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4000000019

第19章 议论风生(4)

以及各类速冻食品、方便食品大规模出现,意味着我们对待“饮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今天,只有少数贫困的人和富裕的人才能认真对待饮食。贫困的人,时间的机会成本很低,无所事事,所以可以安心吃饭。富裕的人,不需紧张地把时间用于再生产,所以也可以认真对待吃饭。斯蒂尔清楚地看到了我们饮食习惯的变化,但没有完全与经济结构的变化联系起来,这是本书有所缺憾的地方。

食品的市场化、全球化,导致许多变化。很多人都已意识到,食品非季节化、非地域化也就是全时段、全球化)的必然后果,是食品的同质化。全球很多地方都盛产苹果,但最后必然是少数表面光鲜、保存时间长的苹果被全球化,挤掉其他苹果的市场份额,很可能它并不是最好吃的。

但反过来看,食品的市场化、全球化也有很大的正面意义。比如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淀粉食物中的两项,土豆和玉米,原产地都是南美。正是这两种食品传入欧洲和亚洲,才导致整个世界历史的改变。

这方面的着作很多,如《玉米资本主义》

等,此不赘述。

而且同质化的现象也绝非食品领域所独有。在文化方面,全球各地方言正在迅速消失,英语等强势语言不断扩张;技术方面,从电脑到互联网到微软到谷歌,大公司通过垄断技术标准,消灭了无数小企业;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无不如此。有许多种理论都试图解释这些现象,如模仿、扩散、路径依赖、垄断竞争等等。而与之相应的反同质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

比如更多人开始支持方言,更多人开始使用小众但出众的新技术产品。在食品领域,也有更多人拒绝快速食品,追求有机食物、顺应季节的本地食物等等。

食物领域充满了悖论,也不妨视作不同观念的竞争。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牢骚,“只有农民每天吃的才都是有机食品”,“美国人吃那么多肉,然后再到跑步机上甩掉”,“有钱人都又黑又瘦,胖的都是穷人”,背后就是观念的竞争。

斯蒂尔引用英国作家DerekCooper的一句话很妙,“那些在谈论食物时使用战争作为隐喻的人,对食物的认识往往比他们承认的更准确。”这就把全书的精神提升到历史的高度。

早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时候,雅典就开始从黑海进口粮食,因为雅典的局部土壤(疏松的砂质土壤)不适合种植粮食,只得进口。雅典设法把它的弱点转化为优势,发展出一支强大的舰队,这支舰队随后在战争中成了一个决定性的武器。

后来的罗马亦是如此。罗马虽然可以出产粮食,但只有进口粮食才能满足它不断扩张的需求。公元前三世纪的时候,罗马已经从西西里岛和撒丁岛进口粮食,后来更是把整个地中海沿岸都作为自己的粮仓:每天运往罗马的食物包括,来自西班牙和突尼斯的酒和油,来自高卢的猪肉,来自希腊的蜂蜜以及最重要的来自西班牙的酱汁,那是一种已发酵的鱼酱。很显然,如果没有它们,罗马人的生活是过不下去的。

英帝国在十七世纪的崛起,背后也有类似的逻辑。比较一下英国和法国的温度、降雨,再计算一下英国的土地,就能知道英国是一个很难发展出农业的国家。他们的唯一出路就是向外扩张,战争,殖民或者贸易,最终也做到了这一点。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这些没有很好农业基础、没有足够丰富食物的国家,不得不依赖进口,向外索取或者交换,最终竟然大半都获得成功,而且是极大的成功,原非重视国内粮食产量的国家所能比。按照DerekCooper的逻辑,“粮食战争”有道理,但绝不是划定红线、准备了粮食去战争,而是放弃粮食自给,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了粮食,真正投身于全球化的博弈中去。

(《食物越多越饥饿》[陕]卡罗琳·斯蒂尔着,刘小敏、赵永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永远活在青春里

外国文学向来是出版业的重头,每年数千种译作推出,早已让读者阅尽各国文学春秋。不过,近来两部后现代文学作品出版却仍叫人为之一震,一部是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另一部便是智利作家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

这两本书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部后现代文学作品都声名远播,而卒读者少:它们都对读者的耐性和经验提出了严苛地挑战,动辄得翻阅数百页,历尽几十个姓名,才能理出些头绪。再者,《万有引力之虹》当年被贴上惊世骇俗的标签,《荒野侦探》也未尝不是。还有,对两本书的解读评论都可谓汗牛充栋。对于最后一点,虽然评论者很难洗脱炫耀智识的嫌疑,然而阅读具有挑战性的小说,确实能带来非同寻常的乐趣。

