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6800000017

第17章 南巡北游

(当一个人对某种文化的感情由崇拜变成狂热时,他可能会做出许多我们想都想不到的事情。隋炀帝巡游南方,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对江南文化独特的感情。他的船队,他的巡游规模,空前绝后。而当他把目光投向北方的草原时,则又完全出于一种虚荣心和炫耀国力的需要,再次加剧了隋朝所面临的经济与社会压力。放纵自己的欲望,总归是不好的,要看时机,看动机,看环境,看情况。)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8月,通济渠和邗沟成功开通并投入使用。隋炀帝杨广立即下令,沿通济渠和邗沟南下,巡游江南。

隋炀帝杨广坐的是什么样的龙舟?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此龙舟:

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

这龙舟高四十五尺,按照《隋书·律历志》的说法,隋朝一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0厘米,四十五尺高的大船足有13.5米高,这是什么概念?现在市区内跑的公交车不过2.5米到3米之间,这艘船足有四辆公交车摞到一起那么高。长二百丈,大约有五百三十多米。要知道现在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长度不过300多米,而隋炀帝的龙舟几乎等于一辆半航空母舰的长度。这样的尺寸是相当惊人的,不要说放在当时,就算放在今天,也可以算得上是豪华巨轮。并且,龙舟上还有各种各样装饰华丽的宫殿,供炀帝游玩享乐。沿途州县,方圆五百里以内都要贡献山珍海味、水路奇珍,皇后妃嫔们不想吃了,索性扔掉,就地掩埋,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隋炀帝的龙舟如此豪华,他的妻子萧皇后自然也不甘示弱,皇后乘的船叫翔螭舟,尺寸比隋炀帝的龙舟略微小一点,但是船上的设施及装饰风格与龙舟无二。另外,《资治通鉴》还记载:

又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陵波、五楼、道场、玄坛、板舾、黄篾等数千艘,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乘之,及载内外百司供奉之物,共享挽船士八万余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余人,谓之殿脚,皆以锦彩为袍。又有平乘、青龙、艨艟、艚舾、八棹、艇舸等数千艘,并十二卫兵乘之,并载兵器帐幕,兵士自引,不给夫。

这一段记载比较长,传递出的信息也比较多。其中有三个信息最为突出也最为重要。第一,等级。炀帝巡游江南的团队,其乘坐的船只有明显的等级划分。杨广独自乘坐装饰华美的龙舟,萧皇后乘坐的船的比他的稍微小一点,文武百官按照品级不同、地位不同,乘坐的船又比皇后的小一些。从“漾彩”到“黄篾”再到“艇舸”指的就是不同等级的船,船夫人数也不同,到士兵乘坐的这一级船,就没有船夫了。第二,复杂。构成出行队伍的人员非常庞杂。除了皇后、妃嫔、文武百官、护卫士兵,还有和尚、尼姑、道士以及外国商旅。第三,华丽。除了舟船的装饰华丽,甚至连划船的民夫也要穿得华丽。前面说炀帝出巡的船都有明显的等级区分,负责划“漾彩”以上的有九千人,称“殿脚”,都要穿光鲜的锦彩之服。远远望去,隋炀帝出行的船队非常壮观,《资治通鉴》记载:“舳舻相接二百馀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野。”单看“二百余里”可能感觉不直观,二百余里就是一百多公里,大概相当于从我的家乡淄博到济南的距离,可以想见炀帝船队规模之空前盛大。在如此庞大的船队的簇拥之下,隋炀帝一行人意气风发地向着南方进发了。

杨广究竟为什么要南巡江都?这在隋唐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后世很多小说家或点评家几乎都把隋亡的原因指向了隋炀帝的南巡。笔者也承认,隋炀帝的南巡,奢侈****、爱慕虚荣,的确给隋朝老百姓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负担,加剧了隋朝社会的矛盾,但事实上,其风光南巡的背后还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包含着隋炀帝自己的思考。究其下江南的原因,有很多种猜测,笔者下面一一列举。

