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6800000018

第18章 前代遗臣

(隋炀帝建东都、开运河、修长城,在此期间极尽奢华之能事。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隋文帝杨坚不仅为杨广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更为他留下了许多栋梁之才。高熲、苏威、杨素、贺若弼,当这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再次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隋炀帝和他领导下的大隋王朝能否迷途知返?)

隋炀帝杨广穷奢极欲,南巡西略,致力于凸显隋朝的大帝国气象以及自己的众国盟主形象。这样的做法有没有必要?实际上没有太大必要。在隋文帝杨坚时期隋朝已经将东亚文明的发展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吐谷浑、突厥、契丹这些少数民族的野心不可能消失,但至少因为有隋在,这样一个鼎足而立的局势是可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所以面对隋炀帝杨广登基以来的一系列所作所为,隋文帝一朝留下的一批重臣再也坐不住了。笔者在此重点写高熲、杨素、贺若弼三个人。这几人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们允文允武,有经天纬地之才,杨广能有这样几位大臣继续辅佐,我们不禁要问,他能否迷途知返呢?

很可惜,没有。面对这几位前代遗臣,隋炀帝杨广不仅没有悔过自新,甚至亮起屠刀,痛下杀手。除了苏威之外,高熲、贺若弼皆被炀帝诛杀,而杨素则活活被炀帝逼死。与他们相比,苏威的结局要好很多,我们留到后面再说。不过当高熲、杨素、贺若弼这几位老臣将去之时,可以想见他们心中该是何等的心酸与痛苦!

首先来看高熲的结局。高熲堪称是整个隋朝最重要的宰相,他的能力是全天下人有目共睹的。当杨广谋取太子之位的时候,高熲因为反对隋文帝杨坚改立太子而被废为庶民。杨广登基以后,想起赋闲在家的高熲:“虽然当初他没有和我站在同一阵线,但毕竟也是一个有威望、有能力的人,我应当再次起用他。”于是,杨广再次邀请高熲出山,并拜为太常。其实高熲第二次出仕的心态是很值得揣摩的。当初高熲刚刚当上尚书左仆射的时候,他的母亲曾告诫他:“汝富贵已极,但有一斫头耳。尔宜慎之!”这句话把初登高位的高熲吓得不轻,一度使他处在极度的恐慌中,开皇末他触怒独孤皇后和隋文帝杨坚,恐怕他自己都觉得难逃一死了,但最终文帝网开一面,只是把他除名为民。这又让他感到非常的庆幸。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熲第二次出仕时的心态应该是比较轻松的,毕竟自己也是在鬼门关前走过的人了,老子杨坚都奈何不得他,更何况是儿子杨广呢?也许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高熲身为人臣的责任感被激发得更加强烈,他渴望自己高贵的身份和卓越的能力能让他再在大隋宫廷中呼风唤雨,实现大隋更大的辉煌,所以针对隋炀帝杨广的一言一行,他几乎知无不言,处处都要评论一番。然而,高熲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由此成为了刀下之鬼。有三件比较重要的事把高熲一步步推上了断头台。

第一件,议乐。或许是出于享乐的目的,隋炀帝杨广下令在全天下招收周、齐两朝的乐官以及流传在民间的周乐、齐乐。杨广此举倒也未必是全错,这毕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承认,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但是高熲对此坚决反对,他对隋炀帝说:

此乐久废。今或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

高熲认为周齐两代乐都是废除很久的东西,现在如果把它们重新搬到台面上,会有一些无识之徒舍本逐末,专门去学习周乐齐乐,而把隋朝原有的忘记。这叫什么?统一文化战线嘛!但是我们要注意高熲的用词,他形容“弃本逐末”者都是“无识之徒”,试想隋炀帝就是一个非常仰慕不同地域文化的人,现在听到高熲甩出这样的言辞,他自然会联想到高爱卿说的“无识之徒”指的不就是我吗?我们不好猜测高熲究竟有没有这个意思,但是隋炀帝听了这些话心里是肯定高兴不起来的。《隋书·高熲传》记载:“帝不悦。”

第二件,议长城。隋炀帝下诏修长城,苏威先谏,炀帝不听。高熲对此日夜悬心,非常忧虑,他私底下跟太常丞李懿说:“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周天元”指的就是北周宣帝宇文赟,我们前面介绍过,周宣帝宇文赟是个昏出了名的昏君。高熲此语说得毫无矫饰,举宣帝误国之例,实际上就是在拿炀帝和宣帝作类比。再推一步讲,高熲是将炀帝的所作所为形容成了亡国之举,这在史家看来,是大义凛然之词,而在皇帝看来,又与造反何异!

