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600000008

第8章 宏观环境和项目建设(5)

(二)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继续上涨,主导了价格总水平走势。全省食品类价格1月份上涨4.1%,2月份回落到2.6%,3月份之后开始反弹,且呈逐月走高态势,涨幅在1.9%~5.6%之间,12月份达到本年度最高。全年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3.7%。食品类价格变动,主要是粮食价格随着米、面、油价格波动明显。10月份以来,受全国粮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全省市场粮油副食品价格一改温和平稳运行态势,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价格部门及时向省政府上报了情况,提出了调控建议,并采取措施进行监控,取得了较好成效。2006年,粮食价格累计上涨3.4%,大米价格上涨13.1%。此外,受供货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自然灾害等影响,鲜菜价格上涨18.0%;受原料成本提高以及居民在外用餐需求增加影响,居民在外用餐价格上涨1.0%;受甘蔗价格上涨和燃料成本增加影响,食糖价格大幅上涨23.2%。居住成本持续高涨,对居民消费价格影响日益加大。2006年,全省居住类价格累计上涨5.2%,居八大类别指数之首,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0.64个百分点,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贡献率增加到50%。

(三)工业消费品价格小幅上扬,成本推动已见端倪。以烟酒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为主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一改多年以来在下降通道运行的态势,洗衣机、空调、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价格出现逐步上涨的趋势。全年电冰箱价格上涨0.1%,热水器价格上涨3.4%,家庭日用杂品价格上涨1.8%(其中厨具1.9%、家用手工工具7.4%、洗涤用品3.4%),床上用品价格上涨0.7%,衣柜价格上涨4.5%。

(四)油、气、水等资源及相关服务价格攀升,成为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因。2006年,国家推进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全年汽油价格上涨16.6%,柴油价格上涨14.8%,推动公共汽车、出租汽车、长途汽车价格不同程度地上涨。同时,水价上涨19.5%,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13.3%。以上产品(服务)价格共同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1个百分点,公共产品(服务)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作用愈显突出。

(五)农村价格水平回落,城乡价格差异明显缩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连续多年实施的“惠农”政策逐渐显效。2006年,全省出台了运用价格手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加大了对涉农价费的整治力度,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取得了实效,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幅度。仅减免义务教育杂费政策便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下降23.5%,影响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42个百分点。全年,甘肃省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分别上涨1.2%和1.4%,城乡价格涨幅差距由2005年的1.6个百分点缩小到0.2个百分点。

(六)服务项目调价翘尾因素逐月消失,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开始减弱。由于2005年政策性调价的服务项目比较多,使居民消费价格中的服务项目价格一直处于比较高的位置。随着翘尾因素在2006的逐月消失,政策性调价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开始减弱。服务项目价格从1月上涨6.4%一路下行,12月同比下降0.1%,全年累计上涨1.6%,对总指数的影响为0.38个百分点。从2006年春季开学起,甘肃农村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城市低保户及特困户学生也免收义务教育杂费,使甘肃省教育收费终于走出只涨不跌格局。全年全省教育费用累计下降3.7%,尤其秋季开学的9月份教育费同比下降9.3%,义务教育杂费下降21.8%,影响总指数下降0.8个百分点,使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7%。教育费涨幅之低为“九五”、“十五”历年来罕见。

二、2007年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展望2007年,影响2007年甘肃省价格的走势因素是多方面的,上行因素和下行因素交织作用,共同影响甘肃省价格总水平。

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的积极因素主要有:世界经济仍将平稳较快发展,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继续保持全面增长的格局,特别是美、日、欧和亚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还会保持增长态势。我国经济增长受投资和出口两大经济引擎相对放缓影响,增速会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内需将继续平稳增长。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使供求总量关系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目前,甘肃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平稳上升阶段,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国内外经济总体平稳、协调运行、适度增长的态势,为保持甘肃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创造了良好的宏观条件。

2007年,甘肃省价格总水平面临的上涨压力依然较大,温和上涨的趋势依然会保持。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资源环境价格上涨。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成品油、天然气、煤炭、电力、供水等资源价格和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收费改革。长远看,有利于甘肃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短期内会增大经济运行成本,影响相关行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增加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推动部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加之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对国内传导作用,资源环境价格上涨将是推动2007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二是粮食价格上涨。国家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将有助于粮食价格出现总体稳定下的小幅度回升。受2006年世界粮食产量减少影响,国际市场粮价变动将推动国内粮价进一步上升。三是劳动工资上涨。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的完善等,促使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进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并推动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四是政府价格调整项目出台。为疏导价格矛盾,各地政府仍将在公用事业和服务领域出台一些提价项目。这些价格上涨因素相互交织,相互推动,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动力。