第一,隋炀帝南巡是为了观赏琼花。这是小说家的猜测与发挥。在《隋唐演义》、《说唐》、《隋炀帝艳史》这些民间小说中,都不约而同地将隋炀帝与琼花联系在了一起。有的说隋炀帝是为了观赏琼花所以下江南,但是琼花通人性,耻于见昏君,于是迟迟不开,炀帝大怒,拔剑就要把琼花砍掉,结果琼花突然化作白鹤,腾空而去,还有的说隋炀帝喜欢自己的妹妹杨琼。杨琼不堪羞辱,恼羞成怒,自尽而死。隋炀帝秘密地把妹妹运到扬州安葬,结果在下葬的地方长出了美丽的琼花。隋炀帝闻讯,因为自己从没有见过这种花,所以赶紧从大兴城跑到扬州来看,但是琼花对炀帝充满了怨恨,不等他来,就自己凋谢了。无论是哪种说法,我们都承认小说家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小说家之言可用来茶余饭后消闲娱乐,至于史实是否如此,尚未有正史史料可以证明,所以小说家的看法并不可靠。

第二,隋炀帝南巡属于“寻根”性质的故地重游。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杨广被调任扬州总管,在地方一干就是十年。正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不过杨广在扬州时可不像杜牧在淮南为官时那样放纵,杜牧“赢得青楼薄幸名”,到头来只能独自“遣怀”。杨广在扬州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对扬州是怀有感激之情的。所以杨广来到江南后,对江南当地的百姓非常好。《隋书·炀帝上》记载:“冬十月乙丑,赦江淮已南。扬州给复五年,旧总管内给复三年。”可见隋炀帝一到扬州,立刻赦免当地百姓所有罪行,并且五年之内,扬州城内不需要缴纳任何贡赋,而其辖区的免税时间则是三年,略短。我们可以想一想,隋炀帝大兴土木,为了建东都、开运河、修长城,动辄调用几百万河南、淮北、山东的民夫,老百姓承担着多么重的劳役。现在炀帝一到扬州,立刻下令免税,这对刚刚被征调去疏通了邗沟的淮南老百姓来说可真是天大的福音呐!从隋炀帝对扬州百姓的特殊关照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扬州是隋炀帝的第二故乡,炀帝此行,带有强烈的“寻根”意味。

第三,隋炀帝南巡是出于自己对南方文化的热爱,同时也出于对南方进一步实施控制的考虑。笔者在前文提到,隋炀帝建东都洛阳,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修长城,改善了北部地区的边防。所以此次南巡,正是为了把江南地区也纳入有效控制的范围内。隋炀帝的皇后萧氏,是后梁的公主,出身兰陵萧氏,也是名门望族之一。后梁又称西梁,我们前文提到过,西魏灭掉南梁后,杀死梁元帝萧绎,又扶持萧詧建立了后梁。萧皇后的父亲孝明帝萧岿就是萧詧的儿子。后梁是一个小国,全仰仗西魏撑腰。后来杨坚为杨广挑选妃子,相中了萧氏,萧氏从此步入隋朝政府,一步步帮助杨广夺宗、登基,直至成为皇后。受萧皇后影响,隋炀帝杨广对南方文化很是着迷,他对南方温婉、柔和、细腻的节奏既羡慕又向往,这样的向往之情通过他的三个行为能够表现出来。一是语言。杨广做过南方的官,娶了南方的皇后,为了表示他对江南文化的崇敬,他特地学了一口流利的吴语。这种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二是用人。杨广的爸爸杨坚能够尽量减轻地域和民族上的差异重用李德林、虞庆则这样的人,他自己当然能更进一步。笔者于前文写到平定南方叛乱的时候,杨广就曾广交江南知识分子,对他们优待有加,现如今他当了皇帝,又起用这批江南文人,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三是宗教,杨广平定江南叛乱时就曾拜访过南方的高僧智顗大师,对他行弟子礼。智顗大师去世后,杨广遵照其遗愿,于浙江天台山修建寺院,赐名“国清寺”,并亲自题写匾额。这些行为都是杨广热爱江南文化的外在表现。在扬州巡游期间,隋炀帝杨广还特别命杨素、牛弘、何稠、宇文恺、虞世基、许善心、云定兴等人重定舆服制度。舆服制度就是指皇帝的服装、车驾的样式、色彩、图案等等礼仪方面的要求。何稠是隋朝著名工艺家,与宇文恺一样,懂建筑学、机械学,并且何稠还懂纺织学。《隋书·何稠传》形容他“性绝巧,有智思,用意精微……博览故图,多识旧物。”这份工作,何稠出的力应当最大。杨广为什么要重定舆服制度呢?他自己曾经在与何稠的对话中提到过:

