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600000011

第11章 宏观环境和项目建设(8)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省土地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基层项目用地预审和报批不规范、建设供地和用地监管不规范、补偿安置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监督管理跟不上,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和刚性的责任追究机制。三是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7年全省土地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2007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为目标,以加强耕地保护为重点,以深化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强化土地管理执法监察为手段,以完善体制提高素质为保证,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央和省上关于土地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2007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争取国家土地资源项目投资2亿元以上;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2.3%以上;开发整理复垦土地10万亩以上,新增耕地4万亩以上;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33亿元以上;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保障;依法行政水平有新的提高,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率达到95%以上。

2007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全面落实土地管理政策,提供建设用地保障。

一要认真贯彻严格土地管理的各项政策,适应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全面落实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各项新的规定。二要认真执行《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三要认真执行土地规划计划。加强计划对农用地(耕地)转用规模、速度、结构的引导,增加民生用地,保证基础设施用地。四要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和标准。五要规范经营性土地出让,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实施统一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增加土地收益。六要顺应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方式的改变,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家和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二)加强土地管理执法监察,坚持依法依规办事。

一是搞好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市、州和县、市的执法情况进行督察,及时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二是加强执法巡查,针对全省土地管理违法行为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春、秋两季,采取直接巡查和相互检查两种方式,对交通沿线、城镇郊区、各类经济开发(工业集中)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拉网式的动态巡查。三是加强案件查处,通过执法动态巡查、设立群众举报电话、畅通信访渠道等方式,及时梳理和掌握一批土地违法案件,按照分级办案的原则,分别由省、市、县依法立案查处。四是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会审听证、行政复议等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水平。

(三)不断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夯实业务工作基础。

建立健全全省土地管理科技创新体系,在土地管理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工作,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切实加强土地变更调查和用地监管,重点对基本农田数量和建设情况进行核实,对违法用地的实际面积进行调查,及时准确掌握全省耕地、基本农田和新增建设用地实际数量。配合省农普办搞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集中调查处理历史遗留的土地纠纷。加快土地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努力完成“金土工程”一期工程。

(四)继续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坚持“十个走在前”的要求,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支持和保证。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纪检监察工作渗透到土地管理的各个环节,继续搞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会审、听证、过错追究等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国土资源系统行政为民“十项措施”和工作人员“五条禁令”,形成良好的国土资源工作作风。着力完善、落实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尽快适应体制改革后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大对国土资源所建设的经费支持,扎实推进国土所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王志贵丁守和)

法制建设

一、2006年甘肃省法制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全面组织《纲要》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推进了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2006年,是甘肃省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重要的一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贯彻落实《纲要》作为首要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做了大量扎实工作,有效地推动了《纲要》的贯彻落实。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全面安排部署。各级政府法制机构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文件等形式,结合实际,对贯彻落实《纲要》的组织领导、学习宣传、任务分解、责任落实、督促检查等作出了具体安排。

二是大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各级政府通过培训班、报告会、专题宣传等形式,积极开展《纲要》的宣传工作。共培训地县领导和法制机构负责人500多人,编辑印发宣传资料60余万册(份)。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和配套制度建设。按照《纲要》的要求,各地各部门组织了依法行政工作的专项检查和督察,拟定印发了《纲要》和《五年规划》任务分解意见。省政府制定了《甘肃省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和制定规章程序规定》等。各市州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也都围绕实施《纲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有力推动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是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抓手,促进《纲要》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各级政府法制机构把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作为深化《纲要》、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狠抓工作落实。省政府制定下发了《甘肃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方案》,召开了省直部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会、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现场交流会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座谈会。省级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基本完成,省政府分三批向社会公布了52个省直部门的行政执法依据。在梳理过程中,共涉及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45件,涉及行政执法职权674.7项。经依法确认,公布省级机关行政执法职权5445项,调整变更部门越权错列、弃权漏列的行政职权173项,依法停止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为1129项。

(二)积极创新立法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制度建设的质量。

行政立法是政府法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围绕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实际,突出立法重点,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一是科学合理编制年度立法计划。年初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就突出依法行政工作的地域特色、精简立法数量、提高立法质量方面下工夫,科学合理地制定立法计划,为推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基础。

