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92000000019

第19章 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考析(下)(2)

李诗中“荡覆”在“毁坏;倒塌”义项上构词,故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55 荡漾

【荡漾】(7次)

(1)水波微动的样子。

《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2)引申指物体在水中起伏波动。

《秋登巴陵望洞庭》: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拟古十二首》其十一: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3)形容思想、情绪等起伏波动。

《拟古》: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出门望帝子,荡漾不可期。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因声玉琴里,荡漾寄君愁。

《游南阳清泠泉》: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4)形容人生起伏飘荡。

《郢门秋怀》:百龄何荡漾,万化相推迁。

李诗中“漾”单用2次。1次指水摇动,另1次指他物摇动。如下:

1.《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一作春始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此句中“漾”与双音节词“荡漾”相同,义即“水波微动”。

2.《姑熟溪》: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此句中“漾”由“水动荡貌”而引申为“水让船或桨来回浮动、飘动”。

“漾”,按《说文》本为水名,引申出“水动荡貌”之义,《集韵·养韵》:“漾,滉漾,水皃。”南朝宋谢惠连《泛南湖至石帆诗》:“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再引申为“浮动;飘动”义,用例仍可见于南朝宋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荡”,按《说文》是水名,引申之后有“来回摇动;摆动”的义项。

“荡”与“漾”为近义词,二者联合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三国魏阮籍《咏怀》其三七:“人情有感慨,荡漾焉能排?”此句中“荡漾”为“思想、情绪等起伏波动”。

李诗中“荡漾”作“思想、情绪等起伏波动”解,有所传承,其余三个义项为李白新用之义。但《汉语大词典》“荡漾”一词下未收“形容人生飘荡起伏”这一义项。

“荡漾”,全唐诗使用达58次。李白诗歌中使用达7次,义项丰富,既有传承之义的使用,更有新义的产生。李诗中“荡漾”一词的使用,可以代表该词在唐代的各种用法,也能够说明它是当时的一个常用词。

现代汉语中“荡漾”仍为一个常用的动词,多用来指“水波”或“歌声”等一起一伏的飘动、飘荡。

№56 涤荡

【涤荡】(1次)荡洗;清除。

《友人会宿》: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

“涤”,本“清洗”义。《说文·水部》:“涤,洒也。”《韩非子·说林下》:“有涤则洁矣。”

“荡”,亦作“荡”,本为“洗涤”义,引申为“清除或被除掉”义。《释名·释言语》:“荡,荡也,排荡去秽垢也。”《礼记·昬义》:“是故男教不修,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妇顺不修,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食。是故日食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月食则后素服,而修六宫之职,荡天下之阴事。”郑玄注:“荡,荡涤,去秽恶也。”《文选·曹植〈朔风诗〉》:“弦歌荡思,谁与消忧。”李善注:“言弦歌可以荡涤悲思,谁与共奏以消忧也。”

“荡”与“涤”,在“清洗”义上为同义词,作语素联合起来构成“荡涤”和“涤荡”(ABBA)这对同素异序词。二者当然都是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涤荡”一词,见于《礼记·郊特牲》:“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 郑玄注:“涤荡,犹摇动也。”作“荡洗;清除”,汉刘歆《遂初赋》:“心涤荡以慕远兮,回高都而北征。”

“荡涤”和“涤荡”在汉代的诗、文、赋中出现的时间差不多。从词义看,二者在“冲洗;清除”这一义项上,为同义词。从音律构词看,“涤”徒历切,为入声锡韵定纽,“荡”徒朗切,为上声荡韵定纽,“荡涤”合乎“上入”构词的音律规则,而“涤荡”为“入上”排列语素顺序,不太符合音律构词规则。但是,就这对异序词来看,全唐诗中“荡涤”使用5次,“涤荡”使用4次。词频统计几乎均等,我们就只能说:因为两字都为仄声,既是同义词又是同源词,音律规则就起不了什么制约作用了。

