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6700000042

第42章 罗钦顺的族论与谱论(1)

——以江西泰和及吉安为中心

罗钦顺(1465—1547年)字允升,号整庵,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累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因耻与议礼派张璁、桂萼同列,于嘉靖六年(1527年)致仕。里居二十余年,潜心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以心学立教,钦顺与之商榷,为学力排佛教,著有《困知记》。嘉靖二十六年卒,享年八十三岁,谥文庄。作为思想家,罗钦顺主张“气”为宇宙本体,反对心学,受到学者的重视。我还注意到罗钦顺之族谱序、祠堂记多系晚年致仕后的嘉靖时为泰和及吉安宗族所作,其中有比较丰富的谱论和族论,对于我们认识明嘉靖年间士大夫的宗族思想,了解明中叶泰和及吉安的宗族状况,是有一定帮助的。

罗钦顺之谱序所见宗族与修谱

罗钦顺著有文集《整庵存稿》二十卷,其第九卷为序,有十三篇族谱序文。为了了解罗钦顺笔下的泰和及吉安的宗族,也为了把握他的宗族思想的社会背景,我们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制成下表(见第401页)。罗钦顺的十三篇谱序中有十一篇是为吉安宗族所修族谱而作,其中庐陵一篇、泰和六篇、万安一篇、永新一篇、吉水一篇,半数是家乡泰和县的。另外两篇,一篇是江西临江府新喻县的,一篇是福建建宁府政和县的。也就是说,罗钦顺之谱序反映的基本上是泰和及吉安宗族修谱的情形。

从迁居一栏看,泰和及吉安宗族是在唐、五代、宋之际定居的。始迁族有官员,也有平民。始迁以来历世二十代左右,到嘉靖时这些宗族的规模一般是数千指,千指即一百人,数千指就是数百人。这些宗族历史悠久,规模不小。

族况栏表明,泰和及吉安宗族宋、明时代多有科举和仕宦者,有的官至侍郎、尚书甚至更高。具有文化和出仕者,也是这些宗族的特色。

修谱人中约半数为出仕者、半数为平民。请序者与罗钦顺的关系中,除因慕名请人介绍的三四例外,其他则是联姻、同里、同宗、同朝或朋友关系,而且往往有两种关系交叉在一起,说明关系比较接近。

从修谱情况看,泰和及吉安宗族宋元时代多有谱牒,元季因兵燹亡残者为数不少。明初一般新修族谱,至嘉靖年间又进行续修或重修,而且要锓梓公之于族,以广流传,以宣教化。永新甘氏甚至“谱成告庙,人授一帙”。

谱名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吉安的十一个事例里标明“重修”的达七例,与“修谱情况”一栏所记内容相符;二是除一例名为“通谱”外,皆是“族谱”,证之宗族实况,钦顺所序谱牒的确是宗族之谱,也说明“族谱”名称的流行。

罗钦顺的谱序正是为上述世家大族所写,他的宗族思想也是与他们的对话。

事实上,罗钦顺还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八十岁的高龄为本族续谱,并写下了《重修罗氏宗谱序》。据谱序可知,宋绍兴间,罗氏有自豫章来官泰和者,遂留家邑城东阙城,自阙城分徙闽、楚,世久而族蕃。其族谱先世尝两修,弘治甲子(十七年,1504年)乃父又续修,钦顺事隔四十年而重修。罗钦顺宗族与前述泰和及吉安宗族的情形基本一致。

罗钦顺谱序中的族论与谱论

罗钦顺对于世族的形成和维持进行了探讨。他在《上模曾氏重修族谱序》有专门论述,该序开篇即说:“语世族之盛,大率有三:源流深长,枝叶蕃衍一也;簪组蝉联,墙屋华润二也;才贤辈出,猷为克敏三也。三者之中,才贤为之本,苟有其人,则所以维持之者有其方,光大之者有其实,其实为江乡之所推重,岂直蕃衍、富贵云乎哉!”总结世族存在的三个原因:一是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二是出仕不断、经济富裕,三是众多有才华、贤德之人立志奋勉。而第三条为根本,是当地衡量社会声望的依据,不止讲前两条的蕃衍、富贵。在该序的最后部分,他进一步申论:“夫族之盛也以人,即是谱而观之,维持之方,光大之实,曾氏世有人焉,概可见矣。然余之望之也,岂不欲其人人皆为才且贤乎!夫富与贵身外物也,得之不得有命,人人有贵于己者,求则得之,诚于所不当为者,赧然而不为;所当为者,奋然为之如弗及,所谓猷为之克敏者,孰加于此。隐亦此道,显亦此道,身安而用利,伦叙而家肥,职修而业广。将其族,其盛也庸有既乎!”认为曾氏修谱即是族人有才贤的表现,希望其族人更加努力,人人向上,族盛不成问题。钦顺寄语殷殷,盖因曾、罗同居上模,世有联姻,其曾祖母、母亲就出自曾族,骨肉之情,自有厚望。

