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6700000041

第41章 杨士奇之族谱序跋所见宗族与修谱(4)

吾留家四旬即行,至今抱愧恨未已。族兄叔邍第四子之芳来北京,将归乞言,故书吾之耿耿者勉之,使务学为善,庶不辱其先,汝勉之哉!归见同宗子弟,其悉以耄言励之,如能用吾言,非独老人有光,吾宗有光。苟不用吾言,或忝先世,非独不可见先祠,吾亦不愿见之,汝往勉之。”士奇对后辈晚出的失望跃然纸上,一纸难尽!不得已发出“惧吾宗之衰也”的哀叹。更使他痛心疾首的是其长子稷,“尝侵暴杀人”,有“横虐数十事”,受到朝廷惩处。名重天下的朝廷老臣,面子被不肖子丢尽了,年近八旬的士奇遇此打击郁积成病,他意识到维持故家更形重要。早在稷出事前,士奇就曾告诫他:“乡邑近年故家子孙皆以纷争产业交恶,此吾所甚薄者,汝宜戒之!汝宜戒之!”可惜杨稷一意孤行,酿成大祸。

杨士奇临终前,作《示长新妇(九事)》,对保持家风进行最后努力。他与杨稷的妻子说:“我今年七十有九,只为稷不孝违背父训,专交小人,作恶犯法,今得死罪,致我受气成病,渐至危,殆亦不过年间必死,理无疑也。汝吾家长妇,今家中之事一一付尔掌管,一家大小长幼皆付托汝,汝需每事尽心。今遣归发落数事,可皆遵依,行之勿违,切不可听信小人之言,有所改易,切记切记。一、田土多则税粮科差繁重,必至累子孙破家荡产,苦害难胜。即尽弃远乡田土山塘,皆不可要,近乡田土池塘利薄者,亦不可要,或还原主,或卖与人,皆须作急发落,不可听小人邪言,依阿不舍,至嘱至嘱。一、吾儒者之家,不可思量要富,户下田不许过百二三十石,户下粮不许过三四十石,尽足岁用,切。

不可过多。过多则后来必累子孙,为父母不可无远虑,切记切记。只是许多钱粮在户,后来科差子孙也,自难当。”士奇所言九事的头两件事就是如何保家,他告诫占田不可过多,不可思量要富,表面看是为避免科差之累,实质是坚守儒者之家的“文行”传统。士奇接着便说了我们曾在前面所引的——把自己收集的各种文献作为传家之宝、培养子孙读书不绝读书种子的话。总之是仍要成为故家。事实上故家的传统是很难一下子割断的,士奇的这些家训本身就已成为故家传统,教示、激励着后人。下文将要谈到的杨氏子孙不断有出仕者修谱就是一个证明,士奇可以稍慰矣。

士奇的宗族观也得自于自身的家族史。泰和人梁潜评论杨氏说:“惟杨氏之先世有盛德魁杰之人,其文章政绩蔚然有声于时。及其后也,遭世之乱,仓皇山泽之间,悲歌而流涕者,其言亦足以自著其志。盖太平之际,贤者皆乘时而用,及其乱也,皆沮塞而困穷,此势之所必至,无足怪者。大明之盛,杨氏之后人又以其学兴,至今学士君遭蒙主知,遂掌纶命,兼侍青宫。其清操雄文,足以追继先烈,恩典所加,贲于前人。”梁潜还说:“在吾邦世家文献鲜有过杨氏者,方宋元间杨氏所居台榭之壮接乡间,田园之富连阡陌,及丧乱起,凋落而消亡者多矣。独诗书礼仪之泽浸润涵蓄,沛然而不竭。予获与侍讲君同侍禁林,君之曾大父吟窗公以廉洁忠厚著声前代,累官翰林待制致仕,事在《元史·循吏传》中。吟窗公诸子如平洲、如望之,皆擅能文章。然皆遭时之乱,卒死于穷困,不得大振耀于时。今侍讲君生逢治世,列位清华,方受知圣上恩遇尤厚,而其从子相又擢进士第,居翰林。父祖子孙百数十年既偾而复兴,既坠而复振,何其盛哉。吾于是乎有以观君子之泽矣。谱之作徒然哉!”杨氏在宋代已成名族,特别是士奇的曾祖在元代官翰林,名重一时。但杨氏在元季衰落,至杨士奇重新崛起,振兴家族。值得注意的是,士奇非科举出身,一岁丧父,由外祖父教授学业,孤贫力学成名,因出色的文史才华被荐入翰林。他的成功的确与家学家风分不开,士奇幼时,母亲教导他:“吾初归汝家,见汝父昼夜不辍者四书诸经,余力则玩子史,汝今宜专事经传,未可泛阅,枉费日力。”并说“人居世未必长贫贱,亦未必长富贵,但贫贱入富贵,非读书而未易得也。”又说:“自我归汝家,耳闻目见杨氏仕者,皆以儒术进,皆秉廉洁,从来无以赃败者,虽家贫而誉好,汝曹勿坠也。”外家陈氏亦是世家。外祖父、母亲对士奇良好的教育,祖传的故家遗风,均影响他产生以故家论为中心的宗族观。

