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的态度就是你的竞争力
“态度决定一切”,积极主动的态度就是你的竞争力。追求卓越的人若要取得更高的成就,就必须有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心态。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积极主动去做,并且尽最大的努力将它做得更好,这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追求卓越的人若要取得更高的成就,就必须有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心态。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积极主动去做,并且尽最大的努力将它做得更好,这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心怀卓越梦想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的夙愿,赢得更辉煌的成功,就必须有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精神。即使摆在面前的任务十分无趣,也不要找借口,而要出色地把任务完成。一个人如果领悟到积极主动地工作可以免除工作中辛劳的秘诀,那么他就掌握了达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状态工作,即便从事的是被一般人认为是最卑微、低下的职业,也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吴凡是一家公司的秘书。一天中午休息的时候,人事部门经理走进来问他,哪儿能找到一个人来帮忙处理一些必须马上完成的公司文件。
吴凡告诉他,公司的人都出去用餐了,如果晚来5分钟,自己也会走。
人事部门经理听后,带着一点遗憾正想离去,吴凡却主动告诉他自己愿意留下来帮忙,因为“午餐可以等一会儿再吃,工作却不能耽误”。
做完工作以后,这位经理询问了吴凡的姓名,致谢后离去了。吴凡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大约在一个月以后,公司人事发生了变动,他们部门要重新调换主管,没想到最后公布出来的名单竟然是吴凡。
吴凡部门的同事对人事部的决定感到不解,便要求人事部门经理解释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事部的经理将上次的事情告诉了大家,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吴凡那天中午所做的事情。
其实,在那个时候,吴凡并没有责任利用自己午餐和休息的时间去帮助人事部门经理,但是他却积极、主动地做了。牺牲一点休息的时间,给自己带来一个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因此,对一个希望成功的员工来说,不应该抱有“我必须为老板做什么”的想法,而应该多想想“我能为老板做些什么”,像吴凡一样积极、主动地去做。任何一个卓越的员工都是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人。
在一家公司担任人力资源总监的先生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2002年10月,我们公司的营销部经理带领一支队伍参加某国际产品展示会。在开展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展位设计和布置、产品组装、资料整理和分装等,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可营销部经理带去的那一帮安装工作中的大多数人,却和平日在公司一样,不肯多干一分钟,一到下班时间,就溜回宾馆去了,或者逛大街去了。经理要求他们干活,他们竟然说:“没加班工资,凭什么干啊。”更有甚者还说:“你也是打工仔,不过职位比我们高一点而已,何必那么卖命呢?”
在开展的前一天晚上,公司老板亲自来到展场,检查展场的准备情况。到达展场时,已经是凌晨一点。让老板感动的是,营销部经理和一个安装工人正挥汗如雨地趴在地上,细心地擦去装修时粘在地板上的涂料。而让老板吃惊的是,其他人一个也见不到。见到老板,营销部经理站起来对老总说:“我失职了,我没有能够让所有人都来参加工作。”老板拍拍他的肩膀,没有责怪他,而指着那个工人问:“他是在你的要求下才留下来工作的吗?”
经理把情况说了一遍,这个工人是主动留下来工作的。在他留下来时,其他工人还一个劲地嘲笑他是傻瓜:“你卖什么命啊,老板不在这里,你累死老板也不会看到啊!还不如回宾馆美美地睡上一觉!”
老板听了叙述,没有做出任何表示,只是招呼他的秘书和其他几名随行人员加入到工作中去。
但参展结束,一回到公司,老板就开除了那天晚上没有参加劳动的所有工人和工作人员,同时,将与营销部经理一同打扫卫生的那名普通工人提拔为安装分厂的厂长。
我是人力资源总监,那一帮被开除的人很不服气,来找我理论:“我们不就是多睡了几个小时的觉吗,凭什么处罚这么重?而他不过是多干了几个小时的活,凭什么当厂长?”他们说的“他”就是那个被提拔的工人。
我对他们说的是:“用前途去换取几个小时的懒觉,是你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人逼迫你们那么做,怪不得谁。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情推断,你们在平时的工作里偷了很多懒。他虽然只是多干了几个小时的活,但据我们考察,他一直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他在平日里默默地奉献了许多,比你们多干了许多活。提拔他,是对他过去默默工作的回报!”
