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2000000059

第59章 阅江楼清谈(1)

唐翼明

说诚信

信是个会意字,从人从言,为人传言即是信。今天大家常说的书信、信使、信息都还保留了这个意思,这是信的基本义,也是原始义。为人传言必须信实,否则便失去了传言的意义,于是信就引申出诚实、可靠的意思。今天讲信用、诚信、守信就都是这层意思,这是信的引申义。诚字是一个形声字,从言成声。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个会意字,成言为诚,成者就也,就是说讲好的话,可以实行的言才是诚,所以诚也就有了可信、实在的意思。《说文解字》诚信二字互训,“信,诚也。”“诚,信也。”说明这两个字的基本意义是相通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两个字都从言,由此可见它们都跟说话有关。因为说话才有这话可靠不可靠的问题,才有所言与所指(用符号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能指”和“所指”)是不是一回事的问题,所言跟所指一致才是信,才是诚,否则便不信不诚了。

所言跟所指一致,才能办事,如果所言跟所指不一致,那就什么都办不成了。比方说,请你倒杯茶,你以为是搬个凳子,说三点钟开会,你以为是四点钟跳舞,那岂不就天下大乱了。所以孔夫子说为政(搞政治),第一件事就是要“正名”。所谓正名其实就是保持所言跟所指一致。他的学生子路说老师把正名摆在第一位未免太迂,被孔子骂了一句“野哉”,接着孔子发了一大篇议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年轻的时候不大读得懂这段话,后来才明白孔夫子这段话说的实在是至理名言,一点都不迂。

“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于言无所苟”,这就是信,这就是诚。反过来“名之不可言”(提出一个主张,却说不出个所以然),“言之不可行”(说一堆不切实际的话,根本办不到),“苟言”(随便乱说,或说一些无用的话,言不由衷的话),这就是不信不诚,是为政的大忌。文革中政坛流行大话、空话、假话、套话,就是典型的“名之不可言”、“言之不可行”、“苟言”,那结果是大家都看到了的,就是几乎亡党亡国。文革过去三十年了,但是“假、大、空、套”还没有在中国绝迹,尤其是套话,时下还颇流行。

孔子还说过要搞好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三件事,第一是“足食”(让人民吃饱),第二是“足兵”(有一支足够保卫国家的军队),第三是“民信之”(让老百姓信任政府)。他的学生子贡问老师,如果这三件事不得已的时候要去掉一件,先去掉什么?孔夫子说:“足兵。”子贡又问剩下的两件事如果不得已还要去掉一件,那么先去掉什么?孔夫子说“足食。”而“民信”是无论如何不可以去掉的,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年轻时读这段话也不大理解孔夫子为什么把诚信看得这么重要,现在也明白了孔夫子说的的确是至理明言,跟前面的正名是一个意思。

请想一想一张钞票为什么可以买到一堆东西?这是因为它有整个的政府系统(军队、法律、警察、监狱等等)在后面保证它的“信用”,一旦政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不能维持保证“信用”的功能,那么一张钞票就不过是一张印刷精美的纸而已。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之前发生的“金圆券”事件就是一个不太久的例子,上午发的薪水下午就贬值一半,到最后一麻袋的钞票就不过是一麻袋的废纸,这样的政府还能不垮台吗?

诚信不但是为政的第一要着,也是为人的第一要着。孔子的弟子曾参每天要反省自己几件事,其中一件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个不讲信用的人,说话不算数的人,甚至说假话的人,是没有人愿意跟他交朋友的。跟一个人打交道,却老是要提防上当受骗,这不是太累了吗?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不讲诚信,大家都所言非所指,这不是太恐怖了吗?严格地讲,人和人之间如果缺乏基本的诚信就一天也过不下去,不能交朋友,不能做生意,也不能办任何事情。明明是鹿,却说是马;明明说是治病的药,却是一堆无用的糖丸;明明说是营养的牛奶,却有致命的三聚氰胺。论文可以请人捉刀,学位可以用钱买,明星可以包装,连院士据说都可以集体打造,那么还剩下什么东西是货真价实的呢?什么东西是可信的呢?如果什么都不可信,那么这社会还如何正常运转呢?所以孔子感叹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輗读泥,軏读月,均指车杠与车衡衔接的销子。)

我们不敢说今天的社会已经诚信荡然,但说诚信匮乏、令人忧心总不算过甚其辞吧。谁为之?孰令致之?我以为首当其责的是为政者,是身居高位的人。只用“阳谋”二字就可以令天下读书人丧胆,高明则高明矣,无奈“诚信”二字也就跟着被逐出我们的字典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陂陀从迹以至,非能骤溃。”(章太炎语)今日之事,其由来渐矣。呜呼,哀哉!

