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6700000017

第17章 江西吉安府的宗族祠庙祭祖(3)

至明代嘉靖、隆庆之际,尹氏在各地的分布如下:吉安为安福的诚门、厚林、集凤,吉水的新市,永新的牛田、洲陂、南株,泰和的灌塘、冻溪、逢原、山田、大湖,庐陵的富田,永宁的古田。湖广汉阳为汉川的张池口。广东的崇珂后裔居于东莞、增城、博罗、新会、新宁。浙江尹焞的后代分布在龙游、会稽、嵊县,又分衍至永新竹山。其实这些县以下的地名也只是主要的支派祖先所在地,从这些地方又分衍出更小的支派。如永新“竹山尹姓,其先自廉州刺史孚居烟冈竹山,三传至平事公材,自洋埠苦竹坪为始迁祖”。竹山之下又分出洋埠。在吉安尹氏遍布安福、吉水、永新、泰和、庐陵、永宁六县。

关于吉安尹氏建祠祭祖的过程,从本章度之上世可知者,则谱而不祠”。这样的总祠得到了地方官的首肯,吉安知府刘教为总祠的后寝孚萃堂写记,认为当时的宗族祠堂“祠自四亲外合而祠者,难于中礼而及远”。尹氏总祠“其祠之专与附者,合数省而于礼曲中焉”?。符合“一本”之义。尹氏总祠建于府治,且得到知府的支持,其影响恐怕不小。另外,尹学孔兄弟买田二百亩于嘉靖三十九年置义塾田,在嘉靖四十二年与安福尹一仁合撰《尹氏通谱》,万历二十八年又与汉川尹应元合撰北派通谱,奉尹崇珂为一世祖。嘉靖、万历之际尹氏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合族活动。

总祠的建立推动了各支派祠堂的建立。永新竹山洋埠尹氏鉴于去吉安和竹山祭祖地远,遂于万历四年创敬爱堂,岁旦合支内分居者展拜。竹山支系由湖南茶陵火田徙来,“家有谱,支有祠”。竹山始祖也列入总祠,为了会享,于万历十九年建成竹山祖祠。所以尹氏在万历年间绵延不绝地建祠祭祖,是合族性的宗族制度化活动。

(3)萧氏。吉安萧氏追溯始祖皆说唐末五代宋初之际由长沙避马殷乱徙来,泰和南溪萧氏只是吉安萧氏诸多派系之一。永乐年间泰和人王直所作《南溪萧氏房谱序》,叙述南溪萧氏世系甚详:“南溪萧氏,楚军巡判官觉之裔。军巡避自长沙来奔,居泰和之早禾渡,子清卿徙泸源。清卿后三世曰演,生四子:其长曰大承事,始徙居南溪。大承事三世曰济行,生三子:尧卿、舜卿、汉卿。舜卿生祥甫,祥甫又生五子:德高、德明、德仁、德美、南山。德明子信可早卒,而以弟南山为子,从元俗也。”南山子兰谷,“兰谷生三子:自新、自明、自成。自新生鹏起、鹏举;自成生鹏南、鹏翔、鹏汉;自明继信可,无子,而复以鹏起继之。于斯之时,萧氏为最盛。”南山派房谱作于鹏翔,鹏举孙彦澄增修,王直为之作序。南山派萧鹏汉还在永乐十六年(1418年)于居室东南建奉先祠,为四室祭祀祖考,属于家祠(本文第一部分表中序号3)。南山派在明初出了不少士大夫,萧鹏举曾官山东运副,其子“孟勤入翰林,为侍读,孙彦清为国子助教。鹏翔甫之子叔章、鹏汉甫之孙铨,皆以明经为县学训导,衣冠文物之盛,他族罕比。”??明初南山派的修谱建祠正是在这些士大夫推动下进行的。南溪萧氏另有家祠忠孝堂,祭祀支祖徵士公(本文第一部分表中序号60),大约修于万历年间。

