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900000046

第46章 励精图治(2)

第三,指出了吴、魏两国不可能长久联合。因为吴王是“委质”于曹魏。所谓委质,即臣下向君主献礼,是臣下对君王的效忠献身。这种不平等的联合必然会使曹魏不断向孙吴提出其难以接受的要求,总有一天吴国会因无法忍受而拒绝曹魏的要求,从而导致曹魏的讨伐。到那时候,吴国将会陷入以一敌二的困境。

邓芝这番话,句句实实在在,没有浮词虚语。

邓芝这番话,极为简短,但把蜀国的诚意和主张表达的十分充分。

孙权是个聪明人,他仔细地咀嚼着邓芝的每一句话,领会着这番话所转达的每一层意思。第一层意思使他振奋,使他感到了蜀国的联合诚意,感到了吴蜀联合的障碍已经除去,使他对与蜀国重归旧好有了信心。第二层意思使他沉思,使他想起唇亡齿寒的典故,想起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第三层意思戳到了他的痛处,因为他正为受曹魏的不平等待遇而感到痛心疾首。百感交集,汇人了孙权的一句话里:“君言是也。”

“君言是也”,言简意赅。它意味着对蜀国新战略方针的赞同,意味着对蜀国结好诚意的积极响应,意味着在重建的联盟中承担义务。

自从邓芝出使孙吴以后,孙权便断绝了同曹魏的往来。

邓芝完成了他前往孙吴的使命。

邓芝的成功,当然与他的外交才干有关,但也离不开诸葛亮根据客观实际对战略方针做出的重大调整。

为了表示吴国对恢复旧好的诚意,在邓芝访吴后不久,孙权便派张温回访蜀国。

张温是吴郡吴县人,吴郡张氏在江东是着姓大族,张温的父亲因“轻财重士,名显州郡”。张温也因“少修节操,容貌奇伟”而被孙权器重。孙权派他出使蜀汉,可见对这次外交行动的重视。临行前,孙权一再叮嘱张温说:“本来不应该派您出这么远的门。但我担心诸葛亮不理解我与曹魏来往的真实意图,所以委屈您走一趟。请您转告诸葛亮,等我国境内山越人叛乱问题完全解决后,我就要和曹丕大干一场。”

张温对出使蜀汉的成功也是抱有信心的。他认为以诸葛亮对事物的洞察力,必定会理解吴王的曲直屈伸,必定对吴国的诚意信任不疑。张温到蜀国后,给刘禅上了一道表章,表章说:“我们吴国依靠本国军民的力量,扫清了长江流域,愿意与有道君主同心协力,共平天下。这种愿望就像黄河之水,永存不变。由于军事行动频繁,深感人力缺乏,所以,吴王不顾以前的鄙陋和错误带来的羞愧,派小臣张温来表示友好情谊。陛下重视和推崇礼义,没有对我表示轻蔑与忽视。自从小臣踏上贵土,来到京城近郊,频频受到慰劳,陛下还不断下达施加恩惠的诏书,真使我受宠若惊。现在谨献上带来的国书一封。”

张温这封表章,尽管充满了外交上的礼貌与谦恭,但表达了一个实质性问题,一个变化,一个感受。

一个实质性问题,就是“我们吴国依靠本国军民的力量,扫清了长江流域”这句话。“长江流域”,就是指长江中下游,包括荆州在内。这句话,就是再落实一遍,蜀国决策者是否认可了吴国对长江流域的占有,真正放弃了与吴国争夺荆州的打算。张温提出这个问题,就是看看蜀国君臣作何反应。

一个变化,就是一改孙吴过去对联合的冷淡态度。称蜀国皇帝为“陛下”,表示承认了刘禅的帝位,并称蜀帝为“有道君主”(当然是在蜀国放弃荆州的前提下),愿和他一起平定天下。

一个感受,就是蜀国对他前来的重视。张温还没到成都,便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慰劳,皇帝还多次下达施恩加惠的诏书,这些恐怕不是外交套话,而是事实。