不过能通过抽丝剥茧层层解读获得阅读快感,永远只是伟大作品的一个必要条件。真正能够确认一部作品之所以不朽,还在于它是否能唤起人们的自我意识。那些躲在琐碎的日常生活背后,并在时间无情的流逝中逐渐被遗忘、被忽略、被拒绝的自我,恰恰促生着与人类社会共生共灭的困顿与彷徨。或许所有优秀的作家都在玩一种凝固时间的游戏,努力摆脱粗糙易逝的物质环境的羁困,将精神用文字定格,赋予个体灵魂超越时间的特性,令他在永恒的时间之流中不断漂泊。在未来的时间点上,他会重新点燃某个阅读者尘封的自我。

于是,当我们阅读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时,特别容易被它激昂而强烈的自我意识打动。《荒野侦探》讲述了一个叫做“本能现实主义”(VisceralRealism)的拉美诗歌团体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兴衰,描绘了一群敏感、颓废、富有理想的“绝望型”诗人们荒诞、彷徨,倒错、幻灭的二十年。同时,小说更带有一种奇异的时空错位感。《荒野侦探》简直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作品尽管它初版于1998年),因为它蕴藏着比当下这个“精致至上”、“精英主义”的年代更粗糙、更叛逆,也更无畏的精神气质。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特有的血气与颓废,天真地笃信自由、沉沦和身体主义。这种精神气质,我们有时候会带着不知从何而来的怜悯”与嘲讽”)称之为“青春”。

的确,波拉尼奥不无深情地宣告,“拉丁美洲撒满了被遗忘的青春骸骨,《荒野侦探》要再次唤醒这些青春的生命。”总会有些永远活在青春里的人,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祭献。马塞尔·杜尚的创作宣言似乎是在为那些青年诗人的精魂告白,“时间和空间都已在昨天死去。我们已经生活在绝对之中,因为我们创造了永远的、无所不在的速度”波拉尼奥在小说中确实也提到了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以及《大玻璃》,而波拉尼奥本人则是超现实主义的奉行者)。本书的两个主角——“本能现实主义”的创始人,贝拉诺与利马似乎在用自己的经历印证着对内在绝对时间的把控。当一代代诗人,承受不了绝望而转向平庸和顺从,他们选择被绝望吞噬;当一个个曾经青春的生命在生活的洗礼中选择了沉默妥协,只有贝拉诺与利马,狠狠地将世俗的价值体系敲烂砸碎扔在脑后。他们与杜尚一样,抛弃了传统的时空,带着狂喜、骄傲与绝望投奔进广袤无垠的茫茫暮色之中。他们从二十岁走向四十岁,从青年步入中年。在自我意识中,他们却拥有绝对的自由。他们做不了主流文人、做不了成功人士、甚至过不了安定的日子,成不了本分的普通人,他们无法再随着外在的时间发展,无法完成主流认可的身份转化,于是他们固执地停留在了过去,成为了永远的落魄的流浪者。

事实上,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便是这样一部有着多重时间表达的作品,一条线是外部的流动的时间,另一条则是诗人们在自我意识和精神纬度上凝滞的时间,二者通过作家虚构出来的百余条访谈,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因此《荒野侦探》的意义不仅仅是刻画了拉美的“垮掉一代”,波拉尼奥也不是智利的凯鲁亚克。

他是在更阔大的层面中,谈论精神的消隐与唤起,社会意识与个人意识的兼并与对立,自我时间与外部时间的相对性。

诗人仿佛搭乘着方舟,漂流在时间之流中。你可以说他存在于过去,也可以说存在于现在和将来。诗人布勒东曾对超现实主义下过一个定义,“它超现实主义)的信念建立在无所不在的梦境上,建立在思维的未加导向的活动上。”这是对诗人的精神状态的一次绝佳注脚。或许是看透了“牛活总是冲着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向我们挑战”;又或许,“我们都受命运的摆布,我们都会淹死在暴风雨中”,“只有那个最聪明的人……才会在暴风雨中漂泊更长的时间”。类似的话,我们还在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读到过,“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而上的小舟,不断后退,回到过去。”或许,超现实主义也好,后青春期也罢,其终极梦想便是回到那个未加导向的开端,保卫那个鸿蒙未开的自我。那里住着一个天真、无畏、笨拙却善意的灵魂。

(《荒野侦探》[智利]波拉尼奥着,杨向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语谶虽真终是梦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漫笔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提倡小说革命,自己也创作了仿日本明治时期流行的政治理想小说体例的《新中国未来记》,刊于《新小说》杂志。这部书,作者自以为“于中国前途大有裨助”,但草草五回,便无下文。作者又云“编中寓言,颇费覃思”,正文之中并不挑明,在小注里却透露天机,使人不猜中也难。此书文体、思想的“绝对价值”未必能彪炳千秋,但《新中国未来记》作为小说,是梁任公于一九〇二年所着之小说,则不可等闲对待。取此书与世事流变合勘,则不仅饶富趣味,且使人感慨系之。

