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2600000003

第3章 灾难悄然而至(3)

5月12日,文县的气温为摄氏32度,无云,无风,闷热的天气一如既往,就像过去的每个夏天,没有太多的异常。但在14时28分,眼前的宁静将成为历史。

炽热的太阳挂在碧蓝的天空,被撕成白絮一样的云丝像要融化在烈日中。文县玉垒乡齐兴坝村张赔雄一行四人兴高采烈地走在蜿蜒的山路上。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山路上行走,四个人都是脸不红气不喘,不时地说笑。但是,不知不觉中,他们的笑声戛然而止。

先是来自天边的滚雷声,低沉、浑厚,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声声令人不寒而栗。抬头看天,太阳依旧亮得晃人眼睛。还没等他们找到原因,蜿蜒的山路像一条绳索,竟然抖动了起来,他看到山像浪涛一样晃动。

四个人开始站立不稳,他们相互紧紧靠拢到一起……石头飞了起来,满天都是。平时巍然屹立的大山摇摇欲坠。比房子大的巨石,被高高抛起来,砸下山去,发出轰然巨响,腾起冲天烟尘,又高高弹起来,再砸下去……更多的石头一起在天空中飞舞……一块巨石,在他们身边砸入地面,震动把他们弹了起来,而倾泻下来的碎石又挡在了他们的另一面。命运让他们在山石滚落的夹缝中侥幸逃过一劫!

山摇地动,是文县地震时的真实写照。国道212线蜿蜒在两山夹峙之中,和白水江相依而行。震波袭来的时候,山谷里到处是滚落的石块,灰尘塞满了山谷。在白水江玉屏乡段养鱼的老人说:“江水晃动了起来,像碗里的水,眼看就要晃出来了。”

生活在铁楼藏族乡的藏族人属于白马藏族,大约有2000余人。有关专家考证,居住在此地的白马藏族就是消失在历史上的氐族后裔。铁楼乡辖16个行政村、51个合作社、44个自然村。而这些山村,大都坐落在深山高梁之上,地震中遭受的损失可想而知。

案板地是文县铁楼乡的一个自然村,全村52户,257人,全部为白马藏族。村支书王撞林,藏族名字是达尕我希布,今年52岁,干了十几年村主任,去年刚当上村支书。铁楼乡是文县唯一的白马藏族乡。白马藏族主要聚居在铁楼乡的12个村寨。地震中,铁楼乡有8个行政村属于重灾区,绝大多数为白马藏族村,其中两个村房屋倒塌严重,必须原地重建,一个是麦贡山村,另一个就是案板地村。案板地村70%的房屋倒塌,30%成了危房。

地震时,达尕我希布正在山下修路,山上的石头掉下来,把他打了一下。他赶紧往村里跑,跑到村口一看,全村的房子都倒了!达尕我希布一下子瘫倒在村口。

案板地村是高山顶上的一块平地,村民的院落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地震后,案板地村没有一家的房子能再住人。

下墩上村,坐落在典型的“鱼脊梁”上。全村3个社,101户442人,祖祖辈辈在刀背梁上住。这个长一两百米的村子,最宽处只有33米,最窄处不足8米。一次年轻人在村里打篮球,篮球滚下山坡,3天没有找回来。这个只有百户人家的山村,在“5·12”地震中,就有2人遇难,4人受伤,倒塌房屋101户792间,昔日炊烟缭绕的村子,如今已成为废墟。400多口人,失去了自己温馨的家园……

文县是大熊猫的家乡,著名的白水江大熊猫保护基地就在这里。何礼文是保护区工作人员,5月12日那天,他和张华、石大召、何柏宏三名队员经历了一生难忘的劫难。

这个季节正是大熊猫交配的季节,也是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最为繁忙的时候。何礼文他们当天考察的地方叫吃不饱沟。这里是大熊猫频繁活动的地区之一。奇怪的地名背后自然有着神奇的理由。在吃不饱沟的山谷里,流淌着神秘的泉水,当地老乡说,只要喝了这泉水,你吃再多的东西仍会感到很饥饿,娇贵的大熊猫也许就是因为吃不饱沟的水才得以胃口大开。在巡查中他们发现了冒着热气的新鲜大熊猫粪便,看到了大熊猫新啃食过的竹子。异常的兴奋让他们忘记了疲劳。当他们循迹追到一个山梁上时,大山突然开始剧烈摇晃,树木像喝醉了酒一般摇动起来。

