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2600000017

第17章 生命的奇迹(3)

印尼医疗救援队拥有灾害救援实战经验,特别是骨科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为了印尼医疗队在文县的工作进展得顺利,当地有关部门专门安排了伙食。全部提供纯正的清真食品,队员的情绪都很好,在完成正常的医疗任务后,他们还主动去周边的山村义诊。医疗队员实地察看了文县中医院、文县城关一小、文县城关镇清水坪村的受灾情况。被夷为平地的清水坪村让亨利感触很深,他掏出随身携带的1300元现金捐给村民,其他队员也纷纷为村民捐款7700元,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祝福。

文县来的私家飞机

5月23日,一架满载方便面的直升机,经过70多分钟的飞行,降落在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的王家院社。

这是一架私人飞机。私家飞机第一次加入抗震救灾的工作。

这是“5·12”地震之后的第12天。

这架飞机是上海康桥正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私人座机。在知道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考虑到灾区特殊的地理形势,公司领导迅速作出决定,决定派飞机前往灾区抗震救灾。

通过短时间的动员,一支由12人组成的救灾志愿队迅速集结并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15日,后勤保障车赶到三门峡,在为车辆加油休息时,他们从电台得知甘肃文县地震灾情严重的消息,遂决定前往文县救助。负责人涂锦山在决定改道文县的同时,获知文县紧缺搭建临时帐篷的彩条布,遂指示一辆车前往洛阳购买彩条布。他们一面前行,一面和国家航空总局等部门联系,等待起飞命令。18日,他们终于抵达文县。到达文县后,他们一面查看起飞降落地点,一面等待指令。5月22日,飞机在飞越1000多公里的航程后,降落在“5·12”地震第二重灾区甘肃文县。

顺利到达灾区后,具体负责飞行工作的刘东经理立即和文县相关部门联系,申请任务。在没有得到明确指示的目标后,他们决定主动出击,为灾区人民空运救灾物资。5月23日,在即将起飞时,他们终于得到当地政府要求为碧口镇李子坝村运送物资、了解灾情的要求。机组临时修正、申请航线,于下午4时30分起飞,前往李子坝村。

已有5000多个飞行记录的机长清楚,这是一次特殊的飞行。飞机起飞后,他才感觉其艰难程度。起飞地点距离李子坝村直线距离30公里,但因为空中的高压线以及其他飞行条件极差,他们迂回飞行了70多分钟才到达目的地。由于没有地面接应,降落非常困难。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飞机降落到了李子坝村王家院社。在飞行途中,他们看到通往李子坝村的公路被两处塌方完全堵塞,还未恢复畅通。

李子坝村有9个自然村,和四川青川县隔河相望。他们降落的王家院社是其中的一个。看到飞机后,老百姓蜂拥而上。随行的经理刘东刚走下飞机,就被一位妇女抱住,痛哭失声的妇女说,总算见到了外面来的人。

帐篷学校里的笑声

地震发生后,文县的学校教室成了危房,不少学校不得已而停课。兰州军区红军师的官兵一到中庙乡,就在马路边搭起了帐篷学校。一开始学校里只有6名学生,几天后,来帐篷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便另选地址,搭起了一个更大的帐篷学校。

帐篷学校的学生,来自文县一中、文县二中等学校,一共有101个学生,其中高三一个班36个学生,初三一个班65个学生。刚刚从军事院校毕业的郭老师是硕士研究生,地震之后他就赶到文县,给帐篷学校里的学生辅导英语,每天的课安排得井然有序。由于老师少,大多数时间以学生自习为主。郭老师给学生讲语法、讲例句,解答高考英语模拟试卷。

学生们住宿、吃饭都是在帐篷学校里,学校安排了女生、男生帐篷宿舍,部队还专门派来了一个炊事班给孩子们做饭。中午,可口的炒豆角、香喷喷的米饭做好了,学生们排队打饭。他们的生活、学习简单而有序。随着文县一些学校的逐步复课,一些学生离开了帐篷学校,可他们忘不了在帐篷学校的日日夜夜,忘不了解放军在危难时刻的真情厚谊。

