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6800000025

第25章 太原龙兴(上)

(三条腿的凳子最稳定,但当第四股力量介入的时候,这样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抓住时机,找准目标,笑到最后的人竟变成了一直寂寂无声的唐公李渊。这是一次贵人话语迟的美丽巧合,还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军事行动?)

新崛起的这股势力,正是李渊统领的太原军,也就是后来的李唐王朝。

李渊(566——635),字叔德,陇西成纪(今属甘肃省天水市)人,祖父李虎,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代西魏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这个封号一直继承下来,直到李渊把“唐”这个字用作国名。《旧唐书·高祖本纪》形容李渊:“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李渊不仅性情温和,而且允文允武。在一些民间叙事中,李渊常常作为一个胸无大志、优柔寡断、胆小谨慎的人出现,其实不然,李渊与隋朝皇室一样,都出身关陇贵族集团,身份高贵,天生骨子里就有一股做王者的傲气,当时有一个叫史世良的术士,善于相面,他曾对李渊说:“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像这种舆论造势我们姑且不去论其科学性和真假,相较之下,李渊的反应更值得我们去注意。《旧唐书·高祖本纪》记载李渊听了这话后,“颇以自负。”他心底里的骄傲显露无疑。李渊最初仕于隋时一直比较沉寂无名,征讨高句丽时,李渊也没有随征,而是负责怀远镇的督运工作,杨玄感叛乱时,李渊负责弘化郡的安抚工作,防止叛乱再生,做的都是一些善后的小工作。直到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李渊的才能真正显现出来。是年,隋炀帝命李渊前往山西剿平母端儿叛乱。按照《旧唐书·高祖本纪》的说法,母端儿率众数千,而李渊身边只有十余名骑兵,面对漫山遍野的敌军,李渊面无惧色,连射七十余发,箭箭无虚,敌兵应弦而倒。母端儿见李渊如此骁勇,急忙下令撤军。李渊创造了十余骑退千余兵的神话,声名大振。他的政治生涯,从此突飞猛进,第二年(公元616年),被拜为右骁卫将军,又过一年(公元617年),被拜为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为副。”到这时,李渊已经独掌一方军政大权,实力非常雄厚。

正是在自己的政治生涯顺风顺水的时候,李渊选择了从太原起兵,与众农民起义军一样,举起了反对隋炀帝的大旗。大唐王朝的开国历史,从这一页正式揭开。有的学者认为起兵的实际策划者和操作人为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其实不尽然,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先谁后之分。在《旧唐书·高祖本纪》中,至少有两条史料可以证明李渊早有起兵之意。第一条,是笔者前文提到过的“高祖颇以自负”,李渊对于相面之士的话语是非常在意的,说明他自己也常怀帝王之志。第二条,笔者于本书开头也曾提到过,李渊在安抚弘化镇期间,“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这样的举动甚至引起了隋炀帝的猜疑,幸亏李渊后来用奢侈糜烂的生活作风蒙蔽了隋炀帝的双眼,逃过一劫。

而李世民也的确是此次太原起兵的谋划者之一。我们先举两《唐书·太宗本纪》的记载。在《旧唐书·太宗本纪》中,有记载称:“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如果要拿这条史料来证明李世民是起兵主谋的话,则存在一个时间上的疑点。这条史料中明言“时隋祚已终”,应该是指江都兵变之后,而其时李渊早已起兵,故而这里存在一个不可弥补的时间差。就算我们把“时隋祚已终”所包含的时间长度给拉长,那么这条史料虽然不存在时间差的问题,但同样存在叙述上的问题。这条史料前文还在叙述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与李世民共同抗击高阳贼帅魏刀儿的事迹,下一句直接跳到“时隋祚已终,”显得过于跳跃。所以在《新唐书·太宗本纪》中则直接称“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新唐书·太祖本纪》的说法与《新唐书·太宗本纪》的说法比较相似,《新唐书·太祖本纪》称:“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俱不听见。”两部本纪的相似之处就在于皆讲明起兵太原是李世民的主意,并且高祖对此毫不知情,正应“非其本意”与“而高祖未之知”所云耳,并且《新唐书·太祖本纪》的说法巧妙地避开了时间差的问题,表明李世民眼光长远,早就预见到了隋朝必亡,所以才与刘文静早早开始谋划起兵大计。《旧唐书·太祖本纪》也记:“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其说法与《新唐书·太祖本纪》和《新唐书·太宗本纪》是同,在此不赘言。我们再举《资治通鉴》的史料,如果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也应该是把李世民放到了起兵的主谋位置上。首先,《资治通鉴》在介绍到李渊及其四子的时候,几乎没有记李渊做了什么,反而把笔墨都花在了李世民身上。《资治通鉴》称世民“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可见李世民很早就心怀大志,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安天下之志”,结交了一批当时的可用之才。其中包括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刘文静、裴寂。我们一个个来看。

