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2600000018

第18章 众志成城(1)

媒体

自5月12日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央及全国各地40多家新闻媒体赶赴陇南灾区采访,报道受灾情况和灾后的重建安置工作。

陇南灾区的情况吸引了国内许多知名媒体前来采访。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以及甘肃省媒体记者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此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记者深入灾区进行采访。《同样的地震!甘肃省文县被低估的灾情!》、《文县县委书记徐世林:“夏时制”救了文县很多人》等报道在全国引起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陆续赶往文县进行采访报道。至此,文县灾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仍有媒体记者陆续赶往灾区进行采访报道。6月2日下午,《中国经济导报》、《北京日报》等媒体记者陆续赶赴陇南灾区采访,以记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为甘肃灾后重建尽自己的力量。前来灾区采访的记者已经有200多人,刊发各种报道5000多篇(幅),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文县灾区的真实情况。前来采访的记者给文县人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许多记者不顾自身生命危险,徒步赶往灾区,和灾区人民同吃同住,文县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齐兴福16日采写的《孤岛求救》有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稿件发回去后,报社用较大篇幅图文并茂地对这个灾后的小村子进行了全面的报道。举牌求救的灾民深深地震撼了读者,也牵动了他们的心。爱心读者通过各种形式向坪上社的灾民表示慰问,并慷慨解囊,向灾民奉献爱心。短短一天多时间,爱心读者要求捐助给坪上社的捐款就达1万余元,并委托记者们亲手交到老乡的手中。同时,报道也引起了玉垒乡政府的高度重视。5月17日,乡政府在救灾物资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协调调集面粉、蜡烛等救灾物资送到了坪上社灾民的手中。

受托将捐款交到村民手中的齐兴福又一次见到了在路边背菜的坪上社村民袁小军。得知他们给坪上社带来了爱心捐款,袁小军激动地扯开了嗓门,冲着白水江对面大声喊话。等记者们沿着公路下方的羊肠小道到达岸边的时候,坪上社社长袁世锡已经率领十多名村民划着六条小船在岸边等候。

习习河风中,小船平稳地向江对岸驶去。当村民们推着船行进时,齐兴福的心里突然忐忑不安。在这些来不及脱去裤子或者卷起裤脚的男子汉中,有两位妇女,她们毫不犹豫地在水中推船前行,脸上竟有着出奇的平静和踏实。齐兴福突然感觉,这些朴实的乡亲,绝不是因为每户200元的人民币而来的,不是,绝不是!

大约15分钟,船安全抵达江岸。岸边,获知消息的坪上社百余名村民已等候多时。粗糙的大手,热烈的掌声,朴素的话语,乡亲们用他们最朴实的方式迎接记者们的第二次到来。

当船行到对岸后,他们又爬上陡峭而崎岖的山道。看似近在眼前的山村,在山路七拐八弯的盘旋中显得遥远。流着一身臭汗到达村庄后,已是午后,记者们感觉嗓子里已经冒烟了。全村二百多男女老少全都聚拢了过来,站在已成废墟的家园上。村民已有人小声哭泣。年老的村长一定要齐兴福说几句,齐兴福转达了读者的祝福和希望:“许多读者已经通过报纸了解了你们的情况,你们的家园就是我们的家园,你们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是一家人,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们一定会渡过难关,一定会重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几个人的哭声,成了全村人的哭声。在无法抑制的哭声中,齐兴福突然找到了答案。当一个个家园在一瞬间倒塌后,许多人一生的心血付诸东流,一个人的孤独和绝望成了一个村庄的孤独或者绝望,在这个时候,他们多想拥有外来的力量,多想让焦渴的心灵有着更多的依靠。而记者和爱心读者的捐款的到来,让这个村庄感到了踏实,感到了没被遗忘的幸福,感到了一种新的希望和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余震的恐惧正在慢慢离他们而去!

善良的村民知道记者们没有吃饭,执意要他们吃上一碗酸菜面再回去。锅灶在露天,风吹着灰烬飘进锅中,面是从废墟中挖出的,里面掺和了很多的灰尘。但那一碗酸菜面,几度让他们哽咽,几度让他们难以下咽!