关于人才与族盛的关系,罗钦顺还有说明。他在《雷冈康氏族谱序》指出:“子张子有云:‘子孙才族将大’。夫所谓才者,必其智足以知所当务,其志又能汲汲焉为之。君子之所先,莫大于文行,诚能汲汲焉用力于此,将所以大其族者,不亦有余地乎?莫非文也。而谱牒亦其一事,凡族之谱牒,非有才子孙出,盖亦莫能修之。谱牒不修,则本源弗明、昭穆弗辨,仁孝之道、雍穆之风鲜不微矣。前代虽有显者,其亦不复接于耳目,又安知践修之责之在于我,求其能免于卑陋而聿进于高明,岂不难哉。故善观人之家族者,即其谱牒之废举,而其昌大与否亦自可见。”将族人有才,归结为用力于“文行”,“有行以为本,有文以为华”,族可光大。认为修谱是才子孙当行之事,以维持仁孝之道、雍穆之风,使祖先的“风声事迹”呈现出来,教育子孙克承家风,光宗耀祖。提出看一个家族昌大与否,观察其谱牒之废举即可。关于仁孝之道行之于宗族的重要性,他有所论述:“夫仁孝之德,人心所同,保族亢宗,必此为务。苟能推一念之仁达于其所未至,则所以视祖宗之遗胤,自不容于不亲,有和睦而无乖争矣。推一念之孝,达于其所未至,则所以行父母之遗体,自不容于不谨,有善美而无邪辟矣。”而子孙承先启后才可以维持族盛,他又说:“凡故家大族,愈久而愈盛,非偶然也,必其作于前者功德有可称,足以为敷遗之本。承其后者,又能敦诗书饬行检,勤生务实,得所以引之之道,故宜历世绵长而繁衍昌大,有加无已也欤。”故家大族历世绵长而繁衍昌大的关键在于有祖先功德传世,子孙能够在“文行”方面“敦诗书、饬行检”,加上“勤生务实”。