南溪萧氏在万历年间还创建了总祠。据吉水人邹元标作《南溪萧氏总祠记》说:“萧故各有祠,然各祀高曾祖三代者,而始祖大承事公则未有祠。昔少师及诸君子欲祀始祖,议弗克就。”邹的同僚萧希高在南溪建本始堂五楹,祭祀始祖大承事公,实现了萧氏先人少师等人的夙愿。总祠的建立,标志着南溪萧氏诸族的进一步结合。

综上所述,明代中后期吉安大姓宗族兴建总祠合族,实际上吉安在元代已经出现个别总祠,至明代中后期则普遍化,吉安的大族以总祠为重要手段使宗族组织化。例如,永新梅溪戴氏宗族,唐代迁居于此。唐历元擢科,聚会宴飨之规,疏戚庆唁之文,皆聚众于祠,讲而行之。至于轶行不轨之夫,强吏所不能致,文法所不能绳,一为族人觉发,则告之总祠,而共弃之。不特严祖考供祭祀已也,可谓厚矣!予尝以为三代礼废,宗法不行,而祠堂之制犹能谨于始祖,维持礼法,以翊辅教化,实有先世大宗遗意,所谓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者欤。”宋仪望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万历中仕至大理卿,他所说的“百余年来,诸所云故家巨族,皆立总祠,以联束其族人”,姑以16世纪中叶的嘉靖三十年(1551年)上溯百年,时为景泰元年(1450年)。也就是说,15世纪中叶的明中期以降,吉安的故家巨族普遍地设立总祠,以联合并约束其族人。宋氏还指出,建祠不仅是为了祭祖、聚会以及办理族务,更重要的是以宗族之法维持礼法,翊辅教化,维护乡族社会秩序。

明代士大夫关于建祠祭祖的主张

祠堂记文里留下了明代特别是吉安士大夫对于建祠祭祖的探讨,这种探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祠堂功能与宗族制度化的问题,二是四亲之祭和始祖之祭的问题。

先看四亲之祭和始祖之祭的问题。明初的士大夫肯定朱熹《家礼》祠堂之制,主张以此指导建祠祭祖,并概述这种祠堂在士大夫之家的实施状况。泰和人王直说:“近世朱子斟酌其仪(按,指祭礼),而士大夫家通行之。”吉水人周叙进一步指出:“近代子朱子定为祠堂之制,士大夫之家得通祀高曾祖考四世之亲,于是孝子顺孙之情始达,凡有力者皆得为之,而人不以为非。江南巨宗旧族尤多,而人不以为僭,盖通祀四世之亲者,以礼以恩也。其间或推本始迁之祖,旁及继承之显者,以情以义也。惟不越乎情昧乎义,而后礼之大节可得焉,此君子所以慎而不敢忽也。”可知江南旧族不仅依朱子主张设立祭祀四世之亲的祠堂,还有祭祀始迁祖和先祖的,他都从情和义的角度认可。而且周叙“创始祖祠,葺家祠,建先考祠,作世直堂,修宗谱,修祭祀仪注,修家政录,修乡约”。周氏祠堂种类有专祠、家祠、始祖祠,还有家庭、乡族建设的多种措施。周叙和王直认为士大夫之家建祠祭祖比较普遍。安福人刘球更指出明初《家礼》影响日大的情形:“至紫阳朱子述《家礼》,首定祠堂之制,为上下通行之则,有先王教民报本之遗意焉。皇朝崇礼以化天下,朱氏之礼遂盛行,由是大夫士家稍克有祠为祀先之所。”刘球还说:“朱氏礼曰: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莫非此意,而世之巨室往往忽而不为。”安福茨溪刘氏建祠祭祀四代祖先,其制依朱子《家礼》,泰和人杨士奇应邀撰写记文。他指出:“朱子以庙非赐不得立,遂定祠堂之制,于是重水木本源者,皆得伸其追远报本之诚矣。然世遵用之者犹鲜,盖非敦仁尚礼之君子不能也。