同行的还有县委宣传部的几位同志,他们现场代捐了100多元钱,宣读了一封用铅笔书写的信:

文县的小朋友,我们希望你们早日得到大家的帮助,钱虽然少,但这是我们四个小朋友的心意。请收下。

晁才媛,66元1角,7岁,一年级,徽县西小(女);

晁梓轩,50元,2岁(男);

冶鑫,2元,徽县伏小学前班,5发(应为岁——笔者注)(女);

冶慧,7元,徽县石佛小学(“小学”二字系笔者所加),三年级,9岁(女)。

决战109

109隧道的抢险惊心动魄,也许只有亲历这种险情的人们,才有很深的感受。

109隧道悬在半山腰上,隧道口喷出的火舌高达十几米,滚滚浓烟遮天蔽日,露出的火车头被大火烧得严重变形,隧道内的油罐车一旦爆炸,别说是一列火车、一条隧道,整个山体都会被炸成碎片,现场一千多名消防官兵、铁路职工的生命以及嘉陵镇两千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在场的官兵感到了心跳明显加快。

省消防总队队长王洪超所带士兵的任务是向隧道内注水冷却,消灭明火,防止油罐爆炸。

要向隧道注水,必须通过嘉陵江上临时搭建的浮桥,把水带铺设到距河床垂直高度30多米的隧道口。在王洪超的带领下,战友们踩着塌落的石块艰难地将11路88盘水带从消防车连接到隧道口。

但是新的难题紧跟着出现。要把水带铺设到垂直高度10多米的通风口,必须架设拉梯,可常用的木梯会被烧断,必须改换金属拉梯。

“队长,我上!”樊国元顺手拽起水带往上爬。隧道内的火还在燃烧,高温烤得铁梯发烫,通风口喷出的热浪让他喘不过气,睁不开眼,他只好摸索着将水带从通风口扔进去。但由于隧道内温度太高,水带刚扔进去,就被烧断了。樊国元刚刚接过第二盘水带正要抛出,突然脚下一滑,右手抓空。幸亏李志亮手疾眼快,一把将他托住,这才避免了樊国元从铁梯上摔下。

王洪超大声喊道:“沉住气,不要慌,看准时机,再往里扔。”同时,指挥消防车加压、供水、抛带,成功了!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强劲的水柱向隧道内喷射而出。

17日下午,隧道内的大火得到控制,温度逐渐下降,王洪超他们立即转移战斗阵地,从隧道口向油罐射水冷却。经过长时间的炙烤,隧道口温度高达60度,山上的石块不断掉落,威胁着战友的安全。

再危险也要上!

顽强的士兵们在水枪掩护下奋勇向前。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大火终于被扑灭了!随着隧道内温度降低,车头被拖了出来,两节饲料车被拖了出来,第一节严重变形的油罐车也被拖了出来。现场所有人员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声欢呼了起来。

5天4夜过去了,火魔在消防官兵的手中慢慢变得温顺了,但要想拖出所有的车皮,必须扑灭隧道内还在燃烧的明火。此时,隧道内烟雾弥漫,热浪袭人,刺鼻的气味令人窒息,洞壁上的水泥在烈火的焚烧下酥得像饼干,不时雨点般往下落。消防官兵组成两个强攻组进入隧道内,王洪超和两名班长,一手提着水带,一手扶着滚烫的罐体,摸索着走进了隧道。没走几步,突然,一块水泥砸在头盔上,将王洪超的面罩整个砸掉。1米、2米、10米……他们向隧道深处步步推进。

当推进到8号罐的时候,王洪超突然感到闷热难耐,头晕恶心。

“撤!”

王洪超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命令队伍撤了出来。出来后才知道刚刚发生了余震,造成洞口又一次塌方,坍塌的山石阻塞了空气的流通。死神,又一次和他们擦肩而过。

余震过后,战斗继续。此时隧道内一氧化碳浓度过高,温度高达70度,空气呼吸器面罩内雾气腾腾,严重影响视线,推进受阻,官兵们只好退出。然而火场情况瞬息万变,为避免前功尽弃,情急之下,王洪超用水浇湿毛巾,捂住口鼻第一个冲进隧道。在他的带领下,救援官兵又一次挺进隧道深处。