杨士奇给予本族及当地以相当的影响。杨氏族谱不断续修,明嘉靖年间,泰和人欧阳德说杨氏谱:“正统丙寅(十一年,1446年)评事德敷复修之”,今余百年,“续成新谱,其义例一遵文贞之旧,盖不能有所加也。论者狃于所见,乃谓古圣经训、时王政典犹未能人人兴善惩恶,谱区区未必为益。夫亦弗思尔矣,离逖他邦者闻乡音而喜,邂逅相犯者俄而知为同姓,遽惭悔自释。况谱之为教萃之于未离,和之于未隙,比于铎徇箴诵,不犹愈耶?兹文贞公所为拳拳者乎!公曾孙行人海、玄孙选主事载鸣,方缵成先德,响用于时,中兴休运,又将竞起而翼襄之,以益昌厥家。”可知士奇后人仍其谱例不断续修族谱,乡人以士奇重视修谱而批评忽视修谱者。士奇曾玄孙秉承先德,出仕中央,杨氏后继有人。杨德敷正统年间所修谱,有泰和人王直序言,谈到杨氏在宋元之际的盛况:“允素乃徙泰和,世以宦学显闻,后十七世有三人者联贡于漕,同授登仕郎,声称赫奕,杨氏之一盛也。”有助于了解杨氏在吟窗公以前的宦学。王直并高度评价了杨士奇的修谱活动:说他“惓惓于谱牒,以著其本,联其支,此仁人君子尊祖敬宗之道也。夫故家令族之所以光明硕大而不至于泯没无闻者,以谱牒传焉耳”。把不断修谱视为故家令族的标志。王直还认为“德敷明经取进士,今为大理评事,续著此谱,以成公之志,其贤可知矣!”肯定士奇宗族观念对后世的影响。事实上,杨氏在正统和嘉靖两次修谱之间,于正德年间还修过一次族谱。泰和人罗钦顺《泰和杨氏重修族谱序》说:“杨氏之居泰和,世久而族益蕃,遭元季兵乱,谱牒无复存者。国初乱定其族有隐君子曰与芳,尝追忆旧闻,旁咨故老,辑为谱图一帙。及太师文贞公出,乃据以作谱,用联属其族人。其后叙州太守德敷君因而续之,皆有版本行于其族。迄今正德丁卯(二年,1507年),又六十余年,后生绳绳,已多斑白之老,而名字犹未有登载,其承传序次,将久而或淆焉,谱其可无续乎!于是义官光序君慨然以为己任,顾族人散处不一,远或百数十里,或占籍他郡,乃驰书遍访,尽得其详,既克成编,将复锓诸梓而属序于余。”他称赞杨光序“能上体文贞与叙州之所用心,而惓惓以谱牒为重”,“无忝其世德”,不无感慨地说道:“杨氏之世德盛矣!”由上可知,泰和杨氏以修谱为世德,自杨士奇之后,于正统、正德、嘉靖年间不断续修,并请泰和人王直、罗钦顺、欧阳德先后作谱。

序,以光大祖德激励后人。此三人均是进士,都曾任官尚书,他们的谱序对教育杨氏族人、增加杨氏族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王直、罗钦顺、欧阳德的谱序也有弘扬世德、修谱以传承故家的共识。特别是罗钦顺还指出:“君子之所先,莫大于文行。诚能汲汲焉用力于此,有行以为本,有文以为华,将所以大其族者,不亦有余地乎!莫非文也,而谱牒亦其一事,凡族之谱牒,非有才子孙出,盖亦莫能修之。谱牒不修,则本源弗明,昭穆弗辨,仁孝之道、雍穆之风,鲜不微矣。前代虽有显者,其风声事迹亦不复接于耳目,又安知践修之责之在于我,求其能免于卑陋而聿进于高明,岂不难哉!故善观人家族者,即其谱牒之废举而其昌大与否,亦自可见。”罗氏关于“文行”和谱牒与世家关系的论述,与杨士奇的有关看法如出一辙,使我们看到泰和故家的传统和杨士奇对后世的一定影响。

小结

杨士奇所作族谱序跋对宗族和修谱的论述中,有一个核心的东西,这就是他的故家情结。他的族谱序跋富有历史沧桑感,描写出一幅幅故家盛衰消长的图景,展示了世家名族顽强的生命力。他的族谱序跋洋溢着对诗书、仁德传家的礼赞,揭示了望族存在的基础在于文化的传承。士奇笔下泰和、吉安等地的宗族,主要是些故家,他们正是依靠世传文化取得科举和政治上的成功、维持望族的地位并进入政界和上流社会的。士奇出生于元朝末年,闻见了泰和及吉安大族的衰败,经历了破落家族的艰辛生活,也看到了世家名族的复兴,品尝了重新崛起的喜悦。他的故家论充满士族的自信与优越感,充满对富贵暴发户的鄙夷,与易代之际高岸陵谷的社会现实分不开。通过杨士奇所作族谱序跋,我们看到明初泰和及吉安宗族势力的强盛,这些宗族有不少出仕者,有的还位居高官,他们有因婚姻、师生、科举、同朝等关系结成社会网络,泰和及吉安是一个士大夫宗族为中心的社会。杨士奇所作族谱序跋虽然也有一定的政治性,但更多而且更重要的是探讨故家的维持与发展,将修谱的实质定位于延续故家的传统。杨士奇所作族谱序跋的特色正在于此。

