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1200000026

第26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3)

19世纪最后30年的欧洲,经济获得显著的增长。由于在工业和农业中运用新的科学和技术,生产力在前所未有的规模上获得发展。但在物质产量增长的同时,这一时期的价格、利润和投资收益却普遍下降。由此在经济生活中又出现了萧条的景象、繁荣、发展与萧条现象矛盾而统一地共存。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由于卡尔·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1867)、查尔斯·达尔文的《人类起源》(1871)、克拉克·麦克斯韦的《电学和磁学论》(1873)和弗里德里希·尼采的《悲剧的诞生》(1872)的问世,尤其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在知识界引起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动荡。在科学思想扩大影响的同时,唯心主义、基督教神学也相当活跃。受机械论影响的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也有自己的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文学艺术不可避免地具有双重性:与传统风格相联系的一面和追求标新立异革新的一面。在文学中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思潮和某些“颓废”的迹象。自然主义的作家主张以聚精会神和精致严密的客观态度,摄取事物的真面目。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左拉、福楼拜、龚古尔兄弟。所谓颓废迹象,是指文艺复兴以来文艺传统的颓败和没落。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关于文艺作品的基本风格以及用艺术的想象来真实地反映自然的信念,受到否定和质疑。这给艺术创作带来了自由,但同时也带来了损失,文艺创作由此丧失了对人的真正形象的理性肯定。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等就是这样一些有双重性的艺术思潮和流派。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以新的视角真实地、科学地描绘客观世界(包括光和空气氛围),描绘艺术家身边的现实,表达自己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当然在这些新的潮流中,也不可避免地会有“颓废”的成分一在创作中舍弃崇高的理想。但同时它们的革新意义也不容忽视。它们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它们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它们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它们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些新思潮和新流派本身是艺术领域中的革命,它们同时也孕育了20世纪艺术更为激烈的、难以自我控制的变革。

一、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hnpres8ionism)在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缅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人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摒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在这方面印象主义画家还从荷兰小画派、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英国画家特纳和康斯太勃尔等人那里接受了有益的经验。

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们试图使绘画摆脱文学的影响,更多地注意绘画语言本身。在印象主义内部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画家群。一是以德加为代表;一是以莫奈为代表。当然也有的画家介于两种类型之间。

早在60年代,一群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对保守的官方沙龙压制青年的创造精神深感不满,他们以库尔贝当年反对官方艺术的斗争精神为榜样,团结在受到官方沙龙冷淡和奚落的、富有探新勇气的马奈的周围,形成一个与官方沙龙相对立的集团。这些画家不定期地在巴黎的盖尔波瓦餐馆和新雅典餐馆,以及在巴齐耶与雷诺阿的共同画室会晤,并到塞纳河畔直接对景写生。经常参加聚会的画家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巴齐耶、塞尚等,评论家有杜瑞和利维拉,资助这个聚会的有画商杜朗~鲁耶。1874年4月,这群青年画家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那达尔(Nadar)的工作室举办展览,他们自称为“无名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参加展出的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索、基约曼等人。在展品中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的标题被一位保守的记者路易·勒鲁瓦在文章中借用作为嘲讽,称这次展览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印象主义画展从1874年到1886年共举行了8次。分别在1874。1876、1877、1879、1880、1881、1882和1886年。除了第一、第四和第八次外,均使用“印象主义”一词作为展览名称。

印象主义是一个松散的艺术社团。这个社团没有明确的纲领。艺术家集合在一起,仅仅因为画风比较一致,便于共同举办展览。参与展出的艺术家,有的仅在一段时间内迷恋于印象主义画风,后来则另有追求;有的在绘画风格上曾多次变化反复。此外,参与画家的水平也不尽一致。

绘画中的印象主义是和法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流派相对应的。印象主义和自然主义都曾受到哲学上实证主义的影响。

马奈(EdouardManet,1832—1883)虽与印象主义画派有密切的联系,但他并未参加任何一届印象主义画展。这位出生于艺术世家,从小对绘画就有浓厚兴趣的年轻人,不满学院派托马·库丢尔教学而迷恋历代大师提香、格列科、里贝拉、委拉斯贵支、戈雅。哈尔斯和鲁本斯,他在27岁时创作的一幅《苦艾酒的嗜好者》(1859)反映人生的黑暗面,也表示他对学院传统的反叛。此画强调光影对比,少用中间色调,用直接写生法画成,瞬间效果突出,色彩精练而丰富,尤其注重黑色的作用。尔后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1863)和另一幅描写裸体女子的油画《奥林匹亚》(1863)是用严谨写实的传统方法画出来的有世俗精神的作品,但因其构思的大胆和手法的新颖而遭官方沙龙拒绝。但他杰出的艺术才能却受到波德莱尔和左拉等人的热情赞扬。他在60年代初创作的油画《老乐师》、《弹吉他的人》、《穿西班牙服装的维克多利娜·米朗》。《从瓦伦西亚来的劳拉》是从写实主义向印象主义过渡的作品。马奈对光的兴趣,最早反映在《推勒里宫花园音乐会》(1862)这幅画上。马奈的政治立场接近激进的共和派。1867年他创作油画《枪决马克西米连皇帝》,曲折地反映了同年6月发生的政治事件。巴黎公社期间,马奈在缺席的情况下被选进库尔贝领导的管理美术的委员会。