当他们明白发生了地震时,每人迅速抱住一棵大树,随着大树一起被摇来摇去。震感强烈的时候,人都抱不住树木。何礼文和队员们多少有些遗憾,遗憾错失了观察熊猫的绝好机会。地震一结束,他们立即撤回到邱家坝,同时他们感到担忧,面对如此强震,熊猫不会有事吧?

熊猫也许安然无恙,但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刘家坪、让水河、红土河、碧口保护站的基础设施,都遭到了严重的损伤。

文县城关镇元茨头村张家沟社地处半山腰,东、北、西三面被高大的山峰所包围,全村的102户人家420多人紧挨山根户户相邻而居。

地震发生时,整个村子被土雾笼罩,全村人吓得不知所措,以为整个村子全完了。地震后,人们上山查看时发现,村子三面的山体都震开了裂缝,特别是东山上的裂缝多达5道,最宽处达到80多厘米。

城关镇凡昌村凡昌山社地处车辆无法通行的高半山区,全社共有73户300多人在这里居住。和张家沟社一样,地震发生后,不仅出现了大面积滑坡,山体上同样被震开了裂缝,最宽处达到1米多。尤其让人担心的是,很多村民家的房屋内也出现了裂缝,这些裂缝宽度普遍都在30厘米左右。每当余震发生,从裂缝中就升起烟雾一样的灰尘。

眨眼之间,文县因地震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达1820处,其中重危险情有262处,特别是面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威胁的村庄多达61个,这些村庄与张家沟、凡昌山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和处境。而距离县城最近的南北两山也出现了多处滑坡和裂缝,北山的裂缝宽度多在60厘米左右,长度约2000多米,面积达到7万多平方米。尤为严重的南山裂缝最大宽度有1米多,长达3000多米,滑坡面积达7.7万平方米之多。中庙乡的罗家山、孔家山等地的山体裂缝宽度达到了1.2米左右,沙沟子、鹰嘴山等地的山体裂缝宽度竟然达到了2米,肖家店、罗家山、下小沟等地的山体裂缝长度达到了三四千米。

一瞬间,家园已成废墟,破碎的山峦,使他们失去了所有的依靠。

受伤的大山同样伤及了建在山顶的通讯基站。甘肃移动在文县境内的光缆多点中断,文县县城—碧口镇—康县和文县县城—武都—碧口镇两个光缆小环被毁,文县境内76个基站全部瘫痪。

国家级贫困县文县去年全县财政收入1.1亿元,财政支出就有近3亿元。据文县县政府初步统计,“5·12”大地震造成全县经济损失118亿多元,等于将文县人民一下子震回到了1949年以前。

古镇劫难

“甘肃的重灾区在陇南市,陇南市的重灾区在文县、武都、康县。文县的重灾区在碧口镇。文县的地震灾害和损失,都超出想象。”这个说法,随着灾情的明朗,已经得到证实。

碧口镇原名碧峪口、碧霞口,位于陇南市文县的东部,白龙江的下游,它与通渭县马营镇、永登县红城镇、华亭县安口镇并称为“甘肃四大名镇”。1949年以前,碧口镇是甘川两省的水旱码头,商铺林立,列于甘肃四大名镇之首。碧口镇距文县县城85公里,它南邻四川青川县,直线距离只有9公里。白龙江从这里向东进入四川省。碧口海拔624米,与平均海拔在1300多米的甘肃省相比,算是甘肃的平原。碧口是陕甘文化与巴蜀文化的过渡地带,这里的语言、风俗习惯大多与一江之隔的四川相似,自古就有“碧口不像甘”的说法。