忽然,漆黑的眼前骤然变亮,一条火舌从油罐车底猛地蹿出,像一条张牙舞爪的蟒蛇向他们扑来。

“水炮瞄准,打!”随着王洪超的命令,两条水龙呼啸而出,直扑火舌。

前进,前进,再前进!在交替掩护下,顶着高温的炙烤,救援官兵架7号,打8号,架8号,打9号,一点一点向前推进。当消防水炮架设到12号油罐上时,他们已经在高温难耐的隧道内整整推进了120米。120米,在平时,算不了什么;但在此时,每向前推进1米,都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连续几天几夜的战斗,官兵们的体力严重透支,稍有闲暇,他们就靠在器材旁或躺在河滩上沉沉地睡去。山谷里的水流声,几十台机器巨大的轰鸣声,山石的滚落声,什么都无法吵醒他们,但只要命令一下,大家又都生龙活虎地向前冲去。

“惊心动魄,生死较量。”这是王洪超最大的感受。

通往碧口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兰州军区某红军师工兵营先后奔赴陇南市文县、徽县、康县和武都区执行道路抢修、109隧道嘉陵江段堰塞湖疏通和“进村入户”灾后重建等抢险救灾任务。

5月12日晚8点,地爆连连长林涛奉命随师先遣组迅速赶往武都。凌晨2点,在手机、座机信号不通的情况下,他用卫星电话把受灾情况第一时间传回了师部。全营官兵连夜准备物资器材,随时待命出发。

5月13日中午12点半,第一支先遣分队离开营区火速向文县方向开进,抢修道路。

一路上,余震不断,多处山体滑坡,巨石坠落。

9名操作手顾不上机械自重大,机动性能差,开足油门,以40公里的超限速度强行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工兵营的拿手好戏。工兵营一边开进,一边抢修道路。15日凌晨1点,终于到达碧口。36小时行程560多公里,返身回望,已经是战果累累:工兵营一路清理山体滑坡路段多达76处,清除土石1100立方米,而战士们却只吃了一顿饭,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碧口镇到范坝乡路段出现严重滑坡,道路不通,范坝乡已成为“孤岛”。15日早上7点,道路连连长杜海峰带领道路抢修小分队迅速出动抢修。这里山体滑坡十分严重,一边是不断滚落的巨石,一边是险峻的悬崖,路面上堆积了大量的土石。为了减少土方量,只好采取抬高路面的办法。推土机、装载机连续来回作业,硬是推出了一条“生命通道”。大家累了就趴在驾驶室方向盘上眯一会儿,饿了就从挎包里取点方便面啃一口,渴了就到路边的河水中喝一口,困了就在装载机斗子里和衣躺下。官兵们连续奋战54小时,成功打通了通往范坝的道路。

就是靠着这股拼劲,靠着在部队多年锤炼的过硬胆略和技术,这支由9名官兵组成的道路抢修小分队,连续奋战8个昼夜,成功打通了碧口、范坝到文县,高楼、尖山到口头坝乡,文县到铁楼乡等3条主要交通要道,为后续部队顺利进入灾区展开救援提供了有利条件。

5月13日,工兵营接到命令,赶赴宝成铁路109隧道嘉陵江段堰塞湖执行爆破任务。他们的作业现场,被东西两个山体夹着,宽度不足150米。东侧山体下唯一通行的道路不时有滚石落下,西侧山体因滑坡埋没了从其底部穿过的109隧道,隧道内还埋着一列13节满载航空汽油和装有其他物资的火车,从南口、北口和中口喷出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12万立方米的塌方,将嘉陵江拦腰截断,形成长达4公里、蓄水量为60多万立方米的堰塞湖。

如果发生余震,两边山崖上的石块随时都有可能滑落,根本无处躲避,官兵们时刻都有生命危险,如果不能尽快疏导急剧上涨的江水,将严重威胁沿江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109隧道的抢通。

现场组织指挥的军长何清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一边组织人员实地勘察,一边现场研究方案。摆在工兵营面前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对巨石进行爆破。如果装药量少了,炸的口子小,根本达不到疏通的效果,如果装药量大了,会对两边山体和109隧道造成新的灾害,甚至引发油灌车爆炸。军长立即决定,必须请专家来。解放军理工大学的齐世福、徐全军教授临危受命,火速赶到现场,帮助工兵营研究,确定了采用“毫秒延时爆破法”进行控制爆破的方案。那时候,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疏通河道,就是豁出命,也要把河道撕开一道口子!