今天下大定,朕承洪业,服章文物,阙略犹多。卿可讨阅图籍,营造舆服羽仪,送至江都也。

很明显,杨广让牛弘、何稠等人把这些东西送到扬州,是要炫耀一番大隋的高贵气象,向南方人展示一下隋朝的盛世华彩,这是一种安定人心的举措,意在告诉淮南的人民,如今天下非常太平,老百姓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隋炀帝用自己对江南文化的崇拜安抚了江南人,用车马华服和强大国力震慑了江南人,既安抚又震慑,既满足了自己文化朝圣的需要,也满足了隋朝对南方地区加以控制的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从隋炀帝第二次南巡的一些表现来看,也可以佐证上述第三点。隋炀帝二下江南是在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的三月。据《隋书·炀帝下》记载,到六月,隋炀帝“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这实际上是把扬州当成了隋朝的陪都,甚至可以讲是继大兴、洛阳之后的第三个首都。我们前面提到隋朝大将来护儿,他就是扬州人。隋炀帝南巡时特地把他带在身边,《隋书·来护儿传》记载:“大业六年,从驾江都,赐物千段,令上先人塚,宴父老,州里荣之。”意思是让来护儿带着皇帝所赐的御酒与礼品回乡拜谒祖坟、宴请父老,意在营造“来护儿衣锦还乡”的效果,同时也借来护儿之口向江南百姓描述大隋王朝的空前盛世,让他们感受一下皇恩浩荡。

隋文帝杨坚解决外域问题的顺序是先北后南,而隋炀帝杨广则正好相反,先南后北。巡幸江都后,隋炀帝开始把目光投向漠北草原。此时******的启民可汗是继沙钵略可汗之后由隋朝扶持的一位突厥新王。我们简单叙述一下继沙钵略可汗之后突厥的小史。都蓝可汗阿史那雍虞闾和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都是沙钵略可汗的儿子,启民可汗是都蓝可汗的弟弟。沙钵略可汗去世后首先继位的是他的弟弟叶护可汗,由于他继位不久就在一次西征中中箭身亡,在位时间非常短,所以我们暂且忽略掉他。叶护可汗去世后,都蓝可汗继位。按照突厥人的习俗,都蓝可汗要续娶沙钵略可汗的妻子,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北周宗室千金公主。沙钵略可汗依附隋朝后,杨坚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为了方便,笔者于后文皆称她为大义公主。当年正是因为故国之思,大义公主才不断劝说沙钵略可汗进攻隋朝,现如今她依附于隋朝之后,安逸的生活又让这位闺中佳人渐生“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之感。她经常在隋文帝杨坚送给她的屏风上写写画画,寄托哀思。这让杨坚很是不满,决意除掉大义公主。正巧,阿史那染干遣使来到大兴,请求通婚。杨坚借机提条件:“大义公主不死,通婚之事免谈!”染干回去后向都蓝可汗进谗言,成功借都蓝之手除掉了大义公主。满足了隋文帝的条件,染干成功与隋通婚,娶隋安义公主,隋文帝对他礼遇有加,这引起了都蓝可汗的嫉妒。如此一来,杨坚成功将都蓝可汗和染干离间。