第三件,议突厥。我们前面提到过,******继沙钵略可汗之后又先后经历了叶护可汗和都蓝可汗两代,后来隋朝政府扶持启民可汗重领******。隋炀帝继位后,经常巡幸突厥,每一次都规模宏大,场面壮观,《隋书·突厥传》载:

大业三年四月,炀帝幸榆林,启民及义成公主来朝行宫,前后献马三千匹。帝大悦,赐物万二千段。

《资治通鉴》也记载:

帝欲夸示突厥,令宇文恺为大帐,其下可坐数千人;甲寅,帝于城东御大帐,备仪卫,宴启民及其部落,作散乐。诸胡骇悦,争献牛羊驼马数千万头。帝赐启民帛二千万段,其下各有差。又赐启民路车乘马,鼓吹幡旗,赞拜不名,位在诸侯王上。

突厥的态度满足了隋炀帝骄傲、自大、爱慕虚荣的个性,所以炀帝经常和突厥方面来往,隋朝国内的诸多事宜,全都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毫不遮掩,双方亲密无间,恰如一国。这件事又引起了高熲的不满,且不论炀帝浩浩荡荡巡幸一趟西域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单论启民可汗对隋朝的了解就足以把他吓出一身汗。高熲私底下对太府卿何稠说:

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此为后患。

高熲的担心并非多余,继启民可汗之后的始毕可汗就跟隋朝撕破了脸,甚至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此为后话。高熲又找到观德王杨雄说:“近来朝廷殊无纲纪。”礼部尚书宇文弼则对高熲说:“天元之侈,以今方之,不亦甚乎?”此语再一次把隋炀帝和周宣帝牵扯到了一起。不久之后,高熲、宇文弼私底下议论的言辞被人报告给了隋炀帝,炀帝大怒,立刻下诏,处死高熲和宇文弼,罪名是——诽谤朝政。

笔者想,高熲走上断头台前,心中一定是百感交集。痛苦、心酸、失望……恐怕都会在他心理占据着一席之地吧。他抱着一颗轻松而又满怀热情的心来到隋朝宫廷,本以为可以像面对隋文帝杨坚那样面对现在的隋炀帝。他知道杨广做晋王时的所作所为,他没有批评那些行为,只是觉得文帝杨坚贸然废长立幼不太好而已。所以当他初见隋炀帝时,一定满怀着对未来的信心和憧憬,或许他曾经非常相信杨广一定会是个励精图治的明君,但当他发现迎接他的只有一把冰冷的屠刀时,他该是何等的失望!他印象中那个百姓和乐、人人自足的天下,只能随着时间的潮水搁浅在断头台上。我能体味到一个老臣的心境,那就像一个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误入歧途时的无助,我同情高熲,也为隋朝世风大变感到可惜。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其次再来看贺若弼的命运。贺若弼和韩擒虎都是隋朝名将,两人能征善战,但不同的是,贺若弼为人十分骄狂自大,胜负欲非常强,见不得其他人比他好。这对于一个步入社会的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平陈之时,陈后主被擒,吓得胁肩累足、结舌杜口,趴在地上直磕头。陈后主好歹也是一国之君,对韩擒虎和贺若弼行这样的跪拜之礼的确有些丢面子,但是贺若弼轻蔑地说:“小国之君,当大国卿,拜,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贺若弼把这当作是理所应当的事,就算大家心里都是这样想的,但在公众场合说出来毕竟不好,而贺若弼全然不管这些,以一个战胜国主将的身份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势,足见其身上骄傲自大的性格。贺若弼在建康城外活捉萧摩诃,又击败任忠,陈朝两员最得力的战将都败在了他手里,但陈后主毕竟是韩擒虎活捉的,所以贺若弼对此仍然耿耿于怀,心中时常觉得不公平,于是经常跟韩擒虎争功,甚至到了拔剑相向的地步。隋文帝杨坚为了化解两人的矛盾,赶紧安抚贺若弼:

上驿召之,及见,迎劳曰:“克定三吴,公之功也。”命登御坐,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真食襄邑三千户,加以宝剑、宝带、金瓮、金盘各一,并稚尾扇、曲盖、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拜右领军大将军,寻转右武侯大将军。

弼时贵盛,位望隆重,其兄隆为武都郡公,弟东为万荣郡公,并刺史、列将。弼家珍玩不可胜记,婢妾曳绮罗者数百,时人荣之。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

贺若弼一边粉饰着自己的生活,一边觊觎着更高的官位。杨坚好不容易化解了他和韩擒虎的矛盾,谁曾想他和高熲、杨素的矛盾又被激发出来。高熲是尚书左仆射,杨素是尚书右仆射,皆为宰相一级的高官,但是贺若弼仍然只是将军,所以常常说一些诋毁二人的话,隋文帝杨坚终于忍无可忍,将贺若弼免官,后来要与突厥比箭,才又重新将他起用。贺若弼赶紧表忠心:“臣若赤诚奉国者,当一发破的。如其不然,发不中也。”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一发而中,保住了隋朝的尊严。但是贺若弼的性格没有因为一连串的免官波折而有所改变。杨广曾经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个人都是世之良将,他们之间相比,优劣如何?”贺若弼回答说:“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贺若弼认为这三个人都能征惯战,但是杨素缺少谋略,韩擒虎不能带兵,史万岁则缺少大将之风。杨广又问:“那么谁能算作大将呢?”贺若弼后撤一步,拜了一拜,说:“您所选择的人就是大将。”这个动作和回答很耐人寻味,什么叫“您所选择的人就是大将”?很明显,杨广问自己对杨素、韩擒虎、史万岁的看法,意思不就是把自己置于这三人之上,才让我去评价他们吗?贺若弼这样想着,心里乐开了花,然而这些言辞和他之前的种种表现却都被杨广记在了心里。

杨广继位后,北巡突厥,同样是因为炀帝巡行时所做的奢侈之事,贺若弼与高熲私下里议论纷纷,结果被人告发。不久,贺若弼便被炀帝下诏处死,时年六十四岁。从盛极一时到获罪被杀,短短数年而已。

高熲和贺若弼的死,仅仅是因为他们对隋炀帝杨广的奢侈颇有微词吗?很显然不会这么简单。笔者更愿意用一种近乎阴谋论的观点来解析高、贺二人的死。杨广处死高熲和贺若弼,是蓄谋已久而非一时之怒。在杨广看来,高熲本来就不是自己这一派的人,若不是杨素帮忙,自己的夺宗计划很可能因为高熲的几席话语而泡汤。虽然有独孤皇后为自己撑腰,但难保隋文帝杨坚会更愿意相信老臣之言。隋炀帝爱慕虚荣,好大喜功,这与高熲重视节俭、崇尚朴素格格不入,故必欲除之而后快,重新拜高熲为太常,让高熲失去了防备之心,就是除掉他的第一步。贺若弼也是如此。隋炀帝重视皇权的至高无上,特别喜欢耀武扬威、展示国力,贺若弼骄傲自大的性格自然会与炀帝产生冲突。在文帝一朝,贺若弼就已经因为自己性格上的弱点而被免官,更何况现在已经是处处危机四伏的炀帝朝。贺若弼的一言一行,都被杨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谓诽谤朝政,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与高熲和贺若弼相比,杨素的结局要很多,至少他得到了善终,没有倒在屠刀下。但是,杨素去世的时候,也没有带着安详与欣慰,而是充满了无奈与痛苦。在弥留之际的心态上,杨素与高熲、贺若弼大概是很相像的。杨素去世得比较早,大业二年(公元605年),杨素因功被拜司徒,封为楚公,食邑二千五百户,旋即就因病卒于任上,享年六十二岁。杨素有一个好朋友是隋朝大儒薛道衡,去世之前,杨素曾给友人寄送过不少自己创作的五言诗,笔者于下文摘录一首《赠薛播州》,以飨读者:

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

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

含毫心未传,闻音路犹夐。

惟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

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

《隋书·杨素传》评此诗“词气宏拔,风韵秀上。”薛道衡也不禁感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杨素在此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飒飒秋风在诗人旧时曾游玩过的林间呼啸而过,落叶簌簌作响的声音总能刺激诗人的泪腺,洒下一串串思念。大雁南飞,飞向蒙着面纱的海尽头,白鹤悲鸣,秋日的山泽显得分外明净。明月照孤城,诗人独自徘徊,凝视着投射在青石板上的影子,想起了友人,内心怅然若失。在思念友人的同时,杨素更思念文帝统治下的大隋王朝,思念那个已经故去的、节俭的文帝杨坚。杨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强烈的“故国之思”?很显然,他在去世之前,一定还遭遇到了其他的事,从而让这样一位开国元勋会有如此叹惋之情。

这些事情,皆隋炀帝杨广所为。

《隋书·杨素传》记载:“素虽有建立之策,及平杨谅功,然特为帝所猜忌,外示殊礼,内情甚薄。”“内情”能“薄”到什么程度呢?杨素晚年病重的时候,杨广每天派御医去探视,用药调理。能得到如此关怀,杨素应该很满足了吧?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杨广派御医前往探视,实为笑里藏刀之举。有一次御医给杨素用完药,正准备离开。病榻上的杨素突然拉住他:“我已是大限将至之人,陛下日日派你来为我调病,我虽心存感激,却不知陛下为何如此。”御医看着迟暮之年的杨素,泪花在眼里打起了转,他悄悄趴在杨素的耳边讲:“您是我大隋开国功臣,但陛下令我每日探视您,实际上是要我帮他看您什么时候才会去世。陛下这是在监视您呐!”说完,御医长叹了一口气,转身出门去了,临跨出门的那一刻,又独自感叹了一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杨大人风度翩翩,神貌俊朗,有一身的本事,现如今却被陛下这样猜忌,怕是情况不妙啊!”随后就是一片死寂,空剩下一个垂垂老矣的杨素,独自愣在床上发呆。

那一天,杨素的弟弟杨约来看望哥哥,看到杨素闭目躺在榻上,榻旁是一碗冰冷的药。杨约摇了摇哥哥,问他:“这药都凉了,为什么不吃呢?我再叫下人们去煎一服……”杨约正要起身,杨素一把把他拉住,颤颤巍巍地讲道:“药不用吃了,我哪里还需要活得更久?”随后又是一片死寂,兄弟二人相顾无言,只有屋里的烛火在幽幽地跳动。

不几日,杨素病逝。

与其说杨素是病逝的,倒不如说是被炀帝逼死的!

