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7400000005

第5章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简况(1)

§§§第一节 概说

中国的电视剧,始于1958年北京电视台直播话剧《一口菜饼子》。但这门新兴的艺术真正得到持续发展、繁荣,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20年间。或许因为特殊的国情,与外国相较,中国电视剧艺术“君”临中国文坛,异乎寻常地受到青睐和重视。《渴望》《水浒》这样的电视剧,造成了万人空巷,掀起几乎是全民性的鉴赏热潮。这在人类文艺鉴赏史上,堪称罕见的奇观。至今,中国电视剧的年产量已逾三四万集,遍布全国的电视剧制作单位超过300家。与曾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占据中国屏坛的“日本、巴西、墨西哥,光夫、信子、一休哥”那样的外国室内剧相比,中国电视剧在题材选择和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的取向诸方面,都更强调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更注意培养造就一种深邃而非浅薄、沉稳而非浮躁、幽默而非油滑、健康而非媚俗的民族文化心理和鉴赏习惯,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国电视剧创作历来注重吸取文学、话剧、戏曲和电影美学的营养,并加以交融、整合,已经逐步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姐妹艺术的独特的审美体系。其主要标志,便是产生了一批为社会普遍公认的历史内涵较为丰厚、美学形态趋于成熟的优秀作品。

在中国,电视连续剧起步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这一艺术品种以其自身的审美优势,迅速腾飞,从无到有,一跃成为电视剧的主力军。

中国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中央电视台于1980年摄制的《敌营十八年》,写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地下工作中的高风亮节。接着,山东电视台推出《武松》,成为中国电视连续剧第一部成功之作。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电视连续剧从总体水平看,属于初创期,质量不高,但也出现了几部很有影响的作品,如《蹉跎岁月》《赤橙黄绿青蓝紫》《鲁迅》。

《蹉跎岁月》以“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到贵州的上海知识青年柯碧舟的命运为主线,通过他因出身不好,遭到歧视,从自卑、消沉到觉醒、振作、奋进的过程,深刻地表现了一代青年的苦闷与追求。

《赤橙黄绿青蓝紫》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青年的思想风貌,通过对刘思佳性格的刻画、褒贬,提出尊重人的个性的问题,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层次。

《鲁迅》是我国第一部传记体的电视连续剧。该剧以鲁迅祖父入狱为背景,以鲁迅父亲病重到死以及亲属分家产为主线,再现了鲁迅的少年时代。编导在处理传记性与故事性的关系时,以传记性为基础,凡属重大事件事事有据,同时又特别注意挖掘素材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都恰到好处。作品为传记性电视连续剧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经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电视连续剧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从1985年到1989年五年中,电视连续剧的产量猛增了10倍。

28集长篇连续剧《四世同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连续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它忠于老舍原著,镜头始终对准普通的劳动人民,揭示他们的疾苦,同情他们的命运,为他们悲惨的生活处境呐喊。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凛然正气,也揭露了某些人在残暴面前的投降与堕落。作品在将文学形象转变为屏幕形象时,努力体现老舍原作中的地方特色、北京风味,是一部雅俗共赏的艺术精品。

中国的电视剧几乎是与中国电视事业一并诞生的。自1978年以后,中国电视剧复苏、发展,迅速成长为与社会、时代紧密相连,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视剧日益丰富多彩,各种题材、风格、样式的作品争奇斗妍,艺术表现领域和表现方式也不断地得到拓展。

中国电视剧就内容、形式而言,主要可分为四类,短篇电视剧、电视连续剧、戏曲电视剧、儿童电视剧。

短篇电视剧是指一集或两集的电视剧。它短小精悍,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在电视家族中,它最适宜于精雕细刻,是在艺术上最有条件出新的艺术形式。

中国电视初创时期,电视剧制作采用“直播电视小戏”的方式,在演播室搭景,经过多机拍摄、镜头分切的处理,运用电子传播手段直接传达给电视观众。它不同于舞台剧实况转播,而且全部为单本剧,应视为“短篇电视剧”的雏形。

197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三家亲》。这是中国第一部由室内走向室外,实景拍摄的短篇电视剧。

自1978年至1982年,中国制作、播放的电视剧基本都是短篇电视剧。最早引起强烈反响的中国短篇电视剧为《永不凋谢的红花》,描写了张志新烈士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迫害而傲然不屈的事迹。其后,短篇电视剧最受欢迎的是写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思想情操的作品。