也谈陈寅恪

陈寅恪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了。近二十年来国内有一股陈寅恪热,关于陈寅恪的书出了很多,关于陈寅恪的会开了很多,关于陈寅恪的话题更是谈了很多,学术界无不推崇陈寅恪是一位大学者,真正的学者。但是说实在的,对于陈先生的学问,我们其实知道得并不多(当然史学界专门研究陈先生的例外)。陈先生曾经下过大功夫研究过的十几种已死和半死的外国文字,大概也没有什么人去接着研究。人们之所以推崇陈先生,包括我在内,其实只是欣赏他所标举的十个煌煌大字:“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这就很够了。

中国人丧失“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已经很久了。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旧时代,一切言行都要“征圣”、“宗经”,当然谈不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在不久前(三十年前吧),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思想要统一,行动要听指挥,要甘当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要甘当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起作用——在这样的时代,奢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要付出挨棍子、戴帽子、坐牢、杀头的代价的。人毕竟是血肉之躯,一顿“阳谋”,就把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打断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早已被中国知识分子忘记了。只有一个呆呆的陈寅恪(当然也还有几个呆子,像张志新之类)坚持到死。而今天中国知识界重新发现陈寅恪,其实只是在零零星星星地、一点一滴地、依依稀稀地回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十个字而已,就好像一个植物人苏醒过来,慢慢恢复记忆,这当然是令人高兴的。

但高兴之余我总免不了感到一丝悲哀,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应该是一个“人”(非木石、非牛马、非奴才)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特征吗?尤其是现代人,如果连这十个字都没有,还能叫做一个文明人吗?鲁迅感叹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奴性很重的民族,他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种时代,一种是求为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一种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话很沉痛,大抵上也是事实,但不应该忘记中国人也向来有不甘心当奴才的,孔子就是第一个。从前有些人攻击孔子提倡君君臣臣,是要人给君王做奴隶,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君君臣臣是一种双向的要求,即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并不是单方面要求臣怎样怎样。所以孟子后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说纣只是一个匹夫,而不是一个君王,因为他做得不像君王的样子。孔子其实是一个真正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孟子更发挥孔子的思想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能做到这样吗?至于以后的“孔孟之徒”是否具有这样的精神,那是“孔孟之徒”的事,不是“孔孟”的事。

我以为一个现代人,不论职业为何,学问大小,身份高低,只要自认是一个文明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都是最起码的标准。令人悲哀的是,在咱们中国,这样起码的标准竟然没有多少人具备,竟然要一讲再讲,竟然还有人不敢理直气壮地讲,竟然还有人似懂非懂,不大明了它的意思。有人理论上不反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是一实践起来,便糊涂了。有人遭到一点打击,遇到一点挫折,这十个字就不见了。有人在金钱面前,有人在长官面前,有人在配偶面前,这十个字也不见了,而且还心安理得,认为理所当然。

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多么低的要求,又是多么高的要求;是多么应该办到的事,又是多么难办到的事。人们发现,他们心底多么佩服和羡慕那些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但他们也知道自己很难做到,富贵不淫,难;贫贱不移,难;威武不屈,更难。连河东狮吼都足以让人不敢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呜呼,“独立”、“自由”说起来容易,行起来何其难哉!

所以我们要谈陈寅恪。陈寅恪寄托了我们的希望,而谈陈寅恪可以掩盖我们的胆怯;陈寅恪是我们的偶像,谈陈寅恪是我们夜半行路时给自己壮胆的口哨。

糊口一生实可悲

同类推荐
  • 欧阳修文集3

    欧阳修文集3

    本书为欧阳修的诗、词、文精选集。其中收录了:古诗三十八首、古诗二十首、古诗二十四首、律诗六十首、律诗五十七首、律诗五十六首、赋五首等。
  • 天行健

    天行健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1954年由第四军医大学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后的第四军医大学历经风雨沧桑的五十年发展历史。
  •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宇宙的摄像机在白云深处,它白天对着我们,夜晚也对着我们,哪怕我们噤声,熄灭了灯,变得漆黑一团。也能准确地把我们记录下来。宇宙之心,大过所有的心。但这颗巨大的心时刻都眷顾着最弱小的心。仙女与天使是一对姐妹。当所有姐妹都安静下来,我只想歌唱,哪怕没有一个字可以唱给她们听,我也想歌唱。如果我努力到最后,会不会像一棵开花的哑木?事物因饥饿而存在。生命因饥饿而充满渴望。往饥饿中活着,这样的灵魂是轻盈的,适合与万物和睦相处。是饥饿使精神得以更新和延续。这一切就像往说:真正的言说之力——是无声,是对一切饥饿之源的真诚和无私的爱。
  • 翻译文学研究(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

