绝唱。艺术的逻辑就是如此。

浪淘沙

白居易

青草湖边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毛先舒《填词名解》云:“《浪淘沙》商调也。《花间集》作《浪涛沙》。一名《卖花声》,一名《过龙门》。唐乐府有《浪淘沙》词。”或云《浪淘沙》创调筅刘、白,为七言绝句。

同类推荐
  •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露出一大节黑色纱袜子。他的身段适中,很健壮。走路是用了许多劲,又快。那一双宽大的黑皮靴便接连地响着,靴底翻起了北京城特有的干土。他走到这狭胡同第三家,便一脚跨进大同公寓的门槛,转身到左边的大院子里去了。
  • 情忆·名人·美文

    情忆·名人·美文

    蔡先生回国后住在上海的时候,似乎曾经跟了吴先生到他的府上去过。但是除上一所一楼一底的房子之外,什么也不记得。也许这一楼一底的房子还记忆的错误,实在不曾去拜访过也说不定。但是那时候一个印象是相当清楚的。也可以说是蔡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约是在张园举行的许多群众大会之一吧,蔡先生的演讲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情忆·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著作。
  • 落日余晖(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落日余晖(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作者通过对阿尔卑斯山美丽风光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 为祖国而歌

    为祖国而歌

    望着渐渐高上去高上去了的长空而静肃着的事是有过的,望着漠漠长空里孤飞的鸟而静肃着的事也是有过的,但从没有独立山头向遥空虚抱的雄伟之感。所以,一切英雄梦在这里当然寻不着足迹。这里有古老的街灯,街之上有浑浑的长天在漫漫地四垂……春天来了么?真地来了么?然而唧唧的呢?息息的呢?
热门推荐
  • 神话仙武

    神话仙武

    少林、武当、全真教、……易筋经、太极功、先天功、……这是一方似是而非的世界,宗门林立,各家各派都有传承于世。如邪帝、剑神、剑魔、天刀、……,都已登临绝顶,以武入道,成为武林神话。——段青玄
  • 超能废物

    超能废物

    我,余阳,201年考入菲斯大学——这个城市唯一的超能力学院,本以为世界和平的我,却遇到了世界性的灾难。
  • 狼之子女

    狼之子女

    我的爸爸是一条狼他与妈妈从相知到相爱。妈妈生下了我和弟弟。我的名字叫未。弟弟名字与。我和小与可以随意变化成人或狼
  • 女尊国女皇的风流债

    女尊国女皇的风流债

    本是21世纪的号称金牌杀手与神偷的神秘女子皇埔幽冥,一次意外之下穿越架空时代,穿越成女尊国一代明君的冥皇,‘什么女皇,什么陛下啊’幽冥看着小侍拿着凰袍惊讶道,本是无情的杀手,怎样变成温柔无比的女皇了......,无情变有情,无爱变有爱,甚至是沦陷其中…………“陛下,凤后带着各位贵君,出皇宫了,”“哦,,是吗?呵呵......”一位坐在软塌上的妖娆美女不以为然的说道,,,,,,
  • 重生巡礼之年

    重生巡礼之年

    重生了?白图看着镜子里那张圆圆的脸蛋,没错,十四岁的白图暂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胖墩。穿越了?醒来后的白图身处的是一个陌生的高级公寓,身边多了一个与他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姑姑,记忆中原本居住的旧街区虽然还在这个时空,但……历史上李白不再是伟大的诗人而是一名武艺精湛的侠客,一些该有的诗词歌曲也不曾存在这个世界......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那时,我们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拥有能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的自我。这样的信念绝不会毫无意义地烟消云散。——村上春树ps:本书是TV休闲剧,人物性格成长为主,卖书卖歌卖才艺为辅。想看主流网文套路,这里估计没有。
  •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要不是这一眼的刹那,这世界也许就清净了佛曰:一切皆虚幻。若这一切皆是虚幻,那如今这一切又算个什么佛曰: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身处荆棘,我从不动弹,为何满身伤痕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本就生在这地狱之中,众生皆因我入这无间地狱又如何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竟是这般,那此番我便就从了这心吧
  • 致韩青春

    致韩青春

    从小怀揣着韩星梦的韩彬,来到韩国,遇到了几个跟他身世,梦想出奇的相同的年轻人,他们一起合宿;一起上学;一起练习;一起出道,还有了自己的爱情。他们的青春不迷茫!
  • 扎根川渝

    扎根川渝

    历史时段长,具有历史的凝重感,湖广填川,洪门、袍哥形成,黔苗攻川,白莲教起义等许多历史事件填补了川渝文学空白;全文多条线索推动情节发展,故事跌宕起伏,悬念暗伏,有惊有险,情节曲折感人,人物生动,冲突激烈,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 爱之殇:时光祭

    爱之殇:时光祭

    她的人生如一朝暖阳,他就如一抹淡淡的风她的世界变得愈发美好幼稚的爱情慢慢发酵却无意落两行萧然一场意外,她的人生变得支离破碎,曾经的笑容如雾般消散回忆再美,就像镜子一样,越清楚,心越伤。以后,他只是她青春的轻狂,那只是她破碎的时光惘然回首间,他早已遗失了她落一笔长相思,只为他对她永远的爱
  • 寻兮

    寻兮

    何为道兮何为仙兮何为长生兮万物刍狗,苍生蝼蚁一世沉浮,一世流离诸般因果尽加吾身亦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