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5500000023

第23章 保安族文献(5)

丙、狗赶兔:当日借10元(但债主只给8元扣2元利息),到翌日必须还10元。其利息之增大,如狗赶兔一样的快。

丁、集集还:借钱以一集期为限(三日),如过期不还,则本利相加。

(2)借贷之期限:

一般高利贷的借款期限,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议定。有三月、五月、半年、春借秋还、当月借当月还、年初借年终还等期限。

(3)利息之种类:

有10%、20%、30%,最大的是100%。

(4)高赵李家村放高利贷的有7户,都是地主富农。此外,商业上获利的中农、清真寺、阿訇、有财产之鳏寡老人等,也放高利贷。

(5)借贷之抵押品:

一般借贷都以房屋、土地、货物作为抵押品,其抵押品之价值都超过借款的六七倍,过期不还,则抵押品便为债权人所有。如一贫农向某地主借100银元,其抵押品是1/3水磨,价值600银元。

无土地房屋但有劳动力者,也可以借款,以后用劳动力来偿还。

一般的借贷者,都要讨保,还有连环保。保人须是有财产者。有的自己无财产作为抵押品,便向亲戚借货物或土地、房屋作为抵押品。

(6)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生的借贷关系:

甲、借高利贷经商:借的多是货物,包括牲畜、枪支、鸦片烟、布匹、麝香、刀子、盐、茶等。债主以最高之价格折给债务人。债务人之抵押品多是土地、房屋,其值比所借之货要低数倍,如借100元,其抵押品之价值则是30—40元不等。

乙、借高利贷经营手工业:铁匠要到藏区作铁活,便向债主借钱,其利息是30%。

丙、借粮食:春季青黄不接,粮价高,所借粮食按当时粮价折成钱。秋收后,粮价低了,而债主仍按春季之粮价收钱。因此,债务人要多交很多粮食,甚至一倍。

丁、为应付苛捐杂税和兵款马款而借高利贷:当时兵款马款,多落在一般中贫农身上。一个兵价是800一1000元(1948、1949年),被派兵人家只好借高利贷雇人当兵,以土地、房屋作为抵押(也有出卖财产而雇人当兵的),如过期无力偿还,土地、房屋则为债权人所有。

11.人民之重重负担:

(1)公粮(农业税):

甲、地亩款:1亩地交1钱银。

乙、地粮:(又名大粮)1亩地交12斤。

丙、柴草款:1年纳1次,高赵李家共须交100元。

(2)苛捐杂税:

甲、兵款马款:1937年抗日战争时,兵款马款频繁(当时1个兵价是300—600元)。那时高赵李家有80户人家,其中有6户因此逃亡;卖过土地的有50多户。1949年5—8月,高赵李家村被派兵15个,当时1个兵价是600—1000元。

乙、杂税:①杂费款:当时高赵李家、干河滩、刘王家为一保,共218户,每月固定要出杂费款30元,此费交刘集乡公所作为招待马步芳军队人员之用。②招待费:村上招待乡公所人员之用,每年1家要出2元。③扎绳费:被捕之人,开始绑时,如不给2—1元,则被绑得紧,甚至致死。④放绳钱。

12.地主及乡公所对人民的刑法:

(1)揭背花:鞭子打下即出血。

(2)砸骨骼。

(3)压杠子。

(4)拉圈子:把衣服脱光,凶手们手持皮带围打。

(5)鸭子浮水。

(6)以鞋底打嘴、打手掌。

(7)压石头。

(8)顶石砂。

(9)拔断筋。

(10)扣碗子。

(11)上烙铁。

(12)割耳鼻。

调查时间:1958年10月25日至27日

地点:保安民族乡高赵李家村

访问对象:韩德俊、马撒丁等

调查人:颜芙、李世泽、黄元吉、张复

七、甘肃临夏大河家地区干河滩村冶铁生产的调查

解放前,干河滩村从事铁制手工业活动的阶层和人数:

铁制手工业在保安族人民中已有较长的历史。在技术方面和产品质量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特别是保安刀更以精致、锋利闻名全国。但解放前保安族的手工匠人却处在社会生活的最底层,常年在饥饿线上挣扎。