于是,都蓝可汗联合西突厥的达头可汗进攻染干,染干兵弱势微,一败再败,渐渐有了归附隋朝的打算,但又担心自己是败军之将,杨坚会瞧不起自己,于是一直没有什么动作。这一头在犹豫,另一头杨坚听闻染干已有归附之意,马上派长孙晟展开外交工作。长孙晟派士兵点燃烽火,让染干以为达头大兵将至,惊惧不已,遂趁机带染干入朝,隋文帝杨坚封染干为意粒珍豆启人可汗(简称启民可汗)。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都蓝可汗被部下刺杀,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与隋开战,被长孙晟和史万岁击败。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长孙晟再次上表,借赤气袭来,洒血之兆之名,请求联合启民可汗,挥师北伐。仁寿二年(公元602年),长孙晟与大将军梁默击败敌将阿勿思力俟斤,转战六十余里,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同时,长孙晟让启民可汗派使者前往达头可汗各部包括北方的铁勒处游说,战事持续到仁寿三年(公元603年),铁勒、思结、伏利具、浑、斛萨、阿拔、僕骨等十余个部族全部归降,达头可汗众叛亲离,败逃吐谷浑。启民可汗在隋朝的帮助下,重领******,成为大可汗。需要注意的是,达头可汗的败退并不意味着西突厥被吞并,西突厥彼时尚有新立的阿史那达漫即泥撅处罗可汗所领。从上面这段突厥的小史中我们可以看到,隋朝对启民可汗是有恩的,既然启民可汗是由隋朝所扶持,那么隋炀帝显然就有了前来视察的必要。按照《隋书·长孙晟传》的说法,炀帝巡游塞北的目的就是“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四月,隋炀帝杨广驾发漠北,向榆林进发。笔者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那个时候的榆林和现在陕西省榆林市位置并不重合,其位置更接近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隋炀帝一行大张旗鼓,车驾绵延,他担心启民可汗怀疑这是一场军事侵略,为避免误会,隋炀帝派长孙晟与启民可汗先行接洽。长孙晟与启民可汗算是老朋友了,他先前往“称述帝意”,启民可汗必然不会怀疑。长孙晟明白隋炀帝此行的目的,所以他决定先把启民可汗的地位压低。两人相见,长孙晟望着启民可汗牙帐周围的草地,又在半空中嗅了嗅鼻子,转身对启民可汗讲:“贵国的草闻上去可真香啊!”启民可汗一愣,心想我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都没发现草香,他怎么一来就说草香?于是启民可汗也在半空嗅了嗅鼻子,说:“您说草香,但是我没闻到啊。”长孙晟哈哈大笑:“天子巡幸所到之处,诸侯都要亲自清理门户、整修道路,以此表达对天子的尊重,您这大帐外面没有道路,我还以为您是铺的香草呢!”启民可汗一听就明白了,他知道长孙晟说得这是反语,于是立刻亲自拔刀,把杂草全部砍掉,还对长孙晟说:

奴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

启民可汗的姿态一放低,他账下的各个部族的酋长也赶紧效仿,帮忙清除杂草。砍完草,启民可汗赶紧举全国之力,从榆林北边到自己的牙帐,再从自己的牙帐到蓟县(今属北京市),修建了一条长达三千里、宽百余步的御道,供隋炀帝巡行使用。我们客观来看这件事,其实做得并不光彩。长孙晟为压低突厥的姿态,突出隋朝的国威,拐弯抹角地告诉启民可汗应该除草、修御道,这对突厥的国力是一个不小的损耗。要知道突厥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而居,而修御道无疑是对当地的生态是一种破坏。