罗钦顺较多地论述了族谱的功能,首先他认为修谱可以保族。前引钦顺所说,观察一个家族之谱牒废举即可知其昌大与否。他还指出:“世久而族蕃,谱不可无作也。谱作而源委明,昭穆辨,戚疏之分著,显晦之迹彰。一展阅间,必将惕然有动乎其中者。仁让之行、诗书之业,相与敦其所未厚,廓其所未宏,则于前为有光,于后为可大,此谱之所系未可轻视也。故凡有志于尊祖厚族以大其家者,未尝不以谱牒为重。”把族谱作为强化仁让之行、诗书之业的厚族大家手段。并批评一些名宗大族对修谱不重视,他说族谱“有作于前,有续于后,斯其族为有人矣。世之名宗大族承休席宠,岂无才且智者,杰出乎其间,然所致美以夸耀一时,不过服食舆马宫室玩好而已,至伦谊所系如谱牒之类,求其有能究心焉者,指其可多屈乎?”名宗大族把心思用在谱牒者还不很多。当然,如同前面叙述的,宗族强盛不仅要修谱,更在于有人。罗钦顺在《中塘张氏重修族谱序》指出:“夫君子之作谱,盖本于尊祖睦族之心,而以维持久远无穷之计,然而犹虚器焉,族者所以睦者人也。”罗钦顺还把修谱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措施。他认为:“王化必自睦族始,而睦之之道,亲以恩亲,分以义正。自宗法废,而宗无所统,犹赖世之仁人君子作谱牒以联属之。”?所谓“王化”,即儒家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是通过睦族开始实现的,而睦族在宗法制废除后,要靠谱牒维持。他在《义城黄氏重修族谱序》中也说:“盖闻人道莫大于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宗法既废,而收族之要,惟赖谱牒而已。”他还具体指出族谱的收族在于可使族人一同而相爱:“夫君子之作谱也,其心诚厚于仁,非以为观美也。万支一本,万派一源,视万犹一者,君子之本心,而谱者所以会万于一也。凡族之有谱,将俾观者皆知其本源之同,而辨于支派之异,虽异而同,则恩不可以不笃,虽同而异,则分不可以不明。其相爱也,有恩而相接也,有礼则宗法虽废而其族之所以睦,亦将无异于先王之时。盖谱之所系其重如此,而可以无作乎!”族谱所系,事关王政,自然重要。良好的社会秩序,也就是“人伦之明,风俗之厚”,他说:“族之有谱,所以著本原,详支派,别昭穆,辨亲疏。人伦之明,风俗之厚,实惟有系于此。故自昔知礼之君子莫不以谱牒为重,前有作矣,后必从而续之,凡以为久远无穷计耳。”通过罗氏谱序,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当时族谱文献学方面的一些情况。关于族谱内容体例,《曲山萧氏族谱序》增修,“惟于谱后别为事迹志,具载族人之显者本末及所得累朝诰敕,至于祠宇、祭田有关萧氏世德者,皆附录焉”。该谱除世系外,有《事迹志》和附录。《事迹志》当是借鉴志书体例。《南安林氏重修族谱序》介绍是谱:“首姓原,次世系图,又次世传,以及衣冠图、恩命录之类,凡十类,为一卷,卷如其类之数焉。”该谱分类有十项之多,比较细致。关于族谱的书例,《中塘张氏重修族谱序》说:“凡其生卒之岁月,娶某氏,葬某地,子男女几人,各详注于名字之下,而阙其所不知,可谓慎矣。”?详于族人履历的记载。《永新甘氏重修通谱序》指出:“自签判始,每五世为图,一如欧阳氏谱法。然犹溯及钤辖,列书其世,以识其所自来。至十六世而别为六堂,子孙益重,则堂各为图,以便考览。或徙居他处,赘入他姓者,皆谨书之,名之曰通谱。”记载了通谱的编修方法。《重修罗氏宗谱序》还论述了家谱与国史的关系:“史为国谱,谱为家史,谱史之相为重。”此外,泰和宗族还兴五世图之作,如罗钦顺为人写过《上模曾氏五世图赞(有序)》、《秀溪张氏五世图赞》,后者为房谱。

明中叶的升平之世,促进了族谱的续修。罗钦顺指出:“窃惟文物之兴坠,虽系乎人,然其机未始不由于世道之升降。当元氏之乱,上下分崩,史多缺文,族无完谱。比国初平定,虽有贤者拾残补缺,惓惓焉不遗余力,然亦安能遽底于明备乎!迨兹累世隆平,文教洋溢,不惟朝廷之上遗文坠典一皆讨论修饬,以成焕乎之治。至凡民间族谱家乘可以昭先德垂后规者,或开其源而未竟其流,或但为一人之私藏,而未为一族之公器,亦往往旁收博采,灿然成编,锓之于梓,而公之于其族矣。虽然族之大贵乎保之有道,时之盛贵乎出而有为,保大乘时之具,非诗书礼义何以哉。”与修谱同时,一些宗族还有其他建设,前引《曲山萧氏族谱序》附录所增为祠宇、祭田有关宗族制度的内容,说明宗族制度的发展。《书院罗氏族谱序》说该谱修纂者尔辅“尝置祭田、学田及役田,皆所以维持宗族子孙久远之计”。?重视设置族田。罗钦顺也曾赞扬设立义田,希望“树之风声,以耸动四方”。

罗钦顺的宗祠祭祖论

《整庵存稿》卷二载有罗钦顺的三篇祠堂记,藉此我们可以考察当时宗族建置祠堂的情形和罗氏对建祠的看法。

其一,泰和西平胡氏祀先堂的事例。据《胡氏重建祀先堂记》可知,胡氏有旧堂,族之显者,镇江通判学固鉴于“敝且隘,上无以妥祖考之神灵,下无以容子孙之拜起”。于是进行改作,首捐俸金五十两倡导。族人端威身任其成,根据族人的财力平摊,凡成年者各以比例出钱,又筹资一百五十两。胡氏以二百余金,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建成一座堂四楹、寝室二楹、带有廊庑厨库的祠堂。该堂“宏伟高明,加于旧数倍”。罗钦顺为胡氏甥婿,当胡氏请其为祠堂作序时,欣然命笔。