这几个人的死,都与隋炀帝杨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禁要问,杨广为什么要处死他们?仅仅是因为高熲议论纷纷、贺若弼目空一切吗?这些人的死,能反映出杨广执政的什么特点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一下这几个人有什么特点。第一,从时间上看,高熲、杨素、贺若弼三人都是文帝朝的重臣,他们的主要政治生涯都在文帝朝度过,主要的政治功绩也都在文帝朝实现;其次,这三人都是隋朝开国功臣,平陈时高熲是总指挥,杨素是西路军的主将,贺若弼是东路军的先锋,为隋朝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所以这些人和杨坚的关系都比较近,也都是杨坚最信任的一批人;第三,这三个人都是威望甚高的人物。《隋书·高熲传》记载高熲去世后,“天下莫不伤惜,至今称冤不已。”高熲和杨素,一个是尚书左仆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贺若弼也做到右武侯大将军,都手握重权。这样一来,杨广处死他们的原因也就逐渐明朗了。杨广是个对权力有着无限渴求的人,他不会允许朝堂上有人能够有呼风唤雨之能,甚至不会允许有人占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更何况高熲、贺若弼并非他的亲信,高熲还曾反对过废长立幼。恐怕杨广也只是念在杨素有助其夺宗之功,才没有痛下杀手,但心理上的折磨怕是比肉体上的摧残更要令人痛苦吧。这几位功臣的死,正体现出杨广在执政期间与大臣之间的分歧,可见杨广登基后,力求排除异己,排除一切文帝朝遗留下的影响,从而建立起一个由自己完全统治的大隋帝国。在杨广眼里,他或许从未对高熲这些人对隋朝的贡献抱有哪怕一丝的感激,虽是一朝,却恍如两代,所以笔者才把高熲他们称为“前代遗臣”。杨广身上追名逐利、嗜权如命的特点也显露无遗。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几位功臣的离去,让大隋失去了左膀右臂,虽然纵观当时的朝堂,还有宇文述、苏威、裴矩这些人可用,但杨广的所作所为毕竟起到了杀鸡儆猴的反面作用,从此人人敢怒不敢言,言者皆有罪,加剧了隋炀帝的强权统治,为隋朝后来面对农民战争时倾覆得如此之快埋下了祸根。

同类推荐
  • 强汉之末民所思

    强汉之末民所思

    关于三国的一些小段子,故事主线是对的,某些细节么?由作者YY。当然,你也可以YY历史么?本来就是一群人在YY那么你准备好了么,进入一个从初读者到研究家的一本小说。轻松幽默了解三国。
  • 流落三国的星际母舰

    流落三国的星际母舰

    公元183年,黄巾起义前夜,一个往来于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伊拉克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的敦煌集团董事长,原陆军步战团退役团长刘域,在最后一次前往西亚的路上,被一颗袭击巴塔的导弹不幸误伤,一缕幽魂就此飘向苍穹。恰在这时,一艘来自公元3995年的星际母舰,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将他挽救下来,并一路带到了天下大乱、饿殍满地的三国时代。于是,一段奇妙的三国岁月就此拉开。温馨提示:本书试图展示一个全景化三国,如果仅仅只想看单纯的骑马砍杀和武将对攻,请慎入。参照上条,所以本书设定后半段还有大惊喜。本书尊重历史主线,但因剧情需要个别人物和事件将有错位。小说不是历史教材,还请较真的书友理解。
  • 重生三国时代

    重生三国时代

    东汉末年,风云际会,雇佣兵李华魂回千年。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李琦,一个没有金手指的穿越男,重生在一个猎户家庭,黄巾之乱,远走他乡,为保性命,李琦走上与群雄争霸天下之路。
  • 征伐血途

    征伐血途

    。穿越了?公子哥?一片金粉繁华,却有盛世危机。狼烟起,烽火燃。一杆旌斾风起处,十万战甲卷狂澜,他征战沙场。强弓怒张,霹雳弦惊,他用带着血腥味的手指描绘出一幅血染江山的画。阴谋阳谋,奇术诡计,他智斗朝堂。青纱纸上,写不出的野望,他一步一步走向权力之王。浮世繁华,醉梦红尘,他品尝儿女情长,胭脂香。来日江山在手,他静看红袖添香。
  • 三国之武牧天下

    三国之武牧天下

    杀人有罪,屠雄无错。在这乱世中,管他什么枭雄、英雄、奸雄,凡是挡我路者,统统杀尽。我是李信,这是我的三国!我是李信,誓要独霸天下!我是李信,谁能赐我一死!
热门推荐
  • 超级翻牌系统

    超级翻牌系统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青年,陈玉也就是为了上大学混日子,等着以后毕业找个养家糊口的工作,不过无意中绑定了一个翻牌系统之后,陈玉人生彻底偏离了正常的轨迹,在翻牌的路上越走越远了。【宿主,请翻牌!】...【任务身份:校花一个月男友!】...【任务内容:期间获取校花初吻以及老妈的认可!】...【任务奖励:校花一枚!】...我就想知道,这翻出来的什么任务???
  • 落叶残花