二是严格立法程序,严把审查关。2006年,建立了立法协调机制,邀请专家参与立法草案的调研论证,组织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的工作班子,保证了立法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是大力推进立法的公开化、民主化。2006年,首次将群众普遍关注、涉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立法草案,运用网络和新闻媒体,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增强了立法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程度。如在拟定《甘肃省供用电条例》、《甘肃省物业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规章草案的过程中,通过甘肃政府法制网和《甘肃日报》公开征求意见的举措,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四是紧扣发展主题,规范市场行为,通过立法推进制度创新。全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草案)12件,省政府制定、修订政府规章8件。还参与了国家关于土地退化防治战略GEF/OP12项目法规政策的审定评估工作,配合省人大及有关单位对涉及土地退化防治的100多件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进行了全面审核评估,从制度和体制上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为了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为了推进保险业的发展,省政府制定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06]102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充分发挥保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意见》(甘政办发[2006]137号)。为了促进民生,加强社保,省政府制定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甘政发[2006]97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的通知》(甘政发[2006]95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06]87号)。为了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省政府还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重大前期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06]99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机电设备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06]12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有关支持政策规定)的通知》(甘政办发[2006]59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甘肃省以工代赈工程劳务报酬发放标准和办法(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06]47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06]40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用分配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06]41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通乡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06]35号)。

(四)加大法制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一是加强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管理,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执法水平。据统计,在第二轮主体资格认证中,全省共培训行政执法人员90116人,其中地(厅)级领导干部213人;依法审查行政处罚实施机构9599个,确认9317个,注销282个;换发行政执法监督证8692个、行政执法证81052个,注销行政执法证366个。

二是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有了加强,救济和保障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省政府法制办制定了《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规定》,开辟行政复议申请新途径,实行行政复议网上申请,加强对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情况的整理汇总,及时总结行政复议和应诉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化解行政争议。2006年,全省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584件,其中,受理539件,不予受理42件,作其他处理3件;已审结案件526件,其中,维持306件,撤销75件,变更29件,撤回申请86件,作其它处理30件。

三是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从源头上纠正违法或不当的抽象行政行为。2006年共收到各市州向省政府报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69件。经审查,对其中11件存在与上位法相抵触,越权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以及其他不适当内容的文件,责令有关市州政府和部门限期修改或废止,确保了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有效。

四是积极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着力解决多头执法、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先后在天水、定西、兰州、张掖等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在城市管理领域实行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原由多个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同时,还在省直重点行政执法部门推行了综合执法工作,省文化、农业、水利、国土等综合执法队伍相继组建并开展工作。通过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试点,初步解决了多头执法、乱执法的问题,行政执法机构和人员得到精简,行政执法效率大大提高,一个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创建文明城市需要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制正在形成。

(五)认真加强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的配套制度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

省政府发布了《甘肃省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甘肃省实施行政许可暂行规定》等规章。全省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也都制定发布了一批实施性的配套制度,确保了行政许可法在我省的顺利贯彻实施。

二、2007年全省法制建设的主要工作

(一)继续加强《纲要》、《五年规划》的学习培训和督促指导,抓好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筹备召开省政府第三次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纲要》和《五年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把《纲要》和《五年规划》的贯彻落实推向深入,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认真做好《甘肃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则》的宣传实施工作。加快省政府法制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组建,制定完善相关的工作规则,充分发挥法制专家在政府决策和政府立法等方面的作用。

(三)切实做好政府立法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使政府立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拟完成《甘肃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甘肃省著名商标保护条例》、《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甘肃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等6~8件地方性法规草案,省政府拟出台《甘肃省重大决策程序规定》、《甘肃省贸易计量监督管理规定》等8~10件政府规蕈。

(四)继续抓好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规范政府共同行为法律的宣传培训和实施工作。对国务院法制办即将颁布实施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等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贯彻落实方案和措施。

同类推荐
  •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怎样才能用好、管好高校的资产,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我们选择了占高校资产比重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高校固定资产的基本内涵和性质探源为始,首先,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及管理内容;其次,从作为国有资产或股东资产的角度、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角度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定位进行探讨;最后,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践,着重对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产权管理和资产评估等工作的实施,以及绩效考评体系和法律体系的构建等问题展开研究,在如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科学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法律体系。
  • 实用社交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社交文书写作大全

    这是一套以促进现代应用文写作规范化为主要目的,以当代常用且新颖的应用文写作为主要内容,以企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的文书写作者和使用者、普通高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兼具教材性质的工具书。
  •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内容包括了博物馆建筑、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安防与消防、博物馆开放管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博物馆文化产业、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人才战略、博物馆科学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得到高度重视。本书采用制度主义的方法,专门对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考察我国的社会组织的具体状况,从而为社会组织的治理提供参考。本书首先讲述了社会组织总体的发展与现状,而后对正式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
  • 不吐槽不快乐:生活就是一场脱口秀