我们从语用的层面来考察 ,能看出二者的差异:“涤荡”有三个义项,而“荡涤”只有一个义项。不过,李白诗歌所用“涤荡”,是“冲洗;清除”这一个义项,在这一义项上,用“荡涤”去替换是完全可以的。如孟郊《游次洛城东水亭》:“自然逍遥风,荡涤浮竞情。”

所以,我们说对于有同源关系的同义词,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出现ABBA一对异序词,如果二者的词义又相同,那么这二者即是等义词;不管语素顺序谁在前谁在后,A与B两个语素为同义甚至等义语素,诗人为了押韵等原因,可以任意选择,不受音律规则的制约。

№57 别离 离别

【别离】(15次)分别。比较长时间地跟人或地方分开。

《久别离》: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远别离》: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上留田》: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桓(一作常)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江夏行》: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书情赠蔡舍人雄》:别离解相访,应在武陵多。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我在河南别离久,那堪坐此对窗牖!

《寄崔侍御》: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口号》: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东流若未尽,应见别离情。

《别韦少府》: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

《别山僧》: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五松山送殷淑》: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明日别离去,连峯郁嵯峨。

《寄远十二首》其八: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

《代秋情》: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稆葵。

《送友生游峡中》(《文苑英华》):风静杨柳垂,看花又别离。

《送袁明府任长沙》(《文苑英华》):别离杨柳青,樽酒表丹诚。

韦应物《寄职方刘郎中》:别离寒暑过,荏苒春草生。

张谓《别韦郎中》: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

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蕃》:送远秋风落,西征海气寒。帝京氛祲满,人世别离难。

【离别】(8次)分别。比较长时间地跟人或地方分开。

《长干行二首》其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去妇词》(顾况诗):罗帏到晓恨,玉皃一生啼。自从离别久,不觉尘埃厚。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其二:秋风吹胡霜,凋此檐下芳。折芳怨岁晚,离别凄以伤。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薛带何辞楚,桃源堪避秦。世迫且离别,心在期隐沦。

《谢公亭》: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望夫山》: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代赠远》: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昔去有好言,不言久离别。

《别内赴征三首》其一: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王维《柳浪》: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离别。

孟云卿《今别离》(一作《别离曲》):结发生别离,相思复相保。

陆龟蒙《离别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离”,假借为“分开;分散” 义。

《说文·隹部》:“离黄,仓庚也。鸣则蚕生。”“离”假借为“分开;分散” 义,《广雅·释诂一》:“离,分也。”《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史记·封禅书》:“秦始与周合,合而离,五百岁当复合。”

“别”,本为“分解;分剖”义,引申为“分散” 义。

《说文·冎部》:“剐(别),分解也。”清王筠《说文句读》:“从冎从刀……《淮南子》曰:‘宰庖之切割分别也’,与许君同意。”即为“分剖”义。同时具有“分开”义。《广雅·释诂一》:“别,分也。”《云梦秦墓竹简·封诊式》:“甲与丙相捽……里人公士丁救,别丙、甲。”《史记·周本纪》:“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

“离”和“别”在“分散”的义项上,就已经是同义词。如《淮南子·精神训》:“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高诱注:“离,散也。”按:别,分也。

“离”和“别”在“分开”的义项上是同义词。如《史记·封禅书》和《史记·周本纪》,一用“离”,一用“别”,都表示周与秦二国“分开”。

于是,“离”和“别”进一步引申出“离别;离开”之义。

《广韵·支韵》:“离,近曰离,远曰别。”《周易·干》:“进退无恒,非离群也。”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方言》卷六:“参、蠡,分也。齐曰参,楚曰蠡,秦晋曰离。”

“离”和“别”在“跟人或地分开”这一义项上,联合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离别”和“别离”。二者的早期用例都见于《楚辞》。

屈原《离骚》:“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

当然,“离别”和“别离”是同素异序的同义词。

实际上,二者连用成词时,“近曰离,远曰别”的区别已不存在了,只要是长时间地分开,用“离”用“别”都可以。唐诗中“离”和“别”更无远近之区分。如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杜甫《石壕吏》:“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可是,本书统计后,发现以下一些情况:

一、李诗中和唐诗中明显的是“别离”使用得多,“离别”使用得少。

“别离”,全唐诗使用达487次。李诗使用15次。

“离别”,全唐诗使用达304次。李诗使用8次。

二、李诗中,在表示“分离;告别”时,多用“别”,少用“离”。经笔者统计,单用“别”达125次,单用“离”仅3次。详后李诗中“离”单用之例。

1.李白诗歌题目单用“别”达30次。例如:

《古风·泣与亲友别》

《古风·秦水别陇首》

《别匡山》

《别内赴征三首》

《别山僧》

《别中都明府兄》

《江夏别宋之悌》

《夜别张五》

《南陵别儿童入京》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送别》

《留别金陵诸公》

《广陵赠别》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2.李白诗句中单用“别”达95次。例如:

《古风·羽檄如流星》: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古风·太白何苍苍》:吾将营丹沙,永与世人别。

《古风·代马不思越》: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

《豫章行》: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七:闇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和卢侍御通塘曲》:通塘不忍别,十去九迟回。

《东鲁见狄博通》: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走笔赠独孤驸马》:一别蹉跎朝市间,青云之交不可攀。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迭》: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梦游天姥吟留别》: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南阳送客》:挥手再三别,临歧空断肠。

《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思边》: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自代内赠》: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王右军》: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江夏送张丞》: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

《送曲十少府》:艰难此为别,惆怅一何深。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同吴王送杜秀芝举入京》:蹔别庐江守,将游京兆天。

李诗中单用的这些“别”,不论出现在诗题中还是出现在诗句里,几乎不能用“离”来替换。

3.李白诗题中,“离”没有单独出现,而是与“别”构成“别离”出现,共3次:《久别离》、《远别离》、《会别离》。

4.李白诗句中,单用“离”,仅见3次。

《下途归石门旧居》: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冬日归旧山》(《文苑英华》):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初月》(《文苑英华》):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三、李诗中“别”和“离”在“分离;告别”义项上,与其他语素构词比“离”自由得多,如“别后”、“别来”、“别时”、“泣别”、“远别”、“昔别”、“醉别”、“忍别”等,甚至能构成了多个复音词,如“别意”、“别梦”、“别愁”、“别恨”、“留别”、“送别”、“惜别”、“饯别”等。

而“离” 在“分离;告别”这一义项上,与其他语素构词显得不自由,只构成了5个复音词,即“离恨”、“离居”、“离群”、“离魂”和“星离”这5个复音词。

《下途归石门旧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詹本第3091页注释(二):“离魂,谓离情”。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明晨挂帆席,离恨满苍波。

《寄远十二首》其三:自知未应还(一作老),离居(一作君)经三春。

《寄远十二首》其十:寄书白鹦鹉,西海畏离居。

《代寄情人楚词体》: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

《南流夜郎寄内》: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学古思边》:足系一书札,寄言叹离群。离群心断绝,十见花成雪。

《上崔相百忧章》:星离一门,草掷二孩。

詹本第3504页注释(一)“星离,《文选》卷一四鲍照《舞鹤赋》:‘忽星离而云罢。’李善注:‘星离,分散也。’草掷,仓卒遗弃。二孩,疑指伯禽与颇黎。”

“别离”与“离别”,是AB与BA两个词,无意义差异。乃向憙先生举证“互相”与“相互”者也。因为“离”与“别”为同义词,由这类语素构成的“复合词有时也可以颠倒词序,构成两个同义词”。

既然二者为同义词,唐诗中为何言“别离”多于“离别”呢?李诗中言“离别”时,“别”字单用为何大大超过“离”字单用呢?这大概是因为人们的语言习惯吧,也可能是因为“离”假借才引申出“离别”意义吧。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由于“别”经常用来表示“离别”的意义,所以,在此义项上,“别”单用次数多,与其他语素构词的能力强,与其他词结合的能力也强,用以表达与“离别”有关的意思显得比“离”自由得多。