    落叶残花

    世间怎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最终只是因为缘分,初次相逢已注定一生的纠葛。“因为我想你睁眼看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我们相遇的桃林。”一直用心呵护的那个人不知可曾对自己动过情。用自己温热的鲜血染红了那片残花,最终留下的只是那冰剑穿心。“墨谋不曾为谁流过一滴泪。”那个人的每一点付出都刻骨铭记在心。可为何天作弄人,他偏偏就是那个必须得除掉的人。最终给他留下的那无法愈合伤口。他们死里逃生最终看见蓝天挂上了耀眼的太阳时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们不得不拿剑相向。不怕与你反目成仇只怕山水不再相逢。
  • 前尘酒坊

    前尘酒坊

    前尘过往,酿酒为殇。一盏酒水价值万两,千百年不变的容颜,十指跃动下许酒以香。以他人灵魂为食的遗族男子在世间穿梭过往,当他结起黄粱,就穿梭于梦境之间,以泪为引,用时光酿一樽清酒,爱恨前尘,皆为过往。而他与他寻觅却敌对的女子一次一次于幻境中相遇,缘起缘落,缘果两生。一樽前尘酒,能否让每个人忘却旧日的牵挂,不再悲伤?
  • 九灵界尊

    九灵界尊

    一拳山河镇,一指道念崩,一怒风云变,一念天地存。莫凡自蛮荒走来,一步一步登临天地至强,成就不朽尊灵。天若弃我,天亦可欺,世若遗我,世当妄存。
  • 带英魂之刃闯异界

    带英魂之刃闯异界

    李辉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英魂之刃,他一直幻想和自己喜欢的英雄并肩战斗,终于,这一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带着英魂之刃的全英雄们,勇闯异界,他们将面临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危险。
  • 易烊千玺之最美的星辰

    易烊千玺之最美的星辰

    她从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到现在的互不相识,那么她最后能得到幸福吗
  • 长生神话

    长生神话

    林晨意外穿越古代,没有神话便创造神话,没有长生便创造长生,没有神仙那我便是神仙……收宋徽宗和八十万禁军为弟子横扫全球,征服无尽位面,星球宇宙洪荒……
  • 血族——枫之约

    血族——枫之约

    她,是力量被封印的吸血鬼。18岁时,她遇到了那个黑发红眸少年,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封印,也就此解开。他,是魔王撒旦,待人永远一张冰山脸,但在那个蓝眸女孩面前,却第一次乱了情绪。“隐儿,1001朵红玫瑰,代表我爱你一生不变。你身后的双生树,代表我们会永远在一起。”不等女孩反应过来,男人便把玫瑰塞到她手里,随后单膝跪下,右手多了一枚钻戒,“这枚钻戒,是我给你的承诺,隐儿,你愿意嫁给我吗?”男人的眼底,是满满的深情与宠溺,他静静地等着。“我愿意!”女孩伸出了手。男人一把抓过女孩的手,将钻戒牢牢套在她的无名指上:“答应了,就不许反悔哦!”
  • 神棍成神

    神棍成神

    百岁老人中奖植入高科技芯片,结果受不住二货机械智能生命“搬家”,挂了。穿越魔法世界变18岁少年确实可喜可贺,但平民魔法废柴这个身份是不是太凄惨了点?等等,有魔法的世界居然没有神?好吧,这个设定太渣,让我来完善它吧。嗯,卖点神药,创点神术,建点神殿……咦?平民携老扶幼哭着跪着要为奴为婢?不太习惯啊,要不留下您闺女就好?咦?贵族拿着大把票子争着抢着要当小弟?这怎么好意思呢,要不竞拍一下价高者得怎样?咦?魔法师摩拳擦掌要干掉我?不要啊,等我回去好好发展点信徒,收集点信仰之力,组建点班底啊……总之,这是一个自认为有文化、有阅历、有爱心的真老头伪正太,没志气的在魔法世界当神棍混吃等死,一不小心混成了“神”的故事。
  • 少女楚一

    少女楚一

    记录我们年少时那些迷惘而清澈的眼神。那些年少时想爱,想吃想玩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