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5500000019

第19章 保安族文献(1)

一、关于保安族语言的调查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五工作队保安语调查组在1956年下半年度对保安语进行了调查。

保安语调查组的成员中包括保安族干部两人,蒙族和汉族干部各一人。

调查组除选择了甘肃省临夏县的大墩村和青海省同仁县的下庄村为调查重点外,还选择了甘肃省临夏县的干河滩村为调查副点。在两个调查重点上各进行了为时约两个月的工作,根据第五工作队统一印发的词汇和语法大纲,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在调查副点上进行了为时半个月的工作,记录了1000个左右的基本词汇,并且搜集了一些有关保安族历史情况的材料。此外,在三个调查点共记录了将近40篇短篇材料。

根据调查所得材料,保安语调查组自1956年12月中旬起在甘肃省临夏市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总结。总结期间,调查人员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概括,写成了《保安语调查报告》、《大墩保安语调查总结》和《喀尔喀蒙语、大墩保安语、干河滩保安语、下庄保安语简单比较》等三份材料。

其中《大墩保安语调查总结》和《喀尔喀蒙语、大墩保安语、干河滩保安语、下庄保安语简单比较》已经分别订成单本呈交语言研究所。

《保安语调查总结》也就是这一份材料,是选择了足以完整地代表保安语特点的下庄保安语的语言材料编印出来的,本材料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保安语调查点一般社会情况简介》,其中分别就大墩和下庄这两个调查重点的一般社会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语音》,其中对下庄保安语的音位、语音结构和语音变化现象作了说明。第三部分是《语法》,其中分别就词法和句法作了全面的叙述。第四部分是《词汇》,其中简单地列举了下庄保安语的词源,同音词和同义词。

我国操保安语的人民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两省。甘肃省境内的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的保安民族乡(包括大墩村、干河滩村、梅坡村、石家崖村、高赵家村、李家村、魏嘴村、周刘家村、幸福湾)、刘集乡(包括肖家村、和平村)、尕集乡(斜套村)和四堡子乡(尕周家村)。青海省境内的主要聚居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下庄、格色尔(即尔撒尔)、郭玛日、娘托克(即年都乎)四个村子里。居住在甘肃省境内的保安族,人口总数为4900余人,‘其中不懂保安语的占总人口25%。居住在青海省境内的自称藏族的,人口总数为3100余人,全部用保安语作为日常交际工具。

甘肃省的保安族人在100年以前原也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县的保安三庄,所谓保安三庄就是格色儿(尕撒儿)、下庄和妥加(保安城)。其中操汉语的妥加人全部信仰伊斯兰教,操保安语的格色尔(尕撒尔)和下庄居民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和信仰喇嘛教的各占一半。下庄信仰伊斯兰教的叫做德朗玛姬(汉义:四个头人),信仰喇嘛教的叫做伊松索瓦(汉义:九个姓)。由于利用水渠灌溉田地等问题,伊松索瓦和德朗玛姬之间相互发生冲突。战了两年多时间,德朗玛姬的居民便和妥加的居民一起迁往甘肃。格色尔(尕撒尔)信奉伊斯兰教的居民见周围已经没有和自己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了,便也随德朗玛姬和妥加迁到甘肃。保安三庄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迁到甘肃临夏县后定居下来,自称是保安人。如今保安族的民族名称便是由保安三庄这个地名来的。

50年前,甘肃、青海两省操保安语的人们相互之间还是仇人,报仇、烧杀之事常有发生。后来经双方头人协商,才决定重归于好,此后便没有发生过冲突。现在他们已经成了民族大家庭中和睦同居的好弟兄了。

甘肃、青海两省的保安语是统一的语言,但是由于操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居住环境不同,在甘肃省境内的受汉语影响较大,借入了大量汉词;在青海省境内的受藏语影响较大,借入了大量藏词。因此,两省的保安语在语音和词汇上产生了一些差别,但是这种差别还不足以使两省操保安语的人们无法用各自的语言相互交际。

