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8500000011

第11章 彰显“纯散文”之大器:湖北散文的中坚(5)

对于华姿的散文形式的转型,她自己说:“我只是要表达,表达本身的需要超过了一切,写作只是我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已。而诗歌写作因为形式上的必须,它对我的表达无疑有一种阻碍。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就从诗歌写作中退场了。”自然而然的转化,对于华姿的散文创作有益而无弊,90年代的女性散文创作,大多沉溺于对于个人私人生活的私语话描写,“小女人”散文创作日益兴盛了起来,在此背景之下,华姿依旧坚持自己的创作立场,不拘泥于对自身的关注中,而把这种关注扩大于整个社会,整个自然,整个存在,将宗教性渗入自身的写作中,以一种宁静的状态进行思考。

华姿散文的宗教性从她的《自洁的洗濯》中就可以看出来,在这部随笔散文集中,此岸,彼岸,河流,神,美,爱,母亲,真理成为了关键词。对于宗教,以及宗教在文中的表达,华姿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自己信奉的并非是一种宗教信徒式的宗教,而是一种理性选择的宗教,她是从一个拥有宗教式思维的理性人的角度进行思考,是怀疑的,甚至是拒绝的,是以宗教与理性融合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当然,在她的作品中,宗教被多次提及,但这种宗教并不狭隘,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美善,光明和温暖。华姿小说给我的阅读感就是澄澈,明净,安宁与智慧。

宗教与理性的融合。从对此岸彼岸的抒写中,河流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永不放弃,执着于未来,关注于现在,过程的精神,而毫不留意两岸的诱惑,有着基督徒般的执着。不仅如此,水在华姿这一作品的意象中也是很珍贵的,以清浊两类水做比较,提出了一种美的哲学,抛弃了功利主义的哲学:“我们生活在一个浊世上,因此,大宁河是不可少的。”“‘水至情则无鱼’是纯粹功利主义的哲学。当我们被安排在一种流逝之中时,清放弃功利的思考,只凝视美,只悦纳美。”这种爱不是放纵的爱,而是独立思考的爱,是有节制的爱:“当它被放纵时,它就是一种灾难,足以毁灭一个女人独立在世的坚守。一个女人的独立,必须是思想的独立,是意志和行为的坚守。”对于宗教的上帝,在华姿的笔下真正的深刻并丰富了它的内涵,事事无常,对于人事的变换,没有一个信仰,是无从手进行分析的,世界充满了矛盾与疑惑。喜悦,痛苦,是人生存的两种基本的表情,都来自于神的创造,而诗人,哲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唯有饮这造物主由爱而造的痛苦的水,喜悦的水,流逝的水,才是丰富了生活,我感到了阅读的障碍,哲理性的灵光处处闪现“诗人饮水,水却流逝。”“水总是要从我们的杯中流失,只有流失本身具有永恒的意义。”“只有彼时是永恒的,因为它具有流逝的意义。”(《对一个彼时的人说话》)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不信任思考的思想者,一个不停息地寻找着星光的旅人,只有不停地寻找,不停地向前,过程和目的才有意义,从这个层面来说,对于任何一个阅读她作品的读者来说是起着积极的作用的。

宗教与爱。对于华姿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她创作的终极指向一个字“爱”,华姿对爱的抒写是具体的,在《自洁的洗濯》中,几乎每个篇章都有关于爱的成份,爱是什么呢?“爱就是爱,它是人类情感的核心;它不是别的。在这个世代,并不缺少多愁善感的爱,我们缺少的是仁慈、怜悯、宽恕、忍耐、体恤、给予。”“爱不应只是怜悯的心情和眼泪,它应该是一个行动,哪怕只是一个举手的行动。手所蕴含的奇异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幸福就是神的手,爱也是神的手。”(《只能是爱,不能是别的》)这一主题的表达包括了她所写的自然之爱,女性之爱,以及贯穿于她整个作品中的宗教之爱。提到爱,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真理。在记者对华姿的采访中,华姿说,真理就是爱,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而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启示给我们的那种绝对之爱。也就是对于存在的爱,只有人本身才能解除人类的不幸。在谈到爱的语言时,在《寻找的果仁》里,华姿写到:“沉默是最好的表达。但沉默的表达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如果沉默是最好的表达,那么,声音的意义是什么呢?”一系列矛盾凸显了出来,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深刻的道理,我们无从回答,她也没有给出答案,但她唯一肯定的是爱与美,爱与真理:“爱使我达到美,美使我认识真理。而在某些时候,美就是真理。”