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三人都是不愿意跟随隋炀帝征讨高句丽而逃到太原避难的武官,李世民对他们非常尊敬,常常登门拜访,并且与长孙顺德结下了血缘关系。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的妻子是后来的长孙皇后,这位长孙皇后正是隋朝著名政治家长孙晟的女儿,而长孙顺德又是长孙晟的族弟。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皆是骁勇之人,后来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刘文静和裴寂是好朋友,两人都足智多谋,皆是唐朝开国功臣。当时刘文静任晋阳令,裴寂任晋阳宫监,两人有一次夜晚登高望远,见远处烽火四起,裴寂率先感叹:“贫贱如此,复逢乱离,将何以自存!”这话语充满哀怨,足见裴寂心中的愤懑不平。刘文静则呵呵一笑:“时事可知,吾二人相得,何忧贫贱?”这一席话将文人的傲气展露无遗。刘文静一直期望着能够遇到明主,他最先结识了李世民,觉得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非同一般,于是对裴寂说:“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之才也。”这一句评语把李世民比作汉高祖刘邦和魏武帝曹操,试想一个人年纪轻轻便能得到如此评价,的确非常可贵!但是裴寂不以为然,他自己没有见过李世民,所以不愿意凭借刘文静的一面之词来判断一个人。两个高傲的文士,谁都不服谁,颇有意思,令人捧腹。而李世民最终能与裴寂取得联系,还要归功于李渊。李渊与裴寂是好朋友,刘文静抓住这层关系,把裴寂推荐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知道裴寂心高气傲,又好赌,于是不惜自掏腰包,散钱百万,让龙山令高斌廉拿去跟裴寂赌,次次都故意输给他,裴寂非常高兴,知道李世民是一个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人,于是开始与他来往。不过李世民真正开始谋划起兵大计,是在狱中。这是怎么回事呢?《旧唐书·刘文静传》记载:“后文静坐与李密连婚,炀帝令系于郡狱。”刘文静与造反的李密有姻亲关系,所以受到李密牵连而被下狱,正好关在太原。李世民赶紧前去探望,两人就在狱中谋划了一出太原起兵的方略。刘文静心里早就有此打算,但是他不知道李世民举兵的心思坚定不坚定,所以他先试探了一下李世民:“天下大乱,非高、光之才,不能定也。”“高”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光”指的是光武帝刘秀。很显然,刘文静是以一个不得志的治世能臣的口吻来试探李世民。李世民倒是十分直爽:“安知其无,但人不识耳。我来相省,非儿女子之情,欲与君议大事也。计将安出?”其中,“安知其无,但人不识耳”一句说得多么骄傲,这句话说得正是自己,然后李世民不再跟刘文静兜圈子,而是直接表明来由:“计将安出?”刘文静见李世民果然心存鸿鹄之志,于是跟他说:

今李密长围洛邑,主上流播淮南,大贼连州郡、小盗阻泽山者,万数矣,但须真主驱驾取之。诚能应天顺人,举旗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今太原百姓避盗贼者,皆入此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朝啸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领之兵,复且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

刘文静的头脑无疑是冷静而客观的。他为李世民分析了天下大势,隋炀帝躲在江都不敢出来,李密与王世充在东都洛阳僵持不下,天下值得取且可取之处,只剩长安。所以刘文静建议李世民,从太原举兵,向西挺近,进入关中,占据隋朝政治中心——长安。李世民又把这个计策告诉了裴寂,裴寂也许诺愿意帮李世民实现帝业。