可是,官兵们第一次接触这种爆破,不会使用风钻。显然,培训已经来不及了,教授们只好到现场面对面教、手把手带,同战士们一起打孔、装药、连线、起爆。将军、教授到师领导,他们和工兵营奋战在第一线。

江苏籍新战士陆海洋今年才18岁,入伍不到200天,他的主要任务是打孔。15公斤重的凿岩机,他一扛就是8个多小时,长时间弯腰握着风钻,站立时腰都直不起来,吃饭时筷子也拿不稳,连穿衣服都很困难。在抢险一线连队组织的打孔比赛中,他创造了每天打孔87个的记录,被连队评为“打孔英雄”,上级批准他火线入党,并被推荐参加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像这样的“90后”战士在工兵营还有很多,如果在家里,他们都是父母用心呵护的孩子,而在灾难面前,他们却用稚嫩的肩膀为灾区人民撑起了一片天!

6月3日凌晨5点,一块约一间房子大的巨石横卧在嘉陵江堰塞湖出水口,必须对其进行打孔爆破。5点半,班长张延东、申景涛,副班长许永辉,上等兵刘阳系好安全带首先进入齐腰深的水中,连接风管、钻头,开始实施水中打孔。冰冷的江水冻得战士脸色发青、嘴唇发紫,浑身直打战。湍急的江水击打着战士们,水流一次次把他们冲倒,他们一次次顽强地站起来,硬是手扶肩扛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孔口。前来义务赈灾的转业军人牛金华提来两瓶白酒,说:“教导员,赶快让战士喝口酒,御御寒,不然会把他们冻坏的。”这时,何军长也来到现场,看到战士们手拉手搭成人梯在水中作业,特别感动,亲自给这些勇士敬酒,并调来了15件御寒的毛皮大衣。就是这样,从5点半到10点,先后有15名战士跳入一米多深的急流,圆满完成了8个孔深2.5米的打孔任务。

同类推荐
  •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本书分两部分:一是“注目”,作者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国内最知名的作家、文化名人等共二十几位,其中有冯唐、张嘉佳、海岩、几米、九把刀,安妮宝贝 ,梁晓声, 朱天衣,吴念真等,听他们讲述自己如何走上写作的道路、成名前的艰苦岁月、他们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对当前文学市场的现状分析及文学发展前景预测等等。第二部分“回望”记录了作者一些人生感悟的随笔和对周华健、李宗盛等明星的采访。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收录了《福清城里有座小楼》、《有用或无用的小说》、《散文的精髓是自由》、《中国的惰性》、《文学的作用》等散文、随笔作品。
  • 欧阳修文集3

    欧阳修文集3

    本书为欧阳修的诗、词、文精选集。其中收录了:古诗三十八首、古诗二十首、古诗二十四首、律诗六十首、律诗五十七首、律诗五十六首、赋五首等。
  •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最早发表在《国粹学报》上,是王国维自己删定的,共64则,可分成两大部分:一至九则是总论,标举王国维论词的一个纲领,就是“境界说”。十至六十四则是具体批评,以“境界说”为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文艺美学思想,具体评论从李白一直到宋代的许多诗词名家。这是《人间词话》的正文。被王国维删掉的49则后来重新整理刊印出来,叫《人间词话删稿》。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外的著述中的一些论词语录,被人摘编成《人间词话附录》,共29则。本书注析《人间词话》,收录范围包括正文和删稿共计113则。
热门推荐
  • EXO之异能时光记

    EXO之异能时光记

    一个埋藏千年的秘密,12个少年的成长与情感经历,时光宛如浩瀚宇宙般不可捉摸,等到一切尘埃落地,留在你身边的,还有谁?
  • 偏执的千纸鹤

    偏执的千纸鹤

    高二阳光开朗萌妹纸恋上同级的高冷安静炫酷的骚年!自从,宁简简同学在自家生日那天路遇到了梨窝骚年,易烊千玺,便从那个不追星的傻袍子变成了蠢蠢的千纸鹤……滚犊子,我是偏执的千纸鹤!本作品属本人原创,请勿模仿,如有雷同,咱俩有缘。
  • 来世之约——叠加