    翻译文学研究(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

    本书收录了《翻译文学导论》与《中国文学翻译九大论争》两部专著。前者是对翻译文学原理构建,后者是对20世纪文学翻译论争的评述与总结。
  • 我们,江湖未有期

    我们,江湖未有期

    12位江湖“萌友”,13篇热血江湖故事,他们潇洒自由,他们友善亲切,他们是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友人,浪迹在丽江西藏的过客,求学在美国巴西的浪子,还有定居在遥远地方的江湖人,他们每个故事都无可替代,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冒险。
热门推荐
  • 仙道悟

    仙道悟

    传说,人修炼到极致就可成仙,仙人有着无穷寿命;而仙修炼到极致可成神,神则无所不能,拥有不死之身。据说一为始,九为极,世间万物都离不开一九之数,而今三千大世界,六千小世界已经成型,当九千世界共生成一个极世界后又会发生什么。魔法,道术,丹药,药剂,鬼怪,妖兽,世间的一切都将融合在一起,而这融合的过程中,一代天骄崛起。本书是千回的第一本小说,新人求支持,求点赞,您的点击是我写作的动力,希望本书能给大家带来一丝微笑。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争锋大帝

    争锋大帝

    绝世天才意外陨落,原来竟是一场阴谋,真相大白之日,便是大开杀戒之时!谢云寒得上古大帝传承,强势崛起,诛邪魔,斩妖兽,纵横四海,威震三界,成就无上帝业,谱写惊世传说。神怀绝世功法,手握神兵利器,邂逅绝代佳人,结交生死兄弟。证大道,得长生,拔剑指苍穹,问天下谁与争锋?!
  • 亦然宝宝

    亦然宝宝

    三个总裁喜欢的三个女孩居然是闺蜜。到底谁是谁的电灯泡?
  • 迷失的爱丽丝

    迷失的爱丽丝

    一份神秘礼物,隐藏着一个不能见光的血色秘密,默默无闻的高中女生夏尼曼从此被秘密操控成为“傀儡娃娃”。就在她陷入人生谷低时,不羁随性的冷面转学女生羽斯瑶让她重新找回勇气,友情渐渐相浓,谁知平静表面下阴谋陷阱纵横交织。 遭人陷害拘留,血色秘密踢爆,生活陷入无边黑暗。 尖峰对决过后,拼死逃脱危险,爱情友情重新归位。可谁也想不到,看似童话般的结局却只是另外一个噩梦的开始。 迷惘的青春地图里要往哪走才能步步为营? 黑暗与光明的对决,什么才是最后的秘密? 一切的真相,都由你来揭晓……
  • 三生仙瞳

    三生仙瞳

    现代的超能力者在意外中丧生,魂魄穿越到了与她的灵魂波长相同的修仙世界女童身上,该女童具有一双三生仙瞳,可知过去观现在探未来,可看破万法,探红尘因果。恰逢天下大变,异象频出,适逢乱世,何去何从?亲情羁绊,累世情缘,如何化解?天道无情,红尘有情,如何自处?追求大道还是贪恋红尘,且看这段三生路上求仙缘。
  • 不朽帝灵

    不朽帝灵

    有时候,天才与废材之间,只差一个怪老头,世家小少爷叶天,在被一个疯老头调教之后,从此踏上修行之路,闯古墓,闹皇城,泡美女,斗仙人..在这动荡的时代,缔造属于自己的不朽传说……
  • 最远的征战

    最远的征战

    简介:蒙蒙宇宙,造下万物,万物因果,天道而定,试问天道可破,因果不可逆也!破万物,逆天道,应因果,而定乾坤,重现昔日辉煌,成万物主宰?一乱世遗留孤儿,劈荆斩月,入最强位面,一路成败如何……?这是一个以真灵为主的世界,没有真气,也没有真元,有的是真灵,一路修真分为:孕灵,培灵,养灵,化灵,灭灵,最后跨越生死达到最高境界,归元,返朴,虚无………修炼至化灵就可化第二生灵,称之为魂灵,生死只要魂灵不灭,亦可通过逆天丹药复活……..大千世界,炼丹和炼器都是大同小异的,分为丹灵师和器灵师
  • 如果此生没有你

    如果此生没有你

    成为夜总会里面的公主,我也很无奈,命不由人,身不由己,为啥我会走到这一步,在这灯红酒绿的地方,有人说我堕落,有人说我不学好。可是我想说,我靠自己而生活,我不丢人。还有人说我是贱女人,破坏她人的家庭。我也想说,是你自己的男人犯着贱的来找我,你自己看不好,与我有何干。
  • 先婚后宠:老公太腹黑

    先婚后宠:老公太腹黑

    外人皆传江城凉薄寡言、冷酷无情,三尺之内无人敢近。只有苏小小知道,对方绝对是无耻到极点的腹黑大流氓!冲动结婚后,苏小小定下规矩。“不许叫我老婆!”“不许对我动手动脚!”“不许干扰我的私生活!”于是,在面对记者问何时停止商业帝国对外扩张时,江城看着记者堆里的小妻子,很无辜的问道:“孩子他娘,奶粉钱够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