凡世老释之宫有作,率得名公巨人为之记述夸诩。祠堂者,知礼复古之为,其系于人心世道非细故也,其可无记?”他赞扬朱子祠堂之制,为了人心世道写记文倡导建祠堂。杨士奇和刘球认为社会上建祠堂的属于少数,与周叙和王直的说法不尽一致。这就说明,宋以后《家礼》对建祠祭祖的影响是深远的,但也不能过分夸大。

明中叶以后,社会上始祖祠堂日益增多,且祠制不一,一些士大夫主张用程朱的建祠祭祖之礼加以规范。安福伍氏于天顺七年(1463年)建先祠于所居荷溪之上,祭祀本支近祖。成化二十年(1484年)又葺前街旧居为祠,祭祀始祖以下。荷溪之祠于弘治二年(1489年)扩建,仍然为高祖以下之祠。浙江鄞县人杨守祉为伍氏二祠写了一篇合记,他指出:“古之圣人制为祀典,天子七庙,有禘有祫,以德厚者流光也。然祖功宗德之外,余亦亲尽祧迁而已,况下此者乎。后世士大夫家多不立庙,而立祠堂,伊川程氏时祭上至高祖,而又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且谓祖岂可厌多,苟其所知者,无远近多少须当合祭之。朱子疑其说未及讨论也,乃曰始祖、先祖之祭,伊川有此说,固足以尽孝子慈孙之心,然尝疑其礼近于禘祫,非臣民所得用,遂不敢行。今《家礼》犹存始祖、先祖之祭,盖未成之书与晚年定论不同也。然则士大夫家祭及四世不可过也。然世家大族有祖遗祭田,历世虽远,不得废祀,若安福伍氏两祠堂是已。员外公始为荷溪之祠,祀高祖性中以下四世,既合礼矣。方伯为前街之祠,而上及于始祖长史,则十八世祖也。不已过乎?岂以程子所言,无远近多少须当合祭之,而不疑其说之未及讨论者耶。抑以朱子所言,尽孝子慈孙之心,而不疑其礼近于禘祫,非臣民所得用耶。伍氏自国初以至于今,登进士为显官者七八人,世德厚矣,祀先之礼其亦过于厚耶。然则如之何而可也,祠堂之祀,止于四世,四世之上,瘗主墓所,其有祭田不宜废祀者,祭之墓所可也。若曰丧祭从先祖,有举之莫敢废也。伍氏子孙世守先世之成规,而勿废坠焉,亦可也。予言未必合理,请勒之丽牲之碑,以俟后之知礼者考定云。”他对伍氏的始祖祠不以为然,认为其祭祖世代过厚。说程颐对自己关于始祖、先祖之祭的主张有保留态度,朱熹《家礼》中保留了程颐的主张,未成定论。人们应当按照朱熹的真正意思,墓祭始祖。

永新人尹襄对当地的始祖祠亦不甚满意,主张应该真正理解程颐始祖、先祖之祭的原意,用朱熹《家礼》改造始祖祠。正德九年(1514年)同邑刘姓扩建新祠,尹襄在其所作记文中指出:“子朱子祠堂之制,盖酌文质之中,揆礼俗之宜,而使贵贱丰约皆得以通行之。其名式虽不尽合于古,而古之意存焉,圣人复起,无以易焉者也。顾世之贤者,或病财时之难兼,而凡民之愚,率诳于异端荐禳之说,莫克知而由之。圣明治天下百数十年,既富且教,文化渐被,然后公卿大夫士之家莫不有祠堂,以奉其先。呜呼盛矣!礼乐百年而后兴,此其验欤。顾祠虽昉于朱子,而世之用礼者,往往与朱子异,则有不可不辨者,朱子之礼止四代,袝止旁亲之无后者,大宗一,小宗四,各有祠焉。以奉其祖若祢而不得同也。今之故家巨室欲合人心,率有始祖之祭,祖虽当祧,同居而有亲未尽者不祧,则祀非四代矣。合其族之祖祢旁亲而祭于一堂,则祠不分而袝者杂矣。夫合焉则不顺乎礼,异焉则不通乎情,二者安所取衷哉。予谓堂可同矣,室不可以不异也;袝可增矣,序不可以不明也;事可协矣,统之不可以非其宗也;四代不可以过,而始祖之祭冬至可以行也;四时之祭不可以混,而始祖之祭合而袝之可也。而得礼之意,则虽朱子复生,亦将听之而不禁也。”尹襄在朱熹礼意的指导下,对始祖祠提出了从宜从俗的改进意见。尹襄还认为社会上以始迁祖或有功德者为始祖不符合程颐始祖原意,但又表示以义起礼,尚可认同。他对戴氏祠祭宋代始祖提出:“然则始祖之祭有义乎,曰此以程子之言为之也。程子曰冬至祭始祖,然所谓祖者,厥初生民之祖。今士大夫家概以始迁或有功德者为之,又非程子之意矣。古者诸侯之子及士之始为大夫者,得自为祖,而其子孙继之者为大宗,百世不迁,今之宗法不讲,则始祖之祭又孰尸之。虽然记不云乎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夫上藉先德而无以报,下则族蕃而无以一之,人情于斯能遽已乎,人情之所以不能已也,义不即在于是乎。故此祭始祖者,其以义起礼之类欤。”?从文意体会,尹襄虽认可始祖之祭,似有一些勉强。