    来世之约——叠加

    人本就是介于佛与魔之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执念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但也是令人恐惧的......
  • 穿越影视的修仙者们

    穿越影视的修仙者们

    复杂版简介:一个游戏宅男从现实穿越到修仙位面,然后再进入各大影视中穿梭的故事。简单版简介:一群穿越在影视的修仙者。热血版简介: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我命逆天。恶搞版简介:独孤九剑与辟邪剑谱融合会变成什么样的剑法?狂躁版简介:凌云那个菜逼,这点水平也敢说撸啊撸王者五百点?作者QQ群:71339311
  • 逆世雷神

    逆世雷神

    求学第一天,雷有缺就被青木国君赐予废物之名,面对各式各样的冷眼与嘲笑,他带着火焰般的笑容屡败屡战,不为被人认可,只为借机敛财。“别说我贪得无厌,没钱我拿什么买命?现在我还欠着黑白无常百万玉晶呢。别拿金翅大鹏说事,早晚有一天老子要骑在那孙子头上。”“美女,说话要负责好吧,我收了别人十两金子,当然要把情书送到你手上了。谁无耻了,喜欢你的是他,又不是我。”
  • 全球第一宠妻:宝贝,来吧

    全球第一宠妻:宝贝,来吧

    “和我结婚,你就不用嫁给那个瘸子,还能狠狠报复算计你的人!”总裁大人如是说,高傲冷酷地仿佛帝王。被继母继妹逼入绝境,尹施施无奈做了他的契约妻。说好的,这婚姻有名无实。他却动不动脱了衣服在她面前暴露好身材,对于她的抗议,他说:“裸睡有益于身体健康。”尹施施一咬牙,忍了;他还亲她小嘴,美其名曰:“适当的接吻有益心理健康。”尹施施强忍;后来,大总裁睡了她。她忍无可忍。“司震!你是不是又要说,滚床单有益于身心健康?”“错。”总裁大人放大的俊脸如沐春风:“每天多滚几次才健康。”滚着滚着,尹施施的肚子圆滚滚起来,哭着嚷着找他闹:“现在怎么办?”“转正!”……本文变态宠!!
  • 名侦探柯南之飘落的樱花

    名侦探柯南之飘落的樱花

    当然是新兰文啦嘻嘻~喜欢整柯南~有一种守护叫等待,小兰一直在等待新一,有一种等待叫守护,新一一直在守护小兰加油!
  • 符道仙途

    符道仙途

    符师,不知在修真界流传了多久的一个职业,是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已经无从考究,但所有人都知道,有资质之人却未必能成为符师,而成为符师之人却各个是非常之辈,以符修道,行踏天之途
  • 風归

    風归

    她,倾世倾国的面容,却有着不可说的过去,隐藏内心,因一次阴差阳错的穿越而打开,因为在那里,她遇到了他,青丝拂脸,衬出他那绝世妖孽的俊脸,银白色的印记,是多么的像,那颗弱小渴望的心又被他勾起,可是......呵,莫要怪造化弄人,只是因为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他们终究是彼此的。昭王,陌皇,九陌殇,你到底是谁?杀手,梦魇,丫头,到底藏了多少秘密尘世中,他为她倾尽一世风华,只是因为他爱她。浮沉中,她可以为他化作一缕青烟,只是因为她爱他。她,霸尽一生,唯他软弱;他,冷尽天下,唯她独宠。丫头,不要怕,我愿与你从青丝到白发。
  • 魅女惑天

    魅女惑天

    她,本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兼极品神医,因为一次任务,被派去盗取逆天神器混沌戒,得到混沌戒的最后关头,被混沌戒带到了神月大陆,因而开始了她的传奇人生。他,拥有着高深莫测的实力,邪魅高贵的气质,万千青丝随风飘扬,万千的少女为之疯狂,他的绝世容颜上温柔的能滴出水来,对着云汐月说:月儿,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我愿陪你到天荒地老,你,可愿?看绝代风华的男主女主怎样开始他们不一样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