自然的爱,无处消失。在目前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中,华姿提出了一种新的伦理,即自然伦理,也就是一种对于自然新的道德关系,通过这种伦理,达到与自然的和谐,那自然之美也就显现了出来,那不曾消失的自然之爱也就能够深深的被我们所感知。“人类如何才能和自然建立一种新的伦理关系或新的道德关系?一种亲情关系。这种关系越深刻,人与自然的休戚与共就越长久。”除此之外,自然的热爱也是宗教的一种表达,是一种博爱,“如果你不能理解一粒种子在田野上经历的秋冬春夏,不能理解一个生命的全然完成,你就很难理解田野的那种神秘、美和力量,那个在更高的背景下远远高于人的神圣法则。你就更难理解那种只有在田野上才能产生的感恩和喜悦。它散发着阳光的清香,泥土的清香,草木庄稼的清香,河流湖泊的清香,风的清香以及四季的清香。”

作为女性,华姿是睿智的,她也有过关于情感的纠葛,有过关于爱情的惶惑,但她终以一种独立的姿态来分析男女之爱,以一种神性的眼光来分析爱与性,爱与婚姻。对于男人,华姿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过去了很久,女人回头看时,才发现,她爱过的人,或者爱过她的人,无论看起来多么地不同——外表、职业、身份,甚至性格,但在本质上,他们其实是同一种类型的人。”“因此,我如果爱,我一定是爱一个人,而不是爱一个男人。”(《寻找的果仁》),她指出要给爱单独的空间,女人要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个人的自己,而是为这个性别。为爱情活着的女人,实际上是为那个理想,那个完美——那个无限后退着的美好极限活着。”分析了爱者与情人的不同,“爱者不求回报,他是自在自为的,是独立的个人的。而情人只是一种关系。它的关系性决定了它的依附性——男女的彼此依附。”甚至提出了一个很独特的观点,这就是“事实上,男人对女人的依附胜过了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它是男性本质的一部分,它深刻而无法清理。”

在说到爱和性的关系时,华姿肯定了只有爱和性的完全统一才能完美。对于性的阐释,她赋予了它以宗教的意义,因为性的存在,所以它本身是神圣纯粹的,“爱是神的创造物,性也是神的创造物。”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性的纯粹,无法接受性的神圣呢?关键在于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听,如何地来感知它,接受它呢?“接受性的神性与接受神的存在是一样的。全然地接受神给予我们的东西,就是对神的最高感激,赞美的尊崇,就是对存在的大爱。”不仅如此,还要打开生命,倾听来自神的声音,只有接受性,才能够使性达到美,她说“爱可以使性达到美,而性却不能。”(《怎样在爱上诗意地栖居》)即性本身来源于美而非欲望或者其他的东西。

关于爱与婚姻。婚姻并不是爱的必然归宿,如今,婚姻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职业,一种死亡的爱,而与之相比的爱则是永恒的,但是解决婚姻的死亡,就是要让婚姻有爱,要让婚姻中的人爱家人,“家是你爱人的起点,也是你爱神的起点。”在此中的母爱则是一切爱的源头“因为它以母爱为核心,然后辐射出其他的爱。如果这爱是光,那么,母爱就是光源。”华姿提出了一种母性品格,而这种品格也最接近宗教品格,是博爱,是宽容,是感恩,是幸福,当然这种品格跟性别并不多大关系,是一种内含的。