价格总水平上涨空间有限。抑制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因素有:一是2007年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温和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可能会进一步收敛,部分过热行业将得到进一步抑制,一些靠投资拉动的行业增长速度可能放慢。二是我国工业消费品市场竞争激烈,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2007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大多数工业消费品价格将维持低位运行态势,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还将出现下降。由于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上游价格的上涨难以完全或同步传递到下游产品,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有限。三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对出口增长带来影响,部分工业品需要在国内寻求消费市场,国内供应增加使工业品价格上涨的空间减少。同时,人民币升值所引致的进口成本下降和进口增加,将促使国内市场供给扩大,并对商品价格产生一定的向下牵引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在中央政府继续进行宏观调控、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2007年,全省价格总水平仍将是“温和上涨”的态势,预计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内。

(樊文)

贸易

一、2006年甘肃省经济贸易情况

(一)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8%。其中:市的零售额462.52亿元,增长13.60%;县的零售额114.46亿元,增长13.41%;县以下零售额140.49亿元,增长12.6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79.05亿元,增长13.1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6.04亿元,增长16.36%。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9%。其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2.60亿元,增长23.39%;汽车类零售额23.88亿元,增长11.94%。

(二)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8.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18%。其中:出口总值为15.09亿美元,增长38.34%;进口总值为23.11亿美元,增长24.26%。加工贸易出口4.05亿美元,增长24.26%;机电产品出口实现大幅度增长,完成出口2.06亿美元,增长47.4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22亿美元,增长9.36%。2006年全省主要进口商品仍为矿产品,其中镍及其制成品进口增长迅猛,达6.5亿美元,增长94.99%。澳大利亚是甘肃省最大贸易伙伴,韩国为甘肃省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贸易出口国。金昌继续稳居甘肃省外贸龙头地位,嘉峪关跃居第二。国有企业继续担当进出口主力军,进出口32.11亿美元,增长54.0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4.06%。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各完成进出口3.04亿美元和2.37亿美元,分别增长16.16%和2.6%。

(三)重要商品的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得到进一步加强。

1.粮食。2006年,粮食种植面积为259.8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5%,粮食产量由于自然灾害、结构调整等原因为808.05万吨,下降了3.45%。由于粮食供求形势的平稳,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逐步回调,粮食市场基本保持了稳定。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市场监测,把握调控节奏,采取按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储备轮换收购、控制新粮上市期间集中出库等措施,稳定了市场,促进了粮价回升,保护了农民利益。同时,积极实施省级储备粮库建设。甘肃省从2003年开始启动省级粮食储备库的改造扩建工程,通过三年来的建设,共投资1744万元,其中省预算内资金900万元,建设粮库仓容8万吨,有效缓解了甘肃省省级储备粮库仓容不足的矛盾。目前粮库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4年安排的3个粮库扩建和2005年安排的2个项目均于2006年10月通过了正式竣工验收。2006年安排的2个项目已完成了施工招标,目前进展顺利。

2.棉花。2006年棉花种植面积7.6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8.87%,根据棉花收成好的形势,认真组织实施了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和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认定工作。按照《甘肃省2004—2009年棉花加工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对甘肃省棉花加工企业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的支持。经过努力,2005年国家给甘肃省安排13个棉花加工企业改造项目,安排国债贴息325万元,这13个项目已全部完成了改造任务,已于2006年8月通过了竣工验收。2006年国家安排甘肃省16个棉花加工企业改造项目,目前有14个项目完成了改造任务,其中5个项目通过了竣工验收。同时,按照国家五部委的统一部署,在新棉收购开始前,组织了对全省棉花加工企业的资格认证复查和流通秩序整顿工作,通过治理整顿,有效地净化了棉花市场流通秩序。

3.成品油。认真组织了成品油加油(加气)站的网络规划和布局建设工作。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的《甘肃省加油(气)站2005—2010年建设发展规划》,认真实施了全省加油(气)站的布局规划和审批工作。2006年,共审批了45个加油站,组织相关部门完成了23个加油站的验收工作。同时,为改善环境和能源结构,积极推进了汽车加气站的建设,省发改委等10个部门起草的《甘肃省关于规范压缩天然气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省政府批转执行,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四)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得到不断完善。2006年是甘肃省农产品市场建设承前启后的一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产品市场建设的大好契机,加大了工作力度,使甘肃省的农产品市场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自国家从2003年开始实施农产品市场建设项目以来,甘肃省共争取到市场建设项目11个,争取国债资金3440万元,加上省预算内资金430万元,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资金达3870万元。目前,国家安排甘肃省第一批和第二批市场建设项目共6个,已全部竣工验收投入使用。2005年国家批准的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进展顺利,已验收2个,另外1个预计2007年上半年可完成验收。2006年国家批准甘肃省2个项目,下达国债资金540万元,目前两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近期可进行集成商的招标。根据国家安排,抓住机遇,2006年底又上报了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作为2007年备选项目。据此,为全省14个市州各布局建设一个大型、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进行了现代物流布局规划,流通业结构调整项目进展顺利。在完成《甘肃省现代物流规划》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形成了《欠发达区域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一书,对全省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战略目标和具体措施。2005年向国家申报的酒泉钢铁集团物流中心项目(国债贴息880万元),2006年11月已通过了正式验收。酒钢物流中心的建成,对促进区域物流的示范效应和钢铁物流建设,必将起到积极作用。2006年向国家上报的陇西宇臻物流中心和平凉新世纪物流项目,已下达国债贴息资金424万元,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006年的经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还面临一些深层次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增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走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产品市场设施简陋、交易方式落后、经营秩序混乱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在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存在着市县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单位付款滞后等问题;物流业发展水平低,体制和机制性障碍突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外贸发展不平衡,产品出口结构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加油站点建设上还存在着集中上报、违规审批等现象。

