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900000003

第3章 哲学篇(2)

《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间写的,是为创作《资本论》作准备的,可体现中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仍然把生产方式看作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列的范畴相提并论,阐明了与前两部著作的论述相一致的三者关系。而且还特别强调生产方式变革在形成经济形式和实际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文中写道:“在流通还没构成内在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条件的那些生产方式下,当然不会有资本的特殊流通需要,因此,既不会形成和这些特殊流通需要相适应的经济形式,也不会形成和这些特殊流通需要相适应的实际生产力。”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晚期著作,也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阐述的思想最能体现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的《资本论》从序言、正文各卷到注释,都把生产方式看作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列的范畴,三个概念并列起来使用,并把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相区别,指明生产关系由生产方式所产生,与生产方式相适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在第1卷正文中写道:“可以详细而有益地研究以不同生产资料为基础的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区别,以及社会生产关系同这些生产方式之间的联系。”在第3卷正文中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独特历史规定性的生产方式;它和任何其他一定的生产方式一样,把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形式的一定阶段作为自己的历史条件,而这个条件又是一个先行过程的历史结果和产物,并且是新的生产方式由以产生的现成基础;同这种独特的、历史规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他们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在他们的社会生活的生产中所处的各种关系——具有独特的、历史的和暂时的性质。”第1卷德文本的注释“一定的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简言之,‘社会的经济结构……”’,在法文本中修改成“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从这种生产方式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简言之,社会的经济结构……”显然,《资本论》中的论述与前述的其他著作中的论述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总之,马克思经典著作论述生产方式时,无论是对各个社会形态的一般生产方式还是对某一社会形态的特殊生产方式,总是把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提并论,指明生产方式一方面与生产力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三者的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通过生产方式的中介决定生产关系。

当然,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也有这样的论述:“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但是,这里论述的是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而不是生产方式表现为双重关系。生产与生产方式是层次不同的两个范畴。生产是蕴含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三个范畴的统一体,生产方式只是生产统一体中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列的一个范畴。生产既然蕴含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三个范畴,必然会表现为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双重关系。马克思在论述生产所表现的双重关系之后,紧接着又论述和强调了生产方式在其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开始就表明了人们之间是有物质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把两段话联系起来看,这里的论述与前述著作中的论述也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当然,马克思在论述原始部落共同体时曾说过:“这种生产方式既表现为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表现为他们对无机自然界的一定的实际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劳动方式(这种劳动方式总是表现为家庭劳动,常常是表现为公社劳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表现”与“包括”是两个不同概念。“表现”是指一事物的外在形式或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外部联系。“包括”是指一事物的内部蕴含。联系马克思在其他地方的论述,这里的论述只能做如下理解:生产方式既与生产力相联系,又与生产关系相联系,人们之间发生的关系以及他们与自然界发生的关系是与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相伴随的双重关系。何况这段话后面又特别指明,除表现为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之外,还“表现为一定的劳动方式”。

较之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论述,斯大林同志关于生产方式的阐释则不尽符合马克思经典著作之本意。其一,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由生产方式所产生,并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论述比比皆是,关于“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的论述却很鲜见。其二,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相适应,明显是把三者看作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处于同一层次的不同范畴,而“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则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看作生产方式范畴的两个构成要素,三者处于不同层次。如果说,马克思经典著作有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意思,那么,在论及生产方式时,既已包含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没有必要再将三者相提并论,并阐述三者的相互关系,更没有必要在《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中将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显见,斯大林同志阐释生产方式的前一句话“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是不符合马克思经典著作之本意的。

斯大林同志阐释生产方式的后一句话,“体现着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看起来与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论述很相似,但仔细比较,却有很大差别。其一,斯大林同志的阐释,是把生产方式看作蕴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范畴的二者统一体,而马克思经典著作,如前所述,则把生产方式看作不是蕴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而是与二者相并列的范畴。其二,斯大林同志阐释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指二者体现了生产方式的两个不同方面而统一。而马克思经典著作论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指二者通过生产方式的中介联系而统一,生产方式作为二者对立统一的条件,使二者具有统一性或同一性。其三,斯大林同志的阐释,是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作为生产方式原理的全部内涵,而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只是生产方式原理的部分内涵。此外,生产方式原理还包括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辩证统一,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所以,理论界沿袭斯大林同志对生产方式的阐释而形成的传统观点,是不符合马克思经典著作之本意的。

按照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观点,社会形态演进从生产关系角度,特别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看,分为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五种形态;从生产方式角度看,则分为自给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种形态,或者说,分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三种形态。下面试从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自给经济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的论述中,探讨生产方式内涵的构成要素。

