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2100000033

第33章 宋辽金元多更替上天总把英才嫉(1)

宋、辽、金、元分别是同一历史时期的四个不同的政权形式,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前期,宋朝对辽、金、元的对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宋朝皇帝不止一位,各代皇帝也不都是立场坚定地抱着一致的主战思想,每个皇帝的能力又有不同,所以宋朝基于边患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地强大起来,最终反而葬送国运于敌手。

面对着时势多艰的局面,自然会有有见识的忠贞之士勇敢地站出来,挽大厦于即倾,但沆瀣诡变的朝廷局势却是他们左右不了的,浩然正气往往被邪恶的气焰所压制。

宋辽金元多更替上天总把英才嫉鞠躬尽瘁臣含冤被贬命

——寇准之冤北宋太宗皇帝是自五代以来第一位非武人坐天下的君主。即位之初也重武,一是因为当时形势需要他继承太祖的统一大业。二要在众将面前树立形象,巩固帝位。无奈武运不昌,高梁河一战,太宗匹马单骑逃回后,对外政策愈发保守,重新调整了内外政策,以守内虚外为核心,以文致治。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的基础,宋太宗广为网罗人才,认为科举才是国家选取真才的唯一途径。为此,宋太宗完善了科举取仕制度,并把殿试定为制度,以选拔真才实学者,为朝廷服务。非常之世出非常之才,寇准就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了。

在中国,寇准可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聪明机智,临事果断,勇于任事,数次使北宋王朝转危为安。但是,他后来被佞臣所诬,一月被贬谪三次,忧病交加,凄凉地死在雷州贬所。

以文入仕勇于谏言

寇准(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先世曾居太原太谷(今山西太谷)昌平乡,后移居冯翊(今陕西大荔),最后迁至下邦。

寇准出身于名门望族。曾祖父寇宾、祖父寇延良皆学识渊博,因逢乱世,均未出仕。父亲寇湘,博古通今,擅长书法、绘画,尤其在词章方面小有名气,曾于后晋开运年间(公元944—946年)考中进士甲科,应召担任魏王赵延寿记室参军(王室秘书)。宋初,因寇准显贵,其父被追封为三国公(燕国公、陈国公、晋国公),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即宰相)。

显赫的门第,书香的熏陶,寇准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他天份极高,又十分刻苦用功,少年的寇准就脱颖而出。14岁时,已能写出不少优秀诗篇,15岁时,就能精心研读《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指评时弊。

封建时代的文人,大多走的是一条科举取仕之路。胸怀大志的寇准正欲施展抱负,有为于宋朝,科举是必经之路。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19岁的寇准怀着经纶天下之志,踌躇满志地踏上了科举出仕之路,来到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应试,考中进士甲科,并取得了参加宋太宗殿试的资格。当时,因宋太宗非常喜欢录用中年人,觉得年轻人缺乏经验,有人就劝寇准多报几岁年龄。寇准非常郑重地说:“我正思进取,岂可欺蒙国君?”足见寇准诚实、忠直的一面。

寇准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在殿试上,凭着满腹经纶,博得了宋太宗的赏识,一试得中,受任为大理寺评事(此为虚衔),担任了大名府成安县(今河北成安)知县。

寇准虽出身名门显贵,却也颇通民情、民心,中国历代的“民本”思想对他也有较深刻的影响。在他任知县期间,极力使百姓摆脱巧立名目的摊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征收赋税和徭役,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每当收税和征役时,在县衙门前张贴布告,上写清应征对象的姓名、地址及缴税数目。这样一来,百姓心中明明白白,主动前来缴税、服役,使恶霸、衙役不至于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寇准在任期间,为了充实国库,丰裕一方百姓,还出台了奖励耕织、鼓励垦荒的一系列政策。所辖县境内人民踊跃垦荒,致使荒地大片开垦出来,百姓安居乐业。由于寇准政绩显著,数年间数次升迁。先后担任过殿中丞、郓州(今山东东平)通判、学士院召试(为皇帝起草诏令)、右正言(谏官)及三司度支推官等。在寇准担任言官时,根据自己的观察,坦言直陈,深得正直之士的嘉许。就是在太宗面前,寇准也丝毫不改直爽的性格。