这是多么生动的事例啊!在这里,多一分的责任感,就多一分的回报。对于那个主动留下来的工人来说,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职工,但是他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远远胜于别人能力的表现。
主动去做好一切,千万不要等到你的老板来催促你的时候,才像被迫一样地去工作。这样不但不能将工作做好,你还会觉得工作就是对自我的一种折磨。积极主动,不要做一个墨守成规的员工,不要害怕犯错,老板没让你做的事你也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当你成功地完成任务之后,无疑又是给自己职业生涯的天平上加了一块砝码。
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始终是你脱颖而出的关键砝码。拥有它,你将在竞争激烈的人生舞台上走得更顺利。
自动自发地工作
工作并不是按部就班,它也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勤奋和努力,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将获得更多的回报。
所谓自动自发,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应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而不是找借口推脱或掩藏责任。这是一种面对自己人生的工作态度,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帮助自己扫平挫折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公司需要自动自发的员工。很多员工认为老板交代的任务完成就可以了,不需要主动去找事情做,即使做了也得不到奖赏。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单从表面上看,自动自发有益于老板,但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老板洛克菲勒并没有交代这样的任务,但阿基勃特却主动地做了。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华、能力在他之上的人,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还有一则故事:
据说在开学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每人尽量把胳膊往前甩,然后往后甩,从今天开始每天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呢!可是一年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下来了,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哲学家柏拉图。
成功人士都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永远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和那些凡事得过且过之人的最根本区别。
大家也许会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他们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种负担、一种逃避,他们并没有做到工作所要求的那么多、那么好。对每一个企业和老板而言,需要的绝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
只有自动自发的员工才会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他们实际完成的工作,往往比原来承诺得要多,质量更高。当然,主动的人不缺乏加薪和升迁的机会。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零售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
可是一段时间后,名叫约翰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汤姆的却仍在原地踏步。汤姆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约翰之间的差别。
“汤姆,”老板开口说话了,“你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汤姆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汤姆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40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汤姆又第三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钱。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做。”
同样的任务交给了约翰,约翰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还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昨天那个农民铺子里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汤姆,说:“你现在肯定知道为什么约翰的工资比你高了吧?”
一个自动自发的员工一定是一个对工作非常负责、不找任何借口的员工,也只有这样的员工才是公司所需要的优秀员工。只有自动自发、不用别人的“鞭策”就能前进的人才会不断进取,并且用这种主动的精神去感染身边的同事。
总之,当今社会是一个“主动”的社会,如果你是一个“保守”的人,很难脱颖而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鼓励自己,做一个自动自发的员工,这样才能被老板所认可,成为公司真正需要的人。
将压力转为工作动力
俗话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只要不为失败找借口,不被压力所吓倒,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就一定有成功的一天。
现实中,每个人都会面临来自生活中、工作上的压力。大多数人认为压力是一种消极因素,殊不知压力在某种意义上更是促使人积极向上的动力。
一个人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他的工作业绩与压力是成正比的,即工作压力越大,工作业绩越好。因此,生活中有点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压力面前屈服,被压力压垮。中国近代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先生说:“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纵使遭受天灾人祸,暂受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其实,世间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许多看来要摧毁一切的不幸,只要尽力而为,总能挺过来,从巨大痛苦中挣脱出来,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大凡成功的人,都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逆境中崛起并最终取得成功。
1929年,乔·吉拉德出生在美国一个非常贫困的家里,他从小就开始做报童、替别人擦皮鞋,长大后还做过送货员、洗碗工、住宅建筑承包商和电炉装配工人等等。在35岁之前,他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失败者,欠了别人很多钱,连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解决不了。同时他还患有严重的语言缺陷——口吃,相继换了50多个工作仍然一事无成。他看见自己的生活与别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看到从前的朋友不仅有房还换上了新车,而自己却一无所有;看到了别人家庭都其乐融融地准备晚餐,庆祝圣诞之夜,而自己的妻子还在为仅有的一点蔬菜要怎么解决温饱而犯愁。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乔·吉拉德感到万分沮丧,同时他也觉得,如果要改变现在这种生活一定要做点什么。于是他开始卖汽车,步入推销生涯。
刚刚接触推销时,他反复多次对自己说:“只要自己认为自己行就一定能行。”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到,以极大的专注和热情投入到推销工作中。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在商店里,只要一碰到人,他就把名片递过去,他抓住一切机会,推销他的产品,同时也推销他自己。3年以后,他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当年不被人看好,而且还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竟然能够在短短的3年内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呢!他至今还保持着销售昂贵产品的空前纪录——平均每天卖6辆汽车!他一直被欧美商界称为“能向任何人推销出任何商品”的传奇人物。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压力,乔·吉拉德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地将它转换为动力,原因是当他遭受压力时,想的不是困难,而是承受了压力之后会是什么结果。“我为什么会有压力呢?”当他弄清了这些之后,他心里在说,“幸亏我遇上了压力,否则我还会坐在这里发呆呢”。于是压力变成了催他奋进的动力。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受挫,说不定在下一个地方就能获胜。发愤图强,坚定信心,相信“太阳不会总是照在同一个地方”。对眼前的损失要输得起、放得下。如果有一点压力就怨天尤人,还能盼望什么成功的喜讯呢?
一天,在一家大银行担任部门主管的唐松被人力资源部经理叫进办公室。原来有位部门主管突然辞职了,留下了许多需要紧急处理的工作。人力资源部经理已与其他两位部门主管谈过这件事情了,想让他们暂时接管那个部门的工作,可他们都以手中的工作非常忙为由委婉推辞掉了。人力资源部经理问唐松是否能够暂时接管这一工作。其实,唐松也十分为难,因为他也非常忙,而且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同时胜任这两份工作。不过,他认为既然人力资源部经理信任自己,自己就应该尽力而为。因此,他当即答应接管那个部门的工作,而且保证尽力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