有了长孙晟的做的准备工作,隋炀帝和启民可汗终于正式见面了。不过这次会面双方显然不是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进行平等的交流。启民可汗为了博取隋炀帝的信任,派了自己的儿子和侄子先与隋炀帝见面,“五月丁巳,突厥启民可汗遣子拓特勤来朝。……丙寅,启民可汗遣其兄子毗黎伽特勤来朝。”随后,启民可汗要求“请自入塞,奉迎舆驾。”按照《资治通鉴》的讲法叫:“丁酉,启民及义成公主来朝行宫。”可见突厥人在隋炀帝面前一直把姿态压得很低,但即便如此,隋炀帝还是不放心自己的安全。有一天,隋炀帝要往河边观赏渔猎,顺便宴请百官。这属于他在西巡期间规模比较大的一次集体活动,所以下属们就开始为炀帝的安全担忧了。《隋书·周法尚传》记载,当时的内史令元寿对隋炀帝说:

汉武出塞,旌旗千里。今御营之外,请分为二十四军,日别遣一军发,相去三十里,旗帜相望,钲鼓相闻,首尾连注,千里不绝,此亦出师之盛者也。

元寿建议隋炀帝把排场搞得再大一些,军队分为二十四支,一天派出一支,相隔三十里,成长蛇阵行进,这样看上去气势非凡。但是当时的定襄太守周法尚不同意,他说:

不然,兵亘千里,动间山川,卒有不虞,四分五裂。腹心有事,首尾未知,道阻且长,难以相救,虽有故事,此乃取败之道也。

我们在很多古典小说中经常能看到长蛇阵。长蛇阵之所以能适用于阵战,正是运用了蟒蛇猎食的原理,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两头俱应,前提是首尾间隔不能太长,但现在炀帝的行进队伍绵延千里,这怎么能保证安全呢?一旦遇险,只能导致首尾不能相顾,或被冲为好几截,必败无疑。所以周法尚建议:

结为方阵,四面外拒,六宫及百官家属并住其间。若有变起,当头分抗,内引奇兵,出外奋击,车为壁垒,重设钩陈,此与据城理亦何异!若战而捷,抽骑追奔,或战不利,屯营自守。臣谓牢固万全之策也。

周法尚建议军队结成方阵,文武百官还有家属以及各种随行人员在最里层,遇到险情,外围士兵可以形成及时有效的保护圈,车马皆可用作路障,同时内部可以派奇兵向外对敌进行突袭,一旦成功,进可以以轻骑追杀,如果失败,退可以以营垒自守。一向最讲排场的隋炀帝最终采纳了周法尚较为稳妥的建议,可见他对突厥的防备心还是相当重的。

隋炀帝的所作所为让启民可汗感觉非常尴尬,有时候极度的被人不信任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挫败感,隋炀帝和启民可汗之间,属于政权间的政治博弈,能有这样的心态是情有可原的。但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对待其他人,尤其是对待朋友、亲属时,最好不要把不信任的情绪传递给对方,这对于对方的信心是一种伤害,对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打击。启民可汗看到隋炀帝布置了如此严整的防范措施,赶紧上表以示忠心:

已前圣人先帝莫缘可汗存在之日,怜臣,赐臣安义公主,种种无少短。臣种末为圣人先帝怜养,臣兄弟姤恶,相共杀臣,臣当时无处去,向上看只见天,下看只见地,实忆圣人先帝言语,投命去来。圣人先帝见臣,大怜臣,死命养活,胜于往前,遣臣作大可汗坐著也。其突厥百姓,死者以外,还聚作百姓也。至尊今还如圣人先帝,捉天下四方坐也。还养活臣及突厥百姓,实无少短。臣今憶想圣人及至尊养活事,具奏不可尽,并至尊圣心里在。臣今非是旧日边地突厥可汗,臣即是至尊臣民,至尊怜臣时,乞依大国服饰法用,一同华夏。臣今率部落,敢以上闻伏愿天慈不违所请。