《凡人小事》通过一位中年丧夫的教师调动工作中的前后遭遇,深刻鞭挞了“请客送礼走后门办事”的不正之风,塑造了一个不贪财、不受礼、关心教师生活的好干部形象。《有一个青年》讲述一个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正常学习机会的知识贫乏的青年,不甘现状,勇于追求,终于取得科研成果的故事。《新岸》描写一位失足女青年刑满释放以后,以顽强的意志悔过自新,走向光明新岸的动人过程。

上述电视剧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紧贴生活。既揭露了丑恶,又展示了普通人心灵中美好的东西,艺术手法朴素、自然、生活化。

1983年以后,短篇电视剧渐入辉煌,数量大幅度增长。许多优秀作品突破了以往那种质朴的“小故事”的模式,视野更为广阔,艺术手法更为多样,对生活的发掘更为深入。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反映改革生活的《女记者的画外音》《新闻启示录》。前者以女记者到厂里采访为线索,以令人耳目一新的细节和戏剧矛盾,刻画了一位敢于改革旧体制、推行新制度的厂长形象;后者通过东南大学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的改革,塑造了“新闻记者”和“新书记”“人事处长”等锐意改革、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这两部作品在艺术形式上都有突破,熔纪实性、政治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炉,构思巧妙,拍摄手段新颖,创造了一种有别于以往电视剧的崭新形态。

§§§第二节 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历史回顾我国电视剧艺术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创时期(1958—1966)

1958年,我国开始组建电视台。当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电视节目。接着,上海、哈尔滨、长春、天津、沈阳、广州、鞍山、抚顺、苏州、西安、武汉等城市也相继开始了电视试验性播映。其中有的一直坚持下来了,有的后来下马了。在这个时期,我国只有少量的黑白电视剧,并且都采用“直播”方式,播过之后,不能重播。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是1958年6月15日在北京电视台播出的。它是根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全剧以一块枣丝糕和一口菜饼子为贯串线索,进行忆苦思甜的传统教育。由于它的主题思想健康,编、导、演、播人员严肃认真,播出效果十分理想。虽然全剧只有一台景,演出也不到半小时,但它毕竟是我国电视剧的开山之作,为我国电视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958年至1966年这八年时间里,全国共播出约180部电视剧。初创时期的中国电视剧,由于受直播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镜头和角度的变化不如电影那么自如,电视剧创作数量不多,质量也不太高,有些电视剧在艺术手法的运用和表现方面,还显得粗糙和幼稚。

二、停滞阶段(1966—1976)

1966—1976年,我国只拍了《考场上的反修斗争》等几部配合当时政治斗争的电视剧。

正是在这十年里,国外的电视技术却突飞猛进,彩色电视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普及。这期间,小型轻便摄像机、录像机问世了,录像磁带也开始普及。世界各国的电视剧制作由直播转入室内录制。

三、发展时期(1976至今)

1980年,是中国电视剧艺术起飞的一年。这一年,全国各地电视台和电视制作机构生产的电视剧达100多部,且质量有全面的提高。《敌营十八年》《蹉跎岁月》等剧作引起轰动。整个电视剧艺术展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故土》《夜幕下的哈尔滨》《新闻启示录》《新星》《四世同堂》《寻找回来的世界》《西游记》《凯旋在子夜》《红楼梦》《雪城》《便衣警察》《末代皇帝》《唐明皇》《围城》等一大批优秀电视剧先后荣获“飞天奖”和“金鹰奖”,受到电视剧艺术专家们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同时,中国电视剧开始走向世界,《西游记》《红楼梦》《济公》《三国演义》《水浒》等作品打入了国际市场。

1990年,我国推出长达50集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对“室内剧”这种样式和创作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渴望》实际成为我国以基地化生产方式制作大型室内剧的领头羊。

这是一部引起举国轰动的作品,它标志着中国电视连续剧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显示了电视剧制作者们对大众审美心理的重视。《渴望》之后,中国荧屏上相继出现了《编辑部的故事》《皇城根儿》《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一系列大型室内剧。

1993年,诞生了两部对中国电视连续剧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作品,这就是《北京人在纽约》和《戏说乾隆》。其中,《北京人在纽约》第一次将视点放在生活在海外的留学生身上,异国的情调、艰辛的创业、错综的爱情纠葛,成为这类作品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戏说乾隆》给电视剧的创作带来一种新的思路,那就是用“戏说”的方式去讲述历史,而不是去苛求对历史的精确反映。它往往借助某一历史人物去讲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增强了作品的娱乐性,为观众喜闻乐见。这种创新思路后来为一些创作者所沿袭,相继出现了如《宰相刘罗锅》等作品。