宋太宗即位之初,为表示自己下通言论,经常召集群臣议论朝政,并希望群臣直言相谏。一次,朝中君臣对与契丹议和问题进行讨论,众臣皆迎合宋太宗之意,主张对契丹议和。宋太宗经过几次伐辽战役失败的打击后,对北伐契丹失去了信心和决心。虽然北方警报频传,宋太宗却对出师一点把握也没有,朝廷上下弥漫着一股恐辽情绪。寇推听到议和的议论后,当即提出异议:契丹屡屡侵犯我边疆,只能加派劲兵驻守,加强力量,不可与之议和。然后他分析了备战与议和的利害,建议加强边地武将的兵权,任贤修政,选励将士,再次北上伐辽,是能够收复失地的。屈辱求和,这是太宗在感情上接受不了的,因为毕竟恢复旧疆也是他的志向,所以寇准一番话,使太宗听来非常顺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一些恐辽心理,对大臣们也是一种鞭策,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因此,太宗更加赏识寇准,旋即提升寇准为枢密院直学士(掌最高军事机关中的机密文书)。

寇准为人刚直不阿,每次他都从朝廷利益出发陈述自己的主张,即使与皇帝意见相背、惹怒太宗也毫不退缩。一次,寇准上朝奏事,因其豪爽之性,不会揣摩皇帝的心思,言辞有些激烈,惹得太宗发怒,起身就要退朝。寇准却上前扯住衣角,让太宗坐下,继续劝谏,直至事决之后才罢。太宗息怒后,细思寇准的忠直,反而对他更加信任。太宗高兴地说道:“朕得寇准,犹如唐太宗得魏征。”既赞扬了寇准,又抬高了自己。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春,天气大旱,农业歉收。之后又雪上加霜,闹起了蝗灾,人们对异常的自然现象议论纷纷。宋太宗急忙召集大臣,议论施政得失,大臣们多推说“天意”,而不愿与朝政联系在一起,故而虚辞搪塞。寇准感到有必要借此促进一下政治,并借此平反几个冤案。他站出来,引经据典,进行了朝廷施政的剖析。太宗一听有指责他治国不当的嫌疑,一时龙颜发威,起身退朝,把满朝文武晾在一边,谁人还敢言?过了一会儿,宋太宗稍微心平了,气也和了,又传命召见寇准。虽有刚才一番急风骤雨,但寇准依然故我,非但没有后退,反而更容易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所在。宋太宗问他:“你说治国刑罚有不当之处,究竟有何根据?”寇准说:“愿把中书省枢密院二府长官召来,我当面评议得失。”

宋太宗立刻宣唤二府长官王沔等人。寇准面对权要大臣,严辞指斥道:“前不久,祖吉、王淮二人循私枉法,私自受贿。祖吉所受贿赂数目极少,却被判处死刑;王淮监守自盗,侵吞国家资财多至千万,却因为是参知政事(副宰相)王沔之弟,只受杖刑。事后照样为官,这不是执法不平吗?”太宗当即质问王沔有无此事,王沔连连点头,叩头谢罪。太宗深感不快,怒斥王沔,大煞了二府的邪气,并对这种错判给予改正。宋太宗为奖赏寇准的忠正廉直,把用通天犀制作的两条玉带赐给了寇准一条。

淳化二年,寇准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影响他政治前途的大事,卷入了官场斗争的漩涡。

淳化三年的一个夏日,寇准与同僚温仲舒一起骑马来到郊外,突然一个疯子来到马前,倒头便拜,口中狂呼“万岁”。寇准一向粗疏,未把此事放在心上。不料,此事被知院(枢密院最高长官)张逊得知,因张逊与寇准关系不睦,数次争吵,张逊早有意把寇准排挤出枢密院。此时就唆使心腹王宾向宋太宗告发,添油加醋一发挥,寇准的非份之念似乎已经成立。宋太宗看到奏章后,立即传讯寇准,斥责他居心不良。

面对如此险恶的局面,寇准十分冷静地为自己辩解。他说:“这是有人故意陷害。试想,狂徒跪在臣与温大人两者面前,为什么张逊却指令王宾独奏寇准有罪?”张逊让王宾详析其罪,寇准便让温仲舒作证洗冤。双方在朝上唇枪舌剑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太宗感到二人的做法有失大臣之体,双双贬斥。张逊贬为右领军卫将军,寇准被贬为青州知府。这使寇准对官场的险恶有了深刻的体会。