综合以上的史料,我们可以发现李渊和李世民都有起兵之意,两人都曾为起兵反隋做过一些前期准备,只不过区别就在于,李世民的准备工作做得更为全面,搞出来的动静也更大,而李渊的动作或许更加谨小慎微一点,但无论如何,笔者认为不可武断地认为太原起兵就是李世民或李渊一人之功,父子两人皆有准备,只不过规模不同而已。现在对于李世民来说,他不知道父亲李渊的态度,也不知道应该怎样鼓动父亲起兵,而对于李渊来说,揭竿而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现在缺少一个合理的契机和合适的时间。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山西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接连发生了两件事,逐渐坚定了李渊起兵的念头。第一件事笔者于前文曾提到过一次——******继雁门之围后,再次南侵,袭略马邑。在《隋书·突厥传》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记载:“唐公以兵击走之”,不过,这是突厥列传中的记载,这条史料比较粗略,只交代了突厥袭略马邑的最终结果是以失败告终。实际上李渊击退突厥的过程并没有这么顺利,反而是一波三折。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突厥入侵的时候,李渊曾派自己的副手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与突厥交战,但两人均被突厥击败。要知道隋炀帝刚刚经历了雁门之围,他现在对一切有关突厥的问题非常敏感,一听说高君雅和王仁恭战败,一纸罪诏立刻降了下来。李渊非常恐慌,担心最终这条罪状会落到自己头上。李世民看出来父亲的顾虑,借机跟他说:

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

李世民选择的进谏时机还是非常恰当的,但是李渊依然表现出了谨小慎微的一面:“你怎么能出此大逆不道之言呢?我现在就拿你去告官。”说罢,李渊拿出纸笔,就要写状子。李世民慢慢地说:“孩儿观当今天下大势,起兵在所难免,如果您一定要告发我,我也死而无怨。”父子俩一来一往,戏演得很足。李渊怎么忍心真去告发儿子呢?所以他说:“我怎么忍心告发你,这样的话,你以后不要再说了。”第二天,李世民又来劝李渊:

今盗贼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诏讨贼,贼可尽乎?要之,终不免罪。且世人皆传李氏当应图谶,故李金才无罪,一朝族灭。大人设能尽贼,则功高不赏,身益危矣!唯昨日之言,可以救祸,此万全之策也,愿大人勿疑。

仅仅过了一夜,李渊居然就妥协了:“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李渊的意思是:“我管不了你了,起兵之后,家破人亡也由你,化家为国也由你!”这更像是一个父亲因管不了爱胡闹的儿子而发出的感叹。李世民觉得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前期的铺垫还不够,他还在等,等待一个更佳的时机,彻底帮父亲把这出戏演足。不久,王仁恭和高君雅又败给了突厥,隋炀帝再也忍无可忍,一纸罪诏降到了李渊头上,责怪他指挥不力。看到父亲最担心的事情最终发生了,李世民赶紧拉来裴寂,两人一同三谏李渊:

今主昏国乱,尽忠无益。偏裨失律,而罪及明公。事已迫矣,宜早定计。且晋阳士马精强,宫监蓄积巨万,以兹举事,何患无成!代王幼冲,关中豪杰并起,未知所附,公若鼓行而西,抚而有之,如探囊中之物耳。柰何受单使之囚,坐取夷灭乎!

对李渊来说,现在已是命悬一线之际,如果不起兵,可能几日后隋炀帝的囚车就到了,并且为了进一步坚定李渊起兵的信心,李世民还为他分析了起兵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太原当地的优势。事到如今,李渊也觉得铺垫得足够了,于是暗中集结部队,准备进军关中。偏偏在这时,李渊突然又改了主意。令人捉摸不透的历史,就像一个大导演,在这个风口浪尖上突然喊了“CUT”——隋炀帝前脚罪诏刚到,后脚赦书就跟了上来。李渊想:“现在陛下又赦免了我,现在起兵,又变得师出无名了。”所以起兵之事又一次被搁置下来。

紧接着,第二件事发生了——马邑校尉刘武周据汾阳宫,起兵作乱,李世民与王威、高君雅集兵征剿。此时已是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的春天。既然是集兵,就必然要募兵,李世民的两个得力干将,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不到十天就募集了将近一万多人。李渊又暗中从河东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从长安召回女婿柴绍,以备不时之需。这些举动令高君雅和王威非常恐慌,虽然此前李世民和裴寂劝谏李渊的工作都是秘密展开的,但高君雅和王威或多或少会通过一些捕风捉影的消息明白李渊的最终目的,所以两人一合计,决定先下手为强,把李渊除掉。两人借今年太原大旱之故,请求李渊前往晋祠祈雨,准备在晋祠设下伏兵,斩杀李渊。孰料隔墙有耳,王威和高君雅的阴谋被晋阳乡长刘世龙知道了。刘世龙赶紧把高、王二人欲“为不利”的事告诉了李渊。现在对于李渊来说,情况的严峻性更进了一步:之前隋炀帝虽然一连怪罪自己作战不力,但毕竟都是来自外部的威胁,更何况炀帝后来还赦免了自己。但现在危险近在眼前,自己的副手想要对自己动手,这难道还不是放手一搏的时候吗?思忖良久,李渊决定反手一击。他派李世民秘密屯兵于太原宫城之外,作为必要时应对紧急情况使用的部队。又派刘文静找来开阳府司马刘政会,携带一封密状,准备展开最后的行动。