现代汉语则多用“离别”,少用“别离”。这与唐诗及李诗使用这一组同素异序同音同义的词,刚好相反。

№58 遨游 游遨

【遨游】(4次)

(1)漫游;游历。

《飞龙引二首》其一:登銮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南都行》: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列子·力命》:“清谒不及相,遨游不同行,固有年矣。”汉司马相如《琴歌》其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2)游乐,嬉游。

《鼓吹入朝曲》:朝罢沐浴闲,遨游阆风亭。济济双阙下,欢娱乐恩荣。

战国楚宋玉《小言赋》:“蝇蚋皆以顾盼,附蠛蠓而遨游。”《后汉书·张衡传》:“虽遨游以婾乐兮,岂愁慕之可怀。”

【游遨】(2次)漫游;游历。

《白马篇》: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

“遨”,本作“敖”,为“出游;遨游”义。《说文·放部》:“敖,出游也。从出,从放。”又《说文·出部》:“敖,游也。从出,从放。”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敖,俗字作遨。”《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毛亨传:“敖,游也。”《诗经·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敖,本亦作遨。”

“游”,为“遨游;游览”义。《玉篇·辵部》:“游,遨游也。与游同。”《诗经·大雅·卷阿》:“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遨”与“游”可以互训,为“出游;遨游”义,故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遨游”为“嬉游,游乐”义,则为相关并列式复合词。因两个语素中,“游”单用引申有“嬉,乐”义,《广雅·释诂四》:“游,嬉也。”《吕氏春秋·贵直》:“殷之鼎陈于周之廷,其社盖于周之屏,其干戚之音,在人之游。”高诱注:“游,乐也。”

“游遨”,亦作“游敖”,漫游;游历。《诗经·齐风·载驱》:“鲁道有荡,齐子游敖。”与“遨游”作“漫游;游历”讲,为同素异序的同义词。李诗中“遨游”只有这一个义项。

全唐诗中使用“游遨”比使用“遨游”少,前者为19次,后者为40次,约为1:2的比例。李诗使用这两个词的比例也刚好是1:2。

№59 游盘 游憩

【游盘】(1次)亦作“游盘”:犹游乐。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敬亭一回首,目极天南端。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游”,见“遨游”之“游”字考。在“游盘”一词里“游”用引申义“游荡;游逸”。

“盘” ,本为一种敞口扁浅的盛器。《说文·木部》:“盘,承盘也。盘,籀文,从皿。”《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乃馈盘飧,寘璧焉。”但“盘”在上古又有“乐;安乐”义。《尚书·秦誓》:“民讫自若是多盘。”孔颖达疏:“盘,乐也。”李诗中有单用“盘”当“游乐”讲的例子,即李白的《君黄马》:“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故“游”与“盘”构成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游”与“盘”连用之例,亦可见于《尚书》,只不过《尚书》作“盘游”。《尚书·五子之歌》:“(太康)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伪孔传:“盘乐游逸无法度。”

晋潘岳《西征赋》:“厌紫极之闲敞,甘微行以游盘。”此例中潘岳作“游盘”,为“游乐”义。

这两个同素异序词,为同义词,李诗中使用“游盘”一词。

全唐诗中“游盘”使用达10次,“盘游”使用仅2次。今各举一例如下:

崔湜《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

张说《行从方秀川与刘评事文同宿》:方秀美盘游,频年降天罕。

【游憩】(1次)游玩和休息。此有八方飘游之义。

《赠嵩山焦炼师并序》: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同类推荐
  • 离离

    离离

    本书着重挑选了各个时代富有故事性的词,做成各个篇章,以现代视角解读爱情与婚姻的各个侧面,引经据典,文风唯美(结合安意如和白落梅的风格),如《醋坛》、《书媒》《维纳斯的特征》、《雨爱》、《西施眼》、《情夜》、《云开了》、《胭脂戏》、《绝情应是多情》分别写了男女吃醋,书作爱情的媒介,爱情的残缺,发生在雨天的爱情故事,情人眼里出西施,爱情里的游戏,由爱生恨等,典型的小清新,小忧伤。
  •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业余时间创作的38篇散文随笔,共16万字,分“性情走笔”、“乡情记忆”、“亲情素描”、“世情评弹”4个部分。这些作品文笔细腻真诚,意蕴丰富,很多篇章看似信手拈来,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一些深度观察和思考,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可读性。杨华1967年出生于静宁县深沟乡,曾担任静宁县政府办公室督查信息科科长,静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华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现供职于静宁县政协。
  • 生命的年轮