从事手工业生产的铁匠,大多数是贫雇农。他们因为家庭贫寒,或因失去了土地房屋,生活没有着落,才学这行手艺,借以维持生活。

例如马依不拉,从小父亲就死了,家中6口人只有4亩地,以后又卖去两亩,当他22岁时,因家贫无法生活,便学了铁匠。

干河滩打刀技术最好的匠人马汗勒费,因1931年马步芳抓兵,他家雇了1个兵,但不久雇的兵逃跑了,逼迫其子顶替,为此事弄得马汗勒费全家不安,产业卖完,被迫学了铁匠。

马汗勒费的外甥冶陕加宝也是因抓兵弄得倾家荡产,才学了铁匠。

据马依不拉说:“他24岁时(1915年),干河滩有5户铁匠。30岁时(1921年),有6户铁匠。40岁时(1931年),有十五六户铁匠。1949年有三十一二户铁匠,共有13个炉子。”另据冶陕加宝说:“解放前,干河滩有14户铁匠,共15人。”

关于保安族冶铁手工业历史的传说:

在保安城居住时,保安人不会打刀。打刀的技术,是从迁居到青海循化的查家等地后开始学会的。

传说,在接近甘肃的塔撒坡地方有一个黑火匠,是修理火枪的。同时他还会打斧头和枪炮的叉子(这里产的土炮叫塔撒炮)。

有一个保安人名叫赫赫阿爷的,到塔撒坡后学会了打叉子的技术。后来经过他努力钻研,又学会了打刀子。不过开始仅能打一般的刀子,没有专门的名称。后来他在甘南的拉卜楞、阿木去乎地方又学会了打波日季(“季”藏语,意思是刀子)。他把这种刀子的样品带回来后,刀子的式样逐渐增多了。

冶铁手工业产品的种类、原料来源和销售情况:

种类:刀子、铲子、斧头、镰刀、门扣子、菜刀、剪刀、镢头等。

原料及来源:主要是铁,其次是牛角、铜(主要用铜元和红铜、黄铜)、木料、铁丝、绷纱等。

铁由商人从兰州、临夏等地贩来,都是一些碎铁,质量不好。

燃料主要是木炭(本地不产煤),都是匠人到山中自己去烧的。早去晚归,1天烧的炭可使用10天。

销售情况:刀的销路广(青海、甘肃的藏区,远至新疆),销售快,价格高,但费工,1天最多能打1把。农具成本高,销路窄,但省工。

据马依不拉说:“我做铁匠时,铁的价格是1两银子买两斤,能打五六把刀子。10把刀子的成本是2.5银元,卖价3银元。商人到藏区贩卖,1把值一两二钱银子。”

据冶陕加宝说,一斤铁的价格是八角至一元,最高达一元二角,而商人在兰州买一斤铁只需两角。

一般情况是:一斤半铁打两把镰刀,每把1元。2斤铁打1把斧头,每把2元。1把刀成本三角,卖五角,商人在藏区一把卖一元五角。

农具销路窄的原因:镰刀在此地基本上没有销路,因为农民都用手拔麦子,不用镰刀。铲子等农具一件可使用几年,不必经常添置。一把斧头甚至可使用一辈子。

刀子的销路虽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过去藏区羊毛价格低,藏民虽爱刀子,但因经济困难,买不起。

冶铁手工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及生产技术:

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大多是贫苦农民,他们的目的,多是为了补充生活的不足。他们和农业生产紧紧地联系着,在农忙季节还要参加农业劳动。也有的本人打铁,家庭其他成员全做农活。生产规模不大,多是一个匠人一个炉子,或三两人共用一个炉子,一般只把它作为副业。由于市场狭窄,社会需求不大,因此生产的规模也很难扩大。手工匠人没有固定的资本,收入仅够生活费,即使有少量的积存,也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购置土地、房屋、牲畜。近几十年来,由于藏区刀子的销售量有所增加等原因,从事铁业的手工匠人也较前有所增加。

关于生产能力,据冶陕加宝说:“小刀一人两天可打一把,镰刀一人一天可打一把,斧头一天可打两把,铲子可打三把,镢头可打一把。但由于匠人的技术不同,他们之间生产效率差别很大。例如马依不拉,最初从早到晚加紧干只能打一把刀子,以后一个下午就可打成一把刀子。”