四姐妹

文县丹堡乡尹家坝村村民张红菊家院里,有了震后少有的快乐。姐妹四人正在院子里收拾香椿芽,不时发出的笑声清脆响亮。张家的院墙也有裂缝,西面廊檐台上支着煤气炉锅灶。几次余震后她们家的厨房烟囱震塌了,现在不能做饭了,四姐妹感叹,不然还可以给地震受伤的病人继续送饭。

5月12日发生地震的当天晚上,除了大姐张红菊在农村家里,在文县工作的妹妹张红梅、张红燕和张红霞家中的房屋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当天晚上,城里的姐妹在灯光露天球场呆了一晚上,她们看到不少学生无法回家,了解到县医院也断水断电,还有不少伤病员吃饭困难。与此同时,大姐张红菊和弟弟张波已经把自家的一辆货柜车开到乡卫生院,希望他们留下,能对运送伤员有所帮助。但院长鉴于伤员多数骨折无法动弹,婉言谢绝。5月13日三个妹妹回到农村的家中,和大姐张红菊商量给那些困在学校的学生和医院里的伤员做些饭菜送去,这个建议得到了父母和全家人的支持。

尹家坝村距离县城20多公里的公路疏通后,5月14日上午,姐妹几个买了4只鸡,炒了两锅土豆烧鸡和莲花菜炒腊肉,蒸了5笼50余公斤大米饭,准备了700个一次性卫生碗。当天下午5时30分,弟弟张波开着货柜车,拉着饭菜和全家大小10余人,先到县城中学免费送饭。那天的情景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揪心,当他们把车开到学校门口,告诉孩子们可以免费吃饭时,孩子们涌出大铁门。“阿姨,给我一碗!”有的孩子告诉张红菊:“回家的路断了,两天只吃了一顿饭。”

在学校里,他们给学生送了一大半做好的饭,又赶到县医院为地震中受伤的病人送,不少病人家属非常感激:“你们是好人啊!”

此后,他们每天下午1点开始做饭,姐妹四人做整整一个下午,才能把饭做完。5月15日、17日,姐妹四人和弟弟等两次给县医院伤员送晚饭。5月18日凌晨1时8分的余震,将家里灶房的烟囱震塌。因为他们烧柴做饭,怕引起火灾,就再没有给病人送饭。这使姐弟几个遗憾不已。

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活跃在文县的志愿者,是最令人感动的人。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没有人要求,没有人命令,基于一种责任,缘于一种爱,悄悄地在灾区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用自己倾力而为的援助,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

周安仁、何世平、赵吉平,分别来自康乐县苏集镇的塔关村、马寨村、高楼子村。1976年,3人一起参军,1979年,3人一起退伍回家。

感觉到了“5·12”的震感,很快又看到了总理前往灾区的镜头,周安仁再也无法在家安坐。周安仁说:“国难当头,我们都是子弟兵。”

共同的想法,使3个战友很快聚拢到一起,经过简单的商量形成一个简单的决定:到灾区去,帮助那里受灾的老百姓。

3人的首选地是四川汶川,但是他们的经济条件限制了自己的选择。率先倡议的周安仁变卖了家里唯一值钱的磨面机,得到了1800元现金。何世平卖了800多斤小麦。3个战友一商量,先给四川灾区捐助2000元。算算路费还有盈余,又给省红十字协会捐了200元。走到康乐县街头,看到政府正为灾区募捐,3人又每人掏出50元钱来。

5月18日,3位已经50多岁的老兵,踏上了前往灾区的路,一路风尘,终于到达了武都市。为了省钱,3位老兵在街头露宿了一夜。19日,他们搭乘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来到了文县。看了看,文县的灾情和四川的差不多,心里很难受,3位老兵又每人捐了100元钱。