马奈是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的画家。70年代他完成一系列油画,如《在船中》、《莫奈在船上作画》、《床单》等。当时,他也受到莫里索(Berthe Morisot)等人的影响,采用印象主义的技法和色彩,而放弃黑色,画法也更为自由。但是,受过古典艺术熏陶的马奈,作品中始终保持着某种宏大和庄重的气魄。1872年他为版画家贝拉所作的肖像《一杯啤酒》,1881—1882年创作的《福利斯—贝热尔酒巴间》,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

最典型的印象主义画家是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他是早期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并一生坚持印象主义画风。他和雷诺阿。西斯莱、巴齐耶都曾在巴黎格莱尔画室学习,因不满学院派教学而离开画室到巴比松附近枫丹白露森林区夏利昂比埃尔对景写生。他的早期画风受巴比松画派画家和库尔贝、马奈影响。1870年访问伦敦,对特纳的风景画很感兴趣。从1871年起开始收集日本浮世绘版画作品。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作风景画《印象·日出》,不久又与一群画家到塞纳河畔的阿尔让特伊建立流动画室,观察自然景象的千变万化,捕捉阳光、空气氛围下色调的美。他的风景画突破传统题材和构图的束缚,完全以对母题的视觉经验的感知为主要出发点。1883年莫奈定居巴黎郊区吉维尼。在1891年第二次访问伦敦后作《草垛》、《卢昂教堂》组画。这些风景组画侧重表现同一场景在不同光线气氛下变幻无穷的外观。它们忽视物象轮廓的写实,主要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色彩关系独立的美。这种艺术追求在他晚年创作的《睡莲》组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根据吉维尼别墅花园池塘中睡莲的景象所绘制的组画,是在年迈体弱、视力衰退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组画有恢宏的气势和迷人的艺术表现力。他把12幅作品捐赠给法国政府,这些作品被安置在重建的橘园内。他用原色作画,造成强烈的效果,笔法和敷色也十分自由,且富有写意性。他的作品除了有印象主义所特有的率直外,还有某些与自然相关联的神秘色彩。画面的朦胧性(尤其是晚期作品)和宏大的装饰效果,也是他创作的显著特色。他的探索,无疑也给予而后的抽象主义画家以启发。

在印象主义画家中,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主要画妇女肖像和裸体。这个穷裁缝的儿子最初在陶器皿作画谋生,后来人格莱尔画室学习,转而参加印象主义社团。他的画充满着欢乐的气氛和感情色彩。他在肖像和裸体画中尝试运用印象主义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他笔下的儿童形象也很有艺术魅力。

雷诺阿早期受迪阿兹、德拉克洛瓦、马奈和库尔贝等人的影响。1867年创作的《狄安娜》以柔和的气氛处理古典题材,引起人们的注意。从70年代开始,他的画风更具温柔的诗意情调,1874年创作的《包厢》显示他风格的成熟。而《煎饼磨坊》(1876)、《船上的午宴》(1881)等多人物的构图,轮廓线明显减弱,色彩处理更为柔和,画面有令人陶醉的梦幻感。从1883年起雷诺阿的画风发生新的变化,重新关注素描造型,轮廓转向具体、肯定,色彩平滑而细致,似乎从安格尔的风格中得到启示。这一阶段被称作“古典作风”时期。晚年,他患严重的关节炎症,行动不便。他将画笔缚于手臂上,在轮椅上坚持作画。从1913年起,他从事雕刻创作,多数雕塑作品是由他设计,而由另一位雇佣的年轻的意大利雕塑家完成。

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受过严格古典主义教育的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早期承袭安格尔画风,后与马奈、巴齐耶、莫利索交往密切,也是方丁一拉吐尔、塞尚、毕沙罗等人的好友,画风有所改变。他因家庭富有,不顾及自己作品的出路,画风没有迎合世俗的味道。在技法上也作各种试验和探索,是使用多种技法和材料的艺术家。他擅长历史画、肖像画和风俗画,尤以画女工、著衣和沐浴的模特儿以及芭蕾舞演员出众。他在后台和包厢里冷静地观察对象,默写演员们舞蹈时一瞬间的动作。他画的《苦艾酒》(1878)、《熨衣妇》都生动地表现了对象在特定环境中的动作、神态和感情。他的油画和色粉画色调温暖、轻快和鲜明。德加还是一位出色的雕刻家,留给后人的雕刻作品有70余件,主要是芭蕾舞女和一些动态人体。