同类推荐
  • 迷思为何存在

    迷思为何存在

    如同人类生存的压力可能是自然生态恶化的原因,但不能成为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借口一样,激烈的商业竞争可能是新闻一时无顾伦理的原因,但不应该成为新闻伦理道德肆意缺失的借口。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 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热门推荐
  • 末世丧尸王之吸血公主

    末世丧尸王之吸血公主

    前世,她被家人背叛而被实验室的人活剥,她是丧尸王也是吸血公主,不会因为这点小伤而死亡,直到有一天她用自己的精神力控制一只高级丧尸,那只高级丧尸带着上万只丧尸攻打实验室,虽然实验室没了但是她也因为精神力消耗过度而死亡,可是上天却没有就这么让她死掉,她重生了,她变得强大了,她要报仇雪恨,。。。。。。
  • 世界修炼

    世界修炼

    一个世家的继承人,一次意外的相遇,让他走上了杀戮的道路,也因此进入修炼的世界.......
  • 茅山术之神魔之战

    茅山术之神魔之战

    茅山首徒张晓与其的伙伴受到邀请去参加神魔之战。经历种种历险。最后取得正果,魔教等全部被瓦解……
  • 杀手妈咪:天才宝贝腹黑爹

    杀手妈咪:天才宝贝腹黑爹

    他,滥情总裁,神秘身份,拥有高贵的血统!她,见不得人的私生女,身世神秘,稳坐杀手界第一把交椅!一夜贪欢,让他们有了命运般的交集!彼此却错失了七年!天才宝贝,他是史上智商最高的宝宝!为撮合爹地妈咪,将妈咪卖给爹地!杀机四伏,他的奋不顾身,让她无法不对他动心,愿意尝试着为他打开自己的心房!西西里岛,她的生死不顾,他的拼命保护,让他们终于敞开心房,接纳对方,爱来的很突然,却又是那么的诱惑人!
  • 道士学校

    道士学校

    洛白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失踪,母亲难产而亡,父亲在失踪前便告知洛白有关他们的事:他们是道士。又是一个夏天,洛白转眼间已经11岁了,本以为又与平常的夏天没两样的他,收到了一封来自道士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 斗玄至尊

    斗玄至尊

    玄气世界,万族林立,强者为尊,实力为王,玄气之力可通天地,斗气之力可凝万器。血煞异族,来自玄气世界之外,携带着磅礴野心,闯入这纷纭绝伦的玄气世界,试图侵略……少年,他家族被毁,父母被抓,仅仅十四岁的少年便是背负了家族毁灭的仇恨,在那玄气世界之中闯荡,没有一丝依靠的少年,在经历万千困难之后,终于踏上了救亲之路,最后少年踏入那纷纭绝伦而奇妙的大千世界……
  • 青狐传说:终有骄阳暖君心

    青狐传说:终有骄阳暖君心

    【谁的等待,恰逢花开】系列之一:终有骄阳暖君心你是否曾奢侈过一份真正属于你的爱情?阿璃说:“大人你一定要陪在我身边,不要走好不好……”他说:“好……”你是否曾因为爱到了极致而容忍所爱之人的一切过失?阿璃说:“对不起,我爱了他很久很久……大人,就算他曾经那样对我,我还是忍不住想要原谅他,我还是想再给他一次机会,我还爱他……”他说:“好……”你是否曾让真正的爱从你的身边擦肩而过?阿璃说:“大人,我们是不是再也回不去了?”他说:“不是,我一直在……”谁的等待,恰逢花开……别怕,终有一抹骄阳会融化他冰封已久的心。
  • 梦里寒花玉箫泪

    梦里寒花玉箫泪

    “你要回家吗?”“我不回去,你根本就给不了我一个家!”“我恨你,请你不要在出现在我的身边,你永远都那样势力,我看你怎么得到你的幸福。”“我不要你,我要我自己的幸福!”“好,等着瞧,我看这个世界上谁会给你幸福!”“不用你管,你永远不懂我的心!你的眼里只有你自己!”“好吧!我的眼里只有我自己。可是我真的爱你,你就不能爱我吗?”“再见吧!我的爱人。谢谢你给我曾经幸福的时光。”故事在风雨中慢慢演绎,她真的走了,他再没有回来。最后,只有他一个人站在风里,等晚来的人回家。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也许,一切都会回来。...........
  • 说唐

    说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秦时明月之穿越千年

    秦时明月之穿越千年

    第一章;穿越千年。2014奇迹让你好看,本年度春季新书上任。《秦时明月·穿越千年》这个新年闪酷登场,穿越吧!千年———“明天就是马年的春节了,今晚除夕夜一定很热闹吧?”梁飞好奇的问。“嗯,听说今年要在我们安徽亳州地区展出秦朝时期的明月石盒。我查了一下,展出地就在我们镇的幸福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