关于自给经济生产方式,马克思曾做过全面而具体的阐述:“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这种隔离状态由于法国的交通不便和农民的贫困而更为加强了。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小块土地,另一个农户和另一个家庭。一批这样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一批这样的村子就形成一个省。”运用分类分析,马克思这里阐述的自给经济生产方式包含三个方面:(一)“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是指生产者生产产品的目的和产品的用途,即指产品的适用方式。自给经济生产方式中的产品适用方式是满足自身的直接消费。(二)生产过程中“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都是自己“直接生产”,是指生产的分工方式。自给经济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分工方式是小而全的自然分工。(三)“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生产者——农户之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联系”,是指产品的交换方式。自给经济条件下的产品交换极其有限,相互间偶尔发生的交换,只能是满足自身直接消费的剩余(多余)产品,即自给经济生产方式中的产品交换方式是剩余产品交换。

因此,自给经济生产方式是由三个要素,即满足自身直接消费的产品适用方式、小而全的生产分工方式、剩余产品交换的产品交换方式构成的统一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一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块土地经营,仅供家庭直接消费的产品适用方式与小而全的生产分工方式相互适应。每一生产单位——农户“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由于自身的直接消费需求是多方面的,因而,生产的产品品种多,多至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的诸多方面;而生产的每一产品产量少,少至除缴纳赋税外,仅供本家庭直接消费。二是小而全的生产分工方式与剩余产品交换的产品交换方式相互适应。小而全的生产分工方式使得农户间的产品结构同类化,没有产品交换的需求和存在的条件。每一生产单位——农户的产品满足自身直接消费后很少有剩余产品,因而,产品交换只能是剩余产品交换。三是剩余产品交换的交换方式与满足自身直接消费的产品适用方式相互适应。由于“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因而,每一生产单位——农户要满足直接消费,就必须“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三个要素间产生的三个方面的关联,使自给经济生产方式成为结构紧密的统一体,长期维系其稳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典型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即流通“构成内在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条件的那种生产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也曾做过具体的阐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开始就有两个特征。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使它和其他生产方式相区别的,不在于生产商品,而在于,成为商品是它的产品占统治地位的、决定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二个特征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资本本质上是生产资本的,但只有生产剩余价值,它才生产资本。”马克思这里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是就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适用方式而言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的产品是用于市场交换的商品,生产商品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为了“生产剩余价值”。

产品适用方式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必然与生产分工方式相互依存。所以,马克思又曾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分工方式做过详尽论述,并指明分工方式的生产方式属性。马克思说:“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在产品普遍采取商品形式的社会里,也就是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作为独立生产者的私事而各自独立进行的各种有用劳动的这种质的区别,发展成为一个多支的体系,发展成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使商品所有者的劳动成为单方面的,又使他的需要成为多方面的。”“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按照属、种、科、亚种、变种分类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这种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虽然不能反过来说商品生产是社会分工存在的条件。”“上衣、麻布以及任何一种不是天然存在的物质财富要素,总是必须通过某种专门的,使特殊的自然物质适合于特殊的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来。”马克思在这里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分工方式是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每一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是“单方面的”、“某种专门的”、“为别人生产”的“使用价值”,每一种产品是用于市场交换的大宗的专业化产品,社会生产是“按照属、种、亚种、变种”分门别类的“多支的体系”。协作是分工的蘖生物。所以,马克思又论述说,虽然,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曾经历长期演变过程,但“就生产方式本身而言,例如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除了同一资本同时雇用的工人较多以外,和行会手工业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协作的简单形态本身表现为同它的更发展的形式并存的一种特殊形式,协作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形式。”

生产的分工方式也不能孤立存在,它必然和产品的交换方式相依存。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交换方式,马克思同样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交换的需要和产品向纯交换价值的转化,是同分工,也就是同生产的社会性按同一程度发展的。”“一切产品和活动转化为交换价值,既要以生产中人的(历史的)一切固定的依赖关系的解体为前提,又要以生产者互相间的全面依赖为前提。每个人的生产,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生产;同样,他的产品转化为他本人的生活资料,也要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消费。”“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全部产品或至少大部分产品采用商品的形式,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只有在一种十分特殊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才会发生。”这些阐述表明,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中,产品的交换方式是“全部产品或至少大部分产品采用商品的形式”进行市场交换,“每个人的生产,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生产”,“他的产品转化为他本人的生活资料,也要依赖于其它一切人的消费”,只有“一切产品和活动转化为交换价值”才能进行生产和消费。这种交换方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

同类推荐
  •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本书设有趋势报告、政策报告、案例报告、舆情报告、数据报告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梦: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化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建设法治中国的江苏样本等。
  • “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

    “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

    本书为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暨“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优秀论文集,收录市委市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区县党校、行政学校论文90余篇。论文内容分为三大部分:1.服务型政府建设,2.行政体制改革,3.政府管理创新。
  •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书收录了《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系统研究》、《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人口原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GDP”核算模式选择》等多篇文章。
  • 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本书对2009~2010年宁夏的政策调研成果收集整理,汇集成册,以利于资料保存,提供决策咨询。
  • 中国梦青年读本

    中国梦青年读本

    中国梦必将成为未来几十年中国的时代主题,符合这个主题的社会思想将大放光彩,顺应这个潮流的政治力量将大有所为,而违逆这个主题的事物将会被时代和人民所淘汰。
热门推荐
  • 逆战之佣兵之王