少年天子起落政治

宋太宗虽贬斥了寇准,但却时常想起他的忠正清直,有意将他召回。一次,太宗语带双关地问:“寇准在青州过得快乐吗?”君侧小人害怕寇准回朝,伺机诬陷寇准,打消了太宗的念头。他们说:“青州是个富庶的地方,寇准为一州之长,生活怎能不快乐呢?”“听说寇准天天喝得大醉。陛下如此想念寇准,不知寇准是否想念陛下。”一番话,太宗的心凉了,寇准的路也被堵住了。

淳化五年九月寇准才从青州应召返京。此时的宋太宗已近晚年,被立太子一事搅得心绪不宁,先后有冯拯等人因请立太子之事被贬,因此宫中之事,无人敢言。及太宗闻寇准入见,顿时放下心来。寇准入见时,正值太宗腿病复发,掀衣让寇准看,说道:“朕年老多病,现在又犯腿疾,你为何现在才来?”寇准说:“臣不奉诏,不敢来京师。”太宗说:“卿试言朕诸子中,谁可以继承大业?”寇准回答:“陛下是为天下拣选君主,不可与妇人或宦官商量,也不可与近臣议论,如此大事只有陛下宸衷独断,挑选能够不负天下之望者。”太宗低头细思许久,让左右退下,对寇准说:“立元侃可以吗?”寇准早已心许,答道:“知子莫如父,圣意既然认为可以,请马上决定。”太宗于是以元侃为开封府尹,并晋封为寿王,正式立为皇太子,寇准因其所奏甚合太宗心意,官拜参知政事(副宰相)。

诏命颁下,太子行告庙礼,还宫路上,京师士民争相观看,齐声欢呼“少年天子”。太宗听说,心里很不高兴,召寇准入见,对他说:“人心都归太子了,把我放在什么地位上?”寇准非常明白太宗隐怒的原因,应付得十分巧妙。他拜贺道:“陛下选定可以托付神器者,今太子果然得民心拥戴,这正是社稷之福啊!”太宗这才转忧为喜。入宫,后嫔六宫都来庆贺,太宗颇觉兴奋,破例召寇准一起饮酒,直喝得酩酊大醉。至此,皇位继承问题才算最终得到解决。寇准的机智化解了一场纷争,或者也可能是一场宫廷斗争。几句话,使元侃化险为夷,元侃即后来的宋真宗。

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宋太宗在京师南郊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事毕,中外官员皆得加官进秩。寇准身为副宰相,所引荐之人多居清要官位,难免招致嫉妒,尤其是奸佞小人从中推波助澜。比如,彭惟节位次一向在冯拯之下,此后却晋升至冯拯之上。冯拯不服,仍列衔在彭惟节之上。寇准指斥冯拯扰乱朝制,事关重大,冯拯也不甘示弱,搜罗了寇准的罪状,弹劾寇准擅权,且列举出一些任官不平的事例。

宋太宗看后,对寇准的做法十分不满。久居朝中,一些大臣很会察颜观色,本与寇准十分要好的参知政事张洎这时见风使舵,不借出卖朋友,落井下石,检举寇准诽谤朝政,以表明自己的清白。恰在这时,广东转运使康戬又上言:宰相吕端、参知政事张洎、李昌令皆由寇准引荐升官,吕端与寇准结为至交,张洎一向曲意逢迎寇准,而李昌令软弱不堪,因而寇准得以随心所欲,变乱朝制。

如此一奏,寇准的罪名就大了。太宗回头责察吕端。吕端见情势紧迫,自身难保,便顺水推舟把罪名给了寇准,对太宗说:“寇准刚烈任性,臣等不欲反复争辩,只怕有伤国体。”事已至此,寇准有口难辩真假。对于无端的指责,依寇准的性格是绝对不会相让的。因此,寇准在朝上奋力辩解,并抱来中书省授官的卷宗,大有不分出是非曲直不罢休的架式。这使太宗十分反感,当年七月,就贬寇准为邓州知州。后又迁官工部侍郎,历任河阳、同州、风翔、开封等知州、知府。寇准正道直行,疾恶如仇,品格高尚,但这却不是将相谋臣至关重要的东西,善善而能用,恶恶而能去,必须兼备智谋、涵养和当机立断的特长。寇准虽有治国之谋略,但缺乏对付奸臣小人的计谋和手段,致使他在官场争斗中成为牺牲品。