英国血统的西斯莱(Afred Sisley,1839—1899)是一位风景画家,是法国印象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曾受库尔贝影响,更崇拜柯罗。70年代初在塞纳河畔阿尔让特伊的写生风景画《阿尔让特伊的塞纳河》和《维榀勒·拉·葛仁桥》(均为1872年),表现出他对色彩革新的兴趣。他善于安排细节和处理画面,看似不经心,但却富有抒情的诗意。西斯莱的画风变化和缓,不像莫奈、雷诺阿那些起伏较大。他在世时未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晚年他用厚涂法和冷调子创作的风景也很精彩。

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也是印象主义运动中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是唯一参加过8次印象派画展的人物,也是这一群画家中年纪较大的一位,且在印象派画展前就曾参加过多次官方沙龙的展出。他的思想比较激进,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他把绘画上的革新与思想的自由解放联系在一起。他同情农民,注重描写农民和农村景色。他曾帮助塞尚把画面画得更亮一些,也受到塞尚注重结构的方法的影响。他与高更的关系也是如此。晚年一度迷恋于西涅克和修拉的点彩法。

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fisot,1841—1895)是位有天赋、有温情色彩的印象主义女画家。她曾受到柯罗的鼓励,也从柯罗的绘画中得到很多教益。1868年结识马奈,与其弟尤金结为良缘。她在马奈的画风变革(放弃惯用的黑色而改用印象派色彩)中起了作用。80年代中期后,她受雷诺阿的影响。莫里索绘画的题材取自她周围亲近的生活情景,画风典雅、精致,色调闪耀有鲜绿的光辉,色彩富于微妙的变化。

美国女画家卡萨特,也是法国印象主义画展的积极参加者。

反对学院派模式和反对浪漫主义空幻激情的印象主义画家,侧重描绘他们所感受到的现实,描绘他们周围的生活,在这一点上,他们与现实主义流派相近。不同的是,他们的大多数人没有用艺术来改革社会的志向,不像现实主义艺术家那样关注、再现社会的丑陋和粗俗的一面。他们的作品记录的大多是瞬间印象,为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活场面和自然景象,他们故意不求构图的完整性,而追求偶然和率真的效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物象的形较为忽视,而侧重于视觉印象和光色效果,因而轮廓线减弱,外形朦胧和模糊。他们进而排除黑色,运用纯色,追求色调的高明度,从而为新印象主义的点彩法铺平了道路。

印象主义否认艺术创作中想象力的作用,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使绘画的语言得到充分发挥,也满足了新兴市民阶层审美的需求,有其革新的一面;但同时也使绘画的另一些表现手段受到削弱,使社会和历史内容的绘画减少。此外,印象主义忽视物体持久和永恒的形,醉心于色彩和光线,也必然为绘画中的形式主义和抽象主义开导了先河。

二、新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之后,在法国出现了被称之为“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思潮和派别。

同类推荐
  • 黑白·永恒的魅力:首届新世纪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学术研讨会文集

    黑白·永恒的魅力:首届新世纪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学术研讨会文集

    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 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

    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

    本书是国内外舞蹈学研究领域首次对“手舞”进行的研究,作者提出了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的概念,试图通过确立中国古典舞三个流派中的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并以此来剖析中国古典舞手舞的一般性规律,进而对中国古典舞的文化脉络进行深入的研究。
  •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妖怪文化并不是恐怖的文化,也不是猎奇的文化。之所以说妖怪文化到现在仍然有价值,决不是因为被它的光怪陆离照花了眼,而是透过荒诞的表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它包含在其中的严肃内核,撇去虚幻的浮沫,我们能够明白地看到它其中蕴涵的真切道理。 日本的女妖敢爱敢恨,正是这强烈的情感使得女妖们血肉丰满,性情激烈,呼之欲出。因为“恨”,她们能不惜一切代价去报仇,去反抗。这些痴人,因为无法化解心中的纠结,又无法将生命瓦全于人世,终于在另一个世界中找到了一席之地,或痛快淋漓、或无可奈何地游荡于苍茫天地之间。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 练琴:重回音乐

    练琴:重回音乐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心怀音乐梦想,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忍痛放弃音乐事业,经历多年远离音乐的生活后又重新回归音乐。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本书是献给吉他这门既普及又寂寞的音乐艺术的倾心之作,是关于练琴者及其挚爱乐器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无数职业音乐人和爱乐者的共鸣。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热门推荐
  • 我爱上副市长的外甥女