由于生产的规模小,从事手工业的人又兼营农业,他们不可能用更多的精力去注意改进技术,提高产量,因而几十年来,技术没有明显的提高,工具也没有改进,仍然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在小炉旁操作。如果市场需要量大,他们就用增加劳动时间来提高产量。

手工业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般手工业者都有一亩或数亩不等的土地,所以一半时间经营农业,一半时间经营手工业,农业收入不够全年食用,以手工业收入作补充。

例如马依不拉,在1945—1946年全家有7口人,有土地10.5亩。一年收粮食总共1400斤,除去公粮2斗(160斤麦子),种籽4斗,学粮5升(40斤)外,还剩850斤,尚缺八个月口粮,必须买进二石三、四斗粮食(一斗粮的价格是2.50—3元)。当时马依不拉和两个儿子,每年正月到夏河去干活,五月农忙时回来,一年打铁收入是80元,用50元买粮食,还剩30元,作为衣服、日用品等费用。

也有的工匠土地很少,主要靠手工业收入维持生活。如马汗勒费只有半亩地,家庭生活99%依靠打刀。冶陕加宝也有60%的生活费依靠打铁。

生产工具:

冶铁手工业的生产工具,有砧子、锤子(大锤、小锤)、钳子、钢锉、炉子、风箱、钻子等。

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

①师徒关系

师徒关系一般与家务关系、亲戚关系相联系。例如冶陕加宝的师傅是他的舅们。马撒撒向叔父学的打铁技术。马承祥哥哥的师傅是自己的堂兄。

有的师徒关系是一种邻居关系。保安族人有句俗话:“工人爱穷人。”邻居的穷孩子在他炉旁学点技术,他也很乐意。例如马依不拉、马汗勒费都是这样学成铁匠的。

当时正式招徒工的情况不多。徒弟在学徒期间,必须帮助师傅做农活及其他家务琐事。徒弟出师后,没有得到师傅的许可不能自己安炉子打铁,否由炉子要被拆毁。例如马承祥的哥哥在堂兄家学徒三年,要求出来单独做活,师傅要他同伙干,以三七分成,他要四六分成,因意见不统一,他不敢在家里安炉子,而跑到夏河去打铁。回来后,仍只能在别人的炉子上做活。

②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工匠人中有少数人对技术是保守的,技术好的匠人绝不把技术传授给外人。在农忙时有变工互助的情况,但有时会发生争执。有的匠人三两人共用一个炉子,但经营制造是各管各的。

③销售者与购买者之间的关系

贩刀商人须先把钱或铁交给匠人作为订货,匠人把定钱拿去购买原料,制成成品再交给商人。多数匠人在商人订货后才开始打刀子,没有订货即不生产。例如马依不拉,每年一、二、三月打刀子。三月后商人已把刀子带往藏区,不再订货,他也就停止打刀,改作农活。

马步芳军队的差使也是相当颇繁的。如马依不拉曾在保安城干了两年活,因受不了马步芳的拉差,而停业回家。

解放前夕,马家军阀把大河家所有的匠人都拉到青海(干河滩的十六个匠人由马依不拉负责带去),在马步芳的铁工厂里干了六个月的活,工资一文没给。

解放前匠人是被人看不起的,被称为“讨吃的匠人”。

调查时间:1958年10月16日至18日

地点:保安民族乡干河滩村

访问对象:冶陕加宝、马尔撒、马承祥

调查人:张复、李世泽、陈宁生

八、甘肃临夏大河家地区高赵李家村冶铁手工业的调查

(一)手工业者的户数

解放前,高赵李家村共有110户,其中有铁匠44户(共60人),占总户数的40%。绝大多数都是1户1个铁匠,也有1户2个铁匠的,最多的1户有4个铁匠。

(二)冶铁手工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解放前,高赵李家村的土地多为地主富农占有,农民地少人多,生活困难,再加上地主之残酷剥削及反动政府的种种苛捐杂税,因而农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谋求生活出路,男子多从事副业生产,而冶铁手工业便是主要项目之一。如马海力禄家,解放前有10口人,租种七亩地,收成的20公石粮食交租后只剩下7.5石,仅够全家吃3个月,其余9个月的粮食则全靠兄弟两人干铁活来提供。此地冶铁手工业的产品,80%是刀子,打刀子成本低,利润大,一把刀子成本是2—3角,市场价格是6角(如卖与商人是一把4角,在藏区是一把1.50元一2元),且打刀的技术不很复杂,故从业者很多。再者,1929年本地曾发生兵灾,很多房屋被毁,生活更加困难,所以铁匠更加增多。