他们没有钱了,但有力气。52岁的老兵何世平提议为灾区人民好好出些力气。本着这个这个愿望,3位老兵住进了帐篷,每天开始装卸各种救灾物资:每一床棉被、每一箱方便面、每一顶帐篷……

在文县一处救灾物资转运点,3位老兵正在装车,200多箱方便面和250条棉被需要他们搬运。因为路远害怕下午有雨,司机不时催促他们,汗水很快从他们脸上淌下来,脊背也渗出汗渍……车开出后,3位老兵坐在门前的水泥台阶上开始抽烟喝水。记者问他们在灾区的感觉,他们的回答很平静:没什么感人的,只是得这样,每天都这样。问他们是否害怕余震,老兵周安仁哈哈大笑:“一天累得骨头都散了架,晚上倒在床上就睡,没觉着。”记者说从你们的情况来看,家境都不是很好,外出打工,每天还能挣个几十元,这样不亏吗?赵吉平说:“不瞒你说,我是个瓦工,每天60元的工资。可是账不能这么算。我们都是当过兵的,这样做是应该的。”

记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这里毕竟是灾区,如果你们有什么万一,怎么向家里交代?3位老兵不说话,从衣兜里拿出一张纸来:“我们都准备好了,随身装着。”

在这份“誓言”上写得清楚:“在抗震救灾中,如果发生任何不幸或者意外事件,我们心甘情愿,不用照顾我们的家人,绝无怨言!”

下面,是3个血红的指头印,3个大写的名字:周安仁、何世平、赵吉平!

灾区还有一对都是军人出身的父子俩。

父亲王军,今年43岁,1983年入伍,自称老兵或班长;儿子王皓,今年21岁,2004年入伍,自称新兵。老兵说干什么,新兵总是大声呼应:“是,班长!”两人来自陇西县,王军在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上班。

王军说他和儿子都是武警,而他服役的地方就是陇南,应该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地震后,他就召开了紧急家庭会议,决定带儿子前往陇南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得到家人的积极响应。

赶到陇南后,听说王皓退伍前所在的部队在武都区柏林乡大庄头村救灾,父子俩迅速打的赶了过去,可是部队在这个地方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听说文县的灾情严重,他们决定去那里。父子俩搭乘运送抗震救灾物资的车辆赶到文县,下车后,就势把车上的110张活动板房的材料卸了。

王皓和父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灾区人民尽一份自己的力量。长得眉清目秀的王皓觉得不这样做,心里憋得慌。他和父亲的举动得到妈妈的支持,爷爷奶奶每天都打电话来,鼓励他们好好干。

王皓清楚,父亲在休病假,他的心脏有问题。父亲的药他随时装在身上,以防不测。

陇南市武都区城关镇西关社区退伍军人罗丽,是陇南市武都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名志愿者。

5月12日下午两点多,罗丽正在单位上班,突然感到桌椅茶几摇晃,房屋摆动。这时,有人大喊:“地震了,快跑!”

罗丽的眼前出现一片恐怖的景象:武都城区南北两山尘土飞扬,像无数颗炮弹轰炸过一样,霎时天昏地暗,到处一片狼藉。单位办公楼严重裂缝,玻璃大多被震碎,而余震又在不断发生。

当得知震中在四川汶川时,罗丽脑子里马上蹦出一个念头:到重灾区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个念头让她寝食不安,根本没有心思收拾被震得七零八落的家。她到处打听抗震救灾渠道,可直到晚上,都没有联系到具体的组织者。这时,罗丽想到自己退伍军人的身份。

第二天一早,罗丽联系上两名战友到武装部报到,要求去一线,去最危险的地方。在她和战友的强烈要求下,被特批为民兵,编入武装部民兵应急分队。

14日,武都区桔柑乡大岸庙的公路因山体滑坡被严重堵塞,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在蜿蜒的山路上排成了长队,应急分队奉命抢修。应急分队的民兵劝罗丽:“别去了!一个女孩子能干啥?”