碧口镇的悠久历史和甘川两省的水运息息相关。白龙江,旧称羌水,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郎木寺附近,在文县境内它横贯临江、尖山、口头坝、玉垒、范坝、碧口、肖家、中庙等8个乡镇,从中庙乡罐子沟出境,在四川省广元县昭化汇入嘉陵江。白龙江在碧口至昭化段,水流平缓,流速较慢,因此十分有利于船只通行。明清时期,在白龙江、嘉陵江两百里水道上,商船运集、号子震天,岸上码头林立,是名副其实的水上“丝绸之路”。清乾隆以前,碧口还只是白龙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子。最初,从四川来甘肃的船队停留在距碧口20公里的中庙,后来又迁到肖家坝,乾隆初年才迁到碧口。从此,碧口成为白龙江上繁华的水运码头、甘川两省的物资集散地,附近岷县、宕昌、甘南、武都等地的名贵中药材等货物都通过这里运往上海等地,甚至河西等地的部分货物也通过此地运往东南沿海,碧口镇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货物集散地和水运码头,当地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甘肃的“小上海”。

一船一船的岷党、大黄、天麻等产自陇南山林的珍贵药材从碧口装船沿白龙江、嘉陵江运往重庆、武汉和上海等大都市。来自这些沿江沿海大都市的丝绸、布匹、日用品也溯江而上,从碧口卸货,然后由骡马骆驼运至武都、天水,再经公路转运到西安、兰州、迪化等地。由于碧口繁忙的水运与货物交易,民国年间,国民政府在碧口陆续增设了烟酒营业税局、直接税局、特税局、海关税局等税收机关。碧口海关也是甘肃省最早的海关机构。1949年以后,陇海、宝成铁路和国道212线的开通以及省级公路的建成通车,才使碧口的水运业务日见平淡,白龙江上再也看不到昔日百舸争流、千帆竞立、商船往来的繁忙景象。

5月12日的大地震,给碧口古镇带来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距离汶川县震中85公里的碧口镇被震为废墟,巨大的滚石随处可见,民房几乎无存,道路大面积塌方,基础设施无一完整。

碧口小学从5月1日起实行夏时制,15时准时开课。

当时,很多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因此教室内学生不多。五年级一班女生杨雅琳刚走进教室放下书包,手里还拿着零食,随后就感觉教室摇晃得很厉害,同时感到头晕。此时,劳动委员徐贵清向大家喊:“地震了!快跑!”数学组组长张凯文也喊:“大家快跑!”

闻声后班上20多名同学迅速跑出教室,到操场上集中。

地震发生时,张东升老师从校长办公室赶紧跑出来,立即在操场将学生集合起来并稳定他们的情绪。由于学生撤离快,只有极少数受了点轻伤。但是四年级二班女生王鲜、三年级二班男生廖奎、四年级三班男生赵伟和他的父亲,却永远失去了生命。

碧口小学教学楼共三层,每层有两个班级,各三个班。其中一楼是一、二年级,二楼是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在三楼。杨雅琳所在的教室是三楼左边最靠边的一间。地震发生后,100多名学生先后从三楼、二楼下来,但一个都没有被挤倒。他们汇集到操场后,眼睁睁看着教学楼塌陷下来……当时,孩子们都哭了。如果不是夏时制,全校数千名师生将都在这栋倒塌的教学楼中上课……

被称为鸡鸣三省之地的中庙乡,和四川青川县隔河相望。中庙乡中坪村姚家坪社地处半山腰。此刻,地里的小麦黄了,油菜熟了,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可是,村人在收获丰收的同时,却不得不接受突如其来的灾难。

