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40

第40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十三讲(1)

痴迷一念入娑婆,长劫沉沦可奈何。

秽土欲翻成净界,全机拨转念弥陀。

一句弥陀,我佛心要。

竖彻五时,横赅八教。

一句弥陀,成佛标准。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一句弥陀,证三不退。

只此一生,便补佛位。

诸位善知识,先请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够速出轮回,同生极乐,所以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者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顸。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

这是昨天讲到的重劝,释迦牟尼佛再一次叫着舍利弗的名字,也就是叫我们:我见是利,故说此言。我看到有能信愿持名,若一日乃至于若七日,就能得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接引,心不颠倒,往生极乐,这样殊胜的利益,所以再一次劝我们说:“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若有众生,这个众生当然就是统统都包括了与会的大众,上至等觉位的文殊,下至业重凡夫,乃至于将堕阿鼻地狱的业重众生。都是劝我们。闻是说者,听到有这样殊胜的利益,要发愿生彼国土。

昨天下午那些内容都非常重要,因为都是问答的方式,把我们修净土容易遇到的问题都很透彻地给予了解答。还有比方说有些人认为自己很高明,他要去参禅,去参念佛是谁,这里蕅益大师非常透彻地给我们辨析了,让我们能心开意解,法喜无量。并且就算你是一个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悟得很深,修得也很清净的人,你有证量,怎么样?只要你有一丝一毫的习气没有除,都难免是随强偏坠。所以我们一定要能老老实实念一句阿弥陀佛,信愿持名,这是最殊胜、最圆顿,如来的第一方便。

所以这一句接着给我们讲:

[初果昧于出胎]小乘的初果,须陀洹果,虽然已预入圣人之流,但他还要在天上人间受七番生死,并且他再一投生,出胎的时候,对于前生的事情也都迷昧不知了,乃至于菩萨都是有隔阴之谜。

所以[岂容强作主宰],不可以认为自己很有能力,不可以执意靠自力,要以自己的信愿力感通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仗佛力得往生。

[颟顸]就是形容一个人做事情马马虎虎,脑子又很糊涂,称这样的人为颟顸。

[侥幸颟顸]心里存在一个侥幸心理,这是大师很直接地开示我们,惟有信愿持名,仗佛力,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慰导我们,来加持我们。

[故得无倒]就是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很重要,昨天特地引用了彻悟祖师的开示说,什么时候是心能转业,什么时候是业能缚心,心能转业就能自在往生;业能缚心就难出轮回。关键点在哪里?就是要心不颠倒。我们一直心心念念念阿弥陀佛,这中间不间断、不夹杂,没有其它的妄念掺进来,没有其它的习气念头冒出来,尤其是临终时一念最重要,能净念相继,决定生西方,乃至于十念一念都得往生。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

世间有些修行不是很精进,又正知正见不强的人,认为反正今生修不圆满,来生再修,总有一生可以修圆满。但你要知道,菩萨尚有隔阴之迷,你一转生就不记得了,那你前生往往容易前功尽废,所以唯有念佛信愿持名最为稳当。我们仗自己的信愿持名,净业之力,更仗阿弥陀佛的愿力,能得到弥陀圣众接引,心不颠倒,自在往生。

但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因为已经观摩过二百一十亿佛刹的种种优胜之处,所以他就特别能够知道一切众生最难过的就是生死关,平时看起来很有修行,但临命终时都还有可能做不了主,见到一切众生是临终颠倒迷乱之苦,难出轮回。心被业力所束缚,才有这样的苦。所以阿弥陀佛特别地来以临终接引愿、十念必生愿,这个因地的愿力来加持我们,作为我们的强增上缘,使我们能速出轮回。

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看到一切众生临终倒乱之苦,所以特别悲心恳切地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我释迦牟尼佛以佛眼观见,有这样殊胜的利益,来保任此事,所以能信愿持名,果能念佛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必感佛现。因此殷勤恳切,再一次地来劝我们要发愿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说:“有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这是释迦牟尼佛彻底悲心的流露,看到就连那些将堕地狱极恶的众生,佛陀都以大悲不舍,想方设法用这个最殊胜、最简捷的法门来开示我们。如来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之中,除了这个信愿持名下手最简易,成就最快速,顿出轮回之外,要再想找第二个这样殊胜的法门都找不到了,所以再再地来劝我们求生彼国,以愿能导行。因为愿之所在,法门之所在,愿力就能真正生起来,就一定能引导我们去实修,持名念佛。

“问: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为胜,何也?答: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

此处回答也是非常妙,眼目就在于“了他即自”这四个字,这个问答是破除众生的我执、法执。有些人说佛是心作心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吗?那为什么不直接就说是修自性佛呢?为什么一定要仗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接引,认为这是最殊胜的呢?这里底下就是回答:

[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这个念佛法门是圆顿法门,她与华严上所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完全圆融不二的,所以说修净土法门,信愿持名关键就在于悟理,悟理以后就能真信切愿,就能成就理一心不乱,就能真正知道“了他即自”。了知他佛,即是自心之佛。了知西方极乐世界说法的教主,就是我自性心中之佛。如果你忌讳说他佛,那其实就是你自己还有分别心,他见未忘,还有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

[他见未忘]他见就是人见,你还有人我之相存在,未能真正通达,了他即自。若必言自佛,那就是我见坚固,非常颠倒,人我执都还那么顽固,何况是法执呢?人我执,法我执都有,其实就是没有真正明白即心即佛之理,没有真正通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理。如果真能通达,自他之见泯灭,人我之相泯灭,我法双忘。

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净土法门是两重因素:一个是了他即自。就算我们此生此世在娑婆世界,智慧没有开,虽然理论上知道,听经闻法,看书看得多了,圣言量熏习多了,知道我的真性与阿弥陀佛的真如自性无二无别,但我内心之中有没有真正心开意解?没有。没有也不要紧,只要能信愿持名,仗承弥陀的愿力,能得生极乐,必然能花开见佛悟无生,这是第一重殊胜。

还有是因为其实一切众生都有正因佛性,但在缘因佛性和了因佛性上,阿弥陀佛的法门最巧妙,其他十方诸佛都没有这么巧妙。缘因佛性是阿弥陀佛以他四十八愿的本誓愿力,此愿力超胜于十方诸佛,他成佛了,这个愿力也圆满了。这个愿力是最殊胜的缘起,能帮助众生超出轮回,佛种从缘起。

而了因佛性,能让我们开智慧,迅速地心开意解。下手最方便的就是信愿持名,信愿持名要具足三慧,要成就三慧是往生净土的真因,我们就可以知道,慧智慧行就是了因佛性。闻法以后真正地具足信愿行,这是闻慧;忆持名号是思慧,有事持和理持;修慧就是修到了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所以这个殊胜是在于本愿力,在于法门的巧妙,就是即念他佛来成我自佛。底下就是讲四悉檀:

“又悉檀四益,后三益事不孤起。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唯即事持达理持,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这一段是讲四悉檀。世界悉檀得欢喜益;为人悉檀得生善益;对治悉檀得破恶益;第一义悉檀得入理益。此段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庆、欣、厌、悟。

世界悉檀就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依报正报的庄严,我们听了以后都非常庆幸,庆幸这样殊胜难逢难遇的法门让我听到了,知道去这样庄严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世界的方法了,当然是深深庆幸。无量无量劫以来,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贫穷孤露,现在一旦能听闻到这样的妙法,当然非常庆幸。

所以[傥不从世界深发庆幸],如果不从世界悉檀,先说极乐世界让我们生欢喜,然后庆幸,生起信心来,[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欣是欣求极乐,欣修净业,这就是生善益。厌就是厌离娑婆,厌弃五浊,这是得破恶益。如果我们没有信心,没有生起庆幸的心,那么生善益,灭恶益,这个欣求极乐,厌离娑婆都不能生起来。

[何况悟入理佛]悟就是悟唯心净土,悟自性弥陀,得到入理益,这就是第一义悉檀。所以说如果没有世界悉檀,那为人悉檀、对治悉檀都不可得,都不能生起。何况是要得到第一义悉檀?这其实就是继续前面那个问题来回答,你总是说什么自佛呀,说要入唯心净土啊,但如果你没有世界悉檀,后面的三者都生不起来,你连第二、第三悉檀都没有办法成就,何况是第四的第一义悉檀呢?怎么可能成就呢?

[唯即事持达理持]先由事持,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这属于有念。再由有念,而至于无念,了知能念之心,自体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这是无念。但不要执著,同时也不能住在这无念里,所以说同时一句佛号又是历历分明。

一句佛号历历分明,这是不住无。知道能念之心自体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是非有。所以就能不住两边,就能做到:“恰恰念佛时,恰恰无佛念。无佛恰恰念,常念恰恰无。”这就是由事持而达理持,所以能得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接引,也就是我们的本性之佛分明显现。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就是成就自性之中本有的智慧身,不由他悟。这时就已经等同于圆教的初住菩萨,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能得到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了。

“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

净土法门,尤其是持名念佛一法,是无上圆顿的法门,所以称之为深妙法门。但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蓦直念去,只管老实念佛,不假分别,不落思量,直心直行,就能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