爱与宗教,宗教是什么呢?“真正的宗教重视生命,拥抱生命,它不反对生命。而一种规避生命轻视生命的宗教,它恰恰是反宗教的。”因此,有爱的宗教才是真正的宗教,“一个以爱为基础的宗教可以点亮你,同时可以打开你,是那种全然的打开。”“除了通过爱的宗教,我们不可能还有别的方式,可以全然地深入存在。”宗教的核心是给予爱,让人感受爱,接受爱,当然要有一颗善于接纳的心“你有多大的爱,你就会给爱多大的空间。”(《只能是爱,不能是别的》)要有爱,才会感受到来自其他地方的爱。华姿作品中的宗教品格,是与“神”和“神性”相连,表达出对一种灵性精神的向往,一种无所不在的统摄力量,成为她整个身心的支撑,帮她向善向美,完成自身的洗濯。用华姿自己的话来说,这种宗教情怀“就是爱。爱上帝,也爱世人;爱每一种生命,也爱自己。倘若你真能去爱的话,你的生命自然就会结出这样的果子:仁爱、喜悦、和平、忍耐、宽恕、善良、忠诚、温柔、节制。”很美的一句话“由于我的心中开着一朵百合,我便看见人们的心里都开着一朵百合。由于我心中被太阳照耀着,我看世界便是一片光明。”

华姿的散文充满了灵性,充满了美,充满了爱,只有心中怀有感激,怀有爱的人才能如此深刻的体会基督,体会教义,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的犹疑,矛盾,她不断地肯定着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否定着自己,只有在这种过程中,对于一切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才更能够了解十字架上的基督的心情到底如何,才能清楚为了减轻世人的罪恶,耶稣所受的苦,以及为了回报主,为了达到和谐,世人要存有的感激之心。华姿的诗人的创作背景,令她的散文文字优美,富有感染力,散落的文字碎片,跳跃,灵动,令作品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由于幼时在乡村度过,让她对自然有着一种本能的亲近,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能闻到花的清香,听到水的流淌,甚至看到清冽的小河里鱼儿欢唱地游走;加之她的基督教的信仰,我们能感知文字的虔诚,爱无限的丰富性,以及对人事的宽容。

华姿认真的创作态度,诗意的散文化抒写把她与众多其他的散文家区别了开来,近期她越来越关注于宗教对于人生活的指导作用,不仅与2005年上半年出版了宗教散文诗《花满朝圣路》,还于2005年末撰写了《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2010年出版了散文集《在爱中学会爱》,将神行之爱与人性之爱交织思考,她期盼的,正是耶稣曾经在加利利奔走呼告过的那个单纯、完善的“人”。

六当追问与沉思相遇——任蒙散文论

任蒙不是一个纯粹的散文作家,他早年以诗歌进入文学写作,后来又写过大量的杂文和文学评论,特别是诗歌语言的敏感训练,构建了他散文语言的经纬,逐渐形成了他那追问与沉思相伴,性灵与至情相随的散文写作特色。在当下散文姿态各异、手法多元、意蕴杂陈、审美奇崛,令人目不暇接的写作态势中,任蒙的散文可以说为散文写作注入了一股清新剂。任蒙散文思维的多向度、创作的多元性、审美的层重化和艺术的诗意化,使他的散文蕴含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内涵。

任蒙的散文写作历时十数年,曾尝试多种散文类型的写作——历史散文、游记散文、艺术散文与散文诗等,在散文的创作实践方面不断尝试、不停探索、不懈追求,显示了一个诗意的思想追问者的理性沉思与境界达悟。任蒙的散文从写作对象的选择来看,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梦里乡关、生活走笔、游迹萍踪和历史沉思。他用散文展示了一个虔诚的写作者勤勉、谨慎、郑重、稳健的创作步履。

一、游子与故乡——爱的心绪

农耕时代的岁月里,很多读书人一生都居住在自己的故乡,无论是山明水秀还是沟壑纵横。一种秀才不出门的心态,使他们潜心闭门读书,安享闲暇与快适;近代工业社会以来,更多人远离田园乡野,漂泊于都市、边陲,体味游子奔波的悲、喜、忧、惧。在当下这个技术高于艺术,至爱降服于机能,不朽之爱土崩瓦解的时代,基于奉献之爱的责任心益愈缺乏,人们对于故乡、亲人越来越疏离、陌生,渺茫希望。飘零在外的游子,在想象家乡时,用大脑游走在乡间的小路,伸出爱的“掠夺之手”,将一切以爱家乡、爱他人的形式,抢夺到自己的个性之中,于是出现了某种为了散文的“个性”而企图随意借助“爱的形式”的现象。作为一个漂泊于城市的乡里人,任蒙在他的散文中,依然对故乡、亲人、师者怀有一分虔敬,一分眷恋。家乡的凋敝令他哀伤;家乡的失落令他负疚;家乡的屈辱令他赧然;家乡的命运令他关注。“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同类推荐
  • 歌德之勺