(三)冶铁手工业者工作的情况及外出千活的原因

解放前44户铁匠中,有12户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其余的都是半年耕种,半年打铁。

在44户铁匠中,经常有一半的人到甘南藏区、青海藏区去做铁活。其原因是:①到藏区自产自销,不受商人的中间剥削。②藏区刀子销售快,利润高(在藏区虽然在打刀时多加钢,成本高一倍,但一把刀子的价格是1元到2元。③在藏区除卖刀子外,还可销售斧子、剪子、牲畜铁掌、马鞍包铁等。④从藏区回来时还可以运回鸦片烟及其他本地所需商品,特别是鸦片烟,可得厚利。

到藏区的铁匠有以下几种情况:

资本较多者,一般是300—400元,最多的有600元,都是借来的。如马海力禄等4人,向地主各借400元作为到藏区干铁活的资本,一年交4石粮食的利息,共交了3年。

资本较少者,他们单独经营,有的数人共同使用一套生产工具。这些人的资本一般在100元以下。

(四)师徒关系

解放前44户铁匠中,正式招学徒的有8户。这些招学徒的铁匠都是本钱较多,有足够的原料,且技术较好者。总的说,互助互学和父子相传,历来是技术传授的主要形式。

招学徒的情况,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01年到1947年):学徒的家长须先托人向师傅提出要求,经师傅许可后,学徒拿上礼物或钱(10—50元)到师傅家,当即立字据(有的不写),规定学习期限。写字据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徒弟学到半途而又到别家去学。学徒到师傅家的第一年,师傅是不教打铁技术的,而令其为自己做农活及家庭杂活。到第二年,师傅开始教打铁技术。学徒期满后,要宰羊请师傅,并送给师傅一件新衣,以示感谢。徒弟如要自己开炉打铁(独立经营),须再请师傅。不然,师傅可打徒弟,因为师傅认为徒弟不经允许而开炉有伤面子。

学徒在师傅家学习期间,其衣食由师傅负担。师傅对学徒可以打骂。有的甚至故意刁难,叫徒弟去磨砖,并说:“能把砖磨平,铁活也就能做了。”如马拉麻曾以十元钱送师傅马老三当学徒,到第二年因受不了师傅家中的繁重劳动而走了。

在学徒中又有二种不同的情况:

1.家庭较富裕,送给师傅的钱较多,其生活由自己家中负担者,一开始即专门学打铁技术,时间多是二年。但这样的学徒为数很少。

2.贫苦学徒,要先为师傅作一年长工,到第两年才学冶铁技术。

第二个时期(1948年到解放后):铁匠增多,学打铁较容易了。到1948年,李家村几乎已全是铁匠,绝大多数是父子相传,有的自己家虽不是铁匠,而到邻居铁匠炉子旁去见习,帮忙作一些零活,便慢慢地学会打铁。

(五)手工业中的雇佣关系和手工业者之间的关系

同类推荐
  • 龙踞美洲

    龙踞美洲

    悲摧穿越到十六世纪的美洲大陆。然而这里还是一片莽荒。好吧,这位刁民,最看不惯欧洲那些殖民者肆无忌惮,更不愿意见到未来的霸主美国崛起。凡事讲究先来后到,老子先来,不好意思,美洲就是老子的了!背倚太平洋,自然高枕无忧;面朝欧洲大陆,怎能不滋生野心?坚船利炮,给我轰;玛雅帝国的子民,给我冲!我来,我战,我征服一切。不,我同化一切!
  • M事件之秦之崛起

    M事件之秦之崛起

    我是米凌是现代人,因一次车祸让我失去了我的家人。想要回到过去可意外来到了战国!现代三人组因此开始了我接下来一系列疯狂的举动。----因为我发明了时光机!我想和你分享我所看到的先秦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因为我的疯狂改变了历史。当你看到这一切看似匪夷所思,但如果你相信这一切,那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就让我带你开启一段奇妙之旅!
  • 乱世大帝