二、2007年全省经贸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

同类推荐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讲述了初起于留日学生爱国风潮,最终消逝在日军侵华炮火中的中国公学近30年的校史。中国公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的私立大学之一,由爱国留学生发起、依靠民间集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所存在时间不到30年的学校,先后有一大批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外人士与它有密切联系,他们或执教于此(胡适、罗隆基、沈从文……);或求学于此(胡适、冯友兰、张兆和、吴晗、罗尔纲……);或讲学演说于此(梁启超、于右任、罗素……)。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热门推荐
  • 桃花东晋之江左风流

    桃花东晋之江左风流

    这是一曲家与国的悲歌,一卷诗与血的画,没有完美的人,没有完美的事,没有完美的结局,但他们是活的,至少是活过的,憧憬过,迷失过,挣扎过,醒悟过,即使最终化为尘土。我只是试图通过我的想象,构建一幅美丽而悲凉的华夏图卷,一个胡汉交融的时代,一个玄学盛行的时代,一个金戈铁马的时代。也许你听过他的故事,也许你不曾听过他的名字,也许你穿越历史与他心有灵犀、神交已久,也许你不齿他的所作所为,但这都是故事的一部分,希望你能在这个故事中,找到那个“属于”你的人,一起欢喜,一起哭泣,然后做一个落英缤纷的梦。
  • 银白的阿鲁比昂

    银白的阿鲁比昂

    白,既代表了开始。白,也代表了终结...当神话于神话之间没有了隔阂当历史不会在命运安排的轨道上前行当人们已经开始谱写神话的时......那些人的名字叫——超越者
  • 天紫雷诀

    天紫雷诀

    龙萧轻轻的深呼吸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这幅画面带给他的震撼太大,他一辈子都想不到的人物都出来了,让他感觉犹如在梦中。光明神、战神、神龙那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啊,没想到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了他的眼前,他一直以为那个传说是假的,没想到、没想到啊!!!地动山摇的大战,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这一起的一切,改变了龙萧的世界观,他今后的路,注定不会平凡了。过来好一会儿,他才从震撼中清醒了过来,然后就把手放离右眼,搭在了左眼上,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 神奇宝贝之希

    神奇宝贝之希

    本文吐槽向,抽风向,更新不定期,完全看心情!以上~
  • 检察官系统

    检察官系统

    侦探带着系统穿越成为检察官的故事。这里没有送你上天的系统,只有随时可能让你脑死亡的巨坑。
  • 奈何为妖生死缘

    奈何为妖生死缘

    爱上你,没有错,我不后悔,但如果能重来我不会爱上你。
  • 路边男神,捡不捡

    路边男神,捡不捡

    路上有男神,你捡吗?申浅浅:为什么不捡!像顾殊这样的,一定捡!顾殊看了她一眼,眼神柔软。可…一千万让你离开顾殊。申浅浅:我这就去打包!顾殊脸色一变,“申浅浅你敢!”【宠文宠文,不虐的甜文】
  • 凝——璇

    凝——璇

    他,卒于神秘的敌人,却又再次重生,寄居于少女心中,从此他对她,生死相随。她,伤于歧视与侮辱,获强大传承,与一缕灵魂相通,从此她对他,倾尽全部。我是凝。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样,都拦不住我对你的情。不管你的性格自卑还是顽强,我都喜欢那个真正的你。我与你,情深意切。
  • 天道邪瞳

    天道邪瞳

    萌由瞳生!把你搞蒙!前世:男主修得一身神通。今生:男主卖得一手好萌。
  • 无敌仙修

    无敌仙修

    九仙大陆四大宗门之一的大荒宫继承人叶朝受人陷害,穿越到了低级位面天元大陆一个小镇同名男孩身上,从此,叶朝开启了无敌模式,一路飙升,问鼎天元!叶朝能否找出幕后真凶?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