    歌德之勺

    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张炜散文精选集《歌德之勺/张炜少年书系》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歌德之勺》分为“绿色遥思”“默默挺立”“人和芳草”“歌德之勺”“稷下之梦”“让我寻找”等六辑,以友情、爱情、成长、哲思、旅游等角度,收录张炜不同时期代表散文六十余篇。张炜把激情融入大地和海洋,播下许多思想的种子,他的散文极富思想性,让你增多许多悟性。《歌德之勺》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作者简介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
  • 随园诗话(第九卷)

    随园诗话(第九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三十功名尘与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文章不算多,由五大块组成:一、五泉新月初照人。二、塞上江南踏歌行。三、屐齿苍苔喜留痕。四、碧水蓝天鲜荔红。五、花枝招展岭南春。这些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大部分文章都在报刊上发表过,具有可读性,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具有我国工业化强国打基础时期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鲜明特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历程的反映。坦言之,它也是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豪迈的事业,豪迈的人”的风风雨雨的建设里程中心灵历程的一个真实的记录。特点之二是这些文章的作者就是祖国建设者的一员,这些文章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是作者内心“潮汐”的真实流露和表述。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热门推荐
  • RX热血牧师

    RX热血牧师

    热血大陆,实力为王。虚拟之战,一触即发!
  • 火影之迷离的夜

    火影之迷离的夜

    一个从小在屠夫手里苟活的清丽人儿紫云,在好不容易逃脱魔掌后,与一个阳光般的温柔男子卡卡西邂逅,却也只是匆匆一别,但却让紫云将这段短暂的记忆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本以为将要带着这段记忆飘荡一生了,可是又落入另外一个如妖般美丽的男子佐歆木手里,自以为这样一个美丽的男子会是天使,但他却以救她为筹码开出了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呢?他是上天派来拯救紫云的天使?还是再次将紫云打入地狱的恶魔?紫云与卡卡西这段美丽邂逅会怎样呢?他们还会见面吗?三人间的纠纠葛葛会怎样发展呢?
  • 101的爱恋

    101的爱恋

    在聘夫失败了100次后,终在101次时遇见了那个对的人,让她拥有了简简单单的幸福,平平淡淡的生活
  • 31岁小美女的养颜经

    31岁小美女的养颜经

    是一本有别于所有明星美容书的女性必备养颜真经,作者总结了来自历代中医的养生精髓和个人10年的亲身体会,主张美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养生,真正的美丽是由内及外、内外双修的,并首次提出“保暖美容”与“经络养颜、呼吸养颜、心情养颜”一招三式新概念,在书中,作者告诉了姐妹们切实并有效的方法。
  • “老鬼”话新疆

    “老鬼”话新疆

    不错,凡是来过新疆并游过新疆的各方人士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但是我却说,新疆是个“鬼”地方!新疆广袤的土地上,地势跌宕起伏,地貌奇异瑰伟。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和海拔-154.43米的世界第二洼地——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俯仰相瞩,而它们的高度差,竟然是8765.43米!“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曾是一句形象、贴切地反映新疆气候特点的名言,几乎家喻户晓。
  • 神奇宝贝之小明穿越当了小智

    神奇宝贝之小明穿越当了小智

    主人公小明,因为上帝的疏忽大意就进行了穿越。。。。【后面的剧情请看小说】
  • 恐怖报刊亭

    恐怖报刊亭

    恐怖报刊亭。自从加入。一切都不平静了,怎么办?
  • 鸿猷录

    鸿猷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剑火相传

    剑火相传

    这是一个关于剑、以及火之意志相传的故事……
  • 我的21岁美女校花

    我的21岁美女校花

    得到秘密任务,保护千金大小姐,泡美女校花,调戏美女老师,制服医生,他左手一个右手一个,他狂放不羁,成为校内的泡妞高手!为保护千金大小姐,他不惜为她而死!美女老师为他疯狂!而他的身份是一名神秘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