以上是正德以前一些士大夫的看法,嘉靖以降的士大夫对程颐始祖之祭的主张和社会上的族祠更为认同,且这种认同更为自觉。吉水人尹台的一些主张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为吉水罗洪先所修通祠所写记文说:“是故伊川始先之祭,为百世不迁之宗计也,岁有常报,主之以继大宗。考亭祠堂之制,为五世则迁之宗计也,神有定依,主之以继小宗。凡以士庶人无庙之家,因之修其孝飨。斯礼也,虽古之所未有,而以为义起也非欤。顾今世家大族往往遵伊川始先之祭,而并用考亭祠堂之法。于稽其义,已与之寖远,而况聚族之力侈竞一祠,甚或榱题杙桷僭拟王侯,观于气数升降之间,有能合礼者鲜焉。兹其务外相先之过,比于离本弃始之失,所相揜几何。而好论者不是之咎,乃徒病始先之祭,疑近禘祫之僭,而祠堂兴创非祭寝者之得为也。於戏!其无亦不原儒先义起之故,而所云因时变礼,就其所曲为之计者,或未深察也乎。夫伊川始先之祭未闻专庙,考亭祠堂之主止列四亲,固与今之族侈一祠、祠重始先者殊致。然余犹有取焉,取其足守族训家捄宗法之已坏,比党相维之势因之可渐成,其效固非曲学拘说者之能喻也。夫礼失而求其次,称礼君子抑何以讥云。”他明确指出程颐的“始先之祭未闻专庙”、朱熹“祠堂之主,止列四亲”,今之族祠不符合程朱之礼,而且过于奢华,但是并不能以祭祀始祖“近禘祫之僭”指责庶人建祠,因为始祖祠可以遵守宗族传统、维护乡族社会秩序。事实上罗洪先走得更远,认为程朱本身就主张祠祭始祖,他说:“祠议始程朱,程朱推祀至始祖,不嫌禘祫物未备也。”尹台在为永新牛田尹氏所写祠记中,重申始祖祠挽救宗法的意义,他说:“抑或言始祖冬至之祭,虽出大贤旨训,然考诸礼,若不能无疑于僭者,故文公未定四礼,黜其仪不载。乃我吉郡大家,比率遵行罔懈,岂无所取而冒为之耶?盖宗法亡而世族之涣莫收,于是称故姓子孙有贸焉。不知其祖之所自出者,忘祖弃族,民是以益偷,始祖之立祠而祭也,尚可以救宗法之微乎。故礼苟足以矫民振世,则虽先王未之有,犹可以义起之也,矧大儒成议昭昭乎其足据持哉。”文中再一次反映出吉安世家大族祠祭始祖的普遍性,用礼以义起为之辩护。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 驱邪扶正