[破尽一切戏论]其实是说破掉那些只讲空头理论,单纯地研究教理不肯去实修的戏论。

[斩尽一切意见]是讲禅宗的有些禅和子,他就执持认为说只要参一句念佛是谁等等,这些种种的计度分别都能斩尽。

[意见]这个词从佛教来,就是凡夫用意识分别而产生的种种见解。不同于我们现在说的我对你有意见,有看法。而是由意识分别心产生的种种的见解,凡夫之见叫意见。中国很多词汇都从佛教里面来,尤其是从禅宗里面来。

比方说单位,见面说你是哪个单位的,我是水电局的,是什么单位的等等,单位这个词也是从佛教里,从禅宗里来。禅宗里那个禅和子,以前都是睡广单,住在禅堂里面,两边好像炕一样,每人睡一条,禅床前有凳子,就是打坐的地方,中间用竹棍子给它隔开,竹棍子我们就搭七衣,那个睡觉的地方就叫单,前面的凳子给我们打坐的地方就叫做位。一个人一个单位,不是说你在哪个地方工作。所以中国人离不开佛教的这些词汇。

斩尽一切意见,破尽一切戏论,就可以知道这个法门超过教,超过禅。超过教,破尽一切戏论;超过禅,斩尽一切意见。由凡夫的这种意识分别产生的种种见解,或者说你执著于修明心见性的法门,其实不过是凡夫的妄心、意识心产生的种种见解而已。

而此无上圆顿深妙的法门,唯有大根器的人,像印度的龙树菩萨、马鸣菩萨,中国的智者大师、永明延寿大师这些大德、大善知识才能真正直下承当,彻底担荷得去,彻底能了解这个法门的深妙。

马鸣菩萨出生于东天竺婆罗门家庭,出家以后得法于富那夜奢尊者,传佛心印,为印度禅宗十二祖。曾造《大乘起信论》,发起大乘的正信,论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大乘起信论》,对于修学的人来说,要理路通达,也是很重要的。说一心二门,即心生灭门,心真如门;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

马鸣菩萨很会说法,有一位国王为了考验一下他,看他说法的本领怎么样,就养了很多马,故意七天不给马喂料,七天以后再来请马鸣菩萨说法。让那些马也在旁边一起听,还有很多的大臣眷属都在闻法,又在马面前摆上好的草料、水。很奇怪,马不吃草,也不喝水,专门去听马鸣菩萨说法。说法圆满以后,马都鸣叫,它们都得到利益,所以号为马鸣菩萨。那些马听了以后都能流泪,仰天嘶鸣。

龙树菩萨是八宗共祖,性相天贤,禅净律密都以他为祖师,并且在《楞伽经》上有授记。《楞伽经》上说:“有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还有的经典说他是七地菩萨,这里说他是初地菩萨,七地菩萨应该是龙树晚年的时候,他的果位上进了,遇到迦毗摩罗尊者,授以佛心印,也是印度禅宗的祖师。

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祖师,他传记上也说了很多公案。如他母亲怀他时梦到五彩的香烟萦怀,还听到天人说:“宿世因缘,寄托王道,福德自至。”诞生的时候也有很多的瑞相。至七岁时听到一位法师诵一遍普门品,就立即能背诵、讲解。后来在光州的大苏山得遇慧思禅师,诵《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诵到:“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寂然入定,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后来就常住在天台山,判释东流一代时教,为五时八教,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非常大,又作《净土十疑论》等等,归心净土。

永明延寿大师是吴越国王时,曾做杭州的税司,就好像现在的工商局,或者国税局、地税局一样,专门收这些税收,管理市场。他大量放生,后来自己的钱用完了,就把国库里的银子也拿出来用掉,那当然就判死刑了。判死刑时很奇怪,一个是他自己面不改色地说:“以吾一命,救无量生命,死何恨焉?”刽子手刀砍下去时,脖子没有受伤,刀就断成三截。吴越王因为也信佛,所以听到这样的奇事就来问他什么情况,知道他都用来做大量的放生,就赦免他,让他官复原职,他自己就辞职发心出家,后来参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明心见性,专修净土法门。

他知道这个法门特别殊胜,疾出生死,横超三界。就想看看到底将来(因为他是禅宗的,得到禅宗的法卷已经明心见性)是弘禅还是弘净呢?他就做了两个阄,拿两张小纸条写了:一个是禅,一个是净。把它搓起来放到佛前来拈阉,拈了三次,都拈出来的是净土,所以决志念佛。

他住持当时杭州的净慈寺,自己经常在后山念佛,每天念十万弥陀,他有很多神异的事迹,每一天要接待无数的人,每天做一百零八件善事,做一百零八件佛事,还要念十万阿弥陀佛,得蒙观世音菩萨,授灌顶水,福慧日增,写了很多著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宗镜录》。