这一次我们保安语调查组选择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保安民族乡大墩村和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下庄村为调查重点。我组在这两个调查点各进行了为时两个月的工作,现在把这两处的一般社会情况简单介绍于下。

(一)大墩村一般社会情况

大墩村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之处,东接梅坡、干河滩两村,原系积石州旧址,南靠积石山,西扼积石峡,北临黄河和青海民和县相望,形势险要,历来有“积石锁钥”之称。

大墩村在大墩坡的坡顶,地势较高,气候干燥。村中水源缺乏,虽有黄河从旁边流过,但因村北坡度陡峭,无法将黄河之水利用于灌溉。

大墩村耕地面积1200余亩,居民全部务农,共有住户130大户,人口总数是684人,其中保安族118户,602人;回族13户,65人;撒拉族2户,9人;东乡族3户,8人。1956年11月转入高级社后村中农户已经全部入社。

大墩村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麦、土豆、青禾、豌豆、胡麻。副业在解放前主要是到山里去伐木或到四川、西康等地去经商,解放后主要是砍柴、烧炭和到夏河、同仁等地去当铁匠。

当地居民在风俗习惯方面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如背水、背柴、背土、打碾几乎全由妇女操作外,其他和回族的风俗习惯大致一样。全部信仰伊斯一教。平日用以交际的语言是保安语,大部分人且兼通汉语,除了干部、学生之外,没有懂汉文的。由于宗教的关系,还有一部分人能念阿拉伯文,但不懂其中的意义。

大墩村保安族中有县级干部一人(占保安族全部县级干部总数的50%),科、部长级干部3人(占保安族全部科、部长级干部总数的75%),区级干部5人(占保安族全部区级干部总数的100%),乡级干部2人(占保安族全部乡级干部总数的50%),其他干部15人(占保安族全部其他干部总数的50%弱)。

大墩村有初级小学一所,学生总数120余人,其中有50%是保安族学生(占保安族小学生总数的20%强)。

在农业高度合作化的今天,当地人民迫切地要求学习文化,同时也要求为自己的语言创造一种适用的文字。

(二)下庄村一般社会情况

下庄村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县城——隆务寺北三十年里,归同仁县第二区乌苏克尔乡所辖。

下庄村东接保安镇,南接尕四东,西隔保安河和格色尔(尕撒儿)相望,北接玛怕。其中尕四东和玛怕两村住的是操藏语的藏民,保安镇住的是汉民,格色尔(尕撒尔)住的是操保安语的藏民。

下庄村四面环山。所在地区的地势高达海拔3000公尺以上,故气候干燥,终年尘土飞扬,水源缺乏,冬季严寒。交通也极其不便,从黄南自治州到化隆的公路虽已筑成,公路线从下庄通过,但尚未通班车。

下庄村共有住户103户:其中9户加入了农业社,人口总数为549人,其中包括农民324人(男104人、女220人),干部12人(男6人、女6人),喇嘛140人,学生30人(村中有一所藏民小学),儿童和婴儿共43人。他们均操保安语,大部分兼通藏语,喇嘛、干部、学生且略懂藏文。村中没有懂汉文的人,他们自称藏族,但是当地政府对他们的民族名称尚未肯定,下庄村的公众领袖曾向我组表示过要求确定他们的民族成分的愿望。

下庄耕地面积700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青禾、土豆等,居民中在农闲时也有出门到拉卜楞等牧区去经商的。当地人民居住的是土房,穿的和藏族一样,所不同的是下庄的妇女都穿大红色的长裤。当地人民吃的主要是杂面和土豆,交通工具主要是牲畜。他们信仰的是喇嘛教,每家都供有佛像,早晚供祭灶神,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七日有守斋的习俗。

我们这次到下庄进行工作,当地人民都兴奋地说:“从前谁也看不起我们的语言,如今在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的语言真正地受到重视了。”在我们临别下庄时,下庄的洪布(藏族部落的世袭领袖)和老人(藏族部落中有威信的公众领袖)们代表全村向我们表示,要求为他们的语言创造一种适用的文字。