护驾北征蒙冤澶渊

寇准虽被贬到外地,但其忠正清直的性格却被京师人所传颂。宋太宗病死后,宋真宗赵恒即位。他锐意兴革,励精图治,广开言路,遂召回了寇准。宋真宗对寇准深怀好感,早就想拜他为相,但又担心他性格刚直,难以独当全局。直到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七月,寇准才由毕士安举荐,荣登相位。这年,宰相李沆病逝,宋真宗任命毕士安为参知政事。

毕士安进朝谢恩,宋真宗说:“切勿早谢,还将拜你为相。现正是多事之秋,国家一日不可无相,急需栋梁之材。你以为谁可以与你同为相者?”毕士安答道:“为相者,必须具备雄才大略的器度,方能胜任。我已老矣,难以胜此重任。我向皇上荐举一人,他必能辅佐皇上,大有作为。此人就是寇准。寇准忠义两全,果断、有才干,是个宰相人才。”真宗说:“人们都说寇准好意气用事,比较冲动。”毕士安非常了解寇准,他对真宗说:“寇准做人做事方正有加,为人慷慨有节,忠心为国死而后已。疾恶如仇,素来如一,在朝臣中还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由于他愤世嫉俗,刚正不为邪恶屈,所以遭到别人的指责。现在天下安宁,人民修养生息,秩序安然,还感觉不到人才的重要。但是在西北仍存在忧患,它时刻威胁大宋的江山。所以寇准这样的栋梁之才,实在是朝廷急需的。”

一番话,打消了真宗的疑虑,就拜寇准与毕士安同居相位,二人志同道合,十分融洽。寇准守正嫉恶,屡受小人诬陷,而毕士安忠厚和善,有长者风范,且能化解各种矛盾,使寇准免遭打击。

寇准任相之时,宋朝北邻的契丹政权正处在上升时期,扩展疆土的欲望十分强烈。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宋辽之间的战争各有胜负,但辽军的侵略势头未被遏制,之后秣马厉兵,伺机再次南侵。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正在涿州(今河北涿县)一带集结军队,时常与宋军发生遭遇战,但作战稍有不利,就引兵退走,还故意装出漫不经心无斗志的样子,借以麻痹宋军。寇准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上奏,提出简练士卒,分扼要害以御敌的建议。他说:“这是敌兵大举入侵前的惯用伎俩。请加紧练兵点将,简选骁勇,增派精锐部队把守关隘要地,防备辽兵入侵。”宋真宗采纳了寇准的建议,派遣杨延昭、杨嗣等将,分别把守边关要塞,严密监视敌军。

果不出寇准所料,十一月,辽军大举南侵。辽国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20万先攻威虏、安顺两军,继攻遂城、保州,然后会兵望都,直指定州。宋军统帅王超拥兵依唐河为阵,按兵不动。契丹军仍采取历次所用避实击虚、实行深入的策略,自定州以东宋军防守的薄弱之处,突破王超自以为是铜墙铁壁的唐河防线,兵至望都以东的阳城淀,分师三路,深入祁州、深州(今河北沧县、深县)境,沿葫芦河东进,攻瀛州,乘虚抵沧州、冀州、贝州、天雄军、(今河北沧县、冀县、清河、大名),攻下得清军(今河南清丰西北),直驱澶州(今河南濮阳)北城,准备渡河南进,直接威胁宋朝都城开封,并有分兵攻掠京东诸州之势。

同类推荐
  • 神秘王陵

    神秘王陵

    本书分别从西夏王陵的发现过程、西夏王朝的历史、西夏王陵的地理形胜及王陵的建筑特点和出土文物,书写了神秘的西夏王朝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短暂而辉煌的历史。
  • 听我侃通鉴

    听我侃通鉴

    对于一个喜欢历史的人来说,我只想用这本书来满足我对历史的那种永不湮灭的热情。这本书是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衍生版,是我边看,边写,边记的读史心得。
  • 三国之我是甘兴霸