要强的罗丽大声抗议:“我一定要去,这里没有女孩,只有士兵,只有志愿者!”

从没干过这么重的体力活,不一会儿,罗丽的双手磨起了血泡,火辣辣地疼。情况紧急,所有的人都埋头苦干,6个小时后,阻断的公路终于被打通。这时候,被汗水浸透的衣服贴在她身上,一动就磨得皮肤生疼,腰腿、胳膊酸痛难忍,连整理一下头发都非常困难。

在帮一家村民清理埋在废墟中的粮食时,罗丽捡到了一个小女孩的照片。听人说,这个孩子在地震中受伤了。拂去照片上的尘土,看到小孩子纯真的笑脸,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5月20日早晨,民兵应急分队接到任务,为巴基斯坦国际医疗队搬运医疗器械,并帮助他们搭建帐篷。整整8车医疗器械,有易碎的药品,也有精密的仪器,要搬到指定位置,一点儿也不能马虎。车里的很多箱子都已破损了,为了不让一瓶药掉在地上,不让一包药受污染,民兵用手从底部托起箱子,小心翼翼,就像捧着婴儿。从早晨8点到中午12点,32个人,用了4个小时,总算完成了任务。

卸完药品、器械后,民兵应急分队顾不上休息,到滨江中学拉了几十顶帐篷直奔姜家山。地震让这个曾经秀美的小村庄面目全非,四处残垣断壁。看到这一切,大家心情非常沉重,立即分成5个组,对照说明书,边学边搭。帐篷搭了一顶又一顶,长时间高强度的劳作,让罗丽头晕目眩,差点晕倒,一个老乡上来一把扶住她说:“娃,你脸都黄了,快歇歇吧!”

看到民兵应急分队的队员们非常疲倦,老乡端来一碗水,要大家喝一点再干:“娃,你歇一歇,喝口水吧。”

但是民兵们都清楚,因为地震毁坏了姜家山的供水系统,老百姓吃的水都是他们从几里外背回来的水。一碗水从这个战友手中递到另一个战友手中,一圈转完了,一碗水还没有喝完。

到了下午3点多,天色越来越暗,眼看就要大雨来临,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反而加快了速度,大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下雨前,能让村民们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晚上6点,最后一顶帐篷终于搭好了。在他们返回的途中,大雨倾盆而下。

应急小分队,说白了就是哪里有急事,哪里就需要他们出现。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像罗丽一样的志愿者,一批批、一群群,自发自愿,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默默传递着爱和力量,传递着这个社会来自民间的良心和责任。

同类推荐
  •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情怀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情怀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6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自古以来,就有女为悦己者容,无论是画眉、绾发、簪花,还是抚琴,书画,清舞……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名媛,还是民间女子,都或多或少地沾染这风雅的趣味,再现那些女子的生活和内心情感。风飞扬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 甜蜜哈密

    甜蜜哈密

    为了传承哈密绿洲的甜蜜传统,弘扬哈密盆地的甜蜜之风,歌颂哈密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甜蜜新生活,繁荣东天山文化,我们特编辑出版《甜蜜哈密》一书。文稿共收录各类书籍、报刊公开发表的有关甜蜜哈密的散文、特写五十三篇,歌颂哈密甜蜜生活的诗歌辞赋二十六首。选文和诗歌除几首古诗外,绝大部分皆为当代作者的作品,特别是土生土长的哈密作者的作品。愿此本集子为哈密的甜蜜事业、甜蜜生活增光添彩!
  •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这是一部大学讲义,共八讲。第一讲:小说技巧的缘起第二讲:故事与情节第三讲:角色与身体第四讲:场面与背景第五讲:谁在说与怎样说第六讲:切分与组合第七讲:语言与言语第八讲:意图与理念。从小说文本和小说创作技巧的层面,对现代小说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阐述。全书依托国内外名家名篇技巧分析,追踪故事、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之从体验到构思,再到语言生成的想象化与符号化过程,强力洞穿经典叙述技巧的秘密。全书既有开阔的理论视野,又有对小说诸要素清晰独到的论述和精彩的文本分析。
热门推荐
  • 你在人海川流