五月十五早上,李渊、王威、高君雅正坐在一起处理政务,刘政会带着那封神秘的奏状走了进来:“有密报呈上。”李渊看了一眼王威,示意他去拿。王威正要伸手去接,刘政会突然将密报往回一收,说:“这封密状,告发的正是王大人与高大人的事,只有李大人才能看!”王威和高君雅两人呆若木鸡,一时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李渊赶紧故作惊讶:“竟会有这样的事!速速拿来给我看!”刘政会递上密状,看了看王威和高君雅,只见两人面面相觑,一脸茫然,那表情仿佛在问:“今天是愚人节吗?”李渊接过密状,浏览了一遍,突然把状子丢在地上,指着王威和高君雅,愤言道:“平日待你等不薄,如今外有异邦入侵,正是事关国家危亡之际,你等怎可暗通突厥!”高君雅瞬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这是李渊的反戈一击!他立刻站起身,袖子一卷,大喊道:“李渊才是真正要谋反的人!他这是在贼喊捉贼!”可惜,太晚了。刘文静带着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一哄而入,把王威和高君雅五花大绑,投进狱中。不过,李渊为王威和高君雅设定的罪名让自己担了很大的风险,因为现在突厥人就在太原城外,为了杜绝社会上不利的舆论,李渊冒险打开了城门,太原的百姓看到了人喊马嘶的突厥兵,真的以为是高君雅和王威把突厥兵带了进来。李渊借机处死了高、王二人,化解了来自内部的危险。但是,李渊不能不管这些放进来的突厥人。按照之前的战绩,李渊在面对突厥人时应该是有很大的心理优势的。前一年对来犯马邑的突厥作战时,虽然高君雅和王仁恭在突厥人手中吃过不少苦头,但李渊经常对突厥人发动突袭战,取得了不少胜利,《资治通鉴》记载:“突厥颇惮之。”然而李渊此次面对突厥,没有之前那么顺利,他的部将王康达率军与突厥交战,结果全军覆没。情急之下,李渊想了一个办法,他夜里派兵悄悄出城,伏于城外,白天开战时,城外伏兵摇旗呐喊,敲锣打鼓,在道路上扬起征尘,突厥人看到后,以为隋朝援军到了,于是在太原劫掠一番后,撤回了漠北。李渊用疑兵之计吓退突厥兵,实际上是有其长远的考虑的,且留待后文说明。

至此,李渊起兵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一切,只待那个披着暮色的黎明。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龙腾万里

    三国之龙腾万里

    一个现代理科生无意中掉入时间虫洞,出人意料的变成了三国中一个废物“操!我要一万人!什么?没有?不给?好吧,我去给刘备几条小米加步枪!”“宣德啊……皇叔啊……我跟你借个人!什么不借?我给你一万人!”“孙权呢~我和你借几条船呗!不给?行!我去把大乔接走!”哥是谁?哥是皇帝!董卓呢?Md!我的发电机好了没有!
  • 征服世界的轮回王

    征服世界的轮回王

    “哎呀!真是的不小心玩坏了,真可惜啊”大概是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回荡在虚空中,“喂喂喂别玩了,快点改造好就赶快开始”,好了准备开始这只手握着光球猛地投了出去,“去吧皮卡丘!”“什么秦国要与我国分赵?”“乃个我真叫伯颜啊!”“吾乃少昊之后,哪个渣渣干动?!”“报幕府将军,维京人又来了!!”
  • 齐宣夫人传奇

    齐宣夫人传奇

    渝东北传奇人物六奶夫人,与众不同的不仅仅是她独特的外表,更难能可贵的是她骨子里至始至终都流着炎黄子孙的热血,以柔软的身躯扛起一方天地。抗战胜利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又该作何选择?我们可以不计较旧日恩怨,但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背叛自己的良心。
  • 大明宦难情

