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300000011

第11章 品味历史明珠,莫以表相论英雄(2)

关于曹操屠徐州一事,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到底有没有这个事,杀了多少人,怎么杀的,为什么杀,一直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公论。

据《曹瞒传》载,曹操彭城坑杀男女数万。而《后汉书·陶谦传》则称,曹操“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而《资治通鉴》则说仅彭城一次就坑杀男女数十万!那么这些是事实吗?

据史书记载,曹操的确有两次用兵徐州。第一次是初平四年(193年),陶谦与下邳阙宣举兵造反,曹操征陶谦。

《三国志·武帝记》载:“四年春,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一次是为公出征。曹操跟徐州城居民没有什么仇恨,不可能杀害无辜的老百姓。他昔日一直很爱护百姓的,曾经因为自己的战马受惊踩踏老百姓的庄稼就要自刎谢罪的他,怎么可能随意杀害老百姓呢?

《三国志·陶谦传》载:“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这里的描述是陶谦兵败走,死了万人。这样看来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次是兴平元年(194年)春,曹操的父亲为陶谦所害,所以曹操为复仇东伐。这一次是为私复仇东伐。

《三国志·武帝记》载:“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仇东伐。”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报杀父之仇,曹操的确杀了一些人,可能做得过分些。

《世语》对这个事有个说法,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遗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邵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邵时已死。”

《曹瞒传》载:“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客观地来看,这里面写得还是有些道理的。陶谦派去迎接曹操家人的士兵半路上起了贪财之心,杀害了曹操家人,上山为匪,给陶谦惹了祸端,连累了徐州城人。

由此可见关于曹操屠徐州之事,《世语》写得已经比较详细,但是,《后汉书》的作者弃而不用,而采用《曹瞒传》的说法,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把陶谦说成正人君子,把曹操描述成屠城的恶魔。

《曹瞒传》正是曹操屠杀徐州百姓谎言之源头,而《后汉书·陶谦传》没能仔细考证,不负责任地照搬野史传说,才最终使曹操屠杀百姓的恶名从此流传天下。

换个角度来分析,如果曹操真的杀害徐州无辜百姓数十万,那么,这个事肯定成为一个让他的政敌攻击他的把柄,但是,在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里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曹操屠徐州是无中生有,或者是小题大做。当然,如果曹操真的杀害平民,确实应该批判,但不管怎样,不该无中生有、夸大事实。

老梁论成败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作者在写书立传的时候,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容易缺乏公正客观的态度,多多少少带有主观色彩。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曹操是好人或坏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他也只是时代潮流中的一朵浪花,被时代的潮流所裹挟。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曹操是时代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历史上的一个杰出人物。他一生征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无可替代的影响力,在历史的军事、政治、文学甚至教育上,写下了属于他的浓厚一笔。

“黑道”刘备——被谬赞的败者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会认为刘备是个仁义忠厚的人,再加上在任何一版的电视剧中,刘备都长着一张忠厚、老实、仁德的脸,再加上刘备之心软、爱哭,导致他被人们公认为是古代慈善家、有仁爱之心的“刘皇叔”。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跟曹操比有什么不同?

“黑道大哥”——怒鞭督邮,展武夫本色

大部分读者都认为,刘备脾气好。仅拿“三顾茅庐”一回来说,他去了三次卧龙岗,前两次皆空手而还,却丝毫不为所怒。许多人根据罗贯中的书中描述,得出了刘备脾气很好的结论。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备是个暴脾气的人。

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应该知道,“怒鞭督邮”这段故事相当有名,这件事发生于刘、关、张三人结义,讨伐完黄巾贼余党有功,进而获得皇帝召见后。皇帝见了刘备以后,便许了他一个中山府安喜县尉的职位,该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县武装部部长。在战乱年代,武装部部长远比县长权力更大。遗憾的是,刘备到职后才3个多月,朝廷即又降诏,说凡是因为军功而升任官职者要全部淘汰掉。

这是源自于朝廷的一项明智之举——为了阻止地方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不断发展下去,下诏淘汰武人出身的地方官吏,这样的政策本身无可厚非。为了完成这项并不简单的任务,朝廷派了“督邮”一职者到各地来督促武官解职。

《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记录这段历史的:督邮前到安喜县视察时,这位连名字都未曾留下的督邮于三位真英雄刘、关、张面前耍尽了威风,并威胁“假冒皇亲”的刘备应被立即停职。而安喜县吏在刘备退下后,暗自与他商量:督邮如此神色,必然是想索贿。刘备明白——平日间“与民秋毫无犯,那得财物与他”,并未提供贿赂给督邮。结果,次日县吏即被拘提,且以此来要挟刘备。