    逆战之佣兵之王

    我叫王军,二十一世纪的普通青年,意外来到这烈火重重的战场上。你要问我干什么?喝酒泡妞打怪物。你问我远大点的志向是什么?当佣兵,要是能走狗屎运,成为佣兵之王,我也不会拒绝。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成了佣兵之王,你会干什么?打怪物喝酒泡妞。
  • 陪伴最好的等待

    陪伴最好的等待

    “原来,最傻的是我,你们都在瞒我对吗?”她奔出这伤心之地,眼泪奔涌而出。幸好有他的陪伴,幸好有他还在等待,爱上他,很容易;从等待,到分离,到相爱,幸好他们的心在一起。对着物是人非的地方,她悄然落泪,现在的她只有这个空壳了,没有了感情的身体只有空灵。说好的不变呢,其实她并不是跟那个外表一样的坚强,她有了名利,但她想说,没了名利还能挣回来,没了灵魂怎么办……他无声地为她拭去眼泪,她转眸,幸好,你还在……
  • 带刀首辅

    带刀首辅

    穿越大明嘉靖年间,成为江湖一流刀客。原本只想随波逐流,却意外卷入锦衣卫、东厂与朝堂纷争之中。从此步入仕途杀恶吏、斩贪官、战倭寇、闯辽东……凭借手中战刀,胸怀韬略,平步青云,成就一段带刀首辅的传奇。
  • 界魂灵

    界魂灵

    懵懂废材学生李明道,过着这三点一线的平凡生活,却无端被卷入神秘事件,被康纳学院连哄带骗的诓走,种种奇遇,种种遭遇,是背叛,是热爱,是梦想,还是伙伴,是那个真实的世界,尘封的历史被推开,只有心中那个苦苦的追求,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只为心中永恒的执念,李小二!节选:尾崎最让我尊重的一点,也是他的唯一的弱点,他真的相信,可以用一个梦想改变世界!
  • 法爆乾坤

    法爆乾坤

    神秘石碑从天而降,但来的却是一场灾难,白飞一个普通人却得到了一切的起因却是自己的事实,他要结束这一切,必须回到事情的起源之地。但是命运轮回结束却是另一个开始,怎样才能打破命运的安排彻底解决灾难的发生呢??
  • 高峰三山来禅师疏语

    高峰三山来禅师疏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飘渺娱乐修神

    飘渺娱乐修神

    哈哈,你们看吧,很好看的。是飘渺之旅的同人哦,我看了很多书,就是飘渺之旅同人的书少啊,我很崇敬萧大神啊。我是新手,写的不对请大家提一下啊!也许会看到古代中华的延续也许会看到先进的文明也许会看到诱人的法宝也许会看到仙人的遗迹也许会看到西方中世纪的古堡也许会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野兽不用奇怪这就是飘渺之旅的同人飘渺娱乐修神。
  • 行云淇上

    行云淇上

    昆仑,天下最大的修仙门派,却因百年前的一场变故销声匿迹。望舒城,昆仑山变后不过十天,朝廷便扩建了这一座新城。百年之后的今天,真相一一浮出水面,是他错了,还是她...
  • 相思祸国

    相思祸国

    她曾一舞名动四国,却也一舞名裂四国,为他一人,她得到了什么,只知,城破那日,看着攻城的他,她跳下城楼时,想的却是,今生今世不再相见。“听闻长夏公主一舞倾城,我风国公主莲上一舞,可比的那破国公主?”说话那人语气中的嘲讽尽显无疑。“云泥之别。”询问之人甩袖而去。后有一妃子讨其欢心,跳了她曾一舞名动天下的鼓上舞,却被打入冷宫,永世不得出。她得到了他的禁忌,也成为了他的禁忌。
  • 鬼族秘术:阴阳鬼咒师

    鬼族秘术:阴阳鬼咒师

    【鬼咒师Ⅱ:养鬼奇谭】惊悚骇人的湘西赶尸,蛊虫肆虐的苗家村寨,鲜为人知的巴蜀藏尸,惊心动魄的灵术对决,闻所未闻,奇之又奇。沉睡千年的的鬼族文明能否重现人间?失传千年的鬼巫之术是否真的已经绝迹?盛唐时期,称雄巴蜀,湘苗两地的鬼族人是如何养鬼、如何放鬼的?在那个繁华的年代,蛊,鬼,尸,又是以怎样的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呢?阴阳鬼咒师凉子沫在经历鬼域历险,并遭遇一系列打击之后,精神所挫,意志消沉。就在这悲观绝望之际,凉子沫发现了师父留下的一封信,在信里,师父告诉了凉子沫一个惊天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就隐藏在那本祖师笔记里。五年间,凉子沫一直想参透藏在笔记里的秘密,却毫无成果。直到一个苗族少女的站在他的门前,盛情邀请凉子沫,前往苗疆,为她的家乡驱除鬼患,本想拒绝的凉子沫竟惊奇地看到一张熟悉的脸。一张原本熟悉苏小惜的脸,此刻,却刻在了一个苗族少女的脸上。于是,凉子沫带着喜与忧,随她去了西南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