张温出使蜀国也获得了成功,诸葛亮对他要落实的实质性问题没有提出异议,蜀国的众臣们也“甚贵其才”,对他十分热情友好。在蜀国为使的日子,使张温对蜀国产生了非常好的印象。他感到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上下一心,井井有条,人才济济,一片兴旺。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他回国前夕,诸葛亮等人给他饯行的宴会。那次宴会,诸葛亮来了,蜀国朝中百官也来了,唯独左中郎将、长水校尉秦宓未到。秦宓不来,宴会就不开始,诸葛亮就三番五次派人前去催请。张温感到奇怪,不知这个秦宓是何等重要人物,就问诸葛亮:“这秦宓是什么人?”诸葛亮告诉他:“是益州的学士。”

秦宓到后,张温想试试这个饱学之士到底有多大学问,便问他:“您在学习么?”

秦宓知道张温话中有话,便回答:“我们这里五尺高的孩子都在学习,何况我呢!”

张温又说:“那我问你,天有头吗?”

秦宓说:“有。”

张温问:“在哪一方呢?”

秦宓答:“在西方。《诗经》说‘乃眷西顾’,由此推断,头在西方。”

张温又问:“天有耳吗?”

秦宓答:“天处高而听卑。《诗经》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天若无耳,怎么能听?”

问:“天有脚吗?”

答:“有。《诗经》说‘天步艰难’,无脚怎能走步?”

问:“天有姓吗?”

答:“有姓。”

“何姓?

“姓刘!”

张温一笑,问:“你怎么知道天姓刘?”

秦宓振振有词:“当今天子姓刘,所以知之。”

张温听了,不由暗暗佩服秦宓的机警。回到吴国后,张温对孙权盛赞蜀国,从而使吴蜀联合的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

由于诸葛亮对蜀国的战略方针进行了合乎实际的修改,蜀国的联合诚意得到了孙吴的充分理解和积极响应,两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当邓芝再次作为使臣前去孙吴时,双方谈论的话题显然比过去深入多了。孙权对邓芝说:“我们两国联合,不愁打不败曹魏。等到把曹魏打败了,天下由我们两国君主分而治之,那该多美妙啊!”邓芝当即回答说:“那不可能。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如果消灭魏国之后,大王不能识天命而归顺我朝,那么两国君主将会各树一帜,两方臣子也会各尽忠于其国,到那时双方肯定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战。”邓芝的话虽不中听,但无半点虚伪,句句实在。孙权对与蜀国联合感到更踏实,在孙权看来,既然蜀国在将来与之争统一权这点上坦诚相见,那么在灭魏前与之联合的诚意也是可以信赖的。后来,孙权写信给诸葛亮说:“贵国的来使中,丁厷说话浮夸,阴化不善言词,真正能够促进两国关系和睦团结的,只有邓芝。”

孙权对邓芝的评价很高,但话说得未免有些绝对,这除了赞誉邓芝的外交才华外,更主要的是对蜀国放弃荆州感到十分满意。在邓芝以后,为了巩固、加深与孙吴的联合,诸葛亮所派出的使节都是蜀国最优秀的外交人才,他们在推进吴蜀和睦团结方面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就说费祎吧,诸葛亮南征以后,曾任他为昭信校尉,派他出使孙吴。面对孙权的能言善辩,不断开着的变化多端的玩笑,面对诸葛恪、羊衙等人的“才博果辩,论难锋至”,费祎却“词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孙权对费祎的评价也很高,在他即将离开吴国之际,孙权还真有些依依难舍,对他说:“您是天下最具美德的人,必为蜀朝的股肱之臣,恐怕不能常到我这里来了啊!”