性情刚烈的张飞咽不下这口气,三杯黄汤辣水下肚后,便前去理论。路上却见有五六十乡民在馆驿外痛哭,为的是督邮捉拿县吏后,欲害刘备,众乡老虽有救人之心却无救人之财,继而聚于此地。张飞一怒之下,冲入堂中用蛮武把督邮给五花大绑了,并且将他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最后,还是刘备闻讯而来后,救下了快被张飞打死的督邮——但擅自鞭打朝廷命官之祸已铸成,三人只得出逃,奔投代州刘恢。

从这段短短的故事,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一、刘备勤政而爱民,在乱世中还秋毫未犯,故有人将害之则人民为其求情,此深得民心之证也;二、莽张飞性情刚烈,遇事只想以武力解决而不考虑后果,对督邮跋扈的态度只想硬碰硬教训了事,并未考虑行事的后果如何;三、刘备仁德过人。

在《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的原文记载中,张飞在鞭打督邮时喊道:“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而演义中写到刘备闻言的反应是:“玄德终是仁慈人,急喝张飞住手。”并且在关羽进一步进策说该杀督邮,兄弟三人“弃官归乡,另图远大之计”时,他还冠冕堂皇说道:“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性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不但强留督邮一命,还把官印给挂了就潇洒离去,完全符合仁义又正派的形象,并且不愿轻易杀人。

所有的演义都会以曲解历史的方式来取悦读者,真实的历史被记录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此为下述完整文字: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汉灵帝末年,“黄巾贼”兴起,各州郡分别都有义军奋起和“黄巾贼”对抗,而刘备也率领他的一群属下跟随校尉邹靖讨贼有功,因此最后受封为安喜尉。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小小的安喜尉是不可能被召见至朝廷由皇帝来策封的,《三国演义》写到刘备是在皇帝跟前被封为中山府安喜县尉,这种写作是将帝王的格局做小、将刘备的地位抬高了。

到封为安喜尉之前,《三国演义》除了在策封过程中出了一点儿礼制上的问题之外,大抵上没有与历史相差太多,但是后面的剧情在正史中急转直下。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后来,这位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反而白挨了一顿鞭打的督邮由于某些公事来到安喜县,刘备主动前往求见,但却未获得督邮的召见,因此他直接冲入府中把督邮给绑起来,并且将他给“杖两百”,最后,又将自己的官印系在马枊上,开始弃官逃命的生涯。

可以看到,在正史中,鞭打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以“仁德”著称的刘备,甚至连督邮都是他主动去找碴儿的。对照当下《三国演义》的各种版本,总是将刘备奉为“悲悯的仁德之君”,这真是歪曲了真实的历史。

这段故事在《典略》中也有记载,而且内容更为详尽,附录于下给大家参考:

“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

在被任命为安喜县尉后,各州郡在不久后即接到朝廷的诏书,凡是因为军功而担任长吏者,必须免除其官职被淘汰(毕竟当时击贼者太多,朝廷养不起这么多官,只得先让他们过过瘾再裁掉他们),而刘备当时就已经怀疑自己是否就在这一拨裁撤的名单之中,而当他发现督邮来到安喜县时,心里就有一个底(被裁定了)。

“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更诣传舍。”

于是刘备立刻打听督邮所暂居的馆舍,并且主动前往与他相见,此时督邮大概已知刘备来意不善,假称身体不适而不见他,刘备因此而“恨之”——他恨的是什么?当然是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官就要被夺走了。此时,刘备立刻回到他的官舍,并且带领着一票安喜县的吏卒再度回到督邮暂居的馆舍(求见不成干脆动刀动枪)。

“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余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

刘备带了吏卒来到馆舍外后,很不客气地冲入门内,并且大声喝道:“我收到府君的密令,他叫我前来捉拿督邮!”这招“贼喊抓贼”的法子非常有用,督邮当下就被镇住了,而刘备此时马上冲到床上把装病的督邮给绑起来,并且一路将他带到县界以外,解下自己的官绶挂在督邮的颈子上,然后将督邮“绑在树上”,以鞭杖鞭打这位朝廷命官百余下,甚至最后打爽了以后还想要杀掉他。可怜的督邮不断地苦苦哀求他,望刘备可手下留情,这才留下一条性命。

刘备身为官员,不但没有顺从朝廷之诏,反而贿赂不成主动挑衅。要知道,面对“淘汰武人官吏”这一政策,督邮本人并没有决策权,他只是公事公办,来解除刘备官职的,而他不见刘备,也恰恰是为了堵住后门、不徇私情,刘备对此怀恨在心,破门而入,将督邮绑到树上鞭打,甚至还要杀死他,这种无理取闹的行为,彻彻底底地表现了他一介武夫的嚣张气焰——但在《三国演义》中,鞭打督邮从无理取闹变成了有理惩恶,嚣张的刘备变成了“以仁德行天下”、“终是仁慈人”、“姑饶汝性命”的忠良好人刘玄德。