    不吐槽不快乐:生活就是一场脱口秀

    本书内容面极广,所谈论的都是社会的焦点问题或最即时的热门事件:首都房价、中央反腐、公款吃喝、炫富哈韩、精英移民、过度医疗、食品安全、物价飞涨、饭局应酬、有关部门、网络红词……犀利的文字,幽默的吐槽,深邃的思想,难能可贵。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写丑态百出的社会;用最淡然的调侃,说最艰辛的生活。吐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脱口秀不是愤青,而是智者。这是一本有趣味、有思想的书。
热门推荐
  • 五灯全书目录

    五灯全书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阴阳师

    阴阳师

    盗墓顺冥,自古便有。私为己囊,官为军饷。盗墓世家层出不穷。但是这些都是明面的手艺,钻土下洞,捆尸斗煞。这些手艺都是摸金不传之法。而百年之间,所有人却忽略了一种跟着摸金校尉下海的神秘职业-阴阳师。自此之后,所有下墓的摸金顺冥,都会高价请玄门弟子一起下海。防止灵魅入魂,沉魂摄心。两个门派也默契十足,玄门不取金银,摸金不动古卷。明朝晚期,玄门败落,被东厂提督魏忠贤设计灭门,门徒死伤无数。玄门镇宝《无字天书》也从此失踪。百年后的今天,我因为爷爷肩膀的黑色印记而卷入了一场惊悚的冒险之路,却也因此踏上了阴阳师之路。
  • 冰一冰的对决

    冰一冰的对决

    贵族学校来了一位既漂亮又酷又有一些十全十美的女生,学校的男生都被迷晕了但这位女生却被学校的三大校草中的韩千羽喜欢上了,但她似乎是个不愿意与人交往的一位女生。她与韩千羽又会发生什么呢?这位女生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 登天之旅

    登天之旅

    面对命运,你会妥协?许多年后,这片时空都流传着‘秦风真君’的传说,他的一的一生瑰丽多彩,不畏鬼神,不敬天地;作为他的朋友,你会很幸福作为他的敌人,你也会很敬佩他让我们走进这片时空,跟着秦风,细看他的一生。
  • 常见病自疗小妙招

    常见病自疗小妙招

    本书共分为10章,包含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传染病、男科等100余个常见病症,以及膳食疗法、药膳疗法、足浴疗法、刮痧疗法、中药疗法、按摩疗法、拔罐疗法等多种自疗方法,并集中介绍了800多个简便实用的自疗“小妙招”。
  • 暴龙少年

    暴龙少年

    时代的碰撞,恐龙与人类的搏击!随着一声碎裂之声,一人一龙并肩作战,共战这混乱的世界…
  • 江湖琐影

    江湖琐影

    唐代建中年间,江湖分为四大势力:北陆洛、南史城、西方无、东卫驿。安史之乱后,天下太平、江湖平静。陆氏兄妹南下,结识了百药女神医,又同史枫一路前往群英会。途中,四人与意情公子方琰相遇。与此同时,一场阴谋悄悄进行,郭坚等高手被接连暗杀,江湖笼着一层迷雾。卫驿重出江湖,卫倾莲的身世大白。陆洛的死,使磨合的四人间隙丛生、分道扬镳。最后,幕后主使浮出水面,众人人齐心协力,破解了清兰郡主、方无等人的阴谋。一场争夺《殷天经》的蓄谋终于结束,江湖陷入短暂的平静。家国破乱,身世飘零,经历了种种磨难的四人在武功和对一切的看法都有了新的领悟。最后,两对江湖情人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 花草蒙拾

    花草蒙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侠奇缘之莫忘初心

    仙侠奇缘之莫忘初心

    她是世间的神,出生时满城鲜花尽数凋零,取名冰灵。他是上清上仙,淡然而带着冰冷的目光,流泄如水如月华。几经波折,冰灵以死让天下恢复安宁,玄宵亦决定以死相随.....
  • 培养客户忠诚的n个关键

    培养客户忠诚的n个关键

    当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已经使客户越来越麻木的时候,明智的企业经营者突然明白,与其如此,不如把钱用于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关系上,即培养客户的忠诚就等于让客户自觉地去给自己做广告,吸引新的客户。本书对怎样培养客户的忠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了解客户、对待客户因人而异等等,有理论性又有可操作性,是一本企业营销人员必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