对于保安语的调查还是初次,加以限于调查人员的水平,本报告中的某些分析和结论很可能不够深入和准确,尚祈不吝批评指正。

保安语调查组

1956年冬于临夏

二、保安族历史概述

(一)民族来源的传说

保安民族来源的传说颇多,较可靠的有两种。

1.据今天居住在甘肃省的保安族老年人说:保安民族的根子是早年居住在甘肃省东乡杨妥家一带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也有的说:是早年由新疆迁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据我们了解:清史中有关于清初曾有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由新疆迁至青海的记载。1956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实地调查了保安族语言后,确定保安族语言是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中有41.5%的词汇与蒙古语相同。

2.另一种说法认为,保安族是来自青海省同仁县曾与土族长期共居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据说,这些居民原先是甘肃省大河家一带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约在300年前,他们经常到青海省同仁县藏族聚居的牧区进行小规模的商业活动,其中有一些回民渐渐地定居在这一带。他们多聚居在下庄和尕撒尔,与这两个村的信仰喇嘛教的土族为邻共居。约在明朝中叶,这些土族人从青海省官厅三川一带迁居至同仁县四寨子(即保安、下庄;尕撒尔、郭木日;吴屯、年都乎)一带地方。据说,在此以前郭木日、吴屯、年都乎一带就居住过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他们从何处迁来,尚待调查。

那时,下庄和尕撒尔回民人数的逐渐增多,是和附近统管四寨子的保安城兴建和发展有很大关系。传说,明洪武四年(1371),在今保安城西的土山上建立了保安堡。堡内的兵丁,称为士兵,最先是在当地招募,后改为由内地招募,其目的是“守边防番”。士兵们所居住的这座土山,汉语叫“铁城山”,藏语称这座土山上的士兵为“妥加”,意为“居住在高山上的汉族人”或“居住在高处的中原人”。后来这些士兵迁到山下平地居住,渐渐地同各地迁来的人形成今天的保安城。

据说,保安城建立于明万历己未年(1619年)。保安城的四面城墙,是由附近四寨子的居民,每一寨负责修筑一面城墙而筑成的。是年,设“防御保安堡都指挥”。清雍正年问,始设营制,日“陕西河州镇属保安营”。保安营的士兵,大都是陆续从内地各省招募来的汉民和回民,其中有不少来自甘肃河州、大河家、临洮、辛甸、四川保宁府、青海西宁府,甚至河北北京等地。这些来自各地的士兵,姓氏繁杂,如今我们还可从他们早年赠送的匾文中看出。当年“吃粮干事”的汉民及其家属多居住在保安城内,而住在城内“吃粮当兵”的回民(藏民称他们为“妥乎家”,意为说汉语、穿汉衣的回民)及其家属多住在下庄或尕撒尔一带,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家属说的话是与周围土族一样的语言,叫“下庄土语”。他们往往娶周围土族的妇女为妻。后来,从大河家等地迁至此地的回民愈来愈多,下庄逐渐增至五百户,形成下庄的四方头;藏语叫“德朗马家”(意为四个马姓家族),与下庄土族的九方头(藏语叫“叶松色娃”,意为九个家族)相并称。在尕撒尔早年有“回回八十家”之称,即约有百户的回民。

为查证这一传说,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其情况是:早年在下庄和尕撒尔居住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的旧址,如今皆作了耕地,耕地四周皆较完整地存在着早年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住过的土墙。在下庄、尕撒尔一带有面积颇大、数量颇多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的古墓。在尕撒尔回民居住的地下,曾发现过一块用阿文撰写的伊斯兰教经文石块。这些都证明早年在下庄、尕撒尔一带确实长期居住过为数较多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但是,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是否来源于祖居大河家地区的回族,尚难定论,还需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