    大明宦难情

    浙江松林富家公子李庆渝原是纨绔子弟锦衣玉食,终日无所事事踏山玩水游手好闲,后因反书(元记)被操家,双亲入狱死于酷刑,家道中落因差阳错入宫成为一名太监,从此经历一段繁复的人生之旅。
  • 奇虫萃

    奇虫萃

    首先,欢迎你阅读这本书。你找到了一本非常小众的书,我不保证你会十分喜欢,所以我不会提前恭喜你。这是一本明清体的笔记小说,书里的故事就像一个个锦囊,锦囊里有化解人生不同困境的妙计。其次,如果你喜欢,看完请记得在评论区打卡,作者看到会非常非常开心。最后,如果喜欢本书,还可以看那本更加小众的《奇犬记》,同一个作者,同一种风格。祝各位温暖阳光,前程似锦。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骨画奇缘

    花千骨之骨画奇缘

    冥皇登场长留,冥皇六界之外,不受任何天条、法规的控制,但他,却掌握所有人、仙、神、鬼、妖、魔的生死,只要他愿意,那些对于人们来说十分重要的六界中任意一界的生死……全在他的一念间....
  • 霸道少爷,还我初吻

    霸道少爷,还我初吻

    那天在酒吧的一个真心话大冒险,我调戏了他,说他是gay。却不知道他是韩家大少爷。第二次遇见在学校,我的噩梦来临了。接二连三的麻烦事陆陆续续来了……
  • 萌宠系列之创世邪神

    萌宠系列之创世邪神

    简介:当灵魂归位时会发生什么?一起寻找女主那扑朔迷离的身世?一起踏上一个又一个大陆……。前世偶然得到了一个手镯,可谁知手镯里居然有一个小世界。自己弟弟穿越变成妹妹!和弟弟(哦不!是妹妹)一起在异世大陆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当腹黑无良女穿到人人欺辱的废材身上,又会发生什么?当一个冷峻邪魅腹黑男遇上腹黑无良女,又会擦出什么什么样的火花呢!简介无能!(本文标签爽文、双强、玄幻、穿越、萌宠、空间、长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相门腹黑女

    相门腹黑女

    重生一世终于明白,男人的尊宠永远靠不住。既然如此,那就靠着自己赢得再世锦绣风华。继母谋害、妹妹阴毒,那就毁掉你的靠山,拔去你的羽翼,看你还拿什么嚣张?祖母佛口蛇心、父亲虚伪利用,那就掀掉你的伪装,剪除你的希望,看你还拿什么算计?看她一身锦绣罗裙斗继母、惩渣男、乱朝纲、风声水起!不过,那个敢算计她的男人你给我站住,谁允许你算计我心的?
  • 星际霸神

    星际霸神

    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外星文明斗更是无穷其乐,若一个人与整个宇宙斗呢?那只有星际霸神!
  • 以死入道

    以死入道

    一个经脉被封印的少年一部神奇的修炼功法开启了一段热血传奇!别人畏死,我却以死入道,死一次,强一分,死百次,可成神!
  • 青少年情绪管理(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青少年情绪管理(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一说到读书,我们容易想到悬梁刺股,想到苦其心志饿其体肤,似乎读书是痛苦之事,只有成功之时方可快乐,但心理学研究发现,负面情绪令我们思维迟钝、目光短浅、人际关系紧张,更不容易成功;而快乐则能令我们心胸开阔、思维敏捷,进而激发成功,可是在校园里,负面情绪正笼罩着广大青少年,在本书中,杨略、葛怡、陶坷坷等人在高考的压力下,都出现了焦虑、自卑、浮躁、松懈等情况,干扰了学习,也影响了幸福感,女生祁月长期抑郁,忽有一日,她幻想自己是从高考后穿越而来,拥有所有答案,引起全校震惊。
  • 破除天道

    破除天道

    不,为什么?为什么让这么多无辜的人来受伤害。老天啊!你开开眼吧。救救这些人吧,让那些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你们只是我万千世界中的一个,毁掉就毁掉吧,只不过是我豢养的牲畜罢了》......为了打破牢笼,为了破除无眼天道,为了拯救世间,他。一名侥幸生存的人,带领着他的伙伴,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破天斗争。。。
  • 绝世魔妃:逆天高冷女王

    绝世魔妃:逆天高冷女王

    “女王大人,殿下请您去赏花。”“滚。”“女王大人,殿下请您去修炼。”“滚。”“女王大人,殿下请你去暖被窝。”“……滚。”“女王大人,殿下请您去泡鸳鸯浴。”苏冰拿起一把刀,“把夜子独给本王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