《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刘备正直而善良的形象,曾多次运用颠倒故事角色的手法来撰写故事,以增加人物的鲜明度,并以此让读者意识到,刘备是正统、正派的形象代表。这种例子在《三国演义》中非常多,再加上后人不断地推波助澜与渲染,一个在正史中诡计多端又擅长操弄人心、极有江湖豪侠、黑道大哥气息的刘备,竟然变成了一个推崇儒家思想的“以仁为本”的一代仁君。

刘备本色——冷酷绝情不靠谱

在时代剧变的关口,刘备如果是个没脾气的人很难借助自己的人格魅力统领下面的人跟他一起打天下。所以刘备完全不是《三国演义》写的那样谦卑温顺的人,他很有脾气,而且脾气很暴躁,气急了会打人。更重要的是,他离真正的仁义还有很远的距离。

《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出山打的头一仗是“火烧博望坡”。实际上,历史上这把火不是诸葛亮烧的。火烧博望坡时诸葛亮还没出山。真正下令烧这把火的人是刘备,而且烧的也不是曹兵,烧的是自己人。

刘备之所以放火烧自己人,自有其深谋在其中——当时刘备没等曹兵在那儿安完营扎完寨,就直接在邺县打夏侯惇。此时,他手下已有赵云跟随,此役中,他令赵云故意打败仗。曹兵穷追不舍,追到博望坡时,刘备一把火便把自己的营盘烧着了,一片熊熊大火之中,猛一看上去,好像他的队伍被打得丢盔弃甲了。

其实这是为了吸引曹兵接着追他,其目的是将曹兵引到新野南边。这里土地很平,但是草极深,曹兵不熟悉地形,自然陷入草中。此时,刘备又放火烧曹兵,结果大获全胜。从这里来看,刘备是个非常有智谋的人,关键时刻能豁出去。

不少人都认为刘备忠厚、老实、对朋友很够意思,其实这都是表象,刘备身上有很虚伪的一面,也有非常狠毒甚至冷酷绝情的一面。现在仅拿刘备和吕布之间的事儿来讲。吕布虽然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但他曾多次帮助了危难中的刘备,从这点上来说,刘备欠吕布不少人情。

书中曾经写到袁术派大将纪灵率10万大军攻打刘备的事。当时,论兵力,刘备远不如袁术,若两军真正交战,刘备势必丧命。这时,吕布出来和稀泥——他一只手拉着刘备,一只手拉着纪灵,说:你们俩能不能不打?我把我的方天画戟立在辕门之外,我往后退150步开外,拿出弓箭来。我的这箭能射准这方天画戟的戟尖,你们两家化干戈为玉帛;我要射不中,你们再开打,我绝无二话!

据说他射戟那天,外头风力有六七级。但吕布这一箭射出去,正中150步开外的戟尖!纪灵没想到吕布竟然真的会射中,想想也可能是天意如此。君子无二话,他立即率军退去。就这样,吕布救了刘备一命。

后来,吕布因为虐待自己手下,被大将宋宪、魏续偷走方天画戟,并趁吕布睡着的时候,把他拿下交给曹操。大难当头,吕布对曹操求饶,表达追随之心。曹操有个优点,喜欢像吕布这样的猛将,他这样的人才到谁手里都是个宝儿。杀不杀吕布,曹操一时间没有最终裁决。

中间,曹操站起来上了趟厕所,屋里头就剩下吕布和刘备了。吕布一看四下无人,立即向刘备求救——玄德,你可得救我一命!刘备自然点头应允。此时,吕布一颗心总算放进了肚子里——他欠我人情,自然会替我美言几句。不一会儿,曹操回来后端坐不言,吕布又接着求情——若饶我不死,我愿效犬马之劳。

听了吕布的话,曹操一转身看着刘备说:玄德以为如何?曹操这个动作有点儿类似今天的“元芳你怎么看”。他把球儿踢给刘备要听刘备怎么说。结果,刘备出尔反尔,不仅没有为吕布说好话,反而说了一句:“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意思是告诉曹操,难道你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事了吗?曹操一听这话,立即大声喝道:“推出去斩了!”吕布被带出去之前,气得指着刘备大骂:“大耳贼,大耳贼!”