(二)保安族迁移到甘肃临夏

清朝的统治阶级一贯执行着反动的“分而治之”政策,他们不仅经常欺压、勒索各族人民,而且多次地利用水渠灌溉和宗教信仰等问题,制造矛盾和冲突,挑拨民族间的不和。清同治年间,因水渠灌溉问题,制造了土、藏、汉族与居住在保安城内和下庄一带的保安族人民之间的纠纷,保安族人民被迫迁移到甘肃省大河家地区。当时居住在尕撒尔的保安族人民,虽未和周围的土、藏族发生纠纷和冲突,也自动随之前往。而居住在郭木日、吴屯、年都乎一带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在当地隆务寺宗教势力的强制下,皆改信了喇嘛教。

与迁移原因有关的另一种说法是:早年,甘肃临夏的封建地主马占鳌(回族),为了扩张自己的封建势力,曾与清朝官吏勾结起来,在青海同仁县一带,屡次制造各民族的纠纷,企图使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返回临夏,成为他控制下的佃农。

尽管反动的统治阶级竭力在这一带制造民族纠纷,挑拨民族关系,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但是,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是破坏不了的。早年下庄的保安族人民一直和周围藏民部落郎加相处十分融洽。当下庄保安族人民被迫迁移时,郎加六个庄的藏民全部出动,为其引路并护送至大河家。保安族人民为感激郎加藏民的恩情,将靠近郎加山上的土地赠送给他们。以后,双方仍经常来往,很为亲密。每当郎加藏民来甘肃大河家保安三庄时,保安族人民必定宰牛羊,以丰盛的宴席款待。

下庄的保安族人民,是经过多乃曼日山先到郎加的。由于郎加地少人多,保安族人民只住了一年,又全部迁至循化县的街子一带居住。由于当地土地仍不足,生活很困难,才先后来到甘肃大河家。当年在保安城内“吃粮当兵”的保安族人民迁居到今大河家梅坡村。下庄的保安族人民一部分居住在大河家干河滩;一部分先到临夏癿藏,后感当地不适应,又迁至甘肃临夏的尕集和高赵李家村。

居住在尕撒尔的保安族人民在迁移时,尕撒尔的土族和附近的藏民部落皓仑格那卡,皆护送他们。传说,双方在分离时都留恋不舍,很多人流下了眼泪,其中有些人一直护送他们至大河家大墩村。

保安族人民迁到甘肃后,并没有摆脱封建制度的剥削。他们在马占鳌及其后代“八大家”回族地主的统治下,过着非人的生活。

(三)迁移前保安族的生活概况

约在百年前,保安族居住在今青海省同仁县的“保安三庄”——保安(妥加)、下庄和尕撒尔,约有五百余户,信仰伊斯兰教。

当年的下庄和尕撒尔,是保安族和土族杂居的村庄。尕撒尔位于下庄和什哈隆河的西边,与附近的藏民部落皓仑格那卡相接近;下庄在保安城以西,西与尕撒尔隔什哈隆河相望,南与藏民村庄格斯通为邻,北接藏民部落麻巴。

同类推荐
  • 战国风云之大燕帝国

    战国风云之大燕帝国

    战国,一个先秦文化璀璨的时代。诸子百家,奠定了中华文明;战国末年,七雄争霸,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将在这乱世之中谱写怎样的篇章???此书最大的目的在于宣扬先秦的学术思想和文化。
  • 安丙之西线危局

    安丙之西线危局

    宁宗开禧元年岁末的一个黄昏,大安军知军安丙结束了一年的工作,准备到镇上新开的金牛酒家小酌两杯,不料一场命案竟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死者临终交给他一封密函,从此将他拉进了一个宏大的历史乱局之中。。。欲知详情,请看正文;欲谈作品,加扣四四七三九五六二一。
  • 天下烟尘

    天下烟尘

    天下,从来不是天下人的天下。是为跋。
  • 大梦三国

    大梦三国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大梦三国,阅尽英雄豪杰无数。指点江山,谋略尽显,杀出重围,方显男儿本色。
  • 镜钰的旅行与健忘