    你在人海川流

    “有人说,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一个天使,陪伴你度过青春最美好的年华,然后悄无声息,悄然离去。”“这一生都在说谎,可唯独我喜欢你,是真的。”“你是我一生忘不掉的回忆,我会永远把你记在心里。”“你去追求你的梦想,我在原地等你,给我们两个一次机会。”世界很大,人海茫茫,你在人海川流。
  • 冷雪陌

    冷雪陌

    我是冷府大小姐,而受到比一个打杂丫鬟还要差的生活。但一场梦使我遇到了她
  • 世界毁灭前

    世界毁灭前

    他,是一个出身豪门的大少爷,因为假死被活活的下葬,三年后,当他醒来时却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变了......丧尸横行,猎食人类,整个城市已经沦陷,而幸存者只得四处奔走,寻求活命;然而,比丧尸更可怕的是人心的叵测,为了生存所有人都变得冷酷......而有些人却没有被这灾难改变,依然抱着希望,寻求庇护所......
  • 渊灵传

    渊灵传

    神界与魔界的一场关乎整个世界的战争即将开始,为争夺决定战争胜利的渊灵珠,神魔各有所谋,而人界却浑然不知。寒剑在蛰伏了七年之后,踏向真正的复仇之路,她冷静,冷漠,却未察觉自己冰冷外表之下无法舍弃的善良。生活中也渐渐出现着改变她的人,亲情,友情,爱情,命运的齿轮也从此开始转动。
  • 弯脖树

    弯脖树

    村头那棵弯脖树,像人一样在流血,被斧头砍出的豁口,像是一张嘲笑的嘴
  • 地球观测者

    地球观测者

    地球,一个美丽的星球。人类,一种伟大的生物。然而...人类终于忘记了自己是被播撒到地球的“种子”时,他们悄无声息的回来了....“种子”将被唤醒记忆,最后终究要被奴役,地球成为他们掠夺的资源...我是几百年后负责记录地球最后状况人,我使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几百年的历史简介...正当地球的生命将要被终结的时候,我发现了他们的秘密...阴谋.轮回.战争....使我猝不及防进入了第三个世界...我叫琳琅,我不是“种子”我是人类。——————————————————————————前五章以主角笔记的视角介绍背景,之后进入正题。
  • 书店有妖请当心

    书店有妖请当心

    白雅若,本就是活了千年的狐妖,应该看透世事,人间冷暖,奈何每一世却总是逃脱不了一个情字,21世纪了,他又出现了,出现在自己的书店,心芒书店,隔了几个世纪,是相似还是就是他,她居然还会有心跳,本以为一切都会找回来,但是他还会记得她么?还会记得那许了三生的程诺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你可一如往昔。
  • 傲龙天主

    傲龙天主

    一身执然向巅峰,剑指苍穹与天争!桀骜不驯独本志,沧海桑田心未变!笑看红尘人间世,且看少年帝王路!
  • 未央辞

    未央辞

    她是二十一世纪杀手界无冕之王叶未央,一朝穿越,全能女王竟成一无是处的废柴?!主母欺凌?赶出主院!姐妹狠毒?死无全尸!挚友背叛?死于非命!世人嘲笑?废柴也能变天才!当异色眸子睁开,六界为之震撼!且看她玩转异世大陆,傲视天下!***文艺版***白天,她是眉间带着傲气的柳家外孙,叶丞相的三女儿。夜幕降临,她化身黑暗玫瑰,在夜晚散发着致命的幽香。那日,她嫁衣如火,他墨发如瀑,她眉眼如画,他唇角轻扬,“女人,嫁给我,我们荣辱与共!”自此,六界安稳,百岁无忧
  • 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

    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

    本书从教师的健康现状、职业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从教师的饮食、运动、环境、心理和常见疾病等教师健康的各个方面,讲解了教师身心健康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