以上是《隋书·突厥传》收录的表文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启民可汗的用词非常通俗、平实,而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显然让启民可汗变得更加文采飞扬了。比如“向上看只见天,下看只见地,实忆圣人先帝言语,投命去来”一句就被写成了“仰视唯天,俯视为地,奉身委命,依归先帝。”不过,如果这篇表文中真的是“向上看只见天,下看只见地”这样的用法,倒也平添了几分可爱。启民可汗先叙述先帝(隋文帝)对突厥的恩德,然后为了表示自己对隋朝的感激及忠诚,甚至愿意率突厥臣民改变服装,穿与华夏民族一样的衣服。这拳拳忠诚之心,日月可鉴,天地可昭。但是突厥当时要实现全民易服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可以看出,启民可汗真的是被炀帝的阵仗给吓怕了,所以才上了这么一道欠考虑的表文,不过隋炀帝看到这篇表文,心里还是乐开了花,他说:“碛北未静,犹须征战,但使好心孝顺,何必改变衣服也?”蒙古高原地区尚有战事,还需要你们努力征战,心意传达到了就好,何必改换服装呢?隋炀帝这话讲得头头是道,但心中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为了进一步向突厥展示国威,隋炀帝特别命令宇文恺造了一座大帐,这座大帐不同于启民可汗的牙帐,《隋书·宇文恺传》形容此帐“其下坐数千人。”要明晰此大帐的规模,我们可以再做一个类比。一般高校的篮球馆或体育馆都可容纳几千人落座,宇文恺建造的大帐虽未有明确落座人数,但可以想见,其尺寸应该现在一座中型体育馆差不多大。这样庞大的建筑物,住了一辈子蒙古包的启民可汗怕是见都没见过吧。隋炀帝就在这座大帐中宴请启民可汗及其下属部族,几千人同时开怀畅饮,场内觥筹交错、歌舞升平,场面非常壮观。启民可汗亲自捧着酒杯,跪在阶下,为隋炀帝祝寿。《资治通鉴》记载:

诸胡骇悦,争献牛羊驼马数千万头。帝赐启民帛二千万段,其下各有差。又赐启民路车乘马,鼓吹幡旗,赞拜不名,位在诸侯王上。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除了大帐之外,宇文恺还主持修建了两座用以炫耀国威的建筑物。第一座叫观风行殿。这是一座可移动的宫殿,形制不小,但极其轻便,可谓是一件鬼斧神工的杰作。《隋书·宇文恺传》形容此殿:“上容侍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戎狄见之,莫不惊骇。”这样一座世所罕见的观风行殿,让突厥各部心服口服。第二座叫行城,这是一座以木搭成的巨城,方圆二千步,外围用布幔围住,饰以丹青,城上敌楼、哨塔等设施一应俱全,与真城无异。突厥人在马背上长大,从没见过这些东西,此番一见,以为隋朝真有天神相助。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突厥人每次远远望见隋炀帝的御营,间隔十几里的距离便不敢乘马,纷纷屈膝稽首。隋炀帝非常高兴,巡行突厥,一趟下来,所有人都围着他的需要在转,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对突厥各部大加赏赐。事后,他赋诗一首,来表达自己超越前代帝王的自豪之情: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

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

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

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当年汉武帝北击匈奴,虽然把匈奴打回了草原,但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到头来只能“空上单于台”,可见隋炀帝觉得只有军事斗争的胜利是不够的,他更羡慕汉元帝时王昭君北上匈奴和亲,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顿颡至”的画面,“颡”是额头,“顿颡”即叩首。现如今自己开疆拓土,威服四方,突厥启民可汗也跪倒在自己面前,无论是在军事方面,还是在人心方面,似乎有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驱使着他一直挺起身板,保持着胜利者骄傲的姿态。

游江南,巡漠北,隋朝政府对地方上的控制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君主****的中央集权制度正一步步走向巅峰,但是在这两次大规模的巡游中,隋炀帝极尽奢华、铺张浪费,所吃所穿所用所住,力求体现出皇家气派,这些行为给隋朝的经济和社会又多加了一层压力,隋末农民战争隐患的种子,被埋得更深了。