因为儿媳妇们都在收割庄稼,75岁的老人姚启全在家照顾瘫痪6年的老伴,料理家务就成了他自己的事情。5月12日午后,老人在院子里务弄栽种花草时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声音大得惊人,后来听说把村里一位老人的耳朵都震聋了。巨响过后,紧跟着就是地动山摇。在那一瞬间,他想也没想就冲进卧室。房顶的瓦块已经落下,情急之下,他急忙扑在老伴身上,用自己的身体遮挡住落下的瓦片。落下的瓦片,在老伴的头上砸了一个洞,同时也把他的胳膊砸得鲜血淋淋。

地震还在继续,胳膊上的血提醒了姚启全,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他背上老伴就冲出屋门。可是,已经倒塌的院墙阻断了他前行的路,而身后的房屋在咯咯作响,随时都会倒下来。老人背着老伴又折回身,向后门跑去。老人有哮喘病,加上地下晃动,刚出后门,就栽倒了。在老人栽倒的同时,身后的房屋也轰然倒塌。老人背着老伴,慢慢爬到了安全的地方……

回头看去,姚家坪社已成一片废墟,没有一间完好的房屋。

当地一位干部感叹,姚家坪村之所以在地震中没有人员死亡,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在田野里劳作。

在这次地震中,文县死亡111人,伤1394人,而文县的人口总数为25万人。

陇原告急

被称为陇上江南的陇南,境内多山更多水。山高入云端,水都绕山行,景随四时变,山水如画中。特殊的地理条件,造成了陇南山大沟深的独特地理环境。行路难、修路难,一直是当地老百姓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但这次大地轻轻一晃,许多公路就被扭断。

陇南公路损毁1236条9034.19公里,桥梁损毁16座16493.99延米,隧道损毁9道1899延米,经济损失50.8亿元;水库受损23座,电站受损87座,变电站受损63座,各类水利电力设施损失17.53亿元。

国道212线严重塌方!

省道206线交通中断!

汶川大地震造成甘肃境内8条国道、25条省道、28条县道、71条乡道、1251条村道交通中断。其中,陇南市的道路中断情况尤为严重:陇南境内国道212线宕昌至武都、文县至碧口段,省道205线江洛镇至武都、县道482线康县至阳坝、484线东峪口至青龙桥公路山体塌方、路基沉陷裂缝、桥梁受损,阻断交通。陇南公路总段的住宿平房、办公楼及道班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坍塌和损毁。全省干线公路上72座桥梁出现裂缝、桥头搭板折断、沉陷等情况。

地震造成陇南电力供应中断,电力设施严重受损,69座变电站、420条线路、1.6万台变压器停运,200多万灾区群众断电……

地震,对甘肃省移动的通讯设施来说是一场噩梦,甘肃移动陇南分公司的217个基站停止服务,65个基站不同程度毁坏,通讯中断。

“5·12”大地震使陇南市9县区、195个乡镇、3180个行政村受灾,受灾户数46.06万户,受灾人口176.72万人;遇难人员328人,受伤人员7286人。全市倒塌房屋20.1万户、116.52万间、2299.94万平方米,受损房屋25.96万户、152.23万间、2800.38万平方米,倒塌受损房屋估值234.54亿元。

令人不敢相信的事实在一瞬间铸成千古灾难:“5·12”汶川大地震波及甘肃省10个市州70个县区。地震造成129万户、526万人受灾,因灾遇难人员365人,受伤10158人,倒塌房屋13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07亿元,其受灾情况仅次于四川。

同类推荐
  • 最风流,醉唐诗Ⅱ

    最风流,醉唐诗Ⅱ

    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或清婉,或豪气,或叹息,每一位诗人都有属于他的符号。 诗是诗人在经历了世间百态,人生起伏,留下的诉说。
  • 中国人的心灵

    中国人的心灵

    本书作者没有按常规的教材模式来编写则是显而易见的。全书五十一个专题,既不按朝代也不按文学潮流加以分期,只是大略地依照时间顺序,挑出作者心目中最为杰出的作家与作品加以介绍和论析,而自然而然形成具有 “史”的意味的流动。就好像在一大堆成色各异的珍珠中挑出了最漂亮的珠子贯穿成链,显得简洁而好看。体现了文学史的感性化特征,也体现了历史学的思想性特征。
  • 叙事:中国版 第二辑