罗钦顺在记中对祭礼有一段重要论述,反映了他的祠堂祭祖观念。他提出:“窃惟古礼之幸存于今,才百什之一二,其涉于形器者虽可概举,至于精微之深意,知之明而处之当为难。姑以祭礼言之,如伊川程先生所行,则岁周于远祖;如晦庵朱先生所定,惟时举于近代。二先生皆命世之才,礼学之宗,而其所出乃不同如此,有志于礼者可不审乎!今吾乡大族往往皆有祠堂,祭礼之行,各有所受。盖周及于远祖者,近代之祭颇略而不专,致隆于近代者,远祖之祭或废而不举,揆诸人情皆未安也。夫合族以居,昭穆素辨,生同出于一本,心同萃一堂,则自始祖而下,岁事之修,宜有不容缺者,其自祢而上以至高祖,则当各随所继而于时祭每致谨焉。庶几远近有伦、恩义兼备,虽不能尽合于古,亦当无大谬已。然区区之见,未当就正于有道,今通判君方致镇江之事,进阶奉训大夫以归,其族人又多读书知礼,幸相与参酌余言而审处其当,使礼之行而乡人颂焉。曰胡氏祀先不苟如此,则岂不有以增于斯堂轮奂之美,而垂永世之规哉!”由此可知,罗钦顺是把祠堂祭祖作为礼制讨论的。他认为程颐主张祭远祖、朱熹主张祀近祖均值得重视,在泰和大族建祠堂普遍,所行祭祖礼受到程朱影响而各有不同,不论强调祭祀远祖或是近祖,均有偏颇,不符合人情。他主张始祖而下的远祖当岁祭,高曾祖祢近代祖先由其子孙时祭。如此兼顾了远近恩义。罗氏也知道他的主张不能尽合于古礼,且未同研究礼学的人讨论,但是他仍然提供给建祠者参考,并被采纳。罗氏还把这一礼学实践,视为垂永世之规,表现出相当的自信。罗氏之所以提出折中程朱的主张,既是保存二者的精微之深意,也是从人情出发制定礼仪,坚信无大谬。

其二,广东肇庆高要陆氏祠堂的事例。据《清塘陆氏始迁祖祠堂记》可知,陆氏世居高要大路里,宋季之乱,文镇始迁清塘。文镇死后葬大路里的蛇州冈,有腴田二百四十余亩供祭扫。明代族人陆汝为“既谢灵璧教事而归”,率其族人创建祠堂,祭祀始迁祖文镇。陆汝为向族人提出:“礼严报本,有如府君(指文镇)功德,子孙盖百世赖之,祭之岂可不以礼?家无祠而祭于墓,如礼何?”受到族人赞成,于是在弘治辛酉(十四年,1501年)建成墓祠。“堂六楹间,有门有序,其制高敞宏深”。每年清明节祭祖,“族有大事则亦于此祭告”。该墓祠是始迁祖祠堂,墓祭始迁祖汉唐以来已成习俗,但是建墓祠祭祀始迁祖尚有争议。罗钦顺在记文中有三处对该祠加以评论,一处说祠始迁祖是“盖以义起者”;另一处讲“斯祠之建,诚可谓合于义矣”;再一处认为文镇享受子孙祠祭“礼亦宜之”。看来罗氏也认为该祠并不合于古礼,而主张礼以义起,可以从权处理。罗钦顺与陆汝为“尝有科场之旧”,故从其请而作祠记。

同类推荐
  •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本书从分析新时代知识经济的轮廓特征入手,重点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策等。
  • 被颠覆的村庄

    被颠覆的村庄

    本书分为村庄表情、村庄审美、村庄文化、村庄政治、村庄意识、村庄未来六章,内容包括:一个村庄的记忆、一个村庄的风水、一个村庄的名字、一个村庄的政治等。
  • 做有智慧的校长

    做有智慧的校长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智慧的校长展开论述,倡导校长应当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更要用智慧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内容包括:重点,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让学生做主人放手学生做环境控制的主人请注意,孩子在场等。
  •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热门推荐
  • 海贼王之黑魔法师