    驱邪扶正

    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宗教文化现象,成为贵州民间信仰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主旋律和贵州本土文化的显著特色。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构成贵州本土文化……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热门推荐
  • 穿越成领主

    穿越成领主

    。。。。。。。。。。。。。。。。。。。。。。。。。。。。。。。。。。。
  • 建筑工

    建筑工

    一个铺盖卷一个饭盒,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混迹于城市的钢筋水泥体,这就是建筑工。他是一个建筑工,一个有梦想的建筑工,从小工到匠人,到技术员,再到经理,他的事业他做主;从食堂姑娘到省城白富美,再到清华才女,他的爱情他做主。怀念一代人,怀念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参与浇筑了共和国的繁荣昌盛,撑起了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巅峰。可是,他们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甚至公交车上都没有人愿意坐在他们的身边。谨以此文献给青春已逝的八零后建筑人,感谢他们曾经或是现在仍然默默奉献在都市丛林里,参与缔造了我们当代社会的繁花似锦。
  • 一不小心出了名

    一不小心出了名

    班上转来了一个贫困地区小姑娘二丫,与她成为朋友后,牛皮皮他们逐渐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无忧无虑,贫困山区的同龄伙伴随时面临失学的危险,快乐小子这下有点快乐不起来了。不过,牛皮皮的“鬼主意”总是一个接一个,他们成立了“一分钱小队”帮助小伙伴,还一不小心成了名人,出门都有人找他签名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悠悠然的白云

    悠悠然的白云

    好似?深处灵魂压抑的自我释放.文字优美的艺术形式全译..一个?源自于生活中的爱恋..情感的缠绵..对生活的的尽情宣泄.一部凝聚心血.有才能全力以赴的情感和智慧的结晶言情小说.第一部长篇连载小说.简简单单的就是想写一部小说..享受那释放淋漓精致的畅快感...都市言情..《倾城爱恋都市红娘》欢迎各位广大读者的欣赏和点评!感谢各位的支持和喜爱...
  • 根之计划

    根之计划

    人才辈出,四国纷争,百族缭乱,神魔易志,是这个时代的标志。
  • 神秘少女腹黑男

    神秘少女腹黑男

    由于一次偶然,他救了昏迷不醒的她,却不知他救的竟是一个……“子羿,你看,这是我给你做的饭。”一看,一脸黑线,这团黑乎乎的东西是啥。“子羿,呜呜,我迷路了……我在。。。‘喵呜’咖啡厅附近”“……”在自家附近迷路了。“子羿,我来帮你打扫房间。”上一秒整洁的房间,下一秒变成了拉圾堆。饭不会做,地不会扫,不仅是个重症路痴,还是个表里不一的家伙!想知道她那单纯可爱的外表之下又是什么样吗?那就戳进来与我一探究竟吧!
  • 国清大庾韬禅师语录

    国清大庾韬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夏萌萌修仙记

    夏萌萌修仙记

    夏萌萌穿越了。可,为神马她不是像女主一样穿到有着惨惨的前身,而是穿越到修仙世家去,而且为毛兄弟姐妹and父母对她那好,而且中的而且好像父母都好有名的样子,这样子,让她如何yy她大展身手的虐人呢......
  • 说话办事一本通

    说话办事一本通

    本书内容包括:说话办事规则的取舍艺术,说话办事技巧的进退方略,说话办事心态的增减算法,说话办事细节的把握标准,掌控职场中的“与”、“得”方法等。
  • 冷玥华歌君上再许我一次

    冷玥华歌君上再许我一次

    她是呆萌亲和的苏家小姐也是有着双重人格的黑暗掌舵人。他是在人前有着温和的脾性,可是转眼面对保护他的她,伤之,冷血、残忍、无情、是他的代名词。他说:“吾愿倾国以聘,一生一世一双人。”她说:“我为你黄泉碧落永相随,陪伴是最漫长的告白…”“疼,你就不能轻点啊”苏澜珊揉着受伤的胳膊说道。“我轻点,王妃怕是不肯从我了吧。”夜云轻看着她幸灾乐祸的。“哼,你给我等着,今天你就别上我的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