    镜钰的旅行与健忘

    镜钰,一名患有失忆症的青年,看似衣衫褴褛却身怀一本能够帮助他化险为夷的华丽宝书。无尽的旅行看似毫无目的,但他的失忆却与王国的命运仅仅相连。在一次偶然的旅行中,他邂逅了一群形色各异的同伴,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物却成了扭转镜钰命运的关键因素。
热门推荐
  • 守护雷霆

    守护雷霆

    苍穹之上有九天,九天之上有雷霆!苍穹大陆少年得羡天君王传承宝物,得以扶摇直上,执掌雷霆,宇内共尊。
  • 藏剑山庄三少爷

    藏剑山庄三少爷

    血雨腥风再起!藏剑山庄不会武功的三少爷带着他的侍女离家出走了,传闻其掌握着一个事关江湖命脉的大秘密,得之可得天下!江湖各大势力蠢蠢欲动,藏剑山庄死敌七杀门率先动手,接着五毒、百花、剑仙门等也不安分了起来,还有神秘势力介入,如此情急之时,我们的三少爷还在撩妹,漂亮丫鬟、将军千金还有投怀送抱的师妹师姐!
  • 绝代兽王

    绝代兽王

    穿越?如今多了去了~成兽?没关系,咱能修成人~变妹子?....我xxxxx这样也行?修行,报恩,灭仇家,最关键的是:变回真汉子!且看大学生刘安如何用妹子身泡妹子人,以无上修为叱咤异界!(本作品纯YY文,但绝无后宫!小小新手,恳请大能教导~)
  • 鹿晗之陪你从校服到婚纱

    鹿晗之陪你从校服到婚纱

    作者第一次写小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周一到周五更一到两章,周末更两到三章(若突然有事会少更,时间多会多更)
  • 微尘炼天

    微尘炼天

    懵懵懂懂的他能否适应这条道路?能否在残酷的竞争中走向巅峰?能否在重重迷雾中寻到真相?有都市,有仙侠,有宇宙,有位面......有扮猪吃虎,有热血激情,有插科打诨......
  •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攻城掠地军师策

    攻城掠地军师策

    自开天辟地以来,天下划分数百国之多,各国之间不服不忿,私下各自攻伐不断,战火连年不绝,苍生涂炭。俗话说: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在这乱世天下,谋一立锥之地,享太平余生,越发成为人们所期盼之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新浪微博:哎哟金大人互动Q群:210056421本书文笔一般,比较平铺直叙,没有太大的跌宕起伏的剧情,相对于比较贴近生活的形式,谢谢大家能够关注和点击本书,只要还有人收藏,我必定不断更,但由于白天要上班,只能晚上抽空写,所以七天只能三更,谢谢大家哦!
  • 相公们的无限宠

    相公们的无限宠

    金钱?美男?实力?权利?开什么玩笑!明明主角优先!去去去!抢什么抢?人家猪脚闪亮亮的猪脚光坏一下把你K.O
  • 血棺飞尸

    血棺飞尸

    为纪念一代僵尸电影人林正英而著,喜剧,冒险,玄幻,怀旧。
  • 飘渺云烟之神女传说

    飘渺云烟之神女传说

    她是笑灵仙子转世,她轻灵如梦,她飘渺如烟,她是一阵轻风,似有随时飘散,但她去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凌天旭日,命定帝皇,凌宵太子言天旭为她魂牵梦绕,却到最后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爱傲天奇才,冥月国二皇子冥月,为她牵肠挂肚,早已为她神迷天心鬼才,欧阳弄尘,为她处心积虑,最后才知道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俘虏。他们原本是对手,到最后却都为她而沦陷。到底最后结局会如何呢?谁能赢得神女之心呢?谁又能夺得天下呢?神女的降世到底是祸国还是救世呢?敬请收看本书给您带来一个精彩的讲解。本书书群:20797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