同类推荐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 禅宗的基本常识

    禅宗的基本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了禅宗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禅宗的创建发展,还介绍了许多为禅宗作出贡献的高僧和一些著名的丛林清规的知识以及阐述禅宗文化的各个方面等同时还精选了历代许多富含深刻哲理寓意的禅宗公案。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热门推荐
  • 不良嗜好

    不良嗜好

    他是一个80后的富二代,年近而立,却还没有结婚成家,朋友说他心里有问题,富翁爸爸更是心急如焚,看着爸爸妈妈那悲伤的眼神,他答应,一月之内结婚,但是必须要自己选择。第二天,在这个城市最著名、最权威、收看率最高的报纸《药江晚报》上,出现了一则征婚启事。内容是“某男,28岁,相貌英俊,仪表堂堂,家产过亿,有车有房。现面向社会征婚,唯一条件,女方必须是原包装的**。面试地址:大富豪夜总会2088房间”。那次征婚的结果是,他保持了28年童子身被那几个前来应征的女人乱抹了。真丢人。穿上衣服,他一个人跌跌撞撞走出了夜总会。也许是因为体力消耗过度,没走多远,他倒在了路边。。。。。。。再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身边坐着一个穿粉红色衣服的女孩,正在询问医生。“医生,他到底怎么了?什么时候能醒啊?”“没什么,只是纵欲过度。”医生狐疑地看着粉红色女孩
  • 妖孽:嫡妃天下倾

    妖孽:嫡妃天下倾

    锦衣雪华玉颜色,回眸一笑天下倾。一双惑世蓝眸,让她成为众矢之的,亦注定了她坎坷的命运。世人只道她是妖孽,对她唯恐避之不及。独独他把她珍藏心间,深爱不渝。然而这份深爱,是否隐藏了别样的秘密?血淋淋的记忆被唤醒,她该如何去面对?注定的宿命,是否就无法反抗……
  • 心念道

    心念道

    若我心念我为龙,即可身化天龙,遨游九霄;若我心念我为神,我必是诸天之神王,神威普照,万物遵循我的意志而生;意念起,风云动,山可驱,海可倒,斗转星移,缔造万物。手心握宇宙,心中臧万物,讲述一段盘古念力大世界关于意念修炼成道的故事。
  • 白手党

    白手党

    其实这个作品的类型我也不知道有可能我是一时冲动最后可能填不上坑——这是试水之作。-------------------------------分界线------------------------一个学生,却继承了父亲的产业。身为家族的教父,他向往的不是权力、财富,而是……
  • 龙神一中

    龙神一中

    一场梦,他的一生被改变了
  • 侠义风月传

    侠义风月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戮神帝天

    戮神帝天

    苍天无德,要天何用,武灭虚空,逆天伐道,再立青天。
  • 皇者天下之陨落凡尘

    皇者天下之陨落凡尘

    此乃吾无名亲手炼制依据仙尊殿为原型,乃是一方小世界,其中包含珍宝阁,内有大量珍宝,是吾毕生所积累之物;仙丹宫,内藏无数仙丹,包罗万象;功法殿,内藏各界各阶功法;以及阵法殿、仙药园。一个少年,吴名得到了此殿,从此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他如何成就皇者,走上巅峰。
  • 张寒晖传

    张寒晖传

    一九六四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心下,《松花江上》等和张寒晖的另一首歌曲曾被采用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这是作曲家的巨大光荣。
  • 爱你入骨,霸道老公钻石妻

    爱你入骨,霸道老公钻石妻

    【全本完】他精如狐,强势霸道,唯独只对她一往情深。他运筹帷幄,步步为营,只为把她娶回家。~~~~~~订婚宴,他未婚妻跑了,现场他抓了个女人订婚,他说他们是一见钟情。转身,她只留下一枚婚戒和一句话给他:戏终了,人便散!手指合拢,她所戴过的婚戒牢牢在他的掌心里,他笑得高深莫测:女人,这还没完呢!一场风波,他成功把她变成名付其实的唐太太,她咬牙切齿:“唐亦森,要是让我知道是你干的,我绝对不放过你。”坐实模范夫妻头衔,他们婚后的生活还算多姿多彩的,在某天的不期而遇后,却悄然拉开了无硝烟的战争……那个女人撞了她的车,他还让她坐他车的副驾……唐亦森,你混蛋!逢场做戏,他利用她?贱!唐太太怒了:“唐亦森,我要和你离婚,立刻马上!”唐先生一脸情深:“老婆,乖,别闹了!”