同类推荐
  • 大宋赘婿

    大宋赘婿

    一个大内超级高手,却没想到在退役的时候,上错了列车。来到了一个和记忆历史中不太一样的大宋。既来之则安之……原本以为能够一直以赘婿的身份享受悠闲肆意的生活。可是,家里的娇妻却实在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奸臣有,列强也有,书呆子有,美女一样有。在这片既肥沃又贫瘠的土地上一介被世人看低一眼的赘婿传奇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发芽了……
  • 谋士养成计划

    谋士养成计划

    一个身在汉末的世族少年意外的拥有了属于后世的记忆,还莫名其妙的得到了一个古怪系统,于是,少年的成长之路即将开启。在这风起云涌的乱世,英雄辈出,豪杰并起。想那江东美周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卧龙诸葛孔明,隆中笑言天下三分,魏武曹孟德,东临碣石有遗篇......生在这个波涛澎湃的时代里,不仅要做历史的见证者,更要做历史的参与者,一睹这些乱世豪杰的绝代风采。
  • 大宋天朝

    大宋天朝

    二十二世纪三十年代大龄单身屌丝封越莫名奇妙穿越到靖康之耻前一年,面对着还处于愚昧的大宋,他的恶趣味上来了。枪械?不不不,这是制式火属性黄品仙武。手雷,大炮?不不不,这时制式金火属性黄品消耗型仙武动力外骨骼?不不不,这是制式玄品仙甲。电磁炮(地级仙武)?空间折叠装置(传送阵)?空间存储装置(须臾戒)?拜托,科技,哦不?仙道不是一天建造而成的。若干年后,封越回过头,看到的是人类最真实的一面。(别问我金手指是什么?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真理,好吧!我承认还有个智脑。)
  • 皇宫情殇

    皇宫情殇

    《皇宫情殇》是国内第一部突出皇家情感悲剧的图书、“妒火”燃烧的皇宫、剥夺他人情感的皇家“试婚”、皇帝和女人们的裸泳馆、中国古代最早的红灯区、皇帝的难言之隐和断袖之癖、丑恶的性贿赂和性奏疏、“采阴补阳”的火骗术、让你更深层次地认识封建社会。
  • 秦汉史考订文集

    秦汉史考订文集

    本书共收录论文17篇。包括《颛顼历表新编》、《两汉时期数学发展概略》、《两汉市卖风俗琐议》、《后汉洛阳东观考》等。
热门推荐
  • 维基大战前传1: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

    维基大战前传1: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

    本书是朱利安·阿桑奇唯一的作品,甚至可称为“半部自传”,也是一部见证互联网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作品。在书中,阿桑奇自述了当年以 “阿桑奇”为网名,与地球上第一批天才黑客们在一起,先后成功占领了美国宇航局、美国国防部、加拿大北电网络等诸多领域的世界之巅,甚至发起“国际颠覆运动”,令地球为之晃动的传奇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不得不四处流亡,去躲避哪怕是一个小小警探的追踪。阿桑奇今天的逃亡与面对法庭时的大无畏可以说再现了书中“战斗史”,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他为何要以一己之力去挑战美国的原因,更可以深入思考为什么天才的人和天才的政府不能和谐相处?自从“维基解密”网站红遍全球后,世界上各大媒体都对他的传奇经历进行了报道,而这些报道的所有细节均来自于本书。在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关于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们更多的精彩人生。
  • 影后归来:傅少追妻成疾