    乱世大帝

    北宋末年,风云变幻,金兵即将南下侵扰大宋。此时一人横空出世,大喊,岳飞,碗里来,金兀术,有多远滚多远,赵构,脱只袜子闻闻味,一会给爷叼回来,爷是二十一世纪的小青年,混个济王当两年。《乱世大帝》新建QQ书友群:493598882
  • 日暮歌

    日暮歌

    没落公子许夕照在走投无路之下混入皇宫假扮太监,历经一系列机缘巧合,竟成了崇祯皇帝的贴身侍从。从心思摇摆不定几次想要逃离皇宫,到决定对崇祯不离不弃誓死相随,许夕照始终立于崇祯身侧几步之遥,见证着这个内忧外患,战乱不绝的时代,见证着十几年间起起落落,风风雨雨的明末历史,陪伴着这位有喜有悲、有笑有怒,或与历史评价不尽相同,却无比真实的崇祯皇帝,走完了大明王朝最后的一段岁月。
  • 三国之千古雄杰

    三国之千古雄杰

    中平元年!天下渐生乱象,群雄蠢蠢欲动。在这个英雄辈出的风云时代,穿越成为汉末刘琦,掌握着豪杰召唤系统,加入争霸天下的大潮流,征战天下并群雄,立志兴汉复盛世。千古豪杰齐聚汉末,演奏出一曲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乱世战歌!
热门推荐
  • 媛起缘断

    媛起缘断

    回首恋爱往事,历历在目。青春终将逝去,只愿你更好!
  • 我想那是爱情

    我想那是爱情

    ”告诉我,你去西藏的理由,你回来的原因,你离开家里的借口,你拼尽全力的事情,是什么?“女生一脸泪痕,质问躺在床上的男生。”是爱情啊!“他扶着她孱弱的肩头,轻声却宠溺的回答。”两年,二十一场应酬,一千两百八十七杯,蒋羽熙,难道你是疯了吗?“她心疼的大吼,觉得自己并不值得。”我没疯,我只是遇见了爱情!“他说爱情啊!不分对错,不要理由,只因为她,你就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了意义,为了认识她,照顾她,喜欢她,爱上她。
  • 穿梭时空的系统

    穿梭时空的系统

    你想过穿越时空回到从前吗?你想过回到从前,改变自己的人生吗?时空穿越系统满足你,回到过去,改变未来,打造一个流弊的自己吧!!!!!
  • 倾城小医妃:王爷追妻路漫漫

    倾城小医妃:王爷追妻路漫漫

    【穿越玄幻】“丫头,不要生气了!”某王一脸认错的样子。不会吧,堂堂的珉西国三王爷,追尘殿的殿主,冷酷无情的代言人,竟然会对她低声下气的认错。某女很傲娇,表示不想搭理他。谁叫这厮烂桃花一堆。“我的人谁敢动?”他与某女进入单方面的冷战,好啊,都以为她没人宠了,烂桃花们飞来了,不过一会儿后,死的不能再死了!某女暗叫爽翻了!他是龙,她是凤,面对难以抉择的选择,她是否会为了自己的爹妈而放弃他,或者是与他共进退?
  • 哑舍:南宫翎

    哑舍:南宫翎

    (本书为同人剧本,纯属娱乐,历史如有偏差,请不要介意)南宫翎,倚铜铃,青鱼跃......它们在岁月中浸染了成千上百年,每一件都有它的故事。来到了哑舍,就请静声,嘘......
  • 福哥在晚清

    福哥在晚清

    我是洪天王的亲戚,后来成了女婿,再后来成了天王
  • 大地岁月

    大地岁月

    一根绣花针,需要清洁,一个厕所,需要清洁。一间屋子,需要清洁。一个城市,需要清洁。一个国家,需要清洁。你觉得,地球,会不需要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昙花帝王

    昙花帝王

    一个毛泽东高度关注的历史人物,一个进入美国中学教材的中国人物。他从驿卒到帝王,然后又从帝王到高僧。他传奇的一生,既让人热血沸腾。又让人感叹唏嘘。他改变了历史,却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是英雄,他是盗贼。他不贪美色,却一生与美色相伴。他无意功名,功名却和他不离不弃。他的人生是个谜,他的结局是个谜。他是个短命的帝王,他是个长寿的高僧。他带我们走进波澜壮阔的画面,他带我们走进刀光剑影的历史。这就是昙花帝王——李自成。
  •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