蜀汉建兴七年(229),蜀吴关系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可以说这是一道坎,跨过去,前面便是坦途;过不去,数年的努力便会付之东流。

这年四月,据说吴国夏口、武昌出现了黄龙、凤凰,这是天降祥瑞,“公卿百司皆劝权正尊号”。于是,孙权便大赦改年,在南郊拜天,即皇帝位。不但如此,还给蜀汉送信来,说群臣并尊吴、蜀两个皇帝。

消息传来,蜀汉群臣内部便炸开了。

有人认为,天下正统只有一个,那就是汉。先主是汉室后裔,在曹氏代替汉室后,蜀汉理所当然承袭正统。现在孙权称帝,显然是篡逆。

有人认为,我们之所以与曹氏势不两立,因为他篡夺了汉室。同理,孙权称帝,也是篡逆行为,不能与他交往下去了,应“显明正义,绝其盟好”。

诸葛亮却很冷静。他也认为孙权称帝之举是一种僭逆,但是比起曹魏大逆来,还算是小逆。目前,正是北进与曹魏争夺关陇的关键时期,正需要孙吴在东线配合,牵制曹魏一部分兵力,就是占领关陇以后出关东进,也需要孙吴的配合。小不忍则乱大谋,切不可为一时小忿而坏了伐魏大事。于是,他给大家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不宜与孙吴断绝盟好的道理。他说:

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犄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仇我必深,便当移兵东伐,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相将缉穆,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已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若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于内,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权僭之罪,未宜明也。

诸葛亮的一番分析,终于把众人说服了。此后,诸葛亮又采取了一个大胆的举措,派卫尉陈震去孙吴,祝贺孙权登皇帝位。

陈震字孝起,是南阳人,在荆州时就跟随刘备,后随刘备入蜀,是刘备集团的老人。蜀、吴再修盟好后,曾为使前往孙吴,也是蜀国优秀的外交人才。正如诸葛亮给其兄诸葛瑾的信中评价的那样:“孝起(陈震字)忠纯之性,老而益笃,及其赞述东西,欢乐和合,有可贵者。”陈震一人吴境,就递给吴国一封公文,公文说:“蜀吴两国之间,使者往来不断,彼此相见于路,两国关系每天都有新进展。吴主受天命而称帝,与蜀分割天下土地,万民群起响应,从此各有归属。当此之际,彼此同心讨伐曹贼,何敌而不灭?我蜀国君臣,皆急盼贵国佳讯,并欣然以贵国为援。陈震不才,充任下使,进入贵国,所受接待令人有归家之感。从前范献子出使鲁国,在询问山名时犯了鲁君名讳,《春秋》曾讥评他。希望贵国一定把有关的避讳告诉我,以使我免于犯忌,保证双方关系和睦。”

诸葛亮的决定和陈震的公文在吴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取得了三个积极成果。

第一,蜀国的诚意感动了孙权,当即与陈震定下一个吴、蜀平分天下的方案:灭曹之后,豫州(治今河南正阳东北)、青州(治今山东淄博东)、徐州(治今江苏徐州)、幽州(治今北京市)属吴,兖州(治今山东鄄城东北)、冀州(治今河北冀县)、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属蜀。还剩一个司州(即司隶校尉部,治今河南洛阳东),以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东)为界,东属吴,西属蜀。

第二,孙权与蜀国立下盟誓。誓词中最实质的部分这样说:

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讨魏贼,救危恤患,分灾共庆,好恶齐之,无或携贰。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各守分土,无相侵犯。传之后叶,克终若始。凡百之约,皆如载书。信言不艳,实居于好。有渝此盟,创祸先乱,违贰不协,慆慢天命,明神上帝是讨是督,山川百神是纠是殛,俾坠其师,无克祚国。于尔大神,其明鉴之!