1994年中央电视台继推出《西游记》《红楼梦》之后,拍摄了又一部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改编的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这部长达84集的鸿篇巨制,无论是财力的投入,还是编、导、演、摄等专业人员的水平;无论是场面的恢弘,还是景物的精致,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它的英武豪情唤起了人们的英雄主义激情,一扫当时荧屏绮靡柔弱之风,创下了46.7豫的收视率记录。

我国的电视剧生产近几年成倍增长,产量在1995年达到7000余部(集),1996年达到10000部(集),1997年达到12000部(集)。正是在这种高速度的发展中,电视剧日益显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新兴的文学艺术样式。附:世界各国电视剧发展历史

尽管世界各国在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各国电视剧所经历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但它们大致都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转播戏剧阶段

最初,并没有专门为播放而编写和制作的电视剧。那时,电视作为传播工具,只转播舞台演出的戏剧,也就是今天的剧场演出的实况转播。世界上第一部播放的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就是转播了皮兰德娄剧团在伦敦的一次演出。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台之初播映的马连良的《群英会》、张君秋的《望江亭》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关汉卿》等剧作,也都是演出时的实况转播。因此,它们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剧。然而,这一阶段却为电视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并且直接地影响到下一阶段电视剧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转播戏剧阶段是电视剧发展的准备阶段。

二、直播电视剧阶段

在这一阶段,真正意义的电视剧才开始形成。直播电视剧所播出的,不再是剧场表演给观众看的舞台剧,而是专门为电视播出排演的戏剧。电视由于每天播出,对戏剧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社会上演出的舞台剧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电视台的需要。再加上电影开始抵制电视,不给电视台供片,电视台只好自己动手来制作节目。于是,电视剧便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由于录像磁带还未出现和普及,用电影胶片拍摄成本又高,电视台只好采用边演出边播出的办法,人们把这种直接播出的电视剧称为“直播电视剧”。

直播电视剧基本上照搬舞台剧的经验,有的剧本也是直接采用舞台剧剧本,所不同的主要是将舞台搬到演播大厅,在演播厅里搭几个剧本所规定的场景,然后根据剧情的发展,依次在不同的场景里演出。由于可以同时搭几台布景,不像舞台一次只能搭一台布景,因此,直播电视剧比舞台剧在空间上要自由些。但演播厅再大,面积也毕竟有限,所以场景也不宜搭得太多。一般三四台场景就足够了。在演播厅里搭景,搭室内景比较容易,也不会失真;搭室外景则困难得多。因此,这时的直播电视剧都尽量用内景,而少用外景。如必须用外景时,就用电影摄影机先拍成影片,然后插在中间播出。若外景只需空镜头,则大多采用旧影片中的空镜头。我国第一部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中刮风的镜头和大雨如注的镜头,就是借用电影《智取华山》中的风雨镜头。在电视剧直播阶段,世界各国大多采用这种方法来穿插外景。

直播电视剧是电视剧艺术发展中的初级阶段,它受当时电视设备技术水平的制约,不尽如人意之处颇多。由于是直播,演出与欣赏同步,演出中和播出中的差错都会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特别是由于没有录像设施,电视剧不能保留,演过的节目也无法交流。尽管如此,直播电视剧毕竟是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剧。

三、实景录制阶段

随着小型轻便摄像机和录像机的发明和应用,电视摄像设备可以随身携带,进行实地拍摄。于是,拍电视剧可以像拍电影那样,采用分镜头录制、后期编辑,充分运用蒙太奇手法。电视剧的剧本结构再也不必受时空的限制。从此,电视剧便大踏步地走出演播厅,进入实景拍摄阶段。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出现了,这便是电影式的电视剧,亦称“电视电影”。

实景摄制的电视剧,可以自由地运用大量实景来表现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大大扩展了对自然、社会、历史的反映面,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生活的真实感和艺术的表现力。录像设备的应用,也使得电视剧可以录制在磁带上,不仅能保存重播,还能用来交流。

但是,伴随着实景录制而来的,是生产周期的大大延长。因为这种生产方式比在摄影棚里一气呵成的方式要费时费力得多,而且还要受到交通、气候、摄制组迁移等方面的限制,录制费用也大大地增加了。社会对电视剧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只有大力提高电视剧的生产效率,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因此,电视剧面临着一场新的改革。

四、内外景结合阶段

同类推荐
  • 再弹一弦江湖曲

    再弹一弦江湖曲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武侠电影、动作电影以及相关文化现象的评论、随笔的重新修订、编排的结集,既包括绝大多数影史经典的评论,亦包括徐克、袁和平、甄子丹、洪金宝等武侠、功夫电影制作人的访谈。
  • 瓦当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