《新中国未来记》的情节只能算一个开头而已。开场是一九六二年,“我国维新五十年大祝典”,“万国太平会议新成”,而孔子旁支裔孙、教育会长孔弘道觉民先生在上海博览会上演讲“我们最喜欢听的”,“中国近六十年史”。于是以六十年后的视角,“追述”想象中的前代事,亦即作者理想中的当代事。“未来”附体于“历史”,其中寄托,不可谓不深。这“历史”大致上是说,有一黄克强毅伯先生创立立宪党,历经十年,终于立宪成功;再经五十年,则中国已雄飞于世界。一切的肇端,在于黄克强与同乡好友李去病留学欧陆,数载归来,一夕联床夜谈,将“革命与改良”

的道理,辩驳尽兴。这“彼此往复到四十四次”的驳论,以白话讲说当时动荡人心的学理,确如书中“平等阁主人”批语所言,“文章能事,至是而极”。而最末一章记黄李二人游踪,对革命党多有讥刺,好像是谴责小说的笔调,情节很琐屑。“太初有言”之后,究竟开篇孔弘道先生的时代如何到来,却付阙如。如果把此书翻为当代白话文,发布于今日的网络,则“YY小说”之名,绝对在劫难逃。

这部一百多年前的YY小说,以章回体写成,行文风格仍然如传统小说,甚至每回末尾都是在紧要处“且听下回分解”。不过,作者着书的目的既然是“专为发表区区政见”,在今天或许会被称作贩私货?)为了“载道”的便利,在小说语言之外,还杂有章程、演说、名单等,此种体裁,在当时应属新奇甚至怪异,但作者在绪言中自嘲“连篇累牍,毫无趣味”,已先塞人之口。在今天看来,这般写法倒很有点现代味道。当然,读到忧国志士辩驳救国途径,说着法国的革命,意大利的独立,起头的却是“兄弟,你的性子又来了”,“哥哥,不是恁般说”,也给今人不少时空错乱的荒谬感。说到底,梁任公着小说,绝非为小说而小说,只是取其通俗易懂,传播广泛,用以作为改造“国民性”,激扬“民气”的手段而已,文学价值本身并非作者最用力处,何况此书根本就未能写成?

于是《新中国未来记》作为上承晚清小说,下开五四风潮的过渡产物,虽然在文学史中占据一个位置,但文学滋味却并不浓厚,倒是作为思想史的材料显得十分鲜活。任公好新奇之说,一生学凡数变,然而当他倾心相信一种学说之时,必以常带感情之笔锋竭力为之鼓噪。《新中国未来记》发表的一九〇二年,是梁启超作为言论领袖的黄金时期,也是他政治态度最激进、对于西方或者说他所认为的西方)的理念价值推崇最力的时期。他在这时期内宣扬的观念,无论在学理上是否准确,很多都已经砌进了中国现代思想的地基,成为后来人心目中的“常识”。自然,在此地基上树立起的建筑物,很大程度上非梁启超当年所希望的那样,这也是历史的无奈。此书第三回中黄克强与李去病的一长篇相互辩驳,争论的要点在于“改良还是革命”,旁及对近现代世界史,整体的中国史,以及对中国的前途的看法。此时梁本人于戊戌惨痛之后,正颇倾向于暴力革命,内心的犹豫在所不免。故在这场辩论中,令双方都光明正大而旗鼓相当。黄克强主改良,并不是不认同民主共和的理想,而是顾虑理想遽然间难以实现,才要先“把我中国历史上传来的特质,细细研究,看真我们的国体怎么样,才能够应病发药”。同时又深惧法国大革命的流血恐怖,以及动荡时局下的瓜分危险,才“爱那平和的自由,爱那秩序的平等”。而李去病之主张革命,则是认定中国当时的局势以和平手段已经难以挽救,当道者已经不可倚仗,只有仿效法国、波兰、意大利的革命,进行彻底的破坏而后建设,庶几能“死马当作活马医”。在论辩的最后,李去病不得不赞同“中国人连可以谈革命的资本都没有”,但仍然坚持“总是拿十年、二十年工夫,自己去实验过一回,才了得我的心愿”。而黄克强也不得不承认,“至于预备工夫,那里还有第二条路不成?”只不过“但非万不得已,总不轻易向那破坏一条路走罢了”。此书既未写完,最终读者也不得而知,李去病到底是否实验过那一回,黄克强的理想究竟如何实现。于是这争论,如同山水迢迢地绕了一圈回到“预备功夫”的原地,看起来两人达成了共识,实际上却有点不了了之的意味了。