吕布之所以这样骂刘备,也恰恰是因为他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个是双手过膝,一个是耳大垂肩。所以吕布叫:“大耳贼!大耳贼!辕门射戟为了谁?”由此可见,刘备这个人毫无忠义可言,也无感恩之心。

同类推荐
  • 鲜血与风流

    鲜血与风流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史记(第七卷)

    史记(第七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梦官之战倭寇

    梦官之战倭寇

    梦中天宽地远,官场沉浮艰险,之乎者也之士,战意从此弥漫,倭人远远近近,寇仇不共戴天。杀伐决断,还我河山。一腔胸中碧血,且看沧海浩瀚,只因中华有我,贼寇谁敢向前?凭英雄血,秉赤城热,有壮士歌,红尘往复,当立新国。一介穷书生,他行走在明帝国的一个小县城,然后,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他激扬其吞天沃日的巨浪……
  • 秦末霸王

    秦末霸王

    现代人项裕穿回到了秦国统一不久,附身到了项羽的身上还得到了一个系统。且看他如何改写霸王的一生,夺取天下!ps:这是一个平行的世界,与原本历史有点差别。
  • 回到南宋当皇帝

    回到南宋当皇帝

    话说,这北宋皇帝吃了败仗,只因为这皇帝贪,淫,玩。等不良嗜好导致北宋落魄,让金人占了便宜,这北宋丢了主城,没了皇帝,让南宋皇帝赵括当上了皇帝,可是一个好吃懒惰的宅男却改变了宋朝之命运。
热门推荐
  • 魔道圣途

    魔道圣途

    一位人间界的修真者来这片神秘的蓝顿大陆,他的到来,给这片大陆带来了一段千年不灭的神话。这是一位高级治疗师一位高级炼器师一位高级幻阵师一位高级炼符师更是一位不可思意的高级炼丹师为了大陆的和平,为了人们的安生,万天仇改变了自己洒脱不羁的性格,以暴制暴,他到底是圣,还是魔……
  • 盛世宠妻: 追爱男神100次

    盛世宠妻: 追爱男神100次

    从初中到大学毕业,她向他表白了九十九次,可是每一次得到的都是残忍拒绝。“萧美辰,我不喜欢你!”“你不是长得漂亮么?不是有很多人追么?能不能不要再来烦我了!”“我告诉你,不管我喜欢的人是谁,反正都不是你!”拒绝之后,却又是一次又一次地暧昧不清,纠缠不断,让她于无形间沉沦,放纵……“厉泽涛,我不爱了,真的不爱了。”就在她表白第一百次失败之后,她终于放弃了,可是为什么她即将和另一个男人携手走进婚姻殿堂时,他却又突然出现,眉目如画,声音清冷地说:“萧美辰,别逼我出手夺走你的自由!”
  • 火影之特种鸣人

    火影之特种鸣人

    当特种兵穿越到火影世界之时,手中的枪械,变成绚丽的手印,枪林弹雨,变成满天的忍术,这将会擦出怎样的光芒。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天武玄奇

    天武玄奇

    万千世界,宗族林立,强者为尊,弱者为奴,活着,只是强者才能拥有的权利,想要更好的活着,那你就要变的更强。武道之巅,仙域争雄,高手汇聚,唯我独尊,实力,永远是最好说话的武器,少年李江用他的双拳在这无尽的大千世界走出了一部属于他的传奇之作。
  • 天地熔炉传说

    天地熔炉传说

    一个依靠收敛战乱中死者的财物为生的市井小混混,无意中在躲雨的小破庙内蹲在地上系个鞋带,却不料跪了个老神仙,结果被老神仙强行收为弟子。从此以后,特立独行,逆天改命。为兄弟义不容辞,敢拉皇帝下台;为恩师两肋插刀,敢闯天庭作祟;为红颜奋发图强,敢踹地府大门。他,就是,侠盟萌主,东方甲。
  • 魔破无极

    魔破无极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各族之间争斗不休。渐渐的,弱小的种族被消灭、奴役,而强大的种族却在这乱战中占领了大片的疆域。
  • 没能对你说爱你,真是抱歉了

    没能对你说爱你,真是抱歉了

    没能对你说出我爱你真是抱歉了,如果能早点对你说,我们的结局是否会不一样呢?
  • 你喜欢吃榴莲吗?

    你喜欢吃榴莲吗?

    本书以简短的案例与故事结合漫画的形式,对在企业环境中如何取得成功进行指导,涉及说服、推销与感召的关系,亲和力等的讨论。
  • 穿越之蝶妃复仇恋

    穿越之蝶妃复仇恋

    人生,总会跌宕起伏七情六欲,无人能免爱恨交织,悲喜交加当恨意代替理智,爱情被掩埋步步为营,却发现一直以来只是一个误会是否能再回头或许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