    瓦当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石窟:石窟雕塑奇观

    石窟:石窟雕塑奇观

    《石窟:石窟雕塑奇观》主要介绍了中国著名的石窟及石窟雕塑绘画等不朽艺术。包括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克孜尔石窟群、大佛寺石窟、响堂山石窟、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千佛崖石窟、花山谜窟等。
  •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主要内容分为“汉字文化”、“书法与篆刻”两个章节。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热门推荐
  • 皇女戏美男:享拥十七相公

    皇女戏美男:享拥十七相公

    原名《凤恋凰:十七美男相公》看我如何游遍天下大好河山、色遍天下十七美男! 什么王侯将相、什么江湖门派、什么三教九流,还不统统被我…欲知后事如何,请点击阅读此文!漂亮的脸蛋,娇美的身材,三寸不烂的舌头,死缠烂打的能耐--此乃色女色遍美男的条件!我叫艾十七,色女一枚!终生梦想——色遍天下美男!虽色心勃勃,可惜我却与漂亮娇美无缘!悲哉、悲哉!一场意外,俩眼一闭、俩腿还没来得及一蹬,我便去见了神仙--神问:给你再活一次的机会,你想要什么?我答:绝世的容颜、国库的金钱、至高的权威、天下的美男!神笑:天下美男十七个,能不能全部收服看你本事。收服美男,财权自然随之而来。我哭:收服不了,难道我要命丧黄泉?没有回答--噗通一声,我就穿越了!哈哈哈,看着铜镜中的自己,我笑得可谓是:肩膀直晃荡、口水直流淌!有了这般绝世的容颜,全天下的美男十七个,就等着我一个个的收服吧!
  • 快穿系统:女配归来手札

    快穿系统:女配归来手札

    成亲两年,却被一个不知从哪个山旮旯冒出来的绿茶抢了公主之位又抢了她的丈夫。魂魄被系统绑定要她做任务赚足积分,即可帮她重塑肉身以了她复仇的心愿。于是身为公主的顾楚月就开始了掉节操的任务之路,任务目标——抢男人!任务一:《冷面王爷俏王妃》任务二:《抗战花木兰》任务三:《冰山校草恋上灰姑娘》……(亲们请相信安杦,本杦会越写越好的,请大家耐心看下去好吗)
  • Beowulf

    Beowul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芳华流尽书白

    芳华流尽书白

    她本是书香世家小姐,一场灾难将她的家摧毁,母亲也因此逝去。但她心性坚定,与父亲带着弟弟前往京都。为了生计,她成了他气质卓绝的贵公子清雅隽秀的小管事谁能与她写尽这一世芳华
  • 满天繁星之时光顺流

    满天繁星之时光顺流

    那些住在青春里的女孩在李捷希的脑子形成一页页故事她们平平淡淡却是李捷希鲜活的记忆
  • 异界守护人

    异界守护人

    黑伯一个屌丝宅男,因特殊原因,从此改变世界观,人生观。因自身的特殊,而时常被卷入神秘事件。。。。在不断解决事件中,逐渐了解了世界的真相。。。
  • 青青田园系统

    青青田园系统

    温璃忍无可忍,拽起拖把狠狠打了渣男一顿,结果重生到平行世界,随身附带神奇的田园系统,按照系统交易任务不仅可以步步生财,还能爽快虐渣。作为被狠狠欺压过的人,重生后的她以人品发誓,渣人极品们,你们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们!
  • 不忘初心,换一生平心静气

    不忘初心,换一生平心静气

    记得,有人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是的,如果我们心静了,就无须真正远离喧嚣,无须真正远离纷扰,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寻得桃源入口,头枕清风,尽享人生美丽风景。
  • 公主旋律的冰皓王子-

    公主旋律的冰皓王子-

    连续经历了爱情的伤害,我可以肯定地说,我再也不会相信爱情了……而我现在的希望,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辛若不是傻瓜!可是……为什么,遇上他以后,我最后还是没发坚持自己的意念,反而……一再地相信他,而且还发觉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喜欢他??
  • 时光若记流年殇

    时光若记流年殇

    『时光的豪门篇也在这里连载了。群号码:433951504,《包青天之御猫记》跪求收藏支持』他俩好不容易四年后破镜重圆,不曾想,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沈书瑶的归来,纪母的阻拦,一边是爱情,一边是亲情,重重阻拦下纪流年如何割舍?(诛心砂也在连载中,求抱大腿,求包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