    生命的年轮

    张钧编著的《生命的年轮——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是散文集。精选了作者多年创作的散文六十余篇,描写了作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家人、朋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反映了作者对家人、朋友深沉的爱,对孩子寄予厚望,对生活和工作的执著。《生命的年轮——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里的散文意象纷呈异彩,想象出奇,展现了他内心一个很广阔的心灵世界,作者的造意功能开拓了他散文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
  • 偷闲斋闲笔

    偷闲斋闲笔

    赵健老师是四川出版界备受推崇的一位导师和前辈。赵老策划、编辑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图书,撰写了上千篇杂文、书评和学术论文。20世纪80年代,赵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身体力行,严格把关,把一些“信口雌黄”以及伪科学的作品挡在出版的大门外。他引导科普作家端正创作态度,让科普创作规范有序,并亲自策划、编辑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受到出版界和读者的欢迎。
  •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热门推荐
  • 乌蒙情缘

    乌蒙情缘

    百里杜鹃百里花海争奇斗艳,织金洞犹如东海龙宫在人间。乌蒙山脉的群山中,点缀着众多美不胜收的风景名胜。有谁能想到,这里众多的风景名胜居然是远古遗迹。谁又能想到,有人从这里穿越异界,踏上了修仙之旅。有谁能想到,一对普通的情侣在群山中演绎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谁又能想到,异界大陆,这对情侣在续前缘。
  • 校草们,饶了我吧

    校草们,饶了我吧

    当校花不是她所愿,因为这个身份,她惹来多少女孩的嫉妒。无意中招惹来四大校草的青睐,跟四大校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后却因为这些给自己招来不幸。自从遇到他们四个,她的生活好像就被弄得一团糟,难道,她跟这几个大帅哥八字不合?当四大帅哥再向她靠近,她不得不开口“求饶”:校草们,饶了我吧!
  • 火影之最强法像

    火影之最强法像

    法像·刑天:左手握着青铜方盾,右手拿着大斧。法像一出,谁与争锋!须佐能乎?九喇嘛模式?全部一斧灭杀!开天一斧,谁人敢接下?!!
  • 梦境重重

    梦境重重

    本小说只是一次梦境不为真实,又可能雷同纯属巧合。作者qq:2817332992
  • 校园实用经典警语名句(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警语名句(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警语名句》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警语名句》主要内容为警语名句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此生不如相濡以沫

    此生不如相濡以沫

    放学的路上,她牵起他的手,说:“我们要这样永远牵着手走下去。”他宠溺的望着她,勾唇一笑:“好。”
  • tfboys遇见你是我的源

    tfboys遇见你是我的源

    胡欣雨,15岁;性格:在别人面前很冷漠,在熟悉人面前会很发疯。爱好:看书,唱歌。王文欣,13岁;性格:可爱,贴心和调皮。爱好:聊天、学习、玩。江凤怡,14岁;性格:很胆小、帮别人工作。爱好:吃货、学习。
  •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路径: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供给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路径: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供给问题

    本书包括理论篇、实证篇和对策篇三部分,共九章;在供给与需求的相互结合或互动中对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有效供给问题,从概念到内容、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等方面做了比较研究。
  • 天涯月明行之孤帆远影

    天涯月明行之孤帆远影

    本人原创的《天涯明月刀》同人武侠风小说,脑洞也在不断的更新中越开越大,多主线辅之若干支线剧情的同步推进,展现百年间江湖的沧海桑田。
  • 穿越之男帝倾城妖娆

    穿越之男帝倾城妖娆

    女尊帝国,男扮女装,一国王爷,风流天下,天赋异禀,后宫三千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