第三,三个月后,孙权把国都从武昌迁回建业。这标志着孙吴与蜀国建立了信任关系,从防蜀转向联蜀攻曹。

这些积极成果表明,蜀国的战略方针已经走出了自相矛盾的困境。诸葛亮经过一番战略沉思之后,对“隆中对”进行了修正,使其进一步走向了完善和成熟。

远古时候,虞舜与大禹、伯夷、皋陶一起讨论治国大事。舜对大禹说:“你尽管畅所欲言。”禹说:“我有什么可说的呢?我只是思日孳孳。”皋陶问:“什么叫孳孳?”禹答:“滔天的洪水,浩浩荡荡淹没了山陵,百姓苦于水深之中。我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襻,与益一起给百姓以稻粮。挖九条大河把洪水引向大海,又疏通沟渠将洪水引入大河。然后和稷一起供给百姓难以得到的食物。食物少了,将其他地方的多余部分调来,或把缺少食物地方的居民迁走。这样,百姓就安定下来,天下大治。”

“孳孳”即“孜孜”,意思就是不懈地追求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诸葛亮所生活的时代,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面临的任务,与大禹显然不同,但他们的“孜孜”精神是一致的。

白帝城诸葛亮接受刘备的托付,他深感任重道远,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在对外联合孙吴的同时,对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

西汉武帝以前,儒、法、道三家都曾作过帝王君主治理天下的指导思想。春秋时,齐鲁等国用以治国的主要是儒家理论;秦朝所尊崇的主要是法家理论;西汉初,文帝、景帝则用道家理论支撑着“文景之治”。

诸葛亮用以治理蜀国的理论属于哪一家呢?

诸葛亮对治国之道曾发了很长一段议论,他说:

君臣之政,其犹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和顺,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劝功也。君劝其政,臣劝其事,则功名之道具立矣。是故君南面向阳,着其声响;臣北面向阴,见其形景。声响者,教令也;形景者,功效也。教令得中则功立,功立则万物蒙其福。是以三纲六纪有上中下。上者为君臣,中者为父子,下者为夫妇,各修其道,福祚至矣。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和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故君惟为政,臣惟其事,是以明君之政修,则忠臣之事举。学者思明师,仕者思明君。故设官职之全,序爵禄之位,陈璇玑之政,建台辅之佐,私不乱公,邪不干正,此治国之道具矣。

看完这段议论,人们可以认为诸葛亮是以儒治国的。而在同一篇文章中,诸葛亮又说:

赏罚不明,教令有不从。必杀可生,众奸不禁;必生可杀,士卒散亡;忿怒不详,威武不行;赏罚不明,下不劝功;政教不当,法令不从;以私为公,人有二心。故众奸不禁,则不可久;士卒散亡,其众必寡;威武不行,见敌不起;下不劝功,上无强辅;法令不从,事乱不理;人有二心,其国危殆。故防奸以政,救奢以俭,忠直可使理狱,廉平可使赏罚。赏罚不曲,则人死服。路有饥人,厩有肥马,可谓亡人而自存,薄人而自厚。故人君先募而后赏,先令而后诛,则人亲附,畏而爱之,不令而行。赏罚不正,则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公。赏赐不避怨仇,则齐桓得管仲之力;诛罚不避亲戚,则周公有杀弟之名。

诸葛亮这段议论,似乎又给人一个印象,他是个法家人物。

其实,单说诸葛亮是儒家或者是法家人物,都是不全面的。诸葛亮是一个儒法融通的人物。

历史造就了诸葛亮这位儒法融通的人物。

从诸葛亮生活的年代往前推,历史上儒法两家都独领过风骚。

儒家思想文化的源头要比法家久远得多。早在西周初分封诸侯时,齐鲁文化就孕育着儒家思想的胎儿。随着这个胎儿的不断成熟,儒家学派和思想终于在齐鲁大地上诞生、成长、壮大。成熟的儒家思想在西周末、春秋初,支撑起齐鲁两大诸侯强国。以齐鲁为中心,儒家思想逐渐向中原、江汉地区辐射,成为当时各诸侯国所推崇、所接受的主导思想。