    三国之我是甘兴霸

    叼丝男不慎落水生亡,醒来发现重生汉末甘宁。看甘宁横刀立马,一统三国
  • 朝唐晚唐

    朝唐晚唐

    桑麻无恙,鸡犬不惊,三人成虎,笑谈唐事:什么十六宅,什么百丈山,什么白马驿;什么牛李党争,什么甘露之变,什么大中之治;什么吐蕃,什么回鹘,什么安南,什么渤海;最出奇惊人的是权阉立君王,骄兵驱将帅,平民乱龙庭,竖子食人命;更有侠者劫富济贫,幻者兴妖作怪,术者呼风唤雨,断者谋生算死,虫者翻天覆地。痴傻光王的瘫痪长子痊愈了,由此演绎出一道道天花乱坠,奇幻诡谲的晚唐荣光。是光,总会照耀天地,朝夕之间,是挽救,还是挽祷?
  • 天风群雄录

    天风群雄录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性贪婪,万民皆是蝼蚁。天狼星现,战乱起,谱写一曲乱世的鸣奏!刀剑所向血流成河,谁为谁血不流尽,死不休战?谁心智坚韧?谁心怀天下?谁残忍暴虐?又是谁能斩杀一切登上权利的顶峰?而当身处峰顶又是怎样的一幅光景?
热门推荐
  • 剑在渊

    剑在渊

    传说在万丈深渊下,有上古绝顶高人投下的绝世神兵,宗门比斗连败九场的少年,从悬崖边一跃而下,不知能否获取神兵,逆天改命?(答案是……当然不能……作者菌早就看腻了掉悬崖下捡秘籍的套路了,好嘛!)戟断枪残热血甜,未尝莼菜又经年。归程万里心何寄,龙在九天剑在渊。
  • 腐地危旅之生化异途

    腐地危旅之生化异途

    原本庸庸碌碌的大学生经过一场巨变改变了人生,重生是该欢喜还是该重新定义?
  • 未央游记

    未央游记

    相信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一定会有一群能力非凡的强者,一直都在沉默的守护着,或许有的时候我们都不能理解!但是,他们一直存在……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旧王

    旧王

    从小就爱幻想,给大家讲一个自己幻想的故事。
  • Hp淡蓝色

    Hp淡蓝色

    看到你心就砰砰直跳呢这就是一件钟情吧女主是一只赫奇帕奇的吃货CP未定反正不会很阴暗就是了女主姓加百列然而并没有什么关系看故事吧作者文笔渣
  • 契约婚姻:腹黑甜心

    契约婚姻:腹黑甜心

    她一个普通丑小鸭忽然被一个超级大帅哥忽悠结了婚,而且这个帅哥还超级有钱,什么情况?从此开始了同在屋檐下的浪漫生活?哦,不,他居然是仇人家的儿子,好吧,瞒着爸妈不计前嫌,开始幸福的婚姻生活吧。但是他的一开始的目的却没有那么的简单,靠近她身边的人全都是有目的的,她的幸福只是一层泡沫,一捅就破。当梦醒来,残忍的真相来袭,她是该哭泣,还是该奋起反抗?
  • 纹影

    纹影

    李锴从一个废材到天才,极强天赋被逐渐发掘。感知力不强?纹影鹿海送到手中。理论知识欠缺?美女老师亲自教导。来自地狱的七恶魔?一个惊天的阴谋!奥林匹斯的诸神,缠绕万世的秘密。与南宫梦雪斩不断的情缘,叶沁的血统,灵士,魔兽,还有自己的身世……谜团太多,太多……这一切都需要李锴自己去寻找……前一二十章文笔不太好,请见谅,不喜欢的读者可以跳着看,后面的应该回好一点。
  • 超级至尊狂少

    超级至尊狂少

    一觉醒来后,方强发现自己拥有了神奇的能力,他可以在睡觉时,梦到第二天将要发生的事情!买买彩票中中奖,那都是小意思……至于大学生活,哼哼哼,各科考试满分无压力!糟糕!他梦见自己的女神被人抢走了,不过他可以先人一步,赢得女神的芳心。就算有反派人物过来找茬,他也可以尽显男神风采,虐敌至渣。
  • 天道碎梦

    天道碎梦

    当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在孤独时候离你而去,当痛苦,伤心,寂寞,难过在你加在一个人的身上是,那么就只有崛起和堕落两个选择,当然崛起是痛苦的,或许,汪豪白他正是承受了这样的痛苦才有了后来的成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