    海贼王之黑魔法师

    第一次写文,跪求大家能不喷尽量不喷_(:зゝ∠)_.....另外.....BL属性慎入
  • 二次元传奇故事

    二次元传奇故事

    这里是二次元!白瑞枫这个“偶然”出现的穿越者能否继承前辈们的衣钵,铸造出只属于自己的二次元传奇,让我们拭目以待。PS:萌新新作,缺点只管提,想法尽管说。让我们共同探讨,追随白瑞枫的脚步,也创作出我们的传奇!读者交流群:129315861。欢迎各位加入!PS:上本投错区。
  • 传记之追溯千古奇术

    传记之追溯千古奇术

    超越任何一部经典灵异巨作。此书是根据作者真实经历和所见所闻的奇闻异事改编而成。作者化身主人公老李,展开一系列的冒险经历,此路途之凶险,老李能否凭借自己的本领解开埋藏无数年的千古之谜还是一个未知,或许这个谜到最后就是自己也不得而知!茅山道术,南洋邪术,神秘的蛊术,巅峰对决,到底最后谁是巅峰的胜利者,谁能解开这千古奇术的秘密?就让主人公老李带你走进不为人知的世界,见识那些前所未见的奇术!敬请关注新的一部灵异奇幻大作--《传奇之追溯千古奇术》喜欢玄幻小说的书迷可搜索我的新书<情娇天下>
  • 星河物语:启缘

    星河物语:启缘

    真实与虚幻、秩序与自由、生死与职责、权力与财富,红颜与伴侣....假如能够无数次穿越时空,该怎样做才能不负初心?
  • 我的孤单你永远不懂

    我的孤单你永远不懂

    她爱上了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男人,只是这个男人有一颗永不停歇的漂泊之心,一年四季都在外旅行、采风。她有自己的工作,没有办法陪他上路,只能在原地苦等。有一个从小就爱她疼她照顾她的男子,虽然一直被她当做弟弟,却并没有血缘关系。心爱的人越走越远,爱她的人越逼越紧,爱与被爱间,她究竟该如何抉择?
  • 夜少请别太宠我

    夜少请别太宠我

    一向冷清的两个神秘世家:安家,傅家,为何突然热闹了起来。“大小姐,这个花瓶是老爷的心肝宝贝啊,不能砸啊”‘啪’“有我宝贝吗?”“.....”某位老爷:“砸,没事啊宝贝,别伤着自己就行。”大小姐这文件你不能画啊,这是先生最重要的合同啊!”“有我值钱吗?”“.......”某位先生:“没事,宝贝,画吧,要是不够我这还有很多呢”“大小姐,这是大少爷最..........”“有我限量吗?”“.....”某位大少爷:“没事,丫头你喜欢这车么,哥哥送给你了。”“少夫人,使不得啊,这是少爷专门为你创办的公司,不能送啊”“真的不能送吗?”“.......”某妻奴:“送,我这还有。”
  • exo女主来袭

    exo女主来袭

    我们女主华丽的重生,上一世,她无比在意他们,可他们却相信了一个白莲花,十七年的感情,却比不过他们短短几个月,这一世她千方百计避开他们.............女主重生欧巴快到碗里来
  • 青葱岁月遇见你

    青葱岁月遇见你

    她,是全校公认的不良少女,他,是刚转来就被全校公认的校草,当最强不良少女vs最强国民校草,考试,打篮球……不良少女败北,“我要挑战你!”安萌生气的说到。“好啊!”冷澈霸气说到。操场上女生叫声连连,虽说互相争吵,但却相互熟知,爱情,也在这场战役中迅速蔓延。
  • 黑眼王者

    黑眼王者

    在混沌深处,有一圣极无上位面,位面由两块大陆组成分别是天舞大陆和魔尊大陆..…………。本书就是从天舞大陆开始的,主角在其十二岁觉醒灵窍之时,被发现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极品灵窍,主角的强者争霸由此开始………………。
  • 凤凰神女:天才炼丹师

    凤凰神女:天才炼丹师

    特种兵女神穿越成了一个卖花女,有没有比这更坑的?不过没关系,本大小姐有神兵,神奇的是,这神兵有两种形态,可随时在人与兵器之间转换,而且还教你炼丹!这一下,卖花女牛了,就算本小姐打不过你,也要用丹药耗死你!就算耗不死你,本小姐还有会爆炸的丹药炸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