同类推荐
  •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生于七夕夜,长于帝王家。本该风流才子游戏人间,却偏偏注定身穿龙袍头戴金冠。本该诗词歌赋美酒佳人,却偏偏沦为亡国之君王朝易变。若单单身为文人,倒也好。若只是作为帝王,也不错。偏偏二者并存,注定了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不该带着文人性情,生于这最是残酷的帝王家,长于这烽烟乱世。江山犹是,可惜不再是自己的江山。昔人非,却偏偏只能自尝其果。
  •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民国名士中就有这么一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头著述,但他们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始终为一个人保留。侠骨柔情的男人是最男人的男人,为爱而生的女人是最女人的女人。这样的男人和女人碰到一起,会抛开外界的纷扰,在乱世中逍遥,他们纵心随性,碰出的爱情之火,比烟花还要绚烂。这样的爱情,因为懂得而深刻,因为舍得而长久。本书专门抽取其中最为动人的名士爱情故事,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出来。故事真实而生动,将我们之前所了解的逸事碎片连接起来,还原一个个真性情的才子佳人。
热门推荐
  • 血舞苍云

    血舞苍云

    当我的最后一滴泪化为灰烬时,时间在此终结,历史重回倒转。
  • 巫魂猎人:火光与黑暗

    巫魂猎人:火光与黑暗

    在一个被巫师吞没的世界,失去一切的人踏上才重耀火光的道路,即使这背后尽是阴谋和血腥,即使这结局注定是毁灭。
  • 墨染云天:权倾天下

    墨染云天:权倾天下

    身边最亲近的人的背叛,被他人陷害,她依旧笑着面对。她坚强,但只对一人柔弱。他狠厉,但只对一人温柔。上一世她看错人,这一世另一个他只对她许下承诺,你生我生,你死我死,生死相依,永不言弃。
  • 江湖议

    江湖议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冠宜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要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 少年不知愁滋味

    少年不知愁滋味

    夜来忽梦少年事,惟梦闲人不梦君。回到当初,才发现生活中的点滴更让人心动。(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在云天阁等你

    我在云天阁等你

    一个由天才少女组建的商业帝国,上演着才子们的宫心计,借用才子们的经商天分开疆辟土和商场瞬息万变的财团传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蛮荒之夜

    蛮荒之夜

    意外负伤,西域天鹰黯然折戟;生命将尽,故土难离亲情难舍。玉郎山顶,老“神棍”傲视苍穹,风骚遭天谴……灯枯油竭,与天鹰同命相连。柳叶飘飘,开启拓荒之旅;末路逢生,洗尽纤尘,天鹰重返硝烟;白富美,俏佳人,红颜知己,时尚OL,以及洪水猛兽纷沓而至……黄金剩男感到鸭梨山大。白天守边关,夜晚复开疆……我是夏天,人生注定绚丽多彩,那就让暴风骤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继《骁骑》之后,新书《蛮荒之夜》上传,虎贲诚挚邀请朋友们一同踏青,共赴那段荡气回肠的青春拓荒之旅!
  • 公主殿下,早上好

    公主殿下,早上好

    【连载中】她是皇室的公主殿下,名叫笑颜长萱。一出生,就被订了娃娃亲,对象是千岛堂澈。母亲疼爱着自己,还有一个哥哥对自己的关爱;13岁公主礼时,与各个贵族的孩子交谈;然后她就被送去了魔岛训练,18岁,她从魔岛出来。为了与澈在一起,她自己擅自计划去s国寻找澈,然后被皇室的发现……“当时为什么不告诉我?”他拉着她的手说道,此时她背对着他,一脸无情。她沉默了一下,丢下三个字:“没必要!”然后她就甩开了他的手,一个人走了,没有回头看看站在原地的他。
  • 京剧猫之轮回

    京剧猫之轮回

    白糖他们意外被抓,武崧能否救出同伴?黑暗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野心?希望的火苗,为何一步步燃烧殆尽?他们能否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们的友情为何一步步走向尽头?“我自年少,韶华倾负…”最后的救命稻草,能否握住?“命运弄猫……上帝向我们开了个玩笑……”泪已流干,心已麻木,无所谓友情。“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巧合,只有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