    叙事:中国版 第二辑

    本书收录了“叙事、病残与身份”、“短篇小说的叙事进程:语料库文体学方法初探”、“关于建构诗歌叙事学的设想”、“广义叙述学:一个建议”等文章。
  • 银水换神泉

    银水换神泉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一座绚丽的文学宝库,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纯朴乐观、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学瑰宝。它植根于民间,融幽黙、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以其通俗易懂上口易记而得以广泛流传。它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它给正史以弥补,给名著的孕育奉献了营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基本上都是先有零散传说而后成书。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以扬善惩恶为主,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并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如果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平淡……
  •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余秀华一直生活在乡村,出生时脑管肢体的部分受了损伤,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以为“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她的诗有着大胆的想象和刻骨铭心的爱,语言也具有直击读者内心的力量,她的诗苦痛但不阴暗,大胆而又清纯,给人信心,充满阳光。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武王灭商

    武王灭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进军到距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地方举行誓师大会,列数了商纣王的许多罪状,鼓动了军队要和商纣王决战。这时候商纣王才停止了歌舞宴乐,和那些贵族大臣们商议对策。这时,纣王的军队主力还在其他地区,一时也调不回来,只好将大批的奴隶和俘掳来的东南夷武装起来,凑了十七万人开向牧野。可是这些纣王的军队刚与周军相遇时,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结果,纣王大败,连夜逃回朝歌,眼见大势已去,只好登上鹿台放火自焚。周武王完全占领商都以后,便宣告商朝的灭亡。《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武王灭商》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武王灭商的有关内容。
  • 魔尊卧倒让我扑

    魔尊卧倒让我扑

    白梨梨,二十一世纪的预备级拳王,睿智义气,古灵精怪。不料一道雷电劈下,她就那么无奈的掉进下水道穿越了。穿吧,只要能赖在这五行派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好,却想这浑水一波接一波,神秘之人接二连三,这一切,都要从那传说中的冷酷之王——幽溟说起。
  • 魅力双姝

    魅力双姝

    她和她是上官家的宝贝,因为她的离家作为妹妹的她承担了后果,来到未知的朝代,如何玩转古代......
  • 血族重生遇爱之路

    血族重生遇爱之路

    她,是女巫后裔,也是道馆中的黑带高手之一,可是她却在血族中沉沦了……他,是沉睡了500年的血族,也是被父亲背叛后的血族,但他却在狼人的怀抱中恋恋不舍……嗜血为生的你,遇见狼人却爱你的我,你觉得如何?”——丁嫣
  • 霸道少女:快到怀里来

    霸道少女:快到怀里来

    两座冰山相撞,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一个霸道,一个孤傲。相遇,相知,相识,相恋,相爱……女子以近身的拳脚之术,把高大的男子大扒下。最后还不忘在他的命根子处踢了一脚。男子惊愕她的拳脚之术,他从未见识过。一个旁人便好奇的问道:“你这是什么招术?”女子高傲地一笑,“哈哈,这便是……断子绝孙踢。”
  • 燃尽之夏

    燃尽之夏

    “我喜欢这个日光泛滥,温暖翻滚的夏天,我疯狂的喜欢着这个微风漫山遍野,清爽流淌不止的夏天,我痴狂的爱恋着这个季节,可它就快要燃尽。”
  • 习惯是生活的基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习惯是生活的基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为:好习惯才健康,摆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别让习惯“漏”掉健康。
  • 行星歼灭

    行星歼灭

    搞笑与热血的人类史诗!!(话说真的不知道怎么写简介)
  • 我的千金小姐

    我的千金小姐

    隐世狂龙韩超,只想安静的做个事务所小老板,却因为天降萌女再出江湖,踏上极品囧爸复仇护女的不归路。出则风云变幻,退则美人绕膝。逆鳞之战,就此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