    我爱上副市长的外甥女

    我,郝帅,年轻的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认识了副市长王志鹏的外甥女金玉凤,并且爱上了她。婚后发现,金玉凤并非王志鹏的外甥女。那么,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我的前女友怎么对待她?周围的人们怎么对待她?我和她的婚姻的结局如何?故事由此展开。
  • 忆婆娑

    忆婆娑

    齐林无力的靠在冰冷潮湿的墙壁上,耳边时而有鞭子的抽打声和犯人懦弱的哀喊,还有身边不知名的小昆虫爬过干草的窸窣声。不远处躺着一只残破的饭碗,许是牢房的老鼠都嫌弃,直接把碗拍翻了。她舔了舔干涸的嘴唇,如枯草般的头发黏在她的脸上,她甚至都不愿抬手去抚开。偌小的窗户外,看不到月亮,只有惨白的月光透过窗格洒在昏暗的地面上。她想到了佛,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就是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你也不会体会快乐。齐林嘲弄地扯了扯嘴角,这个过来人,倒是手执珠玑,睥睨着众人……
  • 邪王宠妻,腹黑冷血妃

    邪王宠妻,腹黑冷血妃

    她,22世纪最神秘残忍的杀手。一朝穿越,带来的,必定是一场腥风血雨。后母继妹白莲花,渣男变态妈宝男,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但就是这么嚣张的她,却偏偏遇到了一个她想打却打不着的男人。。。
  • 女白领打拼:胡可可北京成功记

    女白领打拼:胡可可北京成功记

    本书QQ群76762256 欢迎诸位探讨胡可可成功秘诀!毕业于上海某高校广告专业的胡可可在大型广告公司AM混迹了一年多,终究不堪忍受广告人的工作性质,一纸辞呈炒了老板的鱿鱼。考虑再三,决定北上,去北京寻找自己的职业理想,做一名图书编辑,为天下人做好书。几经波折,进入国内顶尖级传媒集团BBR北京分公司,从最底层的文字编辑做起,遭遇同事的冷眼,上司的责骂,钢筋水泥的独孤与寂寞,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为一名身价百万的金牌策划人员。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小说来消遣,你也可以把它当作哲学,当作人生,当作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历史。你会在胡可可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胡可可就是你自己!是的,胡可可太普通了,可是她为什么能够成功?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把平凡的事情做一千遍,做好人,做好事,坚持到底。这就是凡女胡可可的成功秘诀。请记住她的名字——胡可可。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争发动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争发动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争发动篇》阐述了法西斯极权统治相继建立的详细过程,二战前夕的国际格局,以及日本法西斯首开战端等等,告知读者导致二战爆发的种种因素和不为人知的战争秘史,使读者了解战争发动的大致状况,以便对二战的爆发有了全面认识和详尽掌握,以此增加战争历史知识,进一步掌握历史的真相!
  • 他们是守护者

    他们是守护者

    许恩善从小就能看到脖子上长着白色花朵的人。有时,她眼前世界会不知觉坠入各种情境的幻像之中。这一切是否真实存在?小时候的她与他人接触过,谈论过自己所经历的事。但没有一个人,只有她自己,看得到他人所谓的荒唐。从此,她闭口不谈此事,并决心将心里的那个别人看不到的世界给封锁起来。不过这样的选择过后也不能够让她解脱,直到她上了高中,遇到了那些以守护使者的身份闯入她生活的人……
  • 我们一起经历的青春

    我们一起经历的青春

    我们的青春都有遗憾,但我们可以弥补,我的青春高八度……
  • 游戏王pw

    游戏王pw

    本作完整的题目应为《游戏王paralleledworld》,意为游戏王的平行世界。如题,本作将会打破穿越的老套路,将决斗组合出更多可能性,当然,作为小说会兼顾一部分剧情。以下为简介正文:另一个世界面临毁灭,需要一个救世主,结果神选择了我。他问: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救世方式,你选择什么?我说:我选择决斗卡片。从此,我的脑海中多了一个系统;从此,开始了我与命运的纠葛。PS:虽然看上去比较严肃,但读起来肯定不会那么沉重,我保证,同时求大家的支持。
  • 太极灵主

    太极灵主

    一个个大美女,一个个英文字,真相只有一个——你的桃花运来咯!!!
  • 季寞,爱寂寞:46度拐角

    季寞,爱寂寞:46度拐角

    我们的爱情不倾城也不倾国,那只是46°拐角的颠沛流离。岁月留下的痕迹,是我心里多了一个你,而你心里多了一个谁了?喜欢用45度仰望天空因为那是幸福的方向,我却喜欢在46度拐角,笑看那一段段似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