    影后归来:傅少追妻成疾

    第一次相见,顾浅夏和便被他妖孽般的面孔吸引了。大胆上前强吻了他,便逃之夭夭了,留下傅凉城轻笑!第二次,狼狈不堪的出现在他面前,撞着胆子,走着猫步上前。“老公,你怎么才来?”浅笑低语,像个十足的小妖精,傅凉城挑眉!第三次,她是被算计,打包到他跟前的礼物。当看到这妖孽,她慌乱地想要逃走,却被傅凉城霸道的抵在墙壁上。唇角轻勾一抹邪笑,含着她的耳垂低语:撩完我,吃干我,你不打算负责吗?夫人?最后两个字,格外的暧昧。顾浅夏欲哭无泪,谁告诉她,她什么时候成了他的老婆?你注定是我这一生的劫难,然而,我不后悔起初认识你,接着喜欢你,最后爱上你!放心跳坑,绝对是宠文哈
  • 末世血色:王者之路

    末世血色:王者之路

    一场入夜的暴雨,一场末世的洗礼。作为末世前的异能者,她在这个世界里,在这个死亡的空间里,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一路前行,希望又在何方?人之初,是善,又亦是恶?在这场死亡的洗礼中,她,墨寒月,又能走到哪一步?微博:墨色渐染青岚处,qq2040834660,可勾搭哈哈哈哈哈
  • 奥特曼的觉醒

    奥特曼的觉醒

    奇迹之光system残酷的真实下,我们失去过希望,经历过绝望,但是我们永不言败!以彼世的奇迹为名追寻那代表最后希望的奇迹之火,以无数不同的次元宇宙为战场追求世界的真实。这里有灭世的魔神,更有摧毁破灭的光辉。通过不断的死斗,进化属于自己的力量!以名为信念的奇迹,解救不同世界的人或事物,就算没有梦想,也要活下去。在这混沌黑暗侵袭的宇宙,古老英雄们的正义之光正在被追寻点燃!
  • 武斗天途

    武斗天途

    远古洪荒,没落于时间的河流!万年巨变,亦或是远古倾覆的重现?炎元之力,加载魔源之威。亦正,亦魔。踏征途,寻真知,聚知己。只看一人斗天途!
  • 星暴传奇

    星暴传奇

    即使在未来科技发达的世界中,也还存有很多未知的事物,一个神秘男人曾经到达了一个未知的神秘区域,这个区域财产富饶,黄金遍地,宝石成河,但是去过这个地方的人都没回来过.直到有一天.......
  • 七罚

    七罚

    人有七罪,当受七罚.每受一种惩罚,就拥有一种能力,究竟是神秘的法门,还是邪恶的诅咒!
  • 尊贵庶女

    尊贵庶女

    蓝霏琳,定远侯府庶女,空有一副好面容,胸无点墨,依附着嫡母和嫡姐生活。心里爱慕着三皇子,因此遭到了嫡妹的不满。最后却因嫡妹的谎言,跳下池塘,溺水身亡。再睁眼,不堪的高门庶女却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灵魂。蓝菲琳蓝氏集团的总裁,生性谨慎,手段狠辣,操控着蓝氏集团上下的命脉。不管对于谁都绝对不会有一丝的恻隐之心,唯独万分宠爱自己亲妹。可是没想到,最后,却是死在亲妹的手下。原本以为命落黄泉,一睁眼,却成为愚钝的高门庶女——蓝霏琳。既来之,则安之,且看她如何让在这个充满算计的后院之中保全自己,并为自己谋得一生的幸福。嫡母狠毒,那就绝对不要手下留情,废了她。嫡姐想要陷害她,那就让她自食恶果。姨娘懦弱,那就好好调教,绝对让她脱胎换骨。且看一代庶女如何在这风波诡异的后院之中混的风生水起,又是如何觅得如意郎君,一步步成为全天下女子羡慕的对象。
  • 花开半世

    花开半世

    她本是妖族中令人唾弃的存在,因为一直守护自己的姐姐她成为妖族圣女。他是神魔之子是不堪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容下他,他大闹六界,被封印在千年寒潭被历代圣女守护。他和她本是对立,却因爱而在一起,当天下人都反对时,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