同类推荐
  •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华报道是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就整体而言,美国媒体涉华报道以负面为主,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肯定,在报道台海问题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书引用英文报道原文,通过解读1992年以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台海问题报道,揭示其对两岸报道立场的严重偏差。
  • 胡华文集(第五卷)

    胡华文集(第五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5卷,收录了胡华关于周恩来等党史人物的研究论文、评论数十篇,系统地研究了周恩来生平、思想、革命历程,是研究周恩来和重要党史人物的珍贵文献。
  • 白话老子·列子

    白话老子·列子

    “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普通的“道”。“名”也是可以阐明的,它亦非一般的“名”。“无名无形”是万物的始端,“有名有形”是万物的根源。
  •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本书是大学“大学生GE阅读”第3辑,书中具体收录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自由立兹”的周德伟》、《短语评点51则:中国古典诗词的另类品题》等文章。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错误穿越的拳皇世界

    错误穿越的拳皇世界

    有个几乎被我们遗忘的儿时作品,有个可以很有趣很热血但是从未被建立起来的世界观。当陈晓宇在一个意外中穿越到拳皇世界之后,儿时曾经的热血又被重新燃烧了起来。“醒醒,宿主由于穿越的世界线变更失败,所以,体能将被限制在一个较低水平,招式天赋和能力也将会限制。”“不过作为补偿,宿主可以获得原先Fate世界的令咒系统作为补偿,至于使用方法,请自行发觉哟~”嘿嘿嘿,有点难度,故事才会有趣嘛。
  • 世情劫

    世情劫

    四大世家拥有着的四大神兽:麒麟,白虎,朱雀和青龙。周子淑摇身一变成为麟家小姐,麒麟选中了她,但她却将麒麟拱手相让于自己最亲爱的哥哥。当今天子喜欢她,而义图霸占皇位的王爷也喜欢她,最重要的是,怎么连最亲爱的哥哥……
  • 大明推官

    大明推官

    本小说主讲大明推官,人称“武三袁”之一的袁可立,其即为大明“四朝元老”之臣,亦诰“五世恩荣”之赏,为官不阿权贵,敢于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军事战略家!本文分为以下章节《卑斗巡抚》、《血衣锦卫》、《智洗倭罪》、《琉球问案》、《湖州案》、《抗旨斩弄臣》、《授命立危疆》等,其中包含菜场悬尸、血衣锦卫、五行遁术、琉球女魂、边疆鬼煞等原创情节。案情层层递推,步步惊险,且看一代推官如何斗智斗勇,杀贪官收鬼煞!本作品为一部侦探力作,除了烧脑的细节,更有惊险异常的情节,还有您意想不到的悬疑片段!
  • 仙家剑语

    仙家剑语

    一个拿着剑是龙傲天、没有剑就是个天然呆的天才女修的成长之路。星落凡尘,一时间英才辈出,却不知是福是祸。是前世今生,还是命中注定?俗世人情纷杂、修真界风雨欲来,她能做的,只有仗剑前行。
  • 无邪异闻录

    无邪异闻录

    这是个未知的世界,这是个崩坏的世界。唯有意志坚定,才能战胜内心的恐惧。唯有变的更强,才能守护身边的人。在这个不受操控的剧本里,我要诅咒命运。因为这,就是我的宿命!
  • 一梦惊神

    一梦惊神

    一个混吃等死的小小富二代一梦之后人生的转折带着蝴蝶效应的连锁反应影响着之后数十年的芸芸众生。
  • 不服来战boss打一架吧

    不服来战boss打一架吧

    喂,那谁,我们来一决高下。苏子洛不服的看着厉寒凛,厉寒凛摇摇头叹了口气,宝贝,你打不过我的。她,只是一个孤儿,被一个慈祥的老人收养,传授武艺。却被老人的弟弟欺骗,成了赚钱的机器,心寒无比。就在这时他出现了,给予她无限宠爱,呵护备至,温暖了她的心他,是黑白两道通吃的大boss。手段狠绝是他游走在两道的规则,却多次为她破例。宠她上天,不论她如何欺骗,他一如既往的宠她。厉寒凛眯着双眸,扫视了一圈,慢慢的吐出几个字,谁敢伤她,我必让他付出代价。冷冷的语气使在场的人一震。苏子洛低垂着着头说,对不起......
  • 搜玉小集

    搜玉小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守护甜心之她说的童话

    守护甜心之她说的童话

    也许只是一个陷阱但我很开心,希望此童话能勾起大家的回忆,求票票,求收藏,各种求。。。
  • 青梅闹竹马

    青梅闹竹马

    青梅竹马,俩小无猜的夏煦和韩荔,因为一场意外,错失了本该陪在彼此的时光,也因这件事让两人的感情遭受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不过幸好他们还是在乎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